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人物天賦系統

正文 第753章 【箭傷】 文 / 簫輕宇

    林南點了點頭,朝丑抱了一下拳,朗聲道:「放心!」

    丑隨即將顏良一把拉了起來,朝著劉虞、林南拱手道:「那我兄弟二人就此告辭,現在各自回營準備撤離事宜。」

    劉虞拱手道:「二位將軍一路走好!」

    丑、顏良轉身便離開了大帳,出門時碰見了守衛在大帳的趙雲和太史慈,互相對視了一眼之後,便徑直向其他營地走了過去。

    顏良跟隨在醜的身後,走了好大一段距離,才冷聲道:「你剛才為什麼要攔著我?」

    丑冷笑一聲,道:「我說兄弟啊,你還看不出來嗎?劉虞此時一改一路上的常態,那是因為林南的三萬騎兵就在營寨外面的緣故,有了林南給他撐腰,他自然會底氣十足。再說,太尉大人只讓我們護送劉虞到幽州,並且見機行事。此時此地已經對我們有諸多不利,我們再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太尉大人雖然安排我們盯住劉虞,可是半路殺出來了一個林南,這下子幽州就會鬧成一鍋粥了,劉虞也必定會被林南取而代之,這件事我們必須回去轉告太尉大人。」

    顏良搖了搖頭,道:「不懂!」

    丑呵呵笑道:「以後你就會慢慢明白的,現在我們準備撤軍,回京覆命!」

    「大人,顏良、丑今天必定會從幽州撤軍,大人也可以高枕無憂了。」大帳內,看著顏良、丑離開的林南,歡喜地朝劉虞拱手道。

    劉虞道:「得罪袁紹也是逼不得已的事情,袁紹現在官居太尉,表面上還效忠於大將軍何進,實際上何進只是他操控的一個傀儡而已。袁紹一直打壓漢室宗親。連續將劉焉、劉表逼出了京師,現在又輪到了我,如今的京城與其說是何進的天下,倒不如說是袁紹的天下。看來,何進要加九錫的事情應該也是袁紹在背後搗鬼。林將軍,你開始說撥亂反正。能夠具體一點?」

    林南聽完劉虞的話後,也大致明白了京師的一些狀況,加上他對何進、袁紹的瞭解,他基本上可以斷定,沒有政治頭腦的何進在不久的將來會成為袁紹玩弄政治手腕的犧牲品。真正向篡漢的,應該是袁紹才對。

    「大人,何進最近一段時間,在京師可有什麼大的舉動嗎?」

    劉虞道:「除了加九錫這件事外,尚有一件事一直是何進心中的一塊詬病。那就是董太后和皇子協。」

    「那也就是說,何進很有可能會殺董太后和皇子協了?」

    「恐怕是這樣的。不過,我也很納悶,何進既然要加九錫,董太后和皇子協對他並沒有威脅,為什麼何進還會畫蛇添足,多此一舉呢?」

    林南想了想,緩緩地道:「這其中必定有什麼陰謀。應該說是袁紹的陰謀,但是我一時之間也猜不透到底是什麼。」

    「袁紹確實是一個厲害的角色。他大肆徵召天下豪傑,禮賢下士,手底下籠絡了一大批幕僚。如今他的聲望早已經蓋過了何進,就連他的弟弟袁術也同時名聲鵲起,各自擁有著一大批幕僚。如今大漢江山風雨飄搖,我身為漢室宗親。卻無法撥亂反正,實在是無能啊!」

    「大人,為今之計,只有先穩定幽州,同時招兵買馬。訓練軍隊,不管是何進還是袁紹,只要有人敢篡漢自立,大人就立刻能夠帶領兵馬直指京師,相信其他各地諸侯都會群起而應之,到時候驅逐權臣匡扶漢室的大任就由大人一肩挑起了。」

    劉虞很苦惱,但是聽到林南的話後,整個人為之一振,覺得林南說的很有道理,當即朗聲道:「你說的不錯,我應該肩負起匡扶漢室的大任。林將軍,你真是一個忠君愛國的好將軍,我大漢能有你這樣的人,確實是我大漢的福氣。只可惜老夫和林將軍相識恨晚,若是早認識幾年,朝廷又怎麼會被禍害成這個樣子?」

    林南見劉虞對他十分的信任,當即道:「大人,在下只不過是盡了一份臣子該盡的心罷了。如今烏桓人還佔據著幽州四郡,大人應該盡快結束這場戰亂,並且招誘烏桓人到麾下,內修勤政,外練強兵,以待大事來臨。」

    劉虞此時的心裡十分的澎湃,彷彿看到了大漢被他拯救於危難的情形,彷彿看到了他撥亂反正後的一派祥和景象。可是,他卻沒有意識到身邊的林南的野心。

    林南力挺劉虞是有他自己的目的,無論是政治上的,還是軍事上的,都有了一定的聯繫。他要借用劉虞的手打造好一個幽州,並且為自己謀取最大的利益。

    劉虞想了一會兒後,便大聲喊道:「林將軍,時不我待,我們現在就進薊城,我想,以我劉虞的聲名,加上丘力居的遊說,絕對能夠使得難樓投降。」

    林南點了點頭,和劉虞一起跨出了大帳,在趙雲、太史慈、鮮於輔的護衛下出了軍營,先向著林南的兵馬所在地而去。

    張郃、丘力居帶著兵馬尚在休息,左等右等都不見林南回來,心中也十分的煩躁。正準備派人去找林南的時候,卻見林南、劉虞、趙雲、太史慈、鮮於輔一起騎馬走了過來。張郃、丘力居立刻翻身下馬,向前迎道:「參見主公!」

    林南道:「趙雲、太史慈、張郃,你們三人留在這裡,讓所有的兵馬原地休息,丘力居,你跟我一起來,咱們進城去見難樓。」

    丘力居「諾」了一聲,走到了林南的身邊。

    林南將劉虞介紹為丘力居,緩緩地道:「丘力居,這位是幽州牧劉伯安大人。」

    丘力居一聽劉伯安的名字,臉上便怔了一下,隨即拜道:「在下丘力居,參見劉使君,早聞劉使君大名,未曾一見。今日能夠有幸遇到劉使君,確實是三生有幸。」

    劉虞在幽州無人不

    知,無人不曉,同時他在對待少數民族的問題上也十分的寬厚,早年擔任幽州刺史的時候,便恩澤於鮮卑、烏桓、夫余、高句麗等。所以丘力居一見到劉虞,就會顯得很欣喜。

    林南緊接著介紹道:「大人,這位就是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如今已經悔過自新,投降於下官,下官便任命他為鷹烈將軍。」

    劉虞滿意地笑了笑,對林南道:「林將軍做的很好,對待烏桓人就應該如此,一味的打打殺殺反而只會增加兩族人民的仇恨。冤冤相報何時了,只要大家和平相處,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

    林南道:「多謝大人讚賞,如今時候也不早了,我們一同進城吧!」

    劉虞點了點頭,扭身對鮮於輔道:「你去叫開城門,就說我來了,我想難樓不會不給我這個面子的。」

    鮮於輔「諾」了一聲。翻身上馬,策馬向前。快速奔馳到了薊城城下。

    林南、劉虞、丘力居三個人則慢慢悠悠的朝薊城城下走了過去,等他們走到那裡的時候,見到一地的屍體,就連護城河都被鮮血染紅了,地上到處都是斷裂的兵刃以及碎裂的人骨,空氣中瀰漫著血腥味。讓人聞了幾欲作嘔。

    果然不出劉虞的猜測,鮮於輔一亮出劉虞的名號,城中的烏桓人都紛紛表示出十分尊敬的樣子來,不多時,城門便打開了。一個虯髯大漢騎著一匹駿馬帶著人列隊歡迎。

    劉虞在前,林南、丘力居緊跟在後面,三人來到城門邊時,那騎馬的虯髯大漢便跳下了馬背,朝著劉虞用漢人的禮節拜道:「劉使君大駕光臨,難樓有失遠迎,還請劉使君勿怪!」

    劉虞道:「難樓大人還是一樣的健碩啊,一別經年,今日卻在這種局面下相逢,確實是天意弄人啊。」

    難樓苦笑道:「劉使君說笑了,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劉使君來訪,難樓就必定會恭迎劉使君。和使君一別數年,不想使君如今以生華髮,回想起當年使君親赴白山的情形來,簡直是判若兩人。不知道使君最近身體可好?」

    劉虞道:「歲月不饒人啊,我已經到了古稀之年,不像難樓大人正值壯年。不過我的身體卻一向很好,有勞你的記掛了。難樓大人,我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遼東太守、安北將軍、襄平侯林南,這位是遼西……」

    難樓一眼看到了丘力居,當即打斷了劉虞的話,冷笑道:「劉使君,這個就不用介紹了,化成灰我都認識。」

    丘力居聽難樓如此一說,他便哈哈笑道:「難樓還是一樣的難樓,只可惜我丘力居已經不再是當年的丘力居了。如今我已經正式歸順了大漢,是林將軍的部下了。」

    難樓冷哼了一聲,對丘力居道:「你個老不死的,沒想到在這裡又見到你了。不知道你今日來是以漢軍身份入城,還是以遼王的身份入城?」

    丘力居的年齡也四十多歲了,比起正值壯年的難樓來說,確實是個老頭,他聽到難樓如此說話,也不生氣,當即回答道:「臭小子年輕氣盛可以理解,遼王已經一去不返,如今我是大漢的鷹烈將軍。」

    難樓笑道:「我懂了。劉使君、林將軍,請隨我來吧!」

    劉虞深知難樓的脾氣,也知道丘力居和難樓之間有點過節,也並不在意,便跟著難樓走進了城。林南對難樓一無所知,他聽到難樓和劉虞、丘力居之間的對話,對難樓有了一丁點的瞭解,為了能夠更加透徹的瞭解難樓,他便對身邊的丘力居道:「難樓是個怎麼樣的人?」

    丘力居小聲道:「用漢人的話來說,叫放蕩不羈,做人做事都很講義氣,而且禮節上並不太注重。只可惜兩年前他被我在白檀一帶擊敗了,一直懷恨在心,饒是如此,他卻從不做損人利己的事情,也不會趁人之危,甘願聽從我的號令。可是現在這種情況,我已經無法號令他了,他對我出言不遜也是情理之中。」

    林南聽完丘力居的話後,便笑道:「看來難樓也是個性情中人嘛,既然如此,那收降他應該不難。」

    丘力居點了點頭,繼續道:「我曾經擊敗了他的主力。而主公又擊敗了我,難樓崇尚英雄,對於他來說,主公就是英雄。一會兒進城之後,難樓必定會對主公一改常態,請主公提防為妙。」

    「提防?」

    「對。難樓很少服人,一會兒他必定會向主公挑戰,主公可千萬不能接受他的挑戰,這樣一來,他就會如坐針氈,到時候再勸降他就易如反掌了。」

    林南聽後,哈哈笑了起來。從他和丘力居這些天的接觸來說,丘力居確實在領導方面有些才能,否則的話。也不會連難樓、烏延、蘇僕延這樣的各部首領都臣服於他。但是丘力居出師不利,碰上了林南和荀攸這樣厲害的人物,那也就注定了他的失敗,終究會成為林南的部下。

    進了城,林南、丘力居緊隨劉虞身後,在難樓的帶領下來到了州牧府……

    到了大廳裡,難樓將劉虞奉為上賓,他和林南、丘力居則坐在下首位置。而鮮於輔則一直侍立在劉虞身後。

    劉虞剛剛坐定,便首先發話:「難樓大人。我的來意,想必你也清楚吧?」

    難樓確實心知肚明,當即問道:「不知道使君想讓我怎麼做?」

    劉虞道:「帶兵回白山,歸還四郡之地和搶掠的百姓。」

    難樓突然笑道:「那我這次豈不是無功而返了嗎?」

    「你放心,我絕對不會虧待你,我自當表奏朝廷。封你為大漢的將軍,同時奉上金銀財帛,作為贖回幽州百姓的贖金,並將上谷作為互通之市,我們彼此還向往常那樣豈不是很好嗎?」劉虞一本正經地道。

    難樓沒有立刻回答。而是斜眼看了看林南,又看了看丘力居,隨即問道:「老不死的,你說是這位林將軍擊敗了你?」

    丘力居隨之回應道:「你這個臭小子,你嘴巴放乾淨點,這裡在座的可都是大漢的將軍,上有劉使君,下有林將軍,可不是塞外草原。」

    難樓清了清嗓子,改口道:「丘力居大人,你開始說的都是真的嗎?」

    丘力居點了點頭,道:「我向來說一不二,確實是林將軍在遼西擊敗了我,我走投無路之下,是林將軍給了我一絲信念,如果你不想烏桓人從此絕種的話,就趕緊投降吧。」

    難樓嘖嘖地道:「沒看出來,林將軍居然比白馬將軍還厲害的,我當初只聽說你將公孫瓚圍困在了管子城,至於以後的事情我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公孫瓚是歸你對付,與我沒有一點關係,我也相信你能獲勝,沒想到你居然會敗給了這位林將軍。看來,林將軍應該是神勇無敵的天將軍了。」

    丘力居點了點頭,大咧咧地道:「你說對了,林將軍不僅是天將軍,還是紫薇帝……」

    「哈哈,你們都太抬舉我了,我也是一個平常人而已。」林南立刻打斷了丘力居將要說的話,他怕丘力居會將什麼紫薇帝星轉世說了出來,這種話對於劉虞來說,絕對是非常刺耳的。

    丘力居見林南打斷了自己的話,也立刻會意了過來,雖然他不知道他自己哪點說錯了,但還是適可而止,不再說話了。

    難樓卻越發的對林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遊牧民族心裡,他們向來是尊敬強者的,而繼承各部首領的人,也是各部最強的人,又或是能夠使得各部族人得到信服的人。難樓屬於前者,他是他的部族裡最強的一個人,在擊敗了前任的烏桓大人之後,接過來了首領的位置。但是,個人能力比較強悍的他,在軍事的才能上卻很低下,所以才會敗給了兵馬和人口都不及他的丘力居。

    「林將軍,我難樓平生最佩服英雄,在我們草原上,天將軍就是英雄的代名詞。既然他們都叫你天將軍,相信你必然有過人之處,我想和你比試比試,不知道林將軍意下如何?」

    林南聽後,想起了進城時丘力居曾經對他說的話,沒想到果然在這裡應驗了。他朗聲道:「我從不輕易和人交手,如果是敵人的話,不用我出馬,我手下的五虎將軍就會直接將敵人擊潰。如果是自己人的話,那就另當別論了,切磋切磋武藝還是很正常的。」

    難樓聽完之後。興趣更加濃烈了,同時在心裡想道:「聽他的話音,好像他的手底下還有五個高手,看來他的軍中果然有能人,能夠被稱為虎的人,一定是很厲害的。」

    他想完之後。當即道:「劉使君,既然是你來勸降的,那我難樓就看在劉使君的面子上接受這次投降了。但是,我有一個附加的條件。」

    「什麼條件?你儘管說出來。」劉虞道。

    難樓道:「上谷一帶漢人稀少,而我所掠來的漢人也會如數歸還劉使君,但是請劉使君將上谷郡讓給我的族人居住。」

    劉虞想都沒有想,直接反駁道:「不行!大漢的國土豈能是隨便割讓的?」

    難樓冷哼了一聲,道:「劉使君,如今的局勢已經今非昔比了。我的部下有十八萬族人,其中突騎兵就有八萬人,如今已經佔據了幽州四郡之地,只要我一聲令下,八萬突騎兵便會乘勢南下,數月之內,便可橫掃冀州、青州、兗州等地,只要我高興。直搗京師也是不成問題的。我只以上谷一地而作為退兵的代價,已經算是客氣的了。」

    丘力居見難樓氣焰如此囂張。當即道:「你怎麼……」

    「你閉嘴!」難樓沒等丘力居說話,便直接頂了上去,大聲喝道,「當初我不想反,是你執意逼著我反,現在我反了。你卻投降了大漢。我既然反了,費了那麼多精力,也該有點回報吧?八萬突騎兵雖然不是很多,但是短時間內,要橫掃整個冀州絕對沒有問題。一路燒殺搶掠,誰能攔的住?八萬打沒了,我就讓全族人一起上,不把冀州攪個底朝天,我誓不罷休!」

    劉虞臉上一怔,看著面前的難樓,簡直和他認識的難樓判若兩人,當即問道:「你……你想來個魚死網破?」

    難樓重重地點了點頭,朗聲道:「不給我上谷郡作為我族人的聚居地,咱們就拚個魚死網破,反正到頭來受害的還是你們大漢的百姓!」

    「你……」劉虞已經氣的臉上青一陣紅一陣的了,他隱約地感到一群來自草原上的蒼狼,即將掀起一場軒然大波,也錯誤地高估了自己勸降的能力。

    林南看著難樓這頭即將爆發的野狼,似乎丘力居和劉虞都太低估了這個人,也讓他誤以為此次勸降會進展的很順利。可是他一直在保持著冷靜的頭腦,想以和平的方式來解決這場叛亂,因為他托不起,也和難樓耗不下去。一旦難樓執意要發難,那就會給他佔據整個幽州,發展為根據地帶來極大的威脅,他不能允許這種威脅存在,只能想法設法的將其抹殺掉。

    此時,大廳裡充滿了火藥味,緊張的氣氛足可以讓人窒息,一瞬間的一句話,便扭轉了整個祥和的氣氛,讓每個人的心裡都砰砰的心跳加速。

    良久,林南終於開口說話了:「難樓大人,據我所知,上谷郡其地北以燕山屏障沙漠,南擁軍都俯視中原,東扼居庸鎖鑰之險,西有小五台山與代郡毗鄰,是自古以來的兵家必爭之地。那裡雖然草原廣闊,荒山野嶺面積大,但是河川、盆地水利條件一般,說不上什麼草肥水美。難樓大人執意要以上谷郡為退兵的條件,莫非是想借助其地勢的優越性對付北方的鮮卑人嗎?」

    難樓聽後心中一震,沒想到林南居然能夠說出自己心中所想,驚詫之下,急忙問

    道:「你……你怎麼知道?」

    林南笑呵呵地道:「我是天將軍,我有什麼不知道的。而且現在你們烏桓人的處境我也十分清楚,南與大漢為敵也是迫不得已的,而北邊還要時刻提防著鮮卑人。你們之所以起兵造反,是因為大漢朝廷對你們並不優厚,每逢征伐首先想到的便是你們烏桓人,出生入死的結果換來了你們烏桓人的不斷減少。但是北方草原上還有一個強大的勁敵,那就是鮮卑人,為了躲避鮮卑人不斷的襲擾,你們便會想遷到長城以內,借助長城來隔斷鮮卑人的騷擾。難樓大人,我說的沒錯吧?」

    難樓的眼睛裡冒出了精光,吃驚地看著林南,就如同見到了神明一樣,他連忙回答道:「沒錯沒錯,我就是這樣想的。我的族人如今還有十八萬。如果再不改善一下居住環境的話,很可能我的部族會在以後的幾年內被鮮卑人吞沒,到時候我們烏桓人就會真的消失匿跡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才跟著丘力居一起反漢的,無非是將自己的族人遷徙到長城以內,重新振興我們烏桓人而已。」

    林南接著道:「難樓大人。振興烏桓可不單單只有這一條路而已。大漢子民千千萬萬,真正理解你們烏桓處境的,恐怕沒多少。但是也正是這個原因,大漢的軍隊才會因為你們的這次反叛給予嚴重的打擊。如今丘力居的族人已經全部遷徙到了遼西的柳城一帶,那裡草肥水美,土地遼闊,北接草原,南鄰大海,而且漢人也大多流入到了其他郡縣。如果你肯投降的話,我一定會本著一視同仁的心態來對待你們烏桓人,並且央求州牧大人將遼西劃出來,單獨設立郡縣,專供你們烏桓人居住,讓你們烏桓人全部聚居在一起,如何?」

    丘力居藉機走到了難樓的身邊,小聲耳語道:「難樓。天將軍是我見過的最瞭解我們烏桓人的人,我相信他一定能帶領我們復興烏桓。如今各部烏桓都已經在遷徙在了柳城和昌黎一帶,如果你再帶領族人前來的話,我們烏桓才能算的上是一個整體,振興烏桓的大業也才能一點一點的實現。」

    難樓仔細地想了想,最後朗聲道:「好,就沖天將軍的這一席話。我難樓願意退兵,同時願意奉天將軍為主,帶領我們烏桓人走向復興之路。」

    大廳裡的氣氛瞬間被扭轉了過來,劉虞略帶驚訝的看著林南,沒想到林南的一席話居然能夠將難樓勸降。同時。他對林南也更加看好了,覺得若有這樣的一個人來輔佐他,何愁幽州不太平下來。

    劉虞笑呵呵地走到了難樓的身邊,朗聲道:「既然難樓大人已經同意投降了,那從今以後咱們還是和以前一樣。至於林將軍提議的將遼西作為你們烏桓人的居住地,我也可以贊同,但是,你們必須接受大漢的直接管轄。」

    難樓點了點頭,拱手道:「既然是劉使君坐鎮幽州,那我難樓自當願意接受大漢的直接管轄,我這就令人傳令給涿郡、上谷、代郡的小帥,讓他們全部退到上谷一帶,同時準備將我的族人遷徙到遼西柳城一帶。」

    劉虞「嗯」了一聲,笑道:「好了,這樣一來,我們就皆大歡喜了,難樓大人,希望我們還能和以前一樣和睦相處,永享太平。」

    難樓當即叫人進來,吩咐了一番退兵的事情,便令人設下酒宴,要款待劉虞,同時令薊城中的軍隊開始準備撤離事宜。

    酒宴過後,難樓便將劉虞、林南、丘力居、鮮於輔送出了城,同時下令自己駐紮在城中的部下開始撤出薊城,準備將城池交接地劉虞。

    出了城,劉虞和林南並肩走著,輕聲對林南道:「子羽啊,你真是年輕有為,沒想到你剛才的那一席話便將難樓給勸降了,真是讓老夫刮目相看。」

    林南聽劉虞叫了他的字,心中有了一絲的喜悅,這表示劉虞已經不再將他當外人看了,從稱呼上已經開始和他套近乎了。他笑了笑,拱手道:「這一切都托大人的福,如果不是大人聲名在外,恩澤烏桓人,縱使我提出了這個建議,難樓也不一定會投降。大人,下官還有一個不情之請,想請大人恩准。」

    劉虞道:「今天你立了大功,有什麼話儘管說,只要老夫做到的,我就一定幫你。」

    林南道:「這件事對大人來說,只是舉手之勞而已。下官提議將所有的烏桓人遷徙到遼西的柳城到陽樂一帶,使得其他各部的烏桓人和遼東屬國的烏桓人連成一片,這樣一來,烏桓人就能單獨作為一個整體居住在柳城到昌黎一帶。遼西地廣人稀,漢人多數聚居在『濱海道』以西,而以東則少有人煙。下官以為,不如將遼西郡一分為二,以古燕國的長城為分界點,以西仍為遼西,以西則廢除遼東屬國,將遼西和遼東屬國合在一起,設立昌黎郡。讓烏桓人自己管理自己,不知道大人以為如何?」

    劉虞想了一會兒,緩緩地道:「幽州內總共有四十三萬烏桓人,如今經過戰亂之後,丘力居部、烏延部受到了損傷,總人口應該在三十八萬左右。如此龐大的人口,確實不容易治理。烏桓人的風俗習慣和我們漢人不同,如果雜居在一起的話,或許會生出事端來。不過,你的這個提議很好,以夷制夷確實是最好的一個方法,只要他們接受大漢的管轄,不再為亂,劃出一郡供其居住也是應該的。好吧。我答應你,等接管了薊城之後,我就立刻上疏朝廷,奏請設立昌黎郡。」

    林南拜道:「多謝大人成全,下官還有一事想請大人恩准。」

    「呵呵,子羽啊,以後跟我就不要那麼客氣了,我雖然是人出身。可是多年來在幽州一帶擔任州刺史,身上也難免沾上了一身胡氣。你直接說吧,還有什麼請求,全部說出來。」

    林南也不再客氣了,當即道:「大人,下官想請大人一併廢除玄菟郡,將玄菟郡併入遼東郡。而且將遼東郡、樂浪郡、昌黎郡這幽州以東的三郡交給下官來統一治理,下官必定竭盡全力將這三郡管理的百姓安居樂業,讓幽州局勢穩定下來。屆時大人在西,我在東,只要大人有什麼需要。只需一

    聲令下,下官必然會帶領所有兵馬援助大人。」

    劉虞捋了捋鬍子,停住了腳步,凝思了一會兒,才緩緩地道:「子羽一身正氣,在朝中的時候也能處變不驚,如今又是平定幽州叛亂的一大功臣,我本想讓你從此跟隨在我的身邊,留在薊城,早晚聽用,既然你主動提出來要去治理遼東、樂浪、昌黎三郡,我也不能強人所難。可是現在幽州西部各郡百廢待興,尚需要一段時間招攬流失的百姓,也正是用人的時候,我又怎麼肯將子羽如此大才放到東部三郡呢?這樣吧,子羽,你暫且留在薊城幫助我三個月,三個月之後,等幽州局勢穩定下來後,我便將遼東、樂浪、昌黎全部交給你來治理。你覺得怎麼樣?」

    林南見劉虞是如此的坦誠,他也早猜出來劉虞將讓他留在薊城輔佐他的意思,所以才及時提出東歸。可現在這種狀況,幽州西部各郡也確實是需要時間恢復,流失的百姓也需要時間回到幽州,他見劉虞十分懇誠的相邀,而且三個月的時間並不長,當即便點了點頭,應允了下來。

    劉虞見林南答應了,人立刻來了精神,十分的高興,一把拉住了林南的手,開心地道:「走,咱們現在就回營,先送走顏良、丑,然後你的兵馬就暫且留在薊城,以達到穩定人心的目的,三個月後,我必然會如你所請,將幽州東部的三郡全部交給你來治理。」

    薊城城外的漢軍大營已經開始拆卸了,漢軍將士們各自收拾著各自的東西,原本的一座大營只在進出薊城的一段時間裡便消失了,留下來的只是一地的狼藉。各部將士正在不斷的聚集,所有的兵將都匯聚在了一起,兩萬馬步軍雄壯地展現了出來,精良的武器,精良的裝備,這就是大漢精銳的北軍。只是,如今的北軍卻成為了當權者的私軍,雖然武器裝備都很精良,但已經失去了林南曾經第一次見到北軍的風采。

    顏良、丑二人騎著高頭大馬帶著幾名親衛等候在一個高崗上,見劉虞、林南等人走了過來,他們兩個便策馬向前相迎。

    兩個人迎到了劉虞、林南等人,卻並不下馬,而是在馬背上朝著劉虞、林南拱拱手,異口同聲地道:「劉大人,林將軍,我等的使命已經完成,就不在此地逗留了,希望二位大人多多保重,我等兄弟二人就此告辭。」

    劉虞客氣地回應了一下,便見顏良、丑調轉了馬頭,帶著早已經準備停當的兩萬北軍浩浩蕩蕩的朝南而去,漸漸地離開了他的視線。

    林南見顏良、丑帶走了所有的兵馬,而留下來跟著劉虞的只有鮮於輔一個人而已,他對劉虞在這種局勢下還能不帶兵來幽州感到十分的欽佩。但是轉念一想,或許不是劉虞不想帶,而是沒有兵可帶。他的嘴角上揚起了一抹淡淡的笑容,心中暗暗地想道:「如今顏良、丑走了,幽州叛亂也被扼殺在了搖籃裡,如此一來,幽州就只剩下公孫瓚這一部勢力了,劉虞沒有兵馬,而所招降的烏桓人又全部遷徙到了昌黎郡,他必定會極力的依靠我,而我離控制整個幽州也不遠了,這一場歷時了一個多月的平亂,總算以我獲得最大的好處而告終了。下一步,就是驅趕公孫瓚,進而控制整個幽州了。」

    這時一匹快馬朝劉虞這邊奔跑了過來,還來不及下馬,當即便報道:「啟稟大人,難樓在北門的兵馬突然遭受到了襲擊。」

    「你說什麼?」劉虞大吃一驚,急忙問道,「襲擊難樓的是何處兵馬?」

    來人答道:「不知何處兵馬,只見襲擊難樓軍隊的騎兵全部騎的都是白馬!」

    「公孫瓚?」劉虞和林南異口同聲地疾呼了出來。

    「不好,公孫瓚一向視胡虜為仇敵,他這麼一攪和,原本就已經投降的難樓,不知道會有什麼別的打算。大人,請快點到北門制止公孫瓚才行!」林南緊接著叫道。

    劉虞一臉的怒氣,從一旁的騎兵手裡要來了馬匹,一騎上馬背,便大大咧咧地道:「這個公孫瓚,淨是做一些和我背道而馳的事情……」

    林南也急忙跳上了馬背,跟隨著劉虞一起快速向北門奔馳了過去。二人穿城而過,用了沒多久的時間便到了北門。

    此時的北門一片混亂,烏桓人和公孫瓚的白馬義從混亂的廝打在了一起,喊聲震天,慘叫聲不斷。難樓剛將所有的兵馬集結在了北門外,準備向劉虞告別時,突然見到東北方向駛來了一彪騎兵,他知道是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可他已經宣佈投降了,便沒有對那撥騎兵進行防禦,哪知公孫瓚的兵馬連旗幟都沒有打,數千白馬義從一股腦的便衝了上來。難樓沒有防備,部下兵馬被公孫瓚殺了一個措手不及,部下頓時便陣亡了一千多人,而他見公孫瓚要置他於死地,當即下令部下開始反擊,便和公孫瓚的兵馬混戰在了一起。

    劉虞、林南看到如此混亂的局面,而且西北方向還有一陣塵土飛揚,一面面旗幟迎風飄揚,他們都可以確定,那是公孫瓚的步兵來了。

    「大人,這種場面,再不制止的話,只怕就會陷入麻煩,難樓好不容易降了,可千萬不能被公孫瓚又給逼反了。」林南朗聲道。

    劉虞點了點頭,翻身下馬,快步走上了城樓,站在城樓上的鐘鼓樓上,親自擂響了戰鼓,鼓聲隆隆,壓制住了下面的嘈雜聲,頓時將所有人的目光吸引住了。同時他拋下手中的鼓槌,大聲地喊道:「都住手,都給我住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