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廢人雜錄 返回目錄


英雄 第三節

作者:秦淮廢人

    漢之後一直到唐,其間三國兩晉南北朝等大大小小的政權能列出幾十個,不過即使有那麼幾個出類拔萃的人物,也都是屬於「窩裡斗」型,要是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主義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還不大清楚)的觀點去分析恐怕都很難合格,所以不再囉嗦,直接從唐王朝開始講起。

    大多數人知道的唐初名將大概就是李靖、秦瓊等人,不過他們打的大都也屬於「內戰」,不挖出來鞭屍三百已經算是客氣,英雄自然是免了。這裡說說一個不大為人知的人物——侯君集先生。之所以名氣很小——其實功勞是很大的,在唐初內憂外患混亂不堪之時大破吐古渾,之後徹底滅亡高昌一戰更是使其名動天下,為貞觀盛世打下了基礎——是因為他最後被定了個「叛變」(說到這想起了袁崇渙先生,歎息一聲),一家大小全被綁到長安城的十字街口(總之就是最熱鬧的地方)一一「斬決」。侯君集先生臨死前喊了一聲:「我侯君集怎麼會謀反呢?」,這話說的實在沒水平,蓋因為是否有罪不在於你是不是真的謀反,而在於你被認為是不是謀反,而客觀規律擺在那裡,不用想也知道結果是如何的。

    之後要說的是高仙芝先生。他是朝鮮人,年輕時因為仰慕華夏文化來到中國,其軍橫掃西域所向無敵,立下了無數戰功。《中國英雄傳》中說一千多年後有英國探險家到帕米爾高原考察了當年高仙芝部隊的行軍路線後覺得「匪夷所思」,我這裡再引用一下衛華先生的《醒獅》作為對比。《醒獅》中為了解決中印戰爭在帕米爾和興都庫什作戰的補給問題(當年中國軍隊之所以撤退交還武器我估計還是因為知道缺乏給養根本守不住)而發明了諸多新科技與武器(照我看五十年之內都不會變成現實),而這些即使現在看來都很難克服的困難——用那位英國探險家的話說就是「中國這一位勇敢的將軍,行軍所經的驚險與困難,比起歐洲名將,從漢尼拔到拿破倫再到蘇沃洛夫的翻越阿爾卑斯山脈不知道要超出了多少倍」——硬是被高仙芝先生做到了。這樣勇猛的戰將按理說應該被皇帝老兒當個寶才是,可高仙芝先生的結果如何呢?把守潼關之時,有一天在外苦戰回營,早有一位太監老爺等在那裡,拿著皇帝的詔書當場就是逮捕斬首,還要把屍體扔到亂草之上去為野狗。用太監的話說這叫做「恩命」,只是不知道高仙芝先生做了無頭鬼之後還有沒有感恩戴德一番。

    唐朝之後又有五代等等數十個短命政權,照例略過,直接從宋王朝開始說。中國歷史上的大朝代各有特色,比如漢唐強盛(僅只前期而已,中葉之後就有點對不起觀眾),明朝黑暗,而宋朝可說是歷史上少有的窩囊王朝,不僅是兩個皇帝被人抓了去受盡侮辱慘死異鄉,其他的更是糟糕,在異族面前動不動就稱自己是「臣」,更誇張的是還當過「兒子」,至於獻金銀財寶等等丟人不要臉的事情就更是數不勝數。統治者如此,也就注定了這個年代的英雄豪傑仍然是逃不出「忠臣良將不得好死」這一定律,首當其衝的功績最高結果最慘的便是楊氏一門。楊家將的故事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就算是不愛看史書的聽聽評書也能為之傾倒。不過評書中說楊家將英雄忠烈是不錯的,要是說到他們頗受朝廷器重那就是只能說是平民百姓的一種美好幻想了。只因為按著「文明古國」的傳統來看,越是英雄,就越有人看著不順眼,躲得過皇帝「賜」來「賜」去,也躲不過朝臣的明槍暗箭,越是英雄便下場越慘,越是忠良就死得越難看。直到今天還有人動不動就拿英雄說是,看來這一優良傳統是得到充分的發揚光大了。

    楊家將的大家長楊業先生的結局史書評書甚至京劇上都說得很清楚,被逼孤軍深入,陳家峽谷一戰又被潘美擺了一道。接下來就是保留節目:被敵人重重圍困,內無糧草,外無救兵,身受多處重傷終於中箭落馬被俘,最後在敵營中絕食而死。而他的兒子楊延玉則先走一步,與另一名大將王貴先生一同當場血戰而死,整支孤軍也無一生還。楊業先生死前曾說:「皇帝對我很好,只恨有奸臣出賣」。楊業先生的豐功偉績與一片忠心,千百年後讀只仍不禁為之熱淚盈眶,可又為其如此愚昧而痛心。他到死都認為主子對他很好,那究竟是如何?且不說如果沒有皇帝默許潘美是不是能這麼肆無忌憚不說,只看看皇帝老兒是如何評價楊家一門忠良的。楊老先生的公子楊延昭先生與族弟楊嗣在羊山鎮設伏大敗契丹,捷報傳回,宋真宗說了一句:「楊延昭與楊嗣都是疏外之臣,而忠勇如此……」,嗚呼,真想為九泉之下的楊老先生大哭一場,楊家一門忠烈為了大宋的江山幾乎死了個乾淨,立下了數不清的汗馬功勞,其結果竟然只換來句「疏外之臣」——所謂「疏外」,就是異己,不在皇帝相信重視的那個小圈子裡而已。而一朝疏外便是永遠疏外,一輩子拚命流再多的血也沒用。即使皇帝饒過了你,也自然有那個圈子裡的人視你為眼中釘,非除之方可後快,而皇帝老兒則樂得睜眼閉眼了(說到這想到了杭州跪了幾百年的秦儈,倒真覺得他有點冤枉了)。

    下面就來說說岳飛先生,本來這個節骨眼上說岳飛好像有點不合時宜,但作「英雄傳」而不提岳飛恐怕放哪兒都說不過去,況且這些個人裡面岳飛的結局算得上是千古奇冤之第二(第一稍後再提),很有典型意義,便姑妄說之吧。

    岳飛先生的的英雄與戰功我就不多囉嗦了,買一本《說岳全傳》便一目瞭然,只看金兵將之稱為「岳爺爺」便可以想像他當時在人們心中的地位。而皇帝老兒高宗趙構開始對他也是實在不錯,不僅手書「精忠報國」四個大字相贈,而且親筆寫的「御札」估計裝訂一下能成一本厚厚的大書。可從岳飛先生上奏要求北進迎回二帝被連發十二道金牌招回之後趙構先生就不對味了,蓋因為迎回二帝他這個皇帝怎麼辦?這樣的理由是不能說出來的,不過不用擔心,自然有秦儈之流為他分憂解難。於是中國第六大發明「莫須有」便隆重登場。岳飛先生是怎麼死的沒人知道,反正就是不明不白地被抓,接著不明不白地死了。之後,其子岳雲先生被抓被殺,其女自盡,一家大小被發配充軍,大多死在半路。岳飛先生的左膀右臂張憲與牛皋一個被斬首,一個被毒死,那些為岳飛求情申冤的岳家軍將領與其他大臣也被殺了個七七八八,一支所向無敵的鐵軍就這麼被徹底搞垮,宋朝滅亡的結局也就注定了。

    有人把岳飛先生之死歸罪於秦儈,於是便有杭州長跪千年的鐵像,其實秦儈之流固然可惡,但沒有趙構先生暗示與默許,借他個天作膽他敢動岳飛先生一根汗毛?於是有人大罵趙構先生,要我看也大可不必(熱血青年別急著破口大罵,且聽我慢漫說)。只因為忠臣良將英雄豪傑全是以國家民族大義為先,為人處事不摻雜個人的情緒與私利,更不會去揣摩統治者的心思,中國的聖明天子們卻大多是類似於趙構先生的混蛋加三級,在他們心裡什麼國家人民統統都是狗屁,只要妨礙到了自己就非得斬草除根。而聖明天子身邊從來都不缺秦儈之流善解人意的傢伙,自然明白皇帝老兒心裡的如意算盤,於是便有了「莫須有」,於是「忠臣良將不得好死」就成了客觀規律,於是岳飛先生千百年後仍然要被拖出來鞭屍。嗚呼,咱們的「文明古國」文明到了這種份上,真是想起來就讓人渾身發顫。

    本書起點中文網(www。cmfu。com)首發,轉載請保留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