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人物天賦系統

正文 第795章 【收復】 文 / 簫輕宇

    「大王……不是我,我冤枉啊,是大王自己不小心……不管我的事情啊,請大王饒命!」皂衣使者急忙跪在了地上,臉上現出了一陣驚恐,連忙辯解道。

    伯固正在氣頭上,他可管不了別人是怎麼回事,直接下令講皂衣使者處死,可憐那皂衣使者便成了刀下亡魂。

    手起刀落,伯固殺了皂衣使者之後,一名穿著華麗的中年漢子便走了進來,看到這一幕後,臉上只浮現出來了一絲恐懼,隨即便恢復了平靜,直接走到了伯固的面前,參拜道:「參見大王,漢軍已經開始攻城了,四面八方都有,我搞不清楚敵人到底有多少,特來請大王親臨城門指揮。」

    伯固道:「讓城中所有的士兵……哎呦……」

    「大王,你怎麼了?」來的這個人是高句麗的相加,就是丞相的官職,他見伯固齜牙咧嘴的,頭上還有一處青淤,便急忙問道。

    「大王剛才摔倒了……」一個侍從急忙回答了一下,下面的話卻不敢再說。

    相加聞見伯固身上一身酒氣,心想伯固已經喝醉了,又怎麼能指揮戰鬥呢。於是,他壯著膽子,朗聲道:「大王的身體重要,可如今漢軍攻城虛虛實實,屬下也弄不清漢軍主力到底在何處,屬下斗膽請求大王放出伊夷模王子,讓小王子登城指揮戰鬥……」

    伯固一向比較喜歡相加說話,見相加主動提出來了,他便點了點頭,道:「一切就拜託相加大人了,快去放出伊夷模,讓他登城指揮戰鬥。」

    相加道:「諾!」

    與此同時的國內城的城外。林南帶著許攸、司馬朗、歐陽茵櫻三個人登上了望樓,注視著前方不遠處的國內城,張嘴問道:「軍師的計策倒是很高明,現在高句麗人已經被弄得暈頭轉向了。」

    許攸道:「主公,屬下以為,趁熱打鐵。如果這個時候能夠增加兵力,集中一點進行攻城的話,今夜必然能夠攻克國內城。」

    林南道:「這個我自然知道,可是這不是我要的結果,我想要的是不費一兵一卒,便能讓高句麗人投降。」

    「主公仁心宅厚,若能就此降服高句麗人,整個東夷莫敢所向。」司馬朗趁機拍起了林南的馬屁。

    許攸狠狠地瞪了司馬朗一眼,心中暗想道:「你這個黃毛小子。平常不怎麼說話,關鍵時刻卻拍起了主公的馬屁來……」

    林南一心注視著前方的形勢,見黃忠、徐晃、魏延、陳到四支軍隊配合默契,這邊進攻,那邊撤退,那邊一撤退,另外一邊又及時開始進攻,將進行防守的高句麗人弄得暈頭轉向。城內的增援兵力也累的氣喘吁吁,不知道該向哪個方向進行增援了。

    又過了好大一會兒。被放出來的伊夷模便登上了城樓,他詢問了一番守城的士兵後,心中便已經有了計議,當即對站在他身邊的相加道:「相加大人,請即刻下令所有的士兵放下防備,漢軍這是在佯攻。意在讓我們自行疲憊,實際上是一種騷擾策略。」

    相加是高句麗的智者,可是和受過漢化熏陶的伊夷模比起來,智力就顯得低下了。他聽完伊夷模的話後,仔細尋思一下。覺得伊夷模分析的很有道理,於是轉身對身後的幾名皂衣使者道:「傳令全軍,原地待命!」

    「另外……讓士兵打開城門!」伊夷模補充道。

    「打……打開城門?」相加感到很驚奇,急忙問道,「王子殿下,這……這恐怕不妥吧?」

    伊夷模道:「相加大人,你是我高句麗的智者,正所謂智者見智,難道你還看不清楚現在高句麗所面臨的形勢嗎?自從林南到了幽州之後,整個遼東的局勢就變了,先是烏桓歸附了林南,後是他執掌幽州,接著鮮卑、夫余都和林南交好,我們高句麗的時代已經不再了,國中的百姓也渴求一個和平的時段,父王和先祖們征戰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我們應該順應民心,成為大勢所趨之下的順應者,只有這樣,我們高句麗人才能得意保全。」

    相加也是個聰明人,自然聽得出伊夷模的話外之音,試探性地問道:「王子殿下,你是想開城投降?」

    伊夷模點了點頭:「投降是高句麗現在唯一的出路,或許高句麗國不會再存在了,但是高句麗的百姓還依然健在。我聽人說林南有一顆極大的包容心,如果我們高句麗能夠順應大勢,他必然會給予我們高句麗人一塊賴以生存的土地。」

    相加聽完伊夷模的話後,只輕輕地歎了一口氣,問道:「難道沒有別的辦法了嗎?高句麗可是我們先輩多少代努力的結果啊,難道就這樣向漢人屈服了嘛,彪悍、善戰、驍勇的高句麗人,就要這樣結束了嗎?」

    「結束了,只有順應時勢的人,才能得以長久,我們和大漢之間百餘年的征戰也該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伊夷模語重心長地說道。

    相加道:「可是大王……」

    「父王一生殘暴,他能有這樣的一個結局,也是對他的一種福氣。」伊夷模扭頭看著相加,輕聲說道,「相加大人,打開城門,開城投降吧!」

    相加無奈地道:「諾!」

    這是一個明媚清新的早晨,細小的雲片在淺藍明淨的天空裡泛起了小小的白浪,晶瑩的露珠一滴一滴地撒在草莖和樹葉上,潤濕的黑土地上已經看不見昨夜混亂的痕跡,國內城的城牆上,插滿了「高」字大旗,漢軍的士兵筆直地站在城樓上,顯得是那樣的威武。

    王宮裡,林南端坐在高句麗王的寶座上,看著這座氣派宏偉的大殿,倒是比他在薊城的州牧府豪華不知道多少倍了。

    「帶伯固!」林南環視了一圈這金碧輝煌的大殿,便正色地喊道。

    />

    聲音一落,但見兩名壯漢推搡著伯固走進了大殿,大殿的兩邊站滿了人。都瞪著一雙眼睛看著那肥胖身軀的伯固,有的眼神裡更是充滿了仇恨……

    「你就是伯固?」林南看了一眼肥胖的伯固,話語中帶著一絲輕蔑的意思,他本以為高句麗王是什麼粗獷有型的壯漢,哪想道居然只是一個渾身是傷的胖子。

    伯固已經淪為了階下囚,環視了一圈大殿內站著的人。除了看到林南帶來的漢人外,還看見了夫餘人,以及伊夷模等幾個高句麗人。他冷哼了一聲,大聲地道:「本王就是伯固,我要是知道是哪個兔崽子打開了城門,我做鬼也不會放過他的。」

    「父親,打開城門的人是我!」伊夷模挺身而出,毫不掩飾的道……

    伯固大吃了一驚,萬萬沒想道伊夷模會公然叛變。他氣的臉紅脖子粗的,指著伊夷模氣的說不出話來。

    「這是大勢所趨,我們不能夠違背大勢,不管你心裡怎麼看我,我只想讓你知道,我這樣做,一切都是為了保全我們高句麗人。」說完這句話,伊夷模便退回了原位。再也不說半句話。

    「伯固!你應該慶幸你有這麼好的一個兒子,如果不是伊夷模的話。此刻的國內城就會掀起一番腥風血雨。」林南朗聲說道。

    伯固沒有回答,只是垂頭喪氣的站在那裡,眼睛卻不時瞥見和伊夷模站在一起的高句麗其他四個部族的古雛加,以及他最值得信賴的相加……良久之後,他長歎了一口氣,抬起頭。望著林南,用漢人的禮節拜道:「既然我已經成為了林將軍的階下之囚,我也沒有什麼好說的了,現在唯一的希望就是但求一死。」

    「好,我成全你。我會給你留個全屍的。」林南的目光斜視到了伊夷模的身上,見伊夷模一臉的冷漠,似乎對自己的親生父親的生死並不關心,便問道,「伊夷模,伯固是你的親生父親,你難道就不替他求情嗎?」

    伊夷模站了出來,抱拳道:「伯固一生殘暴,能夠有個全屍,已經是將軍給的最大榮幸了。更何況伯固的所作所為,也唯有死亡才能夠進行懲罰……」

    「好一個深明大義的伊夷模,那我就不多問了。來人,將伯固帶下去,明日行刑!」

    「諾!」

    士兵將伯固帶了下去,伯固卻哈哈大笑個不停,他的笑聲裡帶著幾分嘲諷,而他所嘲諷的對象就是他自己。

    大殿內再次恢復了平靜,林南端坐在寶座上,朗聲說道:「如今戰事已了,剩下的就是戰後的事情了,高句麗已經徹底投降,此後高句麗的領土全部併入幽州,接受幽州的直接管制,從此以後高句麗也不能以國自稱,只能作為一個部族存在,百姓也全部併入到幽州,和漢人的百姓一樣享受平等的權益。以我看,高句麗就更名為高儷族吧,伊夷模王子,各位古雛加,你們覺得?」

    伊夷模早在投降之初便預料到了會有這種結果,他沒有任何意見,而其他幾位古雛加也基本上沒有什麼意見,兩下都異口同聲地道:「謹遵將軍吩咐……」

    「不行不行……」呼仇台突然站了出來,朗聲大叫道,「這不公平,這次討伐高句麗,我們夫餘人也有份,將軍應該把高句麗以前搶奪我們的遼山一帶的土地歸還給我們。」

    林南見呼仇台向他索要領土,心中便很是不爽。這一路上夫餘人基本上沒參加戰鬥,都是給他壯聲勢的,一讓呼仇台帶兵上陣,呼仇台便因為害怕高句麗人而推脫了,所以林南對呼仇台嗤之以鼻……

    他心中不爽,臉上卻是很和藹,笑道:「這件事好說,只是不知道遼山一帶是幾時被高句麗給奪過去的?」

    呼仇台想都沒想,張嘴便答道:「大約十年前……」

    「哦,都已經過去那麼久了,而且十年之中似乎你們也沒有向高句麗討要吧?我這裡有一份高句麗的地圖,地圖上清清楚楚地顯示著遼山一帶是高句麗人的領土。現在高句麗人向我投降,祈求歸附,那他的領土自然就全部歸我所有。不過,我不會讓你們白來一趟的,我已經讓人準備好了三車禮物。希望你回去帶給夫余王,也算是我對你們夫余出兵相助的一份答謝。」

    呼仇台一聽說有禮物,整個人便變得喜出望外,他這次帶兵來,是親自接受了身為夫余王的哥哥的命令,就是盡量避免傷亡。不許隨便迎敵……他的臉上浮現出來了一絲喜悅,便道:「我先替我家大王謝過將軍了,以後將軍若是還有什麼用的著我們的地方,我們必然會從旁協助的。」

    林南很清楚呼仇台的想法,呼仇台根本沒把心思放在什麼狗屁領土上,區區遼山一帶,他們早就不在意了,對於他們夫余來說,現有的土地都讓他們的百姓難以完全居住。實在是地廣人稀,只不過是想從中取些好處罷了。

    之後林南又和呼仇台說了一番客套話,便讓卞喜先行送呼仇台離開,並且附贈上三車銀子……另外,林南讓司馬朗、陳到、聘一起去安排伊夷模和諸位高句麗人的進行交接工作,大廳內一下子便空當了許多。

    「主公,如今高儷投降了,我們是繼續留在這裡。還是撤兵回薊城?」黃忠對孫悟空的故事魂牽夢繞,很希望盡快回去聽管亥講故事。他所知道的故事都一起講給屬下聽了,以後就沒有可講的了。可是,他並不知道管亥所講的故事其實是來自於林南。

    林南道:「不急,善後的事情一定要做好,我要講高儷人的五個部族分別遷徙到五個不同的地方,這件事還要由你們去監督著他們完成。等完成了這些善後的事情,我們就回薊城。」

    「也不知道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下後事情會有什麼發展……」黃忠的腦海裡緩緩地想道……

    散會之後,林南和

    眾人一起忙著善後的事情,並且將高儷的四個部族全部進行了一番統計,然後派遣黃忠、徐晃、魏延、褚燕各自帶著兩千士兵護送高儷人離開國內城。遠赴雲州,讓這些熟悉山林的高儷人去過草原生活,並且接受張郃的直接管轄。林南還特意留下了伊夷模和他的桂婁部,讓他們繼續待在國內城,並且選拔伊夷模擔任城主。

    同時,為了做到萬無一失,林南特地留下了正在養傷的胡彧,讓熟悉東夷人生活習慣的他擔任安東將軍之職,並且讓王君、伊夷模輔佐胡彧,還特別留下了白宇、施傑、李玉林孫輕等人作為他的部將……

    這些善後的事情都需要林南親自的進行處理,不知不覺便在國內城渡過了半個月。這半個月的時間裡,得知高儷正式依附林南的東夷人都紛紛派遣使節前來和林南進行聯絡,獻上珍惜的禮物,作為通好的象徵。

    林南直接拒絕了這些東夷人示好的禮物,並且明確地告訴他們來的使者,要麼向他臣服徹底併入幽州境內,要麼他就兵臨城下。

    態度堅決的林南立刻引來了東夷人的人人自危,北沃沮、東沃沮、挹婁這些原本附屬高句麗的人紛紛表示願意接受林南的建議,將領土徹底併入幽州。除此之外,一直處於分裂狀態的三韓也紛紛向林南表示依附,如此一來,整個朝鮮半島和遼東的大片土地上的少數民族除了夫余外,全部向林南歸附,並且將表示願意講土地併入大漢的幽州治下,接受幽州牧的統治。

    於是,林南在朝鮮半島增設了韓城郡,將三韓之民全部納入韓城郡治下,讓三韓各個分裂的小國推選出郡縣的官吏,上報給安東將軍胡彧裁決。他將高句麗的原來領土劃成通化郡,在紇升骨城一帶設立桓仁縣,在國內城一帶設立集安縣,在遼山一帶設立海龍縣。

    此外,增設渾江郡治理高句麗以北和北沃沮的民眾,增設延吉郡管理在烏蘇里江附近生活的挹婁人,講勢力範圍直接擴展到了松花江和長白山一帶。由於挹婁地處偏遠,林南讓挹婁人在延吉郡實行自治,自行設立各縣,並且讓這些久居於山林之間的挹婁人自己建造城池。

    一個月後,所有的善後工作都已經做完,林南只帶著飛羽軍的將士班師回薊城,而將整個遼東托付給了胡彧,並且特地派人從薊城要來了一批擅長內政的儒生,給胡彧擔任各縣縣長。

    由此。整個東夷被全部平定,整個遼東局勢暫時恢復了平靜,林南也在六月底帶著疲憊的軍隊回到了薊城,並且對所有參加東夷之戰的將士進行了封賞,整個幽州徹底平靜了下來。

    薊城的東門外,賈詡帶領在薊城的各級武列隊歡迎林南歸來。炎炎夏日之下,所有人的衣衫都被汗濕了,可他們還在翹首以盼,遙望東方的官道,期待著能夠看到近三個月沒有見到的主公。

    林南於三月底帶領軍隊趕赴遼東,在六月底回來,一別三月,終於使得幽州的大後方徹底平靜了下來,雖然夫余國還存在。但是面對如日中天的林南,也只能作為附屬國依附著林南,在林南的庇護下得以免受鮮卑人的鐵蹄踐踏。

    賈詡皺著眉頭,一臉的陰鬱,這三個月來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面對屯兵在冀州渤海郡虎視眈眈的公孫瓚,以及冀州牧袁紹的咄咄逼人。他為了解決這些挑釁的事情費了不少腦力。

    地平線上騰起了一層層熱浪,賈詡的雙眼也有些迷離了。他站在烈日底下一動不動,堅定的信心撐著他的這具軀體。

    「軍師,都站在這裡差不多有一個多時辰了,是不是到路邊的樹蔭下休息一下?」林陽站在賈詡的身後,小聲問道。

    「不用了,主公就快回來了。我怎麼能讓主公看見我失禮呢?」賈詡沒有回頭,蠕動了一下將要乾裂的嘴唇,緩緩地道,「范陽、上京還沒有消息傳來嗎?」

    林陽道:「暫時沒有。太史慈、荀諶已經帶兵去上京了,管亥、周倉、郭嘉也帶著軍隊去范陽了。相信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更何況,盧橫、廖化都是主公親點的大將,必然能夠看清形勢的。」

    賈詡道:「話雖如此,但是袁紹帳下謀士眾多,既然他想對幽州下手,就一定會不斷的製造摩擦,這一個月可難為盧橫和廖化了,兩座重鎮剛剛新建完畢,又地處和冀州的交界處,民心肯定會浮動不少,對我軍極為不利。但只要主公一回來,必然能夠威懾住袁紹,再為幽州構建一段和平的日子,只有這樣,幽州才可能在實力上翻上一倍。」

    聽完賈詡的這番話,林陽的心中也漸漸地燃起了鬥志,暗暗地想道:「主公說的沒錯,賈詡確實是一個值得托付的人,主公走的這三個月時間裡,幽州變化很大,這一切都得利於賈詡的功勞,真是一個良相啊。」

    遠處傳來了一陣清脆的馬蹄聲,地平線上騰起的熱浪裡浮現出來了林南精壯的身影,後面則是層出不窮的漢軍騎兵,一隊隊排列整齊的騎兵隊伍正緩緩地驅馬向薊城走來。

    「終於回來了……」賈詡緊皺著的眉頭終於鬆弛了下來,臉上也揚起了一絲喜悅,將手高高抬起,大聲喊道,「奏樂!」

    頂受不住烈日煎熬的鼓吹隊,紛紛從路旁的樹蔭下走了出來,先行排列成隊形,開始吹奏著得勝歸來的歡快樂曲,也使得沉悶的天氣變得歡快起來。

    賈詡帶著林陽、士孫瑞等在薊城的武官員,一起向前迎接林南的歸來,同時參拜道:「屬下等恭迎主公凱旋歸來!」

    林南騎著一匹駿馬上,看了一下前來迎接的武官員,發現少了不少本來應該在薊城的人。翻身下馬,他徑直走到了賈詡的面前,親自講賈詡給攙扶了起來,並且拉著賈詡的手並肩向著城中走去。

    三個月的時間裡,薊城的擴建工作已經全部完成,如今擺在林南和凱旋歸來的士兵面前的,是一座巍峨的巨大城池,筆直的水泥鋪就

    的寬闊街道,巨大的城門,以及城中各種各樣的建築設施,還有活躍在城門門口前來圍觀的百姓,一切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軍師,這三個月辛苦你了,如此大的一座城池,沒有想到會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就完工了,真是太讓我吃驚了。」林南一邊緩慢的向前行走,一邊對看到新的薊城之後發出了感慨。

    賈詡道:「屬下不敢貪功,這個功勞都是士孫瑞的,屬下只不過是推波助瀾而已。」

    「嗯,我都聽卞喜說了,你為了加快建造的工程。不惜動用了十五萬民夫一起來修建此城,如果不是因為人數多的話,怎麼可能會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呢,軍師就不要謙虛了。」

    賈詡也不再客氣,話音一轉,對林南低聲說道:「主公走的這三個月的時間裡。中原的局勢發生了巨變……」

    「對了,曹操攻打徐州到底有什麼結果?」林南聽到賈詡說起中原,便立刻想起了他之所以去討伐高句麗、平定東夷,完全是因為曹操兵發徐州的緣故,此時剛好想迫切的知道中原局勢,便打斷了賈詡的話。

    「啟稟主公,曹操打著為父報仇的旗號,率領大軍直撲徐州,一路上燒殺搶掠。屠殺徐州百姓幾十萬,弄得徐州成為了陰魂聚集的地方。後來陶謙突然暴病身亡,劉備便繼任了徐州牧,本來想和曹操議和,哪知道曹操根本不領情,兵鋒依然指向了徐州。兩軍在小沛進行了一個月的戰爭,最後以劉備的失敗而告終,徐州便就此落入了曹操之手。而劉備則帶領殘部投靠袁紹去了。」

    「投靠袁紹?劉大耳朵投靠袁紹了?」林南略感驚詫地道。

    賈詡點了點頭,道:「是的主公。劉備帶著殘餘的三千士兵被曹操打敗以後,本想南入淮南投靠袁術,卻遭到了曹操的堵截。道路不通之下,劉備只能投靠已經佔領青州的袁紹以尋求庇護。」

    林南皺起了眉頭,他深深地感到袁紹的實力,公孫瓚、劉備的加入。必然會使得袁紹的野心膨脹。公孫瓚、劉備都是幽州人,他和公孫瓚還處於敵對階段,還曾經拒劉備絕救援徐州,如果這三個人同心協力,一起窺視幽州的話。那幽州將會陷入危險。

    賈詡見林南陷入了沉思,隨即說道:「最近一個月來,范陽、上京兩地時常會出現一些可疑人,並且在不停的收集幽州的情況。在得知主公去平定東夷的時候,袁紹軍的顏良曾經率部突入了范陽境內,若非盧橫看破了袁紹的挑釁,加以化解的話,只怕這一個月來,好不容易穩定下來的幽州就會再次陷入兵荒馬亂之中。」

    林南什麼話都沒有說,只是皺著眉頭,和賈詡並肩走在薊城新建成的街道上,身後跟著凱旋而歸的士兵和前來迎接的武官員。

    一進入薊城,薊城的百姓都站在街道的兩旁夾道歡迎,擴建後的薊城吸引了不少百姓,逐漸充實了薊城的人口。

    面對百姓的歡呼,百官的朝賀,林南的內心依然是平靜的,只是必要的做了一下擺手的動作,給予百姓微笑,僅此而已。

    不知不覺,林南竟然和賈詡一路步行到了內城。內城就是原來的薊城,在整個擴建後的薊城裡,**成為了一座小城,分明是一座城中城,而且經過一番修葺,原本比較殘破的內城如今展現在眾人面前的是一座煥然一新的城池,就連城門上的字也更換了,換成蒼勁有力的兩個大字燕國。

    林南看到這燕城時,臉上浮現出來了一絲驚喜,之後便煙消雲散,換來的還是無盡的惆悵。

    「主公身為燕侯,統領所有古燕國的土地,甚至連東夷都臣服在了主公治下,紛紛率土歸降,這是前所未有的功績,身為數百萬民眾的統治者,如果不開國的話,很難使得眾人信服。」賈詡在林南身邊解釋道。

    「受封為趙侯的袁紹,在冀州開國了嗎?」林南問道。

    賈詡道:「袁紹那種人,一受封為趙侯之後,便立刻講鄴城定為了都城,並且開設趙國,統領著整個冀州,非但如此,天下很可能會呈現出先秦諸國紛爭的局面……」

    「諸國紛爭?此話怎講?」林南突然來了興趣,直接問道。

    賈詡急忙解釋道:「主公走的這三個月裡,天下沒少變動。馬騰為了籠絡關東諸侯的心,不惜大肆封侯,而且縮封的侯都是可以統領地方,成為一方霸主的古國侯。呂布受封為晉侯,劉表受封為楚侯,孫堅受封為吳侯,曹操受封為魏侯,袁術受封為宋侯,劉焉受封為蜀侯。加上主公的燕侯、袁紹的趙侯、以及馬騰的涼侯,天下就有九個古國侯,而且各個受封為古國侯的人都紛紛開國,如此一來,就會呈現出來了九國紛爭的局面。」

    「唉!」林南重重地歎了一口氣,緩緩地道。「馬騰這是唯恐天下不亂啊,他這樣大肆封侯,雖然出於緩解關東諸侯的的矛盾,但是卻也整個大漢王朝推入了萬劫不復的地步,其他侯國的人都會以此為基石,想攀登上九五之尊。」

    賈詡道:「馬騰的無心插柳之舉,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至少這可以說明漢帝在馬騰的手中完全被忽略了,因為他沒有沒有施政的才能,也沒有什麼政治眼光。只注重眼前的利益,不曉得挾天子以令天下的妙用。不過,這樣一來,對於主公來說,也就可以名正言順的進行爭霸了,再也不用受到大漢聖旨的約束了。」

    「只怕如你這樣想法的人不再少數。既然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我也無需再打著拱衛漢室的幌子了,直接開國。既然我是燕侯,那國號就叫燕。等平定了天下之後,我在取個古人從未有過的國號。」林南的內心立刻燃起了鬥志,眼睛裡似乎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賈詡陰笑道:「屬下已經講所有事情都辦妥了,就等主公此次回來了。主公,我們現在就進燕侯府吧,屬下還有一些重要的政事要和主公商

    議。」

    林南點了點頭。邁著大步,便走進了薊城的內城。

    燕侯府在州牧府的基礎上進行了擴建和裝修,變得比以前大了,也壯觀了,更加的有「侯」應該有的威嚴了。

    燕侯府的大廳裡。賈詡向林南述說了這三個月來在他的管理下的變化,算是一種工作匯報。

    林南聽完了賈詡的季度工作匯報之後,對賈詡處理軍政上的事情是十分滿意,也從賈詡的口中得知,雲州在張郃、士孫佑的共同努力下,已然成為了一個對外開放的商貿重地,那些鮮卑人、匈奴人,都會跑到雲州來進行貿易。

    士孫佑也在這方面發揮了他們士孫家獨到的經商才能,將廉價的絲綢高價賣給鮮卑人、匈奴人,卻從鮮卑人、匈奴人那裡低價收購馬匹、皮毛,鑌鐵等一些物品。張郃負責整個雲州的安危,還就地招募了一支流散的胡人,講這支約有三千人的胡人訓練成為了一支在塞外馳騁的游騎兵。

    此外,鋼鐵廠的產鋼量也在節節攀升,武器裝備的大量生產,給裝備所有軍隊帶來了可能性。今年百姓還獲得了一次大豐收,賈詡還讓人徹底興修水利,鼓勵百姓進行屯田,還鼓勵百姓進行生兒育女。

    瞭解到這三個月發生的變化之後,林南對賈詡也更加信賴了。於是問道:「軍師,再過十天,等田豐、荀攸從各郡巡視歸來後,我就開國,由你出任國相之職,你覺得怎麼樣?」

    賈詡連忙道:「主公,屬下三個月來處理政務差點心力交瘁,屬下擅於謀劃大略,國相一職是侯的左右手,替侯處理繁瑣的政務,屬下覺得田豐在處理政務上遠遠高出屬下,屬下覺得田豐更加適合擔任國相之職。」

    林南笑道:「軍師的舉薦我會遵從的,只是如此一來,軍師的官位豈不是要在田豐之下了嗎?」

    「只要主公心中講屬下放在首位,官位高低對於屬下來說並不重要,屬下倒是寧願不要官職,只專心在主公身邊輔佐即可。」

    「那不成,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你身為我智囊團的首席軍師,豈能不要任何官職?」

    「那……那就請主公給屬下一個虛職吧,把那些有才能的才俊放在適合他們的位置上,聽說蔡邕又招攬了一批飽學之士。主公為了發展遼東從幽州抽調走了一批人,使得幽州的各個要職變得空缺了,屬下以為此時剛好派上用場。」

    林南道:「那好吧,那就以你的意思,至於虛職嗎,讓我想想,等十天後再決定。」

    「諾!」賈詡答道,「那屬下就不打擾主公了,主公一路鞍馬勞頓,還是好好歇息的好。」

    「嗯,你去吧,多留意一下冀州方面的動向,密切關注袁紹的一舉一動。」

    公元高句麗87年,七月初十。

    明媚的仲夏照耀著幽州的大地,天空是如此的明淨,太陽是如此的燦爛。

    大概十點鐘的樣子,整個薊城裡萬人空巷,所有的官員、軍隊、百姓都齊聚在薊城南端的一處高台附近,幽州牧林南祭拜天地,告慰神明,正式以大漢所冊封的燕侯爵位開國。

    一切儀式做完之後,林南便在薊城設下了盛大無比的歡宴,邀請所有薊城的百姓都來參加,並且將薊城定為燕國的國都,拜賈詡為軍師將軍,職位在所有將軍之上,拜田豐為國相,其餘武的官職不變,俸祿卻都提高一個檔次。

    燕國即立,林南便偕同所有部下聯名給在長安的天子上表,正式以燕國之侯的身份在大漢登記在冊。

    這天,整個薊城裡「燕」字的大旗遮天蔽日,所有的百姓都慶祝林南開設燕國,林南也在這天和百姓一起普天同慶。

    半個月後,消息傳遍了整個燕國境內,這一個新興的侯國裡,無論是誰都覺得自己像是有了歸宿,對身為燕侯的林南也有了更多的凝聚力。

    北方的鮮卑各部族紛紛派遣使者到薊城表示祝賀,也紛紛表示願意和燕國友好相處,於是北方邊疆上興起了一股貿易狂潮,塞外的雲州也變得相對活躍了起來,成為了一個重要的商貿之地。

    ……

    冀州,鄴城,趙侯府。

    「主公,林南開立燕國,聲勢如日中天,又加上他平定了東夷,緩和了和北方鮮卑人的矛盾,以至於幽州日益穩定,屬下以為此時若不發兵攻打幽州,等以後林南在幽州徹底站穩了腳跟,那主公後悔就來不及了。」

    身為趙侯的袁紹,端坐在侯府的大廳裡,聽到審配的話,便點了點頭:「我早有奪取幽州之意,當初就不應該和林南修好,都怪我聽信了郭嘉那廝的花言巧語,以至於錯失良機。」

    審配急忙道:「主公,此時發兵不算太晚,何況當時我們應曹操之邀,東進青州,如今已經擁有兩州之地,如果在攻下了幽州,那整個冀州就是主公的天下了,到時候以冀州之雄,西進并州,坐擁青、並、幽、冀四州之地,天下誰人莫敢不從?」

    袁紹對審配的為人很欣賞,對審配的話也聽著比別人舒服,當即問道:「林南在冀州和幽州的交界處上設立了范陽、上京兩處均是重鎮,前些日子太史慈、管亥、周倉等人又帶兵增援了兩處重鎮,如果要進攻幽州的話,一定要先攻下這兩座重鎮,不知道你有什麼建議嗎?」

    審配道:「渤海太守公孫瓚一直對林南佔據幽州耿耿於懷,現在雖然依附主公,可是內心裡卻時刻想奪取幽州,而且他對主公來說也是一種障礙。屬下以為,不如讓公孫瓚出兵攻打上京,一方面消耗林南的兵力,另一方面主公也可以借助林南的手來剷除公孫瓚,將渤海郡重新收回到自己的懷抱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