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迷失在康熙末年

第二卷 第五百七十三章 還君明珠密信來,或有一日康凌仇 文 / 小樓明月

    第五百七十三章還君明珠密信來,或有一日康凌仇

    老十五鬧出的這個笑話,揆敘在給同僚的書信中一經披露,立刻在京師掀起了軒然大波。很多人渾不管胤禑只是幾歲幼童,反倒津津樂道地在各種場合宣稱,如果「求真務實」到了犯傻的地步,不要也罷。進而至,諸如「公牛是靠鞭來聽聲音」之類的引申,傳得沸沸揚揚,很是滿足了不少舊體制擁躉之人的葡萄酸心理。

    對這種心理上的宣洩,凌嘯就算聽到了也會不值一哂,但很可惜,不僅這種小事根本就到不了他的耳中,而且革新派掌權的不止凌嘯一個人。出於維護革新的考慮,政務院行走大臣舒恕的一張條子遞到順天府,順天府馬上就行動了起來,做起了「防民之口甚於防川」的蠢事!而不管蠢不蠢,順天府以「妖言惑眾」的罪名抓了不少人之後,按照制度就必須向刑部和巡捕部行文匯報,而這匯報的檔案,很快就被鄔思道看到了。

    凍雨如雹,冬寒浸骨,鄔思道霍然而起,在忽閃的燈下久久權衡,雙手緊緊撰得冷汗直冒,招呼豪成給他專門留下的小廝,「墨雨,我有封絕密的信件,你必須馬上給我送到江南,記住,人在信在,人死信毀!」

    墨雨是豪成如夫人小雅的遠房表弟,跟隨豪成在雲貴川作戰出生入死,對豪成最是忠心不二。一見鄔先生的神色嚴峻得可怕,他知道干係非小,立刻掏出了袖囊中的火磷和毒藥亮了亮,以示以命相報的決心。鄔思道點點頭,伏案狂草如龍後,一彈信紙上的墨汁封緘後,付信密密交待好久,方才將墨雨送出了巡捕部。

    墨雨的信是往江南送的,不過,十一月十八的凌嘯,卻收到了鄔思道的另外一封信,一封讓凌嘯百思不得其解的信。

    這一天,下著1699年的第一場雪,天寒地凍的清晨中,凌嘯正親吻了小依,攜同另外九位妻子準備登轎去中南海,不料,巡捕部侍郎沈珂卻頂風冒雪趕來求見,遞上了他在衙門中所收到的一封奇怪的匿名信。信封上書寫二公子親啟的字跡,沈珂認得凌嘯也認得,就是鄔思道的。終於有了先生的訊息,凌嘯激動得手足無措,連手中的暖籠也甩到了雪地中,然而哆哆嗦嗦地打開了信,封內卻只有碩大的白紙一張,上書「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句詩,是唐朝張籍所寫,為了婉拒權臣的招攬,張籍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對原陣營的忠貞。此刻鄔思道對凌嘯寫來這句詩,顯然很不合常理……先生的原陣營是什麼?是已經屍骨已寒許久的雍正呢!對鄔思道對自己的忠貞,凌嘯篤信不疑,卻唯其篤信不疑,他便更加的擔心,不禁胡思亂想起來:難道先生已經不幸被居心叵測的人控制住了,來信給自己表明決不背叛的心跡?但換了自己是那控制之人,這封信根本就不可能有機會送出啊!

    他關心則亂,卻還有不亂的人。石玉婷怔怔地望著這封怪信,很迷惑地說道,「郎君,鄔先生寫這短短十四個字,為何卻用了張偌大的宣紙?」

    這正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凌嘯恍然大悟,他已知道,無疑這是鄔思道密寫的!

    密寫信件,在古代的方式無非幾種,用水泡、火烤、碘酒、鹼浸和強光就能看得見,但凌嘯卻知道鄔思道心思細膩至極,既然鄔思道使用了密寫方式,就絕然不會讓這些尋常方式能破解其中的奧妙!不過,心思一樣玲瓏剔透的凌嘯,已經從鄔思道的這句詩歌中破解了如何閱讀密信的方法……還君明珠,不就是指自己曾經送給鄔先生的兩顆大夜明珠嗎,先生定是為了絕密又絕密的內容,而把夜明珠磨了粉來密寫,尋常破解方式,不是無法看到內容,就是會破壞明珠粉字跡呢。

    內容果然絕密而駭人!

    伸手不見五指的密室中,凌嘯看著先生的信冷汗濕背,「皇上南巡,是君扮黑臉皇扮紅臉之妙計,好,固然是好,然則所寓風險,不可不謂之巨!此誠皇上過分自信之舉:帝之性情,天下見之,以其『包容』二字,貫穿御極之三十載,倘其南下刻意潤滑,必為反對派所日夜環侍,焉知陛下抵得住積毀銷骨,眾口鑠金?焉知陛下不為舊臣哀歌所悲?焉知陛下事事都能以君之心而念想革新事?況縱使革新內部,亦還夾雜有『怡信之爭』,君不可不察其中的風險∼∼∼一旦皇上心智被潛移默化,君之身家性命危矣,國之超越戰車危矣!」

    鄔思道的意思很簡單,康熙本是包容之君,南下被一幫哀戚舊臣圍著,天長日久難免被他們所潛移默化,而且每個人都是有不同想法的,康熙未必就事事都認同凌嘯的改革,久非於心,積澱下來也是不定期的火山一座呢。可康熙的這次南下,是他自己過分自信的表現,凌嘯一不能勸阻,二不能干預,只能眼睜睜看著潛伏的危險俗手無策。

    英雄所見略同。凌嘯的潛意識裡面,其實也有這方面的擔心,要不然他幹嘛要對康熙略覺膩味呢?只不過,鄔思道國士無雙,寥寥幾句,不僅道出了凌嘯潛意識裡面最深的隱憂,也指出了隱憂根源和最恐怖的後果。

    也許有朝一日,康凌可能反目;

    不欲束手就擒,必將烽煙四起!

    凌嘯呆若木雞,只感覺天暈地旋中,國士卻不是蓋的,不會只拋出問題、分析問題就萬事不管了,鄔思道給凌嘯指出了一條戰略明路。

    「思道熟思之,竊以為,君不可過防,亦不可不妨。昔日帝王俱在京師,君可以立足全國而大改其道,然今帝王一南一北,君則須當機立斷改弦更張∼∼∼借用君之故語,三個字,『根據地』,以為異日應變之所憑也!望君及早決斷,思道誓死相隨,然現今仍有一事,事關阻止康凌成仇的關鍵,必要的防範,君必須做,而必要的挽救,思道亦不辭此任!故思道不能再侍左右,請君見諒。言不盡,道頓首。」

    信紙在火褶子上焚化了,紅火中有幽幽藍光,好比如火如荼的改革大業中,會有磷磷鬼火的磨難……鄔思道,要自己改變改革全國一把抓的原有做法,全力打造一片特區,但這個特區的目的,卻不是作為改革中試點所用的,而是要讓這個特區中所有官民充分領略到革新的好處,只有這樣,當異日,真的可能爆發康凌反目的時候,自己手中,才會有可為超親王踴躍捐獻錢糧的士紳、英勇捐軀奮戰的百姓,以及支撐和舊勢力決一死戰的經濟基礎!

    鄔先生的意思凌嘯看懂了,卻看得他心酸心痛……難道真的會有康凌成仇的那一天?

    「既然王爺今天不去中南海,那我們今天不如就宴請一下豪成大哥和嫂子吧,他們過幾天就要整軍出發了……」

    請客吃飯?小依的話在密室外傳來,卻讓凌嘯聽得猛下了決斷:聽鄔思道的戰略建言吧!改弦更張吧!專注根據地吧!

    縱觀世界歷史進程,資產階級革命誰沒有你死我活真刀真槍過?狗屁的溫水煮青蛙,靠,革命可不是溫馨的請客吃飯!

    鄔思道說得對,必要的挽救不可少,必要的防範必須做!

    十一月二十二,豪成帶領了十萬綠營在豐台大營誓師起拔,凌嘯一家子淚水漣漣地送走了兄嫂之後,凌嘯開始了靜思,靜思鄔思道的突然警告,靜思該如何避免康凌成仇的發生,靜思怎樣做好防範萬一不可避免康凌成仇後的準備,一句話,他該如何選擇根據地!

    若想選擇受惠而忠的根據地,首選的就該是江南,因為凌嘯最重要的老巢之一就是福建,且江南是天下財賦三分之地,也是凌嘯革新中最重要的舞台。可惜的是,有兩個因素讓凌嘯十分的苦惱。

    一是歷史開了個天大的玩笑,事情全他媽的倒了個個兒……最有理由去江南的凌嘯留在了京師監國,而本該在北京垂拱天下的康熙,卻去了江南,且按照鄔思道的判斷,老康多半會長期逗留在江南。康熙三十年的威望非一日之寒,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就近影響力凌嘯望塵莫及,真要選擇了江南之地作為根據地,翁婿在那裡各領風騷,只應了一句成語:複雜得犬牙參差!

    為此苦惱,凌嘯都甚至開始懷疑,康熙突然選擇去江南,是不是就是他駕馭和防範自己的一種帝王心術!

    然而,這第一個苦惱和第二個苦惱比起來,還真是小巫見大巫。

    自古以來,從軍事角度上講,向來多是長江以北向南統一成功的,然而,北方省份中除了山東,凌嘯找不到可堪革新前哨堡的省份了,可山東一面臨海三面被包,康熙在北方省份威望更大……一句話,使得這些省份受惠,很難,即便是受惠了,也多半是為他人做嫁衣裳,難啊!而換一個思路,長江以南向北統一的,卻僅只有一例,那就是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可惜的是,這次實質上是資產階級繼續革命的革命,名義上雖然很吉利,但在這個時代來說,廣東福建仍窮得打屁,要凌嘯把閩粵兩省當根據地,工商農的基礎很薄弱,信心不足啊!

    凌嘯靜思的結果,是無可奈何地把根據地選在了閩粵之後,抱著腦袋寄語心中的康熙,「老爺子啊老爺子,你咋能把局勢搞得這麼亂了,連我想有所憑仗都這麼難,暈,你到底是有意呢,還是無心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