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國家的復興 返回目錄


第四節 爭霸南洋(二)

作者:caler333

  菲律賓的易手標誌著明帝國在東亞範圍內的短線貿易中已佔據絕對的主動權,雖說不是日進斗金,但一個來回總也可以賺回兩三倍的利潤的黃金貿易航道已展現在大明百姓的面前。商人們可以從帝國本土的任意一個港口出發,船上攜帶著各種茶葉、絲綢、藥材、漆器和瓷器等一路向南先到占城、暹羅交換檀香、稻米、木材和黃金,再經馬尼拉補給後駛往流求、倭國和朝鮮換回白糖、生絲、生漆、銅錠和人參等物資再回到帝國本土;也可以從帝國本土直接駛向馬尼拉或新丹陽(丹戎武羅)與佛朗機、和蘭的商人交換緬甸、錫蘭(斯里蘭卡)、天竺的寶石和象牙、香料群島的香料和燕窩,再返回帝國本土。事實上獲得菲律賓對於明帝國來講更有利的是取得了在通過大東洋的南線、中線貿易航道中一個目前為止離帝國本土最遠的一個補給點,有利於帝國勢力的進一步擴張。況且現在西屬中南美洲各殖民地和明帝國的貿易由於兩國戰爭所以處於暫時中斷狀態,一旦兩國議和成功這條更重要的航線恢復正常營運的話,那麼大批的美洲白銀就會源源不斷的流入帝國的國庫和我的內庫中,屆時是用來收買蒙古貴族也好,還是利用明、倭兩國金銀比價的差異來套兌黃金也好,想想就要笑不動。

  有時候做做白日夢也蠻好的,但就現在的實際情況而言我的頭卻大的不得了。菲律賓是打下來了,可怎麼將其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哪?我不可能像西班牙人那樣殘暴無度,對當地土著肆意殺戮。是否可以民族同化哪?可惜現而今在呂宋和新丹陽的大明移民也委實太少了,就這麼點華人還剛剛被西班牙暴徒們屠殺了將近二萬五千多,現在的情況是在呂宋的華人不被別人同化了就不錯了。說來說去還是這個問題,現在明帝國的人口還是太少啊!雖說萬曆二十九年全國人口普查下來帝國人口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但事實上分佈是很不平均的。帝國北方(指長江以北地區)包括關(東、北)海和東海瀛洲三道在內共計人口三千三百六十餘萬,帝國南方包括滇黔六道和台灣道共計人口五千八百餘萬,南北人口之比為五比三,南北土地面積之比三比七,已經是極為失衡了。況且為當初開發關東二十三道時我可是主要利用了軍戶改籍時那些個渴望無償獲得土地的世兵子弟和絕大部分沿黃綜合保護林帶建設的移民;移民東海兩道和瀛洲道時是利用萬曆二十五年淮河水災後遷走的兩岸災民;開發北海四道則是強遷帝國北方十七道無地、少地之佃戶三十一萬二千三百五十七戶(就是這次強遷在我早有明詔無償授予移民田土和免征頭二十年賦稅的情況下,依舊差點激起大規模的民變,搞得朝廷狼狽不堪);西部諸道和台灣道的則是從張居正時代就開始的用幾次地方叛亂的暴民實邊;美洲移民則是以萬曆二十年後各道判處的囚徒為主。已經是手段用盡,黔驢技窮了,現在我又該怎麼辦哪?再用大規模遷移本土百姓的方法是行不通了,一方面帝國北方現在主要農耕區人口外流情況已經十分嚴重,基於原來的人口基數較大所以現在剛剛達到一個不穩定的平衡值,再有大規模人口流動,北方的農耕經濟就要崩潰,這可不符合我的根本利益,況且北方移民不一定能適應熱帶氣候條件下的生活生產;另一方面帝國南方的主要富余勞力在海外貿易紅紅火火之際不是投身航海事業就是被各地大批新興的手工作坊招攬成為大明第一批的產業工人,對此我也鼓勵還來不及,又怎麼會自己拆自己的牆角哪?

  反覆權衡了好久,我終於決定還是先拿我那幫所謂的宗親開刀,反正是廢物利用嗎。萬曆三十二年五月,我下詔給我那些親戚,我很策略的告示他們,現在他們又有封地了,不過和以前不同的是在這塊封地上他們只要不做違反帝國現行法律和我下達的各種詔令的情況下就可以在帝國政府下派的部分監查官員以外自行任命官員(自行授官不得超越帝國政府的有關規定)和實施合理、合法的統治,享有對領地所有自然資源的所有權。作為他們那微不足道的回報,從即日起接受封地的宗貴們的年俸將減少三分之二,另外那些個自行任命的官員的薪俸將由他們自己承擔,還有就是十年後開始每三年要進貢一次當地的土特產什麼的。接受封地的宗貴可以選擇就藩也可以採用遙控指揮的方式來管理新的領地,如果選擇就藩的話那麼每五年還要回京師朝覲一次。第一批封分的宗室貴族從親王開始到鄉侯為止,按照爵位高低和血緣關係的親疏封分給他們面積不等的呂宋兩道和新丹陽各總督衙門治下的各類島嶼。此外我還特意赦免了所有拘押在中都的獲罪宗室成員,其中包括萬曆十四年以後奪爵的那部分叛亂宗室及其後人,並一律授予他們正五品以下的爵位和優先授予的部分島嶼作為補償。我不知道這道詔書下達後我那些個親戚是高聲稱頌低聲唾罵哪?還是舉手無措?反正我是不管了,現在包袱是他們的了,我還有更長遠的打算,那就是授予所有男爵以上(除部分特赦的宗室外)的貴族以直轄領地,反正東天竺群島和大東洋上有世界上最多的島嶼,用那些我暫時無法開發的小島來節約帝國並不寬裕的行政費用,何樂而不為哪?當然我也有不可告人的其他目的,那就是現在東天竺群島和大東洋是處在在明帝國、和蘭人和佛朗機人的相互爭奪之下,其最終的歸屬權到目前為止還晦暗不清,今天我多封分一個宗貴在那,就是明天為帝國更好的蠶食一塊海域,更何況如果屆時和蘭人或佛朗機人一時搞不清狀況,錯手誤擊了我哪個親戚的話,那才是帝國利益的最大化哪。

  當然這一切所作的都是將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才會見效的,無助於解決現在呂宋兩道和新丹陽華人數目不足的情況。對此我把腦經動到了這次勝利的戰利品上了。拿下菲律賓時除了繳獲價值一千二百四十七萬比索的物資和金銀財寶外還同時獲得了西班牙人留下的大約五十萬頃的甘蔗、玉米和煙草種植園,此外還有大約一百二十萬頃的畝產一石五到兩石五的上好農田。這些可都是引來鳳凰的梧桐樹啊!將它們拍賣後不但可以提前償還戰前發行的一千萬貫戰爭債券的本利,更可以吸引一大批千百年來追逐土地如蠅追腥的國內豪商地主們。雖然這些豪商地主他們可能本人不會來呂宋經營,但本著宋元以來養成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想法,至少他們會派一些親信和監工什麼的來南洋,這幫人來肯定拖家帶口,,如果生活的還不錯的話又會有一竿子打到八百里外的親戚去投奔,一來二去那我的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於是度支省和內務府錢莊開始正兒八經在京師、南京、廣州、武漢、西安五個地方開始了拍賣,結果大獲成功,不但全部現有種植園和農莊拍賣一空還連帶拍賣掉呂宋兩道和新丹陽各地共計四十萬頃荒地和三百萬頃的林地,另外還拍賣掉新丹陽二十五張探、採礦執照,獲利二千二百七十萬貫,因此除去償還戰爭債券的本利和花在準備作戰上開銷外度支省還足足撈回了近一千五百萬貫的收益。不過由於我大筆一揮,所有盈利部分一律轉為用於三地開發的建設和儲備基金,為了這件事現任度支尚書潘柱宜還專門上折子表示不滿,硬生生從我這勒索回去了一百二十萬貫······然而令我更高興的是看到有將近二十萬南北方的農民自願前往呂宋開發,還有超過三萬餘人的礦工大軍奔赴新丹陽各地,相信三地大明子民的未來將是美好的······

  「」大明朝廷派往各宗室封地的官員稱謂、品階以及允許各宗室自設官員的名目:

  各親王、郡王所賜領地中朝廷派駐有正六品的督導官一名(派往郡王領是從六品),正七品的文武參議各一名,正八品的文武長史各一名,正九品以下的文武從事若干名;此外允許其設置府丞二名分設在領地和常駐京師或南京,曹事、經目、經辦若干名,護衛在五百人以下,武器配置等同於帝國本土巡警;

  各國公、郡公所賜領地中朝廷派駐有正七品的督導官一名(派往郡公領地的為從七品),正八品的文武長史各一名,正九品以下的文武從事十到十五名;並允許其自設府丞兩名(同諸王領地府丞的配置)、曹事四到五名、經目、經辦若干名、護衛同諸王領地,人數在二百五十名以下;

  各縣侯、鄉侯所賜領地中朝廷派駐有正八品的督導官一名(鄉侯領地督導官為從八品),另外配置十名以下人數的正九品以下官階文武從事;並允許其自設府丞兩名(同上)、曹事二到三名、經目、經辦各十五名、護衛配置同諸王領,人數在一百五十名以下;

  尉階以下宗貴原則上不授予封地,但原中都幽禁的宗室除外,這些宗室授封後朝廷派駐督導官(正、從九品)一名名,並允許其自設經目三、四名,經辦三、四名,護衛三十名以下。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