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人物天賦系統

正文 第779章 【焦土】 文 / 簫輕宇

    城外進行混戰,城內也是人心惶惶,畢竟城外有十幾萬兵馬在混戰,和洛陽城只有咫尺,而城中的兵馬少之又少,萬一波及到洛陽,那就糟糕了。而一些惟恐天下不亂的世家、豪族也開始各自帶著自己的家兵、家將在城內的街巷中進行械鬥,因為死的人實在是和有些世家、豪族有著莫大的聯繫。就連支持袁氏的人各個世家、豪族也迅速分成了兩派,一派支持袁術、一派支持袁紹,這些人在上東門附近展開了殊死搏鬥。更有甚者,企圖衝出城門去城外幫助外面的人進行戰鬥。若不是朱俊一早便請求了盧植、皇甫嵩、蓋勳駐守另外三個門,任何人不得進出洛陽城的話,恐怕城門一開,外面的兵就會入城了。

    如今洛陽城內一片混亂,洛陽城外也是一片混亂,城內百姓都躲在家裡不敢外出,因為街道上到處都是死人。唯獨東南一隅的士孫府一片寧靜,士孫瑞早就和林南商量好了,也做好了防禦工作,並且召集了洛陽城內十大富商,共同將洛陽城東南、西南兩塊地方控制住了,不許外人進入,讓豢養的門客數千人分散在外圍將這兩塊地方的百姓都保護了起來。十大富商財大氣粗,不想因為這次動亂受到波及,所以在士孫瑞的提議下,便立刻擰在了一起,專門等待林南帶兵到來。

    雜亂的馬蹄聲在大夏門外響了起來,蓋勳眺望到一支純騎兵向大夏門開了過來,他遙遙地望見林南一馬當先,心中的大石也可以放下了。

    林南奔馳到了大夏門外,看到守門的是蓋勳,便急忙停住了背後的兵馬。策馬向前,朗聲喊道:「蓋兄,請打開城門,讓我進去,城外已經亂作一團了。」

    蓋勳正猶豫要不要打開城門,只見一個人氣喘吁吁地跑了上來。上氣不接下氣的,他見那個人是他派去打探城內消息的,便急忙問道:「城內情況如何?」

    「啟稟大人,十大富商聯手禦敵,用他們豢養的數千名門客將東南、西南全部防守了起來,其餘的世家、豪族還在上東門一帶進行械鬥,那裡的百姓已經全部逃到了相對穩定的城南,而西門附近的一些人想出門,被盧大人給逼退了。南門一切正常,朱大人正在觀察城外混戰。」

    蓋勳聽後,尋思道:「城內士兵極少,光是守城就夠吃力的了,而且城內還發生了嚴重的械鬥,這種局面已經亂了,如果再不及時制止的話,一旦殃及到十大富商所居住的城南。只怕會演變成更厲害的械鬥……」

    林南看蓋勳在猶豫,便朗聲道:「蓋兄。既然城門也發生了械鬥,就必須制止,我的部下完全可以平息城內械鬥,還可以幫助守城,你快打開城門,讓我進去。」

    蓋勳想了好久之後。還是決定打開城門,當即吩咐道:「打開城門,放林將軍進城!」

    這些士兵本來就在士孫佑的說服下投靠了林南,只是因為林南給過命令,不得對朝廷大員無禮。這才一直聽令於這些人的話,不然的話,早就打開城門了。他們一聽到打開城門,二話不說,離開打開了城門。

    林南帶兵入城,五千騎兵魚貫而入,浩浩蕩蕩的入了城之後,林南來不及和蓋勳打招呼,便帶著兵去平息城內械鬥。怎麼說這也是他先挑起來的,可是當時他算定的好好的,如果朱俊不出現的話,袁紹等人就會徹底死在皇宮之內,根本沒有機會出去。或許,他也可以藉機吞併這些諸侯的兵馬,一舉將勢力擴展到京畿一帶,從而不引起這麼大的混戰。可是,就因為朱俊的無心之過,卻使得他的計劃泡湯,還引發了這場大混戰。

    他已經無法斷定誰對誰錯了,當務之急是趕緊平息城內的械鬥,至於城外的混戰,他暫時沒有那個能力。

    「趙雲、太史慈、聘、陳到,你們各自帶領一千人在北城進行搜索,凡是遇到有械鬥的人,都將他們全部驅趕到位於洛陽城正中間的廣場上,要是有不聽從的,可以殺雞儆猴。」林南隨即吩咐道。

    「諾!」四個人一起回答了一聲,便要走。

    「等等!」林南忽然想起太史慈喜歡殺俘虜的事情來,便急忙道,「黃老將軍,你替太史慈,讓他跟著我走!」

    太史慈不解地道:「主公,這是為何?」

    林南道:「你有殺俘虜的惡習,我對你不放心,你跟我走,到城南到士孫瑞。」

    太史慈翻身下馬,雙膝下跪,大聲喊道:「主公,子義已經改了,不會在隨便殺俘虜了,而且……而且這些人根本不是兵,我就更沒有殺他們的理由了。我保證不會隨便殺一個人,就請主公相信我這一次吧!」

    黃忠、陳到、聘剛到,和太史慈沒有交情,不瞭解內幕,也不好隨便插嘴。趙雲見狀,急忙勸道:「主公,請相信子義一次吧!」

    林南思慮了一會兒,便道:「好吧,如果你今天再隨便殺一個人,我就砍掉你的腦袋。」

    太史慈抱拳道:「請主公放心,子義不會再隨便殺任何一個人了。」

    林南一扭頭,對黃忠道:「老將軍,你跟我走,咱們去士孫府。」

    黃忠點了點頭,便跟著林南帶著一千人直接沿著城內的大道朝城南奔馳而去,而趙雲、太史慈、陳到、聘則各自帶領一千人四散開來。

    林南所過之處,全部是門窗緊閉,而街道上也有不少血跡,後來越往前就能看到不少橫七豎八的屍體,大部分都是被棍棒打死的。洛陽城中雖然人人都私兵,但是為了洛陽的治安著想,私兵從來不准攜帶刀槍劍戟之類的武器,最多就是棍棒,而若想持有刀劍,必須申報有關部門進行審核,就好比是持槍證一樣的東西。洛陽是京畿。城內的百姓控制的比較嚴格,如果人人都可以持有刀劍,那萬一造反了,那還了得。所以,除了軍隊和官員之外,一般不准百姓持有兵器。

    過了不多時。林南便來到

    了城南,看見百姓都湧向了士孫府避難,反倒是讓他對士孫瑞另眼相看了。

    士孫家的家丁都認識林南,林南帶著兵馬來也不阻攔,直接放了進去,然後又握著棍棒守禦在路口。

    一到士孫府,士孫瑞便急忙出迎,拱手道:「林將軍,你可來了。我都等的著急死了。」

    翻身下馬,林南凝視了一下士孫府周圍前來避難的百姓,對士孫瑞道:「士孫大人,這件事已經超出了我所能控制的範圍,誰想到半路會殺出來一個朱俊,攪亂了我的整個計劃。士孫大人,你準備好了嗎?」

    士孫瑞道:「林將軍,我兒士孫佑都已經將事情告訴我了。事已至此,也只能一走了之了。我已經命人裝載了我的全部家產,連同十大富商一起跟林將軍走,只是可惜了我士孫家百年來在洛陽打拼的基業啊……」

    「士孫大人請放心,你在洛陽所擁有的,到了薊城之後我會加倍的補償你。如今群雄已經開始混戰,洛陽遲早會受到波及。以後更會處在諸侯混戰的最忠心,洛陽雖然繁花似錦,這也是你們這些富商的功勞,只要你們一起走,無論到哪裡。都能讓那個城池變得和洛陽一樣繁華。」

    「將軍說的對,我士孫家傳到我這裡已經是第四代了,代代都經商,使得洛陽充滿了繁華。只要我士孫家到哪裡,就能讓哪裡變得富有起來。林將軍,啥也不說了,我這就通知另外九大富商和我一起走,跟隨林將軍到幽州。」

    林南朝士孫瑞拱拱手:「辛苦大人了,將這些百姓也一起帶走,你們先在這裡準備準備,等一會兒城中的械鬥停止了,我會派人通知你們的,先告辭了。」

    洛陽城的廣場上,此時已經聚集了許多被驅趕過來的家丁,在林南軍的看護下,分成了兩大撥,正如同城外混戰的群雄們一樣,各個世家、豪族,均以袁紹、袁術為代表在城內進行械鬥,打死打傷不少人,若不是林南軍及時趕到,制止了這場械鬥,很可能會波及到整個洛陽城。

    四千多人穿著各種衣服的家丁分成了兩列,中間被林南軍的騎兵所隔開,外圍仍然有騎兵看守,誰要是不停話,就會被立刻處死。這些家丁、家將之類的人,大部分都是洛陽一帶的地痞、流氓,打架鬥毆是常事,因為他們都是朝廷大員養的門客,所以很少有人去公平的處理這些事情。

    林南帶著黃忠,從城南浩浩蕩蕩的來到了廣場,見到廣場上那麼多人,其中有不少傷患,他二話不說,立刻讓趙雲、太史慈將這些人驅趕到司隸校尉的衙門,統統關入大牢,省的這些人再出來鬧事。

    四千多人都手無寸鐵,手中的棍棒也都被沒收了,他們打架鬥毆很在行,可是真和當兵的較真起來,還是顯得沒有底氣,只能任其驅趕,被統統關入了大牢。

    處理完這些事情後,林南讓陳到、聘去城南幫助士孫瑞等人,然後自己率部回到了大夏門。

    大夏門那裡的蓋勳早已經得到了消息,城內的械鬥停止了,他也寬心了。一見到林南過來,便急忙迎接:「林將軍,這次多虧了你,不然的話,城內無人管理,那些人指不定會鬧出什麼事情來呢?」

    林南跳下馬背,緊握蓋勳的手,對蓋勳道:「蓋兄,洛陽現在已經不可久留,以袁紹、袁術為首的群雄正在城外進行激戰,如果現在不撤離的話,到時候兩撥人一旦打起了洛陽的主意,那洛陽就無法守住了。城內的十大富商已經商量好了,準備一同攜家帶口的出城,百姓們也會跟著出城,而北門是目前唯一畢竟安全的地方,我希望蓋兄能打開城門,放他們出城。」

    蓋勳想都沒有想,立刻答應了下來,緊接著道:「林將軍,還有什麼需要蓋某做的,儘管吩咐,現在已經到了這個節骨眼上了。陛下不在洛陽,三公九卿裡有不少人都進行了械鬥,這種局面也無法收拾了,只有盡可能多的轉移城中百姓了。」

    「董卓已經被馬騰殺死了,陛下無礙,被馬騰保護著退回了關中。蓋兄不要擔心陛下那邊的情況。如今呂布提著董卓的人頭,和公孫瓚、陶謙的兩路兵馬一起回來了,或許他們能夠制止住混亂的局面,又或許也會加入混戰,曹操已經回兗州了,我也想趁這個時候回幽州,不知道蓋兄可願意隨我一起回幽州?」

    蓋勳想了片刻,回應道:「陛下既然無礙,我的心也該放下來了。馬騰一心忠於漢室,或許能夠保護陛下不再受到傷害。我的家室已經全部遷徙到了洛陽,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洛陽很有可能會成為群雄爭奪的一個重要的地方,如果繼續留在洛陽的話,肯定會受到波及。林將軍,我跟你一起回幽州,我蓋勳並沒有什麼大才。治理地方或是帶兵打仗我都可以勝任。」

    聽到蓋勳的這番話,林南不勝感激。他和蓋勳是好友,看來這個朋友沒有白交。他擁抱了一下蓋勳,緩緩地道:「蓋兄,洛陽城乃整個大漢最大的城池,容納百姓二十萬人,這些人必須在這一兩天內轉移出去。暫時遠離戰亂中心,等戰亂平息之後再回洛陽,糧食方面可以打開城內的官倉,發放給百姓。蓋兄在洛陽城中人脈不錯,我想請蓋兄出面。動員全城百姓分批次撤離,我這次帶來了五千名士兵,也正是為了這件事而來的。」

    蓋勳二話不說,立刻拱手道:「林將軍,你放心,為了洛陽城這二十萬人的安全,我會去動員全城百姓撤離,請林將軍借我五百騎兵,一個時辰後,我定然會組織百姓有秩序的進行撤離。」

    林南道:「嗯,出了大夏門,向北二十里便是北邙山,那裡可以當作百姓暫時的棲息之地。另外,如果有願意跟我一起回幽州,遠離這個是非之地的,還請蓋兄分開撤離。」

    蓋勳咧嘴笑了笑,道:「林將軍,你可真是個精明的人啊,在這個節骨眼上,還不忘記增加幽州人口,你可比幽州牧劉虞更適合當州牧啊。」

    林南也哈哈笑了起來

    ,朝蓋勳拱手道:「我在此靜候蓋兄佳音!」

    蓋勳抱了一下拳,隨即帶上林南分給他的五百騎兵,便返回到了洛陽城中。

    「老將軍,你在此駐守城門,我帶著二百騎兵去城中看看。」林南對黃忠道。

    黃忠道:「主公放心,老夫一定守好此門。」

    林南翻身上馬,帶著二百騎兵直奔國庫而去,他既然要走,還不臨走前將國庫中的寶物洗劫一番。

    在城中奔馳了一會兒,這才回到了北宮附近的國庫,此時負責守衛的人只有寥寥數十人,是朱俊的部下。這撥人見林南帶著兵馬來了,都向林南行了一禮。

    「打開國庫!」

    林南的一聲令下,這些守衛也不敢不從,畢竟林南人多勢眾,而且官位也高,只能照著辦。

    當國庫打開的那一瞬間,林南便馳馬入了國庫,一進門,便讓林南大吃一驚,國庫中竟然空空如也,什麼東西都沒有了。

    「這是怎麼回事?國庫裡的東西呢?」林南策馬出了國庫,指著空空如也的國庫,厲聲問道。

    士兵哪裡知道國庫是空的,紛紛下跪,祈求饒命。

    林南見這些士兵也不知情,腦海中忽然閃過了一個念頭,失聲道:「難道是董卓臨走時把國庫中的東西都帶走了?不好!」

    「去洛倉!」林南策馬揚鞭,大喝了一聲,便飛馳而出。

    二百騎兵跟著林南身後一溜煙地朝西南跑了過去,那裡有一個糧市,糧市背後就是整個洛陽城存放糧食的洛倉。敖倉是整個司隸的屯糧重地,而洛倉裡的糧食則是來源於敖倉,基本上每半年從敖倉朝洛倉通過水運輸送一次糧食,以供給整個洛陽城的糧食需要。林南一見國庫都空了,他立刻想起了糧草,害怕洛倉再空了,那洛陽城裡的二十萬人,就要去喝西北風了。

    好不容易奔馳到了洛倉,見洛倉有兩千多人正在朝馬車上搬運糧食,而所搬運糧食的人雖然穿著漢軍的衣服,卻是士孫瑞的部下。他這才知道,士孫瑞早已經暗中控制了洛倉。那些士兵也都是他所豢養的,他看到這一幕後,打心眼裡瞭解到了金錢的可怕,也暗自慶幸自己極力拉攏了士孫瑞,否則的話,這一樁樁大事。他還真的幹不成。

    他的心裡也在想另外一個問題,對於富可敵國的士孫家來說,他要該如何處理,到了幽州之後,是卸磨殺驢,還是繼續利用。最後,他做出了自己的決定,還是暫時先利用士孫家的財力,替他在政治和軍事上鋪出一條道路來。因為打仗打的就是國力。如果有士孫家這樣的財富,戰爭將會變得相對簡單的多。

    他的擔心放下之後,便讓負責裝運糧食的人盡快完成此事,然後讓他們把糧食直接運抵北門,從北門運出城,而他則帶著二百騎兵馳回北門。

    再次回到北門時,一路上所遇見的都是洛陽百姓攜家帶口,收拾行禮的樣子。其中有不少沒有參加械鬥的武大臣、世家豪族都在蓋勳的勸說下派出自己的家丁維持著城內的秩序,在司徒楊賜、太中大夫許靖、大司農陳寔這幾個在洛陽城乃至整個大漢都有著極高威望的人指揮下。開始對百姓進行撤離。

    北門已經被打開了,離城門最近的百姓先行撤離,在蓋勳、黃忠的維護下,從大夏門陸續出城,一場大遷徙也就此展開……

    九月初一,秋高氣爽。這一天是個不平凡的日子,二十萬居住在洛陽城中的人開始撤離出了洛陽城,浩浩蕩蕩的朝北邙山而去,第一次遠離了他們的家園。

    正午的時候,大夏門的街道上顯得很是擁擠。開始有秩序的撤離如今已經開始變得有點混亂,幸得林南、蓋勳、黃忠在城門邊極力的維護,才沒有發生踩踏事件。楊賜、許靖、陳寔等人也都紛紛將自己的家眷遷徙而出,混雜在撤離的百姓隊伍中,形成了一條人龍。

    大夏門是洛陽最大的城門,但是應付這些撤離的百姓仍顯得不夠,無奈之下只能將北門的城門全部打開,這才加快了百姓的撤離。到正午的時候,城北的百姓已經撤離的差不多了,一聽說會受到戰亂的波及,百姓們都紛紛開始撤離。除此之外,林南還特地派人到洛陽城附近的十幾座城池進行通知,讓他們做好避難的準備。

    午時三刻,有斥候來報,說呂布、公孫瓚、陶謙的兵馬回來了,而劉虞也帶著士兵來了,混戰在劉虞出面的調停下暫時告一段落。

    緊接著,又有斥候來報,說呂布聽到袁紹殺了不少并州兵,便帶著得勝之師開始進攻袁紹,袁紹拉攏公孫瓚一同抵禦呂布,袁術和劉表又打了起來,陶謙則表示中立,見混戰不止,便撤兵回徐州。

    林南正忙著進行全城撤離,哪裡顧得上這些事情,知道了情況之後,便斥候繼續打探,只要那些人不來北門,不影響到百姓撤離,他就不會出手。

    可是,又過了一會兒,斥候再次回報,說劉虞為了勸說雙方罷鬥,邀請朱俊、皇甫嵩一起來進行調停,結果惹怒了雙方,竟然將劉虞、朱俊、皇甫嵩一起殺了。

    這邊斥候剛剛結束了奏報,那邊劉虞帳下的田疇滿身是血的帶著劉虞部下的八千多步兵跑到了林南的營寨,祈求林南出兵為劉虞報仇,賈詡暫時將田疇安排在了軍營裡,讓荀攸指揮林陽、李鐵緊守營寨,自己則騎著快馬趕到了北門。

    「主公……主公……」

    林南正在指揮百姓撤離,突然聽到了賈詡的叫喊,回頭看見賈詡策馬而來,便讓黃忠、蓋勳繼續維護治安,他則迎了上去。

    「軍師,你不在營寨好好的守衛大營,怎麼跑到這裡來了?」

    賈詡翻身下馬,也來不及

    行禮,便張嘴說道:「劉虞身亡,部下的田疇帶著八千多部下前來依附主公,祈求主公出兵,替劉虞報仇。」

    林南早已經聽斥候匯報過了,或者說,劉虞的死是他間接害死的,他明知道劉虞的性格,卻沒有加以阻攔。他一臉的淡定:「嗯,我都知道了,我只想知道,劉虞是死在哪個人的手上?」

    賈詡急忙道:「據田疇說。當時劉虞、朱俊、皇甫嵩設立了一個大帳,宴請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公孫瓚五個人,本想勸說兩方就此罷兵,哪知道氣氛變得尤為僵硬,呂布一怒之下先殺了朱俊,緊接著袁紹殺了皇甫嵩。公孫瓚和劉虞早有嫌隙,便趁機殺了劉虞。劉表當時大驚,一見到這種情況,立刻便逃走了,回到軍營之後,便撤兵回荊州了。鮮於銀、田疇當時在場,公孫越殺了鮮於銀,嚴剛要殺田疇時,田疇死命脫逃。便帶著一萬士兵進攻公孫瓚,可是部下的士兵都是步兵,打不過公孫瓚的白馬義從,便帶著殘餘的士兵來投奔主公。」

    林南沉思了片刻,對賈詡道:「你回去告訴田疇,此仇必須報,但不是現在,必須在公孫瓚前面趕回幽州。你讓他帶幾名親隨回幽州。將劉虞被公孫瓚殺了的消息散佈出去,讓他回去找張郃、鮮於輔。一起起兵攻打右北平,絕不能讓公孫瓚回到幽州。」

    賈詡轉身便走,騎上馬之後便飛奔了出去。

    林南此時的心裡在暗暗地想道:「天下群雄,洛陽一場混戰便死了大半,現在有實力的就剩下曹操、馬騰、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孫堅、劉繇、公孫瓚、陶謙、韓馥、劉焉等人,看來今後會陷入真正的爭霸之中。我必須盡快回到幽州才行。」

    洛陽城南的洛水沿岸,屍體遍佈各地,血流成河。洛水呈東西走向,在進入洛陽這一段後,河道轉了一個彎。形成了南北走向。於是,呂布、袁術的兵馬陳兵在西岸,袁紹、公孫瓚、劉表的兵馬在東岸。劉表因為公孫瓚殺了劉虞,心中懼怕,便主動撤兵回荊州,使得本來佔有極大優勢的袁紹、公孫瓚和呂布、袁術形成了對峙,暫時停下了打鬥。

    黃昏時分,夕陽西下的時候,天邊出現了一道火紅的晚霞,將整個洛陽城上空籠罩的一片血色。

    呂布的大營裡,呂布和眾將都在進行商議,暫時的休戰讓這些硬朗的并州漢子們都得到了一定的休息。

    「稚叔,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為什麼我們的兵馬會和袁紹他們打起來了?」呂布剛從函谷關提著董卓的人頭回來,便聽說袁紹在進攻自己的部下,他二話不說,就立刻展開了戰鬥,可是從午到晚,他一直還搞不清楚到底是為了何事開打,因為他沒有這個機會去問,就連劉虞進行調停的時候也沒有搞清楚。

    張揚吱吱唔唔地回答不出來,面色上有點難堪。

    這時,帶著張邈部下前來投靠的陳宮便站了出來,朝呂布拱手道:「將軍,當時事發突然,只知道各位諸侯都在皇宮裡面爭奪玉璽,結果各位諸侯在皇宮裡面展開了廝殺,這才導致了這場混戰。」

    「你是……張邈部下的陳宮?」呂布見坐在末尾的那個漢子,便問道。

    陳宮點了點頭,道:「不過,從今天起,我就跟隨將軍左右了。將軍的并州兵勇猛善戰,驍勇異常,可唯獨缺少的就是一位謀士,如果能夠得到我的輔佐,將軍必然能夠稱霸天下!」

    張揚急忙道:「是啊奉先,你不在的時候,幸虧有公台在這裡,在他的謀略之下,我們并州兵才減少了不少損失。」

    呂布看了一眼陳宮,笑道:「好吧,那你就留下吧。你剛才說玉璽,可是傳國玉璽嗎?」

    陳宮點了點頭,張揚也隨聲附和。

    「奇怪,小皇帝明明在馬騰的手裡,怎麼連傳國玉璽都忘記帶了。」呂布想不通,便急忙問道,「那玉璽呢?現在何處?」

    張揚道:「我去爭奪了,可是沒有搶到,只知道最後出來的人是袁術和袁紹,至於那玉璽在誰的手裡,二袁均互相指責,都說在對方的手裡,可是到底在誰的手裡,誰也不知道。」

    呂布突然暴怒道:「死了那麼多人,就是為了搶玉璽,可是到現在連玉璽在誰的手裡都不知道,你們還打什麼仗,萬一玉璽在袁術的手裡,那我們豈不是白和呂布打了嗎?王匡是劉表殺的,現在劉表走了,我們再打下去也徒勞無功。別忘了,你殺了袁遺,那袁遺和袁術、袁紹是兄弟。現在袁術表面上和我們友好,可誰知道這個人會不會對我們下黑手。袁術連自己的兄弟都要殺,更別說我們了。傳我命令,撤軍,回并州,要不要玉璽對我來說都無大礙。我要是真的想當皇帝,不要玉璽也照樣能當。」

    陳宮急忙道:「將軍此話言之有理,如今天下群雄中,孫堅、劉繇、曹操、林南都沒有參戰,而且劉繇、孫堅、曹操都已經撤兵回去了,我們也該盡快撤離這裡,回并州修養一段時間,招兵買馬,再另行他圖。」

    「就這樣定了。全軍連夜拔營起寨,讓二袁在這裡打吧。義父的仇已經報了,我也沒有什麼好牽掛的了。義父說過,洛陽雖好,卻不是我該久留的地方,我們回并州。」呂布十分堅決地道。

    命令下達之後,呂布軍剩下的兩萬多人便連夜拔營,悄悄裡撤退了。

    與此同時的洛陽城裡。百姓還在不斷的撤離,和袁氏有染的世家、豪族一出來之後。便立刻被暫時控制了起來,不讓他們去給二袁通風報信,而朱俊一死,士孫佑便頂替了朱俊的位置,帶領著士兵緊守南門。盧植知道林南在秘密撤離百姓之後,也加入了指揮百姓撤離的行列當中。

    子時。十大富商井然有序地帶著全部家產,用騾馬拉著馬車,將他們的財物全部運出了洛陽城。

    到了初二辰時的時候,洛陽城已經成了一座

    空城,林南也下令撤軍回幽州。並且公告百姓願意隨他回幽州的人就跟著,不願意走的就留下,最後除了十大富商之外,還有三萬多百姓願意相隨。

    士孫佑撤離了城中的士兵,和林南的部下以及十大富商的豢養的門客共同擔任護送任務,浩浩蕩蕩地朝北撤去。臨走時,林南還特意釋放了袁紹、袁術、公孫瓚和其他諸侯前來打探消息的斥候。

    彎曲的道路,漫漫的歸途,林南帶著十大富商、三百多百姓,以及兩萬六千多士兵開始踏上了回程。除此之外,尚有蓋勳、盧植等這樣厭倦了在京畿生活的官員相隨。

    林南騎在馬背上,看著長長的人龍,心中不禁感慨道:「我來討伐董卓,沒想到回去的時候卻變成了遷徙,有十大富商的財富作為支柱,稱霸天下的日子也不會太遠了。」

    林南走後不久,洛陽突然失火,火光沖天,籠罩著整個洛陽城,將洛陽城化為了一片焦土……

    林南單馬矗立在黃河岸邊,看著那滔滔的黃河水,心裡是一陣的惆悵。回過頭,看著那些在士兵的保護下艱難地邁著步子的百姓,心裡更是多了幾分責任感。

    洛陽的一場大火,讓躲藏在北邙山的十幾萬百姓無家可歸,立國一百多年的東漢王朝徹底化為了烏有,武百官絡繹不絕地向長安方向流動,而京畿附近的百萬百姓則紛紛向緊鄰的州郡避難。

    已經一天了,洛陽的大火仍舊在熊熊的燃燒中,南北二宮,官宅民舍,統統在火龍的吞噬下燃燒殆盡。洛陽城的十幾萬百姓則紛紛開始了逃難,有大約五萬人緊緊地跟隨著林南的腳步而來,願意跟隨他一起到幽州、冀州一帶避亂。

    林南看到這種情況,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來了劉備攜民渡江的場面來,不同的是,他沒有追兵,而面對的是波濤洶湧的黃河水。碼頭可供渡河的船隻很少,阻隔了林南渡河的腳步,無奈之下,林南只得下令暫時駐紮在黃河岸邊,命令士兵加緊打造渡船。

    「得得得……」

    一匹快馬從山坡下面駛來,馬背上的騎士翻身下馬,急忙登上林南所在的高崗,抱拳道:「主公,斥候已經打探到消息了,是袁術放的火。」

    「袁術?這個該死的王八蛋,老子辛辛苦苦拯救洛陽百姓於水火之中,他卻一把火燒了洛陽城,老子……」林南已經氣的滿臉通紅,忍耐了許久的怒氣在此刻完全地爆發了出來,口中不停地謾罵著袁術。

    前來報信的騎士是林陽,他半跪在地上,雙手抱拳,用一種很驚訝的眼神看著林南,他還是頭一次見到林南如此動怒。

    林南胡亂地罵了一通,只要是他想的到的污言穢語通通地用上了派場,當他氣喘吁吁地罵完了袁術之後,低頭看見林陽表情驚訝,這才意識到自己的失態。他定了定神,平息了內心裡的怒火,問道:「洛陽方向還有什麼動靜?」

    林陽道:「呂布撤軍了,走的是孟津,走的時候也沒有和袁術說,以至於袁術被袁紹、公孫瓚的聯軍打的大敗,不得已退兵了,朝南陽方向去了,臨走時揚言不讓袁紹佔領洛陽,便讓人一把火把洛陽城給燒了。如今袁紹、公孫瓚兩路兵馬暫時駐紮在冀南城,他們兩路兵馬也是元氣大傷,估計要整修好一段時間。」

    「知道了,讓李鐵繼續密切監視袁紹、公孫瓚的動靜,我們現在被黃河阻隔,又新來了五萬百姓投靠,沒有一天的功夫,無法將近十萬的軍民擺渡到大河北岸。」

    「諾!」

    「對了,你去叫賈詡、荀攸、郭嘉叫過來,我有事情要吩咐他們。」

    「諾,屬下這就去叫軍師和幾位先生。」

    林南翻身下馬,耳邊風聲呼嘯,眼前一片蕭條,趙雲、太史慈的兩路兵馬駐守在道路兩邊,黃忠則帶人在黃河岸邊紮營,陳到、聘兩個人則帶著士兵和從百姓中招募過來的工匠砍下一片密林打造渡船,蓋勳、盧植、許攸、崔琰、鍾繇、荀諶則安撫百姓,士孫瑞、士孫佑和十大富商則負責派發食物,一切都是那樣的繁忙。

    不多時,賈詡、荀攸、郭嘉三個人陸續到來。

    林南看到人都到齊了,也不講究那麼多了,一屁股坐在了一塊大石上,對面前的三個人道:「洛陽大火到現在還沒有熄滅,原本城中的百姓也都陸續向周圍的郡縣逃難去了,如今又增加了五萬百姓跟隨我們,這個數字超乎了我的想像,渡過黃河之後,必須先找個落腳點進行一番休整。對岸就是河內郡的溫縣,我想讓你們先行渡河,去一趟溫縣,說服縣令,為我們準備好一個寬闊的落腳點,你們誰願意去?」

    郭嘉搶先說道:「主公,小可願意去。」

    賈詡搖了搖頭,道:「還是我去吧,聽說溫縣有個司馬氏,一門才俊,我順便去拜訪一下司馬氏,如果能說服他們歸順主公,對於主公治理幽州而言,會大有裨益。」

    荀攸的臉上浮現出來了一絲笑容,習慣性地捋了捋下頜的青須,緩緩地道:「我看你們都別爭了,這件事就交給我去做吧,河內司馬氏和我有故交,司馬防曾經擔任過京兆尹,我擔任黃門侍郎時曾經有過數面之緣。聽說董卓進兵三輔時,司馬防寧死不降,董卓覺得他有氣節,便沒有殺害,將他放了。司馬防便回到了溫縣老家。而溫縣的縣令便是司馬防的族弟,要勸說司馬氏投靠主公,此事非我莫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