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人物天賦系統

正文 第800章 【平東】 文 / 簫輕宇

    丘力居、烏力登、難樓早已經全部歸順了林南,對林南的話也是言聽計從。何況他們確實召集過五萬精銳的烏桓突騎加入到了林南的正規軍裡,對於他們而言,林南已經是他們整個烏桓人的首領了,他們也將林南當成了興盛烏桓人的一個帶頭人。這兩年來,林南在幽州境內推行胡漢聯姻政策,十八驃騎裡的龐德、林陽、盧橫、卞喜都娶了烏桓的女人當妻子,更有不少將校也娶了烏桓的女人當妻子,烏桓和幽州一帶的漢人之間的矛盾得到了緩和,也正朝好的方向發展。所以,三個人一聽到林南的話,便異口同聲地答道:「末將領命!」

    林南見丘力居、烏力登、難樓都接受了他的意見,便道:「好,三位將軍即日啟程,先行趕赴代郡,等烏桓騎兵一到,就請三位將軍和太守蓋勳相機而動……」

    丘力居、烏力登、難樓三人「諾」了一聲之後,便離開了大廳。

    林南接著道:「子龍,煩勞你率領一萬輕騎本府范陽,協助盧橫共同鎮守范陽,待我攻下渤海之後,你和盧橫就率領范陽大軍一路南下,我們在巨鹿郡的癭陶城會合。」

    趙雲的臉上已經長出了小鬍子,常年的軍旅生涯,讓他的皮膚也變得有點黝黑了,可是卻依然遮擋不住他帥氣的臉龐,加上他那撮小鬍子反而平添了幾分男性的陽剛之美……他出列抱拳道:「諾!只是,子龍怕一人無法勝任,還請主公派遣給子龍一位軍師。」

    林南環視了一眼諸位謀士,問道:「誰願意助子龍一臂之力?」

    歐陽茵櫻立刻站了出來,向著林南拱手道:「主公,小櫻願意和趙將軍一道。還望主公成全。」

    趙雲笑道:「既然有歐陽姑娘親自相助,真是子龍的福分。主公,我看就歐陽姑娘吧。我聽說她在東夷之戰時替主公出謀劃策,我也想見識一下歐陽姑娘這位女中豪傑!」

    許攸挺身而出。直接站了出來,拱手道:「主公,此事事關重大,還請主公三思而行。攻打冀州不比東夷,袁紹帳下謀士眾多,萬一……」

    「許參軍莫不是看不起我?」歐陽茵櫻問道……

    許攸連忙道:「不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我只是擔心……」

    歐陽茵櫻再次打斷了許攸的話,拱手道:「主公。小櫻甘願立下軍令狀,如果不能幫助趙將軍順利到達癭陶城,小櫻甘願一死。」

    趙雲對歐陽茵櫻頗有好感,畢竟也是林南的義妹,而且在遼東也早就認識了,當時歐陽茵櫻還是個小女孩,如今隔了好幾年,已經出落成一個大姑娘了。他雖然不太好色,但是歐陽茵櫻也算是個美人胚子,看起來畢竟比許攸要養眼。便主動拱手道:「主公,我看就歐陽姑娘吧。」

    林南見趙雲在維護歐陽茵櫻,便點了點頭。再說他也想見識見識一直在自己身邊吹噓的歐陽茵櫻有多厲害……何況他也相信趙雲,趙雲、盧橫都是獨當一面的大將,更有管亥、周倉二人在,他沒什麼好擔心的。

    歐陽茵櫻、趙雲兩人齊聲答道:「多謝主公!」

    林南隨即給了令牌,歐陽茵櫻立下了一個軍令狀,便和趙雲一起走出了大廳,去點齊兵馬了。

    「臧霸,你在薊城內尚有兩千部下,我希望你留守薊城。和國相大人、士孫太守等人一同守好薊城。」

    臧霸出班道:「主公,攻打袁紹。不用屬下嗎?」

    林南道:「不是我不用你,而是你剛來不久。你的部下並未接受正規訓練,在作戰方式上會有諸多不同,鎮守薊城也同樣是頭等大事……」

    臧霸跪在了地上,抱拳道:「主公,屬下的部下可以不帶,屬下的部下可以全部委託給國相大人,屬下兄弟六人願意隻身跟隨主公左右。袁紹殺我部下數千人,這仇我一定要報,請主公無論如何都要帶屬下參加戰鬥。」

    昌豨、尹禮、吳敦、孫觀、孫康五個人也一起出列,跪在了地上,和臧霸一起異口同聲地道:「請主公成全!」

    林南道:「那好吧,你們六人就暫時留在中軍,歸屬中軍將軍林陽調遣,你們的部下就移交給國相大人。」

    「諾!」臧霸等一起回答道。

    林南看了一眼田豐,朗聲道:「國相,薊城就拜託你了……」

    田豐道:「主公放心,有屬下在,擔保薊城無虞。」

    林南尋思了一下,覺得尚有不妥,便道:「司馬朗、夏侯蘭你們二人留在薊城,協同國相鎮守薊城。」

    司馬朗、夏侯蘭異口同聲地道:「屬下領命。」

    「其餘人都各自回去準備,明日一早,大軍便向上京進發!」林南站了起來,朗聲道。

    「諾!」眾人異口同聲地道。

    林南轉身離開了大廳,他來到了後院,與三位妻子一一話別。

    此時,貂蟬挺著大肚子正坐在房間裡繡著一雙嬰兒鞋,身邊坐著林南的另外兩個妻子蔡琰和公輸菲。三個女人都是林南的妻子,平常沒事的時候就會聚集在一起閒聊,彼此之間也變得逐漸和睦了起來……

    林南來到後院時,見到三個妻子十分的和睦,心中暗想道:「看來我的這個辦法還真不錯,三個老婆都成了好姐妹了。」

    林南這一次對冀州展開攻擊,他心裡很明白,這一次戰鬥是場惡戰,同時也必然會是一場比較長的戰鬥,因為光袁紹的軍隊就有二十萬人,其中在冀州的就有十五萬,確實是兵多將廣。所以他必須給妻子話別,恐怕會有幾個月回不來。

    小小的庭院裡,貂蟬、蔡

    琰、公輸菲都有說有笑的,貂蟬在做女紅,蔡琰在吹奏笛子,公輸菲則擺弄她新做的機關獸。三個不同性格不同經歷的女人在一起,就儼然成為了一台好戲……

    林南並沒有因為任何一人而冷落了另外一個人,他有他的那個規則。因為貂蟬懷有身孕,不能那個。所以林南基本上單日在蔡琰的房中過夜,雙日在公輸菲的房中,白天一有時間就陪同在貂蟬的身邊,好好的看護貂蟬和他即將出世的孩子。

    三個人見林南來了,都面露歡喜,紛紛地叫道:「侯爺!」

    林南笑道:「你們其樂融融,確實不錯,我也省心多了。明天我就要出征了……」

    「侯爺要攻打冀州了嗎?」公輸菲停下了手中擺弄的機關獸。扭頭問道。

    林南點了點頭,道:「冀州的袁紹已經是咄咄相逼了,必須先下手為強,這一仗可能會打很久,所以我先來給你們說一聲。」

    蔡琰道:「侯爺打仗,要多加小心,刀劍無眼,萬一傷到了侯爺……」

    公輸菲道:「不會的,侯爺武功高強,我見過。一般人是不會傷到他的。侯爺,你帶我一起去打仗吧,我想親眼見識一下我製造的那些攻城武器的威力。」

    林南搖了搖頭:「不行。你們全部待在燕侯府,一旦打起來了,我就照顧不了你們,而且軍營裡都是男人,不方便。」

    貂蟬道:「兩位妹妹,就聽侯爺的,我們在侯府替侯爺祈福,祝侯爺早日凱旋歸來。」

    公輸菲、蔡琰都點了點頭,臉上現出了一絲沮喪。

    林南一把攬住了公輸菲和蔡琰的肩膀。嘿嘿笑道:「都別不高興,很快就會回來的。今天日子比較特殊,晚上咱們捉迷藏。」

    公輸菲、蔡琰一聽到林南說起「捉迷藏」。臉上都一陣羞紅,因為他們之前捉過一次,兩個人都默默地點了點頭,不再答話。

    貂蟬不懂,但是他也不多問,因為白天的大部分時間裡,林南都在她身邊陪伴著,她已經滿足了。

    當夜,林南、蔡琰、公輸菲三個人在一間房裡纏綿了很久。

    第二天一早,四萬馬步軍齊聚薊城城外,在林南的一聲令下之後,便向上京進發,爭奪冀州的戰役,也即將打響……

    幽州,上京城內外雲集了五萬五千人的大軍,林南彙集眾將準備由上京南下,攻打盤踞在渤海郡的公孫瓚。

    此次為了南下爭奪冀州,林南動用了八萬正規的大軍,范陽由趙雲坐鎮,兵力兩萬五千人,以歐陽茵櫻為軍師,盧橫、管亥、周倉為副將,由范陽出兵,吸引袁紹的注意力,直撲巨鹿郡。

    林南則親率屯在上京的五萬五千大軍進攻渤海郡的公孫瓚,力求斬斷袁紹一臂。

    五月十日,秘密準備了許久的戰爭一觸即發。

    林南打著為劉虞報仇的旗號公然撕破了和袁紹之間的口頭友好協議,親率精銳的三萬輕騎兵馳入了渤海郡境內。林南採取速攻,所過之處遇到公孫瓚的軍隊就全部殺掉,短短的一天半時間,大軍一路戰無不勝,連克章武、浮陽兩縣。林南並沒有佔領一路上攻佔的縣城,連兵都不留一樣,而是親率隊伍直逼屯兵在南皮的公孫瓚。

    五月十二日,林南率領完好無損的三萬輕騎兵抵達南皮城外三十里,在南皮城外安營紮寨,等待賈詡帶領剩餘的兩萬五千人和糧草輜重隊的到來。

    公孫瓚雖然有四萬兵力,可其中三萬八千人全部屯在了南皮,他在渤海郡橫徵暴斂,弄得各縣百姓紛紛逃離,或去鄴城,或直接逃到幽州。是以公孫瓚在章武、浮陽兩縣並未設立太多兵馬,所以林南帶兵一路馳騁如入無人之境,及時遇到小股公孫瓚的部下,林南利用輕騎兵快速的機動力,一通橫掃便搞定了。

    南皮城裡,接到林南南侵渤海消息的公孫瓚,顯得異常的冷靜,他端坐在太守府的大廳裡,環視一圈部下雲集的眾將,便道:「林南終於來了,這一點在我的意料當中,你們可有什麼退敵之策?」

    長史關靖道:「主公,林南執掌幽州差不多有兩年了,如今親率大軍前來,幽州必然空虛,主公應該派遣使者趕赴鄴城,請求袁紹出兵相助。我軍則堅守南皮即可。」

    公孫越道:「兄長,請給我兩千騎兵,我去林南營外搦戰。定要斬殺林南的幾員大將,以挫其銳氣。」

    關靖道:「不可。燕軍的戰力強盛,其中有不少烏桓人,我軍如果硬拚的話,只會自取滅亡。為今之計,只能堅守南皮。主公這兩年對南皮城加固了不少,城中錢糧廣集,城防甚厚,只要堅守城池。等待袁紹援軍即可。一旦袁軍到來,我軍再配合袁軍一起殺出,定然能夠擊退林南。」

    嚴剛道:「懦夫!區區烏桓人算得了什麼,我軍有白馬義從,對付烏桓人不在話下。主公,末將請命和林南一戰。」

    公孫越也隨聲附和道:「兄長,林南殺了公孫范,這個仇不能補報。咱們有三萬八千人,敵軍只有三萬人,如果進行決戰的話。一戰便可以講林南擒獲。再說烏桓人都害怕兄長的威名,兄長一出,定然能夠讓烏桓人聞風喪膽。單經、田楷、王門、鄒丹四將雖然投降了林南。但也是勢窮而投。斥候來報,說單經、田楷、王門、鄒丹四將這次也在大軍之中,作為太史慈的部將隨同太史慈一起出征,可以派遣細作去聯絡這四將,讓他們就地殺了太史慈。太史慈是林南心腹愛將,又是當初的五虎將之一,太史慈若死,必然能夠讓林南斷掉一條臂膀。」

    「不可不可,屬下以為。堅守城池方為上策。林南所帶全部是騎兵,不善於攻城。只要守住了城池,林南也拿我軍沒有辦法。」關靖極力制止道。

    公孫瓚聽完手下人的分析之後。便看了一眼一旁的一位年輕將領,問道:「續兒,你說該怎麼辦?」

    那年輕的將領正是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他聽到公孫瓚問話,便抱拳回答道:「父親大人,孩兒以為,以目前我軍的戰力,當和林南進行一戰,如若不勝,再堅守城池即可。如果勝利了,自然能解南皮之圍。何況我軍向來以勇猛著稱,如果龜縮在城裡不出戰,不是我軍的作風,傳了出來,天下群雄還以為父親害怕林南呢。」

    公孫瓚點了點頭:「公孫越、嚴剛,你們點齊三萬兵馬,隨我一同出戰。續兒,你帶領剩餘的八千將士留守城池。關靖,你火速馳馬到河間向劉備求援,另外派斥候去鄴城,讓袁紹帶兵來救。」

    「諾!」

    ……

    林南的軍營裡,黑色的「燕」字大旗迎風飄揚,中軍的大帳裡,林南和所有的謀士、將領齊聚一堂。

    「主公,這會兒恐怕公孫瓚已經知道我軍到來了,沿途所遇的都是些蝦兵蟹將,公孫瓚將大軍屯放在南皮城裡,看來是想龜縮在城裡等待援軍了。」許攸臉上帶著一絲喜悅,對於短短的一日便奔馳到了南皮城外,他很開心。

    「那倒未必,公孫瓚號稱白馬將軍,驍勇善戰,勇猛異常,其部下更有白馬義從這樣精銳的騎兵,一定不會龜縮在城裡。」林南搖了搖頭,「依照公孫瓚的性格,他若決定出戰了,必然會很快到來……」

    卞喜從帳外趕來,一進大帳便抱拳道:「主公,公孫瓚帶領三萬馬步軍已經出城了,他親自帶領著一萬騎兵為前部,正朝我軍所在營地快速駛來。」

    「果然不出我所料,公孫瓚是找咱們來決戰來了。」林南笑道。

    「主公,屬下以為,此時正是退兵之際。」許攸靈機一動,便急忙拱手道。

    「退兵?不戰自退,肯定會使軍心混亂,許參軍,你安的什麼心?」太史慈立刻站了出來,大聲叫道。

    許攸道:「太史將軍,現在公孫瓚來勢洶洶,我軍軍營草創,根基不穩,糧草供給也跟不上,現在退兵正是時候,只要退兵二十里下寨即可。」

    林南見許攸胸有成竹,他的腦海中也在不斷的尋思著,順便看了一眼荀攸,荀攸輕輕地點了點頭,他便道:「傳令下去,大軍後撤二十里,將這座空營留給公孫瓚。」

    太史慈驚詫道:「主公,我們鋒芒正盛,公孫瓚又主動來攻打,正是迎敵的時候,為什麼不戰自退?」

    林南道:「子義稍安勿躁,明日定然叫你手刃公孫瓚。好了全軍後撤二十里。若再有多言者,定斬不赦!」

    諸位將軍都拱手道:「諾!」

    林南看著諸位將軍都退出了大帳,便對許攸道:「你有何計策。快快說來。」

    許攸道:「誘敵深入。公孫瓚來勢洶洶,是專門找我軍決戰來了。我軍退兵並非是怕公孫瓚,而是讓他產生驕狂之氣,正所謂驕兵必敗,我軍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主公只需要在後面每隔十里下一座營寨,公孫瓚來攻,我軍就退,退到八十里的時候,天色也差不多黑了。公孫瓚必然會留在野外宿營。如此一來,只要公孫瓚不回南皮,我軍就可以將其包圍起來,圍而殲之。」

    林南道:「林陽,速速撤離此地,傳我命令,讓太史慈、胡彧、廖化三部兵馬每隔十里做下一寨,連續紮下七座營寨即可。另外讓黃忠、徐晃、魏延、龐德四將各率領五百弓騎兵沿途騷擾公孫瓚,阻滯公孫瓚前進的速度,盡量不要短兵相接。」

    站在林南身後的林陽聽到之後。便立刻出了大帳。

    林南和大帳內的荀攸、荀諶、許攸三個人也開始著手準備撤離。

    ……

    公孫瓚自引一萬騎兵在前,讓公孫越、嚴剛領兩萬步兵隨後,一路向前奔馳。走不到十里,便見前面來了一名斥候。

    斥候見到公孫瓚時,便滾鞍下馬,抱拳拜道:「啟稟主公,前面出現燕軍四股兵馬,皆燕軍弓騎兵,領軍的分別是黃忠、徐晃、魏延、龐德四人。」

    公孫瓚尋思道:「林南帳下有燕雲十八驃騎,一下子就出動了四個人,實在不能小覷。四將分別帶來多少兵馬?」

    斥候道:「每個人大約各帶數百騎。約有兩千騎左右。」

    公孫瓚笑道:「區區兩千騎兵,也想擋住我一萬大軍的去路?周比、潘宮!」

    兩匹戰馬從公孫瓚的背後湧了出來。兩名健壯的將領同時回答道:「末將在!」

    公孫瓚道:「分你二人沒人一千騎兵,散在左右兩翼。若遇到敵軍就攻擊,確保大軍安全通過。」

    周比、潘宮是公孫瓚在渤海新招的兩員健將,聽到公孫瓚的命令後,便同時拱手道:「諾!」

    吩咐完畢,周比領一千騎兵散在道路的左邊,潘宮領一千騎兵散在道路的右邊,先行離開公孫瓚的大部隊,到前方探路。

    「穆順、郭英!」公孫瓚又叫道。

    穆順、郭英同為公孫瓚在渤海徵召的健將,一起答道:「末將在!」

    「給你二人一千騎兵,負責殿後,遇到什麼危險時,你們二人便火速帶領一千騎兵跑到後面告訴給公孫越和嚴剛。」

    「屬下遵命!」

    話音一落,穆順、郭英都一起調轉馬頭,轉身便從軍隊的後面截下了一千騎兵。

    公孫

    瓚吩咐完畢,便大聲地「駕」了一聲,帶著剩餘的七千騎兵繼續向林南營地而去。

    幽州,上京城內外雲集了五萬五千人的大軍,林南彙集眾將準備由上京南下,攻打盤踞在渤海郡的公孫瓚。

    此次為了南下爭奪冀州,林南動用了八萬正規的大軍,范陽由趙雲坐鎮,兵力兩萬五千人,以歐陽茵櫻為軍師,盧橫、管亥、周倉為副將,由范陽出兵,吸引袁紹的注意力,直撲巨鹿郡。

    林南則親率屯在上京的五萬五千大軍進攻渤海郡的公孫瓚,力求斬斷袁紹一臂。

    五月十日,秘密準備了許久的戰爭一觸即發。

    林南打著為劉虞報仇的旗號公然撕破了和袁紹之間的口頭友好協議,親率精銳的三萬輕騎兵馳入了渤海郡境內。林南採取速攻,所過之處遇到公孫瓚的軍隊就全部殺掉,短短的一天半時間,大軍一路戰無不勝,連克章武、浮陽兩縣。林南並沒有佔領一路上攻佔的縣城,連兵都不留一樣,而是親率隊伍直逼屯兵在南皮的公孫瓚。

    五月十二日,林南率領完好無損的三萬輕騎兵抵達南皮城外三十里,在南皮城外安營紮寨,等待賈詡帶領剩餘的兩萬五千人和糧草輜重隊的到來。

    公孫瓚雖然有四萬兵力,可其中三萬八千人全部屯在了南皮,他在渤海郡橫徵暴斂,弄得各縣百姓紛紛逃離。或去鄴城,或直接逃到幽州。是以公孫瓚在章武、浮陽兩縣並未設立太多兵馬,所以林南帶兵一路馳騁如入無人之境。及時遇到小股公孫瓚的部下,林南利用輕騎兵快速的機動力。一通橫掃便搞定了。

    南皮城裡,接到林南南侵渤海消息的公孫瓚,顯得異常的冷靜,他端坐在太守府的大廳裡,環視一圈部下雲集的眾將,便道:「林南終於來了,這一點在我的意料當中,你們可有什麼退敵之策?」

    長史關靖道:「主公。林南執掌幽州差不多有兩年了,如今親率大軍前來,幽州必然空虛,主公應該派遣使者趕赴鄴城,請求袁紹出兵相助,我軍則堅守南皮即可。」

    公孫越道:「兄長,請給我兩千騎兵,我去林南營外搦戰,定要斬殺林南的幾員大將,以挫其銳氣。」

    關靖道:「不可。燕軍的戰力強盛,其中有不少烏桓人,我軍如果硬拚的話。只會自取滅亡。為今之計,只能堅守南皮。主公這兩年對南皮城加固了不少,城中錢糧廣集,城防甚厚,只要堅守城池,等待袁紹援軍即可。一旦袁軍到來,我軍再配合袁軍一起殺出,定然能夠擊退林南。」

    嚴剛道:「懦夫!區區烏桓人算得了什麼,我軍有白馬義從。對付烏桓人不在話下。主公,末將請命和林南一戰。」

    公孫越也隨聲附和道:「兄長。林南殺了公孫范,這個仇不能補報。咱們有三萬八千人。敵軍只有三萬人,如果進行決戰的話,一戰便可以講林南擒獲。再說烏桓人都害怕兄長的威名,兄長一出,定然能夠讓烏桓人聞風喪膽。單經、田楷、王門、鄒丹四將雖然投降了林南,但也是勢窮而投。斥候來報,說單經、田楷、王門、鄒丹四將這次也在大軍之中,作為太史慈的部將隨同太史慈一起出征,可以派遣細作去聯絡這四將,讓他們就地殺了太史慈。太史慈是林南心腹愛將,又是當初的五虎將之一,太史慈若死,必然能夠讓林南斷掉一條臂膀。」

    「不可不可,屬下以為,堅守城池方為上策。林南所帶全部是騎兵,不善於攻城,只要守住了城池,林南也拿我軍沒有辦法。」關靖極力制止道。

    公孫瓚聽完手下人的分析之後,便看了一眼一旁的一位年輕將領,問道:「續兒,你說該怎麼辦?」

    那年輕的將領正是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他聽到公孫瓚問話,便抱拳回答道:「父親大人,孩兒以為,以目前我軍的戰力,當和林南進行一戰,如若不勝,再堅守城池即可。如果勝利了,自然能解南皮之圍。何況我軍向來以勇猛著稱,如果龜縮在城裡不出戰,不是我軍的作風,傳了出來,天下群雄還以為父親害怕林南呢。」

    公孫瓚點了點頭:「公孫越、嚴剛,你們點齊三萬兵馬,隨我一同出戰。續兒,你帶領剩餘的八千將士留守城池。關靖,你火速馳馬到河間向劉備求援,另外派斥候去鄴城,讓袁紹帶兵來救。」

    「諾!」

    ……

    林南的軍營裡,黑色的「燕」字大旗迎風飄揚,中軍的大帳裡,林南和所有的謀士、將領齊聚一堂。

    「主公,這會兒恐怕公孫瓚已經知道我軍到來了,沿途所遇的都是些蝦兵蟹將,公孫瓚將大軍屯放在南皮城裡,看來是想龜縮在城裡等待援軍了。」許攸臉上帶著一絲喜悅,對於短短的一日便奔馳到了南皮城外,他很開心。

    「那倒未必,公孫瓚號稱白馬將軍,驍勇善戰,勇猛異常,其部下更有白馬義從這樣精銳的騎兵,一定不會龜縮在城裡。」林南搖了搖頭,「依照公孫瓚的性格,他若決定出戰了,必然會很快到來……」

    卞喜從帳外趕來,一進大帳便抱拳道:「主公,公孫瓚帶領三萬馬步軍已經出城了,他親自帶領著一萬騎兵為前部,正朝我軍所在營地快速駛來。」

    「果然不出我所料,公孫瓚是找咱們來決戰來了。」林南笑道。

    「主公,屬下以為,此時正是退兵之際。」許攸靈機一動,便急忙拱手道。

    「退兵?不戰自退,肯定會使軍心混亂。許參軍,你安的什麼心?」太史慈立刻站了出來,大聲叫道。

    許攸道:「太史將軍。現在公孫瓚來勢洶洶,我軍軍營草創。根基不穩,糧草供給也跟不上,現在退兵正是時候,只要退兵二十里下寨即可。」

    林南見許

    攸胸有成竹,他的腦海中也在不斷的尋思著,順便看了一眼荀攸,荀攸輕輕地點了點頭,他便道:「傳令下去。大軍後撤二十里,將這座空營留給公孫瓚。」

    太史慈驚詫道:「主公,我們鋒芒正盛,公孫瓚又主動來攻打,正是迎敵的時候,為什麼不戰自退?」

    林南道:「子義稍安勿躁,明日定然叫你手刃公孫瓚。好了全軍後撤二十里,若再有多言者,定斬不赦!」

    諸位將軍都拱手道:「諾!」

    林南看著諸位將軍都退出了大帳,便對許攸道:「你有何計策。快快說來。」

    許攸道:「誘敵深入。公孫瓚來勢洶洶,是專門找我軍決戰來了,我軍退兵並非是怕公孫瓚。而是讓他產生驕狂之氣,正所謂驕兵必敗,我軍正好可以利用這一點。主公只需要在後面每隔十里下一座營寨,公孫瓚來攻,我軍就退,退到八十里的時候,天色也差不多黑了,公孫瓚必然會留在野外宿營。如此一來,只要公孫瓚不回南皮。我軍就可以將其包圍起來,圍而殲之。」

    林南道:「林陽。速速撤離此地,傳我命令。讓太史慈、胡彧、廖化三部兵馬每隔十里做下一寨,連續紮下七座營寨即可。另外讓黃忠、徐晃、魏延、龐德四將各率領五百弓騎兵沿途騷擾公孫瓚,阻滯公孫瓚前進的速度,盡量不要短兵相接。」

    站在林南身後的林陽聽到之後,便立刻出了大帳。

    林南和大帳內的荀攸、荀諶、許攸三個人也開始著手準備撤離。

    ……

    公孫瓚自引一萬騎兵在前,讓公孫越、嚴剛領兩萬步兵隨後,一路向前奔馳,走不到十里,便見前面來了一名斥候。

    斥候見到公孫瓚時,便滾鞍下馬,抱拳拜道:「啟稟主公,前面出現燕軍四股兵馬,皆燕軍弓騎兵,領軍的分別是黃忠、徐晃、魏延、龐德四人。」

    公孫瓚尋思道:「林南帳下有燕雲十八驃騎,一下子就出動了四個人,實在不能小覷。四將分別帶來多少兵馬?」

    斥候道:「每個人大約各帶數百騎,約有兩千騎左右。」

    公孫瓚笑道:「區區兩千騎兵,也想擋住我一萬大軍的去路?周比、潘宮!」

    兩匹戰馬從公孫瓚的背後湧了出來,兩名健壯的將領同時回答道:「末將在!」

    公孫瓚道:「分你二人沒人一千騎兵,散在左右兩翼,若遇到敵軍就攻擊,確保大軍安全通過。」

    周比、潘宮是公孫瓚在渤海新招的兩員健將,聽到公孫瓚的命令後,便同時拱手道:「諾!」

    吩咐完畢,周比領一千騎兵散在道路的左邊,潘宮領一千騎兵散在道路的右邊,先行離開公孫瓚的大部隊,到前方探路。

    「穆順、郭英!」公孫瓚又叫道。

    穆順、郭英同為公孫瓚在渤海徵召的健將,一起答道:「末將在!」

    「給你二人一千騎兵,負責殿後,遇到什麼危險時,你們二人便火速帶領一千騎兵跑到後面告訴給公孫越和嚴剛。」

    「屬下遵命!」

    話音一落,穆順、郭英都一起調轉馬頭,轉身便從軍隊的後面截下了一千騎兵。

    公孫瓚吩咐完畢,便大聲地「駕」了一聲,帶著剩餘的七千騎兵繼續向林南營地而去。

    公孫瓚帶著大軍向前走了不到五里,便見路邊的樹林裡橫七豎八的躺著一些自己部下的屍體,大多都是中了箭矢死的。

    「主公,看來周比、潘宮遇到燕軍了。」公孫瓚身邊的一員叫陳適的部將說道。

    公孫瓚道:「從戰場上看,燕軍應該是小股部隊騷擾,並沒有大股部隊出現,應該沒有埋伏,繼續向前走。還有十五里就到燕軍大營了。」

    再次向前奔跑,又走了不到五里,公孫瓚一行人正好遇上了周比、潘宮兩隊兵馬從前面回來。

    兩下相見,潘宮拱手道:「啟稟主公,黃忠、徐晃、魏延、龐德四將已經被擊退。」

    公孫瓚哈哈笑道:「好,幹的好,你們兩個不愧是我帳下的先鋒大將,歸隊,一口氣衝到燕軍營寨面前,將不可一世的燕侯林南給徹底打垮!」

    「諾!」

    合兵一處,公孫瓚一馬當先,手持雙刃鐵矛向前不斷地奔跑。

    一路狂奔,快要到林南的燕軍營寨時,卻見斥候從前面回來,當即稟報道:「啟稟主公,燕軍已經全部後撤,在二十里外紮營。」

    公孫瓚不禁吃了一驚,暗叫道:「燕軍不戰自退,難道是林南怕我不成?」

    斥候道:「燕軍撤退的很倉促,就連營寨也沒有來得及拆除……」

    「報——」又一名斥候飛馬奔馳而來,「啟稟主公,前方發現敵軍,黃忠、徐晃、魏延、龐德四將正朝這邊殺來。」

    公孫瓚尋思了道:「怎麼又來了,剛撤退,又攻來,難道是為了掩護大軍撤退?」

    潘宮道:「主公,請再給我和周比一人一千騎兵,我們必定講這四將擒來獻給主公!」

    公孫瓚道:「不,全軍一起上,用大軍包圍他們,一口氣將他們全部吞併。」

    潘宮、周比、陳適三將齊聲道:「諾!」

    計議已定,公孫瓚當即分給潘宮、周比、陳適三人一人一千騎兵,讓潘宮、周比散在兩翼,讓

    陳適曲線迂迴,然後包圍黃忠、魏延、徐晃、龐德四將,他自己領著剩下的軍隊正面迎擊四將。

    大軍一分為三,迅速像一張大網似得張開了。

    黃忠、魏延、徐晃、龐德四將各自率領五百弓騎兵,合兵在了一處,四將並馬向前,皆按照林南的吩咐進行騷擾公孫瓚軍,每個人都帶著一張大弓,腰中配著一把鋼刀,遇到敵軍衝上去便是一通箭矢,放完之後就撤,始終保持著敵進我退,敵退我進的打法,和敵軍保持著微妙的距離。

    「老將軍,這一次公孫瓚肯定帶大軍全部殺過來,為了避免被公孫瓚的大軍合圍,我以為應當各自分開,向外突圍,彼此之間拉開距離,橫向散開,可以吸引住公孫瓚不少兵力,給主公在後面紮營帶去方便。」徐晃一直沉默寡言,此時突然開口對黃忠說道。

    這次行動的主將是黃忠,魏延、徐晃、龐德都是副將,四個人從第一次襲擊公孫瓚軍開始,就配合的相對默契了,四個人所帶的士兵都是弓馬嫻熟的人,遠戰、近戰都不會出現任何事情。

    黃忠是一流的神射手,手持黃金大弓,聽完徐晃的話後,便道:「公明言之有理,我們如此反覆的攻擊公孫瓚,公孫瓚肯定能看出來意圖,如果被公孫瓚給包圍了,那肯定要折損一些兵馬。在還未和公孫瓚軍正式交戰前,一定要盡量避免傷亡,橫向散開,每人帶一隊,分成四隊向公孫瓚攻擊。」

    魏延道:「老將軍,我們內穿鎖子甲,外皮魚鱗甲,更何況公孫瓚軍的箭鏃都是鐵質的,根本無法穿透我們身上用鋼片做成的魚鱗甲,不如直接衝入敵陣,將公孫瓚一舉擊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