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黑暗領域之王中王 返回目錄


專著轉載 戰國策(12)楚策三\四

作者:金龍魚

    1。12。1蘇子謂楚王曰

    「提要」

    縱橫家根本不是見不得人的陰謀家,他們經常在宣揚政治科學和正義。蘇秦在這裡向楚王指明了何謂真正的賢臣,指明了一個國家要想保持政治清明最高統治者及其下屬的官僚們應該是什麼樣子。

    。

    「原文」

    蘇子謂楚王曰:「仁人之於民也,愛之以心,事之以善言。孝子之於親也,愛之以心,事之以財。忠臣之於君也,必進賢人以輔之。今王之大臣父兄,好傷賢以為資,厚賦斂諸臣百姓,使王見疾於民,非忠臣也。大臣播王之過於百姓,多賂諸侯以王之地,是故退王之所愛,亦非忠臣也,是以國危。臣願無聽群臣之相惡也,慎大臣父兄;用民之所善,節身之嗜欲,以百姓。人臣莫難於無妒而進賢。為主死易,垂沙之事,死者以千數。為主辱易,自令尹以下,事王者以千數。至於無妒而進賢,未見一人也。故明主之察其臣也,必知其無妒而進賢也。賢之事其主也,亦必無妒而進賢。夫進賢之難者,賢者用且使己廢,貴且使己賤,故人難之。」

    「譯文」

    蘇秦對楚王說:「仁愛的人,對於人民,用真心實意去愛他們,用好話去撫慰他們,讓他們為自己服務;孝子對自己的雙親,用真心實意去愛他們,用錢財去奉養他們;忠臣對自己的國君,一定要推薦賢能的人去輔助他。

    現在大王的宗室、貴戚喜歡譭謗賢能的人,以此作為進身的資本,對臣民加重賦稅,使國君被人民怨恨,他們不是忠臣;大臣在人民中宣揚國君的錯誤,用您的土地肆意贈送給諸侯。因此和大王的所愛相違背,這也不是忠臣。這樣下去,國家就會危險。我希望您不要去聽信大臣們互相攻訐之辭,要審慎地任用大臣和貴戚,要根據人民的喜好作為施政方針,節制自己的嗜好和慾望,並將所得用於人民所需。

    做人臣,最難做到的是,沒有忌妒之心又能推薦賢才。為國君獻身倒很容易,像垂沙戰役,死的人數以千計。屈居國君之下,也很容易,像從令尹以下,為大王服役的人數以千計。至於無忌妒之心又能推薦賢才的,卻不見一人。所以,英明的國君考察他的臣子,必須瞭解他們是否有忌妒之心,是否能推薦賢才。賢能的人侍奉國君,也必須無忌妒之心,又能推薦賢才。推薦賢才之所以很難,是因為賢能的人被任用,自己就會被廢棄,賢能的人地位尊貴,自己就會卑賤。所以,人們難以做到。」

    。

    「評析」

    「無妒而進賢」是賢臣的最高標準,這是因為這個標準可以衡量大臣是否私心大於公心,是否為了國家利益而不計私利。這一點上曾國藩是個表率,他一生不斷地向朝廷推薦賢才良將,胡林翼、李鴻章、彭玉麟、楊岳斌等都通過他的提攜和推薦而受到朝廷的重用,並為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尤其是對待老子天下第一的左宗棠,曾國藩不管二人間的齷齪和舊怨,也不管朝廷用左宗棠掣肘自己的用心,一再向朝廷推薦左宗棠。左宗棠平定西北叛亂時立下了赫赫軍功,但有誰知道正是曾國藩舉薦左宗棠出征西北的。曾國藩曾說左宗棠不僅是西北第一人,而且是天下第一人。高傲的左宗棠聞聽此言,為曾國藩「無妒而進賢」的高風亮節仰慕不已、自愧不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2蘇秦之楚

    「提要」

    要去遊說的對象經常會拒絕與你見面,或者故意長時間閒置你。連面都見不了,怎麼說服他人呢?遊說需要等待、更需要你的耐心與毅力。

    「原文」

    蘇秦之楚,三月乃得見乎王。談卒,辭而行。楚王曰:「寡人聞先生,若聞古人。今先生乃不遠千里而臨寡人,曾不肯留,願聞其說。」對曰:「楚國之食貴於玉,薪貴於桂,謁者難得見如鬼,王難得見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見帝。」王曰:「先生就捨,寡人聞命矣。」

    「譯文」

    蘇秦來到楚國,過了3個月,才見到楚王。交談完畢,就要向楚王辭行。楚王說:「我聽到您的大名,就像聽到古代賢人一樣,現在先生不遠千里來見我,為什麼不肯多待一些日子呢?我希望聽到您的意見。」蘇秦回答說:「楚國的糧食比寶玉還貴,楚國柴禾比桂樹還貴,稟報人員像小鬼一樣難得見面,大王像天帝一樣難得見面;現在要我拿玉當糧食,拿桂當柴禾燒,通過小鬼見高高在上的天帝……。」楚王打斷蘇秦的話,說:「請先生到客館住下吧,我遵命了。」

    「評析」

    蘇秦作為大遊說家,其心理素質非常之高。他沒有因為拒絕召見而心灰意冷,而當他見到楚王后也沒有忘乎所以,把自己的想法和要求和盤托出,而是以退為進,馬上辭行。如此反而掌握了心理上的主動權,讓楚王十分迫切的聽從他的意見、答應他的要求,把他奉為上賓。可見,在說服他人時,光有學識是不能被人接納的,頑強的毅力和冷靜的心態是以識取信的關鍵。

    ______________________--------------------------------------1。12。3張儀之楚貧

    「提要」

    縱橫家們也有缺錢的時候,但他們掙錢的方式不像我們這樣辛苦,他們僅僅憑著一張利嘴,就可以拿到足夠多的資金。

    「原文」

    張儀之楚,貧。舍人怒而歸。張儀曰:「子必以衣冠之敝,故欲歸。子待我為子見楚王。」

    當是之時,南後、鄭袖貴於楚。張子見楚王,楚王不說。張子曰:「王無所用臣。臣請北見晉君。」楚王曰:「諾。」張子曰:「王無求於晉國乎?」王曰:「黃金珠璣犀象出於楚,寡人無求於晉國。」張子曰:「王徒不好色耳?」王曰:「何也?」張子曰:「彼鄭、周之女,粉白墨黑,立於衢閭,非知而見之者,以為神。」楚王曰:「楚,僻陋之國也,未嘗見中國之女如此其美也。寡人之獨何為不好色也?」乃資之以珠玉。

    南後、鄭袖聞之大恐,令人謂張子曰:「妾聞將軍之晉國,偶有金千斤,進之左右,以供芻秣。」鄭袖亦以金五百斤。

    張子辭楚王曰:「天下關閉不通,未知見日也,願王賜之觴。」王曰:「諾。」乃觴之。張子中飲,再拜而請曰:「非有他人於此也,願王召所便習而觴之。」王曰:「諾。」乃召南後、鄭袖而觴之。張子再拜而請曰:「儀有死罪於大王。」王國:「何也?」曰:「儀行天下遍矣,未嘗見人如此其美也。而儀言得美人,是欺王也。」王曰:「子釋之。吾固以為天下莫若是兩人也。」

    「譯文」

    張儀來到楚國,處境貧困,他的隨從很不高興,想要回去。張儀說:「你一定是因為衣冠破爛,才要回去吧。你等著,讓我替你去拜見楚王。」在這時,南後和鄭袖很受楚王寵愛,在楚國地位尊貴。

    張儀前去拜見楚王,楚王不高興。張儀說:「大王不用我,我就到北方去見韓王。」楚王說:「好吧!」張儀說:「難道大王對韓國沒有什麼要求嗎?」楚王說:「黃金、珍珠、璣珠、犀革、象牙都出自楚國,我對韓國沒有什麼要求。」張儀說:「大王不好女色嗎?」楚王說:「什麼意思?」張儀說:「那鄭國和周國(韓國屬國)的女子,打扮的十分漂亮,站在大街巷口,如果不知道,初次見她的還以為是仙女下凡。」楚王說:「楚國是一個偏僻的國家,從來沒有見過中原的女子這樣美麗的,我怎麼就不好色呢?」於是贈送給張儀珍珠、玉器。

    南後和鄭袖知道此事,大為吃驚,就派人對張儀說:「我們聽說將軍要到韓國去,我這裡有金千斤,送給您作為養馬的草料錢。」鄭袖也給了張儀金石500斤。

    張儀辭別楚王時,說:「諸侯相互阻隔,道路不通,不知何時再能見到大王,希望能與大王飲酒作別。」楚王說:「很好。」於是設宴與張儀對飲。酒至半酣,張儀一拜再拜,請求說:「這裡沒有外人,希望大王邀集左右親近一塊暢飲。」楚王說:「好。」於是找來南後和鄭袖,一起飲酒。張儀又再拜請罪,說:「我對大王犯有死罪。」楚王說:「這是為什麼?」張儀說:「我走遍天下,從來沒有見過像南後、鄭袖二位這樣的美人,我卻說要為您找美人,這簡直是欺騙大王啊!」楚王說:「您就不必掛心了。我本來就認為天下的美女誰也比不上她們兩人。」

    「評析」

    象張儀這樣聰明的人實際上早就掌握了楚懷王的嗜好,所以拋下釣語「王徒不好色耳」,以此打動楚王貪婪的心,使其對張儀有所求也,最後又以「實在沒有見到過象南後、鄭袖般的美人」的話,既滿足了楚王的虛榮心、打消了其尋美的念頭,又實現了南後、鄭袖所要求的結果,沒有欺騙,又白得了金錢,這樣一個完滿的大結局何樂而不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4張儀逐惠施於魏

    「提要」

    人與人之間的利害關係很複雜,我們要處理好人際關係,必須先要明白誰跟誰關係好、誰跟誰關係惡劣,然後非常妥帖的處理人際事務。我們看看古人是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的。

    「原文」

    張儀逐惠施於魏。惠子之楚,楚王受之。馮郝謂楚王曰:「逐惠子者,張儀也。而王親與約,是欺儀也,臣為王弗取也。惠子為儀者來,而惡王之交於張儀,惠子心弗行也。且宋王之賢惠子也,天下莫不聞也。今之不善張儀也,天下莫不知也。今為事之故,棄所貴於讎人,臣以為大王輕矣。且為事耶?王不如舉惠子而納之於宋,而謂張儀曰:『請為子勿納也。』儀必德王。而惠子窮人,而王奉之,又必德王。此不失為儀之實,而可以德惠子。」楚王曰:「善。」乃奉惠子而納之宋。

    「譯文」

    張儀在魏國擠走惠施,惠施來到楚國,楚王接待了他。大臣馮郝對楚王說:「擠走惠施是張儀,大王與惠施結交,這是在欺騙張儀,我認為大王這樣做不可取。惠施是因為張儀排擠他才來到楚國的,他也定會怨恨您與張儀結交,如果惠施知道這種情況,他一定不會來楚國,而且宋王偃對惠施不錯,諸侯中無人不知。現在,惠施與張儀結仇,諸侯中也無人不曉。惠施與大王結交,您便拋棄了張儀。我不理解大王這樣做,是有些輕率呢?還是為了國家的大事呢?大王不如幫助惠施,送他到宋國去。然後,對張儀說:『我是因為您才沒有接待惠施的。』張儀必然感激大王。而惠施是個被排擠、遭困窘的人,大王卻幫助他到宋國去,惠施也必然感激大王。這樣您實際上不失為張儀著想,又可以使惠施感恩戴德。」楚王說:「好。」就把惠施送到宋國去了。

    「評析」

    馮郝對各種利害關係的剖析可謂條分縷析、極有洞見,而他的處理手段也很高明。與人為善、千萬不要得罪人,如果得罪他人,就會為以後做事設置了障礙。人際行動是在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中付諸實施的,我們要考慮如何在擺平各種關係的情況下實現自己的目的和利益。人們常稱讚一舉兩得、兩全其美的舉措,是因為這些舉措排除了舉措觸及各種人際關係後所產生的負效,直接達到了預期的目標。有人詢問諸葛亮的後人孔明經倫世事有何優處,答曰:「也沒有什麼,只是妥貼罷了」,此妥貼二字常使我們思考許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5魏王遺楚王美人

    「提要」

    這也是一個流傳千古的故事,狡詐的鄭袖施毒計剷除了競爭者。我們通過這些詭計,可以看到人性的惡劣和人心的難測。識破詭計、防衛自身,這也是我們研讀謀略的目的之一。

    「原文」

    魏王遺楚王美人,楚王說之。夫人鄭袖知王之說新人也,甚愛新人,衣服玩好,擇其所喜而為之;宮室臥具,擇其所善而為之。愛之甚於王。王曰:「婦人所以事夫者,色也;而妒者,其情也。今鄭袖知寡人之說新人也,其愛之甚於寡人,此孝子所以事親,忠臣之所以事君也。」

    鄭袖知王以己為不妒也,因謂新人曰:「王愛子美矣。雖然,惡子之鼻。子為見王,則必掩子鼻。」新人見王,因掩其鼻。王謂鄭袖曰:「夫新人見寡人,則掩其鼻,何也?」鄭袖曰:「妾知也。」王曰:「雖惡,必言之。」鄭袖曰:「其似惡聞君王之臭也。」王曰:「悍哉!」令劓之,無使逆命。

    「譯文」

    魏惠王贈給楚懷王一個美女,懷王很喜歡。懷王的夫人鄭袖,知道懷王寵愛新娶的魏女,所以表面上也很愛護這個新娶的美女。衣服首飾都挑她喜歡的送去;房間和傢具也都選她喜歡的讓她使用。似乎比楚王更喜歡她。楚王說:「女人仰仗自己的美色來博取丈夫的歡心,而嫉妒乃是人之常情。現在鄭袖明知寡人喜歡魏女,可是她愛魏女比寡人還要厲害,這簡直是孝子侍奉雙親,忠臣侍奉君主。」

    鄭袖知道楚王認定她不是嫉妒以後,就去對魏女說:「君王愛你的美貌。雖然這樣說,但是他討厭你的鼻子。所以你見了君王,一定要摀住鼻子。」從此魏女見到楚王就摀住自己的鼻子。楚王對鄭袖說:「魏女看見寡人時,就摀住自己的鼻子,這是為什麼?」鄭袖回答說:「我倒是知道這件事。」楚王說:「即使再難聽的話,你也要說出來。」鄭袖說:「她像是討厭君王身上的氣味。」楚王說:「真是個潑辣的悍婦!」命人割掉美女的鼻子,絕不寬赦。

    「評析」

    鄭袖耳濡目染了戰國政客們的翻雲覆雨、勾心鬥角,所以自己也變得心狠手辣、十分歹毒。她善於表演,既隱藏了自己的真實目的、又取得了敵對者的信任,解除了敵對者的戒備,此後她就施展計謀,讓各個人物按照她的安排行動,最終使自己導演的節目成功落幕。我們要時刻防備這種危險的女人,當她們表演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能放鬆警惕,要看穿她背後的詭計,堅決不上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6莊辛謂楚襄王曰

    「提要」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淫樂無度、不理國事的楚襄王那裡知道亡國之危就迫在眉睫。明智的賢臣莊辛用打動人心的雄辯終於使昏睡的楚王從夢中驚醒。

    「原文」

    莊辛謂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專淫逸侈靡,不顧國政,郢都必危矣。」襄王曰:「先生老悖乎?將以為楚國襖祥乎?」莊辛曰:「臣誠見其必然者也,非敢以為國襖祥也。君王卒幸四子者不衰,楚國必亡矣。臣請辟於趙,淹留以觀之。」莊辛去之趙。留五月,秦果舉鄢、郢、巫、上蔡、陳之地,襄王流於城陽。於是使人發騶,征莊辛於趙。莊辛曰:「諾。」

    莊辛至,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於此,為之奈何?」莊辛對曰:「臣聞鄙語曰:『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臣聞昔湯、武以百里昌,桀、紂以天下亡。今楚國雖小,絕長續短,猶以數千里,豈特百里哉?

    王獨不見夫蜻蛉乎?六足四翼,飛翔乎天地之間,俯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飲之,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五尺童子,方將調鉛膠絲,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為螻蟻食也。蜻蛉其小者也,黃雀因是以。俯白粒,仰棲茂樹,鼓翅奮翼,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公子王孫,左挾彈,右攝丸,將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類為招。晝游乎茂樹,夕調乎酸鹼,倏忽之間,墜於公子之手。夫雀其小者也,黃鵠因是以。游於江海,淹乎大沼,俯鱔鯉,仰嚙菱衡,奮其六翮,而凌清風飄搖乎高翔,自以為無患,與人無爭也,不知夫射者,方將修其盧,治其繒繳,將加己乎百仞之上。彼繈紜引微繳,折清風而?矣,故晝游乎江河,夕調乎鼎鼐。

    夫黃鵠,其小者也,蔡聖侯之事因是以。南遊乎高陂,北陵乎巫山,飲茹溪流,食湘波之魚,左抱幼妾,右擁嬖女,與之馳騁乎高蔡之中,而不以國家為事。不知夫子發方受命乎宣王,系己以朱絲而見之也。

    蔡聖侯之事其小者也,君王之事因是以。左州侯,右夏侯,輦從鄢陵君與壽陵君,飯封祿之粟,而戴方府之金,與之馳騁乎雲夢之中,而不以天下國家為事,不知夫穰侯方受命乎秦王,填黽塞之內,而投己乎黽塞之外。」

    襄王聞之,顏色變作,身體戰慄。於是乃以執纏而授之為陽陵君,與淮北之地也。

    「譯文」

    莊辛對楚襄王說:「君王左有州侯右有夏侯,車後又有鄢陵君和壽陵君跟從著,一味過著毫無節制的生活,不理國家政事,如此會使郢都變得很危險。」楚襄王說:「先生老糊塗了嗎?還是認為楚國將遇到不祥呢?」莊辛說:「臣當然是看到了事情的必然後果,不必認為國家遇到不祥。假如君王始終寵幸這四個人,而不稍加收斂,那楚國一定會因此而滅亡的。請君王准許臣到趙國避難,在那裡來靜觀楚國的變化。」莊辛離開楚國到了趙國,他只在那裡住了5個月,秦國就發兵攻佔了鄢、郢、巫、上蔡、陳這些地方,楚襄王也流亡躲藏在城陽。在這時侯襄王才派人率騎士到趙國召請莊辛。莊辛說:「可以。」莊辛到了城陽以後,楚襄王對他說:「寡人當初不聽先生的話,如今事情發展到這地步,對這事可怎麼辦呢?」

    莊辛回答說:「臣知道一句俗語:『見到兔子以後再放出獵犬去追並不算晚,羊丟掉以後再去修補也不算遲。』臣聽說過去商湯王和周武王,依靠百里土地,而使天下昌盛,而夏桀王和殷紂王,雖然擁有天下,到頭來終不免身死亡國。現在楚國土地雖然狹小,然而如果截長補短,還能有數千里,豈止100里而已?

    大王難道沒有見過蜻蜓嗎?長著6只腳和四隻翅膀,在天地之間飛翔,低下頭來啄食蚊蟲,抬頭起來喝甘美的露水,自以為無憂無患,又和人沒有爭執。豈不知那幾歲的孩子,正在調糖稀塗在絲網上,將要在高空之上粘住它,它的下場將是被螞蟻吃掉。蜻蜓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實黃雀也是如此。它俯下身去啄,仰起身來棲息在茂密的樹叢中,鼓動著它的翅膀奮力高翔,自己滿以為沒有禍患,和人沒有爭執,卻不知那公子王孫左手拿著彈弓,右手按上彈丸,將要向70尺高空以黃雀的脖子為射擊目標。黃雀白天還在茂密的樹叢中遊玩,晚上就成了桌上的佳餚,轉眼之間落入王孫公子之口。

    黃雀的事情可能是小事情,其實黃鵠也是如此。黃鵠在江海上翱遊,停留在大沼澤旁邊,低下頭吞食黃鱔和鯉魚,抬起頭來吃菱角和水草,振動它的翅膀而凌駕清風,飄飄搖搖在高空飛翔,自認為不會有禍患,又與人無爭。然而他們卻不知那射箭的人,已準備好箭和弓,將向700尺的高空射擊它。它將帶著箭,拖著細微的箭繩,從清風中墜落下來,掉在地上。黃鵠白天還在湖裡游泳,晚上就成了鍋中的清燉美味。

    那黃鵠的事可能是小事,其實蔡靈侯的事也是如此。他曾南到高陂遊玩,北到巫山之頂,飲茹溪裡的水,吃湘江裡的魚;左手抱著年輕貌美的侍妾,右手摟著如花似玉的寵妃,和這些人同車馳騁在高蔡市上,根本不管國家大事。卻不知道那子發正在接受宣王的進攻命令,他將要成為階下之囚。

    蔡靈侯的事只是當中的小事,其實君王您的事也是如此。君王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鄢陵君和壽陵君始終隨著君王的車輛,馳騁在雲夢地區,根本不把國家的事情放在心上。然而君王卻沒料到,穰侯魏冉已經奉秦王命令,在黽塞之南佈滿軍隊,州侯等卻把君王拋棄在黽塞以北。」

    楚襄王聽了莊辛這番話之後,大驚失色,全身發抖。在這時才把執?的爵位送給莊辛,封他為陽陵君,不久莊辛幫助楚王收復了淮北的土地。

    「評析」

    莊辛的論辯氣勢磅礡、立意高遠,整體上是一種由小到大,由遠及近,循序漸進的論辯方法。他從最普通的現象、最尋常的事物談起,然後一環扣一環地剖析人們都熟知的那些現象或事件,從中挖掘出不同尋常的深刻道理,使那種由於利害衝突引發的生存競爭、相互殘殺的現象,同楚王自身聯繫起來,令楚王觸目驚心,再也不敢等閒視之。睛蜓、黃雀與黃鵠雖然與人無爭,卻難逃死亡的厄運。身為一國之君,要想偏安一隅,苟且偷生,貪圖享樂,最終也會像蔡聖侯一樣難逃被蠶食宰割的命運。事實證明,莊辛遵循著「睛蜓——黃雀——黃鵠——蔡聖侯——楚頃襄王」這樣一條線索,從事物的相關聯繫勸諫頃襄王,是很有說服力的。不難發現,上述所枚舉的人或物的相互聯繫並不是直接的,但是他們的命運卻具有某種程度的同構性,他們都在承受著一種內在的規律的支配,這正是論辯時循序漸進的內在根據。

    __________________----------------------------------

    1。12。7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

    「提要」

    人的語言詞語有時非常多義,會產生很多歧義。同一個詞語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而且都很正確。論辯家們就看中語言的這種多義性,從而用語言來改變事實、翻雲覆雨。

    「原文」

    有獻不死之藥於荊王者,謁者操以入。中射之士問曰:「可食乎?」曰:「可。」因奪而食之。王怒,使人殺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說王曰:「臣問謁者,謁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無罪,而罪在謁者也。且客獻不死之藥,臣食之而王殺臣,是死藥也。王殺無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殺。

    「譯文」

    有人給楚王獻長生不老的藥,傳遞人拿著藥走入宮中。有個宮中衛士看見後問道:「這東西可以吃嗎?」答說:「是可以吃的。」衛士於是搶過來吃了下去。楚王為此甚為惱怒,就要殺死這個衛士。這個衛士托人向楚王解釋說:「我問傳達人,他告訴我說是可以吃的,我才拿過藥來吃下去,這事我沒有罪,有罪的乃是傳遞人。況且客人所獻的是長生不死藥,我吃了藥大王就殺我,這豈不成了喪死藥。大王殺死一個沒有罪的臣子,就證明有人在欺騙大王。」楚王就放了他。

    「評析」

    衛士與傳遞人對「可以吃」三個字有不同的理解,傳遞人理解為該藥的服用方式是食用,所以說是可以吃。而衛士的理解是可以允許我吃。對語句的理解看來誰都沒錯。另外長生不死的含義,到底是得病可以不死、砍頭可以不死,還是吃了要在任何條件下都可以不死,這些都沒有限定,所以衛士就可以鑽語句多義的空子,故意搞了一個語句上的惡作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8客說春申君曰

    「提要」

    荀子作為儒家的大師,在戰國時代就很有影響。他淵博的學識、深刻的預見、雄健的論辯,也留在了《戰國策》上。

    「原文」

    客說春申君曰:「湯以亳,武王以鎬,皆不過百里以有天下。今孫子,天下賢人也,君籍之以百里勢。臣竊以為不便於君。何如?」春申君曰:「善。」於是使人謝孫子,孫子去之趙,趙以為上卿。」

    客又說春申君曰:「昔伊尹去夏入殷,殷王而夏亡。管仲去魯入齊,魯弱而齊強。夫賢者之所在,其君未嘗不尊,國未嘗不榮也。今孫子,天下賢人也,君何辭之?」春申君又曰:「善。」於是使人請孫子於趙。

    孫子為書謝曰:「癘人憐王,此不恭之語也。雖然,不可不審察也,此為劫弒死亡之主言也。夫人主年少而矜材,無法術以知奸,則大臣主斷國私以禁誅於己也,故弒賢長而立幼弱,廢正適而立不義。春秋戒之曰:『楚王子圍聘於鄭,未出境,聞王病,反問疾,遂以冠纓絞王,殺之,因自立也。齊崔杼討妻美,莊公通之。崔杼帥其君黨而攻。莊公請與分國,崔杼不許;欲自刃於廟,崔杼不許。莊公走出,逾於外牆,射中其股,遂殺之,而立其弟景公。近代所見:李兌用趙,餓主父於沙丘,百日而殺之;淖齒用齊,擢閔王之筋,懸於其廟梁,宿夕而死。夫厲雖痛腫胞疾,上比前世,未至佼纓射股;下比近代,未至擢筋而餓死也。夫劫弒死亡之主也,心之憂勞,形之困苦,必甚於癘矣。由此觀之,癘雖憐王可也。」因為賦曰:「寶珍隋珠,不知佩兮。布與絲,不知異兮,閭姝子奢,莫知媒兮。嫫母求之,又甚喜之兮。以瞽為明,以聾為聰,以是為非,以吉為凶。嗚呼上天,易惟其同!」詩曰:「上天甚神,無自瘵也。」

    「譯文」

    有一個食客遊說楚國的春申君黃歇說:「商湯王靠著亳京興起,周武王靠著鎬京興起,兩個地方都只不過百里大小,而兩王卻因它們而終於佔有天下。現在荀子是天下的賢人,您竟想給他100里土地的勢力範圍。我私下認為對於您很不利,不知您以為如何?」春申君說:「說得對。」於是就派人謝絕了荀子。荀子就離開楚國到了趙國。趙王封他為上卿。

    這時賓客又對春申君說:「從前有位伊尹離開夏地到了殷地,結果令殷王統一天下,而夏朝滅亡。管仲離開魯國到了齊國,魯國衰弱而齊國強盛了。可見賢人在哪裡,哪裡的君王不能不顯達,國家不能不榮耀。現在荀子是天下的賢人,您怎麼讓他告辭而去?」春申君說:「說得對。」於是春申君就派人到趙國請荀子。這時荀子就寫了一封信辭謝說:「生癩的人還可憐被臣子殺死的國王,這雖然是一句很不禮貌的話,但不能不加思考。這是針對一般被臣子殺死的國君而說的。如果人主年輕又矜持自己的才能,又沒有方法和手段識別奸邪的人,那麼大臣就要專橫跋扈獨斷專行。為了禁絕自己的災難,他們就要殺死有才能年長的君主,擁立年幼、體弱的君主,廢棄正直的人,抬舉不義的人。

    《春秋》告誡人們說:『楚國的王子圍,到鄭國去訪問,還沒等他走出境,就聽說父王生病,於是他就返回來探問病情。不料卻乘機用帽纓把楚王勒死,而自立為王。齊國崔杼夫人長得很美麗,齊莊公和她私通,崔杼率領家臣攻打莊公。莊公請求和他共分齊國,崔杼不答應;莊公又要求到祖廟去自殺,崔杼也不答應。卻要莊公逃命,可他剛跳過外牆,崔杼就射中他的大腿,並殺了他,立莊公的弟弟景公為王。』

    近來所看到的,李兌在趙國專擅朝政,在沙丘讓趙主父餓了100天終於困死他;淖齒在齊國掌權,竟然抽齊閔王的筋,然後把閔王掛在廟樑上,隔了一夜把閔王活活吊死。因此說長癩瘡即使是胎帶的腫毒,但是如果往上和古代的帝王相比,還不至於被臣子用帽纓勒死,或者被臣子用箭射死;如果往下和近代帝王相比,也不至於被臣子抽筋吊死,更不會被臣子絕食活活餓死。可見被臣子殺害的君主,心神所受的憂勞和形體所受的痛苦,必定比生癩病的人還要厲害。由此看來,連生癩瘡的人還可憐國王也有道理。」

    於是荀子在信尾附一首詩,寫道「珍貴的隋侯珠,不知道佩戴。皇家的龍袍和粗絲,不會分開。梁國的美女閭姝和鄭國的美女子奢,沒有誰迎娶,卻向醜女嫫母求婚,又很喜愛。把瞎子說成眼光明亮,把聾子說成聽覺靈敏,以是為非,以吉為凶。唉!天啊,為什麼不分好壞!」《詩經》上說:「天神的眼睛最明亮,不要自取禍殃。」

    「評析」

    荀子對春申君的答覆毫不客氣、直接預言了後者的悲慘下場,嘲笑他比長癩瘡的更可憐,整個答覆確實是夠「惡毒」的。春申君作為楚國政要,被下面的奸佞之徒左右,在短時間內作出相反的決定,王者的威嚴掃地蕩盡,性格上的優柔寡斷、懦弱無能表露無遺。荀子通過這樣一件小事,就洞見了春申君的能力與性情,看到了他的最終結局,在話語中說古論今、用歷史上被亂臣賊子所害的君主指出了春申君的未來。這樣的論辯方式,可謂最能表達人的怨恨、顯得非常的有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9天下合縱使魏加

    「提要」

    運用比喻是戰國策士們常用的論說戰術。善於運用比喻,會勝過許多抽像的論證,往往會起到事半功倍、出奇制勝的效果,

    「原文」

    天下合從。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君有將乎?」曰:「有矣,僕欲將臨武君。」魏加曰:「臣少之時好射,臣願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加曰:「異日者,更贏與魏王處京台之下,仰見飛鳥。更贏謂魏王曰:『臣為王引弓虛發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贏曰:『可。』有間,雁從東方來,更贏以虛發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贏曰:『此孽也。』王曰:『先生何以知之?』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痛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至也。聞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譯文」

    天下各諸侯聯合起來抗秦。趙國派魏加去見楚相春申君黃歇說:「您已經安排好領兵的大將嗎?」春申君說:「是的,我想派臨武君為大將。」魏加說:「我年幼時喜歡射箭,因此我就用射箭做個譬喻好不好?」春申君說:「好的。」魏加說:「有一天,魏臣更羸和魏王站在高台之下,抬頭看見飛鳥。這時更羸對魏王說:『我只要虛撥一弓弦,就可以把鳥射死在你眼前。』魏王說:『射技有如此高超嗎?』更羸說:『可以的。』

    過了一會兒,有一隻大雁從東方飛來,更羸虛射一箭就把這大雁射落在地上。魏王說:『可是虛射怎麼會出現這種結果呢?』更羸說:『因為這是一隻病雁。』魏王說:『你怎麼知道?』更羸說:『這只雁飛得很緩慢,叫得聲音又悲切;飛得緩慢是因為它舊傷疼痛;叫的悲切是因它離開了雁群,身負舊傷且心存驚懼,一聽見弓弦的聲音就嚇得拚命高飛,以致使它的舊傷口破裂而掉落下來。』現在的臨武君也曾被秦軍打敗,猶如驚弓之鳥,所以派他去擔任抗秦的將領是不妥當的。」

    「評析」

    比喻的特徵在於它的形象性與生動性上,比喻的說服力在於它表面上言說的事例中包含著與要處理的問題相同的內在邏輯和道理。就像驚弓之鳥與打了敗仗的臨武君在毫無鬥志、一觸即潰上是一致的一樣,比喻的兩事物的道理也是一致的。這也是受眾能夠順著論辯者的思維路線自己就能得出結論的原因。

    在論辯中運用比喻,就必須注重日常的觀察與積累,日常生活中一些最尋常的現象,很可能便是一個道理、一種精神和一個觀念的表現。我們要善於揭示其內在邏輯,並在論辯時賦予一個個生動可感的形象,從而在舌戰中能運用自如、加強說服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10楚考烈王無子

    「提要」

    正如上文荀子所預見的,春申君果然被亂臣賊子所殺。而這個亂臣賊子採用的毒辣手段、長遠謀劃竟然與呂不韋有異曲同工之妙。

    「原文」

    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患之,求婦人宜子者進之,甚眾,卒無子。

    趙人李園,持其女弟,欲進之楚王,聞其不宜子,恐又無寵。李園求事春申君為舍人。已而謁歸,故失期。還謁,春申君問狀。對曰:「齊王遣使求臣女弟,與其使者飲,故失期。」春申君曰:「聘入乎?」對曰:「未也。」春申君曰:「可得見乎?」曰:「可。」於是園乃進其女弟,即幸於春申君。知其有身,園乃與其女弟謀。

    園女弟承間說春申君曰:「楚王之貴幸君,雖兄弟不如。今君相楚王二十餘年,而王無子,即百歲後將更立兄弟。即楚王更立,彼亦各貴其故所親,君又安得長有寵乎?非徒然也,君用事久,多失禮於王兄弟,兄弟誠立,禍且及身,奈何以保相印、江東之封乎?今妾自知有身矣,而人莫知。妾之幸君未久,誠以君之重而進妾於楚王,王心幸妾。妾賴天而有男,則是君之子為王也,楚國封盡可得,孰與其臨不測之罪乎?」春申君大然之。乃出園女弟謹捨,而言之楚王。楚王召入,幸之。遂生子男,立為太子,以李園女弟立為王后。楚王貴李園,李園用事。

    李園既入其女弟為王后,子為太子,恐春申君語洩而益驕,陰養死士,欲死春申君以滅口,而國人頗有知之者。春申君相楚二十五年,考烈王病。朱英謂春申君曰:世有無妄之福,又有無妄之禍。今君處無妄之世,以事無妄之主,安不有無妄之人乎?」春申君曰:「何謂無妄之福?」曰:「君相楚二十餘年矣,雖名為相國,實楚王也。五子皆相諸侯。今王疾甚,旦暮且崩,太子衰弱。疾而不起,而君相少主,因而代立當國,如伊尹、周公。王長而反政,不,即遂南面稱孤,因而有楚國。此所謂無妄之福也。」春申君曰:「何謂無妄之禍?」曰:「李園不治國,王之舅也。不為兵將,而陰養死士之日久矣。楚王崩,李園必先入。據本議制斷君命,秉權而殺君以滅口。此所謂無妄之禍也。」春申君曰:「何謂無妄之人?」曰:「君先仕臣為郎中,君王崩,李園先入,臣請為君繨其胸殺之。此所謂無妄之人也。」春申君曰:「先生置之,勿復言已。李園,軟弱人也。僕又善之,又何至此?」朱英恐,乃亡去。

    後十七日,楚考烈王崩,李園果先入,置死士,止於棘門之內。春申君後入,止棘門。園死士夾刺春申君,斬其頭,投之棘門外。於是使吏盡滅春申君之家。而李園女弟,初幸春申君有身,而入之王新生子者,遂立為楚幽王也。

    「譯文」

    楚考烈王沒有兒子,相國春申君為此甚為憂愁,尋求宜於生子的婦人進獻給考烈王,雖然進獻了許多婦人,卻始終沒能生兒子。

    這時趙國李園想把自己妹妹獻給考烈王,可是又聽人說自己的妹妹並無生子之像,又擔心將來得不到考烈王的寵信。李園就請求能當春申君的舍人,當上舍人不久,請假回家,又故意晚回。回來見到春申君,春申君問他為什麼遲到。李園回答說:「齊王派人來娶我的妹妹,我和使者喝酒,結果耽誤了回來的時間。」春申說:「送過聘禮了嗎?」李園說:「還沒有。」春申君說:「可以讓我見一下令妹嗎?」李園說:「可以的。」於是李園就把妹妹獻給了春申君,得到春申君的寵愛。當李園知道妹妹有了身孕,就和妹妹商量了一個計謀。

    李園妹妹向春申君說:「君王寵信你,就連兄弟也不過如此。現在你當楚國相國已經20多年,可是楚王還沒有兒子。等到楚王死後,必然擁立兄弟為王。楚國王位更換,必然重用自己的親人,您又怎麼能長久得到寵信呢?不僅如此,您出任宰相的時間又長,難免對大王兄弟有許多失禮得罪之處。將來大王兄弟如果真能登上王位,您定會身受大禍,又怎能保全相國和江東的封地呢?現在臣妾已經知道自己懷有身孕,旁人卻誰也不知道。臣妾受你的寵愛還不算久,假如能憑你的高貴身份而把臣妾獻給楚王,那楚王必然會寵愛臣妾。萬一臣妾能得上天保佑生個兒子,那豈不是你的兒子作了楚王,到那時楚國的所有不盡在你的掌握之中嗎,這和面對著不可猜測的罪過相比,哪一個更好呢?」春申君認為這話很對,就把李園的妹妹遷到一個秘密的地方,並向楚王說進獻李園妹妹。楚王把李園妹妹召來後就非常喜歡她。後來果然生了一個男陔,而且被立為太子,立李園的妹妹為皇后。考烈王也很重用李園,因而李園也就掌握了朝政。

    李園既然把自己妹妹送入宮成了皇后,所生的孩子又成了太子,深恐春申君越發驕縱或者洩漏內幕,因此就在暗中養著刺客,想殺死春申君滅口,不過有很多人知道這件事。

    當春申君作楚相國第二十五年時,考烈王生病了。這時朱英對春申君說:「世間有出人意外的鴻福,也有始料不及的橫禍。現在您正處在出人意外的世界裡,去侍奉出人意外的君主,怎能得不到出人意外的人呢?」春申君說:「什麼叫出人意外的福呢?」朱英說:「您當楚國的相國已經20多年了,雖然名是楚國的相國,實際上是楚國的國王。五個兒子都當上了諸侯的輔相。現在君王病得很重,早晚是會死的,一旦大王徹底病倒了,您就得做少主的相國,太子又很弱小,你就得代少主掌管國政,就像伊尹和周公一樣,等少主長大再讓他親政,要不然,您就可以南面稱王,掌握楚國。這就是所謂出人意外的福。」春申君問:「那什麼叫出人意外的禍呢?」

    李英說:「李園不是治理國家的相國,而是君王的大舅子。他既然不是領兵大將,卻在暗中豢養刺客,這事已經很久了。楚王死後,李園必定入宮,據本奏議,假傳君王命令殺死閣下滅口,這就是所謂意想不到的禍。」春申君說:「什麼叫意想不到的人呢?」朱英說:「閣下先任命臣為郎中衛士官,君王死後,李園一定先入宮,請讓臣替您以利劍刺入他的胸膛把他殺死,這就是所謂意想不到的人。」春申君說:「先生先別提這事,李園為人誠懇老實,我又和他很要好,怎麼能用這種毒辣的手段呢?」朱英一看春申君不肯聽他的話,心裡便害怕起來,就趕緊離開楚國。

    17天後,楚考烈王駕崩,李園果然先入宮中,暗中在棘門內佈置刺客。當春申君經過棘門時,李園的刺客從門兩邊跳出殺死他,然後將他的頭割下丟到棘門外,同時又派人殺死春申君的全部家族。李園的妹妹所生的孩子,被立為幽王。

    「評析」

    在古代人治的社會中,如果與王室能沾上血緣關係,那麼權力地位肯定會非常的顯赫尊崇。尤其是那些最高權力者的母系勢力,通常都能把持朝政、獨攬大權。歷史上的武則天、慈禧太后等之所以能獨佔最高權位,還不是因為她們的兒子都當了皇帝。所以呂不韋、李園之流,不惜代價,以自己的愛人或者妹妹為工具,精心謀劃,極力遊說,等這些女性工具當上母后之後,自己飛黃騰達的日子也就來臨了。

    李園比呂不韋高明一著的是他沒有直接向楚考烈王進獻妹妹,而是通過了春申君這個跳板使其妹成為母后。李園深知,叫昏庸無能、但卻能與楚王親近的春申君推薦妹妹比自己強有力的多。而且最後收拾掉這個人,也是最容易的。

    奸臣手段,何其毒也,但最毒的莫過於這個任人唯親的人治制度。有人治而無法治,只知私人關係而沒有科學公正的選拔、任用制度,那麼類似李園、呂不韋這種大奸大惡肯定會不斷湧現、大行其道。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t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