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墓邪

第1卷 第12章 失散 文 / 犀利歌

    第12章失散()

    明朝初年的時候,觀山太保封王禮受命於初登寶座的朱元璋,大肆打壓發丘摸金一派,據傳已將夏侯家族祖傳的發丘印和十枚摸金符中的七個毀去——朱元璋向來器小,豈能容下會在自己死後威脅到安身陵寢的人,自然是在生前就拼盡全力地掃清障礙,以保死後安息地下了。

    然而此舉對於發丘摸金一脈無異於毀滅性的打擊,自此摸金餘脈轉而沉溺多年,不再見有赫赫行事之人,直到前朝末年的時候,有張氏者人稱張三鏈子,一人佩戴三枚摸金符,自是行內數百年來響噹噹的人物了。張三鏈子死後將摸金符傳於他的三個弟子了塵、鐵磨頭和金算盤,這三人可謂是得到了張三鏈子的真傳,每個都是能夠挑起大梁的角色,只不過時不我待,這些年來鮮有他們三人行走江湖的見聞,是生是死是榮是辱或許只有天地方才知曉了……

    至於夏侯發丘氏一族,因為歷來同姓相傳,難免更是先於摸金校尉而衰敗。宋朝的時候出了最後一位名叫夏侯方的能人志士,單槍匹馬的進入唐太宗的昭陵,將《蘭亭序》原本盜取了出來,被當時的同行們奉若神明,之後卻不再見有能夠繼承其衣缽的後代出現了,及至明朝發丘印一毀,夏侯氏流落民間淪為散盜,對陰陽秘術風水五行的掌握自是有了高低之分,尋龍點穴之術則是大抵上失傳了,要細論起來發丘夏侯氏與那搬山卸嶺等眾自是大同小異。

    要說起來盜墓之事畢竟是有損陰德,發丘摸金一脈的衰落因循天理,或許其中有著必然之勢,未知若干年後,是否會有後生晚輩能夠重挑大樑,也可讓尋龍點穴的風水秘術失而復得,不至於就此堙滅了。

    說來不怕兄長笑話,我夏侯古生逢亂世新近得子,未敢奢求此子攀龍附鳳、直上青雲,反而希望他能夠重振我發丘一脈的雄風,也算了卻了我的最大心願,此是後話,自然只對兄長一人講過。小弟見兄長為人爽直,忠義豁達,忽生出一個想法來,如蒙兄長不棄,你我兩家何不在此指腹為婚,自此同結連理榮譽與共,豈不是天大的好事嗎?

    正老太爺被夏侯古的一番話所打動了,先前他認為盜墓這一行為不過是市井流氓或者江洋大盜們做出的妄為之舉,根本就是令正人君子所不齒的勾當,卻沒想到這其中還有如此多的典故,雖不及古時人們造反時喊出的「替天行道」的口號顯得那樣天理昭彰,卻也有幾分存在即為合理的理所當然和處之泰然,這一切都不禁令已經完成過一次古墓冒險的正老太爺有些心馳神往起來,雖然心中還有些別彆扭扭,但先前對盜墓這一行業的成見大抵上都一掃而空了。

    所以,當夏侯古提出要與他指腹為婚的時候,正老太爺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滿口應承了下來——雖然他甚至還不確定正佟氏是否真的已經為自己懷上了孩子。

    兩家人自此關係更加親密了,正老太爺也不再拒絕夏侯古的邀請,同意與他同往他在蘇州的宅第。一行人曉行夜宿,雖然僅靠雙腳的行進異常緩慢,但因為是結伴而行,倒也不覺得旅程的艱辛了。

    尤其是一路上夏侯古給正老太爺講了許多有關盜墓的奇聞異事,著實把他吸引住了。

    夏侯古告訴正老太爺說,他的家在蘇州當地雖稱不上是數一數二的名門望族,卻也有三進三出的深宅大院,待到侄女亦即未來的兒媳婦降生之後,如果正老太爺還願意與他們同住的話自是最好,如果另有顧忌,亦可在鄰里覓得一間同等大小的獨門獨院來安身,所有花銷自是全都包在他的名下。

    夏侯古盛情難卻,正老太爺也就恭敬不如從命了。他私下裡問夏侯古盜墓所得是否非常巨大,以至於現在生逢亂世民不聊生的,他卻依舊能夠錦衣玉食安享太平呢?

    夏侯古哈哈一笑,告訴正老太爺說:

    「這盜墓的行當自然是無本買賣,只要有些本事和膽量的話肯定會比經商種地所獲豐富的多。然而縱使如何巨富,也終究敵不過亂世之下的累卵之禍,就像兄長您當初不也是富甲一方的人物,卻也落了個奸人所害遠走異鄉的結局嗎?要說起來,自是必須要提一提我們行內的另一門技藝了,那就是風水秘術。

    「先前我跟兄長提及過的摸金校尉張三鏈子,據說他曾在一古塚裡掘得了十六字天卦全像,並結合發丘中郎將和摸金校尉的『尋龍訣』撰寫了一部《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十六字者,天、地、人、鬼、神、佛、魔、畜、懾、鎮、遁、物、化、陰、陽、空是也,最早見於伏羲所作的《易經》當中,相傳可卜世間萬物,然而後來逐漸失傳,只剩下後天八卦,為世人占卜吉凶而已。及至張三鏈子所作《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十六卦才算重見天日。然而張三鏈子認為此書奪天地之秘,恐損陽壽,便毀去陰陽術的那半本,剩下的半本傳給了他的徒弟陰陽眼孫國輔,不過僅此殘書已是非同小可,可謂是風水秘術的集大成了。憑借它可上觀日月星辰,下察宅第風水,前後推演數百年……

    「孫國輔曾收得一徒名為胡國華的,後來此書流入他的手中,他便在其中撿些條框出來與人占卜吉凶遴選陰宅。前些年小弟曾有幸與他有過一面之緣,頗受了些指點,不僅早早選定了死後之所,更是受他提點自北方移居到了蘇州,現在想來,雖然九州遍起狼煙,然而江浙一帶受控於民主革命黨人,也算是塊保全性命的福地了。只可惜我與這胡國華雖屬同門,卻是萍水相逢,言談之下難免淺嘗輒止,未得盡興,後來再百般尋覓之下竟不可得,實在是天大的遺憾啊……」

    正老太爺點頭稱是:「江湖術士數不勝數,然而像他這樣真的具有未卜先知能力的卻是鳳毛麟角了,依你說來,這發丘摸金一派還真是臥虎藏龍,縱使今不如昔依舊不可小覷啊!」

    正老太爺又和夏侯古天南海北了好一陣,才意猶未盡地各自回去休息。

    經過歷時兩個多月的跋涉,四人終於進入了蘇州地界,儘管正老太爺對夏侯古府第的規模有了充分的準備,然而真到了跟前才發現先前實在是小覷了他的能力。即便自己最風光的時候,或許也趕不上他的十分之一吧。

    這宅子是典型的蘇州園林風格,佔地上百畝,坐北向南,三進三出,綠樹成蔭,鳥語花香,雕樑畫棟,好不氣派。夏侯古令家丁把一處緊鄰正房的偏房收拾出來,讓正老太爺和正佟氏暫且歇腳。

    轉眼已到五月,江南短暫的春天接近尾聲,馬上就要迎來難耐的酷暑了。正佟氏的肚子越來越大,沒過多久一個男娃就呱呱墜地了。奇的是這個男娃生來手中便握有一塊黑玉,縱使見多識廣的夏侯古亦是未能分辨其質地,只是笑稱又一個賈寶玉含玉而生了。

    他們決定為兩個孩子分別起名為夏侯水和正衡,以此紀念正家和夏侯家的相逢。雖然做不成兒女親家,但夏侯古夫婦對正衡依舊十分喜悅,未等孩子滿月的時候就把他收為自己的義子,自此兩家更是和睦如親了。

    然而世道卻越發艱難起來,夏侯古盜墓的營生是肯定不能做了,看著正衡和夏侯水兩個孩子逐漸成長起來,閒裡無事只好將自己平生所學都傳授給了他們,指望著有朝一日天下太平了他們也好有一技傍身,就算身處亂世,失去了家人的庇佑,也不至於落個倒斃於路的下場。

    正老太爺對於自己的兒子學習盜墓之術自然多少有些不大情願,然而與夏侯家相交多年,夏侯古的想法他多少也能夠體會,也就一直沒有出言阻止了。

    兩個孩子長到十四五歲的時候,中國的時局發生了一場巨變,早就佔領了東三省的日本突然入侵關內,只幾個月的時間便一路勢如破竹的攻入了江淮地區。蘇州這塊風水寶地眼看著不能再起到蔭蔽家財的作用,夏侯古果斷地做出了決定,折價賣掉了府院,收斂起半生積聚的古玩字畫,跟正老太爺商量著即日起程一路南下廣州,然後自廣州逃往香港避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