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首頁->《國家的復興 返回目錄


第十八節 錢!錢?錢---開源節流(下)

作者:caler333

    路是人走出來的,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幾個應急的辦法倒是可以嘗試一下。

    首先叫內務府和武備大學堂所屬的製器部門聯合起來攻關從西洋進口(地方官說是外邦進貢,還不是自己花錢買)的鐘表,這個東東目前是高級奢侈品,仿製成功的話一方面國內市場可以壟斷,另一方面還可以出口到倭國朝鮮換回真金白銀,還可以當禮物送給蒙古、西藏的王公喇嘛這可比什麼茶啊鹽啊有面子。另外據說鐘表裡蘊藏的物理原理和技術對軍事發展有重大意義,這一舉數得的好事能不趕快做嗎?

    接著叫寶和店等皇店出售宮中(特別是南京、中都宮室那些用不到的)富余物資。例如,經年的各類貢品(綢、紗、麻、布、絲棉等衣料,桌、椅、榻、幾等傢具,各類瓷器、瓷製品、陶器、陶製品等等),宮廷常年用於賞賜的物件(宣紙等文房四寶、成衣、小件首飾等),以及刊行宮中密藏歷代各類孤本的謄本,甚至連《永樂大典》我都讓人小批量分段(我深知物以希為貴的道理,宮中密藏《永樂大典》多好的炒作內容,至於分段嘛,詳見未來暢銷動漫書)印刷出來賣到全國各地。另外我還根據官府的邸報創造出咱大明的第一份報紙《京華快報》,發行於京師及周遍州府,甚至南京、中都也有人快馬來購,不過一張報紙的售價可不便宜,要一兩一張,基本上也只有富商、宗戚、士大夫們看得起。

    由於賣的過於順手了,就讓人偷偷放風出去:×月×日有人出手一批宮中密藏歷代骨董字畫。沒想到引起這件事倒是引起了騷動。各地的大商人不斷的來到北京,各種心懷鬼胎的人物也紛紛雲集京師,搞得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以為出了天大的事,全體出動巡查還神經緊張的請旨戒嚴,幾個御史也風聞上書說內務府有宵小盜售宮中至寶要求嚴查。當然我也不好意思說是皇帝沒錢在自己賣家當,只好留中不發了。不過這一來也迫使我作出由內務府主持公開拍賣的決定。於是公開拍賣的那三天現場(我讓內務府把拍賣地點設在南苑,用武備大學堂學員來維持秩序,不但容易控制人流量而且有足夠大的地方)人山人海(普通百姓進場僅要制錢三文,小商販進場需向內務府申請執照而且在指定地方設攤,每份執照要制錢一貫就這樣三天下來我也賺了近一兩萬兩銀子),五百個坐席一搶而空(每個座位後來炒到白銀三百兩一個,讓我著實發了一筆),來的人之中不僅有豪商巨富也有個把宗室貴戚(數量少了許多,看來在我的敲打下,這些個宗戚大臣識相不少,個個深居簡出,也可能經濟上失血過多沒有餘錢來了),看來這次拍賣一定會成功。果不出所料,六百三十五件拍品一共拍出白銀四百十八萬六千三百兩的天價,大大充實了原本以及有些見底的內庫。不過這種事不可一而再,再而三,一方面宮中沒有那麼多的精品可供拍賣(有不少真正的精品我也捨不得賣),另一方面總得給這些商家消化的時間吧。

    對了前幾天內務府上報說根據聖意徹底清查了宮中各庫房,以及那些沒人住的宮室,找到幾個前代君王留下的隱避庫房。打開一看還真有不少錢,統計了一下大約有白銀一千萬兩不到一點。雖然沒有達到心理的預期(前生看到不少帖子說明代亡國時李闖在宮中找到永樂帝密藏的白銀二千萬兩),但也寥勝無有。讓我算算手頭現在有多少錢,嗯,應該有二千一百八十多萬兩。但這筆錢不能簡單的放著,要讓它錢生錢。先留下明年的預算就留一百八十萬在手頭上,餘下的讓內務府經理局全部投到錢莊和當鋪的生意上去,後世紅頂商人胡雪巖可以憑這兩項發家我為什麼不可以,我還是皇帝哪。讓各地藩司(布政司)把每年的稅銀就地解入內務府錢莊,每年交付戶部錢莊莊票就可以了,至於戶部撥款也撥付錢莊莊票由地方到所在地錢莊支領,至於存款利息就定一厘好了(當然借款利息至少三厘,對內務府自營的其它店肆也一樣)。對了,京營新軍和其他部隊的軍餉也發莊票,不、要更徹底一些,讓各自部隊的會計給他們發存折,叫這些官兵自己去錢莊領錢還可以減少那些貪官默瀆的機會,實在是好主意(看來又一不留神之間把未來帝國皇家銀行的雛形給建成了)。不過剛開始的時候由於存款利息太低很難吸引到民間存款所以主要依靠官府存款(當然也給利息,不過異地存取可要付手續費的,手續費正好也是一厘,^_^)和當鋪來收攏資金,不過由於本錢雄厚光放放借款就賺翻了更何況有了信譽和規模自然有商家來存錢。

    不過這些都週期太長,怎麼快一點來錢哪?那天倒是皇后提醒了我,還有一個對象可以替他們減減肥的(看來還是抄家抄上癮了)。

    大明太祖洪武皇帝在位時曾經丈量過天下農田一共是八百五十萬零七千六百三十二頃,清點在冊的人口有六千零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一十二人。這些人,這些田到了張居正時代又清查過一次實有田地七百零一萬三千九百頃和六千零六十九萬二千八百五十六人。田是越墾越少,二百年不打仗人口只增加了十四萬五千多?這個數字的真實性打死我都不相信,但張某人的工作能力我是信任的,連他都沒法搞清真實數字是多少就說明一個問題:太多的田地和人口被隱匿了,其中固然有普通百姓為了逃避日益繁重的賦稅徭役,也不乏豪室大戶甚至小田主蓄意隱瞞損公肥私,其中有宦官、有宗室、有貴戚、有士紳、更有寺院道觀!在我的打擊下宦官、宗室和貴戚基本上淡離土地的經營,那下一個目標就拿寺院道觀開刀。

    太祖初年「天下僧尼道士女冠凡五萬七千二百餘人」到了萬曆年間已經「今天下僧數十萬計」,這麼多出家人要計算多少人口,而且這僅是擁有度牒的數量,其他沒有度牒卻行法事的不知凡凡。僧道多,寺觀就多,寺觀眾多佔據的田地也就多,自己不耕種就招攬流民來種,還利用自己特殊地位來免繳少繳甚至逃繳國稅;不但如此那些僧官道官每每利用講經作法之際收受信徒的供奉甚至過個生日也要收斂錢財,根據宗人府的調查「杭州靈隱寺有名具和尚的,曾對其族兄張岱說道:明年六月,為弟六十,法子萬人,人饋十金,可得十萬」一次生日就要收刮十萬兩白銀,簡直是搶劫;如果是這樣也就算了,某些僧人道士還經營高利貸獲利,真是惟利是圖,哪裡還是什麼修身養性的出家人;同時宗人府的報告還顯示出「富僧淫逸,多玷清規,扜人妻女,大傷王化」、「尼庵幾成娼寮」寺觀成了違法之地藏污納垢之所;更有一些僧道鑽營政治,勾結與中官、大臣之間。

    種種跡跡、駭人聽聞,我不是要象唐武宗一樣滅佛毀道,但我要為佛祖道君清楚這些個敗類。於是緹騎四偵,這次我要讓錦衣衛和宗人府庶務和內務府特務三個部門配合行動,給我徹底的梳一遍。

    拿著手裡的這些個證據,心裡就有底了。於是召集各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御史、給事中讓他們也見識見識,發表一下看法,順便談談如何解決,統一一下認識嘛(前兩次是家務事沒條件也沒必要徵求他們的意見,這次嘛好歹給個表演機會嗎)。於是朝中又分成幾派吵開了。有些年輕新銳的主張嚴辦,有些老成持國的奢談緩辦,好歹沒人說不辦。不管他們了,下詔要求各地清理佛道兩家,凡是沒有度牒的僧道一律強迫還俗,有多次發現的流邊地發給墾荒者為奴;對於擁有度牒的僧道要進行考核,不通過的沒收度牒比照沒有度牒的辦理;至於所謂帶髮修行一律禁止,屢次發現的按沒有度牒的情況同等處理。在清理僧道登記狀況的同時對已查證的犯僧(尼)、犯道(女冠)一律明正典刑,告知公眾,發配邊疆苦役。並且沒收寺觀的經濟基礎,嚴禁天下寺觀擁有金銀法器(所謂金佛、銀佛、金木魚什麼的)統統由錦衣衛(宮內二府不方便出場)沒入內庫;嚴禁天下寺觀發放高利貸,已發放的一概無效,借貸人「毋庸歸還」;嚴禁天下寺觀一次收受超過一貫的香油錢,但被確立為家寺的除外(建立家寺要在當地官府立下公證文書,凡是家寺不准接受本戶施主以外敬奉),鼓勵百姓告發,凡是告發確實的由對該寺觀罰沒金中提取二成作為獎勵;同時嚴禁天下寺觀除個別(例如武當、少林、龍虎山正一真人府、南京靈谷寺等)外擁有超過一百畝的廟產(田地),其多餘田地由各地官府按萬曆十四年的成例(即按削藩時沒收藩王土地的辦法)辦理;並且嚴禁天下寺觀經營與法事無關的產業。

    僧道是清查了,土地也沒收了,皇后蝶緣也把我告到太后那去了。慈聖也是崇佛的,結果又是罰跪又是責罵,差點就動了家法。慈聖還逼著硬要把剛剛頒布的查禁佛道的詔書收回來,當然不行,沒收的金銀器具還在內庫裡擱著哪。於是再把那些不堪入目的證據拿出來,同時還發誓不是要盡滅佛道兩家,只不過是清理那些敗類而已,只要太后、內宅(明代皇后的正式稱呼)高興,朕馬上用自己的體己錢建幾座家寺(我心痛啊!)。好久才算過關,可累死我了,不過為了錢還是值得的,這麼一來內庫又多八十萬兩。

    還要發展一下海外貿易,那麼千方百計的鼓勵別人與海外通商,自己不干可對不起自己。這個可來錢快,一趟下來三四倍的利潤都有,一年跑上兩趟(也只能利用南北風向跑兩趟)那即便是海上風險再大,也干了。

    這樣七拼八湊之下才基本上保證收支相抵,錢方面才沒了問題。不過一轉眼,時間也到了萬曆十七年底。

    「」不是作者故意調侃別人的著作(請幾位大大及大大的擁護者息怒),畢竟滿大街隨便拉一個人問的話,十個有九個半不知道火柴、水泥怎麼生產的。本來嗎凡人一個幹嗎個個搞得像高知一樣。另外當時僧道兩界的情況的確混亂,不信可以參考馮夢龍的《三言兩拍》,把作者說的嚴重的多。

    --------------------------------------------------------------------------------

    上一章下一章

    此作品版權歸作者本人所有轉載請註明「轉自明楊品書網http://www。pinshu。com」

    國家的復興作者:caler333總鍵閱:97448上一章下一章

    --------------------------------------------------------------------------------

    雙擊鼠標自動滾動屏幕,單擊停止

    第十八節錢!錢?錢---開源節流(下)

    路是人走出來的,辦法是人想出來的。幾個應急的辦法倒是可以嘗試一下。

    首先叫內務府和武備大學堂所屬的製器部門聯合起來攻關從西洋進口(地方官說是外邦進貢,還不是自己花錢買)的鐘表,這個東東目前是高級奢侈品,仿製成功的話一方面國內市場可以壟斷,另一方面還可以出口到倭國朝鮮換回真金白銀,還可以當禮物送給蒙古、西藏的王公喇嘛這可比什麼茶啊鹽啊有面子。另外據說鐘表裡蘊藏的物理原理和技術對軍事發展有重大意義,這一舉數得的好事能不趕快做嗎?

    接著叫寶和店等皇店出售宮中(特別是南京、中都宮室那些用不到的)富余物資。例如,經年的各類貢品(綢、紗、麻、布、絲棉等衣料,桌、椅、榻、幾等傢具,各類瓷器、瓷製品、陶器、陶製品等等),宮廷常年用於賞賜的物件(宣紙等文房四寶、成衣、小件首飾等),以及刊行宮中密藏歷代各類孤本的謄本,甚至連《永樂大典》我都讓人小批量分段(我深知物以希為貴的道理,宮中密藏《永樂大典》多好的炒作內容,至於分段嘛,詳見未來暢銷動漫書)印刷出來賣到全國各地。另外我還根據官府的邸報創造出咱大明的第一份報紙《京華快報》,發行於京師及周遍州府,甚至南京、中都也有人快馬來購,不過一張報紙的售價可不便宜,要一兩一張,基本上也只有富商、宗戚、士大夫們看得起。

    由於賣的過於順手了,就讓人偷偷放風出去:×月×日有人出手一批宮中密藏歷代骨董字畫。沒想到引起這件事倒是引起了騷動。各地的大商人不斷的來到北京,各種心懷鬼胎的人物也紛紛雲集京師,搞得五城兵馬司和順天府以為出了天大的事,全體出動巡查還神經緊張的請旨戒嚴,幾個御史也風聞上書說內務府有宵小盜售宮中至寶要求嚴查。當然我也不好意思說是皇帝沒錢在自己賣家當,只好留中不發了。不過這一來也迫使我作出由內務府主持公開拍賣的決定。於是公開拍賣的那三天現場(我讓內務府把拍賣地點設在南苑,用武備大學堂學員來維持秩序,不但容易控制人流量而且有足夠大的地方)人山人海(普通百姓進場僅要制錢三文,小商販進場需向內務府申請執照而且在指定地方設攤,每份執照要制錢一貫就這樣三天下來我也賺了近一兩萬兩銀子),五百個坐席一搶而空(每個座位後來炒到白銀三百兩一個,讓我著實發了一筆),來的人之中不僅有豪商巨富也有個把宗室貴戚(數量少了許多,看來在我的敲打下,這些個宗戚大臣識相不少,個個深居簡出,也可能經濟上失血過多沒有餘錢來了),看來這次拍賣一定會成功。果不出所料,六百三十五件拍品一共拍出白銀四百十八萬六千三百兩的天價,大大充實了原本以及有些見底的內庫。不過這種事不可一而再,再而三,一方面宮中沒有那麼多的精品可供拍賣(有不少真正的精品我也捨不得賣),另一方面總得給這些商家消化的時間吧。

    對了前幾天內務府上報說根據聖意徹底清查了宮中各庫房,以及那些沒人住的宮室,找到幾個前代君王留下的隱避庫房。打開一看還真有不少錢,統計了一下大約有白銀一千萬兩不到一點。雖然沒有達到心理的預期(前生看到不少帖子說明代亡國時李闖在宮中找到永樂帝密藏的白銀二千萬兩),但也寥勝無有。讓我算算手頭現在有多少錢,嗯,應該有二千一百八十多萬兩。但這筆錢不能簡單的放著,要讓它錢生錢。先留下明年的預算就留一百八十萬在手頭上,餘下的讓內務府經理局全部投到錢莊和當鋪的生意上去,後世紅頂商人胡雪巖可以憑這兩項發家我為什麼不可以,我還是皇帝哪。讓各地藩司(布政司)把每年的稅銀就地解入內務府錢莊,每年交付戶部錢莊莊票就可以了,至於戶部撥款也撥付錢莊莊票由地方到所在地錢莊支領,至於存款利息就定一厘好了(當然借款利息至少三厘,對內務府自營的其它店肆也一樣)。對了,京營新軍和其他部隊的軍餉也發莊票,不、要更徹底一些,讓各自部隊的會計給他們發存折,叫這些官兵自己去錢莊領錢還可以減少那些貪官默瀆的機會,實在是好主意(看來又一不留神之間把未來帝國皇家銀行的雛形給建成了)。不過剛開始的時候由於存款利息太低很難吸引到民間存款所以主要依靠官府存款(當然也給利息,不過異地存取可要付手續費的,手續費正好也是一厘,^_^)和當鋪來收攏資金,不過由於本錢雄厚光放放借款就賺翻了更何況有了信譽和規模自然有商家來存錢。

    不過這些都週期太長,怎麼快一點來錢哪?那天倒是皇后提醒了我,還有一個對象可以替他們減減肥的(看來還是抄家抄上癮了)。

    大明太祖洪武皇帝在位時曾經丈量過天下農田一共是八百五十萬零七千六百三十二頃,清點在冊的人口有六千零五十四萬五千八百一十二人。這些人,這些田到了張居正時代又清查過一次實有田地七百零一萬三千九百頃和六千零六十九萬二千八百五十六人。田是越墾越少,二百年不打仗人口只增加了十四萬五千多?這個數字的真實性打死我都不相信,但張某人的工作能力我是信任的,連他都沒法搞清真實數字是多少就說明一個問題:太多的田地和人口被隱匿了,其中固然有普通百姓為了逃避日益繁重的賦稅徭役,也不乏豪室大戶甚至小田主蓄意隱瞞損公肥私,其中有宦官、有宗室、有貴戚、有士紳、更有寺院道觀!在我的打擊下宦官、宗室和貴戚基本上淡離土地的經營,那下一個目標就拿寺院道觀開刀。

    太祖初年「天下僧尼道士女冠凡五萬七千二百餘人」到了萬曆年間已經「今天下僧數十萬計」,這麼多出家人要計算多少人口,而且這僅是擁有度牒的數量,其他沒有度牒卻行法事的不知凡凡。僧道多,寺觀就多,寺觀眾多佔據的田地也就多,自己不耕種就招攬流民來種,還利用自己特殊地位來免繳少繳甚至逃繳國稅;不但如此那些僧官道官每每利用講經作法之際收受信徒的供奉甚至過個生日也要收斂錢財,根據宗人府的調查「杭州靈隱寺有名具和尚的,曾對其族兄張岱說道:明年六月,為弟六十,法子萬人,人饋十金,可得十萬」一次生日就要收刮十萬兩白銀,簡直是搶劫;如果是這樣也就算了,某些僧人道士還經營高利貸獲利,真是惟利是圖,哪裡還是什麼修身養性的出家人;同時宗人府的報告還顯示出「富僧淫逸,多玷清規,扜人妻女,大傷王化」、「尼庵幾成娼寮」寺觀成了違法之地藏污納垢之所;更有一些僧道鑽營政治,勾結與中官、大臣之間。

    種種跡跡、駭人聽聞,我不是要象唐武宗一樣滅佛毀道,但我要為佛祖道君清楚這些個敗類。於是緹騎四偵,這次我要讓錦衣衛和宗人府庶務和內務府特務三個部門配合行動,給我徹底的梳一遍。

    拿著手裡的這些個證據,心裡就有底了。於是召集各大學士,各部尚書、侍郎、御史、給事中讓他們也見識見識,發表一下看法,順便談談如何解決,統一一下認識嘛(前兩次是家務事沒條件也沒必要徵求他們的意見,這次嘛好歹給個表演機會嗎)。於是朝中又分成幾派吵開了。有些年輕新銳的主張嚴辦,有些老成持國的奢談緩辦,好歹沒人說不辦。不管他們了,下詔要求各地清理佛道兩家,凡是沒有度牒的僧道一律強迫還俗,有多次發現的流邊地發給墾荒者為奴;對於擁有度牒的僧道要進行考核,不通過的沒收度牒比照沒有度牒的辦理;至於所謂帶髮修行一律禁止,屢次發現的按沒有度牒的情況同等處理。在清理僧道登記狀況的同時對已查證的犯僧(尼)、犯道(女冠)一律明正典刑,告知公眾,發配邊疆苦役。並且沒收寺觀的經濟基礎,嚴禁天下寺觀擁有金銀法器(所謂金佛、銀佛、金木魚什麼的)統統由錦衣衛(宮內二府不方便出場)沒入內庫;嚴禁天下寺觀發放高利貸,已發放的一概無效,借貸人「毋庸歸還」;嚴禁天下寺觀一次收受超過一貫的香油錢,但被確立為家寺的除外(建立家寺要在當地官府立下公證文書,凡是家寺不准接受本戶施主以外敬奉),鼓勵百姓告發,凡是告發確實的由對該寺觀罰沒金中提取二成作為獎勵;同時嚴禁天下寺觀除個別(例如武當、少林、龍虎山正一真人府、南京靈谷寺等)外擁有超過一百畝的廟產(田地),其多餘田地由各地官府按萬曆十四年的成例(即按削藩時沒收藩王土地的辦法)辦理;並且嚴禁天下寺觀經營與法事無關的產業。

    僧道是清查了,土地也沒收了,皇后蝶緣也把我告到太后那去了。慈聖也是崇佛的,結果又是罰跪又是責罵,差點就動了家法。慈聖還逼著硬要把剛剛頒布的查禁佛道的詔書收回來,當然不行,沒收的金銀器具還在內庫裡擱著哪。於是再把那些不堪入目的證據拿出來,同時還發誓不是要盡滅佛道兩家,只不過是清理那些敗類而已,只要太后、內宅(明代皇后的正式稱呼)高興,朕馬上用自己的體己錢建幾座家寺(我心痛啊!)。好久才算過關,可累死我了,不過為了錢還是值得的,這麼一來內庫又多八十萬兩。

    還要發展一下海外貿易,那麼千方百計的鼓勵別人與海外通商,自己不干可對不起自己。這個可來錢快,一趟下來三四倍的利潤都有,一年跑上兩趟(也只能利用南北風向跑兩趟)那即便是海上風險再大,也干了。

    這樣七拼八湊之下才基本上保證收支相抵,錢方面才沒了問題。不過一轉眼,時間也到了萬曆十七年底。

    「」不是作者故意調侃別人的著作(請幾位大大及大大的擁護者息怒),畢竟滿大街隨便拉一個人問的話,十個有九個半不知道火柴、水泥怎麼生產的。本來嗎凡人一個幹嗎個個搞得像高知一樣。另外當時僧道兩界的情況的確混亂,不信可以參考馮夢龍的《三言兩拍》,把作者說的嚴重的多。


上一頁    返回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