書庫首頁->《不入流之我的遊戲規則 返回目錄


作品相關 驅逐艦發展史4

作者:狂濤

    驅逐艦發展史(4)

    上接→驅逐艦發展史(3)

    二戰中的驅逐艦之東京特快

    薩沃島海戰的結果,對日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山本五十六來說並不滿意,因為三川雖在打擊盟國巡邏線方面取得輝煌成就,但是並沒有能隨之消滅登陸的美軍。在這之後的暫時平靜期間,拉包爾的日軍能夠增援在瓜島和圖拉吉的守衛部隊了,掩護供應航線的艦隻也能對陸上美國海軍陸戰隊的陣地進行攻擊,並且威脅他們的供應線。於是日本人準備抓住這個時機,使用來自特魯克和其他地方的增援力量,建立一支強有力的部隊把美國從所羅門群島趕出去。日本佔領軍的運輸船在4艘老式驅逐艦和1艘巡洋艦的緊密護航下(4艘老式驅逐艦和「禽龍丸」輔助巡洋艦組成的運輸船團,由「神通」號輕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護航——輸入者注),並得到一支機動編隊的掩護。這支編隊是由航空母艦「龍驤」號、「翔鶴」號、「瑞鶴」號和水上飛機母艦「千歲」號、3艘戰列艦、11艘巡洋艦和23艘驅逐艦組成。盟國與之對抗的艦隻則有「薩拉托加」號、「企業」號和「黃蜂」號等3艘航空母艦,以及1艘戰列艦、7艘巡洋艦和18艘驅逐艦,分成三個特遣編隊。

    8月24日,所羅門群島東部的海戰是另一次航空母艦作戰,在這次戰鬥中,驅逐艦幾乎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僅僅是作為航空母艦的陪襯。這並不是一場決戰,美國航空母艦的艦載機擊沉了「龍驤」號,卻換來「企業」號的嚴重損傷。一件有趣的事則是:日本人使用了4艘老式的「睦月」級驅逐艦,它們建造於1923∼1927年,現作為快速運輸艦使用,最高航速約30節。所以它能跟得上戰艦編隊的航速,不像由商船改裝的運輸艦那樣航速低,從而使它能以高速從拉包爾到所羅門群島航行。在1942年8月之前它們的航行均習以為常了,盟國稱之為「東京快車」。8月25日凌晨,驅逐艦「睦月」號停靠在損傷的運輸船「金龍」號(「禽龍丸」——輸入者注)旁,從聖埃斯安裡圖島起飛的大群B-17轟炸機用炸彈擊沉了它。「睦月」號驅逐艦是美國空軍中量級炸彈的第一個犧牲品。當「睦月」號的指揮官[火田]野(健次中佐——輸入者注)被「彌生」號驅逐艦營救時,他苦笑著說,他只能證實B-17轟炸機擊中一次,其餘的當時擊中了多次。

    日本增加了在所羅門群島的潛艇數量,在所羅門群島東部海戰之後的幾周中,這些潛艇顯示了它們對以後戰役的影響。8月31日,美國航空母艦「薩拉托加」號雖有7艘驅逐艦保護,但被伊-26號潛艇發射的魚雷兩次擊中,當時為了節約燃料,艦隊僅以13節的速度曲折航行。為瓜島和圖拉吉提供補給品,冒險地使用航空母艦「薩拉托加」號為快速護航隊進行掩護是十分錯誤的。英國航空母艦艦隊也是由於同樣的錯誤,使英國於1939年9月損失了「勇敢」號航空母艦。然而美國航空母艦還是幸運的,因為它倖存了下來。兩周之後,9月14日,伊-19號發射3枚魚雷猛擊了「黃蜂」號航空母艦的右舷,這次使航空母艦受到致命的損傷。由於航空汽油燃燒,引爆了魚雷和炸彈,使消防人員無法搶救和控制。日本潛艇伊-19號的姐妹艇伊-15號在6海里(7英里)以外的陣位上發射了6枚魚雷,其中1枚擊中美國戰列艦「北卡羅來納」號首都第1座406毫米(16英吋)火炮炮塔處的水下艦體。在第二次攻擊中,擊中了驅逐艦「奧布賴恩」號(DD415O『Brien——輸入者注)。「奧布賴恩」號的生存能力在驅逐艦歷史上是引人注目的,因為533毫米(21英吋)魚雷擊中艦首右側,並發生劇烈爆炸,然而驅逐艦卻沒有被擊沉或造成任何傷亡。伊-15號還差一點擊中「大黃蜂」號航空母艦,護航驅逐艦「馬斯廷」號(DD413Mustin——輸入者注)艦橋上的了望員驚恐地發現一枚魚雷的航跡通過它艦體的龍骨底下,幸運的是沒有擊中航空母艦,卻命中了「北卡羅來納」號戰列艦。由於「黃蜂」號航空母艦受到了攻擊,航空母艦在所羅門群島戰役中變得無能為力。

    下午,「黃蜂」號已無生存希望,消防人員面對即將放棄的航空母艦毫無辦法。突然又一次強烈的爆炸炸毀了艦中部的升降機,20分鐘之後,斯科特少將命令全體人員離開航空母艦。熊熊的大火又燃燒了兩個小時,繼續發生的爆炸撕裂著艦體。17時45分諾伊斯少將命令自沉他過去的旗艦,驅逐艦「蘭斯多恩」號(DD486Landsdowne——輸入者注)接到命令去執行一項令人傷感的任務,用4枚魚雷擊沉了「黃蜂」號。「奧布賴恩」號緩慢地駛向努美阿進行緊急修理,驅逐艦供應艦上的修理組人員對該艦適航性作了過份樂觀的估計,10月19日,嚴重損傷的艦體在薩摩亞群島附近折斷了,驅逐艦在結構上發生事故這是一個罕見的例子。

    「東京快車」仍然繼續行駛在它的運輸線上,這已成為日本帝國海軍一個突出的成就。它們沒有可以利用的雷達,但日本人仍然能夠熟練地進行夜戰,以勢不可擋之勢向薩沃島附近推進。第一次戰鬥之後,三川上將(中將——輸入者注)派田中少將和他的第二驅逐艦分隊運送900人到瓜島。幾乎每個晚上,在夜幕降臨之前,一支驅逐艦編隊或其他小型戰艦離開拉包爾,駛經新喬治亞島和聖伊薩貝爾之間的狹窄通道,大約半夜時分到達瓜島附近,增援部隊和供應物資被運到埃斯佩蘭斯角或塔薩佛羅加,然後「東京快車」駛往東南,去炮擊亨德森海灣的機場。大約1小時半後返回基地。黎明時,滿身汗水和不斷發出咒罵聲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隊員去填平機場的彈坑,以便自衛用的戰鬥機起飛。一旦夜晚來臨,日本海軍再一次來襲擊這裡。

    這個「田中老頑固」(美國海軍陸戰隊對他的稱呼)在輕巡洋艦「神通」號上,率領著這支運輸艦隊,在8月24日所羅門群島東部的戰鬥中,他的旗艦被炸彈炸傷,他就轉移到驅逐艦「陽炎」號上。9月4日夜,田中的驅逐艦在隆加角附近逃走之前,用火炮擊沉了美國平甲板驅逐艦「格裡戈裡」號(前DD82Gregory,已改裝為快速運輸艦APD3——輸入者注)和「利特爾」號(前DD79Little,已改裝為快速運輸艦APD4——輸入者注)。

    二戰中的驅逐艦之瓜島烽火

    但是日本人並不能總是走運,10月11日夜,它們試圖重演在薩沃島取得勝利的故伎,派出了重型艦隊,又沿著這條狹窄的通道前進,這導致了它們在埃斯佩蘭斯角戰鬥的慘重失敗。因為這時美國人正等候在那裡,美軍斯科特少將的第64特遣編隊(重巡洋艦2,輕巡洋艦2,驅逐艦5——輸入者注)在雷達上發現了後籐(有公——輸入者注)上將(少將——輸入者注)的艦隊(重巡洋艦3,驅逐艦2——輸入者注),他們正在把日艦通過這條狹窄通道的航線標繪出來。

    美國人通過自己的失誤雖已學乖,但還是低估了後籐編隊的實力,他們的觀察結果表明,後籐編隊已迅速通過斯科特將軍特遣編隊的火力區接近於鐵底海峽。

    至少可以這麼說,這次戰鬥進行得比較混亂,斯科特將軍通過戰術機動,越過了後籐巡洋艦的「T」形態勢。4艘巡洋艦按計劃進入戰鬥,但是4艘驅逐艦有3艘離開了戰鬥陣位,並發現這3艘艦隻正處於敵對的兩個隊列方向。於是斯科特將軍立即命令停火,避免誤擊自己的艦隻。但後籐上將同樣被搞糊塗了。他以為他的艦隻遭到自己人的射擊。但實際上是美國人的炮火擊中了旗艦「青葉」號,造成了致命的損傷。垂死的後籐躺在甲板上,用嘶啞的聲音叫罵著「蠢豬」,這種傷感情緒波及艦上每個海軍軍官,籠罩著夜晚的戰鬥。美國驅逐艦「鄧肯」號(DD485Duncan——輸入者注)被己方的炮彈擊中,但艦長泰勒中校繼續攻擊,他對準重巡洋艦「古鷹」號,正當向「古鷹」號射出2枚魚雷時,又被美艦的另一次齊射所擊中,使之喪失活動能力,冒著幾乎無法控制的火焰。美國驅逐艦「法倫霍爾特」號(DD491Farenholt——輸入者注)也被自己人的炮火擊中,一顆炮彈落在鍋爐艙裡,但戰艦倖存了下來,艱難駛離至射程以外。

    日本驅逐艦「吹雪」號接近到重巡洋艦「舊金山」號0。87海里(1英里)處,巡洋艦用203毫米(8英吋)炮彈在幾分鐘內擊沉了這艘驅逐艦。被擊沉的原因是由於重巡洋艦「古鷹」號調轉了航向,使「吹雪」號陷入了美國巡洋艦密集的炮火之中。雖然驅逐艦從頭到尾立即著火,但仍然在海上飄浮了大約一小時。第二天,從亨德森機場起飛的美國轟炸機又擊沉了另外兩艘日本驅逐艦「叢雲」號和「夏雲」號,使日本失去了3艘驅逐艦、兩艘(一艘——輸入者注)重巡洋艦,另外兩艘巡洋艦受到重傷。而美國也付出了一定的代價,一艘驅逐艦沉沒,另一艘驅逐艦和兩艘巡洋艦受到損傷。

    驅逐艦「鄧肯」號的結局是十分慘痛的,它成了一片廢墟,火炮指揮儀、艦橋、前煙囪和標圖室都被炮彈擊中,艏樓著火。艦橋上的艦長還活著,他和艦首部的幾個倖存者無法通過燃燒的火焰到達艦尾部,他們放下了兩個救生筏,棄艦逃生。在艦上的倖存者們仍然堅守在戰位上,不知道他們的艦長仍然還活著,他離艦之後「鄧肯」號失去了控制,繼續以15節的速度航行。這時一個倖存的下級軍官走到後指揮部位,與下層艙內的輪機軍官取得了聯繫,打算到薩沃島的海灘去沖灘,但這時火已蔓延到前鍋爐艙,由於缺乏鍋爐水,後面一個鍋爐失去了壓力。凌晨2時,他們放棄了這艘驅逐艦,艦員們抓住一切漂浮的東西,以保持浮於水面,由於離薩沃島太遠,無法游到海灘。這時美國驅逐艦「麥卡勒」號(DD488McCalla——輸入者注)看到火光,前來探察。他們想首先撲滅大火,但又放棄了,因為發現遠處的呼喊聲。他們及時趕到,看到一群鯊魚正在攻擊「鄧肯」號的一個倖存者,他們阻止了鯊魚的攻擊,救起了這個艦員。射擊手們使用步槍使鯊魚不能接近,然後把這些在水中掙扎的人一個個拖上艦來,共有195名官兵被救起,另有50人已在最初的炮擊和爆炸中犧牲。被燒燬了的「鄧肯」號艦體於11時30分在薩沃島以北5。2海里(6英里)處沉沒。

    從亨德森機場起飛的美國海軍陸戰隊飛機的空襲,激怒了日本人,僅僅一天之後,它們派遣快速戰列艦「榛名」號和「金剛」號前來炮擊機場,使機場遭到嚴重破壞。緊接著的10月14日晚上,田中的驅逐艦掩護5艘運輸船進入塔薩佛羅加,運來了4500名新兵,並為守衛部隊送來了大量彈藥和食品。起初每個晚上上千發356毫米(14英吋)炮彈傾瀉在亨德森機場,這時改用203毫米(8英吋)炮彈進行轟擊。日本人持續地進行猛烈攻擊,而美國海軍陸戰隊也緊緊掌握著至關重要的機場。白天進行空中攻擊,而夜晚遭受炮轟,過度的緊張實在令人難以忍受。日本人為了削弱美國海軍的控制,10月26日在聖克魯斯島發動了另一場戰鬥,在這次戰鬥中,幾乎都是敵對雙方的航空母艦艦載機在交戰,而驅逐艦幾乎沒有發揮什麼作用,只能在海上旁觀。在這次戰鬥中,主要傷亡的是美國航空母艦「大黃蜂」號,在戰鬥一開始,就被4枚炸彈擊中起火。

    驅逐艦再次去照料受傷的航空母艦,「莫裡斯」號和「拉塞爾」號(DD414Russell——輸入者注)接到命令停靠在航空母艦旁邊去撲滅大火,一小時內火勢被控制。下午,開始撤離受傷人員,15時40分,800多名艦員離開了「大黃蜂」號。20分鐘之後,6架日本魚雷轟炸機向「大黃蜂」號猛撲過來,一枚魚雷擊中右舷。一支強大的日本艦隊就在附近水域,「大黃蜂」號在這裡十分危險,有可能被日軍捕獲,拖回拉包爾。所以匆忙命令自行擊沉,當夜幕降臨時,「馬斯廷」號位於距離「大黃蜂」號0。87海里(1英里)處,精確瞄準後,以一定散佈角發射了8枚魚雷,其中2枚失去控制,另有3枚消失在大海之中,有3枚一直向前航行,當爆炸時,卻未發生任何效果。然後「安德森」號(DD411Anderson——輸入者注)駛往更加靠近「大黃蜂」號的地方又發射了8枚魚雷,有6枚擊中,但再未起任何作用。這些明顯的事實,至少可以進一步證實了關於美國海軍魚雷是一堆無用的「廢鐵」之傳說。沒有辦法,「馬斯廷」號和「安德森」號只好對航空母艦的水線處發射127毫米(5英吋)炮彈,以期加快進水而使其淹沒。現在驅逐艦不得不離開了,因為日本水上飛機用降落傘照明彈照亮了「大黃蜂」號所在的海面,也發現了日本阿部(弘毅——輸入者注)中將的先頭部隊就在附近。日本人試圖把「大黃蜂」號拖走,但又放棄了這一念頭,最後由驅逐艦「秋雲」號和「卷雲」號各用2枚「長矛」魚雷給予「大黃蜂」號致命的一擊。

    二戰中的驅逐艦之日落瓜島

    在11月份的頭兩周裡,田中的驅逐艦繼續在航行,「東京快車」已完成60次以上的運輸任務,而美國人也正在盡力使用他們的護航隊,雙方的掩護編隊發生了衝突,這就是瓜達爾卡納爾海戰。11月13日,星期五,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結果真的出現了最壞的情況。日本人首先到達這裡,阿部弘毅中將的兩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16艘(14艘——輸入者注)驅逐艦組成的攻擊編隊,得到三川上將(中將——輸入者注)的6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的支援,它們都是為了使田中的12艘驅逐艦(護衛的11艘快速運輸艦——輸入者注)以及載運的11000名部隊能完全通行。而美國僅靠丹尼爾。丁。卡拉漢少將的第67特遣編隊第4分隊的5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而戰列艦「南達科他」號、「華盛頓」號以及航空母艦「企業」號還需要一天的航程才能趕到。這是一場十分殘酷的混戰,美國具有先進的雷達設備,但完全缺乏訓練,各艦隻之間無線電通訊網在距離、方位、戰術命令等呼號上都產生了混亂,這些本可避免的災難卻都很快發生了。

    美國巡洋艦「亞特蘭大」號使用127毫米(5英吋)炮在1463米(1600碼)距離上首先向日本艦隊開火,日本艦隊也進行了還擊。當訓練有素的日本炮手發揮出它們夜戰的演練水平時,狂風般的炮火壓倒了「亞特蘭大」號,其中一發炮彈擊中了艦橋,諾曼。斯科特少將陣亡,除一名倖存以外,艦橋上的人員全部遇難,不久又被魚雷擊中而沉沒。驅逐艦被「亞特蘭大」號巡洋艦的突然喪失而慌張起來,很快他們發現自己也正處在一場相互穿插射擊的混戰之中。「巴頓」號(DD599Barton——輸入者注)對準目標,發射了4枚魚雷,然後不得不盡力後退,避免與敵人艦隻發生碰撞,正在這時2枚魚雷擊中了「巴頓」號的艦體,把它炸成兩截。「庫欣」號(DD376Cushing——輸入者注)、「拉菲」號(DD459Laffey——輸入者注)、「奧邦農」號(DD450O『Bannon——輸入者注)和「斯特雷特」號(DD407Sterett——輸入者注)發現自己正在和戰列艦「比睿」號對陣,向該艦發射大量127毫米(5英吋)炮彈。「庫欣」號被「比睿」號的副炮擊中了,於是速度減慢下來。當戰列艦「比睿」號避開進入煙霧時,日本驅逐艦用炮火結束了「庫欣」號。「拉菲」號與「比睿」號靠得較近了,向它發射了2枚魚雷,艦橋上的觀察員看到這2枚魚雷跳出水面,擊中了「比睿」號的舷側臌出部分,但未爆炸。立即再次發射,在幾秒鐘內,「拉菲」號卻被多枚635公斤(1400磅)的炮彈和1枚魚雷擊中,艦體被摧毀,幾乎所有艦員都被炸死。由於W。E。漢克少校的堅定、勇敢,死後被追授海軍十字勳章。

    「斯特雷特」號和「奧邦農」號發現他們已航行到敵方「比睿」號的一邊,可能是從「庫欣」號和「拉菲」號的毀滅中得到了好處。「奧邦農」號發現他自己是已如此接近「比睿」號,以致於很像「噴火」號(Spitfire,Acasta「K」級——輸入者注)和「納索」號在日德蘭海戰一樣,356毫米(14英吋)火炮的仰角不能再降低了,因此無法擊中驅逐艦。「斯特雷特」號受到護衛「比睿」號的兩艘驅逐艦的夾擊,但仍然渡過了危險。「蒙森」號(DD436Monssen——輸入者注)也駛入了和「比睿」號在一起的驅逐艦區域,它未能逃脫,被炮火所毀,全艦著火,不久即傾覆,雖然3個英勇的艦員又爬上了艦,營救了一些傷員,但130個艦員倒扣在艦內,像死在地獄中一樣。另外的幾艘驅逐艦在那厄運臨頭的夜晚,也都受到了損傷。卡拉漢少將混亂的指揮和自相矛盾的命令是引起這場災難的主要原因,其本人也被「霧島」號的炮火打死在旗艦——重巡洋艦「舊金山」號的艦橋上。「比睿」號被美國巡洋艦的203毫米(8英吋)炮彈擊中,沿著薩沃島的東面轉了半圈向北駛去(當日被「企業」號艦載機和瓜島航空隊聯合擊沉——輸入者注)。大約在第二天上午11時,美國混合巡洋艦中隊駛入了日本潛艇伊-26號的巡邏區。儘管「斯特雷特」號用深水炸彈進行攻擊,但防空巡洋艦「朱諾」號仍被魚雷擊中,彈藥庫發生爆炸,導致全艦毀滅,700名艦員除10人外,全部遇難。

    當天晚上,當美國增援艦隊(金凱德的第16特遣編隊和李的第64特遣編隊——輸入者注)到達後,出現了戲劇性的第二幕。4艘驅逐艦「貝納姆」號(DD397Benham——輸入者注)、「格溫」號、「普雷斯頓」號(DD379Preston——輸入者注)和「沃克」號(DD416Walke——輸入者注)正在護衛戰列艦「南達科他」號和「華盛頓」號,艦隊活動在薩沃島附近,準備攔擊近籐(信竹——輸入者注)中將攻擊編隊的戰列艦「霧島」號、4艘巡洋艦以及9艘驅逐艦(其中包括阿部編隊殘餘的戰列艦1、巡洋艦1——輸入者注)。再一個目標則是殘餘的「東京快車」(三川編隊——輸入者注),那天「企業」號航空母艦的艦載機(以及瓜島航空隊——輸入者注)已使它們受到重創,但更加重要的是近籐的艦隊。威利斯。A。李少將使用旗艦「華盛頓」號的雷達在14630米(16000碼)距離內發現了近籐的艦隻,日艦了望員和提供給它們的極好的夜視鏡也發現了美國艦隊。23時22分,「普雷斯頓」號被擊中,20分鐘後再次被擊中而沉沒。「沃克」號試圖發射魚雷,但也被炮彈和魚雷擊中,在「普雷斯頓」號之後幾分鐘內沉沒。不久之後,「貝納姆」號又被魚雷擊中,「格溫」號對它進行營救,這兩艘艦隻緩緩地駛回聖埃斯皮裡圖島,但「貝納姆」號艙壁破裂,受創12小時後不得不放棄這艘艦隻。

    兩艘美國戰列艦參加了射擊,但「南達科他」號供電系統發生了故障,使艦內變成一片漆黑,立刻處於困境,雷達也失去了作用,它瞎碰亂闖地駛經了燃燒的驅逐艦,而且過於接近日本戰列艦的隊列,險些被擊沉。這時「華盛頓」號的幾次齊射,給「霧島」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這可挽救了「南達科他」號。「霧島」號沉沒之後,近籐為了進一步減少損失,撤離了戰區(重創的「霧島」號被遺棄,於次日凌晨自沉——輸入者注)。這裡僅留下了田中的運輸艦,就在這些艦隻到達塔薩佛羅加的時刻,美國驅逐艦「宋德」號(似乎是DD207Southard,已改裝為快速掃雷艦DMS10——輸入者注)給了這4艘(另外7艘運輸艦已被「企業」號艦載機和瓜島航空隊擊沉——輸入者注)毫無支援的艦隻(護航的驅逐艦已於天亮前撤走——輸入者注)以沉重的打擊。

    瓜島海戰相當於美國驅逐艦重演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日德蘭海戰。輝煌的戰績掩蓋著一系列失誤的行動,混亂和英雄本色同樣交織在一起。通訊設備的不完善,常常導致了嚴重的損失,但是他們忠於職守,在漫長、艱苦的戰鬥歷程中,從失敗中贏得了勝利。另外一點也和日德蘭海戰相似的是,日本人也曾自誇它們擊沉了大量美國艦隻,但是它們最終在戰場上失去了主動權,而且無法挽回。

    1942年11月30日到12月1日,在塔薩佛羅加的戰鬥中,田中將軍又獲得了另一次成功。他的8艘驅逐艦和快速運輸艦(運送補給的8艘驅逐艦——輸入者注)突然遭到C。H。賴特少將的第67特遣編隊(巡洋艦5、驅逐艦6——輸入者注)的攻擊,而日本人再次佔了優勢。美國驅逐艦的所有魚雷均未擊中日本艦隻,相反卻有美國4艘驅逐艦(巡洋艦——輸入者注)被日本魚雷所擊中,其中一艘後來沉沒。但是「東京捷運公司」停航了,日本最高統帥部遲遲地才認識到,它們沒有能力把美國人從所羅門群島趕出去。「東京快車」的最後一次航行則是撤回駐軍,為了對這些駐軍提供供應,曾經付出了很高的代價,失去了許多人的生命、大量的艦隻和飛機。1943年2月1日晚上,開始了長達一周的撤退行動,撤回了12000名士兵,損失了一艘驅逐艦(「照月」號——輸入者注)。雖然它們發動的侵略戰爭已經走向下坡路,田中將軍也不再掌管這支部隊,但是他作為一個非凡的驅逐艦指揮員,以及他的將士們的作戰技能,將受到恰當的評價。

    二戰中的驅逐艦之將星閃耀

    美國海軍陸戰隊控制瓜島之後,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發動了一個接一個的戰役,佔領了所羅門群島的其餘一系列島嶼。在這些戰鬥中,驅逐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於日本的驅逐艦速度較快,而且又有先進的魚雷武器,這使日本能與美國進行頑強的對抗。以驅逐艦進行作戰而應列入光榮冊的,計有庫拉海灣、科隆班加拉島、韋拉灣、韋拉拉韋拉島、埃普萊斯。奧古斯塔灣和聖喬治角等戰鬥,另外在1943年的各次戰鬥中,驅逐艦常常艱苦奮戰而取得勝利。

    所羅門群島中部戰役所取得的輝煌勝利,與剛從船廠完工的「弗萊徹」級驅逐艦的光輝名稱聯繫在一起。1942年6月30日,「弗萊徹」級驅逐艦開始服役,在瓜島戰鬥中,未遭任何損傷,到1942年年底,已有26艘相繼服役,到1943年已超過上百艘。為了避免驅逐艦的大量損失,一批較老的「布里斯托爾」級仍繼續生產。建造的數目以及在設計上的一些重大進展,盟國對軸心國進行嚴格的保密,這對驅逐艦來說是特別重要的。戰爭爆發後,美國海軍一共批准建造486艘驅逐艦,僅69艘沒有完工(見下表)。

    戰爭爆發後美國建造驅逐艦的情況表

    批准數完工數撤銷數

    「布里斯托爾」級7272

    「弗萊徹」級12411311

    實驗型22

    改進「弗萊徹」級6262

    「艾倫。薩姆納」級7070

    「基林」級15610056

    在瓜島戰爭中,一批有戰功的將領被提升。首先晉陞的是頗有聲望的艾斯沃思少將,1942年6月他被任命為太平洋驅逐艦司令。原來他是一個有卓越才能的驅逐艦艦長,1941年在大西洋戰爭中,他指揮一個驅逐艦中隊。哈爾西上將(中將——輸入者注)委任他指揮第67特遣編隊,在塔薩佛羅加戰鬥中,這支編隊與田中的驅逐艦隊進行作戰。1943年1月4日晚,在新喬治亞西北端的蒙達戰鬥中,艾斯沃思率領一支驅逐艦中隊發動突然襲擊,取得了勝利,充分表現了他的英勇和果斷。因此,他是使美國海軍第一次取得良好轉機的一位將領,為美國海軍產生了新的自信精神。艾斯沃思在他的報告中說:「夜襲蒙達之後,……是我們海軍第一次在夜間協同水面艦隻、潛艇和空軍部隊進行的海上合同作戰。在這個地區進行作戰,確實是一種冒險行動,但這次戰鬥可為我們的夜間兩棲作戰取得首次實戰鍛練。」

    艾斯沃思將軍的驅逐艦的另一個功績是對阿倫德爾島和科隆班加拉島之間的「東京快車」航道上進行佈雷。佈雷艦是3艘老式的平甲板驅逐艦「佈雷斯」號(原DD122Breese,已改為快速佈雷艦DM18——輸入者注)、「甘布爾」號(原DD123Gamble,已改為快速佈雷艦DM15——輸入者注)和「普雷布爾」號(原DD345Preble,已改為快速佈雷艦DM20——輸入者注),它們早在30年代就已改裝成「三煙囪」的佈雷艦,設有可布80枚水雷的雷軌。1943年5月6日夜,3艘老式驅逐艦在新的「弗萊徹」級的「雷德福」號(DD446Radford——輸入者注)雷達的引導下,在布萊克特海峽中部布放了250枚水雷。艾斯沃思用3艘輕巡洋艦和3艘艦隊驅逐艦進行掩護。當完成任務進行撤離時,被日本水上飛機發現,但未受任何損失。第二天早晨,4艘日本驅逐艦直向雷區駛來,「新潮」號(應為「親潮」號——輸入者注)、「陽炎」號和「黑潮」號觸雷,只有「滿潮」號倖免。該艦救起了倖存者,但遭到了從瓜島來的美國飛機的掃射。5天之後,艾斯沃思將軍試圖重演故伎,但一系列的失誤使他過早洩露了雷區的位置,致使日本掃雷艦能夠很快掃除。

    艾斯沃思的第36特遣隊於7月5日晚在庫拉海灣意外地和日艦遭遇,又像所羅門海戰那樣,發生了一場混戰。在那月黑的暗夜,能見度只有1。74海里(2英里),由於突然的雨雲使能見度很快減低到0。87海里(1英里)以下。日艦是在秋山少將指揮下的一支擁有10艘驅逐艦的編隊,正在向斯坦莫爾鎮運送供應物資。而美國艦隊擁有巡洋艦「火奴魯魯」號、「海倫娜」號和「聖。路易斯」號,以及第21驅逐艦中隊的「尼古拉斯」號(DD449Nicholas——輸入者注)、「詹金斯」號(DD447Jenkins——輸入者注)、「奧邦農」號(DD450O『Bannion——輸入者注)和「雷德福」號。雖然美艦的實力超過了日艦,但日本的4艘驅逐艦卻是新式而又精銳的「秋月」級驅逐艦,其旗艦「新月」號裝備有新式的22型雷達。10艘驅逐艦都具有可重複裝填的610毫米(24英吋)「長矛」式魚雷,而美國的火力優勢並不像在紙面上見到的那樣強大。

    雖然日艦了望員在6400米(7000碼)距離上發現了美艦縱隊,但美艦炮手的射擊技術不錯,巡洋艦上152毫米(6英吋)火炮的第一次齊射就重創了秋山的旗艦「新月」號。「涼風」號和「谷風」號被顯然是失靈的美國魚雷擊中,沒有爆炸,兩艦自己發射的魚雷也沒有擊中目標,它們就轉到煙幕後面去進行魚雷的再次裝填。這時一組齊射的魚雷直奔而來,3枚「長矛」式魚雷穿入巡洋艦「海倫娜」號的艦體內,使它遭受嚴重破壞。此時戰鬥十分激烈,致使艾斯沃思將軍和他的艦長們沒有注意到所發生的一切,直到受損艦隻不能回答他的信號時,才知道「海倫娜」號已遭破壞。艾斯沃思保持他的隊形,並越過敵人的「T」字形位置,再次發起魚雷攻擊,「初雪」號被3枚失靈的魚雷擊中。在第一個回合中,美國人的戰術是正確的,但日本人依靠性能優越的「長矛」式魚雷免受了重大損失。

    在第二個回合中,美國驅逐艦再次發起攻擊,擊傷了兩艘日本驅逐艦。「長月」號損傷十分嚴重,後來不得不衝上維拉附近的海灘(返航時因沒有雷達導航而擱淺——輸入者注),在那裡仍被美艦炮火(岸基航空兵——輸入者)所擊毀。美國驅逐艦「尼古拉斯」號和「雷德福」號參與了營救「海倫娜」號的倖存者,他們發現日本「天霧」號也在營救「長月」號上的倖存者,於是兩艦即去趕走「天霧」號,返回後繼續進行營救工作。這時「望月」號再次來進行干擾,希爾少校率「尼古拉斯」號全速前去,「雷德福」號緊跟在後,留下其餘艦隻繼續營救,兩艦又趕走了「望月」號,返航中集合了其餘艦隻,一起與艾斯沃思的編隊匯合。

    雖然戰鬥的結果令人失望,但通過這次戰鬥表明:日本人在戰場上不再能為所欲為。「海倫娜」號的喪失是難以用「長月」號(和「新月」號——輸入者注)的擊毀來補償的,但秋山少將的陣亡對日軍的士氣確實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一周之後,在科隆班加拉島的戰鬥中,美國使用巡洋艦來對付日本的驅逐艦,這是有極大危險性的。致使巡洋艦「利安德」號(新西蘭)、「火奴魯魯」號(艾斯沃思的旗艦)和「聖。路易斯」號被擊中。日本輕巡洋艦「神通」號則被擊沉,井崎上將(少將——輸入者注)及其近500名艦員全部陣亡,這表明:試圖讓斯坦莫爾鎮的守衛部隊取得供應是徒勞的。在瓜島與戰列艦的作戰中,「格溫」號(DD433Gwin——輸入者注)是唯一倖存的驅逐艦。但就在這次戰鬥接近結束時,該艦卻被魚雷擊中,依靠中隊裡的僚艦「拉爾夫。塔爾伯特」號(DD390RalphTalbot——輸入者注)的幫助,在大海上飄流了將近7小時。來自拉塞爾島機場的美國飛機提供了掩護,防止了日本轟炸機的襲擊。然而驅逐艦艦員盡力搶救的僅僅是一艘正在冒著濃煙的廢艦。大約9時許,第23驅逐艦支隊指揮官希金斯中校決定放棄這艘無法挽救的艦隻。

    在所羅門群島戰役中第二位提高聲望的人則是弗雷德利克。穆斯布魯格中校。在圖拉吉,他指揮第12驅逐艦中隊。1943年8月初,當蒙達陷落時,他接到命令去攔截航行在吉佐海峽、由戰鬥機支援和魚雷艇掩護的另一支「東京快車」的運輸隊。穆斯布魯格的旗艦是「鄧拉普」號(DD384Dunlap——輸入者注),「克雷文」號(DD382Craven——輸入者注)、「莫裡」號(DD401Maury——輸入者注)以及第15驅逐艦中隊的「蘭」號(DD399Lang——輸入者注)、「斯達克」號(DD406Stack——輸入者注)和「斯特雷特」號(DD407Sterett——輸入者注)也在他的指揮下。8月5日夜,兩支驅逐艦分隊航行到韋拉拉韋拉島和科隆班加拉島之間的韋拉海灣北部。23時33分,「鄧拉普」號的雷達首先捕捉到目標,3分鐘之後,穆斯布魯格通過編隊內部的無線電報話機下達「準備發射魚雷」的命令。當接近到3658米(4000碼)時,日本艦隻幾乎完全落網,在幾分鐘內,「斯達克」號發射4枚魚雷,「川風」號(即「江風」號——輸入者注)驅逐艦被擊沉。然後「嵐」號和「荻風」號也被炸毀,僅僅剩下「時雨」號以高速逃回布干維爾。這次韋拉海灣的戰鬥是美國海軍唯一沒有受損失的一次戰鬥,這是異乎尋常的。但這也並非偶然,因為穆斯布魯格已堅持在他的驅逐艦的魚雷彈頭上不安裝性能不可靠的磁性雷管,而寧可使用雖然老式但可靠的觸發裝置。另一個改進是在魚雷發射管口部加裝閃光遮擋裝置,使發射魚雷時避免火藥閃光被日艦了望員發現。

    日本聯合艦隊新的司令長官古賀峰一上將(大將,山本五十六的繼任者——輸入者注)下令取消「東京快車」,於是混亂的、極度難忍的夜間戰鬥也隨之暫告消失。這意味著遠離基地的駐軍不得不使用登陸駁船撤回到布干維爾基地去,這對第12驅逐艦分隊的司令官穆斯布魯格和他的驅逐艦指揮官來說,將是為他們提供了一群「活靶子」。8月9日至10月4日之間,第12驅逐艦分隊一共擊沉了40艘登陸駁船,以及護航的炮艇和另外一些輕型艦艇。大量的傷亡又迫使古賀上將重新組織「東京快車」,很快又發生了另一次戰鬥,即10月6日晚上發生韋拉拉韋拉的戰鬥。3艘美國驅逐艦對6艘日本驅逐艦,雙方都被魚雷擊沉一艘(「薛瓦利埃」號和「夕雲」號——輸入者注)。不幸的是,「奧邦農」號驅逐艦在混亂中撞上了正將沉沒的「薛瓦利埃」號(DD451Chevalier——輸入者注)而受到損傷,「塞爾弗裡奇」號(DD357Selfridge——輸入者注)被魚雷擊中後,仍帶傷駛回了基地。

    二戰中的驅逐艦之幸運海狸

    阿利。A。伯克上校在1943年11月2日夜裡的奧古斯塔灣戰鬥中,對他的第23驅逐艦支隊(當時是第45驅逐艦分隊——輸入者注)指揮有方,因而聲名大振。這天晚上,日軍調遣重巡洋艦「妙高」號和「羽黑」號、輕巡洋艦「川內」號和「阿賀野」號以及6艘驅逐艦掩護著5艘快速運輸艦(運兵驅逐艦——輸入者注),向托羅基那角駛去。美國梅裡爾上將(少將——輸入者注)在輕巡洋艦「蒙特培利爾」號上進行指揮,此外還有它的姐妹艦「克利夫蘭」號、「哥倫比亞」號和「丹佛」號,以及伯克的第45驅逐艦分隊和B。L。奧斯汀中校的第46驅逐艦分隊的8艘驅逐艦(第39特混編隊——輸入者注)。為了對付「長矛」式魚雷的威脅,梅裡爾指示他的驅逐艦率先用魚雷進行攻擊,迫使日艦與他們保持一定距離,然後使用雷達協助遠射程的炮火進行轟擊,這樣可使美國艦隊保持一定的優勢。可惜,日艦進行了一個轉向,第45驅逐艦分隊發射的所有魚雷都未命中。梅裡爾上將意識到日本人已盯住了他的巡洋艦,他的上述打算並不能阻止日艦的靠近,於是他下令取消原計劃,命令巡洋艦開火。日本巡洋艦「川內」號在大量152毫米(6英吋)炮彈的轟擊下顛簸起來。在混亂中,驅逐艦「五月雨」號和「白露」號相互發生了猛烈碰撞。

    而美國艦隊也有他們的問題,驅逐艦「富特」號(DD511Foote——輸入者注)掉了隊,艦尾被日本魚雷擊中,然後靠「克利夫蘭」號巡洋艦的幫助,勉強地緩慢脫離。「斯彭斯」號(DD512Spence——輸入者注)和「撒切爾」號(DD514Thatcher——輸入者注)在以30節高速並列航行中相撞,鋼質艦體磨擦時火光飛濺,然而這場災難並未引起嚴重損傷。此刻日本的重巡洋艦「羽黑」號和「妙高」號正出現在僅僅3658米(4000碼)距離內,在這緊張關頭卻把它們誤認為是美國艦艇,因而沒有發射魚雷,這一失誤是可以理解的。不久之後,奧斯汀中校和伯克上校進行了一次編隊內部的通話:

    奧斯汀:「我們剛才又面臨一次近彈,希望你們不要對著我們射擊。」

    伯克:「對不起,請您原諒下一組的四發齊射,因為已經射出了。」

    這個誤會並未發生不良影響,當奧斯汀的一艘驅逐艦「斯彭斯」號因彈藥不足而不能摧毀已失去戰鬥力的「初風」號驅逐艦時,伯克的分隊被召喚來完成了這個任務。驅逐艦正在竭盡全力追擊日艦,梅裡爾將軍再次命令它們撤回到他的巡洋艦近旁,以避免第二天早晨將會遭到的空中攻擊。

    阿利。伯克被授予「31節伯克」的稱號,第23驅逐艦支隊的艦隻被稱作「小海狸」。伯克的旗艦是「弗萊徹」級的「查爾斯。奧斯本」號(DD570CharlesAusburne——輸入者注)驅逐艦,該艦在3年作戰中曾榮獲11次勝利勳章。「31節伯克」的稱號出自1943年11月,第23驅逐艦支隊正在庫拉灣的哈斯海峽加油,他們接到命令,要高速航行去攔擊一支載有空軍撤離人員的日本護航隊。「查爾斯。奧斯本」號確定了和支隊內的另外3艘(4艘——輸入者注)僚艦會合的約定時間。這時在哈爾西上將(中將——輸入者注)的指揮室裡,作戰參謀計算出要以31節的平均速度航行才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到達目的地,考慮到伯克平時指揮他的支隊所用的最高編隊速度為30節,於是哈爾西上將又給伯克下了第二道命令:

    「伯克,你必須以31節航行,越過布克島至拉包爾之間的日軍撤退航線,到達布克島以西大約30海里(35英里)處,在那裡如果未發現敵人,等到25日的凌晨3時可南下加油;如果遇到敵人,你完全知道應該怎麼辦。」

    結果戰鬥在聖喬治角發生了。就在1943年11月25日的頭幾個小時,美國的「查爾斯。奧斯本」號、「戴森」號(DD572Dyson——輸入者注)、「克拉克斯頓」號(DD571Claxton——輸入者注)、「康弗斯」號(DD509Converse——輸入者注)和「斯彭斯」號與日本驅逐艦「大波」號、「卷波」號、「天霧」號、「夕霧」號和「卯月」號之間進行交戰。伯克認為漆黑的夜晚是個「理想的魚雷攻擊好機會」,在第一次攻擊中,擊中了日本「大波」號和「卷波」號驅逐艦,然後美國驅逐艦一心要尾追向北逃去的其餘3艘驅逐艦。也許這是伯克驅逐艦戰術的高明之處,15分鐘之後,他突然命令他的驅逐艦調轉航向,以避免可能受到的魚雷還擊。正當5艘美國驅逐艦回到他們原來的航線時,3枚「長矛」式魚雷在後面爆炸了,這些魚雷的引爆不是由於它們行駛完了航程,或許就是進入了美國驅逐艦的尾流。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伯克的指揮才能感到十分驚訝,「小海狸」們自己也感到太幸運了。後來,他又指揮了對「夕霧」號夜戰的勝利。

    所羅門群島的戰鬥過去了,驅逐艦為這場戰役的勝利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於戰爭初期日本驅逐艦和巡洋艦掌握著主動權,盟國的驅逐艦屢遭挫折,但他們經受了最艱苦的戰鬥考驗。他們的教訓是十分沉痛的,從而逐漸形成了他們自己的戰略戰術去打擊日本人,使作戰技能變得更加熟練。正如一位身歷其境的驅逐艦艦員所說:「在所羅門群島的每個人都深深感到,每一分鐘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二戰中的驅逐艦之重炮轟鳴

    1944年秋,哈爾西上將(中將——輸入者注)的第三艦隊接受了進攻菲律賓的任務。他們主要目標是攻擊群島北部,並使用快速航空母艦對菲律賓中部的萊特島登陸戰進行支援。他擁有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加強大而有力的艦隊,包括13艘(16艘——輸入者注)航空母艦(和6艘戰列艦——輸入者注)、14艘巡洋艦和58艘驅逐艦。麥克阿瑟將軍的進攻部隊得到了金凱德上將(中將——輸入者注)的第七艦隊有力支持,他擁有6艘戰列艦、18艘護航航空母艦、11艘巡洋艦、86艘驅逐艦和25艘護航驅逐艦。對抗這個強大艦隊的日本海軍,僅有9艘戰列艦、4艘航空母艦、23艘巡洋艦和63艘驅逐艦,然而通風(疑為通訊之誤——輸入者注)設備不完善的日本海軍依靠英勇作戰勉強取得了勝利(作者個人觀點——輸入者注)。

    萊特灣海戰只是一個簡稱,事實上是由連續發生、持續4天的四個大戰鬥所組成。它是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海戰,也是太平洋戰爭中唯一一次所有類型的戰艦都執行著它們原先設計時賦予的任務。戰列艦對戰列艦進行作戰,而驅逐艦則使用魚雷進行攻擊,並為自己的艦隊進行防禦。1944年10月20日美國部隊開始在萊特灣登陸,三天前,當日本人知道美國突擊隊和爆破組已來到萊特島海灘時,日軍開始實施它們的「捷」號(「捷一」號——輸入者注)作戰計劃。這個作戰計劃把日本海軍艦隻分為4支艦隊:

    1。主體艦隊(機動部隊——輸入者注),是在小澤治三郎中將的指揮下,由4艘航空母艦、2艘航空戰列艦、3艘巡洋艦和8艘驅逐艦組成,正從日本內海駛來。

    2。「A」編隊(第一遊擊部隊——輸入者注),在粟田健男中將指揮下,由5艘戰列艦、12艘巡洋艦和15艘驅逐艦組成,正由婆羅洲駛來。

    3和4,為「C」編隊(第二游擊部隊——輸入者注),分為兩路,前鋒戰隊,是在西村祥治中將指揮下,擁有2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後衛戰隊在志摩清英中將指揮下,由3艘巡洋艦和4艘驅逐艦組成。這兩路編隊雖然都是從婆羅洲航行來的,但它們各自獨立指揮。

    而美國人根據這些編隊的所在位置,把主體艦隊標記為「北路編隊」,「A」編隊成為「中路編隊」,「C」編隊的兩個戰隊成為「南路編隊」。

    小澤中將的北路編隊實際上是個誘餌,以引誘哈爾西上將的快速航空母艦特混編隊離開美艦的集結區,然後讓粟田的中路編隊與志摩的南路編隊聯合起來掃蕩萊特灣,趕走集結的美國艦隊。中路編隊通過呂宋和薩馬兩島之間的聖貝納迪諾海峽到達萊特灣,南路編隊則將通過萊特和棉蘭老之間的蘇裡高海峽。然而情況的發展使日本人十分不利,首先是小澤北路編隊的行蹤未被發覺,所以不能像原先希望的那樣盡早起到誘餌的作用;其次是10月23日在巴拉望附近美國潛艇在一次伏擊中,使粟田失去3艘重巡洋艦(2沉1傷——輸入者注),第二天航空母艦飛機又攻擊了中路編隊,擊沉了巨型戰列艦「武藏」號,粟田暫時調轉航向,美國人錯認為這是完全的退卻。小澤的北路編隊現在處於高興狀態了,哈爾西上將已斷定它是日本主要攻擊部隊,並開始進行追擊。10月24日15時12分,他命令由戰列艦和航空母艦組成一支新的特遣編隊來守衛聖貝納迪諾海峽這一出入口。雖然那裡尚無戰事發生,但第七艦隊有責任保衛集結的美國艦隊,哈爾西上將自認他的特遣編隊已經組成,並已守衛住這個出入口。另一出入口則是蘇裡高海峽,由6艘老式的戰列艦、8艘巡洋艦、20艘驅逐艦進行守衛,但是對聖貝納迪諾海峽監視失誤,將使強有力的粟田編隊有可能從這裡進入,而美國集結的全部艦隊將任其擺佈。

    奧爾頓多福少將在中午接到通知,預期在夜晚發生交戰,他精心佈置了一個埋伏,派出30艘魚雷快艇充當前哨,以便盡早預報西村編隊的到來。他把第54驅逐艦中隊的「麥克德莫」號(DD677McDermut——輸入者注)和「蒙森」號(DD798Monssen——輸入者注)佈置在右側翼,把「裡米」號(DD688Remey——輸入者注)、「梅爾文」號(DD680Melvin——輸入者注)和「麥高恩」號(DD678McGowan——輸入者注)放在左側翼。隱蔽在靠近萊特島海岸線的第三道防線則是第24驅逐艦中隊的「哈欽斯」號(DD476Hutchins——輸入者注)、「貝奇」號(DD470Bache——輸入者注)、「戴爾」號(DD353Dale——輸入者注)、「阿朗托」號(澳大利亞)(I30Arunta——輸入者注)、「比爾」號(DD471Beale——輸入者注)和「基倫」號(DD593Killen——輸入者注),最後一支埋伏部隊是5艘巡洋艦和6艘戰列艦,排成兩列,第56驅逐艦中隊剩餘的9艘驅逐艦位於中間,這裡的海峽有10。4海里(12英里)寬,所以巡洋艦常常延伸巡邏線,以防日本艦隊溜過去。雖然魚雷快艇沒有更多的事可做,他們被佈置在離海峽盡可能遠的地方,以便他們的水面警戒雷達能夠提供準確的敵艦位置。

    22時30分,魚雷快艇用雷達探測到了敵艦,它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但日本人無視這些魚雷快艇繼續航行。直到凌晨3時,第54驅逐艦中隊才捕捉到目標。他們的第一次魚雷攻擊未能湊效,日本艦隊施放煙幕,並以曲折航行高速脫離接觸。第54驅逐艦中隊共發射47枚魚雷,僅有3枚擊中,2枚擊中戰列艦「扶桑」號的舷部,有1枚擊中驅逐艦「滿潮」號。這是一個壯觀的場面,4艘日本驅逐艦前導著旗艦「山城」號、戰列艦「扶桑」號和巡洋艦「最上」號,前後相隔1000米,正在迂迴前進,躲開美艦的魚雷攻擊,並在強烈的探照燈光照射下,試圖瞄準擊中正在進行攻擊的美國驅逐艦。

    3時49分,戰列艦「扶桑」號最後斷裂,折斷的兩部分於沉沒之前在海峽的下游顛簸飄流了一段時間。但西村祥治頑強地破浪前進,他的旗艦對於由第24驅逐艦中隊發射來的像下冰雹似的魚雷和炮彈似乎無動於衷。另外一艘驅逐艦「山雲」號被擊沉,但日本人仍然繼續前進。「基倫」號是第24驅逐艦中隊中的一艘,他們對「山城」號進行了一次致命的魚雷攻擊,艦長科雷中校在魚雷定深裝置裝定了6。7米(22英尺)的深度,從而產生了最大的破壞效果。齊射的炮火一直進行著,燃燒的日本戰列艦向奧爾頓多福少將等候著的戰列艦猛衝過來,雖然原計劃是用戰列艦的炮火幹掉日艦,但這時保存在戰列艦和巡洋艦之間的後備力量,第56驅逐艦中隊的驅逐艦也參加了戰鬥,其中一枚魚雷擊中了日本驅逐艦「朝雲」號,但「艾爾伯特。格蘭特」號(DD649AlbertW。Grant——輸入者注)在離開戰區前被己方的152毫米(6英吋)炮彈擊中,它一共被7發日本119毫米(4。7英吋)炮彈和11發152毫米(6英吋)美國炮彈擊中,造成了嚴重傷亡。

    留下來的任務是由戰列艦來收拾「山城」號了,倍受重創的「山城」號戰列艦終於在4時19分傾覆。重巡洋艦「最上」號和驅逐艦「時雨」號高速逃離,當志摩清英中將獲悉這一噩耗時,他就撤離了。美國飛機和魚雷快艇追殲了巡洋艦「阿武隈」號、「那智」號、「最上」號以及兩艘驅逐艦(巡洋艦「阿武隈」號、「最上」號——輸入者注),結果南路編隊僅有3艘驅逐艦(2艘巡洋艦和5艘驅逐艦——輸入者注)從蘇裡高海峽之戰中死裡逃生。美國艦隊在這次戰鬥中幾乎沒有什麼損失,雖然「艾爾伯特。格蘭特」號受到嚴重創傷,但它仍舊堅持戰鬥到第二天。

    二戰中的驅逐艦之虎口餘生

    當奧爾頓多福將軍的艦隻完成任務後,薩馬島附近戰事危急的消息傳來。直到6時45分美國人才知道,目前無一艦隻守衛在聖貝納迪諾海峽。十分鐘後巨型戰列艦「大和」號的457毫米(18英吋)炮彈落在他們的周圍,斯普雷格少將的護航航空母艦才知道這個可怕的事實。這時粟田的中路編隊距離美國護航航空母艦不到14。8海里(17英里),這些航空母艦正在萊特灣為龐大的運輸艦隊和登陸艦艇提供空中掩護。這6艘小型航空母艦僅由「霍埃爾」號(DD533Hoel——輸入者注)、「希爾曼」號(DD532Heermann——輸入者注)、「約翰斯頓」號(DD557Johnston——輸入者注)、「丹尼斯」號(DE405Dennis——輸入者注)、「約翰。巴特勒」號(DE339JohnC。Butler——輸入者注)、「雷蒙德」號(DE341Raymond——輸入者注)和「塞繆爾。羅伯茨」號(DE413SamuelB。Roberts——輸入者注)等3艘驅逐艦和4艘護航驅逐艦進行護衛,這些驅逐艦都位於粟田編隊和沒有自衛能力的運輸艦之間。警報已經發出,增援艦隊也已在途中,但他們過於遙遠,不能給予立即的幫助。護航驅逐艦隻是為反潛戰而設計,所幸很多早期的此型艦隻裝有三聯裝魚雷發射管,使之具備了一定的攻擊能力。然而在航速和機動性上都不如正統的驅逐艦,它們難以自己照料好自己。至於護航航空母艦,它們的小型艦體是以民用船的標準進行建造的,其速度比護航驅逐艦還要慢,艦上貯有極易燃燒的航空汽油,其危險性更是可想而知。

    斯普雷格少將在旗艦「方肖灣」號上率領其他航空母艦向南駛去,試圖躲避在雨雲下不被日本戰列艦和巡洋艦發現。所有能夠使用的美國飛機都起飛了,但是它們預定攻擊海岸目標,所以沒有為它們提供攻擊水面艦隻所需要的穿甲彈和魚雷。儘管如此,飛行員們仍然盡了自己的努力,炸彈扔完後,不斷虛張聲勢地飛越過粟田艦隻的上空,分散著它們的精力。粟田中將採取消磨時間的辦法,從三面包圍航空母艦,而不是急於向前推進來達到他的主要目的。斯普雷格的驅逐艦處於被包圍的威脅之中,除了堅持戰鬥別無出路,如果粟田閉合他的包圍圈,這些護航航空母艦就很容易被消滅。

    歐內斯特。E。伊萬斯中校指揮著「約翰斯頓」號驅逐艦,他發現日本重巡洋艦「熊野」號正處於有效射程以內,於是奮起攻擊,發射了一組齊射的魚雷,不料他自己的艦也被敵方的一次齊射所擊中,艦身在水上搖晃起來,航速急劇下降,但它繼續向包括戰列艦「金剛」號在內的敵艦進行射擊,並和「霍埃爾」號、「希爾曼」號驅逐艦一起,遵照斯普雷格將軍的命令進行魚雷攻擊。8時30分,它的航速降到了15節,只剩兩座127毫米(5英吋)炮尚能射擊,「約翰斯頓」號頑強地堅持著,但是日艦的炮彈無情地摧殘著它,最後只有一根螺旋槳軸在轉動,電羅經已被破壞,當「希爾曼」號與其發生碰撞時,它已無力避開。由利昂。金特伯傑中校指揮的「霍埃爾」號遭到同樣的命運,當它全速前進發射它的魚雷時卻被「金剛」號的兩發356毫米(14英吋)炮彈擊中,「霍埃爾」號試圖擺脫困境時,發現敵人的戰列艦在它的左側、巡洋艦在它的右方。在短短的一小時之內,該艦連續40次被炮彈擊中,在最後沉沒時253名官兵全部遇難。美國艦隊對日本艦隊的攻擊也取得了一些效果,一枚魚雷擊中了裝備203毫米(8英吋)火炮的日本巡洋艦「熊野」號,而且最終影響到戰鬥的結局。

    斯普雷格將軍指示護航驅逐艦施放煙幕進行掩護,命令其中的3艘同時發起魚雷攻擊,3艘護航驅逐艦很快完成了發射,就在「塞繆爾。羅伯茨」號射出3枚齊射的魚雷之後即被敵艦擊中,前部127毫米(5英吋)火炮被摧毀,但後部的火炮仍繼續射擊達一小時之久,共發射了300發炮彈,炮彈打完後甚至連照明彈、實習彈都被發射出去。在這期間空中爆炸雖然減弱,但裝填炮彈仍有一定的危險性。由於連續發射,火炮熱得幾乎要熔化,結果毀壞了炮室,消防隊進入冒著濃煙的炮塔,看到了一幕驚心而又感人的情景,炮長肢體被炸斷,但他仍然握緊一枚24。5公斤(54磅)的炮彈,試圖再次裝入炮膛。戰友們試圖搬開他手中的炮彈,親切地安慰著他。然而這位堅強不屈瀕死的炮長,掙扎著用雙膝跪著舉起127毫米(5英吋)的炮彈,做出最後的努力把這顆炮彈裝入炮膛,這位犧牲的炮長名叫卡爾。在這次勢不力敵的戰鬥中,「塞繆爾。羅伯茨」號上共有89名官兵陣亡。

    「丹尼斯」號驅逐艦在它進行魚雷攻擊時被敵艦的炮彈擊中,艦體受到損傷。「雷蒙德」號僅僅受輕傷,與「希爾曼」號一起逃離。斯普雷格將軍命令「約翰。巴特勒」號繼續施放煙幕,「丹尼斯」號由於得到「方肖灣」號航空母艦在後面為它提供掩護,方得脫離。而航空母艦卻被4發203毫米(8英吋)的炮彈擊中,但仍然繼續前進。「甘比爾灣」號也被擊中起火,不得不棄艦。此時美國航空母艦面臨了更為嚴峻的考驗,雖然已在粟田編隊的有效射程之外,但卻進入呂宋島的日本陸基航空兵的勢力範圍。大約23時,日本「神風」突擊隊員駕駛的飛機向「聖。路」號和「基特昆灣」號航空母艦的飛行甲板猛撞過來。「基特昆灣」號經受了兩架「零」式飛機的猛烈衝撞而倖存下來,而「聖。路」號的航空汽油和炸彈庫發生爆炸,破壞了薄弱的艦體。

    斯普雷格將軍的弱小艦隊幾乎全軍覆沒,但日本艦隊並沒有達到將美國艦隊逐出萊特灣的目的。在驅逐艦的作戰中,如果能有與瓜島的英雄主義相比較的話,那無疑將是薩馬島的戰鬥。整個菲律賓戰役的結局取決於這場戰鬥,7艘弱小的驅逐艦在強敵面前並沒有退縮。即使他們受到了嚴重挫折,但他們的英勇和膽量令人難忘,他們與優勢的敵人盡力周旋,渡過了這些令人難忘的日子,這正是對驅逐艦優良傳統的傑出貢獻。

    二戰中的驅逐艦之迎風破浪

    1945年4月1日,美國龐大的進攻部隊準備去佔領在東中國海的日本(日占——輸入者注)沖繩島,這是在進攻日本本土島嶼之前的最後一次戰役。沖繩島是由火山爆發後的熔岩構成的,周圍懸崖峭壁,地勢險峻。整個琉球群島對日本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美國掃雷艦首先掃除臨近水域的水雷,火力支援艦隻不斷削弱日本在島上的防衛力量,此後島上出現了一個不祥的寧靜時刻。

    「冰山」行動計劃是美國發動的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美國海軍調集了1500多艘艦隻,其中包括40艘(34艘——輸入者注)航空母艦、18艘(22艘——輸入者注)戰列艦,這些艦隻大部分屬於特納海軍上將(中將——輸入者注)的第51特遣編隊。日本在沖繩的守軍(應為美國登陸火力支援編隊——輸入者注)共有10艘戰列艦、18艘護航航空母艦、8艘重巡洋艦、82艘驅逐艦和54艘護衛艦。

    美國大多數的驅逐艦和護航驅逐艦是作為登陸區域的屏障,組成一道巡邏和警戒線,對來襲的日本飛機進行雷達早期預警。眾所周知,日本「神風」突擊隊員駕駛的飛機對美艦造成了嚴重威脅,這也表明日本人將作最後的垂死掙扎,不遺餘力地去破壞美國艦隻。

    以往的經驗證明:使用雷達警戒哨是一個比較好的戰術,通過水面艦隻和飛機上的雷達能夠較早地發出警報,提供敵機方位。遠程雷達警戒哨是設置在離運輸船區34∼61海里(40∼70英里)的地方,近程警戒哨則設在17∼22海里(20∼25英里)一線。指派擔當雷達前哨站的一些驅逐艦或護航驅逐艦同時擔負著外層和內層的反潛屏障。遠程警戒哨系由若干「組」所構成,每組均由一艘驅逐艦擔負「作戰指揮所」的職能,另外還有兩艘裝有雷達的支援登陸艦,用以延伸雷達警戒範圍。擔負「作戰指揮所」的驅逐艦可對執行空中戰鬥巡邏的飛機進行指揮,以對付侵入這一空域的敵機。這一編隊由穆斯布魯格准將指揮的第5特遣支隊擔任。

    沖繩守軍在擁擠的山洞和碉堡中進行頑強的抵抗,然而猛烈的海戰很快壓倒地面戰鬥。美軍發現日本人空襲的主要目標是前哨站,因此每個前哨站僅有一艘驅逐艦是遠遠不夠的。而護航驅逐艦又沒有足夠的防空火炮去對抗持續不斷的空襲。為加強前哨站的力量,增強到由3艘以上的驅逐艦以及4艘支援登陸艦組成,並竭盡全力保持對空中巡邏戰鬥機的指揮,以保持空中優勢。美國曾在岸邊建立了16個浮動雷達站,6周之後僅有5個能夠使用。對美軍來說,另一個難題是僅有少數「作戰指揮所」的驅逐艦可以使用,因為這些艦只有的受傷,有的被擊沉,因此盡快地部署一批新艦已迫在眉睫。

    4月6日,美軍登陸沖繩後的第五天,日本開始對美國驅逐艦進行猛烈攻擊,日本「神風」突擊隊員駕駛的飛機向它們進行衝撞,「布什」號(DD529Bush——輸入者注)和「科爾豪恩」號(DD801Colhoun——輸入者注)被撞沉。這一天,7艘以上的驅逐艦和一艘護航驅逐艦被重創,這種恐怖行動是前所未見的。「科爾豪恩」號在沉沒前,至少有4架「神風」突擊隊的飛機同時毀滅。該艦雖然幾次受到致命打擊,但仍然奇跡般地在海面上堅持7個多小時。對美軍來說,現在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如何對付日本「神風」突擊隊這種由人作制導系統的「空對艦導彈」,解決的辦法是一旦敵機進入最後的俯衝航向時,通過密集射擊來破壞敵機而保存艦隻。但是40毫米「博福斯」高射炮在沒有使用近炸引信的彈藥以前,不能發揮這種作用;127毫米(5英吋)高平兩用炮在發射速度上也不能滿足要求。對驅逐艦來說,最好的戰術不是迂迴和曲折航行,而是在空中攻擊時採用正常的航行速度,繼續保持艦隻的平穩,維持火炮平台的穩定性,以便盡可能提供防空高射炮以最好的射擊條件。驅逐艦是一種輕盈的水面艦隻,高速時產生的艦體運動和振動將對射擊控制產生很大影響,不像大型艦只能作各種規避機動而射擊仍不失其精確度。

    然而所有這些都是學術性的探討,目前對驅逐艦來說,一個緊迫的問題是如何從日本「敢死隊員」駕駛的飛機俯衝中逃生,這種攻擊正在持續不斷地增加。日本在不斷地增加這種自殺飛機的生產,「櫻花」特攻機實際上是一種小型的有人駕駛的火箭彈,其俯衝速度可達到每小時860公里(535英里)。自殺攻擊一直持續到7月底,在這期間有13艘驅逐艦和不少護航驅逐艦在沖繩附近被擊沉,另外88艘受到重創。戰損達到十分可怕的比例——佔全部艦隻的三分之一。令人驚奇的是:損失的人員卻很少,人員的損失常常不是由於「神風」突擊隊的空中攻擊所造成。例如「郎肖」號(DD559Longshaw——輸入者注)驅逐艦在海岸附近進行常規火力支援持續5天,該艦已筋疲力盡,於5月18日觸礁擱淺。這正處於日本岸炮部隊的有效射程之內,該艦的上層結構被摧毀,傷亡人員在不斷增加,艦長命令棄艦,這艘遇難的驅逐艦成了一個屠宰場,死亡和受傷人員遍佈於每個角落,13名軍官和73名士兵死亡,另有90人受傷。

    沖繩戰役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人的最後一次自投羅網式的航行,它們妄圖通過巨型戰列艦「大和」號的橫衝直撞,衝破美國驅逐艦的警戒線,把集結的美艦趕出沖繩海域。然後把目標轉向岸上,用它的457毫米(18英吋)火炮對美國登陸部隊進行摧毀性的轟擊。然而壯志未酬卻為美國潛艇所發現,被準確定出了位置,米切爾上將(中將——輸入者注)的航空母艦飛機對「大和」號戰列艦進行了猛烈的空襲。和「大和」號在一起的還有巡洋艦「矢矧」號及其率領下的8艘驅逐艦,正為運送日益短缺的燃料油而去沖繩(單程自殺攻擊——輸入者注),這支部隊曾經是日本最強有力的驅逐艦支隊,眼下正面臨著一次最後的作戰,這次戰鬥稱作東中國海戰鬥。事實上這對具有豐富戰鬥經驗的美國飛行員來說,是個不可多得的機會,因為在沖繩已經沒有更多有生力量的射擊目標,在這個島嶼上他們已看不到守軍。7月14日下午,戰列艦「大和」號與巡洋艦「矢矧」號,以及驅逐艦「朝潮」號(應為「朝霜」號——輸入者注)、「磯風」號、「濱風」號和「霞」號(以及「籐波」號——輸入者注)在美軍的空襲下一起沉沒。

    戰鬥結束之後,穆斯布魯格准將熱情地歌頌了他的驅逐艦:

    「在沖繩戰役中,作為掩護部隊和雷達前哨站,個人和集體的配合都是相當成功的。美國海軍所表現出來的英雄主義、大無畏精神,指揮員的冷靜頭腦、堅定信心和領導水平,以及全體將士的忠誠都比以往更為突出。雷達前哨站頂住了日本人的所有垂死拚搏,承受了嚴重的人員傷亡和物質損失……」

    正當美國驅逐艦與日本「神風」突擊隊駕駛的飛機進行生死搏鬥的同時,英國東印度群島艦隊的4艘驅逐艦進行了二次大戰史上最後一次出色的驅逐艦戰鬥。5月9日,英國在馬六甲海峽的兩艘潛艇發現重巡洋艦「羽黑」號和一艘驅逐艦、兩艘巡邏艇向西北駛去。這支小型編隊正在運送補給品到安達曼群島去,沃克海軍中將派遣護航航空母艦和由曼利。鮑威上校率領的第26驅逐艦支隊到蘇門答臘去進行搜索。5月15日早晨,從英國航空母艦「伊朗國王」號上起飛的一架飛機發現了「羽黑」號,當晚23時,支隊領艦「索馬雷茲」號(G12Saumarez——輸入者注)的雷達在距離30海里(34英里)處發現了目標。鮑威上校決定發起攻擊,他發誓不管「羽黑」號逃到什麼地方,都要使它就殲。

    即使在戰爭後期,日軍仍然沒有失去它們的英勇果敢精神,當英國4艘驅逐艦進入戰鬥狀態時,「羽黑」號突然調轉艦首,炮彈像雨點一樣向英國艦隊射來。「索馬雷茲」號幾次被擊中,但該艦仍和「維魯拉姆」號(R28Verulam——輸入者注)一起發射魚雷,「羽黑」號試圖避開戰鬥,但又陷入了「維納斯」號(R50Venus——輸入者注)和「潑婦」號(R75Virago——輸入者注)的魚雷攻擊之中。5月16日2時,「羽黑」號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西南39海里(45英里)處最後被擊沉,但是它的護航驅逐艦「神風」號卻逃離了。在第26驅逐艦支隊離開現場後,「神風」號又去援救「羽黑」號上的倖存者。雖然這是一次小規模的戰鬥,但卻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因為這是驅逐艦以一次出色的戰績結束它曠日持久的艱苦戰鬥生涯。

    二戰中的驅逐艦之四海鷹揚(上)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任何一種戰艦能夠證明比驅逐艦具有更強的適應性,它可以使用於各種不同目的。然而到了1945年,以魚雷攻擊來對付敵人艦隊的作戰方式已經過去,由於戰列艦艦隊的消失,已無戰列艦可以作攻擊對像;而且在使用雷達來控制火炮時,往往在夜戰中造成誤傷己方艦隻。

    為了進行水面作戰,英國首先試圖建造驅逐艦,以裝備他們的艦隊,然而1940年的挪威戰役,證明這個方針是有缺陷的。俯衝轟炸雖然不是空中對抗水面艦艇的最好形式,但是如果水面艦艇不具備足夠的防空武器,這種攻擊往往是容易奏效的。這樣就導致增設近距離自衛武器,主要是瑞士製造的厄利肯式20毫米自動炮和後來瑞典的博福斯式40毫米高射炮。與美國海軍不同,英國皇家海軍缺乏足夠的資金去發展合適的中口徑(100∼152毫米)火炮和火力控制系統,所以驅逐艦的用途受到一定的限制。有些驅逐艦配備有雙聯裝的102毫米(4英吋)高射炮,但是這種火炮在水面作戰中存在很多缺點。1942年英國引進了高平兩用炮,但為驅逐艦專門設計的高仰角火炮直到1945年才出現。如此嚴重的短缺,致使1941年英國海軍熱衷於使用美國的127毫米(5英吋)火炮來裝備他們的新驅逐艦。

    迫於護航的需要,英國不得不以大量艦隊驅逐艦作為護航驅逐艦來使用。戰前英國已有所準備,所有艦隊驅逐艦都裝備了聲納設備,只是現在艦上的深水炸彈貯量需要增加。為此,通常是撤除一座尾炮,利用其彈藥艙以貯存供重複裝填用的深水炸彈。艦隊驅逐艦和護航驅逐艦之間的不同點在於:艦隊驅逐艦是用於協同其支隊進行作戰,而護航驅逐艦則重點用於反潛。正因為艦隊驅逐艦常常被派遣擔任特殊的作戰任務,所以改裝後在火力上就嫌不足了。

    戰前關於建造小型艦隊驅逐艦的意見被證明是正確的。1938年,英國海軍部極為擔心驅逐艦數量上的短缺,曾要求當時擔任驅逐艦艦隊司令的安德魯。坎寧安少將提出補救辦法,坎寧安建議建造一種較小的「實用」驅逐艦,它僅裝輕型魚雷武器,但需裝備加強的對空武器和深水炸彈,就像以後的護航驅逐艦那樣。當時戰爭烏雲密佈英國上空,財政部在經費上遇到一系列困難,第一批20艘新驅逐艦是借了「快速護衛艦」的名義才獲得議會的批准,但是它們明顯是最新的「輕標槍」級(疑為Jervis「J」級——輸入者注)驅逐艦的縮小型,當它們服役時則被命名為「亨特」級(「亨特」I型即「愛瑟斯托恩」級——輸入者注)護航驅逐艦。一貫保守的英國設計師這次卻犯了冒進的錯誤,其首制艦「艾瑟斯托恩」號(L05Atherstone——輸入者注)的上部重量過於沉重,不得不削減了一座102毫米(4英吋)雙聯裝高仰角炮,以及一座三聯裝533毫米(21英吋)魚雷管。這些艦隻還不適時宜地提前10年使用了減搖鰭,由於這一新事物對驅逐艦駕駛人員的水平要求過高,因而被責難為純粹的累贅。

    「亨特」級的缺點在第二批艦隻(「亨特」II型即「布蘭克尼」級——輸入者注)中很快得到糾正,將艦體增寬0。76米(2。5英尺),第三座雙聯裝的102毫米(4英吋)火炮又裝上了。它們噸位較小,武器系統也比較簡單,這使建造週期大為縮短,到1942年已有55艘建成。這些艦艇在戰時證明還是很實用的,儘管尺度稍小、續航力不大,但仍常常用於艦隊作戰。當然也不可避免地招致批評意見,因為這些艦隻均未安裝魚雷發射管,在第二次錫爾特戰鬥中,這些艦隻無法對付意大利艦隊,因此只能呆在護航隊裡。為此,後來續造的19艘,均安裝有一對魚雷發射管,取代了一座102毫米(4英吋)火炮,即為「亨特」III型(即「奧布爾萊頓」級——輸入者注)。另有兩艘則是由著名的桑尼克羅夫特造船廠專門設計的,他們設想把這兩艘驅逐艦作為未來設計的代表作,在此「亨特」IV型(即「佈雷肯」級——輸入者注)的設計中,驅逐艦的傳統特徵幾乎消失了,桑尼克羅夫特設計師們使用較肥的船型,從而增加了艦艇的續航力,減少了橫搖,但最大航速卻下降了。通常驅逐艦的薄弱環節是在艏樓末端處容易斷裂,因此美國設計師們選用平甲板來代替,而英國則將艏樓甲板向後延伸到四分之三艦長處,這樣一來,由前至後的通道就能在內部佈置,可從甲板下進入艦內的所有部位。在「亨特」級系列中,此型設計第一次獨創性地使武器系統具有3座雙聯裝102毫米(4英吋)高射炮,一座四聯裝機關炮和3具魚雷發射管。然而使造艦設計師唯一失望的事則是,動力裝置的功率降到早期「亨特」級所使用的19000馬力,因此,此型的兩艦「佈雷肯」號(L76Brecon——輸入者注)和「布裡森登」號(L79Brissenden——輸入者注)的速度不是很快。

    德國驅逐艦除了在海上掩護他們的重型艦隻外,很少擔負護航任務,所以它們的武器裝備仍以水面作戰為目的。像英國的驅逐艦一樣,他們發現保持戰前水平的防空武器已經不能滿足需要,因而增設了37毫米自動炮。到1945年,殘存的少數幾艘德國驅逐艦已裝備有十二門37毫米炮和六門20毫米炮。1938年,德國海軍試圖通過復興造艦事業來補救巡洋艦的不足,事實上這種設想早在20年代已經開始,這一年批准建造8艘驅逐艦,它們安裝有150毫米(5。9英吋)火炮,以代替在以前的艦級中所安裝的127毫米(5英吋)火炮。1940年歲末,這種超級驅逐艦相繼服役,它們組成了納爾維克分艦隊,這是為了紀念同年4月在納爾維克戰鬥中損失的德艦而作此命名的。

    直到1945年,德國建成17艘納爾維克型(1936年A/AMob/B型,共18艘,Z。23∼39及Z。43——輸入者注)驅逐艦,他們強調以犧牲數量來謀求質量,這些驅逐艦執勤於比斯開灣和北冰洋水域。然而正像S。113號和V。116號艦那樣,150毫米火炮存在不少問題,不僅裝填炮彈困難,而且雙聯裝炮塔十分笨重(在1942年當時還是有用的),這種火炮不適宜安裝在狹窄艦體的首部。它們中的大多數,3號炮由後來增設的數門輕型高射炮所代替,這就較它裝備127毫米(5英吋)炮的早期驅逐艦增加了上部重量。這些大型驅逐艦還像它們的前輩一樣,存在著相同的動力裝置問題,嚴重妨礙了它們在北冰洋水域對付盟國護航隊的活動。由於某種原因,它們的艦名又恢復用字母E(Z——輸入者注)進行編號,這就成為當時盟國所知的E級(Z級——輸入者注)。

    由於德國驅逐艦數量很少,這就使他們不得不建造只有驅逐艦一半大小的魚雷艇,和英國的「亨特」級一樣,它證明能迅速增強海軍實力。第一型魚雷艇設有2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但僅設1座105毫米的火炮。這種魚雷艇具有較高的航速,而作戰半徑較小。它們統一以字母T進行編號,一直編到T。21,至1944年被新設計的「埃爾賓」型魚雷艇所取代,這些排水量為1300噸的魚雷艇更接近於驅逐艦的範疇,它們裝備4座105毫米(4。1英吋)火炮,配有和以前相同的魚雷武器。

    「埃爾賓」型魚雷艇具有一層平甲板,和兩個相互距離較大的煙囪,其側面影像類似於在英吉利海峽執勤的英國輕型艦艇。1943年10月,這些艦艇在法國布列塔尼附近海域戰鬥中,顯示出較好的作戰能力。其中的T。23號和T。37號魚雷艇,曾擊沉英國巡洋艦「查裡迪斯」號。10月22日晚,「查裡迪斯」號離開普利茅斯港,試圖攔截德國商船「蒙斯特蘭」號,該船正在從佈雷斯特駛往瑟堡。英國海軍使用兩艘艦隊驅逐艦和4艘「亨特」級驅逐艦進行護航,但英艦配合不好,巡洋艦在沒有驅逐艦警戒的情況下就使用雷達進行搜索,1時30分,「查裡迪斯」號加快速度,15分鐘後出現在距德國商船3658米(4000碼)處。此時5艘德國魚雷艇突然向英艦猛撲過來,連續進行魚雷攻擊,擊沉了「查裡迪斯」號巡洋艦和「利姆伯恩」號(L57Limbourne——輸入者注)驅逐艦,艦員遭受嚴重損失。從這次戰鬥中使人聯想到所羅門群島的戰鬥,雷達的優越性將為拙劣的戰術所葬送。這裡也暴露了早期「亨特」級驅逐艦在水面作戰中的弱點,表現在速度不快,更重要的是沒有魚雷武器。

    二戰中的驅逐艦之四海鷹揚(下)

    日本人在建造驅逐艦時,首先使它具備保護艦隊免遭敵方空中、水下和水面攻擊的能力。1939年「乙」型驅逐艦(即「秋月」級——輸入者注)完工(開工——輸入者注),這一巨型驅逐艦的排水量接近3000噸,裝有新型長身管的100毫米(3。9英吋)雙聯高射炮(九八式——輸入者注)。新火炮在水面作戰中也有一定威力,射程達到18288米(20000碼)超過美國的127毫米(5英吋)火炮。艦首和艦尾部分別安裝兩個封閉式炮塔,並有兩個火力控制指揮儀。日本驅逐艦在後一階段的設計上也決定增加進攻性武器,在中部安裝四聯裝的610毫米(24英吋)魚雷發射管。1942年,新式的「秋月」級驅逐艦問世,4個鍋爐的排煙管道匯合在一個大而傾斜的煙囪內。這型驅逐艦外表上很像輕型巡洋艦「夕張」號,曾有數月之久使美國海軍情報處迷惑不解,觀察報告中一直把它當成是「夕張」號。

    「秋月」級驅逐艦一共建造了12艘,這些艦隻用在極其嚴酷的太平洋戰爭中,到1942年底已有一半被擊沉。此型驅逐艦計劃要建造更多數量,但是1942年的困難處境,致使日本徹底改變並壓縮了原來的建造計劃。但無論如何,「甲」型或「夕雲」級驅逐艦還是再次列入1941年的建造計劃,這就成為新型驅逐艦「疾波」級(即「高波」級——輸入者注)。該艦主要是在「夕雲」級的基礎上作了一些改進,裝備了仰角為75°的127毫米(5英吋)火炮,1942年,在首批「疾波」級驅逐艦就要出廠時,日本第一批雷達裝置也已製造成功。1941年,另外一種「丙」型驅逐艦的首艦也正在建造中,它的艦名為「島風」號。這艘非凡的驅逐艦在外形佈置上類似於以前幾種級別的驅逐艦,但裝有四聯裝610毫米(24英吋)魚雷發射管,汽輪機和鍋爐都非常先進,最大航速為39節,蒸汽溫度可達400℃,壓力為40公斤力/平方厘米,功率達76000馬力,尚有餘力,在緊要關頭,「島風」號的航速可達40節,功率高達79000馬力。但在戰時沒有必要繼續建造這種複雜的驅逐艦,於1942年決定取消該級後續艦的建造計劃。

    日本只是在後來才認識到護航驅逐艦的需要,直到1943年一型新的簡易型護航驅逐艦才建造出來,即為「松」級驅逐艦。此級驅逐艦在設計上第一次採用了鍋爐和汽輪機交替配置的單元系統方式,這樣在遭受魚雷損傷時可增加生存機會。護航驅逐艦的航速一般為28節,魚雷武器比較弱,但均裝有一組重型高射炮。後來重新設計的一型則更為簡化,呈弧度和外張的舷板均由簡易焊接的甲板取代。直至戰爭結束,這種簡易驅逐艦生產量很少,在浩瀚的太平洋上進行作戰,這種小型驅逐艦證明毫無價值。日本建造的「松」級和「桔」級驅逐艦與其他國家海軍的艦隊驅逐艦大小不相上下。儘管設計簡單,但證明是很牢固的,有許多艦隻在戰鬥中受到嚴重損傷,但仍能帶傷駛回本土。其中有一艘(「梨」號——輸入者注)於1955年被打撈起來,戰後又編入日本海上自衛隊進行服役。

    與大多數國家的海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美國海軍對他們的驅逐艦改變甚小。第二批「弗萊徹」級驅逐艦大都裝有10門40毫米博福斯式高射炮,它們由5座雙聯裝火炮裝置所構成。在太平洋戰爭中,有效地對付了空中攻擊的巨大壓力,它們仍然保留了兩座四聯裝魚雷發射管的全套裝備。1942年「弗萊徹」級驅逐艦由「艾倫。薩姆納」級接續,它配備3座雙聯裝127毫米(5英吋)火炮,在基本設計上與「弗萊徹」級稍有不同,兩級的艦體長度相同,但其寬度略有增加,以提高其穩性以應付上部重量的增加,從而使「艾倫。薩姆納」級驅逐艦能在第二個煙囪後面並排裝上兩座四聯裝40毫米博福斯式高射炮。此級訂貨70艘之後,在設計上又作了改變,艦體延長了4。3米(14英尺),使艦內空間更大一些,這種新型的長船體驅逐艦命名為「基林」級。此級中的大多數艦,其魚雷發射管由後來加裝的四聯裝40毫米博福斯式高射炮所取代,另一部分艦則前魚雷發射管由一個裝有遠程對空預警雷達天線的大型三腳桅所替代,以使它們發揮雷達哨艦的作用。到1945年,約有50多艘未能按計劃完成,由於戰爭結束而取消了。

    1941年,美國海軍開始建造護航驅逐艦(DE),以滿足英國在北大西洋護航的需要。美國的護航驅逐艦承擔著當時驅逐艦同樣的任務,正像英國的小型「亨特」級驅逐艦擔負著皇家海軍「輕標槍」級驅逐艦的任務那樣,但它們和「亨特」級不同,它們通常限於反潛和護航。英國海軍原來要求在護航驅逐艦上安裝一座三聯裝魚雷發射管,但後來又改變了他們的想法。美國還是決定保留魚雷發射管,在萊特灣海戰中,4艘護航驅逐艦曾使用這些魚雷來對付粟田上將(中將——輸入者注)的艦隊。1942年,戰局發生了急劇變化,為了盡快運送部隊,許多護航驅逐艦改裝成快速運輸艦,艦中部的上層建築延伸到兩舷,載上4艘裝在吊艇架上的突擊登陸艇(LCA)。一些老式的平甲板驅逐艦為了同樣的任務也進行了改裝,撤除了前部的兩個鍋爐及其煙囪。

    為了應付歐洲和地中海作戰的需要,英國利用一個基本設計建造了14批驅逐艦,這些驅逐艦具有單個煙囪、4座單管火炮。但是到了1942年,為了太平洋戰爭,英國開始建造新級別的驅逐艦,雖然這些新型驅逐艦都是單個煙囪,但都比以前的艦隻具有明顯的先進性,它們被稱為「戰鬥」級。較之老艦在長度上增長6。1米(20英尺),寬度增加了1。5米(5英尺),從而可以裝備較重型的武器。兩座新式的114毫米(4。5英吋)高平兩用炮均安裝在艦首部,尾部的火力為十二門40毫米博福斯式高射炮,這些高射炮中有4座是雙聯裝的,每座均有自己的炮瞄雷達來控制,另外4座是單管炮。該級還裝備有8具533毫米(21英吋)魚雷發射管。

    其後續的三個級別與日本「松」級、美國「弗萊徹」級具有共同的特點,均採用單元配置式動力系統。在「兵器」級的設計中,英國海軍抓住時機趕上了一些差距,動力裝置採用了高溫高壓蒸汽,並且第一次應用雙聯裝的102毫米(4英吋)高仰角炮作為主炮。同時仍然安裝有足夠的魚雷發射管,這標誌著向艦隊護航驅逐艦的過渡。很明顯,「兵器」級驅逐艦沒有指望去進行水面炮戰。緊接著又研製了另一個級別,稱為「G」級(「蓋爾人」級——輸入者注),安裝有高平兩用炮,並採用通過充分考驗的美國海軍的Mk37火力控制指揮儀。所有戰爭的經驗教訓凝聚在第三型的設計上,這就是「D」級或稱「果敢」級驅逐艦,它彙集了「戰鬥」級、「兵器」級和「G」級的所有優點於一體,但是直到戰爭結束時,沒有一艘能夠完工。「D」級驅逐艦標誌著英國驅逐艦的發展已到達一個新的高度。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