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不入流之我的遊戲規則 返回目錄


克里特島戰術總結

作者:狂濤

    克里特島戰術總結克里特島之戰繼續了德國不可戰勝的神話,同時德軍為此也付出了1/4強的傷亡。但評論其後果,人員損失倒不是最可怕的,真正致命的是這次戰鬥讓希特勒和他的將軍們徹底失去了使用傘兵作戰的信心,在此之後的兩年多時間,這支精銳的魔鬼部隊就淪落到與普通步兵為伍的尷尬境地。1943年之後德國傘兵在意大利戰場和西線製造了多次表現不俗的防禦戰。1944年斯科爾茨率領傘兵解救墨索里尼和1944年5月黨衛軍500傘兵營突襲鐵托的「騎士行動」(Knigth『sMove,也有譯為「跳馬行動」,似乎是國際象棋中的術語,筆者不太瞭解)兩次行動大概就是他們最後的閃耀,但這些只是帶有特種戰性質小規模傘降作戰,與克利特島的壯觀根本是無法相提並論的。

    即便有種種不利,但縱觀克里特之戰,德軍的表現仍是可圈可點的。20日開戰之初形勢對德軍就已極為不利,許多空降點都遭到了預料之外猛烈地面防空火力以及頑強的抵抗,計劃中的智取完全變成了強攻,這和德國空降部隊在此之前的作戰性質完全是不同的。同時中部大隊指揮官尚未到達克里特島就因事故墜機身亡。但部隊仍然在堅持按計劃作戰,利用手中彈藥並不充沛的輕武器對抗嚴陣以待的英軍,這是和前線替補指揮官的出色表現有很大關係的。同時,作戰部隊出色的戰術素養、良好的心理素質也是很重要的。

    負責空運的部分運輸部隊顯然缺乏組織大規模空運的經驗(在當時的技術情況下德軍的表現還是相對最好的),空中輸送部隊的混亂也在某種程度上加大了進攻的難度。德國戰鬥機航程短的劣勢在這次戰鬥再次暴露無遺,以至於無法為登陸部隊提供全程的空中支援,只好依靠提高出動次數來稍作彌補。在空對海的作戰中,德空軍無疑掌握了絕對制空權,重創英國皇家海軍,但缺乏大型水面艦艇配合鞏固戰果,德國空軍只要一從天上離開,運輸船隊就必須冒著被皇家海軍發現的危險,小心翼翼地「苟且偷生」。

    反觀英軍,憑借高效的情報機構,在開戰之前就已充分掌握德軍作戰意圖,並作了針對性的部署,這在後來的戰鬥中的確給進攻一方造成了很大麻煩。英軍作為布設陣地的大師和偽裝的行家裡手,在克里特島防禦陣地的布設也頗有看頭,陣地不僅設置巧妙,火力搭配合理,出色的偽裝隱藏了自身實力,同時還成功欺騙了德國偵察機,直到德國傘兵降落在克利特島,才發現自己已深陷重圍。

    和上述的優勢相比,英軍的作戰能力就絲毫沒有值得誇耀的地方,守島部隊共42640名士兵,即使除去士氣低落的10258名希臘士兵不算,也還有32382名英軍,這還不算開戰後陸續支援的部隊。與其對陣的德軍只有22000人,而且沒有坦克等重武器。在這種優勢,英軍只會消極防守,躲在陣地裡坐等德軍進攻。只有22日英軍在伊拉科林地區發動了稍微像樣的一次反擊,結果也僅僅是將德軍中部大隊從此處切斷,而且被切分的中部大隊後來仍在堅持戰鬥,即使是力量稍弱地段的德軍也堅守住了陣地。而在這之前,德軍還未站穩腳跟的時候,英軍沒有趁勢發動反擊則是最大的失誤。馬利姆機場的失守是克利特島之戰的轉折點,守備部隊在失去聯絡後,指揮官安德魯中校的意志就開始發生動搖,最後在當晚就放棄了陣地。另外,英軍的通訊指揮系統也是一個明顯的弱點,弗萊博格得到107高地失守的消息時馬利姆機場的局勢都已到了難以挽回的地步。

    還要提到的是英國皇家海軍,建設墨守成規,作戰思想大大落後,對航母的重視不夠,在記憶裡整個二戰中皇家海軍成功使用航母的戰例,也只有坎寧安指揮的奇襲塔蘭托了。克利特島之戰中英國皇家海軍參戰的海上艦隊大中型水面艦共計四十餘艘,而航母卻只有「可畏」號一艘,而且只有4架飛機可以隨時升空!作用簡直可以忽略不計。如此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英軍雖徒有強大的艦隊,但遇到德國空軍的凌厲攻勢,也只有做「沉默羔羊」了。不過皇家海軍的組織能力還是讓人印象深刻的,從敦克爾克、希臘,再到這次的克利特島,總會有大量部隊能從海上撤出,為以後的戰鬥留下了寶貴的有生力量,不管怎樣這也讓英國人在每次失敗後都有小小的安慰。

    在未來的戰鬥中空降部隊仍然是一支可怕的新生力量,但使用問題還是最關鍵的。在重要地區猝不及防地部署傘降部隊可以大大減少作戰難度,但若把一場較大規模的戰鬥全部交給空降部隊來完成,一是難以保證突然性,二是對空中運輸和組織能力要求嚴格,即便是獲勝仍會造成重大損失,因為這時拿輕裝部隊去對付敵方全員裝備的地面部隊。後來盟軍在「諾曼底戰役」中使用傘兵就是一個成功的例子,進攻前事先多次使用欺騙手段直到徹底麻痺德軍,實施空降時形成突襲之勢,部隊投放較為準確,而且作戰時間很短,沒有出現克里特島上的長期拉鋸戰,最重要的是英美傘兵的任務是策應次日的登陸部隊,而不是去最後出攻堅。再後來由蒙哥馬利策劃的「市場花園行動」其境遇和「克利特島之戰」在很多方面就有相似之處,戰役的成敗很大取決於空降部隊能否奪取預定目標並在地面部隊到達前堅守,但這些傘兵不幸地遇到在當地修整的德國的黨衛軍裝甲師,而且開戰當天德軍就繳獲到了盟軍的全部作戰計劃,進攻方最後以失敗告終實屬在所難免。

    還要值得注意的是海軍、空軍調同作戰的重要性。一支沒有制空權的艦隊,縱然你的艦隊多麼強大,也同樣會葬身海底。同樣,單純依賴空中優勢,只能在特定的環境下取得局部優勢,而無法將局部優勢轉變為全面勝利。此戰中的德英空海大戰,德國空軍雖出色的取得了制空權,抑制了英國艦隊的晝間行動,但只要德國人的飛機一離開,皇家海軍仍然是海上的主人,德軍最終還是無法充分利用海上交通線大量運送援軍和重武器,大大地增加了取勝的難度。英國海軍雖損失慘重,但它的表現還是證明了它的存在意義,尤其是最後的成功撤出,可以說是此役中皇家海軍的唯一亮點。德軍雖強大,但它缺乏強大的海軍,是跛足巨人,成功彷彿一步之遙,但卻遙不可及。不久後的多線作戰注定了德軍從此將疲於奔命,難逃悲劇英雄的宿命。

    紙上談兵

    奪取克里特島,到底能為德國的地中海戰場帶來什麼樣的戰略優勢呢?對此後世曾經有一個大膽的推想。

    即在克里特島取勝後不久,隆美爾的非洲軍成功挫敗韋維爾的優勢進攻,地中海重要的深水港托卜魯克得到穩固,昔蘭尼加也易手德軍。假設,德軍經過必要的修整,以克里特島為基地,繼續用同樣的戰術攻佔馬耳他島、塞浦路斯島。這時的克里特島、馬耳他島、塞浦路斯島一線就形成了一把貫穿地中海的利劍,直插英軍的地中海生命線。而隆美爾需要的補給則會源源不斷送到非洲,進而從海上直接威脅到埃及和西亞地區,同時隆美爾的非洲軍的攻勢,就可以輕易將英軍趕出地中海。土耳其和西亞的敘利亞、伊拉克的親德勢力就會順利掌權,從而脫離英國的控制。利用這種優勢,最後在西亞地區徹底戰勝英軍殘部將易如反掌,由此德國從波斯灣到北大西洋這一寬廣南翼從此就可以一勞永逸。即便發動對蘇作戰,也可以從高加索地區呼應A集團軍群的攻勢,從南北兩線夾擊蘇軍。另外,從博斯普魯海峽、達達尼海峽到黑海和從波斯灣經陸路到裡海這兩條海上運輸線還是蘇聯重要的海上交通線,也是未來的對蘇戰中蘇聯接受盟國運送物資的重要生命線,封鎖此路也是絞殺蘇聯的重要一招。

    實現以上設想至少還需要在地中海投以重兵鏖戰一年才可實現,在此之後倘若再著手籌劃進攻蘇聯,斯大林即使再弱智也能看得出德國的下一步棋。繼續按上述設想推斷,德軍毫無突然性的進攻將會迎面遇到再次經過一年寶貴準備時間的蘇軍,德軍就算再加上外高加索的非洲軍,也難以取得超越歷史上蘇德戰爭的戰果。相反,德軍遲到的進攻甚至還會正中斯大林下懷,蘇聯將在成功瓦解德軍攻勢後,籍此戰爭借口實現策劃以久的進攻德國、染指歐洲的圖謀。

    1940年德國在政治和軍事上都已遠遠超過西方世界的任何一國,戰略變數極大,因此這也是德國對自己的未來最迷惘的一年。對英國作戰有些猶豫不決,直接進攻蘇聯又有兩線作戰之患。最後希特勒在這一年作出了最費解、也是最難以評判的選擇。當德國的戰爭陰錯陽差地進行到1941年,擺在德國面前的選擇實際就已很明晰。要麼是採取保守戰略,按照上文的構想繼續在北非和中東謀求發展直到最終壓制英帝國,最後在斯大林蘇聯的陰影下固守歐陸,如此一來第三帝國倒很有可能像古羅馬帝國或波斯帝國那樣維持下去。但這種設想是完全不符合希特勒的性格的,而且也違背了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的某些初衷,因此這種設想太過於主觀,應該被排除;另外一個選擇就是沿著1940年所作的戰略偽裝,繼續按計劃進攻蘇聯!閃擊巴爾幹實際上是穩固南翼、偽裝攻蘇兵力調度的一石二鳥之計,而克里特島則是為未來的戰爭所作的伏筆,純屬以退為進的權宜之計。因此對於克里特島後來的使用問題,後世對希特勒的指責完全是沒有理由的。

    1943年7月17日,希特勒在克里特之戰的授勳招待會上,曾對施圖登特說:「克里特之戰證明傘兵時代已經結束。傘兵是一支完全依賴突然性的兵種,但現在這個突然性的因素已不存在。」希特勒這個悲觀的判斷就將德國傘兵打入冷宮,斷送了這種全新的戰法在德軍的繼續發展,對此希特勒確有難以推卸的責任,而這實際上才是克里特島之戰對德軍造成的最直接的損失。美國作為這場戰鬥最冷靜的旁觀者,實際上它們從這次作戰中的得到啟示也是最大的。美國駐埃及武官邦那。費勒斯少校在他那篇關於克里特島之戰著名的報告的開頭,用最美妙的描寫為德軍的克里特島之戰作了完美的總結,現摘錄其中部分,作為本文的結尾。

    「戲劇性的克里特作戰,譜寫了一首戰爭的史詩。作戰思想大膽新奇,具有很高的想像力。部隊從中歐出發,準確地開進了漏斗型的希臘。在這裡,他們改變形式,協調力量,插上了翅膀。這次作戰具有音樂大師般的音調、旋律、和聲,五月二十日和隨後的幾天裡,這支力量飛過天空。其戰鬥部隊以雷鳴般的漸強音衝入克里特上空遮蓋了一切。空降部隊通過空中得到供給和支援的情況下,在敵人面前著陸並將其打敗,這還是歷史上的第一次………」

    ——完——

    本書起點中文網(www。cmfu。com)首發,轉載請保留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