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廢人雜錄 返回目錄


歷史故事 朱元璋的大屠殺

作者:秦淮廢人

    朱元璋同劉邦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平民出身的皇帝,而與劉邦一直保持著平民的本色、保持著草莽英豪所特有的豁達大度的氣質不同,朱元璋是深以他的平民身份為恥,深以他當過乞丐和當過和尚為恥。在他充滿自卑的情意結中,異常羨慕官員和士大夫所保持的優越地位,因而產生強烈壓制別人的暴虐意念,以求自己心理平衡。他除了對功臣大將瘋狂屠殺,還建立了故意建立摧殘人權的制度——即其後三百年間使人聞而顫慄的「詔獄」與「廷杖」,以及絕對的專制制度,輔以用八股直接禁錮人們的思想,這一系列的舉動才是真正的罪大惡極。這一切導致了中國此前數千年領先世界的文明進程基本停滯,當300年後面對異族侵略時,已經完全墮落成為一個白癡般的民族從而任人宰割。數百年的血與火,從朱明王朝建立的那一天起就已經注定了未來的命運。

    朱元璋所發起的屠殺,從他登基那天開始,直到死亡時也沒有徹底結束。在無數次恐怖的事件中,名氣最大、影響最深的要數「胡惟庸案」和「藍玉案」。

    1380年(此時戰火尚未平息,雲南等地仍然在蒙古王公的手中,狡兔未死已開始烹走狗了),有人告發胡惟庸謀反,勾結日本企圖在宴會上殺害朱元璋(關於告發的學問,武周酷吏來俊臣的《羅織經》中有詳細的描述,不過來的手段比起朱元璋來,也只能說是小孩子過家家的遊戲了)。朱元璋把胡惟庸磔死,屠滅三族。10年後,朱元璋殺性再起,宣稱他又發現已死的胡惟庸的新陰謀和新同黨(聽起來有點匪夷所思),於是展開全面逮捕。連朱元璋最尊敬的開國元老,七十七歲的太師李善長,都包括在內,共處決二萬餘人。朱元璋還編撰一本書,名《奸黨錄》,附錄李善長的供詞,昭告全國。

    1393年,朱元璋發動第二次大屠殺。有人告發大將藍玉謀反,立即逮捕下獄。然後發表藍玉的供詞,藍玉在供詞中承認準備發動兵變。於是藍玉被磔死,滅族。根據口供牽引,被滅族的有一萬五千人,其中有一個公爵,十三個侯爵,二個伯爵。若干人早已死亡,但朱元璋的法律是追溯既往的,所以死者的子孫仍要抵罪。朱元璋又編撰一本書,名《逆臣錄》,昭告全國。

    這兩次大屠殺不過只是整批死亡。事實上零散的屠殺時刻都在進行,下面簡要說說一些朱明王朝開國功臣的下場。

    宋濂,朱元璋尊稱他是「聖人」,皇太子的老師,貶竄而死;劉基,朱元璋最信任的智囊,毒死;汪廣洋,宰相,絞死;傅友德,平定雲南的大將,父子一同被賜死;朱亮祖,平定廣東的大將,父子一同被鞭死;李仕魯,大學士,被武士活活摔死在皇宮台階下;徐達名義上是病死,事實上死於處決。他患一種疽瘡,最忌鵝肉。朱元璋偏偏送了一碗鵝肉給他,並命送鵝肉的宦官在旁監督著他吃掉,徐達一面吃一面流淚,當晚毒發逝世。

    ……

    14世紀的最後30年,中國徹底成為了一個恐怖世界,官員們每天早上入朝,即跟妻子訣別,到晚上平安回來,閤家才有笑容。首都應天(南京)如此,全國各地皆然。朱元璋在各州縣設有「錄皮亭」,官員一旦被指控貪污,即被剝皮,懸皮於亭中,以示警戒。根據統計,中央政府副部長以下和南直隸(江蘇及安徽)一省大小官員,因貪污罪名死於監獄或被判決作苦工的,每年都有數萬人。而嚴厲的追繳贓款制度,更使大逮捕向四方蔓延,全國中等以上人家,幾乎全部破產。嚴懲貪污使人歌頌,但問題在於訴訟法,即被指控貪污的官員,是不是真的貪污。在酷吏酷刑之下,連滅三族的謀反罪名,都坦承不諱,更何況僅殺一身的貪污。不過真正的恐怖並非死刑,而是追贓。死刑一死即了,追贓則遺禍無窮。死囚的財產不足以賠償贓款時,在拷打中只好供出曾寄存某家若干,於是某家即被摧毀。如果仍不能夠足額,那一家在拷打下也只好再供出曾轉存到另一家若干。輾轉牽引,干裡外素不相識之人,都會成為窩主,家破人亡。

    對於朱元璋無休無止的屠殺,有人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皇太子懦弱而皇太孫年幼,後來皇太子又很早死去。為了保持政權,不得不如此。但僅此現象不一定非產生無止境的屠殺不可,10世紀宋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就曾使用杯酒釋兵權的方法作為對應。公元前2世紀西漢王朝開國皇帝劉邦的情形相同,但劉邦只對少數的將領懲處。7世紀南周王朝開國皇帝武則天的處境更為嚴重,也只個別打擊。朱元璋所以如此,主要的在於他的性格,一種絕對自私和愚昧的蛇蠍性格——他的後裔也具有這種性格,表現在行為上的是短見、冷血,喜歡看別人流血、看別人痛苦、看別人跪下來向他哀求,而他又拒絕寬恕。這是人類中最卑鄙最可怕的一種品質,具有這種品質的普通人,對他的朋友和他的社會,都能造出最大災害。身為皇帝而具有這種品質,更使這種災害擴大到難以想像的地步,根本無法加以控制。歷史上任何一位暴君,偶爾都還有他善良的一面,而朱元璋身上,則完全沒有發現任何一點。

    朱元璋的瘋狂屠殺僅僅是明王朝諸多黑暗血腥故事的開始。從朱元璋起,中國開始進入了兩千年來最為黑暗的時代。

    本書起點中文網(www。cmfu。com)首發,轉載請保留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