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黑暗領域之王中王 返回目錄


作品資料 有關力量的理論

作者:金龍魚

    力量是國際政治中的一個基本概念。從國際政治發端以來,這個概念就一直為戰略思想家所重視。西方契約論中的「叢林狀態」是力量與力量的世界,契約的產生,就是為了使力量與力量之間的爭奪有一定的規則。在中國,到了戰國時代,思想家們對於力量已經非常的重視,因為那個時代是「大爭之世」,是「爭於氣力」的時代,各國諸侯「上下交相利」,「捐禮讓而貴戰爭,棄仁義而用詐譎」。力量的興起,帶來了對力量的估算和評價。中西思想史上都發展出了對力量估算的理論。以力量為核心的國際政治學在社會科學諸學科中較早地地擺脫了宗教神學及道德、意識形態的束縛,而達到了做算術演練的水平。中國的孫子說「知己知彼」,說「多算勝少算」,西方的馬基雅弗利也把力量本身的估算作為首腦們的首要任務。

    「爭於氣力」是人類歷史上反覆出現的呈週期性的特徵。對力的崇拜在某些時代裡支配著人類的行為。但是在人類歷史上,把力量僅僅定義為物質力量,是特定階段的現象。思想家們很早就已經注意到,競爭中僅有力量是不夠的,競爭中的獲勝者還需要其他非(物質)力量的東西。在本專欄中,我們曾提到蘇秦的「擇交」理論,也就是外交的重要作用。「安民之本,在於擇交」,如果沒有正確的外交或者外交不力,力量就要大打折扣。秦國的最終勝利,一個關鍵因素是採取了「連橫」的外交方針,連橫說得簡單些就是運用外交力量,瓦解合縱,「各個擊破」。

    「擇交」也是一種力量形式。但力量卻不僅僅限於此。思想史上很早就出現了正義的概念。這個概念的出現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場重大革命。其含義則是,力量被劃分為「正」和「邪」、道德和不道德。那些無道的力量遭到普遍的譴責。因此,德就被視作重要的力量形式。中國思想家王充批評韓非子時說到:「治國之道,所養有二:一曰養德,二曰養力」,「德」與「力」並提,作為治國的根本原則。

    王充提出的「養德」、「養力」是非常深刻的見解,尤其是他使用「養」這個詞,十分形象地表達了力量需要謹慎呵護的理念。

    在人類數千年的歷史上,如何對待力量是一個中心論題,其思想成就,說得簡單些,無非就是王充提出的這四個字。比如,911之後美國著名戰略家約瑟夫。奈系統闡發了「軟力量」的見解,他警告美國人,在美國力量空前強大的當今時代,軟力量越來越重要。他說,軟實力就是「能讓他人做你想讓他們做的事」,這個概念「強調與人們合作而不是強迫人們服從你的意志」,軟實力不僅僅是影響,也不僅僅是說服,「它是引誘和吸引的能力。」「軟實力很多產生於我們的價值觀。這些價值觀通過我們的文化、我們在國內所實行的政策以及我們處理國際問題的方式表現出來」。這個軟力量的概念,大致上說,類似於王充的「養德」。約瑟夫。奈強烈批評美國的單邊主義者對軟實力的忽視,他說,美國留給別人的傲慢形象必將損害美國的軟實力,「我們一定不要讓帝國的幻覺模糊了我們的雙眼,使我們看不到軟實力日益增長的重要性」。

    軟力量的概念並不是約瑟夫。奈的發明,而是人類戰略思想史極其重要的傳統之一。但是這個傳統確實往往被忽視,因此需要清醒的思想家不斷提請人們注意。

    人們在力量計算時一般容易犯三個典型錯誤。首先,是把力量看作是絕對的,而忽視力量的相對性;第二,是把力量看作永久的,而忽視力量的暫時性;第三,認為力量的來源總是單因的,總是過分誇大某一因素的重要性,而忽視力量來源的多樣性(摩根索《國際縱橫策論》中譯本204-220)。

    這三種典型錯誤歸結起來,說明了力量意識的兩個特點,即力量的有限性意識和力量的自我節制意識。所謂力量的有限性意識是指,推動某種結果產生的力量不可能完全轉化成另一種結果產生的力量,任何一種力量都不是絕對的。正如卡爾。多伊奇所說的,一個大象可以撞倒巨大的障礙物,但卻不能穿針引線。把一個人打倒的力量並不意味著就具有教這個人彈鋼琴的力量、作微積分題的力量或花樣滑冰的力量。你可以征服一個國家,但未必就能同樣征服這個國家人民的心靈,未必能夠讓他們自覺地效忠。所謂力量的自我節制意識,是指建立在力量有限性判斷之上的對力量的使用、目標的控制意識,就像一個人開汽車,只有具備讓車慢下來、停下來能力的人,才算會駕車。

    這兩點,可以歸之為「養德」的範疇。一個「養力」的國家,要健康成長,需要相應地「養德」,兩者若能均衡發展,那麼這個國家就是正常的。在現代世界中,「養德」就是要認識到力量不是無限的,不是絕對的,不是永久的,就是要認識到,最為基本的力量是來自對力量的自我控制或自我節制、自我約束,說這個力量是最基本的,原因是,喪失了它,再強大的力量也免不了被毀滅,比如納粹德國和帝國主義日本。

    擁有強大力量的國家,比如像美國這樣的國家,最常犯的錯誤一般也是有兩個,第一,常常忽視力量的有限性,第二,常常忽視自我節制是力量的最為基本的特徵。持單邊主義看法的人,或許就是犯了上述錯誤。比如單邊主義者斯蒂夫。布魯克斯和威廉姆。沃爾夫斯認為,單邊主義就是「能獨立並有效地解決重大國際事務,而且其他國家即使組成聯盟也無法阻止它這麼做」(美國《外交事務》2002年7-8月號)。這個判斷就把力量視作無限的了,而且也包含著自我節制的缺乏。實際上,有許多事務美國是無法依靠自己單獨的力量能夠解決的,在行使強權時,如果不能夠節制,也將會招來別國的恐懼和反感,引來挑戰者甚至恐怖分子的攻擊。

    因此,像美國這樣強大的國家就需要小心伺候、需要像對待瓷器那樣謹慎呵護它的力量。在考慮如何對待自己的權力時,需要像摩根索警告的那樣,記住歷史的教訓:

    「在提防野心時,可不要忘了提防我們自己的野心。我不得不說,我害怕我們自己的強權和我們自己的野心。我害怕別人太怕我們。」(伯克,1793年)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mm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