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軍事歷史 返回目錄


清代宮廷大事表

作者:catmi

    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己未)

    努爾哈赤生。其父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覺常安第四子塔克世,其母為建州右衛都指揮使王杲長女喜塔喇氏額穆齊。

    明隆慶三年(1569年己巳)

    努爾哈赤之母喜塔喇氏逝。

    明萬曆二年(1574年甲戌)

    明朝總兵官李成梁率兵討伐建州,搗毀王杲寨。努爾哈赤與其弟舒爾哈齊被俘,收在李成梁帳下,充當幼丁。

    明萬曆五年(1577年丁丑)

    努爾哈赤脫離李成梁返回建州,與父母分居,並與佟佳氏成婚,後尊佟佳氏為元妃。

    明萬曆十年(1582年壬午)

    葉赫貝勒揚佳努以愛女孟古姐姐許給努爾哈赤,並贈給馬匹、甲冑。

    明萬曆十一年(1583年癸未)

    二月明李成梁發兵攻王杲,努爾哈赤父、祖皆死於戰亂。李成梁將塔克世所遺土地人馬派給努爾哈赤,並給都督敕書,令襲都督指揮銜。

    五月努爾哈赤以父、祖所遺13甲起兵,開始統一建州女真各部的戰爭。

    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甲申)

    努爾哈赤攻佔棟鄂部。娶庶妃鈕祜祿氏、庶妃兆佳氏。

    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乙酉)

    是年努爾哈赤娶繼妃富察氏袞代。

    明萬曆十四年(1586年丙戌)

    努爾哈赤攻佔蘇克蘇護河部。娶側妃伊爾根覺羅氏。

    明萬曆十五年(1587年丁亥)

    正月努爾哈赤於呼蘭哈達南岡建「宮室」,即建州左衛的治城,史稱佛阿拉城。

    四月努爾哈赤始定「國政」,並自稱「女真國淑勒貝勒」。五子莽古爾泰生,母為繼妃富察氏。

    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戊子)

    四月努爾哈赤娶哈達部貝勒扈爾干之女哈達那拉氏阿敏格格。

    九月努爾哈赤娶葉赫部首領揚佳努女葉赫那拉氏孟古姐姐。

    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己丑)

    九月明廷封努爾哈赤為都督僉事。努爾哈赤與葉赫部、輝發部、哈達部會盟。

    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庚寅)

    四月努爾哈赤首次赴京「朝貢」,受到明廷的賞賜。

    明萬曆十九年(1591年辛卯)

    努爾哈赤攻佔鴨綠江部。娶庶紀嘉穆瑚覺羅氏。

    明萬曆二十年(1592年壬辰)

    四月努爾哈赤上奏明廷,乞升賞冠帶、敕書、龍虎將軍銜。

    十月努爾哈赤八子皇太極生,母為葉赫那拉氏孟古姐姐,即孝慈高皇后。

    明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癸己)

    九月努爾哈赤打敗海西四部與科爾沁蒙古等九部對建州的聯合進攻。

    閏十一月努爾哈赤第二次進京朝貢。

    明萬曆二十三年(1595年乙未)

    八月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赴京朝貢。

    十一月努爾哈赤於佛阿拉城接見朝鮮使者通事何世國,並致朝鮮國王書。

    是年以「保塞有功」,明廷晉封努爾哈赤為龍虎將軍。第四女穆庫什生,母為嘉穆瑚覺羅氏。

    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丙申)

    正月努爾哈赤與舒爾哈齊在佛阿拉城分別接待朝鮮南部主簿申忠一。

    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丁酉)

    正月海西四部葉赫、輝發、哈達、烏拉與努爾哈赤講和,並結婚盟。葉赫部長布揚古準備將妹妹許配給努爾哈赤,此即後來所謂「葉赫老女」。

    五月努爾哈赤第三次赴京朝貢。

    明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

    正月以征安褚拉庫路獲人畜萬餘,稱長子褚英為貝勒,並賜號洪巴圖魯。

    十月努爾哈赤第四次赴京朝貢。

    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己亥)

    二月努爾哈赤命額爾德尼與噶蓋始創滿文。

    九月努爾哈赤滅哈達部。

    十一月努爾哈赤致朝鮮國王書中自稱「建州等處地方國王」。

    明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辛丑)

    十一月努爾哈赤娶烏拉部首領布占泰之侄女烏拉那拉氏阿巴亥為大妃。

    十二月努爾哈赤第五次進京朝貢。

    是年建黃、白、紅、藍四旗,此即八旗之始。

    明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癸卯)

    正月遷居赫圖阿拉。

    九月皇太極生母葉赫那拉氏孝慈高皇后逝。

    是年努爾哈赤娶庶妃伊爾根覺羅氏。

    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丙午)

    十二月蒙古巴約特部台吉恩格德爾會喀爾喀蒙古五部朝見努爾哈赤,並尊努爾哈赤為昆都崙汗。

    是年葬葉赫那拉氏(孝慈高皇后)於尼雅滿山。

    明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丁未)

    二月以二子代善擊敗烏拉功,賜號古英巴圖魯,賜褚英為阿爾哈圖土門。

    九月努爾哈赤滅輝發部。

    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戊申)

    四月努爾哈赤與明邊將立碑劃界,從此自稱為國。

    十二月努爾哈赤第六次進京朝貢,其弟舒爾哈齊亦進京朝貢。

    明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

    二月幽禁舒爾哈齊。

    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庚戌)

    努爾哈赤娶側妃葉赫那拉氏、庶妃西林覺羅氏。

    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辛亥)

    八月舒爾哈齊死。

    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壬子)

    正月努爾哈赤娶蒙古科爾沁親王明安之女博爾濟吉特氏。

    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

    正月滅烏拉部。

    三月長子褚英因咒其父,被幽禁於高牆。

    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甲寅)

    六月皇太極與科爾沁貝勒莽古思之女博爾濟吉特氏(孝端文皇后)成婚。

    明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已卯)

    正月努爾哈赤娶側妃蒙古孔果爾親王之女博爾濟吉特氏,後尊為壽康太妃。

    三月努爾哈赤第七次進京朝貢,自此而後停貢。

    六月葉赫部將明萬曆二十五年曾許諾給努爾哈赤之老女轉許給蒙古喀爾喀部的莽古爾岱。

    八月處死長子褚英。

    是年設立政聽訟大臣五人、扎爾固齊十人,佐理國政;建立八旗制度。

    天命元年(1616年丙辰明萬曆四十四年)

    正月努爾哈赤於赫圖阿拉御八角殿稱汗,建元天命,定國號為金,史稱後金;始行元旦受賀之典,始制鹵簿用樂。

    是年二子代善與五子莽古爾泰被封為貝勒,參與國政。

    天命二年(1617年丁巳明萬曆四十七年)。

    正月蒙古科爾沁貝勒明安來朝,待之以隆禮。

    天命三年(1618年戊午明萬曆四十六年)。

    四月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伐明。

    天命四年(1619年己未明萬曆四十七年)

    三月後金軍與明軍決戰於薩爾滸,明軍大敗。

    四月努爾哈赤致書朝鮮,自稱「後金國汗」。

    八月努爾哈赤滅葉赫部。

    天命五年(1620年庚申明萬曆四十八年)

    三月繼妃富察氏獲罪賜死。

    十月努爾哈赤遷都界藩城。

    天命六年(1621年辛酉明天啟元年)

    正月努爾哈赤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皇太極四大貝勒,對天盟誓,要同心同德。

    七月為攻取遼東而舉行慶賀大宴。

    八月命築遼陽新城,即東京城,遷都於此。

    十一月濟爾哈朗等四貝勒以私受財物,命監禁之。

    天命七年(1622年壬戌明天啟二年)

    三月努爾哈赤以皇子八人俱為和碩貝勒,共理國政;諭:「爾等同心謀國庶幾無失,爾八和碩貝勒內,擇其能受諫而有德者嗣朕登大位。」

    天命八年(1623年癸亥明天啟三年)

    正月「汗諭」稱,汗與貝勒大臣為君臣父子關係。定凱旋拜天行禮筵宴樂制。

    六月努爾哈赤御八角殿訓誡公主及福晉,要善待額駙,毋凌侮其夫,違者罪之。

    天命九年(1624年甲子明天啟四年)

    四月將景祖、顯祖、孝慈高皇后諸陵移葬東京。

    天命十年(1625年乙丑明天啟五年)

    二月皇太極娶科爾沁貝勒齋桑之女博爾濟吉特氏(後尊為孝莊文皇后)。

    三月遷都瀋陽,後定名為盛京。

    天命十一年(1626年丙寅明天啟六年)

    正月努爾哈赤統兵攻明寧遠城,遭受起兵以來唯一的敗仗,負重傷而歸。

    七月努爾哈赤至清河溫泉沐養。

    八月努爾哈赤病逝。大妃烏拉那拉氏及二庶妃從殉。代善與其子岳託及薩哈廉擁皇太極嗣汗位。

    九月皇太極即位於大政殿,以明年為天聰元年。

    天聰元年(1627年丁卯明天啟七年)

    正月發兵征朝鮮。遣使與明寧遠總兵袁崇煥議和。

    五月太宗親率大軍征明,敗於錦州而歸。

    天聰二年(1628年戊辰明崇禎元年)

    以征朝鮮凱旋,立纛拜天。自是出征班師祭纛以為常。因多爾袞、多鐸出征有功,賜多爾袞墨爾根代青稱號,晉固山貝勒,賜多鐸額爾克楚虎爾稱號。

    天聰三年(1629年己巳明崇禎二年)

    二月遷孝慈高皇后陵,與太祖努爾哈赤合葬於盛京福陵,妃富察氏祔葬。

    四月設文館翻譯歷代王朝典章制度,以歷代帝王得失為鑒,並記國家政事,以昭信忠。

    十月太宗親自率軍繞道內蒙古奔入關內,襲擊明朝,巧設反間計,除掉後金心腹大患明將袁崇煥。

    十二月太宗率軍東歸時,攻佔明永平四城。

    天聰四年(1630年庚午明崇禎三年)

    六月以阿敏失守所佔明關內永平四城,太宗御殿宣其十六罪。眾議當誅,太宗寬免其死罪,幽禁之。

    天聰五年(1631年辛未明崇禎四年)

    三月書諭大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及貝勒諸大臣,求直言過失。

    六月定功臣襲職例。

    七月設六部。

    十月以三貝勒莽古爾泰在御前執刀論罪,革「大貝勒」爵,奪所屬五牛錄,降居諸貝勒之列。

    閏十一月諭子弟十五歲以下,八歲以上,皆令讀書。

    十二月寧完我請設言官,定服制,太宗嘉納之。用禮部參政李伯龍言,更定元旦朝賀行禮班次。

    天聰六年(1632年壬申明崇禎五年)

    正月廢除與三大貝勒並坐的舊制,太宗自此始南面獨坐,另三大貝勒側坐。

    二月定儀仗制。謁太祖陵,行時享禮。

    三月定訐告諸貝勒者輕重虛實坐罪例,禁子弟告父兄、妻告夫者,定貝勒大臣賜祭葬例。

    四月太宗親征蒙古。

    十二月定朝服及官民常服制,三貝勒莽古爾泰逝。

    天聰七年(1633年癸酉明崇禎六年)

    六月諭官民冠服遵制劃一。

    十月太宗皇太極率諸貝勒督厲眾軍,練習行陣,是為大閱之始。

    天聰八年(1634年甲戌明崇禎七年)

    正月詔宗人自興祖直皇帝出者為六祖後,免其徭役。

    十月建太祖陵寢殿,樹松,立石獸。

    十二月佐領劉學誠疏請立郊廟,太宗以未知天意所在,不敢速行,未允。

    是年定出師謁堂子拜天行禮樂制、元旦朝賀樂制。太宗娶科爾沁貝勒齋桑之女博爾濟吉特氏海蘭珠(後封為宸妃)。

    天聰九年(1635年乙亥明崇禎八年)

    正月詔太祖庶子稱「阿格」、六祖子孫稱「覺羅」,覺羅系紅帶以別之。

    五月察哈爾蒙古林丹汗之妻、子歸降,獻元朝「傳國玉璽」,該部滅亡。

    八月繪《滿洲實錄圖》成。

    九月太宗收納林丹汗后妃為妃,即次東宮淑妃巴特瑪。璪與西宮貴妃娜木鐘。大貝勒代善得罪受懲。

    十二月哈達公主莽古濟之僕冷僧機首告三貝勒莽古爾泰生前與女弟莽古濟、弟德格類謀逆,私造金國皇帝印,圖謀不軌,被追削爵除宗籍;同時被削爵除籍的還有十子德格類;莽古爾泰同母之妹哈達公主莽古濟因參與此事亦被處死;莽古濟之女已嫁豪格,事發後,是女被豪格所殺。

    是年梅勒章京張存仁疏:「元旦朝賀,大禮所關,雜劇戲謔,不宜陳殿陛;八旗設宴,惟用雅樂。」遂停元旦雜劇。

    天聰十年(1636年丙子明崇禎九年)

    三月改文館為內三院,即內國史院、內秘書院、內弘文院。

    崇德元年(1636年丙子明崇禎九年)

    四月皇太極即皇帝位,稱「寬溫仁聖皇帝」,定國號為大清,改元為崇德元年。於盛京建圜丘、方澤,祭告天地,建太廟奉祖。追尊始祖為澤王,高祖為慶王,曾祖為昌王,祖為福王。皇考努爾哈赤謚為「武」,廟號太祖,陵名為福陵。追封各功臣爵位,並配享太廟。封兄弟子侄為親王、郡王及諸蒙古貝勒為親王、郡王,其中封多爾袞為睿親王,多鐸為豫親王,阿濟格為英郡王,豪格為肅親王。定朝會儀注,王以下各官朝服,定元旦進表以及聖節慶賀儀。定宮中各殿名稱。

    七月定五宮制,立清寧宮為中宮皇后,大福晉博爾濟吉特氏正位中宮,東宮為關睢宮宸妃、次東宮為麟趾宮貴妃、西宮為衍慶宮淑妃、次西宮為永福宮莊妃。四妃率公主、福晉、命婦詣帝后前行禮。

    八月成親王岳託、肅親王豪格以罪降為貝勒。

    十一月詔修《太祖實錄》;定行堂子祭天之禮,元旦拜天、出師凱旋皇帝必躬祭。

    十二月太宗率軍親征朝鮮。

    崇德二年(1637年丁丑明崇禎十年)

    正月定祭太廟、追尊列祖、四孟時享、歲暮祫祭之樂;定祭御前儀仗樂器陳設之數。

    四月太宗諭諸貝勒:「昔金熙宗及金主亮廢其祖宗冠服,改服漢人衣冠……我國家以騎為業,今若輕循漢人之俗,不親躬矢,則武備何由而習乎?……後世子孫勿輕變其祖制。」

    十一月祀天於圜丘。

    崇德三年(1638年戊寅明崇禎十一年)

    正月皇九子福臨生,母為永福宮莊妃博爾濟吉特氏。

    二月太宗親征喀爾喀,以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等居守。

    五月禮親王代善屬下人覺善有罪,鄭親王濟爾哈朗請誅之,議削代善爵。太宗以細故未允,貸代善之罪。

    六月始設理藩院,專門處理蒙古事務。

    七月定六部、理藩院、都察院等八衙門官制。

    崇德四年(1639年己卯明崇禎十二年)

    二月命武英郡王阿濟格率師入關征明,太宗親統大軍繼之。

    五月以豫親王多鐸征明失利及不親送睿親王多爾袞出師,降為貝勒。

    七月遣官賚書與明帝議和。

    崇德五年(1640年庚辰明崇禎十三年)

    四月罷元旦、萬壽節諸王貝勒獻物。

    崇德六年(1641年辛巳明崇禎十四年)

    二月諭諸王大臣教子弟習騎射。

    十月關睢宮宸妃海蘭珠逝,追封為元妃,謚「敏惠恭和」。

    崇德七年(1642年壬午明崇禎十五年)

    八月皇十一弟巴布海因怨望削爵除宗籍。

    是年西藏達賴喇嘛遣使至盛京,太宗設宴款待。

    崇德八年(1643年癸未明崇禎十六年)

    正月太宗有病,命和碩親王以下,副都統以上,詣堂子行禮。

    八月太宗坐逝於寢宮清寧宮,無疾而終。禮親王代善及諸王文武群臣定議,擁立太宗第九子福臨為嗣皇帝,以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輔政,明年改元順治。福臨於大政殿舉行即位大典。

    九月葬太宗於盛京昭陵。

    十月上太宗尊謚為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文皇帝,廟號太宗。

    順治元年(1644年甲申)

    正月順治帝御大政殿(篤恭殿)受賀,命禮親王代善勿拜。鄭親王濟爾哈朗諭部院各官,凡白事先啟睿親王,而自居其次。

    二月祔葬太妃博爾濟吉特氏於福陵。改葬以罪賜死之妃富察氏於陵外。

    三月大學士希福等進刪譯《遼史》、《金史》、《元史》。李自成攻陷北京。明崇禎帝自縊。

    四月固山額真何洛會告肅親王豪格悖妄罪,廢為庶人。晉封多羅饒余貝勒阿巴泰為多羅饒余郡王。大學士範文程啟睿親王多爾袞往定中原。以大軍南伐祭告太祖、太宗。順治帝命多爾袞為奉命大將軍,賜敕印便宜行事。李自成稱帝,大順軍撤離北京,焚燬前明宮殿。一片石之戰,清軍擊敗李自成派出的唐通,掃清了入關障礙,明吳三桂降清,封為平西王。

    五月多爾袞率大軍抵達燕京,明文武諸臣士庶郊迎清軍入城。多爾袞進入皇城,居火後餘生的武英殿理事。令官吏軍民以帝禮為明帝發喪。令故明內閣、部院諸臣以原官同滿洲官一體辦事。按制葬明莊烈帝皇后周氏、妃袁氏,熹宗皇后張氏、神宗妃劉氏。明福王朱由崧即位於江南,改元弘光,以史可法為大學士,駐守揚州督師。

    六月多爾袞及諸王、貝勒、貝子、大臣等定議遷都燕京,遣輔國公屯齊喀、和託、固山額真何洛會前往盛京迎駕。遷明太祖神主於歷代帝王廟。鑄各官印兼用國書。

    七月考定曆法,為時憲歷。以遷都祭告上帝、陵廟。多爾袞諭令,因軍事方殷,新補各官可暫服用明式衣冠。設故明長陵以下十四陵官吏。多爾袞致書史可法,勸其主削號歸藩,史可法嚴詞拒絕。始修乾清宮。

    八月順治帝車駕到達廣寧,給明十三陵陵戶祭田,禁止樵牧。

    九月於紫禁城東南建堂子。順治帝車駕到達通州,多爾袞率諸王、貝勒、貝子、文武群臣於行宮朝見順治帝。順治帝自正陽門入宮。初定郊廟樂章。奉安太祖武皇帝、孝慈高皇后、太宗文皇帝神主於太廟。

    十月順治帝親詣南郊告祭天地,遣官告祭太廟、社稷。以睿親王多爾袞功最高,命禮部建碑紀績。上太宗尊謚,告祭郊廟、社稷。順治帝御皇極門(後改稱太和門),舉行入關後的登極典禮,頒詔天下,大赦。加封和碩睿親王多爾袞為叔父攝政王,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為信義輔政王,多羅武英郡王阿濟格為和碩英親王,多羅豫郡王多鐸為和碩豫親王,復封豪格為和碩肅親王。定諸王、貝勒、貝子歲俸。定攝政王及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冠服宮室之制。定皇帝鹵簿儀仗。仿照盛京清寧宮之制,定坤寧宮祭薩滿禮。定朝會樂章。定賜宴群臣朝賀大典,內監不得列席。

    十一月設滿洲司業、助教,官員子孫有欲習國書、漢書者,並入國子監就讀。罷明定陵守者,其十二陵仍設太監二人,量給歲時祭品。入關內首次祀天於圜丘。

    十二月出明府庫財物,賞八旗將士及蒙古官員。以太宗第六女固倫公主下嫁固山額真阿山子誇扎。以何洛會、鞏阿岱分別祭祀福陵、昭陵,告慰進軍關內功成。假冒故明太子案發,誅殺相關人員15人。入關後第一次大規模圈地。

    順治二年(1645年乙酉)

    正月命多羅饒余郡王阿巴泰為都統,代豪格征山東。以太宗第七女固倫公主下嫁內大臣鄂齊爾桑子喇瑪思。命房山縣歲以太牢祭金太祖、世宗陵。

    二月始修《律例》。諭豫親王多鐸移師定江南,英親王阿濟格征討李自成。

    三月始祀遼太祖、金太祖、世宗、明太祖於歷代帝王廟,並定從祀大臣。

    四月葬故明殉難太監王承恩於明帝陵側,給祭田、建碑。豫親王多鐸師至揚州,諭南明史可法投降,史可法拒降被殺,清兵對城內人民持續進行了十天大屠殺,史稱「揚州十日」。以太宗第八女固倫公主下嫁科爾沁土謝圖親王巴達禮子巴雅斯護朗。初行武鄉試。

    五月命內三院大學士馮銓、洪承疇、李建泰、範文程、剛林、祁充格等纂修《明史》。賜諸王以下百官冰,著為令。多鐸師至南京,故明福王朱由崧及大學士逃遁太平,忻城伯趙之龍、大學士王鐸、禮部尚書錢謙益以城投降。命滿洲子弟就學,十月一日赴監考課,春秋五日一演射。定叔父攝政王儀注,凡文移皆曰皇叔父攝政王。免皇后租,並崇文門米麥院。宣詔平定江南捷音。乾清宮修繕竣工,開始修繕太和殿、中和殿、位育宮(即保和殿)。

    六月再次強制推行剃髮令,皇太妃逝。發佈詔告:清廷興兵,本無意兼併,只為明清和好;但因李自成興兵導致了明國祚滅亡;清軍自關外整旅入關,乃是代明雪恨……以此來消弭漢族的反滿情緒。並命於十月在江南舉行鄉試,以籠絡漢族士人。冊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先師」,多爾袞親自謁拜孔子廟。

    閏六月李自成逃亡湖北九宮山,自縊而死。定群臣公以下及生員耆老頂戴品級。詔諭嚴禁諫官朋黨相爭。定滿洲文武官品級。定諸王、貝勒、貝子、宗室公頂戴式。明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隆武政權,魯王朱以海在紹興建魯王監國政權。

    七月享太廟。上太祖武皇帝、孝慈武皇后、太宗文皇帝玉冊玉寶於太廟。設明太祖守陵太監四人,給祀田二千頃。禁中外軍民衣冠不遵國制。清兵進至嘉定,進行三次大屠殺,史稱「嘉定三屠」。

    八月以英親王阿濟格出師有罪,降郡王,鰲拜等議罰有差。

    十月豫親王多鐸師還,順治帝幸南苑迎勞之。以太宗次女固倫公主下嫁察哈爾汗子阿布鼐。加封和碩豫親王多鐸為和碩德豫親王。

    十二月更定朝儀,開始罷內監朝參。

    順治三年(1646年丙戌)

    正月以肅親王豪格為靖遠大將軍,率師西征四川。增定俸給之制:最高攝政王年俸銀2000兩,最低驍騎校30兩。鄭成功在福建沿海一帶抗清。

    二月罷江南舊設部院,差在京戶、兵、工三部滿漢侍郎各一人駐江寧,分理部務。

    三月翻譯完成《洪武寶訓》。賜傅以漸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多羅饒余郡王阿巴泰逝。

    四月攝政王多爾袞諭停諸王大臣啟本。修盛京孔子廟。

    五月多爾袞貯信符於睿王府。重申嚴禁奴僕逃亡的「逃人法」。

    十月和碩德豫親王多鐸還師,上郊勞之。太和殿、中和殿修繕完成。定皇帝行幸迎送禮。

    十一月明唐王朱聿在廣州建立紹興政權。明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肇慶建永歷政權。

    十二月位育宮修繕完成。定諸王入朝降輿及列朝坐次儀注。鄭成功在海上起兵抗清。

    順治四年(1647年丁亥)

    正月因輔政鄭親王濟爾哈朗府邸殿堂台基逾制及擅用銅獅銅鶴,罰銀2000兩。定親王世子例,其爵秩視郡王,儀仗照親王例。

    三月賜呂宮等進士及第有差。諭京官三品以上及督、撫、提、鎮各送一子入朝侍衛,察才人使,無子者以弟及從子代之。命郊社太牢仍用腥。《大清律》成。停止圈地。

    七月加封和碩德豫親王多鐸為輔政叔德豫親王。建射殿(即箭亭)於左翼門外。多爾袞罷鄭親王聽政,只令豫親王參與。順治帝幸邊外閱武。

    十月更定鑾儀衛品級,每級官員各降一級。

    十二月禮部尊諭新定服制。定攝政王對皇帝停止行跪拜禮。是年,在京畿大規模圈地。

    順治五年(1648年戊子)

    正月和碩肅親王豪格師還,衍禧郡王羅洛宏卒於軍,至是喪歸,輟朝三日。

    三月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因罪降為多羅郡王。和碩肅親王豪格有罪論死,順治帝以不忍置之於法,幽禁之。尋因激憤死於禁所。

    閏四月復濟爾哈朗爵為和碩親王。

    六月太廟成。

    七月初設六部漢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定諸王、貝勒、貝子、公、公主、和碩格格等應用金器數目。

    八月允許滿漢官民互相嫁娶。

    十一月祀天於圜丘,以太祖武皇帝配享。追尊太祖以上四世為皇帝,並奉冊寶於太廟。

    順治六年(1649年己丑)

    正月定內三院官制。

    三月輔政和碩德豫親王多鐸薨,攝政王多爾袞師次居庸,還京臨喪。

    四月皇太后(即太宗中宮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逝。

    六月英親王阿濟格向攝政王多爾袞爭叔王銜,論其為驕妄罪並禁議部事。

    十二月多爾袞妻元妃死,令兩旗牛錄章京以上官員及妻皆衣縞素,六旗牛錄章京官員以上皆去纓。

    順治七年(1650年庚寅)

    正月多爾袞納肅親王豪格妻。

    二月上太后謚為孝端正敬仁懿莊敏輔天協盛文皇后,合葬昭陵。

    五月多爾袞至連山親迎朝鮮國之女,是日成婚。

    七月順治帝幸攝政王多爾袞府邸。

    十一月攝政王多爾袞有疾,獵於邊外。

    十二月初九日,攝政王多爾袞逝於喀喇城。順治帝親自祭奠於郊外,臣民為其服制。收攝政王信符,貯藏內庫。尊攝政王為懋德修道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廟號成宗。議英王阿濟格罪。順治帝親政。

    順治八年(1651年辛卯)

    正月和碩英親王阿濟格謀亂,幽禁之。十日,禮部上順治帝親政儀注,十二日,順治帝親政,御太和殿。十七日,聘科爾沁部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女。二月將行大婚典禮,吳克善擬送女進京,順治帝不允。停山東臨清燒製宮殿用磚。追尊多爾袞為成宗義皇帝,祔於太廟。移內三院於紫禁城。二十三日,定皇太后、皇后及諸妃衣冠制度。

    二月上昭聖慈壽皇太后尊號。蘇克薩哈、詹岱、穆齊倫首告攝政王多爾袞逆節皆實,籍其家,誅殺其黨羽;追罪多爾袞,削其尊號及其母妻追封,撤廟享。

    閏二月幽禁阿濟格於別室,籍其家。定阿附多爾袞諸臣罪,剛林、祁充格俱獲罪。

    三月命諸王、貝勒、貝子分管六部、理藩院、都察院事。定王公朝集例。定齋戒例。許滿洲、蒙古、漢軍子弟科舉,以甲第除授。

    四月遣官祭祀岳鎮海瀆、帝王陵寢、先師孔子闕裡。定元旦、冬至、皇帝萬壽為三大節及其儀注。定諸王大臣陪祭、扈從、接駕、送駕儀注及駕出巡幸,別造香寶隨行,並鑄扈從各印,加「行在」二字。

    六月定諸陵壇廟祀典。詔明神宗陵如其他十二陵,以時致祭,設守陵戶。命修繕祖陵,設守陵戶,定祭禮。復朝日、夕月禮。定皇后大婚儀及皇后儀仗制。

    八月定順天府鄉試滿洲、蒙古為一榜,漢軍、漢人為一榜,會試、殿試如之。戊午,冊立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親王吳克善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

    九月定朝儀。改承天門為天安門。建朝日壇於朝陽門外,夕月壇於阜成門外。

    十月賜阿濟格死。封肇祖、興祖陵山曰啟運山,景祖、顯祖陵山曰積慶山,福陵山曰天柱山,昭陵山曰隆業山。

    順治九年(1652年壬辰)

    二月頒布六諭碑文於天下。加封鄭親王濟爾哈朗為叔和碩鄭親王。

    三月罷諸王、貝勒、貝子管理部務。賜滿洲、蒙古貢士麻勒吉,漢軍及漢貢士鄒忠倚等進士及第出身有差。

    四月定諸王以下官員輿服制。允禮部議,一月三朝,春秋一舉經筵。定常朝儀注。設宗人府官。

    五月更定詹事府官品級。定皇后、皇妃納采禮制。

    七月定名皇城北門為地安門。

    八月更定王公以下婚娶禮。

    九月更定王以下祭葬禮。幸太學釋奠。擬定親往外邊迎達賴喇嘛。

    十月尊太宗大貴妃為懿靖大貴妃,淑妃為康惠淑妃。

    十二月順治帝於南苑召見五世達賴喇嘛。每旗設宗學,凡未受封宗室之子十歲以上均可入學。

    順治十年(1653年癸巳)

    正月諭令改變僅有滿臣奏事的局面,此後,凡章奏,令滿漢侍郎、卿以上會同奏進。更定多羅貝勒以下歲俸。順治帝閱讀《通鑒》,問大臣歷史上的各個聖明之君誰最優,陳名夏以唐太宗對,而順治帝以為明太祖的各種立法可垂永久。

    三月幸南台較射。賜太常卿湯若望號通玄教師。命各部院奏事停用綠頭牌。

    四月親試翰林官成克鞏等。陳名夏事件發生,28名漢官遭到訓斥。

    五月追封舒爾哈齊為和碩親王,額爾袞、界堪、雅爾哈齊、祜塞為多羅郡王。

    六月追封塔察篇古、穆爾哈齊為多羅貝勒。慈寧宮成。增置內三院漢大學士,院各二人。設立十三衙門,諭戒宦官干政,所設太監級不過四品。

    七月以皇太后諭,發內廷節省銀八萬兩賑濟遇水災民。

    八月以太宗十四女和碩公主下嫁平西王吳三桂子吳應熊。二十四日諭內院,查歷代廢後事例具聞。二十六日,諭禮部,以皇后為睿王所定,未經選擇為由,廢除皇后為靜妃。二十七日,諸臣上疏,廢皇后之事要慎重詳審。

    十月命大學士、學士於太和門內更番入值。初六日,諸王大臣會議,應於滿洲官民、蒙古貝勒以下,大臣以上女子中選立皇后。是年,定諸王授爵以素行為封號,定親王一子封世子,嗣親王;郡王一子封長子,嗣郡王;輔國公一子授輔國公;奉恩將軍子孫世襲罔替。

    順治十一年(1654年甲午)

    正月罷織造官。

    二月朝日於東郊。始行耕耤禮。定每年仲春亥日行耕耤禮。

    三月皇三子玄燁(即康熙皇帝)生。以多羅慧哲郡王額爾袞、多羅宣獻郡王界堪、多羅通達郡王雅爾哈齊配享太廟。

    四月以皇太后命,停命婦更番入侍后妃舊例。

    五月定皇后、嬪妃、親王福金、固倫公主以下,輔國公夫人以上之頂珠服飾例。幸西苑,賜大臣宴。

    六月立科爾沁鎮國公綽爾濟女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停宗室子弟習漢字諸書。定鑾儀衛制度。

    十二月和碩承澤親王碩塞薨。

    順治十二年(1655年乙未)

    正月修《順治大訓》。纂《資政要覽》,順治帝親寫序文。以修建乾清宮、景仁宮、承乾宮、永壽宮,遣官告祭天地、太廟。

    三月頒布重視文教上諭。設日講官。

    四月詔修《太祖聖訓》、《太宗聖訓》。

    五月鄭親王濟爾哈朗逝。

    六月封博果鐸為和碩莊親王。命名宮禁為紫禁城,後山為景山,西苑南台為瀛台。命內十三衙門立鐵牌,嚴禁內監干政。

    九月定武會試中式者殿試如文進士。

    十月定纂修《玉牒》之制。

    順治十三年(1656年丙申)

    正月修《通鑒全書》、《孝經演義》。

    三月初幸瀛台。

    閏五月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及景仁宮、永壽宮、承乾宮、鐘粹宮、儲秀宮、翊坤宮修繕完成。

    六月諭善待滿洲包衣家人。

    七月和碩襄親王博穆博果爾逝。順治帝開始移居乾清宮。

    八月承皇太后訓示,編《內則衍義》書成,順治帝親寫序言。

    九月追封和碩肅親王豪格為和碩武肅親王。諭禮部,晉內大臣鄂碩之女賢妃董鄂妃為皇貴妃。

    十一月興京陵成。

    十二月冊內大臣鄂碩女董鄂氏為皇貴妃,頒恩赦。加上皇太后尊號為昭聖慈康恭簡安懿章慶皇太后。命禮部籌建奉先殿。准開玉牒館纂修《玉牒》,每十年一開館。定三年舉行一次大閱禮。

    順治十四年(1657年丁酉)

    正月祈谷於上帝,以太祖武皇帝配享。諭令停止八旗舉行鄉會兩試。

    二月祭社稷。

    三月奉太宗文皇帝配享圜丘及祈谷壇。以太祖武皇帝、太宗文皇帝配享方澤。以配享禮成,大赦天下。順天、江南等地發生科場舞弊案。

    四月設置盛京奉天府。

    九月初御經筵。

    十月以開日講祭告先師孔子於弘德殿。幸南苑。始行閱武。修孔子廟。昭事殿、奉先殿成。召見海會寺僧憨璞聰。

    十一月奉先殿修成,奉列朝帝后神位,定元旦、冬至、萬壽、冊封、月朔望,奉帝位於前殿,帝親行禮。

    十二月以皇太后疾愈,賚旗兵,賑貧民。

    是年編製《賦役全書》順治十五年(1658年戊戌)

    正月因皇后於皇太后病中有失定省之儀,命停其箋奏,只存皇后之號,冊寶照舊。順治帝親試丁酉科順天舉人,考場設在太和門,以滿兵監視。因皇太后病癒,下詔大赦。停祭祀堂子。因皇太后病癒,祀圜丘,祀方澤,祀太廟社稷。

    二月因內監交接外廷,命內大臣嚴訊。

    三月提審內監吳良輔交結外官,受賄鑽營,擬斬。追封科爾沁巴圖魯王女為悼妃。追封皇四子為和碩榮親王,建墳園如制。

    五月裁撤詹事府。

    六月停諸王以下孀居福金歲給俸祿銀米,照八旗孀居命婦例各半俸一年。

    七月改內三院大學士為殿閣大學士。設翰林院及掌院學士官。

    九月以內院大學士覺羅巴哈納、金之俊為中和殿大學士,額色黑、成克鞏為保和殿大學士,蔣赫德、劉正宗為文華殿大學士,洪承疇、傅以漸、胡世安為武英殿大學士,衛周祚為文淵閣大學士,李霨為東閣大學士。

    十一月定宮中女官員額品級。

    順治十六年(1659年己亥)

    二月以雲貴蕩平,命今秋舉行會試。

    五月發內帑銀三十萬,以其半賑濟雲貴貧民,一半當作兵餉。

    九月尊興京祖陵為永陵。

    十一月順治帝獵於近郊,先後次湯泉、三營屯。遣官祭祀明帝諸陵,並增陵戶,加以修葺,禁止樵采。

    十二月定世職承襲例。加公主封號。

    順治十七年(1660年庚子)

    正月京師文廟成。以御極十七年以來,天下未治,下詔,本年正月祭告天地、太廟、社稷,抒忱引責,自今而後,元旦、冬至、壽令節慶停止所上表章,並頒恩赦。

    二月定每年孟春合祭天地日月及諸神於大享殿。諭禮部:「向來孟春祈谷禮於大享殿舉行,今既行合祭天地日月於大享殿,以後祈谷於圜丘舉行」。

    三月諭禮部:「朕載稽舊制,歲終祫祭之外,有奉先殿合祭之禮。自後元旦、皇太后萬壽及朕壽節,合祭於奉先殿。其詳議禮儀以聞」。定王、貝勒、貝子、公妻女封號。更定王公、侯、伯以下,章京以上盔纓制。

    六月始命翰林官於景運門入值。增祀商中宗、高宗、周成王、康王、漢文帝、宋仁宗、明孝宗於歷代帝王廟。罷遼太祖廟祀及宋臣潘美、張浚從祀。以祈雨步至南郊齋宿。祀天於圜丘。命修舉天下名山大川、帝王聖賢祀典。以順治帝之兄承澤親王碩塞之女撫養宮中,封為和碩順公主,下嫁平南王尚可喜第七子尚之隆。

    八月十九日,皇貴妃董鄂妃薨,輟朝五日,以宮女多人殉葬,喪禮逾制。二十一日,追封董鄂妃氏為皇后。

    九月十日,火化董鄂妃。幸昌平,觀故明諸陵。

    十月大覺禪師玉林琇勸阻順治帝削髮為僧。

    順治十八年(1661年辛丑)

    正月初二日,順治帝患痘,病危。召原任大學士麻勒吉、學士王熙起草遺詔。初七日,逝於養心殿。遺詔中對十八年的朝政進行檢討,共有十四項罪責。遺詔立第三子玄燁為太子,特命內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四大臣輔政,輔佐年僅八歲的幼帝。初八日,遣官頒行遺詔於全國。初九日,玄燁即皇帝位。

    二月移順治帝梓宮於景山壽皇殿。裁撤十三衙門。誅殺內監吳良輔。設立武備院,專門製作收藏宮中所用軍械及陳設器物。詔令江寧、蘇州、杭州三織造隸內務府。

    三月為順治帝上尊謚「章皇帝」,廟號「世祖」。

    四月以一等阿達哈哈番侍衛傅達理隨葬順治帝,予祭葬,謚忠烈。鄭成功收復台灣。江南蘇、松、常、鎮四府發生奏銷案。

    六月罷內閣,復內三院。

    十一月康熙帝親祀於圜丘。世祖章皇帝升祔太廟。

    十二月平西王吳三桂率大軍入緬,緬甸人執明永歷帝朱由榔以獻。宗人府進《玉牒》。

    是年為防內地民眾與鄭成功抗清勢力聯繫,實行海禁,勒令江南、浙江、福建、廣東沿海居民分別內遷三十里至五十里,並盡燒船隻,片板不准下海,此即「遷海令」。

    康熙元年(1662年壬寅)

    二月鄭成功接受荷蘭侵略者揆一投降。

    三月以滇南平,告廟祭陵,大赦天下。尊世祖山陵為孝陵。

    四月加上太祖、太宗尊謚。吳三桂殺南明永歷帝父子於昆明。鄭成功逝。

    五月夏至,康熙帝親祭地於方澤。

    八月宗人府、禮部遵諭議王、貝勒、貝子等有願撫養女者,奏准撫養,隨養父母升降。

    十月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尊皇后為仁憲皇太后,母后為慈和皇太后。

    十一月吳之榮告發莊廷鑨私修《明史》。

    康熙二年(1663年癸卯)

    二月慈和皇太后佟佳氏逝。

    三月莊廷鑨《明史》案發生。

    五月詔天下錢糧統歸戶部,部寺應用,俱向戶部領取,著為令。為慈和皇太后上尊謚孝康熙慈和莊懿恭惠崇天育聖皇后。奉移世祖梓宮往孝陵,奉安地宮。

    六月葬世祖章皇帝於孝陵,孝康皇后、端敬皇后與之合葬。

    十一月改造福陵、昭陵地宮成,奉安太祖、太宗寶宮。

    康熙三年(1664年甲辰)

    四月鰲拜奏內大臣費揚古之子侍衛倭赫擅騎御馬,費揚古怨,被籍家棄市。詔令工部織染局歸內務府。

    康熙四年(1665年己巳)

    二月御史董文驥疏言大臣更易先皇帝制度,非是,宜一切復舊。

    三月修繕歷代帝王廟。輔政大臣議欽天監官德國傳教士湯若望罪。

    七月以太皇太后懿旨,聘輔臣索尼孫女、內大臣噶布喇之女赫捨裡氏為皇后,行納采禮。

    九月冊立輔臣索尼之孫女赫捨裡氏為皇后。

    十月康熙帝首至南苑校射行圍。

    康熙五年(1666年丙午)

    正月輔臣鰲拜與蘇克薩哈因換地相爭,自此鰲拜專權。

    三月輔臣索尼請皇帝親政,留中未發。

    十一月輔臣鰲拜以改撥圈地,誣告大學士戶部尚書蘇納海、直隸總督朱昌祚、巡撫王登連等罪,逮捕下獄。而輔臣中的索尼年老,遏必隆軟弱,蘇克薩哈望淺,俱不能抗拒鰲拜。

    十二月鰲拜矯旨殺蘇納海、朱昌祚、王登連。

    康熙六年(1667年丁未)

    正月封世祖第二子皇兄福全為裕親王。

    四月加索尼一等公。

    六月內弘文院侍讀熊賜履上疏,陳述當朝滿漢矛盾尖銳、制度廢弛。

    七月康熙帝親政,御太和殿受賀,加恩中外,大赦。始御乾清宮聽政。命武職官一體引見。鰲拜殺蘇克薩哈及其子。賜遏必隆、鰲拜加一等公。

    九月命修《世祖實錄》。康親王傑書議蘇克薩哈罪。

    十一月冬至,祀天於圜丘,奉世祖章皇帝配享。

    康熙七年(1668年戊申)

    正月建孝陵神功聖德碑。加鰲拜、遏必隆太師。

    九月康熙帝將巡邊,侍讀學士熊賜履、給事中趙之符疏諫。康熙帝止行,仍令遇事直陳。

    十二月治曆法的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劾奏欽天監監副吳明烜。

    康熙八年(1669年己酉)

    正月修乾清宮,康熙帝移御武英殿。此系太皇太后懿旨:「皇帝現居清寧宮,即保和殿也。以殿為宮,於心不安。可將乾清宮、交泰殿修理,皇帝移居彼處。」

    二月行南懷仁推算曆法。巡視近畿。

    三月結束清初的曆法之爭,授南懷仁為欽天監監副。

    四月幸太學,釋奠孔子,講《周易》、《尚書》。給事中劉如漢請舉行經筵,嘉納之。

    五月詔逮捕鰲拜交廷鞫。是日,在鰲拜入見時,侍衛以撲擊之戲抓捕之。自此,設善撲營,以近臣領之。王大臣議鰲拜三十大罪,當誅族。康熙帝詔令以其屢立戰功,免死拘禁,其黨班布爾善等伏誅。奪遏必隆太師、一等公。詔永停圈地,今年已圈者給還。

    六月詔宗人有罪,不忍開除宗籍,自順治十八年以來被削宗籍者,由宗人府詳察以聞。

    七月詔復被鰲拜誣罪的蘇納海、朱昌祚、王登連原官,並予謚。

    十月盧溝橋成,上為文勒石。

    十一月太和殿、乾清宮成,上御太和殿受賀,入居乾清宮。

    康熙九年(1670年庚戌)

    正月祈谷於上帝,奉太祖高皇帝、太宗文皇帝、世祖章皇帝配享。起遏必隆公爵,宿衛內廷。

    五月加上孝康章皇后尊謚,升祔太廟。

    七月奉祀孝康章皇后於奉先殿。

    八月詔都察院糾察陪祀王大臣班行不肅者。康熙帝奉太皇太后、皇太后首謁孝陵。

    十月頒《聖諭》十六條。改內三院為內閣,復設中和殿、保和殿、文華殿大學士。諭禮部舉行經筵。

    康熙十年(1671年辛亥)

    正月封世祖第五子常寧為恭親王。

    二月命編纂《孝經衍義》。

    三月告誡年幼諸王讀書習騎射,勿恃貴縱恣。設置日講官。

    四月命續修《太祖聖訓》、《太宗聖訓》。詔宗人閒散及幼孤者,量予養贍,著為令。始行日講。

    九月以寰宇統一,告成於太祖太宗陵。奉太皇太后、皇太后啟鑾。謁福陵、昭陵。幸盛京,御清寧宮,賜百官宴。遣官祭諸王諸大臣墓。

    康熙十一年(1672年壬子)

    二月康熙帝至先農壇首次行耕耤禮。朝日於東郊。

    五月《世祖實錄》編纂完成。

    十一月康熙帝幸南苑,建行宮。

    十二月裕親王福全、莊親王博果鐸、惠郡王博翁果諾、溫郡王孟峨疏辭議政,允之。康親王傑書、安親王岳樂疏辭議政,不許。

    康熙十二年(1673年癸丑)

    正月幸南苑,大閱八旗將士。此後或行大閱於盧溝橋,或玉泉山,或多倫諾爾;地無一定,時間亦不以三年為限。

    二月上御經筵,命講官日值。賜八旗官學翻譯《大學衍義》。

    三月平南王尚可喜請老,許之,以其子之信嗣封鎮粵,不許,令其撤藩還駐遼東。

    六月禁止八旗以奴僕殉葬。

    七月命重修《太宗實錄》。吳三桂、耿精忠佯請撤藩,以揆朝旨。

    八月試漢科道官於保和殿,不稱職者罷。遣官分至雲南、廣東、福建,進行撤藩。諭禮部:祭祀大典,必儀文詳備,乃可昭格。命其考察古禮斟酌議定。

    九月諭總管太監考察各宮太監勤惰情況。

    十一月吳三桂殺巡撫朱國治,舉兵反叛。

    十二月吳三桂反對撤藩叛亂,訊傳京師。執其子額駙吳應熊下獄。詔削吳三桂爵,宣示中外。京師民楊起隆偽稱朱三太子以圖起事,事發,楊起隆逃逸,其黨被誅。此為「朱三太子案」。罷漢官參與祭堂子之禮。

    康熙十三年(1674年甲寅)

    正月封世祖第七子隆禧為純親王。

    二月廣西將軍孫延齡叛。太皇太后頒內庫銀犒賞平三藩前線將士。欽天監新造儀象成。

    三月耿精忠叛,執總督范承謨,並邀台灣鄭經助攻。

    五月皇后赫捨氏因難產逝於坤寧宮。康熙帝為此輟朝五日,親送大行皇后梓宮於北沙河鞏華城殯宮。

    六月定以內務府大臣領三旗包衣護軍營負責宮門守衛及扈從、執燈、引導等事。

    十二月康熙帝擬前往親征三藩叛亂,王大臣以京師為根本重地,且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力諫乃止。提督王輔臣在陝西策應三藩叛亂,殺經略莫洛。

    康熙十四年(1675年乙卯)

    四月以上諭確立經筵的形式為侍臣進講,然後皇帝復講,互相討論以達到對經義有所闡發。

    閏五月幸玉泉山觀禾。

    九月康熙帝首謁明陵,致奠長陵,遣官分祭諸陵。

    十一月復設詹事府官。

    十二月立皇子胤礽為太子,遣官告祭天地太廟社稷,頒詔中外,加恩肆赦。

    康熙十五年(1676年丙辰)

    正月以建儲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號。因軍需浩繁,民力唯艱,暫停仁孝皇后陵寢建造之工。

    十月康熙帝命講官進講《通鑒》。耿精忠勢窮而降,三藩叛域浙、閩、陝漸次平定。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丁巳)

    二月幸南苑行圍。大閱於南苑,命內大臣、大學士、學士諸文臣亦俱披甲。

    三月改順治年間十三衙門的相關機構分別為內務府的廣儲司、都虞司、掌儀司、會計司、營造司、慎刑司、慶豐司、上駟院,並於其下設立敬事房。詔令內務府三旗每旗編為五佐領,設驍旗、護軍參領,由驍旗參領兼管旗務。命翰林長於辭賦書法者,以所業進呈。任命靳輔為河督,整治河務。

    七月康熙帝御便殿,召大學士等賜坐,論經史,間及前代朋黨之弊端,諭嚴加警戒。封世祖乳母樸氏為奉聖夫人,頂帽服色照公夫人品級。

    八月冊立內大臣遏必隆之女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佟佳氏為貴妃,赫捨裡氏為僖嬪,李氏為安嬪,章佳氏為敬嬪,董氏為端嬪。內務府總管大臣向二十家內管佐領傳諭:宮內一應服役行走女人,凡有事進宮,公事畢即應出外,不許久停閒坐,將外間事向內傳說,並竊聽宮內事往外傳說。

    九月上發京師,謁孝陵,巡近邊。

    十月始設南書房,命侍講學士張英、中書高士奇入值。

    十一月封長白山神,遣官望祭。

    康熙十七年(1678年戊午)

    正月詔中外臣工各舉博學通才之人,以備顧問,由皇帝親試。大學士李霨等舉薦曹溶等71人,命赴京齊集請旨。

    二月制《四書講疏義序》。皇后鈕祜祿氏崩於坤寧宮,輟朝五日,謚曰孝昭皇后。

    三月吳三桂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年號昭武。

    七月召翰林學士陳廷敬、侍讀學士葉方藹入值南書房。吳三桂於衡州稱帝。

    八月西洋國王阿豐肅使臣入貢。御經筵,以《御制詩集》賜陳廷敬等。吳三桂死。頒行《康熙永年歷》。

    十月皇四子胤禛生,母為烏雅氏。

    康熙十八年(1679年己未)

    正月平定三藩之亂已取得階段性勝利,康熙帝御午門宣捷。

    三月御試博學鴻詞於體仁閣,授彭孫遹等50人侍讀、侍講、編修、檢討等官。修《明史》,以學士徐元文、葉方藹、庶子張玉書為總裁。

    七月視純親王隆禧疾。京師地震詔發內帑十萬賑恤。

    八月以地震禱於天壇。

    康熙十九年(1680年庚申)

    四月以學士張英等供奉內廷,日備顧問,下部優恤,高士奇、杜訥均授翰林官。命南書房翰林每日晚講《通鑒》。宗人府進《玉牒》。設武英殿造辦處。諭:凡放匠之處,妃、嬪、貴人等不許行走,待晚間放匠後方許行走。

    十月冊封胤禛之母烏雅氏為德嬪。

    康熙二十年(1681年辛酉)

    正月增置講官。

    二月皇太子胤礽就傅,以大學士張英、李光地為師。

    三月葬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於東陵昌瑞山陵。

    七月因平定三藩,賜宴於瀛台,員外郎以上皆與,賜采幣。

    十一月定遠平寇大將軍等率軍入雲南,吳世璠自殺,三藩之亂徹底平定。

    十二月以三藩平定御太和門受賀,宣捷中外。加上太皇太后、皇太后徽號,晉貴妃佟佳氏為貴妃,冊封孝詔仁皇后之妹鈕祜祿氏為貴妃,晉惠嬪那拉氏為惠妃,宜嬪郭囉囉氏為宜妃,榮嬪為榮妃。頒發恩詔,賞賜宗室、外藩,予封贈,廣解額,舉隱逸,旌節孝,恤孤獨,罪非常赦不原者悉赦除之。是年,康熙帝詔見直隸巡撫於成龍,稱其為「清官第一」。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壬戌)

    正月上元節,賜群臣宴,觀燈,用柏梁體賦詩。上為制《昇平嘉宴詩序》,刊石於翰林院。

    二月以平滇遣官告祭岳瀆、古帝陵、先師闕裡。康熙帝齋戒於景山,為太皇太后祝壽。東巡謁陵,以皇太子胤礽隨從。

    三月康熙帝謁福陵、昭陵,駐蹕盛京。謁永陵。由山道前往烏拉行圍。望祭長白山。

    七月清廷以鄭氏降將施琅為福建水師提督,準備攻台。

    九月詔每日御門聽政,春夏以辰初,秋冬以辰正。

    十月詔重修《太祖實錄》,纂修《三朝聖訓》、《平定三逆方略》。

    十二月遣郎談、彭春偵察雅克薩情形,還奏後康熙帝決定暫不進攻,派寧古塔將軍與之對壘。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癸亥)

    二月康熙帝初次幸五台山。

    五月設漢軍火器營。

    六月至古北口外行圍,木蘭圍獵自此始。

    八月命經筵大典,大學士以下侍班。

    九月限額魯特入貢人數。

    十月設黑龍江將軍,駐黑龍江城(今愛輝南)。

    十一月以收復台灣,告祭孝陵。

    十二月《易經日講》成,康熙帝制序文頒行。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甲子)

    正月命整肅朝會禮儀。首次纂修《大清會典》,自崇德元年至康熙二十五年。

    二月以薩克素兵臨雅克薩。

    四月諭講官,講章以精切明晰為尚,毋取繁衍。

    九月康熙帝初次南巡啟鑾。

    十月開放海禁。南巡途徑黃河,視察北岸諸險。

    十一月南巡至江寧,謁明孝陵。迴鑾時次曲阜,詣孔廟,瞻先聖像,講《日經》,詣孔林酹酒,書「萬世師表」,留曲柄黃蓋。是年,用施琅議,於台灣設府、縣等,隸福建行省。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乙丑)

    正月諭內務府總管大臣:將皇城外三宮女子養病之吉征房移至皇城內幽靜處。諭享太廟時贊禮郎讀祝文對御名可不避。試翰詹官於保和殿,康熙帝親定甲乙,其不稱職者改官。

    二月諭滿洲家奴及太監家奴有逃走在外私自淨身者,不宜內用。

    三月康熙帝撰孔子廟碑文成,親書立碑。

    四月設景山官學,以訓練內務府三旗閒散子弟。

    五月修《政治典制》。於文華殿東建傳心殿,舉行經筵前遣官於此祭先師孔子。彭春等攻雅克薩城(今俄羅斯阿爾巴津諾),俄軍勢窮約降,退居尼布楚(今俄羅斯涅爾琴斯克)。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丙寅)

    正月俄重據雅克薩。

    二月重修《太祖實錄》完成。文華殿修建完成。康熙帝告祭孔子於傳心殿。皇十三子胤祥生,母為長佳氏。

    三月命修《一統志》。

    七月吏部奏定侍讀、庶子以下各官學問不及者,以同知、運判外轉。清軍圍攻雅克薩。

    九月俄沙皇彼得一世來書請和,下令撤圍。

    十二月諭:「糾儀御史糾察必以嚴,設朕躬不敬,亦當舉奏。」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丁卯)

    二月命八旗都統、副都統更番入值紫禁城。

    三月康熙帝御太和門視朝,諭大學士等詳議政務闕失,有所見聞,應入陳無隱。

    四月諭纂修《明史》諸臣,修史應參照實錄,《明史》修成後,應將實錄並存於世,以便後世有所考證。

    五月召陳廷敬、湯斌各試以文章。諭曰:「朕與熊賜履講經論史,有疑必問。繼而張英、陳廷敬以次進講,大有裨益。」制周公、孔子、孟子廟碑文,御書勒石。

    十一月太皇太后病,康熙帝詣慈寧宮侍疾。

    十二月以太皇太后病,康熙帝親制祝文,步行祈禱於天壇。太皇太后逝。康熙帝割辮服衰,居慈寧宮廬次。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戊辰)

    二月定宗室襲封年例。御史郭琇參奏明珠、余國柱等結黨,明珠、余國柱免職,明珠之黨遭罷免。

    四月康熙帝躬送太皇太后靈柩奉安暫安奉殿。其後起陵,稱昭陵。

    九月喀爾喀部為準噶爾部噶爾丹攻破,遷徙近邊。

    十月上大行太皇太后尊謚為孝莊文皇后,升祔太廟,頒詔中外。

    十二月建福陵、昭陵聖德神功碑,御制碑文。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己巳)

    正月康熙帝第二次南巡,臨閱河工。

    二月康熙帝抵達浙江紹興,祭大禹陵,親制祭文,書名,行九叩禮,制頌刊石,書額曰「地平天成」。

    三月康熙帝至南京謁明孝陵。命八旗科舉先試騎射。

    四月康熙帝制《孔子贊序》及顏、魯、思、孟四贊,頒於學宮。

    五月頒行《孝經衍義》七月初九日冊立貴妃佟氏為皇后。次日皇后崩,謚孝懿。派索額圖與俄國使臣會談於尼布楚,簽訂《中俄尼布楚條約》,確定中俄東段邊界。

    十月葬孝懿皇后於遵化東陵。

    十一月孝懿皇后祔奉先殿。

    十二月上朝皇太后於慈寧新宮。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庚午)

    二月謁遵化孝陵。

    三月詔修三朝國史。

    四月《大清會典》修成。改文書館為御書處,以拓刻、臨摹皇帝詩文法帖手跡等。

    七月噶爾丹入犯烏珠穆沁發動叛亂,命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皇子胤禔為副將出古北口;恭親王常寧為安遠大將軍,出喜峰口征討。康熙帝親征,駐博洛和屯,因疾迴鑾。

    八月清軍與噶爾丹激戰烏蘭布通,獲勝。噶爾丹遣喇嘛濟隆來請和,福全未即進師。康熙帝切責之。

    十一月裕親王福全等至京聽勘。

    十二月康熙帝謁陵,行孝莊文皇后三年致祭禮。

    康熙三十年(1691年辛未)

    三月翻譯《通鑒綱目》成,康熙帝制序文。

    四月以喀爾喀內附,康熙帝躬蒞邊外撫綏。舉行多倫會盟。

    五月傳諭喀爾喀,與內蒙古四十九旗一體編設各處扎薩克,管轄稽查,各自遵守。

    十一月詔禁止黨同伐異之惡習。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壬申)

    九月大閱於玉泉山,改玉泉山澄心園為靜明園。

    十月停直省進鮮茶及賚送表箋。

    十二月召科爾沁親王沙津入京,面授機宜,使誘噶爾丹。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癸酉)

    二月因太監月錢領到隨即花掉,以至衣衫襤褸,諭令照八旗之例,借給官銀。策旺阿拉布坦遣使入貢,報告使臣馬迪被害及噶爾丹密事。

    九月修盛京城。

    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甲戌)

    二月大學士請間三四日一御門聽政。康熙帝曰:「昨諭六十以上大臣間日奏事,乃優禮老臣耳。若朕躬豈敢暇逸,其每日聽政如常。」因康熙帝優禮老臣,諭六十以上大臣隔日奏事,故而大學士請問皇帝可否三、四日舉行一次御門聽政,康熙帝不允。

    三月禮部尚書沙穆哈以議皇太子祀奉先殿儀注不敬免。

    五月命翰林院、詹事府、國子監日輪四員入值南書房。詔修《淵鑒類函》。巡畿甸,閱視河堤。

    閏五月康熙帝試翰林出身官於豐澤園。

    七月康熙帝求文學之臣。大學士舉薦徐元學、王鴻緒、高士奇及韓菼、唐孫華以對。康熙帝以曰:「韓菼非謫降之人,當以原官召補。徐元學、王鴻緒、高士奇可起用修書。並召徐秉義來。」

    十一月溫僖貴妃鈕祜祿氏逝。設虎槍營,分隸上三旗。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乙亥)

    二月太和殿修繕完成。

    五月上巡畿甸,閱新堤及海口運道,建海神廟。

    六月冊封皇太子允礽妃石氏。

    十一月大閱於南苑,定大閱鳴角擊鼓聲金之制。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丙子)

    正月下詔親征噶爾丹。於西苑蕉園設內監官學,以敕授太監讀書。

    二月康熙帝親統六師啟行,征噶爾丹。命皇太子留守,凡部院章奏聽皇太子處理。妃赫捨裡氏逝,追贈平妃。

    五月偵知噶爾丹所在,康熙帝率前鋒先發,諸軍張兩翼而進。前哨中書阿必達探報噶爾丹聞知皇上親率大軍而來,驚懼逃遁。康熙帝率輕騎追擊。上書皇太后,備陳軍況,並約期回京。康熙帝追至拖納阿林而還,命內大臣馬思喀追之。康熙帝班師。撫遠大將軍費揚古大敗噶爾丹於昭莫多(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烏蘭巴托東南),斬首三千,陣斬其妻阿奴。噶爾丹以數騎逃遁。

    七月以平定朔漠勒石於太學。

    十月大將軍費揚古獻俘至。

    十一月噶爾丹遣使乞降,其使格壘沽英至,蓋微探康熙帝的旨意。康熙帝告之說:「俟爾七十日,過此即進兵。」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丁丑)

    正月上諭:「朕觀《明史》,一代並無女後預政,以臣凌君之事。我朝事例,因之者多。朕不似前人輒譏亡國也。現修《明史》,其以此諭增入敕書。」

    二月康熙帝再次親征噶爾丹於寧夏,命皇太子留守京師。遣官祭黃河之神。

    三月康熙帝駐蹕寧夏,察恤昭莫多、翁金陣亡兵士。祭賀蘭山。上閱兵。命侍衛以御用食物均賜戰士。

    四月康熙帝迴鑾。費揚古疏報閏三月十三日噶爾丹仰藥死。康熙帝率百官行拜天禮。敕諸路班師。

    七月以朔漠平定,遣官告祭郊廟、陵寢、先師。

    十月始令宗室及滿洲諸生應鄉試、會試。

    十一月和碩恪靖公主下嫁喀爾喀郡王敦布多爾濟。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戊寅)

    正月康熙帝巡幸五台山。命皇長子允禔、大學士伊桑阿祭金太祖、世宗陵。

    三月封皇長子允禔為直郡王、皇三子允祉為誠郡王,皇四子允禛、皇五子允祺、皇七子允祐、皇八子允祀俱為貝勒。

    五月裁上林苑。

    七月命吏部月選同、通、州、縣官引見。霸州新河成,賜名永定河,建河神廟。奉皇太后東巡,取道塞外。

    八月巡幸塞外,奉皇太后臨幸喀拉沁端敬公主府邸,賜金幣及其額駙噶爾臧。皇太后望祭父母於發庫山。賜端敏公主及其額駙達爾漢親王班第金幣。

    九月康熙帝次克爾蘇,臨科爾沁親王孝莊文皇后之父滿珠習禮墓前酹酒行禮。

    十月康熙帝行圍於輝發。駐蹕興京,謁永陵,遣官賜奠武功郡王禮敦墓。謁福陵、昭陵,臨奠武勳王揚古利、直義公費英東、弘毅公額宜都墓。

    十二月諭宗人府:「閒散宗室,才力干濟,精於騎射,及貧無生計者,各察實以聞。」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己卯)

    正月發佈南巡詔旨:一切供給,由京備辦,勿擾民間。

    二月第三次南巡啟鑾。

    三月康熙帝閱黃河堤。駐杭州,閱兵較射。

    四月車駕駐江寧,閱兵。

    五月車駕次仲家閘,書「聖門之哲」額,懸先賢子路祠。

    閏七月妃張佳氏逝,謚為敏妃。誠郡王胤祉為其所生,不及百日剃髮,降為貝勒。

    十月視永定河工程,命直郡王胤禔率領八旗兵丁協助修永定河堤。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庚辰)

    正月閱視永定河工程。

    二月親自指示修永定河方略。命費揚古、伊桑阿考試宗室子弟騎射。

    六月建海神廟。停宗室科舉。

    十月皇太后六旬萬壽節,康熙帝制《萬壽無疆賦》,親書圍屏進獻。巡閱永定河。

    十一月命卓異官如行取例引見。

    康熙四十年(1701年辛巳)

    正月以河伯效靈,封為金龍四大王。

    五月御史張瑗請毀前明內監魏忠賢墓,從之。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壬午)

    正月詔修國子監。

    六月康熙帝制《訓飭士子文》,頒發直省,勒石學宮。

    九月第四次南巡。

    十月行至德州,皇太子病,中途迴鑾。

    十一月命修禹陵。

    是年限制外官隨帶家口人數。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癸未)

    正月大學士諸臣祝賀康熙帝五旬萬壽,進「萬壽無疆」屏風,卻之,僅收其寫冊。南巡,閱視黃河。

    三月萬壽節,朝皇太后宮,免廷臣朝賀,頒恩詔、蠲額賦、察孝義、恤貧窮、舉遺逸,頒賜親王、郡王以下文武百官有差。賜內廷修書舉人汪灝、何焯、蔣廷錫進士,一體殿試。

    五月裕親王福全有疾,康熙帝連日視之。內大臣索額圖挑唆皇太子,被宣佈為「天下第一罪人」,拘禁於宗人府。

    六月巡幸塞外。

    十月西巡山陝諸省,命皇三子胤祉勘察三門砥柱。

    十一月次洪桐,遣官祭女媧陵。遣官祭西嶽。駐西安,閱駐防官兵較射。

    十二月次磁州,御書「賢哲遺休」額懸先賢子貢墓。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甲申)

    二月封淮神為長源佑順大淮之神,御書「靈瀆安瀾」額懸之。

    四月命侍衛拉錫察視黃河河源。

    六月賜四品典儀凌柱女鈕祜祿氏於皇四子胤禛於藩邸。於武英殿開局修《佩文韻府》十月頒內制銅斗銅升於戶部,命以鐵製頒行。

    十一月告誡修《明史》史臣核公論,明是非,以成信史。

    十二月以御制詩集賜廷臣。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乙酉)

    正月《古文淵鑒》成,頒賜廷臣,及於學宮。

    二月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閱河。嚴禁太監與各宮女子認親戚、叔伯、姐妹,違者置於重典。

    三月駐蹕蘇州,命選江南、浙江舉、貢、生、監善書者入京修書。江寧織造曹寅校刊《全唐詩》成。賜大學士馬齊等《皇輿表》。

    十月重修華陰西嶽廟成,上制碑文。

    十一月國子監落成,御書「彝倫堂」額。

    是年康熙帝與羅馬教廷發生衝突,傾向禁教。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丙戌)

    五月巡幸塞外。建避暑山莊於熱河,為每年秋獮駐蹕行宮。

    六月詔修《功臣傳》。

    七月上駐蹕熱河。

    十月行武殿試。

    十一月達賴喇嘛圓寂,其下第巴隱匿,又立假達賴,拉藏汗殺第巴而獻偽達賴。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丁亥)

    正月康熙帝第六次南巡。

    六月巡幸塞外。皇三子胤祉迎康熙帝於自己邸園,侍宴,嗣是歲以為常。南書房翰林陳邦彥輯唐宋元明題畫諸詩成,康熙帝親為閱定成《歷代題畫詩類》一部。

    七月駐蹕熱河。巡幸諸蒙古部落。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戊子)

    正月重修南嶽廟成,御制碑文。

    四月捕獲明崇禎帝后裔,年已七旬的朱三及其子,斬於市。重修北鎮廟成,御制碑文。

    六月駐蹕熱河。《清文鑒》成,上制序文。

    七月《平定朔漠方略》成,上制序文。

    九月召集廷臣於行宮,宣示皇太子胤礽罪狀,命拘執之,送京幽禁。還京。廢皇太子胤礽,頒示天下。

    十月議政大臣會議,議皇八子胤祀謀求儲位罪,削其貝勒爵。

    十一月皇三子胤祉告皇長子胤禔咒魘皇太子,削其直郡王爵,幽之。副都御史勞之辨奏保廢太子,奪職杖之。召廷臣議建儲之事,阿靈阿、鄂倫岱、王鴻緒及諸大臣以皇八子胤祀請,康熙帝不允。釋廢太子胤礽。王大臣請復立胤礽為太子。復胤祀貝勒。

    十二月設局校刊《平定朔漠方略》,自是每次大戰後均修方略。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己丑)

    正月召集廷臣,審問誰為首倡立胤祀者,群臣惶恐。乃問張廷玉,對曰「聞之馬齊」,次日,列馬齊罪狀,宥死拘禁。後察其有誣,釋放馬齊。

    三月復立胤礽為太子,昭告宗廟,頒詔天下。

    四月移禁胤禔於公所,遣官率兵監守。

    十月冊封皇三子胤祉誠親王,皇四子胤禛雍親王,皇五子胤祺恆親王,皇七子胤祐淳郡王,皇十子胤(示我)敦郡王,皇九子胤□、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俱為貝勒。於京西暢春園之北建圓明園,賜予皇四子胤禛居住。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庚寅)

    正月皇太后七旬萬壽,諭禮部:「瑪克式舞,乃滿洲筵宴大禮,典至隆重。今歲皇太后七旬大慶,朕亦五十有七,欲親舞稱觴。」命刊刻《淵鑒類函》四十四部。命修《滿漢合壁清文鑒》。

    二月巡幸五台山。

    三月命編纂《字典》,即後來所稱的《康熙字典》。

    十月下詔,自康熙五十年開始,普免天下錢糧,三年而遍。直隸、奉天、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雲南、貴州九省地丁錢糧,察明全免。

    康熙五十年(1711年辛卯)

    正月視察通州河堤。

    二月閱筐兒港,命建挑水壩,次河西務,康熙帝登岸行兩里許,親置儀器,定方向,鼎椿木,以紀丈量之處。

    三月尚書耿額等數名大臣以「為太子結黨會飲」罪受罰。

    七月秋獮木蘭。

    八月皇四子胤禛第四子弘歷(即乾隆皇帝)出生,母為四品典儀凌柱女鈕祜祿氏;第五子弘晝生,母為管領耿德之女格格耿氏。

    十月命張鵬翮置獄揚州,處置江南科場案。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壬辰)

    正月命內外大臣具折陳事。奏折自此始。

    二月命卓異武官照文官引見。詔曰:「承平日久,生齒日繁。嗣後滋生戶口,毋庸更出丁錢,即以本年丁數為定額,著為令。」此為「滋生人丁永不加賦」政策。

    四月詔明年六旬萬壽,二月特行鄉試,八月會試。

    九月皇太子胤礽復以罪廢,禁錮於鹹安宮。

    十一月以復廢太子告廟,宣示天下。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癸巳)

    二月大臣趙申喬疏言太子國本,應行冊立。上以建儲大事,未可輕定,宣諭廷臣,以原疏還之予以否決。

    三月六旬萬壽節,舉行千叟宴,此為千叟宴之創始。皇二十二子胤祜生,母為庶妃赫圖氏。

    七月詔宗人削屬籍者,子孫分別系紅帶、紫帶,載名《玉牒》。

    是年詔修《律呂》諸書,於暢春園蒙養齋立館,求海內暢曉樂律者。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甲午)

    正月命修壇廟殿廷樂器。

    二月前尚書王鴻緒進《明史列傳》二百八十卷,命付史館。

    十月命大學士、南書房翰林考定樂章。

    十一月誠親王胤祉等以御制《律呂正義》進呈,得旨:「律呂、曆法、算法三書共為一部,名《律歷淵源》。」冬至,祀天於圜丘,奏新樂。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乙未)

    正月詔貝勒胤祀、延壽溺職,停食俸。

    十月諭大學士:「朕右手病不能寫字,用左手執筆批答奏折,期於不洩漏也。」

    十一月廢太子胤礽以礬水作書,囑大臣普奇舉己為大將軍,事發,普奇獲罪。

    是年停給皇八子胤祀爵俸。於京畿小湯山建湯山行宮。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丙申)

    十一月准噶爾部策旺阿拉布坦禍亂西藏。

    是年校刊《康熙字典》,康熙帝自為序。

    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丁酉)

    正月修《周易折中》成,頒行學宮。

    五月九卿議王貝勒差人出外,查無勘合,即行參究。

    七月策旺阿拉布坦遣將侵擾西藏,殺拉藏汗,囚其所立達賴。

    十一月皇太后不豫,上省疾慈寧宮。發佈詔書,回顧一生,闡述為君之難;並言自今春開始有頭暈之症,形漸羸瘦;特召諸子諸卿詳議立儲大事。

    十二月皇太后逝。康熙帝亦病七十餘日,腳面浮腫。

    是年禁赴南洋貿易,赴東洋者照舊。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戊戌)

    二月翰林院檢討朱天保上疏請復立胤礽為皇太子,康熙帝於行宮訓斥之,以其知而違旨上奏,實乃不忠不孝之人,命誅之。

    三月上大行皇后謚號為孝惠仁憲端懿純德順天翊聖章皇后。裁起居注官。

    四月葬孝惠章皇后於孝東陵。

    七月修《省方盛典》。

    十月命皇十四子胤□為撫遠大將軍,進軍青海。命翰林、科道官入值。命皇七子胤祐、皇十子胤、皇十二子胤祹分理正黃、正白、正藍滿蒙漢三旗事務。

    十二月孝惠章皇后升祔太廟,位於孝康章皇后之左,頒詔天下。晉和嬪為和妃,冊封庶妃王氏為密嬪,陳氏為勤嬪,封世祖悼妃之侄女博爾濟吉特氏為宜妃,冊封戴佳氏為成妃,哈琉哈氏為定嬪。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己亥)

    正月詔立功之臣退閒,世職准子弟承襲,若無承襲之人,給俸終其身。

    二月學士蔣廷錫表進《皇輿全覽圖》,頒賜廷臣。

    四月命撫遠大將軍胤□駐師西寧。

    十月命蒙養齋舉人王闌生修《正音韻圖》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庚子)

    二月冊封新胡畢勒罕為六世達賴喇嘛,結束了五世達賴喇嘛之後的西藏宗教領袖不定的局面。

    十月詔撫遠大將軍胤□會議明年師期。皇三子胤祉之子弘晟被封為世子,皇五子胤祺之子弘升為世子,班俸均視貝子。定外藩朝覲年例。

    康熙六十年(1721年辛丑)

    正月康熙帝以御極六十年,遣皇四子胤禛、皇十二子胤祹、世子弘晟祭永陵、福陵、昭陵。

    三月大學士王掞先密疏復儲,後御史陶彝等十三人疏請建儲,康熙帝不許,王掞、陶彝等被治罪,遣往軍前效力。

    四月詔釐定歷代帝王廟崇祀祀典。

    九月上制平定西藏碑文。

    十月召撫遠大將軍胤□來京。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壬寅)

    正月舉行千叟宴,康熙帝賦詩,諸臣屬和,題曰《千叟宴詩》。

    三月至皇四子胤禛邸園飲酒賞花,命將其子弘歷養育宮中。

    十月命雍親王胤禛等視察倉儲。

    十正月康熙帝不豫,還駐暢春園。命皇四子胤禛恭代祀天。病逝。即夕移入大內發喪。遺詔皇四子胤禛繼位,是謂雍正帝。遺詔真偽,引發繼位之謎。以貝勒胤祀、皇十三子胤祥,大學士馬齊、尚書隆科多為總理事務王大臣。召撫遠大將軍胤□回京奔喪。誠親王允祉上疏,援例陳請將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

    十二月封允祀為廉親王,授理藩院尚書,允祥為怡親王,允祹為履郡王,已廢太子允礽之子弘皙為理郡王,以隆科多為吏部尚書。宜太妃稱病坐四人軟榻見雍正帝而受訓斥。始授太監官級,定五品總管一人,五品太監三人,六品太監二人。更定歷代帝王廟祀典,詔《古今圖書集成》一書尚為竣事,宜速舉淵通之士編輯成書。

    雍正元年(1723年癸卯)

    正月頒詔訓飭督、撫、提、鎮,文吏至於守、令,武官至於參、游,凡十一道。頒賜提、鎮、副將大行皇帝遺念弓矢櫜鍵。設立上書房,定皇子拜見師傅禮。

    二月訓飭貝勒允□。為大行皇帝上謚為仁皇帝,廟號聖祖,陵為景陵。設東陵總管大臣,由馬蘭峪總兵兼任。以皇十六弟允祿出嗣莊親王博果鐸,襲其爵。

    三月加隆科多、馬齊、年羹堯太保,封年羹堯三等公。

    四月大行皇帝梓宮奉安享殿,命貝子允□留護。命怡親王允祥總理戶部,封其子弘昌為貝子。封皇七弟淳郡王允祐為淳親王,以其書佳,命與允祉同書景陵碑額。封皇十七弟允禮為果郡王。設鄉、會試翻譯科。復置起居注官。初御乾清門聽政。

    五月初御太和殿視朝。雍正帝生母仁壽皇太后逝,奉安梓宮於寧壽宮。封貝子允□為恂郡王。於祁縣鄭家莊修建房屋,命允礽及其子理郡王弘晰移居鄭家莊。

    七月改國語固山額真為固山昂邦,伊都額真為伊都章京。頒行《孝經衍義》。命隆科多、王頊監修《明史》,徐元夢、張廷玉為總裁。

    八月召王大臣九卿面諭之曰:「建儲一事,理宜夙定。去年十正月之事,倉卒之間,一言而定。聖祖神聖,非朕所及。今朕親寫密封,緘置錦匣,藏於正大光明匾額之後,諸卿其識之。」此為所定秘密立儲制度。上大行皇后謚號為孝恭皇后。採納直隸巡撫李維鈞的建議,推行「攤丁入畝」政策。

    九月葬聖祖仁皇帝於景陵,孝恭皇后祔葬。命纂修《律例》。定太監品級,總管太監為四品,副總管太監為六品,隨侍首領太監為七品,宮殿首領太監為八品。

    十月授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

    十一月冬至,祀天於圜丘,奉聖祖仁皇帝配享。

    十二月安插洋人於澳門,改天主教堂為公所,嚴禁入教。冊立嫡妃那拉氏為皇后,封年氏為貴妃,鈕祜祿氏為熹妃,耿氏為裕嬪。以履郡王允祹「不感激罪」降為貝子。

    是年命御史莽鵠立繪聖祖御容,奉景山壽皇殿,凡遇聖誕、元旦等節奠獻。定禮服用石青、明黃、大紅、月白四色緞,花樣三色,團金龍九,龍口珠各一顆,腰襴小團龍九,週身五彩雲,下八寶平水,萬代江山。

    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

    正月祈谷於上帝,奉聖祖仁皇帝配享。詔大學士圖海配享太廟。命岳鐘琪為奮威將軍,專征青海。定嗣後十七歲以上太監不許收用。

    二月御制《聖諭廣訓》,頒行天下。詔臨雍大典,改幸學為詣學。行耕耤禮,三推犁畢,雍正帝復加一推。

    三月詣太學釋奠,御彝倫堂講《尚書》、《大學》,廣太學鄉試中額。

    四月詔王大臣訓飭廉親王允祀,令其改行,並令王大臣察其善惡,據實以聞。因敦郡王允(示我)受命護送前來謁見梓宮的澤卜尊丹巴胡圖克圖返喀爾喀,托辭不行,居張家口,私行祝禱,稱「雍正新君」,犯大不敬罪,削爵拘禁。

    閏四月續修《會典》。青海叛虜阿爾布坦溫布等械系至京,雍正帝御午門受俘。

    五月祭地於方澤,奉聖祖仁皇帝配享。懲處曾阿附允祀諸臣,降貝勒阿布蘭為輔國公,貝子蘇努削爵,削貝子弘春爵。京畿太監因好生事,多被遣還原籍。命太監習武以備將來隨駕出行。設圓明園護軍營與內務府三旗護軍營。

    六月以青海平定,勒石於太學。以闕裡廟災,致祭先師,遣官監修。降貝子允祹為鎮國公。

    七月御制《朋黨論》,頒示群臣。

    八月命鄉、會試迴避士子一體考試,別派大臣閱取。

    十月封明裔朱之璉為一等候,世奉明祀。詔京師建忠義祠。

    十一月定孝莊皇后山陵為昭西陵。削世子弘晟爵。

    十二月命太學立進士題名碑。

    雍正三年(1725年乙巳)

    二月以三年服闋,行祫祭禮。詔廷臣宣示允□罪狀,並及允祀、允、允□。敘總理王大臣、怡親王允祥予一子郡王,隆科多、馬齊加世職。廉親王允祀不與,並嚴詔訓責之。

    三月因年羹堯表賀日月合璧,五星聯珠,將「朝乾夕惕」誤寫為「夕陽朝乾」而受訓斥。以怡親王允祥總理事務謹慎忠誠,賞允祥在其諸子中指名請封一人為郡王。

    四月調年羹堯為杭州將軍。

    六月命上三旗世職及登城巴圖魯之子,二十以下,十四以上,揀選引見錄用。削年羹堯太保之職。

    七月貝子允□有罪削爵。

    八月削隆科多太保,命往阿蘭山修城。罷黜年羹堯為閒散旗員。幽禁允□。雍正帝駐圓明園,加怡親王允祥俸,果親王允禮護衛。賜怡親王允祥「忠敬誠直勤慎廉明」榜。

    九月逮系年羹堯下刑部獄。

    十月封恆親王允祺子弘晊為輔國公。

    十二月降郡王允□為貝子。廷臣議上年羹堯罪九十二款。得旨:年羹堯賜死,其子年富立斬,余子充軍,免其父兄緣坐。開始編撰《大清律集解》和《大清律歷增修統纂集成》。

    雍正四年(1726年丙午)

    正月雍正帝御太和殿受賀。朝正外藩,依先朝例,賚予銀幣。宣詔皇九弟允□罪狀。集廷臣宣詔皇八弟允祀罪狀,易親王為民王,褫黃帶,絕屬籍,革其婦烏雅氏福晉逐回母家,敕令易名曰阿其那,名其子弘旺曰菩薩保。削隆科多職,仍令赴俄羅斯議界。定元旦宴儀。

    二月革允祀民王,拘禁宗人府高牆。

    五月禁錮皇十四弟允□及其子白起於壽皇殿。改允□名為塞斯黑,拘於保定。封皇十五弟允□為貝子。

    六月諸王大臣復議允祀罪40款、允□罪28款,宣示中外。

    八月允□卒於保定。諭造辦處制合符4件,一交乾清門,一交左翼門,一交右翼門,凡夜間開門,將符對合以為憑據。

    九月重九節,雍正帝御乾清宮,賜宴廷臣,賦柏梁體詩。允祀卒於禁所。查嗣庭試題案發。

    十月裕親王廣寧削爵,永錮宗人府。諭內務府總管,查官房百十間,給年老有疾、無力效力之太監居住養老。因查嗣庭、汪景祺(均系浙人)案,設浙江觀風整俗使。

    十二月王大臣請將允祀、允□妻子正法。諭曰:「允祀、允□雖大逆不道,而反叛事跡未彰,免其緣坐。允□之妻逐回母家禁錮,其餘眷屬,交內務府養贍。」御史謝濟世疏劾田文鏡十罪,詔褫職遣戍。

    是年定太監官銜,正四品總管為宮殿監督領侍銜,從四品副總管為宮殿監正侍銜,六品副總管為宮殿監副侍銜,七品首領為執守侍銜,八品首領為侍監銜。罷江寧織造曹頫,查封家產。從雲貴總督鄂爾泰上書建議,在西南地區實行改土歸流。

    雍正五年(1727年丁未)

    三月削恆親王允祺子弘升世子爵。

    四月設宗室御史二員。

    六月削隆科多爵。

    七月已革貝子蘇努塗抹聖祖朱諭,經王、大臣、刑部參奏。

    八月皇三子弘時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被削宗籍,旋死。定《恰克圖互市界約》,置辦理俄事大臣。

    九月與俄簽訂《布連斯奇界約》,劃定中俄中段邊界。定官員頂戴之制。

    十月王大臣會議隆科多大罪50款。

    十一月命修執中成憲。復鰲拜一等公,令其孫襲。冊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富察氏為皇四子弘歷嫡福晉。

    十二月命直省學政每六年拔取生員一次。

    是年設立駐藏大臣制度。

    雍正六年(1728年戊申)

    二月晉封果郡王允禮為親王。

    六月詔六部員外郎、主事作為公缺,毋庸按旗升轉。誠親王允祉索賄事發,降為郡王,拘其子弘晟於宗人府。

    十月設鹹安宮官學,包衣子弟肄業於此。

    十二月《大清律集解附例》成。

    是年定皇后千秋節,王公百官鹹蟒袍補服,但不向皇后行禮。張熙赴陝投書,策動川陝總督岳鐘琪反清。停止宗室諸王兼管旗下事務。

    雍正七年(1729年己酉)

    三月命傅爾丹、岳鐘琪率軍從北、西兩路征討噶爾丹。

    五月岳鐘琪書疏言有湖南人張熙投遞逆書,策其謀反。訊由其師曾靜所為。命提曾靜、張熙至京。九卿會審,曾靜供因讀已故呂留良所著書,陷溺狂悖。至是,明詔斥責呂留良,並令中外臣工議罪。

    六月發佈有關選宮女上諭:「此後挑選使令女子,在皇后妃嬪貴人宮內者,官員世家之女尚可選入,如遇貴人以下挑選女子,不可挑選官員世家之女。」

    十月賜漢大臣子蔣溥等十三人舉人。以內外諸臣謹慎奉職,加怡親王儀仗,張廷玉少保,蔣廷錫太子少傅,勵廷儀太子少傅,傅爾丹、岳鐘琪、鄂爾泰俱少保,田文鏡太子太保,李衛、查郎阿、席伯俱太子少保。

    是年刊刻《大義覺迷錄》,頒發各州縣學。改武英殿造辦處為修書處,鑄給武英殿修書處圖記。

    雍正八年(1730年庚戌)

    二月定外戚錫爵曰承恩公。御經筵。復誠郡王允祉為誠親王,貝勒允□為愉郡王,貝子允禕為貝勒,皇二十一弟允禧、皇二十二弟允祜為貝子,皇二十三弟允祁為鎮國公。

    三月頒行聖祖御纂《書經傳說》,雍正帝制序文。因諸阿哥已漸長大,且居宮中,嚴禁各處太監趨奉阿哥,並不許向各阿哥處往來行走。

    四月更定大學士為一品,左都御史為從一品。

    五月怡親王允祥逝,雍正帝親臨其喪,謚曰「賢」,配享太廟。詔令怡親王名仍書原「胤」祥。誠親王允祉會怡親王允祥之喪,遲到早散,面無戚容,交宗人府議處。議削王爵監禁景山永安亭,得旨削爵拘禁。晉封貝子允禧為親王,復允祹郡王,封理郡王弘晰為親王,公弘景為貝子。

    六月賜怡賢親王「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八字加於謚上。定太監四品至八品不分正從。

    七月命建賢良祠於地安門外。

    八月命怡親王子弘曉襲封親王,弘皎別封郡王,均世襲。建賢良祠,以怡親王允祥功勳卓著而奉為首位。設立軍機處。

    十月再定百官帽頂,一品加珊瑚頂……直至九品各不相同。

    雍正九年(1731年辛亥)

    六月清軍設伏和通泊,擊敗噶爾丹策零叛亂。

    九月皇后那拉氏逝,冊謚為孝敬皇后。嚴禁太監偷盜坤寧宮祭神肉外賣。

    十二月《聖祖實錄》、《聖祖聖訓》告成。

    雍正十年(1732年壬子)

    正月孟春享太廟,皇四子弘歷行禮。

    二月封鄂爾泰一等伯,世襲。

    六月清軍於光顯寺徹底擊敗噶爾丹策零叛亂。

    十二月治呂留良罪,命將呂留良、嚴鴻逵、呂葆中俱開棺戮屍,斬呂毅中、沈在度。賜皇四子弘歷長春居士號,皇五子弘晝旭日居士號。

    雍正十一年(1733年癸丑)

    二月封皇二十四弟允祕為誠親王,皇四子弘歷為寶親王,皇五子弘晝和親王,貝勒弘春為泰郡王。

    四月舉博學弘詞。

    五月續修《會典》成。

    雍正十二年(1734年甲寅)

    四月禁廣東進象牙席,並禁止民間使用。

    五月命弘歷、弘晝入值辦理苗疆事務。

    七月命果親王允禮經理達賴喇嘛駐藏,並至直隸、山西、陝西、四川閱兵。

    八月責允□之子弘春輕佻,降郡王為貝子。

    十月原直郡王允禔卒,命照貝子治喪,封其子弘昉為鎮國公。敕續修《皇清文穎》。

    雍正十三年(1735年乙卯)

    三月雍正帝親耕耤田。詔曰:「地方編立保甲,必須俯順輿情,徐為勸導。若過於嚴急,則善良受累矣。為政以得人為要,不得其人,雖良法美意,徒美觀聽,於民無濟也。」

    四月聖祖《文集》刊成,頒賜廷臣。

    五月命果親王、皇四子、皇五子,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等辦苗疆事務。

    八月雍正帝於圓明園病危,詔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領侍衛內大臣豐盛額、訥親,內大臣戶部侍郎海望入內受命,宣旨傳位皇四子寶親王弘歷。雍正帝逝,年五十八。奉大行皇帝遺命,以允祿、允禮、鄂爾泰、張廷玉輔政。以遺命尊奉弘歷生母熹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太后。奉皇太后懿旨,冊立弘歷嫡福晉富察氏為皇后。

    九月初三日,弘歷即位於太和殿,以明年為乾隆元年。嚴禁太監傳播宮內外消息,驅逐內廷行走僧人及煉丹道士。大行皇帝梓宮奉安於雍和宮。頒乾隆元年時憲書。鑄乾隆通寶。賞莊親王允禮、果親王允祿雙俸,鄂爾泰、張廷玉襲一等輕車都尉。開鄉會試恩科。

    十月享太廟,遣裕親王廣保代行。命治曾靜、張熙罪,將《大義覺迷錄》永行收回。復允祀、允□宗籍,賞子孫紅帶子,收入《玉牒》。

    十一月上雍正帝謚號為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誠憲皇帝,廟號世宗。

    十二月斬曾靜、張熙於市。

    乾隆元年(1736年丙辰)

    正月祈谷於上帝,乾隆帝親詣行禮,自是每年如之。建京師先蠶壇。

    二月祭社稷,乾隆帝親詣行禮,自是每年如之。定世宗山陵名為泰陵,設西陵總管大臣,由泰寧鎮總兵兼任。

    三月為太祖、孝慈皇后、太宗、孝端皇后、孝莊皇后、世祖、孝惠皇后、孝康皇后、聖祖、孝誠皇后、孝昭皇后、孝恭皇后加尊謚。

    七月召總理事務王大臣九卿等,宣諭密書建儲諭旨,收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上。追諡明建文帝為恭閔皇帝。

    八月祭大稷、大社,乾隆帝親詣行禮,自是每年如之。

    九月御試博學鴻詞一百七十六人於保和殿,授劉倫等官。

    十月奉皇太后送世宗梓宮至泰陵。

    十一月御乾清門聽政。以果親王允禮坐事罷其雙俸。冬至,祀天於圜丘,乾隆帝親至行禮,自是每年如之。

    是年停捐納。制定清厘僧道之法,發度牒,婦女須四十以上方許出家。

    乾隆二年(1737年丁巳)

    二月乾隆帝奉皇太后送孝敬憲皇后梓宮至泰陵。

    三月葬世宗於泰陵,孝敬皇后祔葬。世宗、孝敬皇后祔太廟。

    四月祀天於圜丘,奉世宗皇帝配享。釋放雍正末年獲罪的傅爾丹、岳鐘琪。

    五月御試翰林、詹事等官,擢陳大綬等三員為一等,余各升黜有差。祭地於方澤,奉世宗皇帝配享。

    七月御試續到博學鴻詞於體仁閣,授萬松齡等官。

    八月用嵇曾筠議,命築浙江魚鱗大石海塘。

    閏九月馬蘭峪陵(即乾隆帝裕陵)工竣。

    十月修盛京三陵。乾隆帝謁東陵各陵。

    十一月改泰陵總管為副都統。祭告泰陵,乾隆帝釋服。皇太后聖壽節,御慈寧宮,乾隆帝行禮慶賀,自是每年如之。命仍設軍機處,以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尚書訥親、海望,侍郎納延泰、班第為軍機大臣。

    十二月乾隆帝御太和殿,為嫡妃富察氏行冊封禮,冊封大學士高斌之女為貴妃,側福晉烏拉納拉氏為嫻妃,晉純嬪蘇氏為純妃,晉貴人金氏為嘉嬪。命釋皇十一叔允,封為輔國公。集乾隆帝皇子時期所著詩文為《樂善堂全集》,刊刻成書。

    乾隆三年(1738年戊午)

    正月初行元旦朝賀禮,乾隆帝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詣壽康宮慶賀皇太后禮成,再御太和殿受百官之賀,自是每年元旦如此。祈谷於上帝,奉世宗配享。初幸圓明園,奉皇太后居暢春園。以謁泰陵,命鄂爾泰在京總理一切事務。

    二月舉經筵,自是每年春秋仲月舉行一次。舉行耕耤禮,奉雍正帝之法,四推四返,自是每年如此。

    三月乾隆帝詣太學釋奠,御彝倫堂,命講《中庸》、《尚書》。將皇六弟弘曬過繼給果親王允禮。

    是年定宗室子女世系遠者婚姻可聽其便,無須候旨指配。

    乾隆四年(1739年己未)

    正月召王大臣、翰林、科道及督撫學政在京者99人,賜宴於乾清宮西暖閣,賦柏梁體詩。

    九月謁東陵各陵。乾隆帝因病命和親王弘晝代行孟冬時享禮。

    十月以莊親王允祿與理親王弘晰等人結黨,宗人府議削爵圈禁,諭:「莊親王寬免,理親王弘晰、貝勒弘昌、貝子弘普俱削爵,弘升永遠圈禁。弘皎王爵,系皇考特旨,從寬留王號,停俸。」

    十二月諭「旗下太監不可在近便隨侍處當差,只宜外圍熟火打掃處服役。」

    乾隆五年(1740年庚申)

    是年於圓明園西北隅建安佑宮,如廟寢制,奉聖祖、世宗聖容。重輯《大清律歷》成,《大清一統志》修成。

    乾隆六年(1741年辛酉)

    二月御史叢洞請暫息行圍,乾隆帝以行圍乃飭兵懷遠之意訓之。皇五子永琪生,母為貴人珂裡葉特氏(即愉貴妃)。

    七月初行秋獮大典,奉皇太后於避暑山莊。

    十一月諭總管太監:「御筆匾十一面,著掛於十二宮。其永壽宮現在有匾,此十一匾俱照永壽宮式樣製造。自掛之後,至千萬年不可擅動。」晉嘉嬪為嘉妃,晉員外郎額爾吉圖之女貴人為愉嬪,貴人葉赫那拉氏為舒嬪。

    十二月諭:「各宮太妃、母妃、后妃,不可將宮中所有移給本家,其家中之物亦不許向宮內傳送。」

    乾隆七年(1742年壬戌)

    八月定皇后親蠶禮。諭:「嗣後凡挑選內務府女子,如有妃、嬪、貴人等姐妹及兄弟之女選入使女者,著總管查奏。」

    十一月命執法寬嚴,務歸平允。定大祀南郊前一日先詣齋宮齋戒。定《宮中現行則例》共計18門。定太監官秩不得超過四品,以為永例。諭令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纂修《國朝宮史》。

    乾隆八年(1743年癸亥)

    正月遣和親王弘晝代祀先農壇,用中和韶樂,與乾隆帝親祭同,著為令。考選御史,杭世駿對策言滿漢畛域不可太分,被革職。

    四月命奉宸苑試行區田法。

    六月御史陳仁請以經史考試翰林官,不宜用詩,乾隆帝嘉納之。

    七月奉皇太后自熱河起駕詣盛京謁陵,此為首次謁盛京陵。壽祺皇太妃逝,輟朝十日。

    九月奉皇太后謁永陵、福陵、昭陵,行大享禮。乾隆帝御盛京皇宮崇政殿受賀,御大政殿賜酺。詣文廟釋奠,幸講武台大閱。諭王公宗室大臣等潔蠲禮典,訓導民兵,勿忘淳樸舊俗。乾隆帝親祭宗室、功臣岳託、揚古利、額宜都、費英東墓。遣官望祭長白山、北鎮醫巫閭山及遼太祖陵。

    十二月諭令張照、梁詩正、勵宗萬等編宮中所藏道釋畫目錄《秘殿珠琳》。

    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

    正月於西苑瀛台賜宴准噶爾特使。

    二月諭令張照、梁詩正、勵宗萬等編宮中所藏繪畫目錄《石渠寶笈》。

    四月先蠶壇建成。乾隆帝詣圜丘行大雩禮,特詔貶損儀節,以示虔禱。祭地於方澤,不乘輦,不設鹵簿。

    九月重修翰林院竣工,幸翰林院賜宴,分韻賦詩,復御制柏梁體詩首句,群臣以次賡續。幸貢院,賜御書匾聯額。幸觀象台。

    是年諭於敏中等始編內府所藏宋元明善本書目《天祿琳琅》。以雍親王府為喇嘛廟。申斥科場弊端,順天府鄉試稽查嚴密,不敢入場者達2800餘人。

    乾隆十年(1745年乙丑)

    正月始召大學士、內廷翰林於重華宮聯句。

    三月乾隆帝幸鄂爾泰第視疾,加為太傅。

    五月頒御制《太學訓飭士子文》於各省學宮,同世祖《臥碑文》、聖祖《聖諭廣訓》、世宗《朋黨論》朔望宣講。

    七月於香山舊行宮基址建靜宜園。

    九月遣官祭明陵。修明愍帝陵。

    十一月晉嫻妃為嫻貴妃,貴人魏佳氏為令嬪(即嘉慶帝之母),愉嬪為愉妃。

    乾隆十一年(1746年丙寅)

    二月定皇后不行親蠶禮之年遣妃代行。

    閏三月飭陝西修列代陵墓。

    四月誡軍機處洩漏軍機。

    七月改瀛台崇雅殿為敦敘殿,賜宴宗室王公,遵旨長幼列坐,行家人禮,並引至淑清院流杯亭遊覽。

    九月奉皇太后謁泰陵,後巡幸五台山。

    十二月以大學士張廷玉年老,命其子張若澄在南書房行走。設養鷹處、養狗處,飼養鷹狗以助圍獵。

    是年禁民人出山海關。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丁卯)

    六月諭明年奉皇太后東巡,命各衙門預備各項事宜。派張廣泗率軍開始平定大小金川叛亂。

    十二月是年定慶賀皇太后壽辰許二品命婦入班。改香山行宮為靜宜園。定坤寧宮祭神背燈供獻。

    是年八旗漢軍願在外省居住者,在京稟報該旗,在外呈明督撫,准其隨便散居。命修《續文獻通考》。

    乾隆十三年(1748年戊辰)

    二月奉皇太后率妃嬪東巡山東,駐曲阜,詣闕裡,謁孔林,祭少昊、周公。留曲柄黃蓋於孔府大成殿。

    三月皇后富察氏逝於山東德州舟次,乾隆帝哀痛至極,兼程還京師,殯皇后於長春宮。乾隆帝輟朝九日,親定大行皇后謚為「孝賢」。並責皇長子永璜於皇后喪事不能盡哀,罰其師傅、諳達俸祿。移大行皇后梓宮於景山觀德殿。

    六月諭禁廷臣請立太子。

    七月皇太后懿旨:「嫻貴妃那拉氏承體坤寧,先冊立為皇貴妃,攝行六宮事。」

    十月移孝賢皇后梓宮於靜安莊,乾隆帝至靜安莊奠酒。於西苑豐澤園賜宴平定金川之將士傅恆等。至寶諦寺,閱八旗演習雲梯兵。至堂子行祭告禮及祭吉爾丹纛。

    十二月定內閣大學士滿漢各二員,協辦大學士滿、漢一員或二員,改所兼四殿二閣為三殿三閣。

    是年將景山壽皇殿由景山東北移建至景山正中,如安佑宮之制,並御制碑記。設三旗包衣先鋒營,演習馬上技藝。更定皇帝儀衛大駕鹵簿為法駕鹵簿,行駕鹵簿為鑾駕鹵簿,行幸儀仗為騎駕鹵簿,合三者為大駕鹵簿。釐定皇帝「二十五寶」。

    乾隆十四年(1749年己巳)

    二月大金川之役無功而罷,乾隆帝決定撤兵。乾隆帝至西苑豐澤園演耕。

    四月御太和殿,行冊封嫻貴妃烏拉那拉氏為皇貴妃,晉嘉妃為貴妃,舒嬪為舒妃,令嬪為令妃,貴人陳氏為婉嬪。

    乾隆十五年(1750年庚午)

    正月乾隆帝幸西苑紫光閣,賜宴准噶爾使尼瑪宴。

    二月奉皇太后西巡五台山。閱視永定河堤工程。

    四月罷致仕大學士張廷玉太廟配享。

    五月諭九卿科道直陳得失。

    八月禮部請遣皇貴妃代皇后行祭先蠶禮,乾隆帝以「妃所代,代後也,位未正,何為代」為由,御太和殿,冊立皇貴妃烏拉納拉氏為皇后。奉聖祖、世宗御容於景山壽皇殿。

    是年為給皇太后祝壽,於甕山建大報恩延壽寺,更山名為萬壽山,易西湖名為昆明湖。

    乾隆十六年(1751年辛未)

    正月奉皇太后第一次南巡江浙。命更定圜丘大享殿為祈年殿。

    二月南巡至江寧,祭明太祖陵。

    四月南巡駐泰安府,祀東嶽廟。遣履親王允祹代行常雩禮。

    六月冊貴人陸氏為慶嬪,貴人巴林氏為穎嬪。

    十一月皇太后六旬聖壽大慶,於京西西直門外長河畔建萬壽寺,並以皇太后自長河至高粱橋易輦進宮,於該處建倚虹堂。

    是年雲、貴、魯發現偽撰奏本、朱批。准噶爾部內亂。

    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

    正月設盛京總管內務府大臣,以盛京將軍兼管。

    三月以儒臣巴克什達等上疏改滿洲衣冠而效漢人服制發佈上諭,訓誡八旗子弟學習騎射,嫻熟國語,並於紫禁城箭亭、西苑引見樓及侍衛教場、八旗教場立碑刊刻。

    是年查辦偽奏本案。

    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

    正月授和親王弘晝為議政大臣。

    二月奉皇太后至涿州荷花澱閱水圍,視永定河工程。

    十一月江西生員劉震宇以所著《治平新策》中有「更衣服制度」等語被斬。

    是年申禁朝官與諸王交通往來。禁譯滿文小說。

    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

    四月冊封總督那蘇圖之女戴佳氏為忻嬪。

    五月巡盛京,再至避暑山莊召見准噶爾部三車凌。

    九月謁永陵、福陵、昭陵。御大政殿,盛京宗室覺羅將軍等進御宴。

    十一月於避暑山莊賜宴阿睦爾撒納。

    是年會各省駐防漢軍,照京城漢軍之例,聽散處為民。乘准噶爾部內亂,發兵進攻。

    乾隆二十年(1755年乙亥)

    六月以平定准噶爾達瓦齊遣官告祭天、地、社稷、先師孔子,為皇太后上徽號,午門受俘。

    九月蒙古准噶爾部阿睦爾撒納入覲途中反叛。

    十月達瓦齊等被解至京師,行獻俘禮,乾隆帝御午門受俘。

    是年諭八旗力戒傚法漢人習氣,並不准與漢人唱和往來。

    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丙子)

    二月謁泰陵。巡山東,詣孔林。

    五月太監李連棟於圓明園縱火偷盜,李連棟正法示眾,其父母兄弟五人發往黑龍江給披甲人為奴。

    是年准噶爾部阿睦爾撒納再次糾合部眾,準備復亂。取消八旗駐防兵丁不得在駐防地私置田產禁令。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丁丑)

    正月奉皇太后第二次南巡江浙。

    三月清軍再攻准噶爾部,最後徹底平定該部。

    四月因直隸總督方承觀劾奏巡檢張若瀛擅責內監僧人,被乾隆帝斥為不識大體,下諭內監在外生事者聽人責懲。

    六月拒絕英人赴浙貿易,規定與西洋貿易僅以廣州一處通商。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戊寅)

    十二月因日蝕,左副都御史孫灝奏請明年停止巡幸,乾隆帝斥其識見舛誤,並以「傚法皇祖練武習勞」諭中外。

    是年設內務府總理工程處,負責勘估核銷宮殿、苑囿、熱河行宮等重大工程。派兵進軍天山兩路,平定大小和卓木叛亂。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己卯)

    七月清軍繼續掃除大小和卓木叛域,二人被殺,天山南北路底定,平回之役結束。

    十一月以平定回部率諸大臣詣皇太后壽康宮慶賀。

    十二月晉慶嬪為慶妃,穎嬪為穎妃,貴人博爾濟吉特氏為豫嬪。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庚辰)

    正月以再平准回二部,御午門受俘。

    十月皇十五子永琰(即嘉慶帝)生於圓明園天地一家春,母為令貴妃魏佳氏。

    是年於伊犁興辦屯田。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辛巳)

    正月紫光閣落成,賜宴被畫像功臣及文武大臣、蒙古王公等。

    二月奉皇太后巡五台山後謁泰陵。

    十一月萬壽山清漪園建成。為皇太后七旬舉行大慶。

    是年《國朝宮史》編纂完成。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壬午)

    正月奉皇太后第三次南巡江浙,於海寧閱視海塘。

    五月封貴人和卓氏為容嬪。

    十月設立伊犁將軍,統轄天山南北路。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

    正月乾隆帝御西苑紫光閣,賜愛烏罕、巴達克山、霍罕、哈薩克各部使者宴。停止恰克圖互市。

    五月圓明園九洲清宴火災,皇六弟果親王弘曬後至,與諸皇子談笑露齒,乾隆帝不悅,以干預朝政罪削弘曬爵,仍賞給貝勒。和親王弘晝好演喪儀,使家人祭奠哀泣以為樂,至是,以儀節僭妄罪罰俸三年。

    九月晉忻嬪為忻妃。

    十一月出繼皇四子永□為履親王允祹之孫。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甲申)

    是年取消絲綢出口禁令。命重修《大清一統志》。

    乾隆三十年(1765年乙酉)

    正月奉皇太后第四次南巡江浙。皇后烏拉納拉氏忤乾隆帝意,又自剪髮辮,命其先返京城。

    四月果親王弘曬逝。

    六月晉令貴妃魏氏為皇貴妃。

    十一月封皇五子永琪為榮親王。

    是年准八旗大臣子弟一體參加科舉考試,毋庸奏明請旨。甘肅大地震。滇緬間諸土司屢與緬人衝突,緬甸之役開始。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丙戌)

    正月詔自本年始普免各省漕糧一次。

    五月以皇十五子永琰所執扇頭有題畫詩句,落款為「兄鏡泉」三字,系十一阿哥永瑆所書,訓諭皇子不得傚法書生習氣而疏於滿洲根本。

    是年《大清會典》成書,較前兩朝《會典》增加《事例》。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丁亥)

    三月閱視子牙河堤。

    是年《續文獻通考》成書,命續修《續通典》、《續通志》。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戊子)

    八月復俄羅斯於恰克圖通商。

    十月晉慶妃為慶貴妃,容嬪為容妃,貴人鈕祜祿氏為順嬪。

    是年發生兩淮鹽政提引征銀案。

    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

    十二月巡幸天津。

    是年緬甸之役,清軍久攻不克,將士死傷甚眾,至此,清廷下令撤兵。令各王公屬下之人,從外任來京者,不得謁見本管王公。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庚寅)

    正月因六十壽辰,明年皇太后八十聖壽,下詔普免全國額征地丁錢糧。

    五月以皇八子自園中擅自進城,奪上書房行走觀保、湯先甲職,並訓誡之。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辛卯)

    正月渥巴錫汗率領土爾扈特部踏上回歸祖國的征途。

    二月奉皇太后東巡山東。

    十一月冊封都統四格之女貴人汪氏為惇嬪。舉行皇太后八旬聖壽慶典。

    是年大小金川之役開始。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壬辰)

    正月詔開四庫館,網羅天下遺書。

    十一月以三通館進呈所纂《嘉禮考》於遼金元各代冠服之制敘載未能明晰,再度申諭衣冠為一代昭度,不得輒改衣冠,去淳樸之風。

    是年停止五年編審人丁舊例。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癸巳)

    閏三月命劉統勳等為《四庫全書》總裁。

    十一月再次秘密建儲,以皇十五子永琰為儲君。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甲午)

    七月以於敏中未奏太監高雲從囑托公事,下部嚴議,高雲從被斬。

    八月山東王倫以反對官府「額外加征」為口號,率眾起義。

    十一月晉惇嬪為惇妃。

    是年賜內大臣副都統和爾經額之女喜塔臘氏為皇十五子嫡福晉。

    乾隆四十年(1775年乙未)

    是年《天祿琳琅》編成。令四庫館臣對所收書籍「務須詳慎抉擇,使群言悉歸雅正。」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丙申)

    二月金川土司索諾木勢窮請降,兩金川之役結束。命繪平定金川前後五十功臣像,懸於紫光閣。

    三月再奉皇太后巡山東,奠孔子,謁孔林。迴鑾行至涿州,有僧攜童子迎駕,自稱皇四子永□子。詰之,童子稱僧教為妄語,斬僧,童子發伊犁。命戶部侍郎和珅軍機處行走。

    四月於瀛台親審大小金川戰俘,並於紫光閣宴凱旋將士。

    十一月命《四庫全書》館詳核違禁各書,分別銷毀。

    十二月命於國史中立《貳臣傳》。

    是年歸政後頤養之所寧壽宮建成。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丁酉)

    正月御閱武樓閱兵,命諸王大臣、外藩蒙古及回部、庫車、哈薩克使臣、金川土司等從觀。皇太后逝於圓明園長春仙館,奉安於慈寧宮正殿,乾隆帝以含清齋為倚廬,諭穿孝百日,王大臣官員等二十七日服除,上大行皇后謚為「孝聖」,陵為泰東陵。

    四月乾隆帝親送孝聖皇后梓宮往泰東陵。

    是年令廣東禁洋船運棉進口。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戊戌)

    正月追復多爾袞、多鐸、代善、濟爾哈朗、豪格、岳托原爵,配享太廟。以世宗晚年有諭為由,復允祀、允□原名,收入《玉牒》,並配享太廟。

    七月謁盛京各陵。

    九月東巡迴鑾路途中錦縣生員金從善以疏言建儲、立後、納諫、施德被處斬。申諭立儲流弊及宣佈歸政日期。

    十月徐述夔《一柱樓詩集》案發。

    十一月因惇妃毆死宮女受罰,降為惇嬪。禁止貢獻整玉如意及大玉。

    是年升熱河廳為承德府。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己亥)

    二月命從所焚書中輯《明季諸臣奏疏》,以其切中彼時弊病,足資考鑒。建江南龍泉莊等行宮。

    八月命和珅在御前大臣上學習行走。

    十月補晉貴人伊爾根覺羅氏為循嬪,順嬪為順妃。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

    正月乾隆帝第五次南巡江浙。

    五月雲貴總督李侍堯以收受屬員銀兩眾多,處斬監候。

    七月班禪額爾德尼自後藏入覲,於萬樹園賜宴。

    八月七旬萬壽節,御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受群臣慶賀。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辛丑)

    二月西巡五台山。

    七月查辦甘肅捏災冒賑等貪污案,原總督勒爾謹賜死,前任布政使王但望處斬,現任布政使王廷贊處絞。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壬寅)

    正月第一部《四庫全書》繕寫完成。建盛京文溯閣。

    二月御文淵閣,賜宴《四庫全書》總裁等官。

    四月和珅、劉墉同御史錢澧查辦山東貪污案。

    八月皇十五字永琰第二子綿寧(即道光皇帝)生於紫禁城擷芳殿,母為喜塔臘氏。

    九月建杭州文瀾閣。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癸卯)

    八月賜達賴喇嘛玉冊玉寶。

    九月至盛京謁陵。御崇政殿受賀,至清寧宮祭神,於大政殿賜宴宗室,命皇子、王公等及三、四品頂戴宗室1308人入宴。命皇十一子永瑆等迎從京師太廟中撤下的謚冊謚寶至盛京,供奉於盛京太廟。申諭詹事府備詞臣升轉之階及建儲之不可行。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甲辰)

    正月乾隆帝第六次南巡江浙。

    九月命舉行千叟宴。

    是年第一艘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抵廣州。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乙巳)

    正月以登位五十年大慶,舉行千叟宴,宴親王以下60歲以上3000人於乾清宮。

    十一月以乾隆六十年乙卯正旦推算日食,宣諭定次年歸政。

    是年令直隸、山東、河南推廣種植甘薯。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丙午)

    三月西巡五台山。

    七月御史曹錫寶彈劾和珅家人劉全,反以不實將其革職留任。

    十二月因清兵在台灣搜捕天地會眾,並以焚燒村莊相威脅,彰化林爽文率眾起義。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丁未)

    三月重修明陵成,乾隆帝臨閱,申諭嚴禁樵采。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戊申)

    二月晉和珅三等伯爵。林爽文與另一起義領袖莊大田均被俘,起義失敗。

    六月安南阮氏打敗黎氏,國王黎維祁出走。清廷以黎氏守藩奉貢甚謹,欲恢復黎朝統治,遂派兩廣總督孫士毅統兵征討,安南之役開始。

    八月秋獮木蘭,以大水停圍。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己酉)

    六月清廷鑒於阮氏遣使求和,赦其罪,允其納貢,改封阮光平為安南國王。

    九月廓爾喀遣貢使入覲。

    十二月以明年八旬萬壽,命鐫刻「八徵耄念之寶」。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

    正月普免全國各直省錢糧。

    三月巡山東登泰山,謁孔廟、孔林。

    八月以八旬萬壽御太和殿受群臣及使節朝賀,禮畢,至寧壽宮、乾清宮賜宴。

    十一月內閣學士尹壯圖奏陳吏治腐敗,遭乾隆帝斥責,尹被迫往外省山西調查庫虧,受到多方摯肘,未能查出虧空,反被治以挾詐妄議罪。

    是年四大徽班進京。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辛亥)

    八月皇孫綿寧隨圍,引弓獲鹿,乾隆帝大喜,賜其黃馬褂、花翎。廓爾喀索歲幣不得,進攻後藏,清廷派兵反擊。

    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壬子)

    十月擊退廓爾喀入侵,頒布《欽定西藏章程》。乾隆帝撰《十全武功記》。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癸丑)

    四月宣諭設金奔巴瓶於前藏大昭寺及京師雍和宮,公同掣報出靈童,以除王公子弟私作靈童陋習。

    七月於避暑山莊萬樹園召見英國來使馬噶爾尼等人。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甲寅)

    八月以御宇周甲,普免各省漕糧。

    十二月晉陳廷倫之女貴人陳氏為芳嬪。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

    正月貴州苗民石柳鄧等起義九月御勤政殿,召皇子、皇孫、王大臣等,宣示立皇十五子永琰為太子,明年為嗣皇帝元年。

    十月頒嘉慶元年時憲書。普免明年地丁錢糧。

    十一月命皇太子居毓慶宮。

    十二月諭:「朕於明年歸政後,凡有繕奏事件,俱書太上皇。」以傳位皇太子祭告天、地、太廟、社稷。

    嘉慶元年(1796年丙辰)

    正月行授受大典。嗣皇帝顒琰侍太上皇行禮於堂子、奉先殿、壽皇殿。太上皇御太和殿,授璽,顒琰即皇帝位,太上皇訓政。立嫡福晉喜塔臘氏為皇后,側福晉禮部尚書恭阿拉之女鈕祜祿氏為貴妃,側福晉拜唐阿劉福明之女劉佳氏為諴妃,側福晉上駟院卿討住之女侯氏為瑩嬪,委署庫長時泰之女董氏為貴人。於寧壽宮舉行千叟宴。湖北爆發白蓮教起義。

    三月嘉慶帝行耕耤禮,皇后行先蠶禮。

    十一月賜世襲一等子爵戶部尚書布彥達之女鈕祜祿氏為皇二子綿寧嫡福晉。

    嘉慶二年(1797年丁巳)

    正月貴州苗民再次起義。

    二月皇后喜塔臘氏逝,上謚號為「孝淑」。

    五月奉太上皇至熱河,駐避暑山莊。太上皇諭:「以貴妃鈕祜祿氏繼位中宮,應先封為皇貴妃。」

    嘉慶三年(1798年戊午)

    二月釋奠文廟,臨雍講學。

    嘉慶四年(1799年己未)

    正月太上皇逝。嘉慶帝親政。大學士和珅及尚書福長安皆獲罪下獄。和珅賜死於獄,福長安論斬。追贈糾劾和珅家臣劉全之御史曹錫寶。晉儀郡王永璇為儀親王,貝勒永璘為慶郡王,綿億為履郡王,奕綸、奕紳在上書房讀書。諭「中外陳奏直達朕前,不許副封關會軍機處。」召乾隆晚年抨擊、揭露腐敗而獲罪的尹壯圖來京候旨擢用。

    二月以「六卿分職各有專司,原無總理之名,勿啟專權之漸」為由,罷皇八兄儀親王永璇管吏部事。

    三月籍沒和珅花園府邸,花園賜皇十一兄永瑆,府邸賜皇十七弟永璘。

    四月上大行太上皇謚號為「純」,廟號高宗。遵秘密建儲家法,親書皇太子綿寧名藏之秘匣。

    八月翰林院編修洪亮吉上疏極言吏治腐敗,得罪戍伊犁。

    九月葬高宗純皇帝乾隆於東陵之裕陵。以永瑆工於書法,命其書裕陵聖德神功碑。

    十月成親王永瑆免值軍機處。

    嘉慶五年(1800年庚申)

    三月謁西陵。

    九月謁東陵。

    嘉慶六年(1801年辛酉)

    四月立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晉瑩嬪侯氏為華妃,晉貴人董氏為淳嬪,晉舉人伊裡布之女春貴人王氏為吉嬪。

    嘉慶七年(1802年壬戌)

    七月嘉慶帝初次秋獮木蘭。

    十二月川、楚白蓮教起義大部分已被鎮壓。

    嘉慶八年(1803年癸亥)

    閏二月嘉慶帝由圓明園還宮,入貞順門,陳德行刺,不成被俘。陳德及其二子伏誅。嚴申宮門之禁。

    十月葬孝淑皇后於山陵。

    嘉慶九年(1804年甲子)

    二月謁東陵。

    三月謁明陵,奠酒長陵。

    五月清廷徹底鎮壓了白蓮教起義余部,此戰事遷延九年,清廷耗軍費白銀二億兩。

    六月蔡牽於海上起義。

    嘉慶十年(1805年乙丑)

    正月詔內務府大臣嚴行約束太監,稽其出入。

    四月查禁西洋人刻書傳教。

    五月晉主事善慶之女如貴人為如嬪。詔內務府大臣管理西洋堂,未能嚴加稽查,任令傳教,下部議處,其經卷檢查銷毀,習教佟蘭等獲罪。

    七月謁盛京諸陵。

    嘉慶十一年(1806年丙寅)

    二月謁東陵。

    七月秋獮木蘭。

    九月直隸查出假雕印信,串通銀號,虛收冒支大案。

    嘉慶十二年(1807年丁卯)

    二月謁東陵。

    三月至南苑行圍,後謁西陵。

    七月秋獮木蘭。

    嘉慶十三年(1808年戊辰)

    正月晉諴嬪為諴妃,吉嬪為慶妃,信貴人為信嬪。以儀親王永璇年逾六十,免其冬寒入內奏事。

    二月謁東陵,巡視天津長堤。命皇二子綿寧釋奠孔子。

    九月英國兵船進泊香山洋面,派兵據澳門炮台,以防禦法國保護貿易為借口。

    十二月命皇二子綿寧詣大高玄殿祈雪。賜公舒明阿之女佟佳氏為綿寧繼福晉。

    嘉慶十四年(1809年己巳)

    九月蔡遷被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圍於定海漁山外洋,裂船自溺。

    十二月發生工部書吏冒領戶部、內務府官銀案。

    嘉慶十五年(1810年庚戊)

    二月詔以鴉片煙戕生,逼飭督撫斷其來源。

    九月晉如嬪為如妃。

    嘉慶十六年(1811年辛未)

    三月謁西陵,巡五台山。

    七月禁西洋人潛居內地,並禁民人習天主教。

    嘉慶十七年(1812年壬申)

    正月命皇二子綿寧詣太廟行禮。

    六月移閒散宗室於盛京居住,造屋給田給銀。

    嘉慶十八年(1813年癸酉)

    七月申嚴販運鴉片煙律,定食者並罪。

    九月天理教起義,其中首領林清聯絡宮中太監,分別從東、西華門衝入宮中,與官兵交戰,全部被殲。嘉慶帝為此下「罪己詔」。皇二子綿寧於此次突變中表現英勇,功封為智親王。

    是年禁宗室覺羅子弟與漢人通婚。准駐防子弟從丙子(嘉慶二十一年)科起,應各省文武鄉試。

    嘉慶十九年(1814年甲戌)

    四月閱健銳營兵。

    八月皇十一兄永瑆工書法,命自選所書刻石,賜名《詒晉齋帖》,並以手詔為序。

    十一月命開墾伊犁、吉林荒地。

    十二月批准兩廣總督蔣攸銛「防閒策」嚴禁民人為洋人服役,洋行不得私蓋夷式房屋以及清查商欠等各項具體規定。

    嘉慶二十年(1815年乙亥)

    正月命智親王綿寧至太廟行禮。

    三月兩廣總督蔣攸銛疏陳查禁鴉片煙章程,得旨:「洋船到澳門,按船查驗,杜絕來源。官吏賣放及民人私販者,分別治罪。」

    十一月理親王昭槤削爵圈禁。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丙子)

    正月以乾清宮賜宴,輔國公綿愍就席遲,奕紹推令入座,拂墮食碗,慶親王永璘告內奏事太監,特詔諸親王、郡王,勿令太監代為奏事,至開交結之端,罰永璘俸。

    七月英國使臣到京,因禮儀之爭未覲見嘉慶帝而去,並企圖把天津作為新的貿易口岸,帶領英使的大臣和世泰等受到黜降。

    是年命加強保甲制度,十家為牌,有形跡可疑之人即行首報。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丁丑)

    三月增設天津水師營總兵官,專轄水師兩營。

    六月松筠疏請停止明年謁祖陵,奉旨嚴斥,罷其大學士銜,黜為察哈爾都統。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戊寅)

    正月諭:「內廷主位之母家,如高斌、縕布等,已入滿洲旗分,俱曾各賞滿洲姓名書寫矣。惟玉牒內孝儀純皇后之母家姓氏仍單字書寫。著交宗人府於玉牒內孝儀純皇后之母家書寫魏佳氏。」

    五月因修《明鑒》,於萬曆、天啟兩朝載入先朝開創之事及加按語頌揚,嘉慶帝認為於體例未合,下詔降罰正、副總裁官,並另行纂輯。

    七月啟鑾東巡盛京。

    十月迴鑾謁東陵,萬壽節於興隆寺行宮受賀。

    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己卯)

    正月以六旬萬壽賜宴群臣。封皇三子綿愷為惇親王,皇四子綿忻為端親王。

    五月成親王永瑆以告祭禮讚引有誤,罷職削俸歸第。

    七月以儀親王永璇刺探政事,停其入值,只留內廷行走。

    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庚辰)

    三月謁東陵。慶親王永璘逝,嘉慶帝親臨其府邸祭奠。

    七月秋獮木蘭,嘉慶帝逝於避暑山莊,奉安澹泊敬誠殿。御前大臣賽沖阿、軍機大臣托津、總管內務府大臣禧恩啟建儲秘匣,宣示嘉慶四年御書秘旨,立皇二子綿寧為皇太子。即日,皇太子奉大行皇帝梓宮回京,尊母后鈕祜祿氏為皇太后。

    八月為大行皇帝上謚號「仁宗」,廟號睿皇帝。為避諱,改皇帝御名綿寧為旻寧。旻寧即位太和殿,頒詔天下,以明年為道光元年。

    九月命名仁宗陵為昌陵。以擬遺詔錯誤,罷黜托津、戴均元軍機大臣。追封藩邸時嫡福晉鈕祜祿氏為皇后。大和卓木之孫張格爾率數百人攻掠邊卡,挑起叛亂。

    十一月奉皇太后居壽康宮。

    十二月奉皇太后懿旨,立繼妃佟佳氏為皇后。

    道光元年(1821年辛巳)

    三月奉皇太后送大行皇帝梓宮至易縣昌陵。命莊親王綿課等留京辦事。

    七月二等侍衛頤齡之女鈕祜祿氏入宮,賜號全嬪。

    八月英國要求在新疆貿易買馬,未允。

    道光二年(1822年壬午)

    十一月冊立繼妃佟佳氏為皇后,藩邸側福晉那拉氏為和嬪,富察氏為恬嬪。

    是年命廣東禁止洋船偷漏銀兩,並查緝鴉片。

    道光三年(1823年癸未)

    正月御重華宮,宴群臣及內廷翰林,駐圓明園。

    三月行耕耤禮。成親王永瑆逝。以皇三弟恪親王綿愷福晉乘轎直入神武門,罰綿愷俸。

    十一月立繼妃佟佳氏為皇后。晉全嬪為全妃,和嬪為和妃,貴人鈕祜祿氏為祥嬪。

    是年定失察鴉片煙條例,內容包括禁種罌粟,禁開煙館等項。因直隸連年水旱災情嚴重,准許貧民出關謀生。

    道光四年(1824年甲申)

    正月命停今歲木蘭秋獮,此後即再未舉行秋獮。

    二月南苑行圍。

    是年命在吉林境內開墾荒地,移京城閒散居住。

    道光五年(1825年乙酉)

    二月謁東陵,至寶華峪閱視萬年吉地。

    四月冊封貴人赫捨裡氏為珍嬪。

    五月太監馬進喜以在滸墅關偽稱奉旨進香,交刑部治罪。諭各省督撫:「凡遇通緝太監,當認真通緝,有偽稱奉差者,迅即奏辦。」

    八月晉全妃為全貴妃,祥嬪為祥妃,珍嬪為珍妃。

    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

    二月謁西陵。

    四月封刑部員外郎花良阿之女靜貴人博爾吉綿氏為靜嬪。

    是年由江蘇巡撫陶澍、布政使賀長齡主持的海運漕糧獲得成功。

    道光七年(1827年丁亥)

    四月晉靜嬪為靜妃。

    九月以孝穆皇后梓宮移寶華峪。

    十月以皇三弟綿愷與太監張明德私相往來,又匿太監苑長青,降為郡王。改南府為昇平署,負責宮內演戲奏樂等事。

    道光八年(1828年戊子)

    五月平定回疆張格爾,行午門獻俘禮。

    九月謁東陵。以寶華峪工程不慎,奪大臣英和、戴均元職,籍英和家,入獄。謁西陵。

    道光九年(1829年己丑)

    四月於圓明園含暉樓與皇太后同閱皇子及侍衛等騎射。

    八月奉皇太后謁盛京祖陵。

    是年命廣東查禁洋商套取銀兩。御史姜梅奏陳書吏役滿後潛留京城,往往串通舞弊,撞騙訛詐等,重申役滿後飭令回籍之令。

    道光十年(1830年庚寅)

    三月謁西陵。南苑行圍。

    是年兩淮鹽務日壞,私販者眾,裁兩淮鹽政,改歸總督管理。定查禁內地鴉片煙章程。

    道光十一年(1831年辛卯)

    二月申禁各省種、販鴉片。謁西陵,閱視萬年吉地,賜名龍泉峪。

    六月皇四子奕□生,母為全貴妃鈕祜祿氏。

    八月萬壽節御正大光明殿受賀,停筵宴。

    是年江蘇巡撫、署兩江總督陶澍赴兩淮查辦鹽務,率先實行「票鹽法」。

    道光十二年(1832年壬辰)

    二月謁東陵。

    十一月冊封郎中玉彰之女彤貴人舒穆嚕氏為彤嬪。

    是年英商船至閩、浙、蘇、魯海面,希望在廣州以外,另開口岸。

    道光十三年(1833年癸巳)

    四月皇后佟佳氏逝。

    七月尊大行皇后謚為「孝慎」。

    八月晉全貴妃為皇貴妃,攝六宮事。

    九月移孝慎皇后梓宮於田村。

    道光十四年(1834年甲午)

    三月謁西陵。

    四月詣田村孝慎皇后梓宮前行週年祭禮。

    六月英國第一任駐華商務監督律勞卑抵達廣州,在要求與兩廣總督會見直接磋商貿易事務被拒絕後,率軍艦炮擊虎門。

    十一月立皇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晉靜妃為靜貴妃,彤嬪為彤妃。

    是年申禁坊肆售賣淫書小說。

    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

    四月兩廣總督盧坤、水師提督關天培奏請增修廣州炮台,廣東定《防範洋人貿易章程》。

    十二月以東陵寶華峪地宮出水,移孝穆及暫安田村的孝慎二後梓宮於西陵龍泉峪地宮。

    道光十六年(1836年丙申)

    九月以耆英受太監囑托,奪尚書、都統、內務府大臣職,降補侍郎,十二月晉彤嬪為彤貴妃,佳貴人郭佳氏為佳嬪。英領事義律經總督奏准,抵廣州。

    道光十七年(1837年丁酉)

    三月至明陵奠酒。

    道光十八年(1838年戊戌)

    四月鴻臚寺卿黃爵滋疏陳鴉片為害之烈,主張嚴禁。

    八月以林則徐等奏查獲煙販,收繳煙具情形,諭嘉之。

    九月莊親王奕等因食鴉片革爵。太常寺少卿許乃濟上疏主張弛禁鴉片,使鴉片貿易合法化,命其休致。

    十一月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查辦廣東海口事件,節制該省水師。

    是年申禁旗女倣傚漢人裹足。

    道光十九年(1839年己亥)

    四月命林則徐以禁販鴉片檄諭英國及各國在粵洋商,於虎門銷煙。

    五月英水手殺村民林維喜,英領事義律拒交兇犯,侵犯中國法律主權,史稱林維喜事件。

    七月賜筆帖式嶺壽之女常在烏雅氏為琳貴人。

    九月英艦在虎門外穿鼻洋挑釁,水師提督關天培率部迎擊。

    十二月停止與英人貿易,以林則徐為兩廣總督。

    道光二十年(1840年庚子)

    正月皇后鈕祜祿氏逝,上尊謚「孝全」,其子奕□由靜貴妃撫養。

    五月英艦隊在廣東海面集結,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林則徐嚴密設防,英軍無隙可乘。

    六月英軍北犯定海,瘋狂屠殺,佔領定海。

    七月英軍直抵天津,直隸總督琦善與義律在大沽口會談,琦善向英人妥協。道光帝迫於英軍氣焰,竟將林則徐、鄧廷楨交軍機處嚴加議處。

    九月林則徐、鄧廷楨被革職,以琦善署兩廣總督。

    十一月孝全皇后梓宮奉安龍泉峪地宮。

    十二月晉靜貴妃為皇貴妃,琳貴人為琳嬪。琦善擅自與義律訂定《穿鼻草約》,私許割讓香港,開放廣州,賠償煙價。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

    正月英軍攻陷虎門沙角、大角炮台,道光帝被迫下詔向英軍宣戰。派奕山為靖逆將軍,赴廣東主持戰事。

    二月英軍進犯廣東虎門,引起虎門海戰,關天培力戰殉職。因與英人交涉中妥協退讓,奪琦善大學士職,逮問,籍其家。

    五月《廣州和約》的簽訂,激起廣州人民義憤填膺。廣州三元裡人民奮起抗英。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壬寅)

    五月晉琳嬪為琳妃。英軍攻陷長江吳淞炮台,江南提督陳化成力戰犧牲,上海失陷。

    七月英軍艦侵入南京江面,欽差大臣耆英與英駐華全權公使璞鼎查在南京江面英艦上談判,答應英國一方提出的全部條款。道光帝批准中英《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答應割地、賠款、五口通商。

    十月閱圓明園八旗槍兵。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癸卯)

    三月英女王頒布香港皇家殖民地憲章(即《英王制誥》),以璞鼎查為首任總督兼駐港英軍總司令。

    八月耆英與璞鼎查在虎門簽訂《五口通商章程》。

    九月上海開埠。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甲辰)

    五月耆英與美國代表顧盛簽訂不平等的《中美望廈條約》。

    九月耆英與法國代表簽訂不平等的《中法黃埔條約》。

    是年清廷大規模查禁小說。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乙巳)

    六月耆英照會比利時來華談判專使蘭納,准許比利時按五口通商章程辦法通商。

    十一月上海道台宮慕久公佈了與英國駐上海總領事巴富爾簽訂的《上海地皮章程》,開啟租界地之先河。

    十二月廣州人民反對英人入城,數千人眾衝入府署。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丙午)

    十一月容閎等隨馬禮遜學堂校長赴美留學,開啟近代留學先河。

    十二月冊封成貴人鈕祜祿氏為成嬪,晉琳妃為琳貴妃。以皇五子奕□為恪親王綿愷後。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

    二月耆英與瑞典、挪威簽訂五口通商章程。為皇四子奕□指婚,女為太僕寺卿富泰之女薩克達氏。

    十月命京師及各省編查保甲。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戊申)

    正月重申不准法人擅入內地傳教。

    二月冊薩克達氏為皇四子奕□之嫡福晉。青浦教案發生。

    五月拒絕俄羅斯在新疆通商貿易。

    十二月英駐滬領事阿利國上書香港總督文翰,建議對中國再次發動戰爭,以便獲得更多利益。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己酉)

    二月葡萄牙澳門總管亞馬勒非法宣佈澳門為自由港,停征關稅,並下令封閉粵海關衙門。

    十二月皇太后逝於慈寧宮,移梓宮於綺春園之含暉殿。

    道光三十年(1850年庚戌)

    正月上大行皇太后謚為「孝和」。道光帝病重,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等,公啟秘匣,宣示御書「皇四子立為皇太子,封皇六子奕訢為恭親王」。道光帝逝。皇太子奕□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咸豐元年。追封藩邸嫡福晉為皇后,上謚「孝德」。封皇七弟奕□為醇郡王。

    二月命左都御史柏葰、內務府大臣基溥為孝和睿皇后營建昌西陵。

    四月上大行皇帝尊謚為「成」,廟號宣宗,陵為慕陵。准俄羅斯在新疆通商。

    七月沙俄強佔中國黑龍江口廟街,易名為尼古拉也夫斯克。

    九月暫安奉大行皇帝梓宮於慕陵隆恩殿。

    十月奉安孝德皇后梓宮於田村。清廷申諭兩廣督撫勸諭士民舉行團練。

    十一月詔允祁寯藻等所擬軍機處章程九條。

    十二月洪秀全於廣西金田起義。

    咸豐元年(1851年辛亥)

    正月咸豐帝御太和殿受賀。

    二月太平軍攻克南京,定為都城,改稱天京。

    三月御紫光閣閱射。發內帑銀一百萬兩備征廣西太平軍軍儲。

    四月英外交大臣巴麥尊訓令駐華領事,不必阻止英商在華走私貿易。太平軍西征。

    七月咸豐帝親書《聖諭廣訓》,命武英殿刊印,頒行天下,課士授徒。

    八月選安徽徽寧池太道惠征之女葉赫那拉氏(即後來的慈禧太后)入宮,封為蘭貴人。

    十一月英駐滬領事阿利國致函英公使文翰,建議利用太平軍起義,清廷處境困窘之際,對之施加壓力以取得特權。

    是年河南捻黨聚集人眾,發動起義。

    咸豐二年(1852年壬子)

    二月封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鈕祜祿氏(即後來的慈安太后)為貞嬪。英商船私運華工四百餘名自廈門赴美舊金山。

    三月葬宣宗於慕陵。

    四月以皇六弟奕訢已封恭親王,分府建藩,任內廷行走。

    五月晉貞嬪為貞貴妃。俄人在布裡雅特邊卡駐兵,命黑龍江將軍防範。

    六月冊立貞貴妃鈕祜祿氏為皇后。

    七月命八旗官兵按綠營定例執行休致、給俸。

    九月以賽尚阿剿辦太平軍無功,奪職逮問,籍其家。

    咸豐三年(1853年癸丑)

    一月在籍侍郎曾國藩幫辦湖南團練,此為湘軍之始。

    五月太平天國攻佔南京奠都,並派西征軍溯江西上,開拓上游。

    八月上海小刀會起義。英駐滬領事阿利圖徵得美使馬沙利同意,宣佈上海海關由英美領事代征。

    十月太平軍北伐軍抵達張登鎮,京師大駭。

    十二月清廷始造錢鈔。

    是年太平天國頒布《天朝田畝制度》。清廷准許各地設卡抽取「釐金」,就地供應鎮壓太平軍的軍費。

    咸豐四年(1854年甲寅)

    正月撥內庫銀30萬兩解赴勝保軍營,以對抗太平軍。

    二月曾國藩所辦團練湘軍練成,會集湘潭,發佈《討粵匪檄》,攻擊太平天國運動。

    六月與英法美三國訂立《上海海關徵稅規則》,三國領事各派一人管理,主持稅收,上海海關至此由外人完全控制。

    十一月晉蘭貴人葉赫那拉氏為懿嬪。

    十二月晉主事慶海之女麗貴人他他拉氏為麗嬪,左都御史奎照之女婉貴人索綽絡氏為婉嬪。

    咸豐五年(1855年已卯)

    正月命恭親王奕訢總理行營事務。

    三月以皇五子奕□屢失禮節,罷一切職任,令回上書房讀書。謁西陵。

    五月晉麗嬪為麗妃。貴州台拱廳苗民張秀眉率眾起義。

    七月尊恭親王奕訢之生母靜太妃為皇太后,旋即逝。恭親王奕訢罷值軍機,令回上書房讀書。

    九月各路捻軍齊集雉河集(今安徽滿陽),推張樂行為首領,稱「大漢盟主」。

    咸豐六年(1856年丙辰)

    二月西林教案發生,法國以此為借口與英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

    三月皇長子載淳生於儲秀宮,母為懿嬪。晉懿嬪為懿妃。

    八月太平軍發生內訌,韋昌輝殺楊秀清等。

    九月英國製造亞羅號事件。進攻廣州,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雲南回漢爭礦,清地方官壓抑回民,殘殺回民。激起回民起義,杜文秀率眾攻佔大理。

    是年苗沛霖在安徽舉辦團練,先後在清朝與太平天國之間往復無常。

    咸豐七年(1857年丁巳)

    正月晉懿妃為懿貴妃。

    六月桂良、花沙納分別與英、法、美、俄簽訂不平等的《天津條約》。

    十一月英、法軍攻入廣州。

    咸豐八年(1858年戊午)

    四月英法聯軍攻佔天津大沽炮台。

    十二月晉玫貴人為玫嬪。佟佳氏冊封為祺嬪。

    咸豐十年(1860年庚申)

    正月以三旬萬壽頒詔,停外吏外藩來京祝壽。

    三月清軍包圍安慶,太平軍展開安慶保衛戰。

    六月八國聯軍入侵北溏。咸豐帝手詔僧格林沁:「惟天下大本在京師不在海口,若有挫失,總須退保津、通,萬不可寄身於炮台,為一身之計。握管淒愴,汝其勉遵!」法國駐天津總領事豐大業開槍恫嚇三口通商大臣崇厚,挑起天津教案。

    七月僧格林沁退守通州,與英法聯軍激戰八里橋,英軍攻陷天津。

    八月咸豐帝攜后妃皇子倉惶逃往避暑山莊,命恭親王奕訢為欽差大臣,辦理撫局。英法聯軍入京,火燒圓明園。

    九月恭親王奕訢奏因英法聯軍退至天津。簽訂中英、中法、中俄不平等的《北京條約》。

    十二月設立總理外國事務衙門,派奕忻、桂良、文祥管理,辦理對外交涉。

    咸豐十一年(1861年辛酉)

    正月御避暑山莊綏成殿受賀。

    三月恭親王奕訢請赴行在祗叩起居被拒。詔皇長子載淳於四月七日入學,以李鴻藻為師傅。

    七月咸豐帝病危,召御前大臣載垣、端華、景壽、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宣諭立載淳為皇太子,並命此八大臣贊襄政務。隨即咸豐帝逝。尊皇后鈕祜祿氏為母后皇太后,懿貴妃、載淳生母葉赫那拉氏為聖母皇太后;諭軍機處於各摺片後署贊襄政務大臣;允恭親王赴行在叩謁梓宮;定明年為祺祥元年。美國人華爾入中國籍,改組洋槍隊,助清廷鎮壓太平軍,次年該隊被清廷改稱「常勝軍」。

    八月御史董元醇請皇太后權理朝政,簡親王一二人輔弼;上大行皇帝謚為「顯」,廟號文宗。

    九月上母后皇太后徽號為慈安,聖母皇太后徽號為慈禧。奉文宗梓宮還京。慈禧聯合奕忻發動宮廷政變(又稱北京政變、辛酉政變、祺祥政變),解載垣、端華、肅順任,罷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軍機。命恭親王奕訢會同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按律核奏。周祖培等議皇太后召見臣工禮節及辦事章程。勝保請皇太后親理大政,並簡親王輔政。奪載垣、端華、肅順爵職,逮間議罪。命睿親王仁壽、醇郡王奕□逮肅順解京。

    十月命恭親王奕訢為議政大臣,在軍機處行走。詔改年號祺祥為同治。御史董元醇、兵部侍郎勝保上疏請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賜載垣、端華自盡,肅順處斬;奪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職,穆蔭遣戍軍台。載淳御太和殿即皇帝位,以明年為同治元年。命南書房、上書房翰林輯前史太后垂簾事跡。

    十一月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

    同治元年(1862年壬戌)

    二月奉懿旨:皇帝在弘德殿入學讀書,祁寯藻、翁心存授讀。

    三月匯纂帝王政治及前史太后垂簾事跡書成,名《治平寶鑒》。

    六月京師同文館開始,附屬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初以培養翻譯人才為主,以利開展洋務運動。

    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

    七月命惠親王綿愉專司弘德殿皇帝讀書,並命綿愉之子奕詳、奕詢伴讀。

    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

    五月懿旨進講《治平寶鑒》。

    六月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下,太平天國最終失敗。

    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

    二月四川酉陽縣人民不堪教會欺凌,數百人奮起搗毀教堂,即酉陽教案。英國匯豐銀行在上海開設分行,外國銀行開始操縱中國金融市場。中亞細亞浩罕國阿古柏乘新疆回民起義之機入侵新疆。

    三月命醇親王奕詣稽查弘德殿皇帝讀書。罷恭親王軍機,撤議政,命文祥等辦理總理各國事務衙門事宜。

    四月賴文光等指揮捻軍在山東殲滅僧格林沁統率的清軍主力,僧格林沁突圍時被殺。

    五月李鴻章在上海設立江南製造總局,成為洋務派創辦新式軍事工業的開始。

    七月御史蔡壽祺以妄言奪職。

    八月英國在上海租界設按察使署(即最高法院)。

    九月送文宗梓宮至遵化定陵安葬。

    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

    二月退役駐華公使浦安臣率「中國使團」出訪美英俄法普等國,是為中國使團首次出訪國外。

    八月以奏請修理園庭,奪御史德泰職。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

    五月發生天津教案。

    同治十一年(1872年壬申)

    五月李鴻章創辦輪船招商局,是洋務派創辦的最早的民用企業。

    九月舉大婚禮。冊立戶部尚書崇綺之女阿魯特氏為皇后,年十九;冊封刑部侍郎鳳秀之女富察氏為慧妃。

    十月冊封知縣崇齡之女赫捨裡氏為瑜嬪,冊賽尚阿之女、皇后之姑為珣嬪。

    同治十二年(1873年癸酉)

    正月兩宮皇太后以親政屆期,懿旨勉「祗承家法,講求用人行政,毋荒學業。」行親政大典。

    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戌)

    二月日本以台灣高山族誤殺琉球船民為借口,出兵台灣。

    三月日軍侵略台灣。

    五月以慈禧皇太后萬壽節,予在京旗官年60以上者恩賞。

    六月命翁同龢直弘德殿。

    十一月命內外奏牘呈兩宮披覽。晉慧妃為皇貴妃,珣嬪為珣妃。

    十二月載淳逝於養心殿,年19。兩宮太后召惇親主奕□、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等,宣懿旨,以醇親王之子載湉承繼文宗,入承大統,為嗣皇帝,俟嗣皇帝有子,再承繼大行皇帝。賜奕□以親王世襲罔替,並免朝會行禮。王大臣等以遺詔迎載湉於太平湖醇親王邸,與慈安太后居鐘粹宮;慈禧太后居長春宮;兩宮太后垂簾聽政。詔停三海工程。以明年為光緒元年。上大行皇帝謚為「毅」,廟號穆宗,封皇后為嘉順皇后,皇貴妃為敦宜皇貴妃。

    光緒元年(1875年乙亥)

    正月光緒帝御太和殿即皇帝位。

    二月同治帝嘉順皇后逝。馬嘉禮案件發生,英國勢力開始侵入西藏。英國借馬嘉禮案強迫清政府簽訂《煙台條約》。

    九月奉安穆宗帝后梓宮於隆福寺。閱惠陵工程。

    十二月命醇親王奕□照料毓慶宮皇帝讀書事務。內閣學士翁同龢、侍郎夏同善授讀,御前大臣教習滿、蒙語言文字及騎射。

    本年左宗棠督辦新疆軍務討伐阿古柏,收復新疆兩路。

    光緒二年(1876年丙子)

    四月光緒帝始入毓慶宮讀書。

    光緒三年(1877年丁丑)

    三月以山陵未安,頒慶賞宴外賓典禮暫緩舉行。

    光緒四年(1878年戊寅)

    六月李鴻章開辦灤州開平礦務局。

    光緒五年(1879年戊寅)

    三月葬穆宗帝后於惠陵。

    閏三月吏部主事吳可讀於東陵仰藥自盡,遺疏請預定大統。

    四月以吳可讀所請,前旨已明,只予吳可讀恤典。唐山胥各莊運煤鐵路興工,成為中國自辦鐵路之始。

    六月懿旨允醇親王奕□居家養疾,解職。

    光緒七年(1881年辛巳)

    三月慈安太后逝於鐘粹宮,上謚為孝貞皇后。

    九月葬孝貞皇后於遵化定東陵。

    光緒八年(1882年壬午)

    六月翰林院侍讀溫紹棠奏稱時事多難,請皇太后勵精勤政,詔以皇太后尚未康復,飭之。命整頓八旗官學。

    光緒九年(1883年癸未)

    五月法軍進攻越南河內的紙橋,挑起中法戰爭。

    光緒十年(1884甲申)

    三月以恭親王奕訢因循貽誤罷軍機大臣,家居養疾。

    八月法艦炮轟福建馬尾造船廠挑起馬尾海戰。

    光緒十一年(1885年乙酉)

    二月中法戰爭結束。

    五月懿旨勘修南北海工程。

    九月改台灣府為行省,劉銘傳為台灣巡撫。設立海軍事務衙門,命醇親王奕□總理,節制調遣沿海水師等。

    十月撥年節宮用銀5萬兩賑給山東災區。

    光緒十二年(1886年丙戌)

    六月懿旨:欽天監於明年正月擇皇帝親政日期。醇親王等合詞疏請皇太后仍訓政,不許。皇帝親政定於明年正月十五日舉行。醇親王等復申訓政之請,懿旨勉從之,命醇親王仍措理諸務。

    光緒十三年(1887年丁亥)

    正月光緒帝始親政。

    二月懿旨:醇親王以親王世襲罔替,朝廷大事,仍備顧問。

    光緒十四年(1888年戊子)

    二月改清漪園為頤和園,詔修頤和園,備皇太后臨幸。

    六月懿旨:皇帝大婚禮明年正月舉行,二月初三日歸政。

    十月懿旨:立都統桂祥之女葉赫那拉氏為皇后。選侍郎長敘之女他他拉氏姐妹為瑾嬪、珍嬪。

    光緒十五年(1889年巳丑)

    正月大婚禮成。

    二月慈禧皇太后歸政。

    三月光緒帝奉皇太后巡頤和園,閱水陸操。

    光緒十六年(1890年庚寅)

    十一月醇親王奕□逝,輟朝7天,奉太后臨邸視殮,命奕□之子載灃即日襲王爵。

    光緒十七年(1891年辛卯)

    四月頤和園工成。

    光緒十八年(1892年壬辰)

    十二月為辦慈禧太后6旬萬壽,詔王大臣承辦,會同戶、禮、工部及內務府博稽舊典,詳議以聞。特於宗人府設慶典處。

    光緒十九年(1893年癸巳)

    六月命直隸擇保精曉天文、醫理、卜筮、數學及嫻於堪輿者,上之內務府。

    光緒二十年(1894年甲午)

    正月懿旨:6旬萬壽,晉封妃嬪名號。

    七月日軍在豐島海面突然襲擊中國運兵船,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九月懿旨:起恭親王奕訢直內廷,管總署、海軍署事,並會同措理軍務。北洋海軍在黃海遭遇日本海軍,爆發黃海海戰。

    十月各國使臣於文華殿呈遞國書,賀慈禧太后6旬萬壽。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的綱領,成為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十二月北洋海軍保衛威海衛之戰。

    本年清廷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

    三月李鴻章代表清廷在日本馬關議和,簽訂《馬關條約》。

    四月康有為聯合在北京參加會試的1300名舉子,上書都察院要求拒和、遷都、變法,史稱「公車上書」。

    六月康有為與梁啟超在北京組織「強學會」。

    十月俄、德、法三國干涉,迫使日本放棄對中國遼東半島的主權要求。此為「三國干涉還遼」。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丙申)

    四月沙俄誘訂《中俄密約》,攫取中東鐵路權,將侵略勢力伸入東北三省。

    五月光緒帝屢奉太后臨醇王邸視醇王福晉(即光緒帝生母)疾。醇王福晉葉赫那拉氏逝,輟朝11日。懿旨:醇王福晉逝,應稱「皇帝本生妣」。

    六月躬送醇王福晉金棺奉移。

    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丁酉)

    十月巨野教案發生,德國以此強佔膠州灣,引發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狂潮。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

    正月元旦受禮改於乾清宮,停宗親宴。

    三月康有為等在北京組織保國會,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宗旨。

    四月選派宗室王公出洋遊歷;光緒帝親選親王、貝勒,公以下閒散人員由宗人府保薦。召見康有為,命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章京。頒布「定國是詔」,開始百日維新。

    五月詔立京師大學堂;陸軍改練洋操;自下科始,鄉、會、歲科各試,改試策論;詔八旗兩翼諸營,均以其半改習洋槍。

    六月詔改定科舉新章。

    七月詔裁詹事府、通政司、大理、光祿、太僕、鴻臚諸寺,歸並其事於內閣,禮、兵、刑部兼理之。賞內閣侍讀楊銳、中書林旭、刑部主事劉光第、江蘇知府譚嗣同並加四品卿銜,參預新政。詔袁世凱來京。維新派於上海創辦《時務報》,以汪康年為總理,梁啟超為總主筆。

    八月慈禧太后復垂簾於便殿訓政。詔康有為結黨,奪職下獄。康有為逃,楊銳、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下獄處斬。光緒帝被禁瀛台,懿旨一切復舊。

    九月戶部奏准發行「昭信股票」。

    是年義和拳改稱義和團,山東義和團首先提出「扶清滅洋」口號。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己亥)

    八月美國國務卿海約翰提出門戶開放政策。

    十二月詔以端郡王載漪之子溥俊為穆宗嗣,封皇子。命崇綺直弘德殿,授皇子讀書,此為己亥建儲。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庚子)

    正月以知府經元善等聯名上疏諫立嗣,籍家治罪;詔通緝康有為、梁啟超,毀所著書。

    四月義和團起義,入京師。

    五月義和團焚正陽門城樓,殺德使克林德。清廷發佈詔書,向列強宣戰。嘉獎義和團為「義民」,並令各省督撫招募義民成團,藉以御外侮。慈禧太后召王公大臣等入見,諮眾論。盛懷宣致電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策劃東南互保。

    六月八國聯軍組成。東南互保運動在發展。

    七月命榮祿以兵護各國公使往天津,德、奧、美、英、法、日、意、俄八國聯軍陷北京。光緒帝、慈禧太后倉惶出逃西安,珍妃被害於宮中。史稱「庚子西狩」。沙俄在北方製造「江東六十四屯慘案」。

    九月慈禧至西安,以撫署為行宮。興中會舉行惠中起義。

    十二月慈禧太后於西安宣佈「變法」,晚清「新政」開始。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

    七月奕劻、李鴻章在北京與十一國公使訂立《辛丑條約》。

    八月慈禧太后、光緒帝等自西安起程還京。

    十月車駕到開封。懿旨:撤溥俊皇子稱號。

    十一月慈禧、光緒帝等還宮,詔以珍妃上年殉節宮中,追晉貴妃。

    十二月光緒帝、慈禧太后見各國公使及夫人於養性殿。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

    三月為謁西陵詔修鐵路。

    五月鄒容從日本回國,發表《革命軍》,提出了開創「中華共和國」的口號。

    十月英軍侵入西藏,清廷未組織反抗。

    光緒三十年(1904年甲辰)

    四月英軍入侵西藏,西藏人民展開江孜保衛戰。

    閏五月「蘇報案」發。

    六月英軍攻陷拉薩。

    十月見奧、德、俄、比諸國使節於皇極殿。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乙巳)

    七月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國同盟會,提出「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的綱領。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立憲派掀起立憲運動。

    是年由於美國迫害在美華工而激起抵制美貨運動,是一場廣泛的群眾反帝愛國鬥爭。日、俄爆發爭奪中國東北的日俄戰爭。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丙午)

    正月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即宣統皇帝)生於醇王府,母為親王嫡福晉蘇完瓜爾佳氏。

    七月考察憲政大臣載澤呈遞密折,力請清廷當機立斷,宣佈立憲,以保政權。頒詔預備立憲,先行更定官制。內閣、軍機處、外務、吏、禮、學各部及宗人府、翰林院仍舊,改巡警部為民政部,戶部為度支部、兵部為陸軍部、刑部為法部,工部並入商部,為農工商部,增設郵傳部、軍咨部、海軍部、資政院、審計院。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丁未)

    八月光緒帝病重。立資政院,命貝子溥倫、孫家鼐為總裁。岑春渲北上京師掀起丁未政潮。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戊申)

    十月光緒帝病危。懿旨: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在宮中教養,載灃監國為攝政王。光緒帝逝於瀛台涵元殿,年三十八。懿旨:以溥儀入承大統為嗣皇帝,承繼穆宗為嗣,兼承大行皇帝之祧。尊慈禧太后為太皇太后。次日,慈禧逝。以皇后葉赫那拉氏為皇太后。

    十一月溥儀即位於太和殿,以明年為宣統元年。

    宣統元年(1909年己酉)

    正月上大行皇帝謚為「景」,廟號德宗。

    三月奉移德宗梓宮於西陵梁各莊行宮。

    十月葬慈禧太后於遵化定東陵。

    十一月上皇太后徽號為隆裕。

    宣統二年(1910年庚戌)

    三月革命黨人汪兆銘等刺殺攝政王,事發被捕下獄。

    宣統三年(1911年辛亥)

    三月興中會黃興率革命黨人在廣州起義,攻兩廣總督府,俞培倫、林覺民等死難,起義失敗。此次亦稱黃花崗之役。

    四月清廷借鐵路國有名義,將已歸民辦的川漢、粵漢鐵路收歸國有,旋又將鐵路修建權賣給英、法、德、美四國銀行團,兩路所在各省掀起保路運動。

    七月溥儀入學,大學士陸潤庠、侍郎陳寶琛授讀。

    八月革命黨人在武昌起義,史稱辛亥革命。

    十月伍廷芳、張謇、唐文治勸告攝政王,請贊共和。載灃繳監國攝政王章,退歸藩邸。

    十一月17省代表開選舉臨時大總統會於上海,選舉孫文為臨時大總統,立政府於南京,定國號為中華民國。改用陽曆。以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十二月袁世凱奏與伍廷芳議,贊成共和,並進皇室優待條件8項,皇族優待條件4項,滿、蒙、回、藏待遇條件7項,凡19條。皇太后命袁世凱以全權立臨時共和政府。溥儀遜位。下退位詔書日為宣統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即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2月12日。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