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地下城

正文 第1章 種植園的少年 文 / 郁安

    這裡是零和市的郊區。確切來說,是郊區的一所種植園。

    零和市和其它地下城市一樣,沒有陽光照射,農作物生長緩慢。雖然這個國家已經把核能利用到了最高級的程度,可這種人造的溫度和光線,依舊不能滿足農作物的需求。

    一個約莫十六七歲的少年正在趁勞作的間隙看書,他的臉上滿是好奇的表情,因為書上說,有些作物一年可以成熟兩到三次。可是,直到現在他也沒見過。

    這塊種植園裡種植的是燕麥和甜菜。有些人說,這兩種作物不適合在同一個季節種植,可是地下的城市早就沒了季節的分別,想種什麼就種什麼,反正每年都只能收穫一次。

    他叫做謝思華,手上捧著的是一本老舊的百科全書。這本書很厚,約莫兩千多頁,記載著原本的人類世界所擁有的一切東西。他只有十六七歲,對一切未知的事物都有先天性的好奇心理。翻到路燈那一頁,他就覺得不可思議。原來的每座城市都有成千上萬的路燈,一到黑夜就會亮起,遠遠看去,像點點繁星。謝思華只在電影裡看到過繁星點綴的夜晚是什麼樣子,因為零和市從古到今,都沒有一座路燈。

    零和市的照明是靠一個碩大的發光球來維持的。這個發光球的代號叫燈塔,裡面是各種能導致聚變反應的稀有能源。當然,就這個時候來說,人類已經能夠輕車熟路的利用它們,並保證它們不會危害到人類社會的安全。

    所有的地下城市都靠這種發光球來維持光亮。在每座城市的中央部分,發光球就像一個太陽,亙古不變的懸在半空中。白天的時候,發光球會把亮度調節到最高程度;夜晚時調到最低程度,以保證居民們的正常休息。密密麻麻的管道和線路連接著發光球,通往城市的小型發電廠和水源處理廠。

    想到水源,謝思華又把看過的書頁翻了回來。他記得,這本書上說原本的人類世界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河流,分為淡水河和鹹水河,還有內陸湖泊和遠洋。可是,這些東西,現在已經完全看不見了。謝思華曾經跟著身為工人的父親去過水源處理廠,那裡有很多幾人粗的大型管道,一直延伸到數百公里外的地方。據父親說,管道的盡頭就是現在的海洋,但也是地球上現存的唯一的海洋。

    「喂,思華,不要看了,趕緊幹活。回頭我們還要去市裡參加活動呢。」種植園的另一邊,幾個年紀相差無幾的孩子大叫道。

    謝思華應了一聲,小心翼翼的把書放下,脫下外套,露出一大截白生生的臂膀。他將書裹在中間,又鑽進種植園裡勞碌起來。

    每一個生活在地下城市的人皮膚都很白,白的有些病態。這幾個孩子是謝思華的朋友,跟謝思華一起長大,一起讀書,也常常在一起玩耍。不過他們跟謝思華的愛好不同,或許是零和市教育部門的刻意引導,這裡的每個孩子都希望成為開拓疆土的偉大戰士。而謝思華,只希望做一個出類拔萃的學問家。

    在現在的地下世界裡,已經沒有了國與國的分別。謝思華曾經問過他的老師,他的老師偷偷告訴他說,曾經的人類世界有中國和美國,還有其它的很多國家。可是,在一百五十年前的劇變中,所有國家區域的劃分,就失去了實際意義。現在,每一座城市就是一座獨立的國度,由這座城市的市長決定每個市民的命運和未來。

    戰爭,始終無法避免。每座地下城市都想爭奪更多的種植園和水源,所以,彼此之間的戰爭一直在延續。跟零和市相鄰的兩座城市分別叫尚都市和宕齊市,規模不大,但居民很多。夾在二者之中的零和市,往往被動應戰,這幾十年間,每年都要被佔去大片疆土。

    謝思華很不理解他們為何要這樣做。在他看來,我們都已經在地下的城市裡苟延殘喘了,為何還要爭的你死我活呢?他自己想不到這個問題的答案,只好去問自己的歷史老師。他的歷史老師是一個滿臉白鬚的老人,他靜靜的看著謝思華發了很久的呆,才一字一句的說:「越是生存條件殘酷,人類越喜歡自相殘殺,因為,人性大多數時候都是自私的。」

    謝思華特別喜歡這位老師,遺憾的是,這位教授歷史的老先生,去年的六月份已經去世了。謝思華沒有參加他的葬禮,因為校方不允許,在零和市的政策裡,死人是不同於人類的另一種人,要另作他用。所以,除了直系親屬之外,外人是見不到的。

    在種植園裡勞作,無非是捕捉土壤裡的害蟲,以免它們破壞作物的根莖。土壤裡的害蟲很多,一茬接一茬,都是那種手指般長短的白色蟲子。它們的胃口很大,能在一夜之間吃掉大半個種植園。而且,不管白天捕捉的多麼徹底,只要過了一夜,它們的子子孫孫就能再次從地下鑽出來。

    謝思華在書上看到過,說以前的人們在田地裡勞作,除了消滅害蟲,還要除掉雜草。可是,他從來都不知道什麼是雜草。除了農作物之外,零和市的土地不允許種植任何東西,就連市區的道路上,都沒有什麼植物。

    整個零和市的房舍,都是簡潔的兩層樓房。樓房佔地面積不大,通常能夠滿足一家四口人的需求。謝思華還有一個哥哥,前年被零和市的軍方征走了,現在正駐紮在跟宕齊市交界的地方。

    沒有人知道這些地下城市處於地下的什麼位置。謝思華和他的同伴們爭論說,從發光球的高度來看,他們至少在地面下方的三百米處。他的夥伴們不同意這個觀點,說如果真有這麼深的深度,光承受地面壓力,這城市就受不住。一旦有個什麼地質災害,所有人就都得完蛋。

    在地下城裡生活,最大的威脅就來自於地球內部,謝思華有時候甚至感覺自己能夠聽到地球核心的呼喚,一種類似於岩漿在地底湧動的聲音。不過,轉念一想,他覺得那是一種地下城特有的爬行動物在活動,那種動物特別像書本上記載的蛇,只是在尾部卻多了兩隻趾爪。這是一種有毒的生物,劇毒無比,謝思華親眼看到過一位老人被這種生物嚙咬過後,沒撐到半小時就死去了。

    這裡的孩子自出生之日起,通常只能在父母的身邊長到七八歲,便要開始獨立生活。所謂獨立生活,就是也要參加勞動,像在種植園裡捕捉害蟲,在農忙季節幫助成人收穫莊稼等等。長到十八歲,大概是高中畢業的時候,軍方會徵收新兵,每一個地下城的青年,都要按照規定服役,期限是四年。當然,兵源的主力還是男性,女性軍人也不是沒有,只是為數不多,而且大多集中在醫療服務領域。

    再過一年,謝思華也就到了服役的年齡了。他看過自己的哥哥在軍隊裡的照片,一身軍裝,顯得各位高大俊朗。所以,他對這件事一直都很嚮往。可是,他的哥哥卻私下裡告訴他,如果還有別的選擇,他一定不會進入軍隊。

    但這世間並沒有那麼多的如果。如果有這種可能性,謝思華還想到地面上看一看,看看原本的人類世界是什麼樣子,然而,這些都只能成為念想。那個去世的歷史老師曾告訴他,上面的地表世界已經成了一片廢墟,在強力輻射污染的環境下生存下來的生物和植被,都充滿了致命的威脅。所有的地下城市均有嚴格的規定,不允許城市居民私自探尋外面的世界,否則,一經發現,即以叛城罪論處,當場射殺。

    年輕人都有好奇心,這類慘事並不是沒有發生過。自從那幾位年輕人因此被槍殺之後,零和市就再也沒有發生過類似事件。然而,越是禁止,越容易激起人們的興趣,謝思華當然也不例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