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新秩序

正文 第六十七章 非常規戰爭(四) 文 / 八寶飯

    ps:感謝青青子木的月票.

    義武軍位於宣武軍所立「藩籬」之最北,隔絕河東、盧龍的橋頭堡。如今的義武節度使是王處直,此人原為前節度使王處存之弟、上任節度使王郜之叔伯。

    嚴格說來,義武軍既是河北諸鎮之一,又非河北諸鎮。原來的河北並沒有義武軍這麼一個節鎮,傳統意義上的河北三強藩只有盧龍、成德和魏博。到了德宗朝時,天子才尋了個機會,將成德拆分,從中劃出易、定二州,新設義武軍管理,此後百多年間,義武軍節度使的任命一直操控於政事堂之手。從此,義武軍成為朝廷監控河北諸鎮的釘子,也是朝廷征討河北三鎮的前進基地,一直游離於河北諸鎮之外。

    直到黃巢兵亂之後,朝廷威信掃地,各路節鎮紛紛自立,時任節度使王處存才漸漸脫離朝廷的控制,依靠河北人治土。所以,義武軍是最近二十年才慢慢融入了河北藩鎮體系之中的。

    義武軍轄地稀少,物產不富,兵少將寡,不依靠強鎮力挺,是沒有自立能力的。節度使王處直能夠登位節度,源於朱全忠的支持和舉薦,故此王處直只能聽從宣武軍的指揮,遇到了盧龍商賈築橋這種「小事情」,他都不敢擅作主張,非得向河北招討行轅稟告。

    有商賈會自己跑到淶水上花錢修橋麼?哪個商賈會那麼傻?袁象先自己家中就經營著許多商舖,他本人便是此道好手,當即對此嗤之以鼻——不用說,定是在盧龍節度府授意下來搭建橋樑的,必須予以阻止!淶水是北部藩籬上的重要依托,一旦讓盧龍方面打通了淶水,就等於在北部藩籬上打開了缺口,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回文於三日後遞送到義武軍節度府。王處直得了招討使行轅的軍令,立刻命令淶水縣令對該姚記商舖的築橋行為予以取締。

    淶水縣令遵照節度府的命令,派遣縣衙三班捕快前往拿人,十多名捕快差役趕到淶水岸邊,想要將築橋的工匠驅散,卻不妨姚記商舖竟然以所雇之武士拘捕,將這些差役打了回來。

    看著捕快差役們鼻青臉腫的狼狽狀,淶水縣令大怒,立刻征發縣城中的青壯,聚集了百十人前往。但到了河邊。淶水縣令不敢動粗了,上百名武士在岸邊嚴陣以待,手中俱是明晃晃的刀槍劍戟,裝備遠比自家要強上許多。

    淶水縣令無奈,只得悻悻而回,連夜向節度府求助。言稱淶水沿岸聚集武士、遊俠兒數百,隱隱然有欲攻縣城之勢,如今只能征發城中男丁登城嚴守,望節度府速遣兵馬前來進剿。

    河北多遊俠、多健卒、多敢戰士。此類武人很多都為大戶豪門所養,王處直倒也不覺稀奇,但他驚訝的是一家商舖便能聘請數百武士,「隱隱然脅城之勢」。這就實屬不易了。

    無論如何,按照招討行轅的命令,橋是不能搭建起來的,王處直當即點了駐於易縣的大將張公慶。讓他「進擊剿賊」。

    義武軍只轄兩州半之地,易州在東接壤幽州,定州在西緊鄰河東。民戶統共兩萬,丁口還不到十萬,全軍僅僅不到五千人。張公慶所部又不在西線防禦重點,整個易州的義武軍都在他麾下,統共才一千五百人。他聽說有數百武士聚於淶水之濱,便帶了一千軍卒趕赴淶水縣,到了地頭之後,不免大吃一驚——這些武士何止數百,幾近上千了!

    兩邊都是上千人的大隊軍馬,立刻就緊張的對峙起來。張公慶趕到陣前向對面打量,只見對面這些武士兵甲雖不齊整,但卻十分完備,刀、槍、盾、弓,無所不有,僅就甲冑而言,配備得甚至比張公慶麾下義武軍還要多。

    再看武士們的健勇和彪悍,完全在己方之上,張公慶不禁感到頭疼之極。最令張公慶心虛的是,這些武士看上去都久歷戰陣,明明是陣前大軍對壘之間,對面的武士卻毫不畏懼,眼神中似乎還透著一股懶洋洋的閒適意味,怎麼看怎麼不好打。

    這上千武士雖然沒有一個完整的陣型,多則百人,少則三五十人,就這麼一隊一隊隨意成列,但那股子殺氣卻無論如何也掩飾不掉。

    這些人都是殺慣了人、當久了兵的職業武人!

    張公慶正在仔細打量,對面陣中緩緩躍出一匹戰馬,馬上騎者頂盔貫甲,馬勾上掛著亮漆馬槍,腰間懸著佩刀,一手牽韁繩,一手叉著腰,晃晃悠悠來到近前,沖張公慶喊了一嗓子:「張兵馬,一別經年,別來無恙否?」

    張公慶任易州兵馬使多年,是義武軍內的高級將領,節鎮上下熟人不少。他仔細辨認,猛然認了出來,不由驚呼道:「李押衙!」

    李小喜曾經在義武軍混過兩年,是當時節度使王郜的牙前押衙,為王郜之腹心。後來他攛掇王郜剪除王處直不成,戰敗逃離義武,張公慶還曾經率軍追擊過他,故此兩人算得上舊識。

    此刻一見對面來人是李小喜,張公慶不由自主將手扶到了腰間刀鞘處,緊盯著李小喜問道:「李押衙原來竟是入了盧龍,卻不知今日該如何稱呼?」

    李小喜一笑,道:「李某確然入了盧龍,今日忝為幽燕保安總公司之東主,張兵馬可稱某李總。」

    張公慶沒聽明白李小喜自稱的「官職」,但他此刻心思不在對方官職之上,當下沉著臉問:「李總?聽說營州李都督入主幽州,李總可是奉命侵我義武的?要知我義武雖然兵少將寡,但士卒邀戰之心,不下於盧龍。兼且河北大勢已為東平王所掌,東平王一怒,大軍百萬、良將千員,旌旗所向,幽州頃刻覆為齏粉!當年遼東郡王何等兵威,東平王偏師一支,盧龍軍便伏屍於道;晉王何等驍勇,如今不也困頓晉陽,危如累卵麼?某勸李總一句,回去說與李節度知曉,還是向東平王投遞降書為好,東平王胸襟廣博,氣量宏偉,必有容人之雅量……」

    李小喜哈哈一笑,打斷張公慶的滔滔不絕,道:「張兵馬有所不知,其一,李節度無意染指易定,至少暫時不會,至於依附宣武,更加不會,張兵馬就不用操心了。李節度說過,河北是河北人的河北,某等身為河北人,有能力且有責任管好河北之事,讓河南人來頭上拉屎拉尿,這算什麼?」

    說到這裡,李小喜微微一頓,似笑非笑的看著張公慶。就見張公慶臉上一紅,避開李小喜的目光,眼神轉向他處,游移不定。

    李小喜得意洋洋,他這句話引述自李誠中,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時候,他感懷深受,不禁自心底裡湧出了一股子身為河北武人的自豪感。此刻拿出來當著兩軍陣前的面重複一番,立時就起了效果。除了張公慶不敢和自己對視外,義武軍陣中前排軍士裡很多人都低下了頭。

    李小喜繼續道:「其二,某非為兵事而來,與義武軍諸位兄弟也不曾有過打一場的念想。剛才張兵馬也聽了,某現為幽燕保安總公司之東主,某之公司,以護衛為營生。今有姚記商舖姚東主出財僱請某等,就是為了護衛姚記的生意平安。拿人錢財,與人消災,只要張兵馬不干涉姚記築橋,某自然不會與義武軍諸位拔刀相向。再者,姚記築橋,此為好事也,淶水兩岸相通,百姓得便,諸位得利,此一舉數得之舉!諸位都是河北弟兄,咱們河北人幹嘛要自相爭鋒,讓外人得了便宜呢?」

    張公慶有點糊塗了,他問道:「李……李總不為兵事而來?為姚記東主出錢所雇?這……」

    「呵呵,張兵馬請看,某公司這些保安還青壯否?」

    「保安?……」張公慶一腦門子官司。

    「嗯,保安。保證太平,護衛安全!張兵馬,某之兵甲尚犀利否?軍馬尚健壯否?說起來,這些東西都是某做此營生才制備來的……來來來,某與你詳細解說一番……」當下將幽燕保安總公司的情況對張公慶說了,末了還道:「張兵馬,某觀你麾下弟兄似乎兵甲欠缺,糧餉恐怕也不充裕吧?不知張兵馬有意否,入某這保安總公司,易州分公司經理之職非張兵馬莫屬啊!」

    張公慶聽得目瞪口呆,聽李小喜種種際遇匪夷所思,卻又似乎合情合理,不禁有些意動。義武軍轄地偏僻,民少物困,養兵不易,單就眼前來說,自己帶來的兵馬無論裝備和士氣上都要差對面一頭,如果真能如李小喜所言,搞一個保安公司來幹幹,似乎也無不妥……

    正琢磨著,卻又忽然間醒悟過來,自己奉王節度鈞令,是來擊賊的,怎麼能和對方同謀而食呢?連忙撥浪鼓似的搖著頭拒絕。雖說拒絕了,但張公慶也沒心思「擊賊」了,打也不一定能打得過,對方又似乎真的只是姚記商舖所雇,並非盧龍入寇,究竟如何,還是請節度府示下吧。

    經過這麼一番「溝通」,張公慶對李小喜的敵意消除了不少,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李小喜態度如此親熱,張公慶也不好再板著臉。而且他還對李小喜有些佩服,畢竟當年自己曾經帶兵追擊過李小喜,可李小喜看上去卻毫無記恨之意,這番胸懷卻也著實不簡單。

    兩人各撤兵馬,拱手道別。李小喜依舊看護著姚記築橋,張公慶則勒兵返回淶水縣城,派人向定州稟告一應經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