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國家的復興 返回目錄


第六節 出兵

作者:caler333

    雖然條約是簽了但煩心的事也隨之而來了。錢??!和朝鮮人約定的是進行戰爭的前四年每年要借給他們四百萬貫,第五年再借他們一千四百萬貫,可是現在大明的國庫裡哪有什麼四百萬貫錢,總共不過二、三百萬貫的存銀而已。雖說當初和朝鮮人約定的是這些國家貸款是存放在大明的國庫內毋庸直接支付現銀的,但打仗總歸是要花銀子的,何況剛剛進行過西北和西南的平叛,用去的火藥、彈丸、器材也是要花錢補充的。更慘的是當初好像是我在朝會上滿口應承下來如果出兵朝鮮錢方面由我來搞定。這不,度支省自尚書陸光祖整天個拿著《起居注》堵在宮門口要我想法子弄錢,要不就從內庫裡撥。雖然經過內務府這十年來的經營別說四百萬貫就全部的這三千萬貫的花銷要拿也是分分秒秒可以拿出來的但是畢竟內務府的錢袋連著許多特殊的項目開銷所以我不想立刻動用內庫中這些個儲備金。但是我又不能賣官售爵,怎麼辦?

    怎麼辦!這還難不倒擁有前生經驗的我。我的第一個辦法是:捐,義捐。反正前面朝鮮人的輿論攻勢已經做的很好了,大明全境大大小小的報紙幾乎都刊登過那些個「共鳴」、「煽情」、「造勢」的文章,只要因勢利導一下,再由地方上一些個士紳(當然這些個士紳多半或是二府的線人或是和二府有生意往來的豪商巨賈)出頭牽牽線,一場聲勢浩大的為援朝軍義捐(當然所謂義捐是不允許強迫捐款,那和攤派就沒兩樣了)的運動就開始了。不過為了避免地方胥吏徇私舞弊,所以捐款以民間行動為主而且接受捐款的地點也僅限於各地報館及報館指定的代收處(以免有些不良之徒進行招搖撞騙),凡是捐款百姓無論多寡都分期在報紙上刊登其姓名以表彰其行為。。。。。。在此後援朝戰爭進行的七年時間中我大明各地百姓前前後後總共募捐了將近三百萬貫的資金和其他大量的物資為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物資和金錢加起來相當於我大明六千萬人民每人捐獻了白米一斛,為此在戰爭結束後的京師和朝鮮王京樹立的抗倭援朝紀念碑上都特地對這一點作出了詳細的介紹。

    當然解決錢的問題不能完全靠百姓們募捐來解決,因此我的第二個辦法是:戰爭國債。我借鑒未來英吉利發行海軍債券的成功經驗利用內務府所屬的各大錢莊和部分晉商錢莊發行一批年利率為四厘的十年期戰爭國債(而當時在錢莊存款的利息不會超過一厘),國債面值有一貫、五貫、十貫、一百貫和五百貫五種並以大明海關關稅為擔保,大明政府可以在十年中的任何時間內以當年到期利息贖回上述國債,並且這些國債在未被贖回前可以自由交易、贈與和繼承。但是出乎我的意料,一開始戰爭國債的發行並不理想,幾乎就是賣不動。分析總結了失敗的原因,無非是明政府的信用太差,百姓們怕購買債券後不要說利息到時候就連本金也收不回來。於是我改變策略,首先是讓皇室、宗室而後是勳臣貴戚再是由內務府控制的各大商號先後購買(為了讓這些寄生蟲們掏錢,我特意下詔以內庫存銀對這些債券進行再擔保,並親自保證債券的收益),再把這些皇親國戚搶購戰爭國債的情況用報紙宣揚出去,這下才掀起了購買國債的高潮。到第二年五月全部價值五千萬貫的國債便銷售的一乾二淨了——當七年後明政府拿著倭國巨額的戰爭賠償來贖回這批國債時一時間造就了大批的食利階層(當然內務府當初也購買了大量的國債,其中內庫購買了一百萬貫,內務府各大錢莊和商號共計購買了五百萬貫的份額,為此獲利頗多),並且為後來的各類債券的發行建立了良好的國家信譽——有錢真好,尤其是一下子擁有了超過明政府二年國家收入的巨額金錢,雖然利息高了一點(扣除朝鮮人要支付的部分利息我也要拿出大量的利息來填補差額)但我可以在周轉多少回啊,這方面的回報肯定是要遠遠大於利息的支出的!

    正當我在為錢而苦惱,為錢而奮鬥的時候,依照明、朝兩國有關條約和協議的安排援朝事務經略宋應昌和援朝軍司令官季紹勇率領的大明援朝軍團正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的途中。

    這次出兵朝鮮的明國軍隊共計擁有四萬餘人(其中各路新軍總數合計為二萬一千餘人),整編為三個軍,其編製如下:

    一。左路軍:共計一萬一千二百餘人,裝備火炮六十餘門,下轄:

    京營新軍步軍地字乙師三千六百人,裝備各式火炮二十九門;

    京營新軍獨立炮軍荒字庚七旅一千一百人,裝備火炮各式三十一門;

    宣、大守備區新軍獨立步軍隊二百人;

    關、寧守備區騎軍第九旅八百五十人;

    關、寧守備區騎軍第十旅八百五十人;

    薊州守備區步軍第三師(裝備冷兵器,和部分淘汰的火器)三千六百人;

    京營新軍獨立輜兵荒字戊九旅八百人;

    另有軍部及中軍等二百餘人。

    二。中路軍:共計一萬三千餘人,裝備各式火炮五十九門,下轄:

    京營新軍步軍天字丙師三千六百人,裝備各式火炮二十九門;

    後軍都督府所屬新軍炮軍隊二百人,裝備龍吟火炮九門;

    遼東都司新軍獨立炮軍隊二百人,裝備虎吼火炮十二門;

    山東都司騎軍第一旅八百五十人;

    山西都司步軍第一師(裝備冷兵器,和部分淘汰的火器)三千六百人;

    南京留守司步軍第二師(裝備冷兵器,和部分淘汰的火器)三千六百人,裝備舊式紅衣火炮八門;

    京營新軍獨立輜兵荒字戊七旅八百人;

    另有軍部及中軍等二百餘人。

    三。右路軍:共計一萬一千餘人,裝備各式火炮五十門,下轄:

    京營新軍步軍天字壬師三千六百人,裝備各式火炮二十九門;

    京營新軍獨立步軍荒字甲二旅八百人,裝備各式狼嘯六門;

    中軍都督府所屬新軍炮軍隊二百人,裝備龍吟火炮九門;

    京營新軍獨立騎軍荒字壬二旅八百五十人,裝備狼嘯騎炮六門;

    關、寧守備區騎軍第五旅八百五十人;

    山西都司步軍第一師(裝備冷兵器,和部分淘汰的火器)三千六百人;

    京營新軍獨立輜兵荒字戊八旅八百人;

    另有軍部及中軍等二百餘人。

    四。援朝軍軍部及直屬部隊:四千五百人,裝備各式火炮四十一門,下轄:

    京營新軍步軍玄字乙師三千六百人,裝備各式火炮二十九門;

    京營新軍炮軍宇字甲師下屬獨立第一、第二隊四百人,裝備驚天火炮十二門;

    另有軍團司令部及其中軍和旗牌手五百人。

    除了這些已經進入朝鮮的一線參戰部隊外,在遼東援朝軍還有配備一隻一萬餘人的補充部隊,此外為了保證援朝軍的後勤保障朝鮮政府還動員了將近五萬人的民夫。而他們所要面對的敵人是倭國的所謂戰國時代的百戰之師,這支部隊以宇喜多秀家為前線總指揮,下轄第一波次的侵朝軍團,共計九個軍:即第一路軍小西行長,率領一萬八千七百人的軍隊;第二路軍加籐清正,率領二萬二千八百人的軍隊;第三路軍黑田長政,率領一萬一千人的軍隊;第四路軍島津義弘,率領一萬四千人的軍隊;第五路軍福島正則,率領二萬五千人的軍隊;第六路軍小早川隆景,率領一萬五千七百人的軍隊;第七路軍毛利輝元,率領三萬人的軍隊;第八路軍宇喜多秀家,率領一萬人的軍隊;第九路軍羽柴秀秋,率領一萬一千五百人的軍隊,共計十五萬八千七百人(當然還有將近三萬人的倭國水師,但這是朝鮮人自己解決的問題了,目前援朝軍沒有配置海軍部隊,但沒有配置海軍並不代表大明海軍在目前形勢下無所作為,在現階段大明的兩洋海軍的主要任務是對倭國進行海上封鎖,嚴緊任何南蠻船隻進入倭國港口以保障戰爭期間明國對倭國貿易的壟斷並使倭國得不到一切的戰略物資)。

    雖然倭國的軍隊的數量上絕對值要遠大於我派遣的援朝軍,但根據有關情報顯示「猴子」豐臣秀吉已經被輕易到手的勝利充昏了頭腦在戰略上採用了失誤的分兵策略:「分領朝鮮八道,以便徵收稅賦補充軍用」,而援朝軍根據我的訓令和實際情況採取「放棄東線、集中全部兵力於西線」的戰略所以可能在戰爭的最初階段反而是明軍佔有兵力上的優勢(正是後賢所謂以優勢兵力各各擊破的大好時機),再加上明軍擁有的火力上的優勢(新軍的火銃射程遠大於倭國鐵炮,更別說倭國人沒有火炮而援朝軍共計擁有二百五十門以上的火炮),所以哪怕遠在北京的我都知道明軍一定會初戰必勝的。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