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人物天賦系統

正文 第784章 【上京】 文 / 簫輕宇

    「諾!屬下明白,請主公稍候!」

    周倉一轉身,便出了營帳,沒多久帳外便傳來了一通鼓聲。

    林南站在營帳的邊上,看到周倉已經披上了戰甲,頭上戴著一頂熟銅盔,手中握著一柄大刀,威風凜凜地站在那裡,心中暗暗地叫道:「看來要把周倉帶回薊城才行,留在這裡會受到糖衣炮彈的毒害,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總能給他找點事情做。廖化,你頗有智略,希望你別像周倉這樣沉迷。」

    鐵廠裡的所有人都集結完畢,在周倉的一聲令下之後,一支醉醺醺的軍隊,東倒西歪地朝泉州城而去。這五百多人都是步兵,只有周倉和他的幾名親隨是騎兵,在林南的帶領下,返回了泉州城。

    將近午時的時候,這支隊伍才被帶回了泉州城,就地留在了泉州城外,繼續由周倉帶領,林南則隻身一人進入泉州城,直奔縣衙。

    縣衙裡一切正常,林南進入縣衙之後,陳到、聘、士孫佑便迎了上來。

    陳到將他們打聽到的消息娓娓道來:「主公,李移子的背景已經調查清楚了,此人和公孫瓚是把兄弟,一直在財力上給予公孫瓚支持,右北平被我軍佔領之後,李移子便從右北平搬遷回了老家泉州,並且佔領了鐵廠和鹽廠,和商賈樂何當、卜數師劉緯台準備暗中迎回公孫瓚。」

    林南聽後,微微一笑,淡淡地道:「果然有陰謀,李移子現在在哪裡,又有什麼動靜?」

    陳到抱拳道:「屬下抓來了李府的一個管家,那管家說李移子讓他盡量麻痺士孫佑、周倉、廖化三個人,李移子則借修建碼頭的名義招募了一萬民夫。暗中在海邊進行訓練,聽說是由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范帶領著。根據那管家的話,說公孫瓚已經被袁紹任命為渤海太守,正帶著兵馬前往渤海郡上任,說是等公孫瓚的兵馬一到渤海,他們便聯合起來先佔領泉州。然後用泉州的鐵廠生產兵器,開始對主公進行反攻。」

    林南冷笑一聲:「沒想到這幾個庸兒竟然計劃的如此周詳,若不是我親自到了泉州,恐怕還發現不了這件事。既然這件事被我們撞上了,就不能任由他們胡作非為,李移子、樂何當、劉緯台三個人現在都在泉州嗎?」

    「在,都在泉州的海濱,朝東八十里便是修建碼頭的地方。」士孫佑道。

    此時,一個斥候疾速奔跑了過來。見到林南時,便抱拳道:「啟稟主公,漁陽太守鍾繇、長史李鐵率三千騎兵正朝泉州城趕來,距離此地不足十里。」

    「鍾繇、李鐵?他們怎麼來了,難道是已經洞悉了李移子等人的計劃?」林南略顯得有些吃驚,轉身朝縣衙外面走了過去,對陳到、聘、士孫佑道,「都跟我來。去北門看看。」

    於是乎,眾人便跟著林南一起來到了北門。並且讓周倉帶人入城,關閉縣城的四個城門,不讓任何人進出。

    過了一會兒,正北的官道上捲起了一陣塵土,李鐵一馬當先,背後的烏桓籍騎兵更是一臉的猙獰。

    李鐵看到林南等人等候在泉州城門外。便立刻快馬加鞭,趕到城門口時,便翻身下馬,上前拜道:「屬下李鐵,參見主公!」

    林南心裡很納悶。便扶起了李鐵,問道:「李鐵,你怎麼會突然帶兵到此?」

    李鐵急忙答道:「廖將軍派人發來密函,說泉州會有公孫瓚的人在此活動,恰好別駕荀先生抵達了漁陽,說起主公來了泉州,便立刻讓太守大人和我一起帶三千突騎奔赴到此,屬下來遲了一步,還請主公恕罪!」

    林南哈哈笑道:「不遲,來的正是時候,我正要準備著手辦理此事,你們恰巧到來了,真是雪中送炭啊。鍾大人呢?」

    「太守大人在後面,我率領前部五百先來了,太守大人不一會兒便到。」

    又略等了一會兒,鍾繇果然率領兩千五百騎兵抵達了北門,兩下相見,鍾繇下馬拜道:「屬下參見主公!」

    林南急忙扶起了鍾繇,一臉的喜悅,沒想到一個小小的泉州城居然會牽扯出這麼大的動靜來。他和鍾繇,相互寒暄了幾句,便讓所有人進城,當下吩咐李鐵、陳到、聘、士孫佑帶兵將李移子的家人全部抓起來,並且將其家底抄沒,他自己則和鍾繇進了縣衙。

    泉州城頓時亂作一團,士兵開始全城搜捕李移子的家人,以及和李移子有過密切聯繫的人,這一抓不要緊,倒是讓城中的老百姓都拍手稱快。

    縣衙內,林南、鍾繇分別坐定,鍾繇首先道:「李移子等人在屬下的眼皮子底下幹出這種事情來,屬下竟然渾然不覺,若不是廖將軍派人送來密函,恐怕漁陽就成為公孫瓚的地方了,屬下還請主公恕罪!」

    林南道:「這種事情不怪任何人,都怪我,要是我半個月前便下令將像李移子這樣的人給全部抓起來了就不會出現這種事情了,你帶兵來的及時,反而有功。對了,荀攸還留在漁陽嗎?」

    「別駕大人尚在漁陽進行鐵廠改造,目前已經差不多了,再過不了幾天,就可以將鐵廠改造完畢,到時候生產兵器、戰甲就能裝備我軍了。」

    「嗯,很好。煤礦你探查的怎麼樣了?」

    「按照主公的吩咐,已經基本上探查出來了一些礦產,隨時可以進行開採。」

    「此事一了,你就回去讓人開採吧,鋼廠那邊交給荀攸負責,他在遼東掌管過一段時間的鋼廠,知道怎麼運作,你只需要將煤礦暈倒鋼廠裡就可以了。另外,你上次建議的屯田,我也給予了批復,你回去之後也可以在全郡推行。」

    「諾!」

    說話間,陳到便徑直走了進來,抱拳道:「

    主公。李移子的家人全部抓住了,一個不漏,除了李移子外,還抓住了在李移子這裡做客的樂何當和劉緯台,兩個人也已經供認不諱,說是受到李移子的指使。」

    林南笑道:「很好。立刻將樂何當、劉緯台以及李移子的全家處死,其他的家丁、門客、私兵全部放了。你和聘、周倉、李鐵點齊三千騎兵,在東門守候,我一會兒便到。」

    「諾!」

    鍾繇,見陳到退了出去,便拱手問道:「主公,你現在是要去攻打李移子在海濱進行訓練的部眾嗎?」

    林南點了點頭,道:「正是。」

    「主公,那些人是李移子招募的民夫。肯定是受到李移子蠱惑的,幽州人口少,不宜殺戮,不戰而屈人之兵方是上善之策,屬下願意跟隨主公一起去,憑藉著三寸不爛之舌說服李移子前來投降。」鍾繇急忙道。

    林南點了點頭,轉身便走,對鍾繇道:「好吧。你跟我走,讓士孫佑守城即可!」

    三千騎兵已經點齊。全部集結在了全州城的東門外,陳到、聘、周倉、李鐵四將依次排列,只等林南的到來。

    李鐵一身盔甲,看著身旁三位並列為幽州十八驃騎的陳到、聘、周倉,他略微有點不服氣,因為他從涼州開始。便一直跟隨著林南了,而且在汜水關的時候還立下過大功,對於林南只給了他一個長史和一個校尉的官職不太滿意。

    瞅了瞅黑裡透紅的周倉,又瞅瞅年輕的陳到和聘,他再看看自己。覺得自己沒有哪一點比他們差的。在他的心裡,周倉也就算了,畢竟跟隨林南比他還要早,而且武勇也是親眼見過的,可是新來的陳到、聘這兩個年輕人,他倒是從未見過這兩個人出過手。

    「喂!陳將軍、將軍,等擊退了那些預謀叛變的人,咱們比試比試如何?」

    陳到為人剛毅,勇猛中帶著一絲冷靜,瞅了李鐵一眼,只微微地笑了笑,卻沒有說話。

    聘身體瘦弱,看起來弱不禁風的,他扭頭看了身材魁梧的李鐵一眼,便笑道:「好啊,要怎麼比?馬戰、還是步戰?槍法還是箭法?」

    「隨便那一項都可以,我奉陪到底。」李鐵見聘應戰了,便拍了拍胸脯,顯得自信滿滿的。

    陳到輕聲道:「仲業,你忘記老將軍的話了嗎?」

    聘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來了黃忠的身影裡,便嘿嘿一笑,沖李鐵道:「李校尉,實在對不住了,我不能和你比試了。」

    李鐵很納悶,聽到陳到口中的老將軍,想了好久,才想出來是誰,問道:「陳將軍,你說的老將軍,是指黃老將軍嗎?」

    「嗯。」陳到輕聲答道。

    李鐵冷笑一聲,問道:「你們兩個和黃老將軍都並列為十八驃騎,官爵相等,難道你們兩個還要聽他的吩咐不成?」

    「這個嘛……很難向你解釋,如果你真的想比試的話,改日到北武堂,我等兄弟二人定當奉陪。」陳到輕描淡寫地道。

    李鐵臉上一喜,急忙道:「好!聽說北武堂已經建造完畢了,我李鐵還從未去看過,有機會我一定去薊城和你們兩個進行比試。」

    陳到道:「到時我一定奉陪到底,李校尉,聽說你是涼州人,是跟隨主公最早的飛羽軍的士兵,我也想領教一下李校尉的高招。」

    聘插嘴道:「我也是,聽說最早的飛羽軍士兵個個生龍活虎,出則為將,入則為衛,跟隨主公身邊沒少立下功勞,李校尉在汜水關一役,更是顯示了過人的膽識和謀略,確實值得我們好好的學習。」

    李鐵已經被誇的上了天,心裡美滋滋的,卻突然聽到了身邊的周倉發出了一聲悶笑,扭頭便問道:「周將軍,你笑什麼?」

    周倉和李鐵早就認識了,第一批的飛羽軍人人都相識,而且周倉從一開始就擔任飛羽軍中的一個首領,當時李鐵還在他的手下當過屯長,他對李鐵的性格也自然知道。聽到陳到、聘在恭維李鐵,看到李鐵樂開了懷,便忍不住笑了起來。

    「沒什麼,只是突然想到了一個笑話。」周倉隨口答道。

    說話間,林南帶著鍾繇便到了城門口,老遠便見周倉、陳到、聘、李鐵四個人在那裡絮絮叨叨的。便道:「好了,該出發了,先去鹽廠找廖化,然後再折道去碼頭。」

    「諾!」

    軍隊出發,眾人全部騎著馬匹奔馳,倒是難為壞了鍾繇。他騎術不佳,奔跑起來就沒有其他人快,幸好林南給了鍾繇必要的騎術指導,這才讓鍾繇保持著勻速前進。

    全州城西南五十里的鹽廠裡,木柵欄圍著鹽廠環繞一圈,這裡靠近海域,海邊的漁民們都會進行對海鹽進行曬制,除了海鹽之外,他們有的人還掌握住了井鹽的製作方法。一些漁民正在鹽廠裡忙不迭地,士兵則分別駐守在鹽廠周圍進行護衛。

    廖化一身戎裝,嘴唇上方已經出現了黑黑的茸毛,這兩年身體也變得較為粗壯了起來,身上透著一股成熟的男子氣息,深邃的眼睛裡更是透著一股機敏。他手握懸在腰中佩刀的刀柄,巡視在鹽廠裡,都到哪裡。都會聽見有人輕聲叫一聲「廖將軍好」。早年在沓氏縣當過縣令,也和當地的漁民學了不少打漁、制鹽的手藝。海風吹的皮膚也變得黑了起來。

    巡視完一圈之後,廖化便走到了整個鹽廠的大門口,對一旁駐守的士兵問道:「有什麼情況嗎?」

    「啟稟將軍,並無任何異常舉動。」

    「如果再看見李移子的人來了,你們還按老樣子來。」

    bsp;「諾!」

    廖化登上了望樓,眺望著那一望無垠的大海。海風徐徐吹來,倒是讓他感到了一絲的涼意。環視整個鹽廠,見大家仍在辛勤的工作,他的心裡便是一陣欣慰。

    他所指揮的五百步兵是士孫佑的部下,這些曾經在洛陽吃喝慣了的人。身上難免有著一種流氣,可一經廖化接受,首先便進行了一番整頓,只用了短短的五天功夫,便將這五百人訓練成了一支紀律嚴明的隊伍,對他是言聽計從。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李移子一送來了酒肉,他就會讓這些部下演戲給李移子的人看,等李移子的人一走,便立刻恢復了正常。

    同樣是他,第一個發現了李移子的異常,親自去碼頭探視了一番,發現了李移子正在那裡秘密地訓練士兵,這才派親隨趕赴漁陽,祈求發兵。他一方面收散百姓進入鹽廠工作,一方面將李移子送來的酒肉分給百姓吃,也保證了鹽廠的正常運轉。

    太陽漸漸地沉入了海平面,天色也漸漸的黯淡了下來,暮色四合之際,天邊出現了一道晚霞,這是在海邊經常能夠見到的景象,對於廖化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

    欣賞完落日的餘暉,廖化轉身便要下望樓,卻隱約聽見遠處傳來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他的心中一驚,立刻朝下面的士兵喊道:「全軍戒備!」

    一聲令下,二百士兵便聚集在了寨門前面,拉起手中的弓箭,緊握手中的刀槍,等待廖化的指揮。

    廖化此時已經下了望樓,但見暮色中駛來了一撥雄壯的騎兵,那騎兵身上穿著的盔甲和服裝,都是他所熟悉的,他臉上大喜,便下令解除了戒備,同時打開了寨門,親自出迎。

    林南帶著大軍前來,見寨門打開,廖化出迎,便很是歡喜。

    兩下相見,廖化便將林南迎入了鹽廠中的營寨,讓士兵迎接騎兵。

    進入鹽廠,林南踩在鬆軟的沙子上,迎面吹來了鹹鹹的海風,他的心頭倍感興奮。

    到了營帳裡,眾人分別坐定,廖化便參拜道:「屬下不知道主公遠道而來,未能出迎,還請主公恕罪!」

    林南一進鹽廠便感受到了一種良好的氛圍,沒有士孫佑和周倉那樣的胡來,他的心裡也很欣慰,看到外面的士兵也都個個精神抖擻的,更是對廖化歡喜有加。他笑著道:「不必多禮,元檢,此地離新建的碼頭有多遠?」

    廖化道:「不足三十里,屬下已經派人密切監視那裡的一舉一動,這些天李移子並沒有任何異常,而且據斥候來報,公孫瓚已經帶兵入渤海郡了,是去上任的,現在暫時都風平浪靜。」

    林南道:「是我太過疏忽了。知道全州這裡靠近冀州,應該多派點兵力駐守此地的。元檢,你做的不錯,比周倉、士孫佑都強太多了,我定要重重的賞你。現在,你跟我說說碼頭那邊的情況吧。」

    「諾!」廖化張嘴便道。「李移子有三千私兵,借助修建碼頭的名義,招募了一萬民夫,並且秘密地接來了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范進行訓練,那些民夫知道是讓他們參軍之後,都不太同意,後來被李移子殺死了五六百人,這才迫使那些民夫進行訓練。而李移子的私兵也都是一群烏合之眾,根本沒有什麼可以憂患的。如果我的部下是五百騎兵的話,便足可以攻殺李移子。這次主公帶來了三千騎兵,攻殺李移子簡直是易如反掌。」

    「呵呵,李移子不過是個庸才,如果我是李移子的話,有如此得天獨厚的優勢,肯定是先殺了士孫佑、周倉,然後再一起來攻殺你。解決了你們三個人,全州就掌握在他的手裡了。那時候再明目張膽的迎接公孫瓚到全州,必然能夠引起公孫瓚舊部的響應。不過幸好李移子是個庸才,否則的話,我們被公孫瓚偷襲了還不知道呢。」

    「主公英明!」眾人齊聲讚道。

    林南笑道:「大軍剛剛到來,先休息一番,等入夜後再行動。集結所有兵馬,將李移子包圍起來,利用疑兵之計,迫其投降。到時候鍾大人再去說服一番,定能兵不血刃。將李移子和公孫范一舉擒獲。」

    廖化隨即拿出了李移子這些天送來的酒肉好好的款待這撥騎兵,又讓自己的部下把守寨門,只等林南的令下,便帶兵去殺李移子。

    入夜後,林南點齊了所有兵馬,三千五百人全部趁著夜色朝正東方向駛去,三十里的路並不遠,林南帶領騎兵在前,廖化帶領步兵在後,在子時的時候,全部到達了新修建的碼頭附近。

    遙望靠近海邊的沙灘上,燈火通明,一座座大營的營寨便立在了那裡,周邊四個小營寨,中間是一個大營寨,從兵力的分佈來看,李移子的私兵在外,那些新招募的民夫在內。

    林南藏在暗處,遠遠地觀察了一會兒,便對身邊的幾個人道:「看來李移子、公孫范並沒有什麼警惕性,四周都沒有放哨的人。李鐵,你帶五百人繞到正北方向;周倉,你帶五百人到西北方向;聘,你帶五百人到正西方向;廖化,你帶五百人到西南方向;其餘的人跟我在正南方向。」

    「諾!」眾人都異口同聲地答道。

    林南緊接著道:「李鐵、周倉、聘、廖化,你們四個人都把路口給我把好了,只需搖旗吶喊,不許主動出擊,起到疑兵作用即可,其餘的人都跟我走,從正南方向擺開陣勢進攻。」

    鍾繇急忙道:「主公,如果這樣進攻,會不會殃及到那些無辜的百姓?以屬下看還是讓屬下去說服李移子吧。」

    林南道:「就算是要說服,也得有本錢,不讓李移子相信我們大軍到來,他們怎麼可能接受你說服。鍾大人體恤百姓的心情我能理解,請你放心,這一次只是佯攻,嚇嚇李移子而已,並非是真打。」

    鍾繇道:「屬下懂

    了,屬下一切聽從主公安排。」

    商議已定,李鐵、周倉、聘、廖化四個人便各自帶領五百騎兵進行迂迴,在不知不覺中便將碼頭那裡的五座營寨給包圍在了一起。

    林南帶著陳到、鍾繇和一千五百名馬步軍則到了正南方向,等到其他四個方向都已經準備穩妥派人來通知林南之後,林南便開始對碼頭附近的士兵展開了佯攻。

    五座營寨林立,公孫范和李移子正在中間的營寨裡歡飲,身邊各有兩個美女在伺候著飲酒。兩個人喝的正高興的時候,忽然聽見正南方向傳出來一片噪雜的叫喊聲,公孫范為人比較警覺,立刻聽出來期間有馬蹄聲,便立刻跑出了營帳,正好迎面撞上前來報告的士兵,立刻揪住了那人的衣領,大聲問道:「外面發生了什麼事情?」

    士兵戰戰兢兢地答道:「啟稟將軍,是騎兵……林南的騎兵來了……」

    「來了多少人?」

    「夜色難辨,無法看清,只覺得到處都是……」

    公孫范用力推開了那個士兵,沖帳內的李移子道:「出來,林南的兵馬到了。率部迎戰!」

    李移子始終是一個商人,自己沒有什麼能耐,收攏的部下對付普通老百姓還行,對付軍隊從心裡就沒有那個氣勢。他一聽到林南的兵馬到了,整個人就吃了一驚,任他想破了腦袋也無法想到這是怎麼一回事。

    公孫范進帳取來了自己的鐵矛。到帳外喚來了一匹馬,便命人點齊營寨中剛訓練不到十天的民夫,帶領著他們便出了營寨,朝正南方的寨門前去。

    五座營寨聯成一體,形成一個大營寨,東邊是大海,只朝南開了一個寨門,公孫范一馬當先,領著草創而成的兵馬拉著李移子和他的私兵全部到了寨門。

    忽然。正北、西北、正西、西南四個方向同時響起了嘹亮的吶喊聲,和寨門前陳列著的林南兵馬形成一致,共同震懾著營中的士兵。

    營寨中的人都頓時驚慌失措,都以為被團團圍住了,就連李移子也嚇差點跌落馬下,那些本來就不願意當兵的民夫此時紛紛不戰自退,李移子的私兵們也是膽戰心驚。

    林南帶著軍隊陳兵在寨門外,看到營寨中的士兵開始慌亂了起來。他的臉上便露出了一絲的笑容。對於這些烏合之眾來說,在他的眼裡甚至連那些鬧黃巾的都不如。

    「主公真是神機妙算。只用疑兵之計,便使得敵人人人自危了,營寨裡已經開始混亂了,不如就趁現在殺將過去,定然能夠將公孫范的人頭取來。」陳到立功心切,對林南道。

    林南擺擺手。道:「不,這個對付他們不用動刀動槍的,讓士兵們都一起大喊,只要交出公孫范,就可以饒他們不死。」

    陳到、鍾繇尋思了一下。都一起拱手道:「主公英明。」

    營寨裡,公孫范見士兵已經開始混亂,連續殺了三個人,根本沒有起到一點作用。

    這時候營外突然傳來了陣陣喊聲,說他們已經被三萬大軍包圍了,罪只在公孫范一人,交出公孫范所有人免死。

    李移子聽的真真切切的,他雖然和公孫瓚是把兄弟,可是他的心裡很明白,他們是相互利用的關係。公孫瓚前去會盟的時候,公孫范留守右北平,後來被張郃帶兵給攻打了下來,公孫范趁亂逃了出來,躲到了李移子的家裡,唆使李移子霸佔全州鐵廠、鹽廠,後又蠱惑李移子以修建碼頭為名招募民夫訓練士兵。他此刻見公孫范的計謀完全敗露了,為了活命,也管不了那麼多了。

    公孫范騎在馬背上,用長矛又連續刺死了兩個人,並且大聲地喊道:「別亂!誰再亂,下場就和他們……」

    話音突然就中斷了,緊接著便傳來了一聲慘叫,十幾個在公孫范身邊的民夫都舉起了自己手中的長槍,一起將公孫范給刺死了。

    李移子本來還想殺了公孫范以自保,哪裡知道那些民夫會先他一步,他見那些失控的民夫舉著手中的兵器露出猙獰的面孔看著他,他急忙翻身下馬,大聲喊道:「我投降,我投降,我是被逼的,是公孫范挾持我……」

    又是一聲慘叫,憤怒的民夫們舉起了自己手中的刀槍,直接將李移子殺死。私兵們見狀,害怕被這些民夫們報復,紛紛丟下手中兵器從營寨裡跑了出來,跪在林南等人的面前,高呼投降。

    營寨裡的事情已經超乎了林南、陳到、鍾繇的想像,他們哪裡想到根本不用自己出手,就殺了公孫范和李移子,見那些私兵前來投降,那些民夫也緊跟著投降,林南便讓陳到帶人收繳武器。

    林南自言自語地道:「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我今天算是親眼所見了……」

    鍾繇聽的不太明白,便問道:「主公,這是什麼意思?」

    林南解釋道:「百姓就如同水一樣,而統治他們的人就是舟,如果倒行逆施,反而會遭到百姓的反撲,我說的就是這樣的一個道理。」

    鍾繇明白了過來,立刻對林南道:「主公放心,主公既然將漁陽郡交給了屬下,屬下一定要將漁陽郡治理的好好的,讓百姓安居樂業。不會再出現這種類似的事情了。」

    林南聽了感到很欣慰,並沒有說什麼。

    平明時分,昨夜林南兵不血刃地便瓦解了李移子和公孫范,他將收降過來的三千私兵全部交給廖化統領,其餘的九千多民夫則全部僱傭起來,用於修建碼頭。並且發放錢財和糧食。

    大營裡,林南聚集了眾將,對眾將道:「昨夜的事情大家都辛苦了,等我回到薊城之後,我一定好好的封賞你們。」

    「為主公效

    力,我等無怨無悔!」眾人一起答道。

    林南笑道:「鍾大人,雍奴縣的人口一直很少,那裡以前鬧過瘟疫,縣城也基本上成為了死城。雍奴和全州都是小縣,也都靠近大海,我打算將雍奴和全州合而為一,並且在這裡設下一個重鎮,以防止渤海郡的公孫瓚對此進行騷擾,就把這裡叫做上京吧。」

    鍾繇道:「屬下沒有任何意見,只是如此一個重鎮,必須由重兵把守。還需要有良將鎮守,士孫佑並非良將。還祈望主公派遣得力的人在此把守才行。」

    林南道:「人選我早已經選好了,廖化在這次事件中表現的非常出色,不愧是我幽州十八驃騎之一,我打算將上京交給廖化來把守。上京就獨立成為一個重鎮吧,和范陽一樣,直接接受我的管轄。從漁陽郡中劃出去。鍾大人傾心治理漁陽,廖化鎮守上京,一南一北,豈不妙哉?」

    鍾繇道:「屬下沒有任何意見。」

    廖化道:「多謝主公,屬下定當緊守上京。」

    林南笑道:「李鐵。你這個武衛校尉暫時就聽從廖化調遣,三千騎兵也不用帶回去了,就加上這裡原有的一千士兵和收降的三千私兵,一共七千人,在和渤海郡交界的地方設下關卡,好好的把守這裡。」

    「諾!」

    「陳到、聘、周倉,你們三個人等我改造完鐵廠之後,就跟我一起回薊城。」

    「諾!」

    之後的幾天時間裡,碼頭在士孫佑的帶領下進行修建,廖化、李鐵兩個人則開始掌管上京,對和渤海郡交界的地方都派出了斥候,林南則帶著陳到、聘、周倉先抄沒了李移子的家產,又將李移子的存糧給分給了上京的百姓,得到了百姓的擁護。

    當鐵廠改造完畢之後,林南便帶著陳到、聘、周倉回薊城,將整個上京的軍政大權,全部交給了廖化。

    薊城,北武堂。

    剛剛裝飾完畢的北武堂彰顯出一番威武的氣息,北武堂的大廳裡擺滿了各種各樣的兵器,正中央的牆壁上一個「武」字被雕刻的活靈活現,周圍站著一群級別為軍司馬的軍官,中間站立著兩名穿著勁裝的漢子,一老一少,手持兵刃對立在那裡。

    老者手持一柄鳳嘴刀,少者手持一根大戟,腰間攜帶的兵器囊中還插著幾支小戟,兩個人都已經是氣喘吁吁、滿頭大汗,鬥了上百招仍然勝負未分。

    突然,老者哈哈大笑了起來,將手中的大刀拋給了身邊的一位軍司馬,朗聲說道:「太史將軍真的是很了不起,和老夫對戰了上百招,居然不分勝負,後生可謂啊。」

    被稱作太史將軍的不是別人,正是幽州十八驃騎之一的太史慈,而站在他對面的老者則是同為十八驃騎之一的黃忠。兩個人在此切磋武藝,引來了不少部下前來觀看,部下們如今都是目瞪口呆,對於剛才的一場大戰,還記憶猶新。

    太史慈順勢將手中的兵器盡皆拋給了身邊的部下,擦拭了一下額頭上的汗水,逕直走到了黃忠的面前,抱拳道:「老將軍體力驚人,武藝高強,刀法甚是精湛,竟然讓我找不到絲毫破綻,太史慈從未對誰心服口服過,這一次我可是真的佩服老將軍了。」

    黃忠出手也是逼不得已,站在他面前的太史慈是個好勇鬥狠的人,公然向他挑戰,他如果不應戰的話,就是不給太史慈面子,無奈之下只能和太史慈進行一番比試。哪知道,他這一戰竟然和太史慈打的難解難分,讓他不得不重新對林南帳下原來五虎之一的太史慈做出了一番評價。

    太史慈和黃忠經此一番比試,便惺惺相惜起來,年少輕狂的太史慈也似乎對黃忠變得尤為尊重,二人互相吹捧一番,便相視而笑莫逆於心。

    「原來二位將軍在這裡,可教我一番好找!」這時,從北武堂的演武大廳外面走進來了一個漢子,身板硬朗,一點也看不出之前他受傷的痕跡。

    太史慈、黃忠兩個人了過去,見來人臉上掛著一塊青紅色的胎記,半邊臉是正常的膚色,半邊臉是青紅色的,雙目炯炯有神,額頭寬廣,本來一個俊朗的少年,卻因為那塊胎記而變得有些不堪入目。二人看到這個人,便齊聲笑了起來,朝來人拱手道:「原來是徐將軍,不知道找我們二人有何事?」

    來人這個是徐晃,他見演武廳裡氣氛活躍,黃忠、太史慈又是一身臭汗,便道:「哦,打擾了兩位將軍切磋武藝,實在是抱歉。只是,主公已經回到了薊城,現在正召集所有武共聚州牧府的議事廳,說有要事吩咐,魏延和其他將軍已經都去了,我是特地來尋找兩位將軍的。」

    黃忠道:「主公召見,必然有大事要吩咐,子義,我們還是快去吧。」

    太史慈點了點頭,和黃忠並肩向前走去,臉上帶著一絲喜悅。

    徐晃看到太史慈和黃忠這兩個原本有點水火不容的人,今天居然變得十分親密,有點不太理解,便搖了搖頭,跟在了太史慈和黃忠的身後,朝州牧府走了過去。

    州牧府,剛剛從上京回來的林南,如坐針氈,李移子的事件讓他深刻地體會到了異己勢力的可怕,如果不及時對幽州進行一番整頓,以後必然會受到牽連。

    聚集所有武的命令剛剛頒布了下去,議事廳裡只有林南和士孫瑞兩個人,林南從城外回來的時候,便先找到了士孫瑞,將他帶進了城。

    林南端起了身邊的一碗熱茶,手捧香茗,品嚐了兩口,緊接著便說道:「士孫大人,現在是非常時期,九大富商我一定要除去,但是他們的家產我做出了合理的分配。如今幽州各地需要一筆很大的開支,我也知道你出巨資擴建薊城勞苦功高,可是如果幽州不穩定的話,你的錢財再多,也會受到亂兵的波及,

    所以,我決定抄沒九大富商的財產我拿大頭,你拿小頭,這筆資金將全部用於幽州的各項建設,也算是你對幽州的建設做出了又一次巨大的貢獻,你以為如何?」

    士孫瑞早就預料到了會有這個結果,可是他已經買了票,上了船,船不靠岸他若想下去,只就能跳進深不見底的汪洋,等待他的就只有死路一條。既然上了船,就要一條路走到底,活命最重要。

    好在他對林南還比較信賴,不然的話他也不會跟著林南到幽州來,而且這次林南從上京回來,將他兒子的荒唐事也說給了他聽,他覺得林南沒有處理他兒子,已經是幸運的了。捨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先付出後回報,早已經成為了他獨特經商的特點。他當即問道:「一切全憑主公做主,就算是讓屬下傾家蕩產,屬下也在所不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