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樓蘭情緣

《》正文 第八十七章 墨家 文 / 何凌霄

    墨家

    百科名片

    墨家是中國古代主要哲學派別之一,約產生於戰國時期。創始人為墨翟。墨家是一個紀律嚴密的學術團體,其首領稱「矩子」,其成員到各國為官必須推行墨家主張,所得俸祿亦須向團體奉獻。墨家學派有前後期之分,前期思想主要涉及社會政治、倫理及認識論問題;後期墨家在邏輯學方面有重要貢獻。

    目錄

    開創者

    墨家理論介紹

    背景

    墨家對儒家的批判

    墨子哲學的基本思想

    一個貌似矛盾的問題

    墨子的國家起源理論

    墨家著作

    墨家後期的基本思想

    墨子名言

    墨家思想的歷史價值

    一條重要規則開創者

    墨家理論介紹

    背景

    墨家對儒家的批判

    墨子哲學的基本思想

    一個貌似矛盾的問題

    墨子的國家起源理論

    墨家著作

    墨家後期的基本思想

    墨子名言

    墨家思想的歷史價值

    一條重要規則

    開創者

    墨子,子姓墨氏名翟。《姓氏尋源》說墨氏出於宋微子,為宋微子後裔。中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和自然科學家。

    墨家理論介紹

    背景

    墨者多來自社會下層,以「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為教育目的,「孔席不暖,墨突不黔」,尤重艱苦實踐,「短褐之衣,藜藿之羹,朝得之,則夕弗得」,「摩頂放踵,利天下,為之」(《孟子·盡心。「以裘褐為衣,以跂蹻(草鞋)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生活清苦。墨者可以「赴湯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說至死也不後轉腳跟後退。墨者中從事談辯者,稱「墨辯」;從事武俠者,稱「墨俠」。墨者必須服從鉅子的領導,其紀律嚴明,相傳「墨者之法,殺人者死,傷人者刑」(《呂氏春秋·去私》)。例如鉅子腹的兒子殺了人﹐雖得到秦惠王的寬恕﹐但仍堅持「殺人者死」的「墨者之法」。

    按墨家的規定﹐被派往各國做官的墨者,必須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張;行不通時寧可辭職。另外﹐做官的墨者要向團體捐獻俸祿﹐做到「有財相分」。當首領的要以身作則。

    墨家是一個有領袖、有學說、有組織的學派,他們有強烈的社會實踐精神。墨者們吃苦耐勞、嚴於律己,把維護公理與道義看作是義不容辭的責任。墨者大多是有知識的勞動者。

    前期墨家在戰國初即有很大影響,與楊朱學派並稱顯學。它的社會倫理思想以兼愛為核心,提倡「兼以易別」,反對儒家所強調的社會等級觀念。它提出「兼相愛,交相利」,以尚賢、尚同、節用、節葬作為治國方法。它還反對當時的兼併戰爭,提出非攻的主張。它主張非命、天志、明鬼,一方面否定天命,同時又承認鬼神的存在。前期墨家在認識論方面提出了以經驗為基礎的認識方法,主張「聞之見之」、「取實與名」。它提出三表作為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方法。

    後期墨家匯合成二支﹕一支注重認識論、邏輯學、幾何學、幾何光學、靜力學等學科的研究,是謂「墨家後學」(亦稱「後期墨家」),另一支則轉化為秦漢社會的遊俠。前者對前期墨家的社會倫理主張多有繼承,在認識論、邏輯學方面成就頗豐。後期墨家除肯定感覺經驗在認識中的作用外,也承認理性思維在認識中的作用,對前期墨家的經驗主義傾向有所克服。它還對「故」、「理」、「類」等古代邏輯的基本範疇作了明確的定義,區分了「達」、「類」、「私」等3類概念,對判斷、推理的形式也進行了研究,在中國古代邏輯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戰國以後,墨家已經衰微。到了西漢時,由於漢武帝的獨尊儒術政策、社會心態的變化以及墨家本身並非人人可達的艱苦訓練、嚴厲規則及高尚思想,墨家在西漢之後基本消失。

    春秋戰國時期v百家爭鳴v中出現的一個重要學派。《墨子墨子講學時由弟子們記錄後整理而成的。文字質樸無華,缺乏文學性,但邏輯性強,善於運用具體事例進行說理,使章有了很大發展,對後代議論文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創立者為著名思想家墨子(墨翟)。墨翟主張v兼愛v、v非攻v、v尚賢v,與儒家觀點尖銳對立。墨翟

    墨家對儒家的批判

    1、儒家不相信天帝鬼神,結果「天鬼不悅「。

    2、儒家堅持厚葬,特別是父母去世,子女要守三年之喪,浪費了民眾的財富和精力。

    3、儒家「盛為聲樂以愚民「,結果只是少數貴族奢侈享受。

    4、儒家主張宿命論,造成民眾怠惰順命。

    分析:第1、2、3點的根本原因在於儒家和墨家的不同的出發點。孔子代表一些傳統的力圖通過周禮的改良等方式來安定社會的統治者的思想,而墨子反映的是處於社會下層民眾的觀點。第4點是屬於墨家的誤解,儒家所說的命,是人力無法控制的某種力量。而除此以外,還有一些方面是人只要努力就能控制的。儒家強調先盡力而為,最後才接受人力所無法改變的部分。這才是「知命」。

    墨子哲學的基本思想

    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點:

    兼愛

    完全的博愛(與儒家的親親相對反,將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親人對待方式,擴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

    反對侵略戰爭。(戰爭對於敗者的傷害及,傷人命、損其才,是沒有意義的破壞行動。而對於勝方而言,僅僅是獲得了數座城池與稅收,但總的來說傷害與損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戰爭是沒有意義的行為。)

    尚賢

    不分貴賤唯才是舉。

    尚同

    上下一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興利除弊。(有一說法為「上同」,認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聽令百官,與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天志

    掌握自然規律。(有一說法為天子代天行政,並借由上同的觀念推論出人民以天的意志而行事。)

    明鬼

    尊重前人智慧和經驗。(有一說法認為墨家說鬼所為並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說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惡。)

    非命

    通過努力奮鬥掌握自己的命運。

    非樂

    擺脫劃分等級的禮樂束縛,廢除繁瑣奢靡的編鐘製造和演奏。(古代音樂費時耗事,花費甚大,於國家並無生產的行為,乃無用之事。)

    節用

    節約以擴大生產。反對奢侈享樂生活。

    節葬

    不把社會財富浪費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錢財,守喪則需三年,三年過後人虛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響國家生產力,乃浪費之事。)

    此外還有邏輯學等;墨子還是一個傑出的科學家,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方面,都有重大貢獻,是當代諸子所望塵莫及。墨家在科學上的成就為眾多學者所稱讚,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認為:「先秦唯墨子頗治科學」。歷史學家楊向奎稱「中國古代墨家的科技成就等於或超過整個古代希臘。」

    一個貌似矛盾的問題

    儒家強調祭祀的重要性,卻不相信有鬼神?

    回答:喪葬祭祀在古代受到重視,起初源於對鬼神的信仰,而儒家重視喪葬禮儀,不是由於信仰鬼神,而是由於重視去世的祖先。

    墨家信仰鬼神,卻反對喪葬祭祀的繁重禮儀?

    回答:墨子論證鬼神的存在,是為他的兼愛理論作張本,而並不是對超自然有什麼興趣。他關於「天志「和」明鬼「的理論只是為了教人相信,實行兼愛,將得上天獎賞;反之,將受上天懲罰。這是墨子倡導的宗教規範。

    墨子的國家起源理論

    國家興起之前,社會處在一個「自然狀態」之中,沒有統一的是非標準,非常的混亂。國家之所以產生是為了制止人們由各行其是而產生的混亂。因此必須有一個國君順應天意而產生,按照神的意志而設立,「發政於天下之百姓,言曰:聞善而不善,皆以告其上。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上同而不下比」,對最高領導,要事事同意,不要跟隨下面的人。因而,墨子的國家性質必然是傾向中央集權主義的,國君的權力是絕對化的。當然,墨子心中的是非標準,「是」就是「交相兼」,「非」就是「交相別」。

    墨家著作

    《漢書-藝文志》中記載在東漢時的墨家著作尚存有八十六篇:

    ·《墨子》七十一篇--墨翟

    ·《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

    ·《隨巢子》六篇--墨翟弟子

    ·《我子》一篇

    ·《田俅子》三篇--先韓子

    ·《尹佚》二篇名在成、康時期的周朝官員在所著

    墨家著作在六朝以後逐漸流失,現代所傳的《墨子》只剩下五十三篇,這些篇幅是因為被道家著作《道藏》所收錄,才得以留傳下來。

    墨家後期的基本思想

    墨子死後,墨家學派發生了分化。有相裡氏之墨,鄧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活動與戰國中後期。在自然觀方面,對物質,移動和時空關係作了唯物主義解釋,摒棄了墨子的天鬼觀念,並把唯物主義哲學和科學緊密的聯繫在一起。在認識論上,發揚了墨子重視實踐的特點,承認物質世界的可知性,克服了狹隘的經驗論的錯誤。在政治思想方面,提出了「義,利也」的著名論斷,突出了利,把它作為標準和基礎解釋各種社會問題和道德範疇。

    後期的墨家在邏輯論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形成了中國古代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邏輯體系,主要反映在小取的篇中。後期墨家對概念,判斷和推理都做出了較為詳細的研究。

    墨子名言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興天下的利益,除天下的禍害。

    兼愛。

    不分等級,不分遠近,不分親疏地愛天下所有的人。

    非攻。

    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人類和平。

    尚賢

    不分貴賤地推薦、選拔、使用德才兼備的人。

    尚同。

    政令、思想、言語、行動等要與聖王的意志相同一。

    節用。

    反對奢侈浪費,主張勤儉節約。

    節葬。

    反對厚葬久喪,主張薄葬短喪。

    非樂。

    反對奢靡的音樂活動,提倡節約人財物力。

    非命。

    反對命運之說,主張強力從事。

    天志。

    天是有意志的最高主宰,天的意志是興利除害。

    明鬼。

    辨明鬼神的存在,鬼神能揚善懲惡。

    兼相愛,交相利。

    既愛自己也愛別人,與人交往要彼此有利。

    墨家思想的歷史價值

    在高居廟堂尋歡作樂的儒士,嚴刑峻法役使天下的君王胥吏,飄然物外遊戲人間的道士身後,總有一群身著簡樸衣裳的墨者,為了天下安寧,萬民福祉,冒著諸侯國的通緝和大軍的兵鋒,勞作、奔走在華夏大地。

    墨家思想是中國古文完整版的辨證唯物主義及辨證唯物論。中華文化的特質是一種人倫文化,熱愛自然科學、關心物質運動的人被劃入「勞力者」階層,這種近乎本能地看輕自然科學的意識是中華文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國歷史上,自然科學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麼多發明創造,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個奇跡。無論是循規蹈矩的儒生,還是浪漫超然的道者,都不過是求得一己的安寧和自我形象的完善,惟墨子能夠真正擺脫各種社會勢力的糾纏和引誘,從力學、光學、幾何學、邏輯學等廣泛的知識領域去把握生命的本來含義,認知世界的真相,從而形成尋求真知、注重實踐、自勵自強的可貴品格。

    一條重要規則

    在已知條件下無法判斷事情真偽時,默認為真;直至事實證明該為偽為止,推翻該論點。

    (墨翟作出鬼神之有錯誤論斷,總共在發展歷程中的幾次重大錯誤等,都是遵循該規則的)

    (十)令人疑惑:秦漢後,為什麼墨家未能夠如同儒道法家一樣流傳於世墨家學派曾有過輝煌的時光。韓非子曾說:「世之顯學,儒墨也。」(《韓非子·顯將儒學與墨學相提並論。莊子也較為客觀地評說墨子道:「不侈於後世,不靡於萬物,不暉於數度,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莊子.天下》)孟子曾說,「天下之言不歸楊(即楊朱學說,專家認為是早期的道家則歸墨」,可見當時最盛行的只有儒墨道三種學說,孟子在他的著作裡常以刻薄的語言非難墨家,從反面證明了墨子作為儒家最大的反對派已獲得與孔子並駕齊驅的顯赫地位。近世哲學史大家馮友蘭先生在《原儒墨補》中說:「在先秦及漢初孔墨並稱,蓋二人所代表之學派皆具有甚深的社會背景,及甚大的社會勢力也。……與孔子抗衡之武聖人之稱,實則惟墨子足以當之。」

    然而,到了秦漢之交,墨家已急趨衰微,墨子的影響日漸減小,墨家學派幾經支解,並最終淡出歷史舞台,以至於《墨子幾度散失,至今仍有多篇失佚。隨著歷史的發展.儒家如日中天,道家後來居上,「儒道互補」構成中華文化的基本結構,墨家卻無可奈何地被擠出了中華文化之河的主航道。

    一、墨子以「非儒」起家,反叛不平等的現有秩序和各種侵略行徑,成為貫穿他的整個學術思想和社會活動的一條主線。他總是無保留地站在弱小者的一方,成為社會既得利益集團最大的思想障礙和行為障礙。他主張「非攻」,反對以武力脅迫對方,殃及廣大無辜百姓,這只能為被強大的諸侯國打得潰不成軍的弱小國家擁護,正四處擴張的強勢國家顯然是非常惱火他的。

    二、節用,節葬的價值觀。他反對將寶貴的生命虛度在漫長的服喪期內,讓每個人多做有益於社會的事情,他反對王公大臣養三妃六妾,讓天下的女子享受人間的幸福,這顯然又為統治集團所追捧的儒家所不容。

    二、墨家極力主張吃苦耐勞,要求做到「量腹而食,度身而衣」,這顯然又讓錦衣玉食的王公貴族們氣得牙癢癢,試想,好不容易打下江山正欲享盡榮華富貴的權貴們,聽得進他那刺耳的話嗎?在統治階層中有人譏評墨學為賤人之言,荀子更是嘲諷墨學為役夫之道,這一點也不奇怪呵!正因為此,歷史上總有那麼一部分佔盡便宜的人懼怕他,嫉恨他,甚至抵毀他。而儒道兩家,則與那些上等人的想法吻合得多,其思想主張聽起來要順耳得多。在統治集團和文人雅士的人生格局中,進則以儒治國,退則以道養身,儒道互補,多麼令人愜意呀!只是在愜意之間,平民百姓的利益被忘得乾乾淨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