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人物天賦系統

正文 第752章 【顏文】 文 / 簫輕宇

    向南急速奔跑了約莫五里路,才看見烏延部族人的最後一個人,因為林南部下的這兩萬騎兵半數以上都是突騎兵,漢人夾雜在這些突騎兵中就不會那麼顯現了。水印廣告測試水印廣告測試所以,烏延部的族人都沒有驚慌,而是感到了一絲的喜悅。

    林南率部聚合在了道路上,兩萬胡漢相間的騎兵長長的排開了一條長龍,在彎彎曲曲的道路上一眼望不到頭,顯得很是雄壯。

    「主公,這公孫瓚也太惡毒了吧,居然連烏桓百姓也殺。」這些日子以來,林南部下的漢人和烏桓人朝夕相處,彼此十分的友好,而且烏桓人的一些習俗也特別的引人注目。所以,就連太史慈這樣的大將,也逐漸接受了烏桓人。

    林南聽到太史慈這樣的話,便道:「公孫瓚這個人向來以驅逐胡虜為己任,對於番邦蠻夷從來不會手下留情,而且公孫瓚不恤百姓,記過忘善,打仗或許是一個堪用的將軍,但若要做為一方霸主而言,實在不足為慮。」

    話音落下沒有多久,林南等人便聽到了滾雷般的馬蹄聲,而前方的道路上也揚起了一陣的塵土,公孫瓚騎著一匹白馬,帶著他的白馬義從從塵土飛揚的土霧中駛了出來。

    公孫瓚一露出臉,便定睛看見前面一彪軍擋住了去路,乍看之下,和烏桓大軍沒有什麼兩樣,他的心裡也咯登了一下,萬萬沒想到烏桓人還有如此強大的軍隊在此等候。可是再仔細一看,為首之人竟然是林南,而且隊伍中旌旗飄揚,一面面「安北將軍林」的旗幟隨風擺動,他才鬆了一口氣。

    「全軍停止前進!」公孫瓚見林南擋住了去路,弄不明白到底是為了什麼。當即對身後的兵馬喊道。

    公孫瓚的大軍停了下來,他自己則單槍匹馬的向前奔馳,來到了林南的面前,拱手道:「原來是林將軍。不知道林將軍到此。伯珪真是有失遠迎。但是不知道林將軍再次擋住去路似乎何用意?」

    林南的右臂還纏著繃帶,他左手提著韁繩。然後和受傷的右臂一起抬了起來,朝公孫瓚拱拱手,笑道:「公孫將軍,我在此等候多時了。所謂物極必反。剛剛過去的兩萬多烏桓人,已經領教了白馬將軍的厲害了,還請公孫將軍高抬貴手,放了那些人一條生路。我自然會將他們帶到遼東,妥善安置,不會讓他們再禍亂幽州了。」

    公孫瓚的態度十分的強硬,冷聲道:「不行!不殺光那些胡虜。他們早晚還會反叛的,只有斬草除根了,才能使得幽州永享太平!林將軍,請你讓開一條道。不要為了那些烏桓人而傷了和氣。」

    林南也態度堅決地道:「公孫將軍,這些烏桓人已經向我投降,該怎麼處理,我說了算。請公孫將軍回去吧,如果公孫將軍執意要殺那些烏桓人的話,就請從我的屍體上踏過去吧!」

    聽完林南的這一番話,他部下裡的烏桓籍騎兵都十分的欣慰,對於自己能夠一個這樣的主公都感到無比的歡喜。

    公孫瓚氣的不輕,指著林南大叫道:「你……」

    「公孫將軍請回吧,我聽說難樓還在代郡、上谷、廣陽、涿郡四地為亂,如果公孫將軍真的想拯救幽州的話,就不應該為了這幾萬無辜的烏桓百姓而窮追不捨,應該去攻擊難樓的兵馬。」林南打斷了公孫瓚的話。

    公孫瓚冷哼了一聲,轉身便走了,冷聲道:「林將軍,我們後會有期!」

    公孫瓚回到了本陣,朝自己的部下大聲喊道:「後隊變前隊,回漁陽!」

    公孫范聽到公孫瓚下達的命令,不解地問道:「兄長,我們辛辛苦苦的才追到了這裡,就這樣放棄了不成?」

    公孫瓚的目光中露出了極大的凶光,對公孫范道:「你看清楚了,對方可是有兩萬精銳的騎兵在那裡等著,我們只有三千多騎兵而已,萬一真鬧僵了,我們絕對不是林南的對手。暫且回漁陽,和劉備會合之後去攻擊難樓。至於林南嘛,這口惡氣我早晚會討回來。」

    公孫范仔細地看了看遠處林南的兵馬,其中有不少是烏桓人,當即靈機一動,對公孫瓚道:「兄長,既然林南用烏桓人來打仗,為什麼我們就不行?與其這樣和烏桓人沒完沒了的廝殺下去,不如向林南那樣,招誘烏桓人來投靠兄長。再驅使烏桓人為兄長而戰,漢室的江山早就名存實亡了,各地的太守都相互攻伐,朝廷也沒有辦法。兄長也該趁這個時候利用自己的威望振臂高呼,大肆招兵買馬,先控制了整個幽州再說。」

    公孫瓚聽後,仔細地尋思了一下,又回頭看了一眼林南的軍隊,像是得到了什麼寶貝那樣的開心,當即對公孫范道:「你說的沒錯,與其這樣去殺烏桓人,不如反過來利用烏桓人,讓烏桓人去攻擊林南,到時候等他們兩敗俱傷的時候,我再坐收漁翁之利,將烏桓人和林南一起殺光殺淨。哈哈哈……」

    公孫范也笑了起來,對公孫瓚道:「兄長,二哥和劉備還在漁陽等著呢,咱們快點回去吧,聽說朝廷派遣宗正劉虞為幽州牧,前來平定幽州的叛亂,我們必須在劉虞到來之前結束這場叛亂,到時候平叛的大功就落在兄長的身上了。就算劉虞來了,只要兄長控制著整個幽州的兵權,任由劉虞也無可奈何兄長了。到時候幽州還不是兄長說的算嘛,也可以逼迫劉虞撤掉林南的遼東太守職務。」

    公孫瓚哈哈笑道:「好,你可比你二哥公孫越聰明多了。上次我派他去協助林南攻打陽樂城,實際上是讓他暗中調查林南的情況,哪知道公孫越一根筋,真的帶兵幫助林南作戰,弄得他和嚴剛都受了傷,還折損了我一千多白馬義從。這次回去之後,我準備讓你擔任騎都尉。全權負責指揮白馬義從。」

    「多謝兄長,我一定會竭盡全力,不負兄長的厚望。」公孫范歡喜地道。

    公孫瓚道:「讓續兒也跟在你的身邊吧,傳令下去。大軍全速前進。必

    須在天黑之前到達漁陽。」

    「諾!」

    看著公孫瓚的軍隊遠去的背影,林南調轉了馬頭。對身後的太史慈道:「命令所有的士兵先回白檀待命,既然烏延已死,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漁陽了。」

    太史慈「諾」了一聲,便將命令下達了下去。

    大軍再次回到白檀城。此時的白檀城要顯得熱鬧非凡,剛剛脫險的那兩萬八千多烏延的族人,在聽到丘力居也投降了林南之後,便決定一起歸附林南。

    林南讓人妥善安排這些人,並且叫來了丘力居,張嘴便道:「既然烏延已死,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漁陽了。直接去找難樓,將難樓勸降過來,這樣的話,你們分佈在各郡的烏桓人就可以連成了一個整體。一起遷徙到遼西居住好了。」

    丘力居道:「屬下明白,屬下起兵之時,曾經和難樓和烏延約好了,我佔遼西、遼東、玄菟、樂浪等地,烏延部佔領右北平、漁陽,而難樓則佔領代郡、上谷、廣陽、涿郡。幽州西部沒有多少兵馬,也沒有像白馬將軍那樣的人物,所以,屬下可以推測的出來,此時的四郡已經被難樓盡數佔據了。按照我對難樓的熟悉,他一定會將大軍屯駐在州刺史的治所廣陽郡的薊城。如果要想勸降難樓,就一定要見到他本人。」

    「你的意思是說,我們必須去一趟薊城了?」林南問道。

    丘力居點了點頭,道:「對,是非去不可。不過,現在公孫瓚佔領了漁陽,要去薊城,必須經過漁陽,屬下只怕公孫瓚會先一步到達薊城,到時候難樓會因為畏懼公孫瓚的威名而撤退到上谷。所以,主公必須趕在公孫瓚的前頭抵達薊城城下。」

    林南「嗯」了一聲,緩緩地道:「公孫瓚追擊了烏延部的族人一夜,現在又要奔回漁陽,人困馬乏,走不了多遠,回到漁陽之後,也必定會先休整一番。就時間上而論,我們很充足,但是為了以防萬一,我們現在就出發。那兩萬多烏延的族人,你就派出一個小帥帶領他們到柳城吧,從此以後歸附到你的部族之中。」

    丘力居「諾」了一聲,隨即道:「屬下明白。」

    商議完畢之後,林南便帶著趙雲、太史慈、張郃、丘力居以及三萬騎兵開始朝薊城而去,他們都帶了許多乾糧和水,足以支撐到薊城,而那兩萬多烏延的族人,則有丘力居派出的小帥統領著,帶領他們遷徙到柳城一帶。

    從白檀要薊城,這段路要經過漁陽,為了不驚擾公孫瓚,林南讓丘力居制定了另外一條路,沿著古燕國的長城向南走,一路可抵達平谷,然後折道向西,經狐奴、安樂、昌平一線,最後南下抵達薊城。

    為了能夠盡可能快的抵達薊城,林南基本上每日向前推進二百里,於三天後抵達了薊城。

    薊城是個古城,最早出現在東周的戰國時期,那時是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國都,此後的許多年間,薊城一直佔據著重要的戰略和地理位置,不僅擔任著鎮守邊關的重任,更加成為兵家的必爭之地。

    薊城並不怎麼大,在那個時代,最大的城市當屬東西二都,即洛陽和長安,除此之外,邊緣地帶的城池都不會有太大的規模。因為薊城地處偏遠的北方,而歷朝的國都都在中原,所以薊城並沒有什麼發展。這種情況一直延續到五胡十六國時期,直到前燕慕容俊在薊城稱帝后,他才發動民夫,加以擴建,並且興修宮殿,才有以後薊城的雛形。到明朝時,朱棣遷都於北京,並加以擴建,才正式將天下的中心遷到了北方。

    剛到薊城時,林南帶著略顯疲憊的兵馬,老遠便看見一彪兵馬在攻城,而且攻城的軍隊都是漢軍,兩面大旗在空中飛揚,一面寫著「左將軍顏」,一面寫著「右將軍」。從整個軍隊的裝備上來看,他可以確定這是朝廷的正規軍——北軍。

    「這是怎麼一回事?北軍的兵馬怎麼跑到這裡來了?」林南看到遠處硝煙瀰漫的戰場,漢軍士兵正在用各種攻城器械攻城,而薊城的城牆上。烏桓人則不停的放箭。

    還來不及反應,一個身穿鎧甲的將軍便帶兵奔馳了過來,擋住了林南等人要去的道路,看了一眼林南打著的大旗。便當即喝問道:「你可是安北將軍?」

    林南打量了一眼來人。見那人一眼看上去十分的威風,虎背熊腰的。手中握著一柄大刀,冷峻的面容上射出了兩道咄咄逼人的目光。他見那人身後的旗手扛著「左將軍顏」的字樣,便當即拜道:「下官林南,參見顏將軍!」

    那姓顏的將軍「嗯」了一聲。輕聲道:「果真是你,沒想到你居然會從遼東跑到這裡來了。我是左將軍顏良,奉太尉之命,率領北軍將士前來幽州平叛,並且護送幽州牧劉虞上任。」

    「顏……顏良?」林南聽後,臉上一陣驚詫,萬萬沒想到顏良會成了左將軍。居然班位還在他的上面。

    「大膽!本將的名諱,也是你直呼的嗎?」顏良聽到林南直呼他的名字,便怒道。

    林南急忙道:「請將軍息怒,下官一時失語。」

    顏良也不是小家子氣。當即擺擺手,看了一下林南身後的騎兵,見其中有不少烏桓人和穿著漢軍衣服相間的人,便指著那些騎兵道:「我問你,你身後的這些騎兵可都是你的部下嗎?」

    林南道:「啟稟將軍,是下官的部下,其中雖然有不少烏桓人,但是他們和那些反叛的烏桓人不同,都是對大漢忠心耿耿的人,也是下官這次平亂大軍的主體。」

    顏良仔細地打量了一下林南,當即調轉了馬頭,對林南道:「既然你來了,正好派上用場,上谷烏桓大人難樓佔據了薊城,你帶領你的部下現在聽從我的號令,開始攻擊難樓。」

    林南遲疑了一下,急忙道:「顏將軍,下官正是為此

    事來的,下官以為,與其攻打難樓,不如將其勸降,使其重新歸附我大漢,這樣一來,也省去了許多麻煩。」

    顏良冷聲道:「怎麼你和那劉虞的意見一樣?你跟我來,我帶你去見幽州牧劉虞。」

    林南「諾」了一聲,當即帶著趙雲、太史慈跟著顏良身後而去,讓張郃、丘力居帶領兵馬原地待命。

    向前走了一段路,林南便見到了一座營寨,扭頭看到正在攻打城池的部隊,見當中打著「右將軍」的旗幟,心中便暗暗地叫道:「看來右將軍應該是醜了。」

    漢軍的營寨就在薊城南門外的五里處的高崗上,站在寨門前,可以遙望薊城內的一切動向。營寨內旗幟鮮明,一面面各色的大旗都迎風飄揚。

    寨門前的望樓上,一個身穿墨色寬袍的中年漢子正在眺望著前方的戰場,當他看到一個個生命在自己的眼前消失的時候,他整個人都變得十分的哀傷,不斷地歎著氣。

    低下頭,他看見顏良帶著三個人向營寨走了過來,仔細地看了看跟在顏良身後的那個人,臉上浮現出了一絲久違的喜悅。他快步下了望樓,來到了寨門邊,正好迎上了顏良幾個人,當即拱手道:「林將軍,一別一年多,你可比以前看起來要成熟多了。」

    來人正是林南,他跟在顏良身後,一起下了馬,朝那穿著寬袍的漢子拱手道:「多謝州牧大人讚賞,沒想到我們會在這裡再次碰面。不知道州牧大人一切可曾安好?」

    顏良打斷了插話道:「林將軍,劉大人,你們在此慢慢的聊,我顏某還有事情要做,就此告辭了!」

    話音一落,顏良轉身上馬,調轉了馬頭,帶著部下便朝前方戰場趕了過去。

    站在林南對面的便是新上任的幽州牧劉虞,當年在京師的時候,和林南相互認識,雖然說不上有什麼交情,但是能夠再次遇到故人,也別有一番韻味。

    劉虞見顏良走了,搖了搖頭,緩緩地對林南道:「林將軍,請進營說話吧?」

    林南見劉虞還是那樣的客套,一副不慌不慢的樣子,只是他此時可沒有劉虞這麼氣定神閒,他是來說服難樓的。他朝著劉虞拱了一下手,朗聲道:「大人。前方戰事吃緊,士兵正在拚命攻城,而對方也毫不示弱,這個節骨眼上。下官倒是沒有什麼興和大人敘舊了。下官此來。是為了平定烏桓人的叛亂,所以請大人見諒。」

    劉虞笑道:「無妨。林將軍能以國家大義為先,老夫也是十分欽佩。只是現在左將軍顏良和右將軍丑正在攻打城池,我與他們的意見相左,加上他們二人所帶領的兵馬都是北軍精銳。皆不聽我號令,老夫也插不上嘴,也只能袖手旁觀了。」

    林南沒有猜錯,那個「右將軍」,確實是醜。不用說,顏良、丑也是一心跟著袁紹跑的,如今袁紹成了太尉。大肆提拔心腹,顏良、丑能夠當上左、右將軍也是情理之中。他的耳邊還響著雙方士兵的嘶吼,以及兵器碰撞、戰鼓隆隆的聲音,他回頭看了一眼激戰的雙方。一個接一個的士兵倒了下去,不管是漢軍還是烏桓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傷。

    再次回過頭時,林南朝劉虞拱手道:「大人,薊城是州牧的治所,如果雙方這樣硬拚下去,這仗要打到何年何月?與其這樣讓士兵白白的犧牲,倒不如暫且休兵,採取懷柔政策對烏桓人進行安撫。大人在烏桓人心中素有信義,恐怕這也是朝廷派遣大人擔任幽州牧的原因吧,既然如此,大人就應該起到幽州牧的作用,招撫烏桓人,就此平定這次叛亂。實不相瞞,下官也正是為了勸降難樓而來。」

    劉虞聽了林南的話語,覺得林南的想法和他的基本一致,他當即道:「你說的不錯,這也是我一直想要做的。我主張招撫這些烏桓人,讓他們重新投漢,這樣一來,叛亂就可以不用流血而平定了。可是顏良、丑二人不聽從我的號令,執意要攻城,我也沒辦法。」

    林南道:「大人是幽州牧,這裡又是幽州,既然顏良、丑已經成功護送大人抵達了幽州,就應該算是完成任務了,平亂一事,大人完全可以依仗我們幽州的兵馬。下官建議,大人立刻以幽州牧的名義敕令顏良、丑退兵,至於平叛一事,全部交給下官處理即可。下官這次帶來了三萬精銳的騎兵,而且還收服了挑起這次叛亂的始作俑者丘力居,只要丘力居去勸降難樓,加上城外駐紮的這麼多兵馬,我想難樓一定會仔細的掂量掂量的。並且大人在烏桓人中頗有信義,難樓一定會投降的。」

    劉虞以前就做過幽州刺史,在胡漢民眾中素有威信,這一點是人盡皆知的。他聽完林南的話後,當即點了點頭,對身後的一個漢子道:「鮮於輔,你速速去前方轉告顏良、丑,就說我讓他們退兵,如果不退兵的話,我定當上疏朝廷,參他們一本。」

    鮮於輔面黑鬚黃,身體健碩,身穿一身勁裝,腰繫一柄長劍,乃是劉虞的親隨護衛,也是劉虞的幕僚。他聽到劉虞的命令後,「諾」了一聲,便徑直朝前方戰場快速跑了過去。

    劉虞對林南道:「林將軍,請隨我進帳歇息,我尚有一些事情想要和林將軍商議一下。」

    林南見劉虞神情突然變得極為神駿,而且也是一身的罡氣,當即點了點頭,帶著趙雲、太史慈一起跟著劉虞進了營寨。

    到了中軍大帳,劉虞停下了腳步,看了一眼林南身後的趙雲和太史慈,當即對林南道:「林將軍,讓你的屬下就守在帳外吧,我想和林將軍單獨談談。」

    林南覺得劉虞似乎有什麼難言之隱,當即對趙雲、太史慈道:「你們兩個就守在帳外,有人來了也攔擋下來,必須先通報過州牧大人才能放入。」

    趙雲、太史慈聽出了話外之音,二人「諾」了一聲後,便一左一右的守在了帳外。

    &nbs

    p;一進了大帳,劉虞便不再跟林南客套了,直接拉著林南的手,走到了座位上,開口便道:「林將軍當初選擇離開京師,我當時還有點費解,以林將軍之功,在京擔任三公九卿的職務,也是易如反掌。直到現在,我才瞭解林將軍的深謀遠慮,實在是令老夫佩服不已啊。」

    林南聽了一頭霧水,他和劉虞可以說毫無交情,只能說在京師見過幾面而已。突然聽到劉虞說出這樣沒頭沒腦的話,讓他有點不知所措。他十分鎮定地道:「請恕下官愚昧,不知道大人所指何事?」

    劉虞愣了一下,急忙道:「這也難怪。我和林將軍並無交情可言。難怪林將軍會有所防範。不過,請林將軍相信老夫。老夫絕對不是要和林將軍為敵的人。自從大將軍何進掌權一來,外戚當權的局面又重新上演了,而且較之以前的外戚來說,何進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袁氏一門都投效了何進。如今朝廷裡面,已經是何氏和袁氏的天下了。先是劉焉出鎮益州,後是劉表出鎮荊州,朝政大權已經全部被何進控制住了,我因反對何進加九錫,才被任命為幽州牧,照這樣下去。早晚有一天何進會取而代之,像當年的王莽一樣,篡漢自立。」

    林南聽後,覺得劉虞對大漢真夠忠心的。對於他而言,誰篡漢自立已經無關緊要了。不管是何進還是董卓,都跟他沒有關係,他只關心自己周邊的這一畝三分地,如何將整個幽州牢牢的控制在手心裡才是最主要的。他沒有說話,而是靜靜地聆聽著。

    劉虞繼續道:「此次顏良、醜名義上是護送我上任,實際上是袁紹派來監視我的,他怕我會以幽州為根基,招誘烏桓人破壞何進以後的大事,所以顏良、丑寧願損失兵馬,也要強攻烏桓人,以消滅潛在的威脅。林將軍,我路過兗州的時候,遇到了兗州刺史曹操,我和曹操的父親曹嵩是多年的好友,和曹操也比較談得來。當時我將我的處境告訴他以後,他向我提起了你,讓我來幽州以後完全可以依靠你,所以我也不拿你當外人了,直接對你說出了這些話語。」

    林南聽完之後,這才瞭解了過來,他不禁佩服起搞政治鬥爭的人來,各方勢力盤根錯節,真可謂是龍蛇混雜,看得見的,看不見的,這派勢力,那派勢力,都無非是為了權力而進行的鬥爭。而他也很清楚,他雖然也想攀登上權力之巔,可是他走的路線於劉虞的不同,如果說劉虞的路線是政治鬥爭,那他的路線就是武力奪取,兩者相比較起來,後者雖然走的艱辛一點,可是卻是相對穩妥的,一旦武力奪取成功,改朝換代之後,就會呈現出一個新的氣象。

    「大人,我懂你的意思了,大人儘管相信下官即可。」林南道。

    劉虞道:「我相信你,所以才敢將這些話說給你聽,劉焉只求偏安,劉表只求自守,我劉虞不才,雖然沒有太多能耐,也要逆流而上,否則的話,大漢的天下真的被人竊取了,我劉虞便是天下的大罪人了。」

    林南對劉虞的剛直是沒得說,可是他卻不屑於和這種人打交道,因為這種人都是一根筋,名節固然很重要,但是命都沒有,還要名節有什麼用。他安慰地道:「大人勿憂,下官願意助大人一臂之力。只是,大人從今以後千萬不要急躁,需要一步一個腳印的來,以大人漢室宗親的身份,在必要的時候撥亂反正。」

    劉虞聽後點了點頭,一把抓住了林南的手,十分感激的道:「林將軍真義士也!」

    正說話間,林南、劉虞便聽見了帳外傳來了吵鬧的聲音,二人不得不停下了談話,朝帳外走去。

    大帳外,顏良帶著一個大漢站在趙雲和太史慈的面前,指著趙雲、太史慈便劈頭蓋臉的罵道:「混賬東西,你們是誰的家將,居然如此放肆,我乃堂堂的大漢左將軍,快閃開,否則別怪我手下無情!」

    顏良身邊的那個大漢更不搭話,當先抽出了自己腰中的佩劍,劍鋒直指趙雲,暴喝道:「閃開!」

    趙雲、太史慈也當仁不讓,二人一見對方拔劍,一直按住劍柄的手也赫然抖動了起來,唰的一聲響,兩個人便齊刷刷的將長劍拔出。

    「我家主公吩咐過,沒有他的命令,任何人也不得入內!」趙雲俊美的面容上突然現出來了幾分殺意,氣勢上一點也不輸給對面的兩個大漢。

    鮮於輔從後面趕了上來,一見這種情形,急忙上前勸道:「顏將軍、將軍,二位請息怒,我家主公……」

    可是沒等鮮於輔的話說完。顏良便抽出了自己腰中的佩劍,同時一把推開了鮮於輔,大聲喝道:「滾開!我們兄弟的事情,哪裡輪到你來插嘴?」

    鮮於輔被顏良一推。一個踉蹌便翻倒在地。在地上滾了兩個滾,這才爬起來。剛爬起來。便看到劉虞、林南從大帳裡走了出來,見劉虞朝他使了一個眼色,他便站在那裡不再動了,拍打了一下身上的塵土。心裡暗暗地將顏良的祖宗十八代罵了一個遍。

    「發生了什麼事情?」劉虞一出大帳,便見四個人全部拔出了劍,針鋒相對的,他當即正色問道。

    「劉大人,我們兄弟一路護送大人到此,又親率大軍為大人平息叛亂。如今我們兄弟二人正在前線浴血奮戰,大人卻敕令我們退兵。這是何道理,還請大人給我們兄弟一個交待!」顏良將長劍收起,朗聲地道。

    林南的目光一直在注視著顏良身邊的那個大漢,他見那個大漢沒有披沉重的鐵鎧。**的上身被輕皮兩襠緊緊包裹著,肌肉盤虯的手臂彷彿蘊涵著無窮的力量。也沒有戴頭盔,亂蓬蓬的頭髮隨便在腦後紮了個大結,粗糙的臉上全是漆黑剛硬的短鬚,毛茸茸地露出一雙虎目,乍一看就是一個狠角色。他打量完這個漢子之後,便可以肯定,面前的這個漢子便是醜無疑。

    「子龍、子義,收起兵刃,不得對顏將軍和將軍無禮。」林南向前跨了一步,先囑咐趙雲、太史慈收起兵器,緊接著朝顏良、丑拱手道

    ,「在下安北將軍、遼東太守、襄平侯林南,見過顏將軍、將軍。這中間有稍許誤會,劉大人之所以要傳令二位將軍退兵,也是因為找到了一個很好的破敵辦法,時間緊迫,所以便讓人去將二位將軍召回,還請二位將軍不要見怪。」

    那長相顯得凶狠的漢子確實是醜,聽完林南的話語之後,他當即收劍入鞘,朝林南拱手道:「某乃右將軍丑,早聞林將軍大名,今日能得一見,確實是三生有幸。」

    林南見丑沒有顏良那樣盛氣凌人的樣子,剛才一臉肅殺的表情只一瞬間便煙消雲散,換來的卻是一臉的和氣。他陪了一個笑容,緩緩地道:「將軍的大名林某也早有耳聞,今日一見,果然是不同凡響。」

    丑呵呵笑了笑,用胳膊肘輕輕地撞擊了一下顏良,輕聲道:「兄弟,既來之則安之,劉大人既然有妙策破敵,也省的我們在前線拚殺不是?收起你的兵器,咱們一起進去看看劉大人有何妙計!」

    顏良「嗯」了一聲,但是眼中的怒火卻並未消失,冷冷地對林南道:「林將軍,以後要好好的管教一下屬下,今天這事就這樣算了吧!」

    太史慈心中不忿,恨得咬牙切齒,想上前便給顏良一拳,可還沒有行動,便被身邊的趙雲一把拉住了手臂,用力拽到了一邊,並且朝他使了一個眼色,低聲耳語道:「稍安勿躁。」

    劉虞見氣氛異常緊張,急忙出來圓場,哈哈笑道:「顏將軍、將軍、林將軍,請入帳一敘。」

    顏良、丑跟著劉虞徑直入了大帳,林南則轉身對趙雲、太史慈小聲道:「這裡不是鬧事的地方,顏良、丑也非等閒之輩,要時刻忍耐。」

    趙雲點了點頭,將太史慈拉到了身後,回答道:「主公放心,屬下自有分寸。」

    林南「嗯」了一聲,轉身便走進了大帳。

    太史慈心中十分的鬱悶,沖趙雲低聲喊道:「子龍,剛才為什麼要拉住我?顏良那廝欺人太甚!」

    趙雲道:「這裡畢竟是人家的軍營,周圍都是別人的軍隊,鬧僵起來會連累主公。顏良雖然可氣,但是現在不是鬧事的時候。你放心,早晚有一天我會將你今天所受到的委屈全部向顏良討回來的。」

    太史慈道:「不!我要自己討回來!」

    趙雲笑了笑,什麼也沒說,和太史慈又重新站在了左右兩側。

    大帳內,劉虞、林南、顏良、丑分別坐定,四個人以劉虞身份最為尊貴,他自然坐在了首席,顏良、丑次之,林南則因為官爵沒有顏良、醜的高,而坐在了末尾。

    四人坐定之後,劉虞張嘴便道:「正如林將軍所言,我已經想好了破敵之計,城內的烏桓人是上谷烏桓大人難樓,我曾經在幽州擔任過刺史,和難樓也有過數面之緣,深知難樓的為人。所以,我決定和林將軍一起親赴薊城,勸降難樓。」

    顏良、丑互相對視了一眼,一致反駁道:「劉大人,太尉大人吩咐我們安全護送大人上任,如今大人怎可以身犯險,萬一劉大人有什麼閃失的話,我等如何向太尉大人交待?」

    劉虞笑道:「太尉大人讓二位將軍將老夫安全送到幽州,二位將軍也已經做到了,至於之後的事情嘛,我想就和二位將軍無關了吧。而且,這是我自己要以身犯險,與二位將軍無關,就算我有什麼閃失的話,相信太尉大人也不會責怪二位將軍的。」

    顏良、丑心中一怔,不約而同的想道:「劉虞這老小子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林南插話道:「二位將軍一路護送州牧大人辛苦了,如今林某帶著兵馬已經接應到了州牧大人,那麼二位將軍的任務也算完成了,剩下的事情,就交給林某來做吧,林某定當不負太尉大人的一番心意,竭盡全力的保護州牧大人。」

    這話很明顯,直接等於將顏良、丑置於一邊了,也就是說,顏良、丑被禮貌性的請出了幽州。說的再直白一點,那就是「幽州的事情,我們幽州官員自己解決,請二位將軍從哪裡來還回哪裡去吧」。

    顏良、丑二人都不傻,自然能夠聽出這話外之音。只見顏良臉上青筋暴起,猛地一拍大腿便站了起來,剛準備暴喝一聲,卻被丑一把摀住了他的嘴。

    丑一臉苦笑的道:「我兄弟顏良自幼有個毛病,這是舊病復發了,還請二位大人不要見怪。」

    林南對丑頗為欣賞,雖然人長的五大三粗的,可是心卻很細膩,比起只會盛氣凌人的顏良要好出不知道多少倍。同時,他也能夠覺察的出來,顏良對丑也是言聽計從。他拱手道:「無妨,將軍,要不要叫軍醫來給顏將軍看看?」

    丑牢牢的摀住了顏良的嘴,顏良掙扎了兩下竟然沒有能夠掙脫出醜的手臂,最後只得屈服,一雙怒目冷冷地瞪著丑。丑見顏良不再掙扎了,便主動將顏良給鬆開了,而顏良一屁股重新坐了下去,臉上雖然很不爽,但是也他也拿丑沒有辦法。丑便在此時朝林南拱手道:「不用了,這點小毛病,還勞煩不到軍醫,某自有良方醫治。既然這是劉大人的決議,我等兄弟自然毫無異議,我等兄弟也已經完成了太尉大人交託的任務了,也是時候回去了。林將軍,劉大人就拜託給林將軍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