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國家的復興 返回目錄


第三節 朝議(下)

作者:caler333

    方便後就是輕鬆,於是趁給幾個大臣們中場休息的空隙把王錫爵、許國叫來陪我用下午茶。老實說的即便是下定決心要獨裁,作為皇帝也不可能事事親為的,而在我看來內閣的這幾個輔臣遠比那些個省部大員們聽話的多。

    「王先生,剛剛朝議的事情你的看法到底是怎麼辦?」吃了兩塊糕點又喝了半碗糖茶後我平靜的發問了「不過剛才王先生你說的那些個朕不想再聽了,朕要的是你心裡真實的想法。」

    王錫爵從椅子上探了探身,見我一擺手,便又坐了回去,「老臣以為這倭寇欲犯朝鮮一事我大明還是要管的。」迎著我目光炯炯的眼神,王錫爵也知道不拿出點真東西今天是過不了我這一關的。老傢伙自然明白自從萬曆十年張居正死後我的威嚴日盛,先是罷黜了馮保、二張(張誠、張鯨)後來又嚇跑了張四維這個內閣首輔,緊接著又是抑宦又是削藩可謂天下之權已盡歸我手,他這個元輔不過是我從垃圾堆裡調出來當門面的,何況他自己又那麼貪戀權位,儘管平時盡可以做到八面玲瓏但一到關鍵時刻自然還是要以我為主。「老臣認為與其養虎成患不如先下手的好。」

    有意思觀點清晰、新穎不愧是當首輔的「王先生說下去」。

    「倭寇狼子野心,九百年前就與我中華在朝鮮打過一仗,而今又借口假道入明其意圖不謂不明顯,何況兵戰危厄在朝鮮御倭大可不必擔心我朝百姓的傷亡,所以還是要早做準備一旦倭國入寇還是將戰場放在朝鮮的好。」

    「好極了,這招以鄰為壑果然毒辣,的確薑是老的辣」我心中暗暗高興道,但臉上並未顯現出來「朝鮮乃是我大明宗藩這不太好吧。」

    「陛下聖明,那朝鮮不過貌似恭敬,在我朝開國之時還欲與爭奪遼東邊地,若不是太祖皇帝聖明、成祖皇帝英武,這遼東便成了它朝鮮的了,後來是眼見我大明強盛,朝鮮才迫不得已成為我大明藩屬的。」

    好了王錫爵的觀點我是知道了,「那許先生你是什麼意見那?整個朝議你一言不發看來早有定計了,朕願聞其詳。」我看著許國說道。

    許國也知道問了王錫爵也一定會問自己,朝議可以一言不發,但現在不行否則就是欺君要滿門抄斬的,不過他不願符合王錫爵於是站起來說道:「臣先請旨驅逐王錫爵,他這是妖言惑君,朝鮮乃是我大明屬邦,一旦倭寇進犯我大明自是要救的。」

    「你、你,陛下,老臣。。。。」王錫爵也站了起來。

    「兩位先生都坐下,朕知道卿等是忠心為國,但此間不是朝堂但說無妨」我和稀泥道:「許先生繼續說說看。」

    「臣以為倭國與朝鮮陸路並無相連,倭寇犯朝必走海路,此時以我朝精銳海舟擊之必可一戰功成。」

    我明白了王錫爵主張在朝鮮打陸戰禦敵於國門之外,許國主張打海戰把倭國人擋在朝鮮外海,兩個方案孰高孰低我心中自有斷論但兩個大學士都是主戰的,這就好辦多了。

    「傳度支省自尚書陸光祖以下人等覲見。」

    「臣等參見陛下」

    「陸卿啊,朕與兩位閣老正議著剛剛朝議的事那,想問問你這大司農這兩年咱大明的國庫有多少錢?」

    「看來萬歲和兩位閣老是想打一仗的咯,臣是反對開戰的,既然萬歲問及就讓臣下及屬吏為陛下講講。」

    「媽的,東林黨人就是討厭,聰明但多事,說就說嗎,還要加上自己的意見好像缺了他地球就不轉了,找機會撤掉他」我心裡陰陰的想到。

    「萬曆初到萬曆十年,這十年間國庫平均歲入一千一百二十萬兩折合萬曆銀泉一千五百六十八萬貫,平均歲出一千零七十萬兩折合萬曆銀泉一千五百零八萬貫,這十年內共計節餘六百一十萬貫加上嘉靖、隆慶兩朝留下的節餘共計九百七十一萬貫。。。。從萬曆十一年開始到萬曆十五年期間年均歲入並無大幅度增長但支出大為增加,主要是用在陛下對新軍各項建設上的開銷,五年來實際支出共計達到八千一百二十三萬貫,戶部太倉庫及太僕寺庫存銀也因此下降到六百八十八萬貫。。。。萬曆十六年、十七年由於連續兩年歉收以及陛下對受災地區災民的錢糧免征所以這兩年歲入僅為一千三百萬貫左右但開銷並未減少,且由於出兵鎮壓太湖、黃麻等地的暴民、亂匪及龍南等地白蓮教下屬香教的邪教分子導致軍費大大增加,這兩年開支為一千六百萬貫,戶部太倉庫及太僕寺庫存銀也下降到不足百萬貫。。。。萬曆十八年至今由於陛下開放海禁所以歲入大增平均每年達到二千二百萬貫,但由於朝廷和地方的改制、新軍編制的擴大和養廉銀製度的實行所以歲出也隨之增加達到每年二千一百萬貫上下,國庫存銀略有增加達到萬曆銀泉三百萬貫的庫存,但總的來說不足以支持任何一場戰爭。」度支省上下囉囉嗦嗦說了小半個時辰,臨末了陸光祖又加了一句,沒錢是個問題,但不是決定性因素,怎麼解決,我已有了腹案,但現在不是說的時候,於是揮了揮手示意度支省諸卿可以退下了。「萬歲」陸光祖臨走到門口還回過頭說到:「臣懇請萬歲不要為小人所阻,立即下詔推廣施行攤丁入畝和羨耗歸稅。」是個有意思的東林黨人,「朕知道了,你先退下吧。」

    「傳自軍務省尚書嚴維慶以下人等覲見。」

    「臣等參見陛下」

    「嚴卿你來說說我大明的軍隊到底能不能和倭寇打上一戰?」

    「回聖上的話,我大明地大物博,兵多將廣豈是那倭國可比的,但目前新軍人員編製尚未足額,器械還未備齊難以齊裝備戰,然邊軍則要面對蒙古諸部包括輕舉妄動,各地戍軍和南方土兵一要彈壓地方二則實無什麼戰鬥力不用也罷徒費錢糧,所以一旦決定要援助朝鮮實在是無法出動大軍。」「那你核計一下如果明年用兵朝鮮軍務省可以動用多少兵力。」嚴維慶回過頭和幾個同僚小聲嘀咕了幾句後回答到;「新軍的話可以出動七至八萬,邊軍出動至多不過五萬,海軍可以全軍出動,合起來不超過十五萬。」笑話出動超過十五萬的兵力已經是目前明軍總數的五分之一強了,剛剛度支省還口口聲聲說沒錢,現在真要把這些軍隊都派出去一是度支省要鬧翻天,二來家裡不要唱空城計了何況播州楊應龍那還虎視眈眈著哪,再說把海軍抽調一空那南面的航路怎麼辦送給海盜嗎?這個嚴維慶,還叫作不能動用大軍,要使真能用豈不是將全部明軍都派出去了嗎?媚上邀寵也不用這麼明顯吧。「那將新軍人員裝備配齊要多長時間?」我不動聲色的問道。「如果度支省播齊所有款項臣等可在三年內將剩餘新軍成軍。」三年?!時間上倒還可以接受。「王先生、許先生你們都聽見了,叫他們都進來吧。」。。。。。。。

    我坐在御椅上掃了掃群臣的身影威嚴的說道:「朕與兩位閣老議了許久,也聽了諸卿的意見朕意已決,屆時自有旨意。」「陛下聖明」殿上群臣躬身頌到。什麼嗎,我都沒說怎麼辦就聖明了,也不管了我繼續說到:「今日議下來有兩件事要先辦,其一典禮省要派要員前往朝鮮通報倭寇進犯的消息,必盡倭寇是進犯的是朝鮮,人家主人那還要通報一聲的,對了最好是派三品以上官員前去以彰其重。還有以後無論萬國來朝還是我朝派員前往都要符合天朝上國禮儀之邦的尊嚴和體面,要有足夠的品級對待。不要老以為自己是天朝,別人是蕞爾小國就輕視人家,卿等明白嗎。」事實上我是想提倡平等外交,又怕這些個老古董不明白所以才借口天朝上國和禮儀之邦的尊嚴與體面的,只看見幾個大臣面有不愉之色,但隨即便強忍下去,於是我再次說道:「眾卿家可明白!」。「臣等明白」在於是元輔王錫爵的帶領下又是一片附和之聲。

    「其二是已丑年頒布新政的時候就說道過的攤丁入畝和羨耗歸稅,朕已試行了許久,此法甚好,從今日起在大明全境推行,凡有意阻撓者以抗旨不遵之罪處置,諸卿若有難處可逕自向朕直述,朕會善處之的。」我帶著一點殺氣皮笑肉不笑的說道,一時間夕陽照射下的乾清宮陰風陣陣,一時間群臣啞卻無言。「看來諸卿都是明白的了,退朝!」

    「」作為中國傳統的封建王朝對八方四夷向來是十分輕視的,由於對輕視所以不會主動去瞭解別人,不瞭解別人所以落後挨打,更有甚者被個別商人冒充外國使者給騙了,例如明代倭寇的起因部分就是因為倭國商人冒充倭國使臣被發現後暫停海上交易引發的危機。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