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青竹集 返回目錄


魂系古橋

作者:慕仙

    倘若前世是段不解情緣,那麼,今生就讓她化為幾縷幽魂,在此守望,凝視,佇立……

    ——引子

    ★橋★

    一扇畫著氤氳煙雲的山水畫屏,阻隔著內外,依著小樓的闌干閒眺,春山亦煙浮雲掩,氤氳如畫。樓外的小池塘綠了,被春日生發的青草染綠。而河邊兩岸翠綠整齊的楊柳依依,輕風微拂,修長的柳葉兒便開始在水面柔柔劃過,似頑皮的孩子,盪開一圈圈水紋,化開,散去。

    很陽光的一個春天,獨自散步於有著綠蔭的小巷裡,感覺是愜意的。巷旁是座古橋,名取「清名」,是400餘年前明代萬曆年建造的單孔石拱橋;有著悠久歷史的拱形建築,大理石石階,刻錄著舊時年代裡的影子。此時,把所有的思緒都踩在腳下,慢慢拾階而上,內心卻是平靜與安然。

    橋呈半圓形,立於一條彎曲瘦長的河面之上,銜接於整條蜿蜒綿長的古運河。兩頭石獅子卻是莊嚴而又親切,默默守侯於前方,幾百年歷史過去了,也許時間已經記不清多少文人於前經過,但這兩座忠貞的石獅,卻是從來不曾有半點疏忽,小心地把所有發生在橋邊的故事銘刻於心,想來,卻是承載了不少滄桑。多少對這兩頭石獅是敬佩。

    這條源遠流長的京杭運河在江南穿城繞過。起初是由吳王夫差為伐齊而鑿,後經隋隋煬帝開長拓寬,南起清名橋,北至黃埠墩,我想,這一段的建築應該是最具濃郁的水鄉特色,明清時代的臨水房舍建築,水上人家,還有明代就起鼎盛的米市舊景,河中有著搖擼的木船,揚帆的舟楫,甚至還有載著魚鷹的小舟,都於宋代最初一副《清名上河圖》中早已生動體現。

    記得很小時候,常和父母一起走過橫跨這條河流之上的清明橋,大公橋,跨塘橋,留下的記憶是河面很寬,橋很高。上學時候,就聽父親提起,他們那個年代,大人們時常在這條河裡抓魚摸蝦,運河兩岸的人喝著它流淌著的水,還用它來淘米洗衣。就這樣,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水鄉人。

    也曾經在這些橋與河邊的老房子裡穿街走巷,沿河而居的老人們總是悠閒地坐在太陽下喝著一壺壺沏了又沏的老濃茶,享受著冬日裡的溫暖。那時候,運河給我的印象是很長,很長,每天總有來來往往不曾停留的船隻在這條河裡駛向天堂,飄往遠方……

    如今,慢慢地運河在變,人也在變,一切都在改變著,很久了,沒有再像現在這樣去親近她。長大之後,逐漸於書本上知道周莊、知道了麗江,知道了香格里拉……也領略到了各個城市橋的特點,當自己再次偶然地回到這座橋的身邊時候,用心去靠近這條河,再次感受到它兩岸的舊房老宅,感覺又像是重新認識了一位久違的朋友。

    不得不承認,河兩岸的屋宅建築是及富特色的,白色牆面,黑色瓦簷,灰調煙囪,腦海裡想像著幾抹簡單的色調便能勾勒出一副有韻味的《水鄉圖》。老宅一排排緊挨著,河面也能夠清晰地映出倒影。

    印象裡最為熱鬧的應該是每年的「國慶節」,兩岸的門戶人家都於窗外掛滿紅色燈籠,橋面上方懸掛著許多玲瓏小巧的彩燈,等到夜幕降臨之時,燈火通明,漁光點點,幽暗的燈籠中散發出的那抹紅光在夜的襯托下尤為顯眼,卻是可愛至及。

    使人感覺到的則是濃郁的節日氣息。而橋面依舊有著絡繹不絕的人群,河岸上來回穿梭的幾艘船隻,遠遠望去,被柔和的燈光籠罩,此時,耳邊輕輕和著漁家船隻搖漿時發出的嘎嘎聲,整份心情都會是沉浸於其中。

    猛然間,時光又重新拉了回來,原來又是大半年過去,春天了,雖說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可燕子,也是極為敏感的飛鳥;春水一漲,它們便雙雙對對飛來,呢呢喃喃。沿著河岸,一路把沉睡中的柳樹一一喚醒。偶而也會有幾隻停留於人家的房屋中築巢,然後柳舒翠黛,在岸邊輕輕點綴,淡淡的綠,便使人想起了「濃妝淡抹總相宜」的詩句。

    前方,河面上一隻小船兒緩緩向橋的這邊駛來,靠近一看,原來是採菱的江南女兒,輕搖小槳,載著滿船新來的菱角,唱著《採菱曲》,結伴歸去;那純僕動人的歌調,原是人間最美的聲籟,充盈的卻是一派淡泊無爭的天機……

    巷子裡雖不大,卻依舊是人群熙熙攘攘的,老字號的招牌店,來往騎著單車日益忙碌的人們。在夕陽映照下的古橋,更是另番景致。點點餘暉灑落在橋面上,遠處水面,望去,悠長的水巷曲折延伸著,水面泛起層層波光,展現出各種色彩,霎是耀眼……

    漸漸的,天光,水色,拱橋在暮色中,渾沌成一片幽暗的明鏡,隱沒了樹,隱沒了橋,隱沒了橋岸人家。只有幾點閃爍的漁火,螢火般,在黑暗的巨網中,倏明,倏暗。

    ★寺★

    離橋的不遠處,是座寺廟,又稱之為「妙光塔」,是北宋年間建造起,卻也是有著一定歷史,屬於南朝四百八十寺之一。當年,文天祥被元軍羈押北上時的囚困地,以戰國春申君黃歇命名的河心島--黃埠墩。

    而在運河東側是座多年歷史的古剎南禪寺,相傳清咸豐十年,寺廟大殿曾毀於戰火,塔亦尤存。如今已經將其重修,諸如天王殿堂、大雄寶殿、藏經閣等建築。但總覺得跟著朝代的改變,少了分特有韻味。

    古代,南禪寺就有著江南最勝從林之譽,寺中殿閣巍峨,並有園林建築。現殿閣陸續修復,園林卻已難以再現,但自然地形成了一個集經營圖書、書畫、文玩、郵票、錢幣、花島蟲魚等為一體的文化市場。

    這座仿古建築,倘若清晨起來看,便會看到有層層的霧氣籠罩,屋頂的琉璃瓦在霧色濛濛中顯得模模糊糊,只能看到一個曲曲折折的輪廓,但這似乎並不妨礙在春風舒適的季節裡登上樓頂眺望低低矮矮古建築群,目落之下,所能望到的灰紅色屋頂似乎也是寫滿了歷史留下的種種故事和沉思……

    跨入寺廟,讓人想起那森嚴的佛像,殿堂中那八百羅漢威嚴神色,乍看之下,卻是會心跳不止。幾位身穿黃袍的僧人雙手合十狀,雙眼微閉,想來這佛卻是要有緣人相遇,才能頓悟其中玄妙。常說,我佛即心,一切法從心而生,從心而出,一心「而萬法皆通,萬法皆備」。若心非佛,於佛境外求法,必無佛法可言。看來,佛一切皆由心起。人生的大喜大悲之事卻都是在那心中一念之間。

    也讓人聯想起了輪迴,猜想著自己的前身,一定會是棵樹或是某條河,一顆參天如華蓋、婆娑如天幔的樹,一條蜿蜒綿長,曲折幽回的河流,否則今生不會觸目每一株蔥翠或是水性,都那麼心馳而神往。想來,我的生命裡挺立著數不清的煙綠,依儂如子,護我如長。那份默契只因前生也是他們中的一份子。

    記得小時,自家窗邊就長著一株梧桐,春雨如酥時,常有葉羽探入簾內,叫我細讀密密紋脈:誰命裡注定守斑鳩;誰命裡注定做詩簽;誰命裡注定嫁秋風……時有守燈至更漏的忘我,隨葳蕤瀰漫,詩意漸上心頭,可如今,卻是怎麼也吟不出細雨的幽清……

    還記得曾經在書院潛心讀頌的人麼?雖然曾於無數次在碑廊裡,看他們讀書之餘,龍飛鳳舞般遊走的手腕。也許無數個夏夜,這些讀書人,在蛙鳴聲中走出書院的門口,讓一池的荷花和蓮葉掃落疲憊的神經,然後,坐到石橋高處,默頌詩章,或做新文……可如今,這些影兒卻已不見,所能看到的,無非是池水、石橋、晚亭……

    立於其外,卻不敢走入其中,心中擔心,走進歷史的自己,是否會忘記重回紅塵,忘記紅塵之中的自身,而只甘願做歷史中搜尋的一個遊魂。

    看著那些端坐院內的老人,就知道,這兒是多麼安詳,那些眉宇之間波瀾不驚的從容和皺紋之中的滄桑,已經證明她的寧靜,寺內隱約會傳來二胡和戲曲……或許看到的不會是瞎子阿炳星空之下的二泉映月,而只看到了,一群自得其樂的人,或歌,或舞,或唱,或彈,安靜地享受著。

    當自己散步於小巷時,多期望所能看到的每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覆蓋著豐厚的文化韻味,甚至希望,可以站在這些古建中間,突然回到曾經的歷史,看看康熙年間的墨寶,聽聽乾隆年間的戲曲,甚至,感受一下民國時代的風雲,領略一下當時歷史的曲折……

    深入其內,有塊空地,是專門供其文藝演出的場所,傍晚時分,會有穿著戲服的演員,出台表演,各類的文藝節目供老人孩子們欣賞,還有露天電影播放,三三兩兩的人群或站,或搬出自家的小板凳,沏杯清茶,圍坐一起。好不熱鬧。偶或,寺院內會有著鐘鳴,斷斷續續,隱隱約約地隨著晚風拂過街頭,溫和地提醒人們:天黑了,於是白天熱鬧繁華的街市,也沉默冷靜下來;店舖打烊,行人歸去。塔外卻依舊有著光亮,照亮街頭。

    此刻,寺內的僧人怕是也要點一盞青燈,一邊敲打著木魚,一邊手拿一串串佛珠,輕聲的誦讀經文。為眾生超度。院內的亭台樓閣,以及紅色漆柱也是靜悄悄聳立在內。於他們作伴相依,靜靜的。院外寺門輕掩,高大的門檻似乎隔絕了外面的世界。在暮色裡,襯著錠紫的蒼穹,如一副輪廓分明的黑色剪影,佇立著。

    夜深了,終於,慢慢地,一切歸於寧靜……

    ★魂★

    不知道已經依在這冰冷的石階有多久,涼意襲人。卻是久久不願歸去,此刻,只是想安靜地凝視著這條充滿著溫情的河,靜靜地,欣賞著夜幕之下的景,偶或一葉扁舟,幾點漁火,便可以載著她內心美好願望駛向遠方……

    或許這深不可見的河底冥冥中牽引著許多魂靈,在寂靜的夜下,想像著精靈般的水妖潛伏於橋下,等待著超度的人將其領回,暗夜中,凝望著潺緩的流水,想著變幻的往事,嘴角處卻也喃喃吟誦著屈原《楚辭》中的《招魂》。「魂兮,歸來……」一些古老的風俗,被虔敬的先民們奉行著。可那招魂之說可信麼?

    想來,恐怕是未必,至少,總有一些魂魄是招不到的;否則,在淒風苦雨之際,那些山鬼何以啾啾?人尚如此,那,你的魂魄,又何所依呢?是否,上天妒忌了你的完美,因此,才會化為那河中精靈,橋下孤魂,一去不返……腦海裡始終相信著,你與這橋,這河,這岸乃至每一片踏入其中的土地都是融為一體。至情的你是絕然不會同其她凡俗同歸於泥塵,或被人遺忘。

    如若,如若今生讓我化為幾縷幽魂,也能伴,至少這樣,我便可以守住了城,守住了河,守住了橋,也守住了你。如果我是尾魚,依然能夠沉入水底,讓河面輕輕將我吞噬,於水中,深深地沉……去感覺你白日裡所有的歡娛與落莫。聽說,水妖們總是會單獨而行,於夜間遊走水面,那麼,就在我沉入河底的同時,屏住呼吸,與你一同遊行…

    河面上忽隱忽現的點點漁火,卻是不肯安眠,淅淅……瀝瀝……下起了江南獨有的春雨,時而喧嘩,時而綿密;奏出冗長的樂章,竟自無止、無休。一聲聲敲在了無眠人兒的耳中、心上。想像著現在你的魂靈是否是擁著孤裘、伴著孤燈,在僧廬寺廟內,獨自品嚐著這蕭颯淒涼的況味?

    遠處恍惚的鐘聲,斷了,雨聲,仍然淅瀝不止,然,這雨聲卻不再是首歌,是那些河底水妖們魂魄的哀鳴與嗚咽……古橋開始沉睡,似乎,一生就這樣在雨聲喚起的不同心境中消磨了,酸甜苦辣,悲歡離合,如今,開始回首,又豈真能忘情?只是,又能奈何?逝去的,再也喚不回,而眼前這份悲涼卻又揮之不去……

    此刻,彷彿看到河面一隻水妖於水面躍起,朝著橋這邊的方向游來,仔細的向這邊張望,還未曾看清她的面目,便已經游出很遠。看到她迎著更遠的地方,黑色的身軀兩側泛起水花,散開……

    她朝著運河西面的方向游去了,我看見,她在離我不遠的地方停了下來,於是,忍不住,朝她揮了揮手,水妖也拿出手朝我下意識地朝了一下手。然後,轉身,加快了速度,伸出背後巨大的翅膀竭力飛昇,如蝙蝠般,在空中迅速化為一個黑點,我竭力地注視著,可是不知在那一瞬間,那個黑點忽然消失不見了。

    看看北面天上,星星已經能看見,於是,跳入河中,化為那魂靈,做只河底的水妖,讓其牽繞整座「清名橋」,和著雨聲,與你同路而行……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