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嫡女玲瓏

第一卷 4 帝封小童武官 白麗終有喜 文 / 憶冷香

    李蓉遠遠的就聞到誘人之極的烤肉香味,聽到許多人的歡笑聲,可惜這些對她來說都是一種譏諷,她已不得李自原寵愛,烤肉香味、歡笑聲只會增加她的抱怨。

    五人恭敬的向帝后、李靜、李露等長輩行禮。

    馬奇被李自原叫著吃烤串,喜得咯咯直笑。他跟李月、李蘭是李自原的孫輩,在李自原眼裡都是可愛的孩子。

    謝玲瓏叫奴僕送去五把折疊靠背椅,請五人坐下,送去烤熟的靈物,其餘的奴婢就她們在一旁站著吃。

    李蓉被謝玲瓏的目光望得心裡打鼓,剛才她衝動之下打謝平福,如今想起真是後怕,謝玲瓏背後的和泉若是知道此事,定會狠命的報復,當年幾位皇子被和泉廢掉,她一個不得寵的公主算什麼。

    李蓉哪有心情吃烤串,走到正吃著香噴噴灑滿紅辣椒粉沫烤靈鹿肉串的何七雪跟前,低下平素昂得高高的頭顱,小聲的陪禮道歉,說是當時護犢心切罵了謝平福一句,隻字不提扇他的臉。

    李蓉抬頭見何七雪一臉驚詫,這才知道李煙等人回來根本沒說此事,悔得差點咬斷自己的舌頭,早知如此就不該過來。

    何七雪以前聽唐皇后說馬充容是個很本分的人,對馬充容的印象不錯,今個見馬充容的女兒李蓉來道歉,笑道:「我的福伢子只你的奇伢子年齡大一歲,他若是有做的不對的地方,你看到教誨他就是。咱們都是為了兒子日後好。」

    春風裡夾雜著衝鼻子引得人流口氣的辣味、孜然味,謝平福捲著袖子端著滿滿一大鐵盤烤靈鹿肉串從那邊飛跑過來,左邊灑著孜然粉、右邊紅艷艷的是灑著辣椒粉。

    謝平福奶聲奶氣笑道:「娘,剛才您、干外婆沒拿兩串就沒了,三哥特意為您們烤的,叫我端來,干外婆只拿了兩串,您就多拿幾串。一會兒就上烤靈魚。」

    何七雪道:「你沒瞧見有客人在嗎,先問她吃不吃?」

    謝平福立即聽話的高高舉起鐵盤,道:「六公主,請您吃燒靈鹿肉。」

    李蓉伸手拿了一串烤靈鹿肉,吃了一口,竟未料到如此美味,在何七雪的盛情邀請之下,又拿了五串,坐在旁邊吃起來。

    李蓉是頭回來參加福樂莊的野遊,考究美味的烤靈鹿肉、靈木椅、靈花、靈酒、靈果,處處透著奢華,這些都是她深深喜歡的,也讓她對長安何家的印象有些改觀。

    謝平福端著鐵盤挨個問人要不要,最後眾人都揮手說夠了,他這才把鐵盤放在的折疊矮桌,自個吃起烤串,等著吃完了,又原自挨個將眾人手裡的鐵簽子收起。

    李蓉忍不住問道:「干姑姑,您怎地讓福郎做這些粗活?」

    何七雪笑道:「瓏妹子定的規矩,怕孩子們五穀不分,不愛惜食物,無論細伢子、細妹子,參加野炊都得親自動手做吃食。我們在潭州時,九公主每回都負責洗菜。」

    李蓉實是難以置信,這完全顛覆了她自幼在宮裡受到的教導。若說尊貴,她可比不過李煙。

    李蓉吃完燒鹿肉串,緊接著又吃烤靈魚肉、靈蝦、靈蛙、靈鱔魚、靈蘑菇、靈菜等,胃口大開,竟是吃了六、七十幾串,又喝些少許的靈果酒,瞧到馬奇跟在謝平福屁股後頭親熱的叫著「干舅舅」,還幫著幹活,親手給李自原、唐皇后端靈蘑菇湯。

    「奇郎……」李蓉擔憂的怕兒子把湯碗砸了,湯濺到帝后身上惹禍。

    謝平福端著鐵盤,裡頭放著六碗湯。馬奇端過一碗先給了長輩何七雪,再給李蓉,笑瞇瞇仰著頭道:「娘,您喝湯。湯有些燙,慢點喝。」

    李蓉驚訝的望著滿臉雅氣的兒子,這些話是剛才向謝平福學來的?

    眾人吃飽喝足,僕人們搭好簡易茅廁,男女老少輪流去方便,到河邊淨了手。

    謝玲瓏從空間裡取出箏、琴,李煙、白如意、李靜、兩大學士夫人輪流彈奏。唐皇后點著何蓮上、張側妃、白側妃彈奏。

    李蓉經不住馬奇的央求,上前用箏、琴分別彈了一曲,獲得眾人熱烈的掌聲。

    李自原笑著招手叫過李蓉,把手裡的一顆靈棗遞給她吃,道:「蓉娘,我上次聽你彈琴是在五年前的中元節。時光如梭,你出嫁了,兒子都兩歲會給我端湯喝。」

    李蓉雙手捧著靈棗,目中閃淚,道:「父皇,您竟是記得如此清楚。」

    李自原指著馬奇道:「我的外孫是個練武奇才,天賦不亞於巒郎,我封他做振威副尉。你得請人好好教他,等他大了,若是品行端正,我封他做將軍。」

    振威副尉是從六品下官職武散官,沒有實權,卻是正經的官員,每月都有俸祿拿。

    李自原前不久封了自盡而亡八公主李靈的兒子官職,今日見到馬奇活潑可愛懂禮,有些喜歡。他不想厚此薄彼,也是覺得當初把李蓉下嫁給馬家虧待了她,就封了馬奇官職。

    李蓉驚喜交集,趕緊與馬奇跪謝。央金、何蓮、張側妃、白側妃等人過來向李蓉道喜,她深深感激的望了一眼謝平福,若不是馬奇剛才學著他給長輩端湯,豈能得到這個官職。她是欺軟怕硬,囂張跋扈,性格衝動,易被人騸動做下錯事,但多半時候是知道好歹。

    眾人正玩得盡興時,和泉終於騎著靈馬趕到,下了馬便直奔謝玲瓏而去,道:「瓏瓏,對不起,我來晚了。」

    謝玲瓏迎過去,柔聲道:「可曾用過午飯?若是沒有,我可給你留著好多烤串。」剛才吃烤串時,特意把和泉愛吃的品種都放進了空間。

    和泉深情的望著謝玲瓏,朗笑道:「我一直留著肚子。你稍等,我去向陛下、皇后行禮。」

    謝玲瓏在外圍尋了個空地,叫湘葉置上桌椅,擺好靈茶、靈果酒,等著和泉過來,先叫他淨了手喝點靈茶,這才從空間裡取出堆滿熱乎烤串的鐵盤。

    和泉瞧著大半盤子都是烤靈菇、靈素菜,嘴唇勾起笑容,雙手上前各取一串,左右開弓的吃起來。

    烤串的香味四散,跟著眾小放風箏馬奇聞著味跑過來,也是深深懼怕和泉,不敢靠近。

    李蓉正跟眾女聊天,突然間瞧到馬奇竟是坐在了和泉身邊津津有味吃著烤串,驚得站起來。

    央金笑道:「六公主,剛才陛下還貴公子武功天賦佳,怕是泉王小叔叔也這般覺得。」

    李蓉正要開口,見馬奇將鐵簽子放下走了又去放風箏,心裡暗吁一口氣。

    和泉吃完烤串,喝了一點點靈果酒,舒服的靠坐著椅子觀賞河景,右手往下滑,捉住了謝玲瓏的左手,緊緊握著。

    李嘯飛特意帶著李月、李蘭過來,叫她們磕頭行禮拜見和泉,道:「小湘兒今個往宮裡、王府送來許多禮物,我知道這其實是你們夫妻的心意,多謝。」

    和泉瞟了李嘯飛一眼,自從多年前在石頭寺譏諷過他不懂得感恩之後,只要一見面,他就不停的道謝,道:「即是小湘兒送去,那跟我們夫妻無關,莫謝了。」

    李嘯飛道:「我送兩個女兒進宮陪父皇、母后一年,明年送三個兒子過來。」

    謝玲瓏叫奴僕給三人添了椅子,道:「明年九公主大婚,皇后娘娘離了她,必是寂寞,是以小泉子建議你將孩子送過來陪陪皇后娘娘。我瞧著李月、李蘭都是好的,皇后娘娘很疼愛她們。」

    和泉直言道:「你的三個兒子也過了七歲,在後宮多有不便,就不用來了。」

    李嘯飛點點頭,話題一轉,真誠的道:「瓏娘,小秦兒、小湘兒的親事多謝你們夫妻費心。」

    和泉道:「你就算不謝,瓏瓏也得操心!你若想助太子殿下,就給他多尋些能臣、小吏送到北方去。」

    李嘯飛無奈道:「我那青州總共一點點大的地方,能用的人手指頭都數得清。」

    和泉沒好氣道:「長安多少名士,你要有心,還愁找不人?」

    李嘯飛若有所思道:「我做事太畏手畏腳,聽你這麼一說,日後就放開些。」

    和泉道:「你這個當親爹的還真是輕鬆,何時為太子殿下考慮,幫過他做過一件事。」

    李嘯飛感激道:「兩大學士能入仕,多謝你們夫妻。」

    和泉不再理會李嘯飛。謝玲瓏能說服兩大學士,那真是用盡心思,哪是李嘯飛一句多謝就能抵消。算了,李靜也說過,謝玲瓏對李秦、李湘兒只是少懷胎十月而已。

    謝玲瓏道:「我們五月底去北方,到時我會跟小秦兒提他的親事。你在長安這些天,若是能找到合適的能臣,叫他們帶著家眷到時隨我們一同過去,路上可以相互照顧。」

    李嘯飛道:「甚好。小秦兒親事定了,小湘兒、他們五個弟妹的親事也能定了。瓏娘,我不甚言談,大恩不言謝,就請你多費心。」起身向兩人深深鞠躬,也是怕讓和泉礙眼,這就帶著兩個庶女走了。

    謝玲瓏拍拍和泉的手背,笑道:「今個干外公主動跟我說要帶著幾十個弟子去烏城幫小秦兒。」

    和泉大喜,道:「干外公這是對明王、太子殿下雪中送炭。我要去謝過干外公。」

    謝玲瓏拉住和泉的衣袖,搖頭道:「此事重大,咱們要專程去賀府向干外公道謝才是。」

    和泉微笑道:「為夫糊塗了。咱們不跟飛王一般行事。」

    且說同一天遠在萬里之遙的烏城,太陽高懸,天地間刮著寒冷的西北風,破冰時天氣很冷,人們仍是穿著薄棉衣褲。

    前突厥國皇宮如今成了鎮北王府,除去鎮北王夫妻,太子李秦也住在這裡,每天至少用九個時辰處理數不清的公事。

    王府唯一的綠色就是花園裡幾十株桃花剛冒出青綠的嫩芽,這裡的春天要比長安遲一個多月,在這青黃不接的時候,能吃到的新鮮蔬菜只有去年的陳土豆、陳蘿蔔。

    王府的廚子天天的愁眉苦臉,在長安莊子裡每天都有謝玲瓏派人送來無數水淋淋鮮嫩的靈菜,如今翻來覆去就是土豆、蘿蔔,再就是醃製又黑又鹹的醬菜,從長安帶過來的辣椒醬,再巧的廚藝也不能把這些東西做得跟靈菜一樣好吃,為此嘴巴在福樂莊吃得很刁的明王每天都要抱怨。

    晚飯,王府飯廳。明王、李秦、白麗入了座。這些天明王、李秦再忙,只要在王府就會准點過來用飯。

    桌上擺著九道菜,豆製品佔了四道菜,兩道是干海鮮,兩道牛、羊肉,一道燉河魚。

    明王瞧著菜,蹙著眉頭又嘮叨幾句。他除了吃,再無別的愛好,吃不好就渾身沒勁,心情也跟著煩躁。

    李秦早就被謝玲瓏教養的不挑食,只要吃食乾淨、能吃飽就行。他笑呵呵道:「叔爺爺,今個三月三。」

    明王眼珠一轉,叫奴婢去取靈果酒,要喝一杯過個節。

    白麗抿了一口酒,明王給她夾了一塊河魚肉,柔聲道:「魚腹的肉最鮮嫩,你嘗嘗。」

    白麗菀爾,剛吃了一口魚,臉色大變,扭頭便張口把魚吐在了地上,胃裡竟是上下翻騰十分噁心,這平時覺得好吃的魚怎麼就如此腥氣,虧得她反應快,不然就吐到了桌上。

    白麗連著吐了幾口酸水,四個奴婢唬得趕緊拿過漱盆、帕子。

    明王慌得臉色蒼白,起身攬著白麗的肩膀,道:「這是怎麼了,從我在潭州認識你至今,你就未病過,今個怎地病了?定是這些日子我怠慢了你,你生病了,我都瞧不出來。哎呀,我真是渾,今個還叫你去會見突厥的貴婦。」

    白麗抬頭迎著明王無比擔憂的目光,不敢肯定的道:「我這個應該不是病,不過也說不好。」

    李秦放下碗筷飛至廳外高聲傳太醫,守護院子的御林軍一個個飛跑著去找太醫,急匆匆把六個正在用飯的太醫都找了過來。

    頭一個太醫如臨大敵般的給白麗診脈,面色驚愕,跪下磕頭高聲道:「恭喜王爺、王妃,王妃這是喜脈。」

    白麗兩個月未來葵水,以為是初到北方,水土不服,壓根未往子嗣上頭想。原以為這一生都不會懷孕,豈料觀世音菩薩開恩,竟是讓她這個和離過的女人懷孕,給她一個圓滿的人生。她控制不住的嗚嗚哭著,喃喃道:「這是真的嗎?」

    李秦也是滿臉歡喜,道:「曾姑奶奶盼了許多年,這回如願以償。俺和俺妹將會多一位小叔叔、小姑姑了。」

    明王眼睛圓瞪,難以置信的吼道:「你說什麼?」按李靜的話來說,他都快五十歲,白麗快四十歲,竟是有了子嗣,這不是在夢裡吧。

    太醫大聲道:「王爺,王妃已懷了您的子嗣兩個多月。您若不信,可叫其他太醫一一給王妃診脈。」

    明王哈哈大笑三聲,催著五位太醫輪流給白麗診脈,得到一聲聲極為肯定的祝賀,他按著日子推算,應是去年臘月那些天夜裡跟白麗瘋狂歡愛時播下了種子。

    他為公事愁眉苦臉了兩個月,今個老天竟是送來天大的喜訊,當即激動歡喜得恨不得在廳裡手舞足蹈。

    六位太醫請著白麗莫哭,情緒穩定才有益於胎兒成長,又含蓄的囑咐明王最好禁了房事。

    明王囑咐白麗莫再出王府大門,又叫著下了一連串的命令,總之王府大小事要以白麗的身子為重,最後難得「大方」了一回,豪邁的道:「府裡上下每人賞銀二兩!」

    白麗笑道:「哪能只賞二兩,每人賞十兩,添一身衣物!」

    明王這邊喜得找不到北,李秦已風風火火去了書房寫好幾封短信派靈白雕趕緊往長安報喜。

    稍後三人坐在飯廳接著用飯,大廚子將菜熱了一下,專門給白麗熬了靈米粥。白麗聞不得葷腥,就著醬菜吃粥,簡單卻是吃得很香,為了能讓腹裡的孩子長得大些,硬是連吃了三碗靈粥。

    王府上下歡騰,人人都比過年還高興。白麗對待下人向來仁厚大方,許多下人們得知這個喜訊,紛紛跪謝觀世音菩薩賜子。

    這一晚,明王摟著白麗歡喜得竟是失眠了。白麗雖是很激動,可架不住妊娠反應大,困得眼皮子打架,到了半夜就睡著了。

    明王亢奮的自言自語給未出世的孩子起著名字,不知不覺到了天亮,瞧到白麗睡得很香,不忍吵著她,起床穿好衣鞋,輕手輕腳的出了門。

    哪知總管在門外已站了多時,激動的道:「王爺,護國夫人派米女官帶著靈雕隊送來了一些靈物,半夜到的王府。太子殿下迎得米女官,怕打擾您與王妃,就未叫醒您。米女官說來得路上在沙漠遇到龍捲風,耽誤了一天,不然前天就到了,直道歉說是未讓您們在三月三吃上靈物。」

    明王喜得哈哈大笑三聲,道:「本王真是想什麼,就來什麼。本王的乾女兒送來些什麼?」

    總管激動的道:「用來運靈物的靈雕共是五百隻。一百隻馱著靈菜、靈肉、靈果,這些是給太子、您和王妃的吃食。」

    明王叫道:「快,叫廚房今個早飯給王妃煮些靈菜面,她如今聞不得魚肉腥味,吃靈菜最好不過,還有把那靈果每樣洗些,王妃最好吃靈果,到了烏城都好些天未吃過了。」

    總管恭敬的道:「卑職已經佈置下去了。」

    明王微笑道:「好!靈物不多,還是省著吃點,要保證王妃餐餐都能吃食物。」

    總管瞧著明王臉色,跟著笑道:「廚房早飯給您與太子準備了靈鹿肉生煎包子、靈菜粥。太子已經用過,去議事殿早朝。」

    明王狠狠嚥了一下口水。

    總管接著道:「王爺,還有四百隻靈雕馱著靈菜種籽,這是春耕用的靈蕎麥、靈菜種籽,說是只要百姓種在地裡、澆一點點水就能成活。」

    明王拍手道:「好!估計太子今個就把靈種籽發下去。」

    總管神秘的俯在明王耳裡低語幾句。

    「竟是如此之多。小玲瓏一下子解了本王與太子的大憂愁!」明王聽後眼睛精亮,激動萬分,走出幾步俊臉露出一個糾結的表情,搖頭道:「本王還是先去見太子議正事,再去吃包子!」

    三月的天氣,烏城天亮的晚。

    曾經突厥新帝用過的偏殿,如今成了李秦每日代天子早朝聽取文武官員稟報國事的議事殿。

    外面的天還是黑暗的,鎮北王府的議事殿燈火輝煌。李秦端坐在寬大鋪著白虎皮的座椅上,肅容威嚴的接受全臣六品以上文武官員跪拜。

    這些官員裡面有四成是突厥人,用粗嗓門說著蹩腳的平唐語,風格跟以呂方正為首的平唐官員截然不同。

    今日眾位官員所呈的奏折又是三成關係到春耕、三成流匪做亂、四成建設需要用大量的銀錢。

    烏城方圓千里除去草原,還有幾十萬畝的山地,以前種麥子每畝至多收穫四十斤,那也能養活不少百姓,所以每年的春耕是朝中第一大事。

    呂方正想將烏城等十座大城府的護城河擴建五倍,冬季雪災、戰火、流匪令三十幾萬百姓無家可歸至,各城府的城牆需要重建,光是這三樣就需六百萬兩銀錢。

    李自原派來駐守沙城至烏城的軍隊是李家軍,軍隊的軍餉由國庫負擔。李家軍裁軍五萬,族長李罡給李秦寫信,李秦與明王向李自原請求少裁兩萬,把這些軍隊派駐邊防。李自原批准,但兩萬軍隊的軍餉由李秦、明王解決。這一年就得需要四十萬兩銀錢。

    呂方正聽得身後一個個大臣焦躁的稟報,眉頭蹙得更緊。沒有誰比他更清楚國庫有多空虛,李自原派李秦、明王到北方,只給了二百萬兩銀票。

    李秦、明王還沒走到烏城,二百萬兩銀票就用光了,等到了烏城,王妃捐出五百萬兩銀票,那也是暫時緩解財政危急。

    呂方正深深知道,想要建設好北方,開始沒有幾座金山投進去,絕對不行。這些政事別說是只有十歲的李秦,就連平素最愛嬉笑的明王都愁得天天陰著臉。

    李秦耐心聽完幾十個大臣的稟報,沒有向以往那般無奈的揮手讓太監宣佈退朝,而是底氣十足高聲道:「耕種、銀錢之事,待本太子與鎮北王商議之後,最遲明日便有結論。龍神軍萬人大軍不日便會從長安開拔到來北寒之地剷除流匪。退朝!」

    聞言,眾臣驚喜交集,一個個激動無比跪下磕頭,比往日更加恭敬目送著李秦離去。

    ------題外話------

    明王:我婆娘終於被我整得有喜了。美女們投下月票恭祝我吧!

    ==

    本文被月票榜前面的文甩下一百多張月票。

    親們,月底已至,月票別再捂著,都投下來吧。

    請牢記本站域名:g.xxx.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