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人物天賦系統

正文 第801章 【決戰】 文 / 簫輕宇

    龐德道:「此舉太過冒險,何況斬殺了公孫瓚,剩下的兵將如果不退的話,我們就會陷入重圍,如果退卻的話,他們就會回到南皮城,再攻打的話,就會有困難,還是按照主公的吩咐行事的好。」

    黃忠為人也比較謹慎,他也能窺探出林南如此安排的意思,對魏延道:「長,難道你沒有看出來主公的用意嘛,主公志不在公孫瓚,而是在於公孫瓚的三萬兵馬。主公採取這種誘敵深入的策略,定是為了殲滅公孫瓚的有生力量,一旦將公孫瓚包圍在了野外,不僅可以招誘公孫瓚的部下投降,更能減輕攻打南皮的壓力。我們這次是速戰速決,必須在公孫瓚的援軍到來前攻下南皮城。」

    「可是……我的策略也是正確的,正所謂擒賊擒王,斬殺了公孫瓚,公孫瓚的軍隊就會渙散,到時候再追殺也不遲啊。」魏延辯解道。

    黃忠道:「我沒說你的策略不對。可是你別忘記了,公孫瓚要是死了,南皮城還在,而且袁紹也會派人前來,到時候剩下的公孫瓚軍的兵將定然會全部歸附袁紹,如果據守南皮城的話,我軍就無法展開速攻。我是主將,你們都聽我的,就按照徐公明的建議,橫向散開,若發現有敵軍包圍過來,就再橫向散開,拉的距離越大越好,讓公孫瓚無法將我們包圍。」

    徐晃、龐德都欣然領命,各自帶領五百騎散開了。黃忠也領著五百騎向左散開,正道中央只留下魏延所帶領的五百騎。

    魏延無奈,也只能從命。他帶著五百騎開始向前衝,將所有的不爽全部發洩到了敵軍身上,手持弓箭。帶著五百騎兵向前衝了一陣,定睛看見了前面道路上一陣煙塵捲起,雜亂的馬蹄聲也不絕於耳。

    「注意,碰上敵軍了,全軍戒備,聽我命令!」

    魏延放慢了速度。帶著五百騎兵向前奔馳,他們所用的大弓都是胡彧從東夷帶過來的特質的貊弓,射程遠遠超過了一般騎兵所用的短弓。他定睛看見衝在最前面的人是公孫瓚,眼睛裡冒出了一絲精光,扭臉對身後的部下道:「跟我一起衝過去,擒賊擒王,這是絕佳的好機會!」

    五百名騎兵都欣然領命,誰不想立功呢。

    「放箭!」

    隨著魏延的一聲叫喊,五百名騎兵紛紛朝公孫瓚帶過來的騎兵陣營裡射出了箭矢。以最快的速度射了兩通箭矢。

    「拔刀!」

    五百名騎兵紛紛收起了弓箭,拔出了自己腰中所佩戴的鋼刀。鋒利的鋼刀一經拔出來,便立刻跟隨著魏延朝公孫瓚衝了過去。

    公孫瓚看見敵軍一員大將帶著五百騎兵衝了過來,便冷笑一聲:「不自量力!」

    身邊的斥候立刻指著魏延向公孫瓚稟告道:「主公,來將正是林南帳下燕雲十八驃騎之一的魏延!」

    公孫瓚聽後,眼中冒出了一絲精光,立刻道:「衝過去,斬殺魏延。我要用魏延的人頭祭旗!」

    公孫瓚的部下先是吃了魏延所帶騎兵的兩通箭矢,他們不禁感歎對方弓箭射程的遠。當他們用短弓開始朝魏延等人射擊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魏延等人掄著鋼刀衝了過來,射出的箭矢根本無法穿透敵軍的戰甲,敵軍竟然毫髮無損,只有一兩個胳膊上被箭矢擦傷。

    兩撥騎兵瞬間便衝撞在了一起,魏延掄著鋼刀奔著公孫瓚便砍了過去。

    公孫瓚手持雙刃鐵矛。未等魏延的鋼刀砍到,他便利用鐵矛的長度優勢,一矛刺了過去,直接刺向了魏延的心口。

    魏延鋼刀一轉,立刻擋住了公孫瓚的鐵矛。順勢一轉,沿著鐵矛便平削了過去,向公孫瓚的手上砍去。

    公孫瓚吃了一驚,沒想到面前的年輕小將竟然有如此技藝,出手也是如此毒辣,如果他不把鐵矛鬆開的話,他的手必然會被剁下來。他情急之下,立刻將鐵矛刺了出去,同時雙手鬆開了鐵矛,從腰中抽出了佩劍。

    魏延身子一扭,一桿鐵矛便從胸前擦身而過,蹭的魚鱗甲的鋼片直響。同時,他用手臂一夾,夾住了那桿鐵矛,左手握著鐵矛的柄端順勢一掃,鐵矛的矛頭便朝公孫瓚的喉頭而去。

    公孫瓚急忙用劍擋住,同時身體後仰,背靠著馬背,算是躲了過去,可心中卻還是一片震驚:「一個魏延功夫就如此了得,那林南的另外十七個驃騎,豈不是都各個如此?他娘的,林南都是從哪裡籠絡來的這麼多武將?」

    魏延和公孫瓚交手一合,隨即分開,不僅奪下了公孫瓚的鐵矛,還差點讓公孫瓚喪命,一經分開,左手鐵矛一陣橫掃,便掃死了幾名騎兵,右手的鋼刀不停的揮舞,向公孫瓚的陣營裡殺了過去。

    其餘五百名騎兵也都是身經百戰的人,外有堅硬的戰甲,手握鋒利的鋼刀,跟著魏延一陣衝鋒,所過之處不是砍斷敵軍的肢體,就是砍斷敵人的兵器,愣是從公孫瓚的大軍中撕開了一個口子,那口子越撕越大。

    公孫瓚調轉馬頭,見魏延帶著五百騎兵猶如無人之境,他恨的牙根癢癢,立刻下令道:「全部包圍起來,不要放過一個人,用箭給我射死他們!」

    魏延有自己的打算,他沒有砍下公孫瓚的人頭,卻也不願意身陷重圍,向前又殺了十幾個人後,見前面人山人海的,黑壓壓的一片人,便急忙調轉了馬頭,衝自己的五百名部下大聲喊道:「撤退!」

    公孫瓚指揮士兵已經徹底將魏延等人包圍了起來,遠處箭鏃招呼,近處刀槍劍戟一起朝魏延等人身上刺去。

    鋼鐵的戰甲擋去了不少傷害,饒是如此,還是有一百多個士兵不是面部中箭,就是大腿上被刺傷,尚有十幾個騎兵連人帶馬都被長槍刺倒在地,發出了一聲聲悲慘的叫聲。

    bsp;魏延看到部下有了損傷。便大聲喊道:「衝出去!」

    他雙腿夾著座下戰馬,左手持著從公孫瓚手裡奪過來的雙刃鐵矛,右手揮舞著鋼刀,一馬當先地向外衝,身後的數百名騎兵也一起展開猛烈的突圍。

    戰鬥進入了最白熱化的狀態,奮勇廝殺的雙方士兵都展現出來了各自的勇猛。兵器的碰撞聲不絕於耳,慘叫聲更是此起彼伏……

    公孫瓚帶著一百名親隨遠遠地站在包圍圈的外圍,看到魏延等人還在奮力拚殺,他便大聲喊道:「斬殺敵軍大將者,賞千金!斬殺敵軍任意一員士卒者,賞十金!」

    正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公孫瓚的部下長久處於低保狀態,除了能填飽肚子外,軍餉拿的很少。此時聽聞公孫瓚的話語,人人都抖擻起了精神,使出吃奶的力氣一擁而上,將快要衝出重圍的魏延等人再次團團圍住,而且越圍越厚。

    只短暫的片刻功夫,魏延身後的士兵已經陣亡了一百五十多人,剩餘的人也都紛紛靠攏在一起,面對公孫瓚部下手持長兵器的騎兵。往來衝突好幾次,都無法衝出去……

    魏延砍殺了一個敵軍士兵。扭頭環視整個戰場,見公孫瓚的部下已經將自己團團圍住,自己部下的士兵士氣也開始低落下來,他真後悔自己的冒進。可是,現在他除了奮力拚殺以外,已經再也沒有其他辦法了。

    「全軍聽令。都跟隨著我,一起向外衝殺,只要殺出重圍,我們就是勝利者!」魏延藉機對身後的士兵進行鼓舞。

    餘下的三百多騎兵立刻擺開了一個陣形,以魏延為排頭。像錐子一樣向外衝。

    公孫瓚見魏延奮力想衝出重圍,便立刻揮舞著手中的長劍,大叫道:「擋住魏延,擋住魏延,千萬不能讓他跑了!」

    這時,西北方捲起了一陣塵土,黃忠手持黃金大弓一馬當先的殺了出去,身後緊隨的五百名弓騎兵開始不停地朝正在混戰的公孫瓚軍放箭……

    突然從背後殺來的黃忠讓公孫瓚大吃一驚,他見西北方的士兵有不少人死在了箭矢之下,而黃忠等人也都已經抽出了佩戴的鋼刀,一個個揮舞著手中的利刃如狼似虎地朝西北方撲了過去,而他的部下正如一群待宰的羔羊一樣,在黃忠所部的猛烈衝擊下顯得不堪一擊。

    「長!老夫來救你了……」黃忠一馬當先,手起刀落間,便砍掉了一個士兵的頭顱,大聲地沖包圍圈裡的魏延喊道。

    魏延聽到喊聲,扭頭看見黃忠帶人來救,心中無限歡喜,立刻帶領部下調轉方向,朝黃忠攻擊的西北方向外突圍……

    公孫瓚還沒有反應過來,忽然聽見自己的背後響起了一陣雜亂的馬蹄聲,一個臉上有著一塊青斑的大將帶著五百騎兵一馬當先的快速衝了過來。他大吃一驚,立刻帶著自己的部下向南逃去,逃了一段路後,扭頭看見那漢子沒有奔著包圍圈去,反而追著自己來了,目光裡透露出來的犀利眼神讓他看了身體一陣驚愕。

    「快擋住他,快擋住他……」公孫瓚快馬加鞭,不敢停留,對身後的一百名親隨大聲地喊道。

    公孫瓚隻身逃命,身後的一百名親隨擋住了追兵,他向後跑了許久,進入自己部下的陣營裡,這才停了下來。轉過身子,看到自己的一百名親隨已經有七八十人被斬落下馬,他急忙指著那面帶青斑的漢子問道:「此人是誰?」

    有認識的人回答道:「啟稟主公,這人乃是燕雲十八驃騎之一的徐晃……」

    公孫瓚斜視了一眼黃忠那邊,見黃忠已經徹底將包圍圈給撕開了,猶如一把利刃一樣直接插進了包圍圈裡,和魏延合兵一處,接著往外殺,很快便將魏延給救走了。他又指著黃忠問道:「此人又是誰?」

    「也是燕雲十八驃騎之一,叫黃忠!」

    公孫瓚重重地歎了一口氣:「為什麼林南的部下都是如此勇猛善戰的人?」

    魏延被黃忠帶兵救出,那邊的徐晃也見好就收,三人同時向北撤離,在撤離的時候還不忘記用弓箭招呼公孫瓚的部下,又連續射死了不少人……

    公孫瓚的部下正要去追,卻被公孫瓚止住:「追之無益。速速令周比、潘宮、陳適向我靠攏,全軍暫時駐紮在林南的棄營之中。」

    斥候「諾」了一聲,便立刻策馬狂奔,朝三個方向跑了過去。

    周比、潘宮、陳適三將各自率領一千士兵想迂迴包圍黃忠等人,哪知道三將正面遇到了黃忠、徐晃、龐德三部兵馬,三將都立功心切。便帶兵追擊。結果在黃忠、徐晃、龐德三人的弓騎兵邊退邊打的狀態下,折損了不少兵馬,而且越追距離拉的越遠,到最後便自覺放棄了追逐。

    三將本想向公孫瓚靠攏,不料又被黃忠、徐晃、龐德各自率部追擊過來,三將迅速收攏部隊,合兵一處,由於士兵所用的弓箭沒有黃忠等人的射程遠,吃了一個大大的虧……三將見不是黃忠等人的對手。又折損了兵馬,便合兵一處,緩緩後退。

    黃忠、徐晃、龐德也因此再次聚攏在一起,三人合兵一處,卻不見魏延,黃忠料想魏延是去攻擊公孫瓚的本隊了,便留下龐德牽制周比、潘宮、陳適三將,他自己和徐晃分兩路而進。奇襲公孫瓚的本隊。

    公孫瓚停留在原地,看了看地上躺著的一千五百多名屍體。其中燕軍的只有兩百多具,剩餘的全是他的部下。他從馬背上跳了下來,走到了一具燕軍屍體的身邊,看了看燕軍屍體身上披著的戰甲和拿著的武器,眉頭便皺了起來,自言自語地道:「難怪他們不懼怕我軍的箭陣。原來是這戰甲的作用……」

    蹲下身子,他從地上拿起了一張大弓,親自拉開並射出了一箭,見射程遠遠地高出他部下士兵所用的弓

    箭,眉頭皺的就更緊了……他緊握著手中的大弓。仔細地觀看了一番,眼前忽然豁然開朗:「這是東夷人的貊弓……這戰甲、這貊弓、這鋒利的精鋼製成的鋼刀都遠遠超出了我軍的裝備,難道這就是林南帳下最精銳的飛羽軍嗎?」

    話音落下不久,周比、潘宮、陳適三將便帶著殘軍回來了,他們出去了三千人,回來的卻只有一千八百多人,不僅沒有射殺敵軍一人,反而折損了一千多人,三個人都垂頭喪氣地來到了公孫瓚的面前,一起抱拳道:「主公,我等未能殺掉敵軍一人,反而折損了些許兵馬,還請主公治罪……」

    公孫瓚此時倒是顯得很大度,擺擺手道:「這次非戰之過,而是林南的飛羽軍的武器裝備都很精良,我太過低估了林南的實力,為今之計只有先到林南的棄營休息,等待公孫越、嚴剛的兩萬步軍抵達,再另做打算……」

    雜亂的馬蹄聲再次想起,穆順、郭英二人帶著一千騎兵跟了上來,看到官道兩旁死屍一片,自己軍隊的士氣又很低落,立刻就明白了怎麼回事。二人翻身下馬,逕直來到了公孫瓚的面前,抱拳道:「主公,末將來晚了。」

    公孫瓚道:「來的正好,公孫越、嚴剛離這裡還有多遠?」

    穆順回答道:「還有五里路……」

    公孫瓚道:「好,現在打掃戰場,掩埋我軍士兵屍體,將燕軍士兵的戰甲和武器全部收攏在一起,在前面的燕軍棄營裡休息,等公孫越、嚴剛帶領大軍到來之後,再另做打算!」

    眾人齊聲道:「諾!」

    ……

    黃忠、徐晃、龐德、魏延已經合兵一處,兩千人裡只有魏延的部下折損了兩百多人,其餘的人都完整無缺。

    魏延全身是血,一路上都低著頭,一聲不吭,原先那股子年輕人的衝勁現在已經蕩然無存。

    徐晃、龐德二人都沉默不語,誰也不說話,只是靜靜地走著。

    黃忠見魏延不吭聲,已經猜到了魏延心中所想,他便以長者身份對魏延道:「長……」

    魏延一聽到黃忠叫他,他便立刻說道:「老將軍,我知道我錯了,我不該擅作主張,我不該仗著武器和裝備的優勢拿士兵的生命做賭注。我回去以後,自己向主公請罪!」

    黃忠道:「長,其實你的計策不錯,如果兵力再多一點的話,也許能夠成功。我只想讓你知道,以後凡事都要三思而行。如果今天不是周比、潘宮、陳適三將主動合兵一處,我也無法得知你的意圖,那你就真的會被公孫瓚的大軍圍死在裡面。年輕人哪有不犯錯的,以後別再犯這種錯誤就行了,你擅自行動不聽號令,這個責任。我無法幫你開脫。主公面前,你好自為之。」

    魏延聽完黃忠語重心長的話,便道:「老將軍放心,以後我魏長不會在擅自行動不聽號令了。今天給三位將軍帶來了諸多麻煩,還請三位將軍見諒。」

    黃忠、徐晃、龐德三人都和魏延寒暄了幾句,四人帶著兵馬,一路向北奔馳而去。

    夕陽西下,天邊出現了火紅的雲霞,漫天飛舞著。將整個大地映照的如同血色一般。

    南平城外五十里處新紮下的大營裡,林南和兩千名士兵駐守此地,將其餘的兵力全部派到了後面,進行十里一紮營的工作去了。

    林南站在望樓上,向遠處眺望,但見卞喜從暮色四合的昏暗中奔馳了過來,他當即問道:「公孫瓚有何動向?」

    卞喜沒有下馬,而是勒住了馬匹。身體還騎在馬背上,沖站在望樓上的林南喊道:「黃忠、徐晃、龐德、魏延和公孫瓚進行了一次混戰。殺敵兩千餘人,我軍陣亡兩百餘人,如今公孫瓚的大軍已經全部屯駐在我軍棄營之中,並不急著向前追趕。」

    林南急忙問道:「混戰?兩千持有貊弓的騎兵,和公孫瓚打游擊,怎麼可能會發生混戰?」

    卞喜道:「屬下無能。未探明原因,請主公恕罪!」

    林南道:「你速去傳令所部的全部斥候,分散在公孫瓚軍附近,嚴密監視,每隔一段距離留下一個人。一旦公孫瓚軍有任何動向,就以接龍的方式立刻匯報到這裡……」

    卞喜「諾」了一聲,調轉馬頭,大喝一聲便朝南奔馳而去。

    林南依舊站在望樓上,眺望著暮色中的蒼茫大地,等待著從前線歸來的黃忠、徐晃、龐德、魏延四人。在聽完卞喜的匯報之後,林南就在尋思混戰的起因,他敢肯定,一定是有人為了爭奪功勞不聽號令以至於折損了二百多騎兵……

    十幾分鐘後,黃忠、徐晃、龐德、魏延四人便帶著一千七百多騎兵回來了,看見林南站在望樓上,四個人都面面相覷了一番。

    林南見四將帶兵回來了,便立刻下了望樓,在寨門迎著了黃忠、徐晃、龐德、魏延四將,他看到魏延、黃忠、徐晃身上都是滿身血污,便怒喝道:「是誰?」

    黃忠翻身下馬,當即朝林南拱手道:「主公,是我軍令不嚴,以至於和公孫瓚發生了混戰,請主公責罰。」

    魏延急忙跳下了馬背,「撲通」一聲便跪在了林南的面前,抱拳道:「啟稟主公,此事和黃老將軍無關,是我擅自做主,對公孫瓚的本隊展開了攻擊,以至於身陷重圍,幸好有黃老將軍和徐將軍前來搭救,才得以逃脫……屬下違反了主公將令,請主公責罰!」

    徐晃、龐德二人一起翻身下馬,向林南拜道:「主公,我等皆與魏延同罪。」

    林南很氣憤,他雖然器重魏延,可是魏延這種擅自做主不聽號令的做法讓他難以忍受,如果是平時,他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可是現

    在正處在戰爭階段,任何不聽從命令擅自行動的人都要予以重罰。他的軍隊和袁紹的二十萬大軍比起來,實在是有著很大的差距,所以他這次攻打公孫瓚,盡量以減少傷亡為主,如今二百多個精兵陣亡了,他能不發怒嘛。

    「魏延,你擅自行動,以至於害死了二百多將士的性命,這個罪責不可饒恕!」林南已經聽出來了,是魏延單獨行動所致,便怒道……

    魏延叩拜道:「魏延甘願接受主公的任何處罰,絕無任何怨言!」

    林南見魏延還是太年輕,便道:「從今天起,削去你將軍的職位,從普通士兵做起,暫時在林陽帳下擔任親兵!」

    魏延拜道:「屬下領命。」

    林南對黃忠、徐晃、龐德三人道:「你們三個與魏延同道,魏延發生此類事情你們也難辭其咎,應當一併受罰,扣除半個月的俸祿,以示懲戒!」

    黃忠、徐晃、龐德三人都沒有怨言,齊聲道:「謹遵主公命令。我等甘願受罰!」

    林南隨即朗聲對在場的所有士兵喊道:「從今天起,凡是有違抗軍令者,一律問斬!」

    「諾!」所有的士兵齊聲答道……

    林南轉身對身後的林陽道:「傳我將令,讓橫野將軍臧霸入列燕雲十八驃騎,統帥魏延舊部。」

    林陽「諾」了一聲,便隨即去傳喚臧霸去了。

    隨後。大軍入營,林南讓參戰的士兵好好在營中休息,讓林陽負責營寨的把守工作,自己則坐在大帳中,等待卞喜傳來新的消息。

    魏延此時換上了普通士兵的軍裝,一身墨綠色的新式軍裝穿在他的身上,倒也顯得很是威武……他雙手捧著一個托盤,托盤裡放著一壺酒,他徑直走到了林南的身邊。將酒壺放在了林南的面前,小聲道:「主公,請用酒。」

    林南見魏延雖然脫去了將軍的戰甲,卻依然掩蓋不住將軍的那種氣息,一邊拿著酒壺,一邊對魏延道:「長,你對我的今天的處罰可算滿意?」

    魏延道:「主公給予屬下如此的處罰,已經是寬大了。屬下不敢有一絲一毫的他想。」

    林南道:「你坐!」

    「屬下待罪之身,不敢隨便就座。」魏延欠身道。

    「我讓你坐你就坐。不然就是違抗命令。」

    「諾!」魏延坐在了林南的身邊,身上總是不自在……

    林南道:「其實你是個很不錯的武將,就是還太年輕,有點爭強好勝。你和黃忠、徐晃、陳到、聘同時來到了我的帳下,比較你們幾個人,最有潛力的就是你。黃忠年長。行事也很謹慎,徐晃、陳到、聘為人穩重,也有年輕人的衝勁,這四個人綜合起來,都不相上下。但是我最看好的就是你,知道這是為什麼?」

    魏延搖了搖頭。

    林南道:「因為你的思維,你的果敢。黃忠、徐晃、陳到、聘四個人都是穩重的人,也是可以托付大事的人,鎮守一方、獨當一面皆可。可是要說到出奇制勝,我覺得他們四人不如你,你的思維活躍,敢打敢鬧,通常你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人能夠扭轉整個戰局,這就是我看重你的地方……」

    魏延聽後,心裡暖烘烘的,拜道:「多謝主公讚賞。」

    林南道:「你暫且跟在我身邊,等用到你的時候,我自然會讓你官復原職。我經常和智囊商議事情的時候,你也可以在身邊旁聽一二,希望你能夠在段時間內讓我另眼相看,也希望你的腦海中會逐漸形成大局觀,在縱覽大局的時候,再進行出其不意的策略謀劃。」

    魏延見林南對自己很是器重,心中感動的不得了,便當即拜道:「主公對長的大恩,長這輩子都不會忘記,長這輩子都唯主公命令是從……」

    林南管理人才很有一套,總喜歡打一棒槌,再給個糖豆吃,讓手下對他張弛有度,對於一些瑣事他可以放任自流,但是在大事上,還該罰就罰,而且罰完了之後,還讓你對他感恩戴德的。

    看到魏延已經徹底對自己心悅誠服了,林南便給魏延倒了一杯酒,兩個人在一起小酌幾杯,增添了不少情誼。

    ……

    「主公,如今我軍已經齊聚在這裡了,林南也必定會認為我們損兵折將不會再展開追擊了,不如今夜劫營,必然能夠獲得大勝。」公孫越獻策道。

    公孫瓚點了點頭,道:「好,就按照你的意思辦。林南故意用飛羽軍殿後,就是為了向我軍展示一下實力,以為我軍這樣就會怕他了,不再追擊了,簡直是癡人說夢……」

    「可是主公,燕軍的陣營裡有射程較遠的貊弓,我們的騎兵所用的弓根本無法達到貊弓的射程,而且燕軍的武器裝備都很精良,我們又該如何對付他們的,如果一味的拚殺,只能是增加傷亡而已。」潘宮拱手道。

    公孫瓚道:「這個不用多心,我已經有方法對付他們了。燕軍的將士多穿鋼製的鎧甲,雖然看起來堅不可破,可是這戰甲也只能護住前胸和後背,這就是燕軍的缺陷,只要不攻擊燕軍士兵的前胸和後背。而改為攻擊燕軍的下盤和脖頸,必然能夠取得輝煌的勝利。」

    公孫越豎起了大拇指,誇讚道:「主公高明。」

    公孫瓚臉上露出了一絲陰笑,朗聲道:「眾將聽令,今夜子時,便是讓林南授首的時刻。傳令下去,凡是砍掉林南腦袋的人,我賞賜三千金,砍掉燕雲十八驃騎腦袋的,我賞賜一千金,砍掉林南智囊腦袋的,也賞賜一千金。」

    「諾!」

    bsp;……

    深夜,林南獨自一人坐在大帳裡,從公孫瓚入住他的棄營開始。已經過去一個時辰了,據卞喜斷斷續續回來報告的情況來看,公孫瓚似乎真的打算在那裡過夜了。可是,他的右眼皮一直在跳,所謂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他的心裡也多少有著一絲不安。

    他從未正視過公孫瓚,不僅因為他早已經在歷史數上瞭解過公孫瓚的事跡。還因為公孫瓚的囂張讓他看著不爽,在幽州的時候。他就曾經和公孫瓚差點發生衝突。可是這次,他倒是覺得公孫瓚變得要沉穩了一點,居然不再貿然進攻了,而是暫時屯駐在了軍營裡按兵不動。

    另外,他還擔心著屯兵河間的劉備以及袁紹在冀州、青州的兵馬會前來相救,所以。他最遲必須在明天攻下南皮城,否則的話,他將陷入被動局面。

    「主公……公孫瓚帶兵出營了,想來夜襲營寨!」卞喜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朗聲說道。

    「傳令下去。讓黃忠、徐晃、龐德三人各率領五百騎兵殿後,其他人全部撤離,退到十里後面的營寨裡。」林南正愁公孫瓚不來呢,臉上立刻高興了起來。

    命令下達之後,黃忠、徐晃、龐德三人各自帶領五百騎兵殿後,依然按照林南制定的游擊戰術拖住公孫瓚,林南則帶領營中的士兵開始向後撤離。

    與此同時的浮陽縣,縣城在夜幕下燈火通明,縣城內外也聚集了數萬兵將,這裡距離南皮城一百一十里,太史慈等人按照林南的吩咐,每隔十里一下寨,連續紮下了七個簡易的營寨,不想已經到了浮陽縣境內,而從上京奔馳而來的兩萬五千人的馬步軍也於夜晚抵達浮陽縣城。

    賈詡作為林南副貳的軍師將軍,則全權接管了浮陽縣城,聽太史慈說起許攸的建議,他便立刻明白了許攸的意思,然後著手進行了一番佈置……

    當斥候從南皮方向飛奔而來,告知賈詡公孫瓚已經開始行動的時候,賈詡便立刻將屯在浮陽縣城內外的數萬將士分別調離出了縣城,只將褚燕、周倉的五千匹連環馬給留下來守護縣城。

    五月的天氣,夜裡遠離了白天的燥熱,微風吹起時讓每一個人都感到無比的涼爽,數萬大軍埋伏在了第七座大營附近,專門等著公孫瓚軍到來。

    ……

    公孫瓚以三千白馬義從為主力,親自率領嚴剛、周比、潘宮、穆順四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林南所在的營地奔馳而去……

    此時的公孫瓚內穿鎖子甲、外披魚鱗甲,手持貊弓,腰懸鋼刀,胯下一匹純白色沒有半根雜毛的高頭大馬,整個人顯得英武不凡。他的身後四將也都是同樣打扮,而再後面的二百名親隨也是如此。

    公孫瓚從燕軍死屍的身上扒下來了武器裝備,裝備了一支二百多人的親隨隊伍,讓他的心裡感到了一絲平衡。

    三千白馬義從在前,四千五百匹騎兵在中,兩萬步兵在後,浩浩蕩蕩地朝前方營地殺了出去。

    公孫瓚行不到五里地,突然從官道兩旁的樹林中射出來了一通亂箭,緊接著黃忠、徐晃、龐德三人從左、中、右三面夾擊……他也毫不示弱,立刻進行反擊,並且分派士兵四散開來,做包圍狀。

    黃忠、徐晃、龐德三個人見狀,立刻撤退,而且邊退邊打。不過,這一次可沒那麼順利,總是有二百來騎緊緊地咬著他們,無論從弓的射程上,還是從防禦上,都和他們一模一樣。

    公孫瓚帶著嚴剛、周比、潘宮、穆順和二百披著精良裝備的士兵一馬當先,對敵人絲毫不會留情,用他們的個弓箭,愣是射傷了幾十個騎兵。

    「老將軍,看來公孫瓚是從死去的弟兄身上扒下來的武器和裝備了,我們不能這樣打,一直被咬著,也無法脫身……」龐德立刻叫道。

    黃忠身為主將,豈有不知道的道理,只是他一時沒有想出來什麼好的辦法而已。於是,他問道:「令明有何良策?」

    龐德道:「公孫瓚所帶的人總共就有二百來騎,如果分兵引誘的話,可以實行單兵作戰,一對一對的打,也讓公孫瓚看看,我軍的士卒絕對不是只靠精良的裝備才獲得勝利的。」

    「好,我來進行引誘。」徐晃突然叫道。

    黃忠道:「公明,那一切拜託了。」

    徐晃道:「兩位將軍請先退後,我將那支部隊引到一邊之後,設法殺死那撥騎兵,然後你們引公孫瓚的大軍進入正途……」

    黃忠、龐德道:「一切拜託徐將軍了。」

    三人商議已定,黃忠、龐德率領部下先行撤退,徐晃只留下二百三十騎,並且向官道下面的原野中奔跑了過去。

    公孫瓚見後,心中大喜,以為敵軍害怕自己了,當即對周比道:「敵軍分開了,給你這支騎兵,你去追擊徐晃,我帶領大軍追擊黃忠、龐德,然後在燕軍大營回合!」

    周比「諾」了一聲,帶著全副武裝的二百來騎便去追擊徐晃了,公孫瓚則放慢了速度,和身後的白馬義從一起沿著官道向北狂追。

    不多時,黃忠、龐德再次出現在公孫瓚的面前,邊退邊打,愣是引著公孫瓚向前走……

    另一方面,徐晃引誘到周比之後,奔跑不遠,便下令將部隊一分為二,然後二分為四,直到最後分成十幾個小隊時,再統一調轉馬頭,向後回殺。

    周比所部不及徐晃的兵馬,經過一場混戰,很快便被徐晃消滅,徐晃也砍下了周比的頭顱,然後聚攏士兵,開始向黃忠、龐德靠攏。

    當公孫瓚被成功引誘到第二座營寨的時候,驚愕地發現燕軍已經退兵

    了,他沒有讓士兵進行停留,而是一直追著黃忠、龐德、徐晃跑,一路奔襲幾十里,又連續佔領了五個營寨,始終沒有看見燕軍的大部隊,只是在和黃忠、龐德、徐晃等人進行小規模的戰鬥……

    公孫瓚又佔領了第六座燕軍的營寨,黃忠、龐德、徐晃也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他的部下經過這次長途奔襲,已經是人困馬乏,無奈之下,只能在營寨中選擇休息,並且等待後面公孫越所帶領的步兵到來。

    進入營寨之後,公孫瓚便聚集了眾將,張嘴便道:「這次很好,看來林南也不過如此,只是仗著武器裝備優良而已,現在一臉丟失了七座營寨,對於我軍而言,是一個再好不過的勝利。現在已經進入了浮陽縣地界,縣城就在前面不遠,林南應該將大軍屯在了縣城裡,我們今天好好休息一番,等明天一早,我軍就對浮陽展開攻擊。」

    「諾!」

    隨後,公孫瓚讓人不卸甲,馬不卸鞍,以防止燕軍偷襲,並且增派崗哨巡邏大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