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不入流之我的遊戲規則 返回目錄


二戰德軍導彈品種(1)

作者:狂濤

    二戰德軍導彈品種(1)

    世界第一種實用空-空導彈——Ruhrstahl/KramerX-seriesMissilesX4(RK-344)

    製造公司

    Ruhrstahl/Kramer

    用途

    空對空導彈

    發動機

    BMW109-548液體火箭發動機

    最大速度

    1152KM/h

    航程

    射程3。5千米,但通常在離目標1。5千米處發射。

    外形尺寸

    彈翼寬0。575米,彈長1。907米,彈體最大直徑0。222米

    簡介

    1943年初,Kramer博士開始設計X-4。同年夏天德國空軍部給了它一個統一的編號RK-344,希望這種導彈能夠使德國飛行員能在盟軍轟炸機的機炮射程之外對轟炸機進行攻擊。

    X-4有一個尖細的頭部和雪茄狀的彈體,有四片彈翼和四片更小的尾翼。在兩片相對的彈翼頂端有兩個控制導線的放線筒,另兩片彈翼頂端則有兩個曳光管,以便操縱者觀察航跡。尾部有一個能操縱導彈俯仰、偏航的操縱機構。導彈由BMW公司的109-548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動,結構特點是將燃料裝在螺旋管中,用壓縮空氣推動螺旋管頂部的活塞,將燃料逐步壓縮到燃燒室中,以延長髮動機工作時間。彈頭重量20千克,在7。5米的半徑內能用衝擊波毀傷飛機,導彈由載機飛行員、撞擊、聲感近炸引信(用盟軍轟炸機的螺旋槳噪聲為聲源)起爆。

    典型的作戰方式為:導彈載機以相同或略高的高度和相似的速度從後方接近轟炸機,發射懸掛在ETC70/71炸彈架下的導彈,發射的同時,彈上的陀螺儀開始工作,導彈按陀螺儀賦於的航向飛行。載機飛行員用駕駛艙內的控制手柄控制導彈改變航向,發射後七秒,聲學近炸引信開始發揮作用。如發射後30秒。導彈還未擊中目標,則自毀機構開始起動。導彈飛行速度最大可以達到1152千米/小時,實用射程1500米到3500米。雖然控制導線的長度為5500米,不過在這樣的距離上目測操控已十分困難,所以一般使用距離在1500米。

    1944年8月,225枚X-4的原型出廠,8月11日由一架FW190戰鬥機攜帶進行試驗,試驗一直持續到次年2月。JU88s夜間戰鬥機Me262噴氣式戰鬥機也參加了試驗,試驗證明該彈十分有效。

    X-4結構很簡單,易於大量生產。稍後,又將鋁合金彈翼改為木膠合板製作,節省金屬材料。1945年初,Ruhrstall的Brackwede工廠一共生產了1300枚X-4,只等裝配火箭發動機後即開始向部隊供貨,可是就在這時候BMW的斯圖加特工廠被空襲,已完成的發動機悉數被毀,訂於1945年春天裝備德國空軍的計劃全部落空。這種世界第一種空對空導彈最終未能投入實戰。

    ◎◎◎◎◎◎◎◎◎◎◎◎◎◎◎◎◎◎◎◎◎◎◎◎◎◎◎◎◎◎◎◎◎◎◎◎◎◎◎◎◎◎◎◎◎◎◎◎◎◎◎◎◎◎◎◎◎◎◎◎◎◎◎◎◎◎

    A-seriesofrockets

    A3A4bA5A9/10

    A系列彈道導彈

    製造公司

    Peenermunde

    簡介

    除了V2(A4)彈道導彈外,A系列彈道導彈還有以下型號,其中一些已有原型,另一些僅是計劃:

    A3,A4導彈的前期試驗型。

    A4B,A4導彈的改進型,已有原型產品。

    A5,飛機發射的彈道導彈,載機為HE111。

    A9/A10,洲際彈道導彈計劃。

    ◎◎◎◎◎◎◎◎◎◎◎◎◎◎◎◎◎◎◎◎◎◎◎◎◎◎◎◎◎◎◎◎◎◎◎◎◎◎◎◎◎◎◎◎◎◎◎◎◎◎◎◎◎◎◎◎◎◎◎◎◎◎◎◎◎◎◎◎◎◎◎◎◎◎◎

    A-seriesofrocketsA4(V2)V2導彈

    簡介

    A4即V2是由德國火箭專家維爾納。馮。布勞恩為首的小組在波羅的海港口佩內明德研製的A系列遠程火箭的一種,是世界上第一種實用的彈道導彈。『V『來源於德文Vergeltung,意即報復手段,這是納粹在遭到盟國集中轟炸後表示要進行報復的意思。V1和V2表示這兩種型號僅僅是整個系列的恐怖武器的先驅。

    V2長13。5米,發射全重13噸,能把1噸重的彈頭送到322千米以外的距離。火箭由液體火箭發動機推動,燃燒工質為液氧和甲醇。發射時火箭先垂直上升到24-29千米高,然後按照彈上陀螺儀的控制,在噴口燃氣舵的作用下以40度的傾角彈道上升,也可由地面控制站向彈上接收機發射無線電指令控制。一分鐘後,火箭已飛到48千米的高度,速度已達每小時5796千米。此時,無線電指令控制系統指令關閉發動機,火箭靠慣性繼續上升到97千米的高度,然後以每小時大約3542千米的速度大致沿一拋物線自由下落,擊中目標。由於當時制導系統的精度所限,誤差較大。

    1943年初按盟國情報人員的情報,盟國發現這一計劃,並由對佩內明德的空中偵查得到證實。1943年8月17日夜,英國皇家空軍對佩內明德進行了一次著名的大規模空襲,毀傷了V2的地面設施。為預防重蹈8月17日災難,納粹將V2工廠遷到德國山區的山洞工廠,這個過程耽誤了預期的火箭攻勢。

    1944年6月13日(諾曼底登陸後六天)V1開始攻擊倫敦,9月份第一枚V2落到倫敦。火箭攻擊造成了嚴重的平民傷亡和財產損失。如果在六個月前對登陸部隊集結地進行集中攻擊而不是倫敦的話,即如艾森豪威爾將軍所說,盟國將遭到難以克服的困難。對倫敦的攻擊都是在上午7至9時,中午12至2時,下午6至7時交通高峰期進行的,企圖嚇垮英國的民心士氣。可是,對經過1940年空襲的英國人民,在全面勝利已如此接近時,這種新的恐怖算不了什麼。在諾曼底前線的英國士兵更盡了最大努力用最快速度向威脅他們家庭的火箭發射地挺進。除了向倫敦發射外,在盟軍9月4日佔領安特衛普港後,納粹向安特衛普港進行了大規模導彈攻擊。

    V2一共生產了10000餘枚,用於實戰發射約5000枚。1945年德國投降前夕,布勞恩和400餘名火箭專家向美軍投降,後到美國,成為美國火箭技術和空間技術的奠基人之一;蘇聯也繳獲了大量V2的成品和部件,並俘虜了一些火箭專家,以此為起點,開始自己的火箭和空間計劃。

    ◎◎◎◎◎◎◎◎◎◎◎◎◎◎◎◎◎◎◎◎◎◎◎◎◎◎◎◎◎◎◎◎◎◎◎◎◎◎◎◎◎◎◎◎◎◎◎◎◎◎◎◎◎◎◎◎◎◎◎◎◎◎◎◎◎◎◎◎◎◎◎

    EMW(ElektromechaniseWerke)Wasserfall(Waterfall)(瀑布)

    製造公司

    EMW(ElektromechanischeWerke)

    用途

    地對空導彈

    最大速度

    W-12772KM/h|W-52736KM/h|W-102855KM/h

    升限

    最大射高15250米

    重量

    W-13500KG|W-53810KG|W-103500KG

    外形尺寸

    長度:W-17。45M|W-57。765M|W-106。128M

    翼展:W-12。88M|W-51。944M|W-101。584M

    彈徑:W-10。864M|W-50。864M|W-100。72M

    簡介

    隨著盟軍對德國的集中轟炸不斷升級,德國急於找到有效抗擊盟軍轟炸機的辦法。當然,在這些辦法中最容易馬上見效的是設計高性能戰鬥機和大威力機關炮,然而受制於鋁的極度短缺和熟練飛行員的減少而有困難。德國科學家以近乎瘋狂的熱情,開發了一系列地對空導彈,其中對盟軍飛機可能形成極大威脅的,就是佩內明德基地開發的「瀑布」地對空導彈。

    1943年初,在A-4(V-2)的基礎上開始設計,尺寸略小於V-2,由V-2導彈發動機的設計師Thiel博士設計發動機。新發動機在1943年3月點火試驗。在同年8月皇家空軍對基地的大規模空襲中,Thiel被炸死,加上液氧和甲醇設備被毀,整個計劃的進度都受到影響。

    「瀑布」的第一種型號W-1翼展最寬。經過試驗,對高速飛行器來說翼展大並無好處,所以第二種型號W-5翼展較小並後掠,最後的W-10更比它翼面積減少27%,以節約極短缺的金屬材料。

    操縱導彈分三個階段:發射初期,導彈速度慢,由地面操縱手目視操縱,控制導彈的概略射向。此時,導彈用噴口的四個石墨燃氣舵控制。飛行中段用兩台Rheinland雷達分別照射目標和導彈,用計算機解算方位差,再向導彈發出無線電波指令,使導彈沿目標照射雷達波束飛行。此時,由彈尾的四個操縱面控制導彈。在飛行末段,用無線電近炸引信和紅外引導頭控制導彈。

    按照計劃,總共要建立200-300個導彈發射陣地,生產100000枚導彈,使每個德國城市都能得到保護,預計在1945年12月首批裝備部隊,次年3月達到月產900枚,以後逐漸達到月產5000枚。1944年2月28日在佩內明德附近的島上進行了首次發射試驗。首發導彈未能達到超音速,上升僅達7000米;第二發導彈達到2772KM/h的速度和預定的射高。同年7月和次年2月又進行了24次發射試驗。1945年2月,由於蘇軍已逼近佩內明德,計劃被迫中止。

    「瀑布」是地對空導彈的先驅者,二戰後不久,美國在馮。布勞恩的幫助下,在「瀑布」計劃的基礎上成功的在新墨西哥的白沙試驗場發射了「奈基」地對空導彈。

    ◎◎◎◎◎◎◎◎◎◎◎◎◎◎◎◎◎◎◎◎◎◎◎◎◎◎◎◎◎◎◎◎◎◎◎◎◎◎◎◎◎◎◎◎◎◎◎◎◎◎◎◎◎◎◎◎◎◎◎◎◎◎◎◎

    Blohm&VossBv246『Hagelkorn『(Hailstone)冰雹

    製造公司

    Blohm&Voss

    用途

    滑翔炸彈/反幅射炸彈(導彈)

    最大速度

    擊中目標時的速度450千米/小時

    外形尺寸

    長353米寬64米

    簡介

    Bv-426最初是在Bv-226的基礎上改進而來,從1942年12月12日開始設計,由RichardVogt博士主持。設計目標是:滑翔炸彈,能在敵方防空火力圈外投放。

    「冰雹」有一個十分簡潔的外形。雪茄形的機身,修長的雙翼,正常佈局的尾翼。尤其奇怪的是兩片長長的主翼是用鋼筋混凝土澆鑄而成,目的是在投放時重量大而使炸彈和載機的分離乾淨利索,避免相互干擾引起危險。「冰雹」滑翔性能很好。滑翔比為1:25,即在7000米高投放,可打擊175千米外的目標。如載機投放高度更高,最大攻擊距離可達200千米。「冰雹」初期採用無線電指令控制,但隨著英國開始掌握干擾技術,計劃不得不在1944年月12月26日放棄。

    1945年初「冰雹」計劃再次復甦。在加裝了被動雷達引導頭後,成為最理想的反幅射(反雷達)武器。在10次試驗中,有8次失敗,有兩次準確無誤擊中目標,誤差在2米以內。隨後一共生產了1000枚「冰雹」,由於臨近德國投降而沒有來得及裝備部隊。

    本書起點中文網(www。cmfu。com)首發,轉載請保留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