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人物天賦系統

正文 第758章 【潰敗】 文 / 簫輕宇

    林南拱拱手,道:「諾!」

    商議完畢之後,眾人便散了。一天後,袁術、劉繇、袁遺帶著兵馬離開了陳留,向南陽而去,準備攻打武關。袁紹則帶著右北平太守公孫瓚、東郡太守喬瑁、陳留太守張邈、濟北相鮑信、北海相孔融去支援北路軍,只留下林南、劉虞、曹操、徐州刺史陶謙、廣陵太守張超去聲援孫堅。從會盟開始,劉備至始至終都是以劉虞部將的身份出現,誰讓他不是侯呢,所有前來會盟的人,幾乎各個都是封過侯的人,只有劉備不是,而且他還認了劉虞為叔父,劉虞也一直將他當成自己的部將看待,或許也是劉虞為了提防劉備所致。人心就是這樣複雜,好人、壞人在這個時代根本無法分辨,也沒有分辨的必要,亂世的天下就是如此。

    在群雄當中,只有一個州牧,那就是劉虞,州牧和州刺史的區別就在於,州牧可以掌控本州境內所有的軍政大權,而州刺史卻不能,所以才會有各地太守紛紛都來會盟。作為幽州牧,劉虞也不算太合格,因為他沒有能夠整合幽州的兵馬,他和林南、公孫瓚、劉備各自擁有兵馬,卻不是統一的幽州兵。不過,話又說回來,就算劉虞想整合,面對手底下的林南、公孫瓚、劉備之類的人物,他的力量也就會顯得很薄弱。可是,他還是在林南的幫助下整合了劉備的兵馬,將劉備納入了自己的兵營裡。

    從陳留到滎陽,騎兵的話一天便可抵達,而中路軍裡騎兵較少,除了林南的一萬騎兵外,其他的基本上都很少有騎兵。多是以步兵為主。曹操的兵馬在中路軍中是最多的,足足有三萬人,這還是他願意帶出來的,他在兗州刺史的治所昌邑留了兩萬人馬,就連山陽太守袁遺的兩千兵馬,還是他給資助的。

    各路兵馬一經離開陳留。林南便辭別了劉虞、曹操等人,獨自帶領一萬騎兵快馬飛馳前往汜水關支援孫堅。

    ……

    日昏黃,暮蒼茫。彤雲如絮,掠過黯淡的蒼穹,將天空劃出一道血口,染紅垂天雲翼,一隻淌血的孤雁,盤旋在瘡痍滿目的大地之上,悲涼靜肅地凝視著即將頹傾的汜水關。

    城牆下冒著滾滾的濃煙。一些余火還在城牆下成群的屍體上焚燒著,那些被烈火燒焦的屍體早已經沒有氣息,但是從他們僵硬的手臂上可以看出,死前他們是多麼痛苦的掙扎。

    汜水關的城牆上,李儒站在那裡,額頭上滲出了些許汗水,皺起了眉頭,雙眼緊緊地看著城外不遠處的軍營。隱約可以看見軍營上面一面「長沙太守孫」的大旗迎著微風飄揚。

    在李儒的身邊,並排站著兩個披頭散髮。身披鎧甲的大漢,臉上都露著無比的猙獰。

    「李儒,你為何不讓我們出城和孫堅一戰?」一個瘦長臉,鷹鉤鼻的大漢暴喝道。

    「太師說過,孫堅是頭猛虎,何況剛才一戰你也親眼所見。胡軫只和他的部將程普交手一個回合便被刺死,他的部將都各個勇猛,何況他本人?」李儒對身邊這大漢的不滿也是十分的懊惱,「李傕,太師的命令是緊守汜水關。孫堅兵馬雖少,但都是精兵,我軍剛剛抵達,尚未休息,士兵疲憊,不能輕易出戰。」

    那大漢便是李傕,北地人,而他身邊站著的那個便是張掖人郭汜,他們二人連同張濟、樊稠,都是董卓帳下四個心腹愛將,各個武勇不凡。董卓第一次在涼州招兵買馬時,他們四人先後來投,便由此成為了董卓第一批的舊部。

    「怕個球!我們有五萬人,對方還剩下四千不到,剛才攻城時攻勢雖然比較猛,但是我們這些西涼的健兒可都不是吃素的。李儒,你要是怕的話,就滾到後面去,我和郭汜一起出戰,左右夾擊孫堅,必然能夠將孫堅的人頭取來獻給太師!」李傕脾氣很臭,說話也很沖,涼州武人大多如此。

    李儒也是涼州人,不過他並不武勇,雖然也會騎馬射箭,可是他偏向智謀型,曾經遊學在洛陽、長安一帶,學習了不少兵法良謀。回到涼州後本想大展身手,哪知卻遭遇了羌人襲擊,好在是董卓帶著兵馬擊退了羌人,救下了他,後來還把女兒嫁給了他。所以,對於他來說,董卓不僅是他的救命恩人那麼簡單,其中包含著很複雜的感情。黃巾之亂時,董卓被調到東部,他便留在隴西,替董卓看護家人。

    北宮伯玉叛亂的時候,他帶著董卓的家人藏匿在山裡,直到叛亂平定,董卓帶著兵馬回到隴西時,他才出身,然後就一直跟隨在董卓的身邊了。雖然他對董卓有點畏懼,可也很尊敬,因為董卓的狼子野心讓他也得到了許多好處。所以,一聽到有人不聽從董卓的命令,他就會很生氣。

    「李傕!你可以不聽我的話,但是你絕不能違抗太師的命令。太師有令在先,只堅守,不出戰,等待太師帶兵支援。」

    李傕聽到李儒的低吼聲,也有點發怵,對於他來說,李儒是個吃人不吐骨頭的魔獸,他不用動手,只需一句話,就可以讓人死無葬身之地。加上李儒又是董卓的女婿,而且董卓對李儒的話幾乎是言聽計從,雖然他的官爵在李儒之上,可也不敢輕易得罪李儒,他心裡明白,得罪了李儒就等於性命難保。他不再吭聲,轉身離開了城樓。

    一邊的郭汜要相對的圓滑一點,看到李傕和李儒之間有了一點僵持,便對李儒道:「大家也都是為了破敵,李傕的脾氣就是如此,有時候我也收不了,還請你消消氣。再說,太師是有命令在先,可那是建立在你成功說服孫堅的基礎上啊。現在你不但沒有說服孫堅,反而激怒了孫堅,太師來了少不了要責罵一番。不如這樣,我們先行出兵攻破孫堅。等太師來了,你也可以用這件事來將功折罪,破了孫堅就等於給聯軍一個下馬威,你覺得呢?」

    李儒聽完之後,心中也很悵然,仔細地想了想。當即道:「好吧,就這樣辦,但是你們兩個必須聽從我的安排,硬拚的話只會讓我們有過多的傷亡。」

    郭汜嘿嘿一笑,拍了拍李儒的肩膀

    ,道:「你是智囊,我們聽你的。」

    李儒道:「你去告訴李傕,讓他準備準備,今夜三更。我們劫營!」

    郭汜點了點頭,轉身便下了城樓。

    汜水關外五里的平地上,一座大營孤零零地矗立著,「長沙太守孫」的大旗在微風的拂煦下和緩的飄揚。

    夕陽已經完全沉下去了,天色逐漸的變得黯淡下來,大營裡也開始升起了火,一個個火把在這個時候點了起來。

    中軍大帳中,孫堅摸著他的那把古錠刀。鋒利無比的刀刃映照出森寒的冷光,讓人看了會不禁起了一絲寒意。

    「父親大人!」

    一個十二三歲的半大男孩跨步走了進來。朝著孫堅抱了一下拳,畢恭畢敬地拜了一拜。

    孫堅將古錠刀插入了刀鞘之中,向那男孩招了一下手,露出了一臉的笑容,輕聲道:「伯符,你過來。」

    那男孩是孫堅的長子。叫孫策,字伯符,今年剛好十二歲。可是年歲雖小,身體發育的卻十分良好,而且從小在孫堅的教導下習武。已經到了弓馬嫻熟的地步,加上他天生神力,一直是孫堅最為喜愛的兒子。這次孫堅前來會盟,也是特意將他帶了過來,讓他見識見識大場面,認認天下群雄的模樣。

    孫策走到了孫堅的身邊,在燈光的映照下,他的面容完全的呈現了出來。孫策面如冠玉,目似流星,清瘦到臉上已經看不到一絲稚嫩,反而出現了這個年紀不該出現的成熟。

    孫堅一把拉住了孫策較為粗大的手,臉上展現出來的是慈父的祥和表情,問道:「伯符,我交待你做的事情,都做好了嗎?」

    孫策道:「回父親大人話,那些傷兵都安頓好了,請父親大人不用掛在心上。」

    「嗯,你現在還小,現在跟隨軍中,你要多和士兵交流交流,等你長大了,換你帶兵的時候,你就會知道,作為一個將軍,如果不愛惜自己的士卒,也必然會被士卒所唾棄。我要你緊緊地牢記在心裡,以後你要做一個愛惜部下的好將軍,最好要做到像你林叔叔一樣。」

    孫策的臉上浮現出來了一絲疑惑,當即問道:「父親大人,孩兒不小了,已經十二了!再說林叔叔我偷偷的見過了,那天會盟的時候,他來送父親,我見他也比我大不了幾歲啊。我本以為林叔叔是和父親年紀相當的人,哪知道會如此年輕,他應該當我兄長才對……」

    「不許胡說!」孫堅鬆開了孫策的手,微怒道,「我和林南以兄弟相稱,他不是你叔叔是什麼?他雖然大不了你幾歲,但是智勇雙全,為人處事也十分的穩重,從他身上我學到了不少東西。如果你到了那個年紀,能有他一半的穩重,我就心滿意足了。」

    孫策沒有再說話,因為他無法理解為什麼自己最為崇拜的父親會如此推崇林南,在他看來,林南也比他大不了幾歲而已。他暗暗地將林南這個名字牢牢的記在了心裡,準備等以後再見到林南的時候,一定要和林南比試比試,看看林南是不是真的如同他父親所說的一樣勇猛。

    這時,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個人都陸續走了進來,看見孫堅、孫策俱在,同時參拜道:「參見主公,少主公!」

    孫堅抬了一下手,示意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人一起坐下,當即對他們道:「你們來的正好,我正準備派人去叫你們呢。」

    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人年歲不同,而且四人的身材卻不禁相同,都屬於那種粗壯型的。其中以程普的資歷最老,從黃巾之亂時,便跟隨了孫堅,當時不過是一個小卒子,後來又跟隨孫堅去涼州平亂,五千兵馬只存活了十個。而程普便是那十個人之中的一個。後來孫堅去了長沙當太守,也只帶了那十個舊部,在上任的途中他和程普多次接觸,這才發現程普是個人才,便讓他做了親兵隊長。

    孫堅到達長沙之後,沒過多久長沙有一個叫區星的就鬧叛亂。孫堅開始招兵買馬,得兵兩千,流浪江湖的韓當、祖茂便加入了孫堅的軍隊。在征討區星的時候,程普、韓當、祖茂殺敵頗多,便被孫堅提拔為了軍司馬。後來區星轉戰零陵,零陵人黃蓋帶著鄉勇加入了孫堅的軍隊,首戰立功,斬殺了區星的一個頭目,也被孫堅提拔為軍司馬。孫堅和區星苦戰半月。終於掃平了區星的叛亂,而程普、黃蓋、韓當、祖茂也在這次戰鬥中嶄露頭角,均被孫堅提拔為心腹,也都是各個忠勇俱佳的將才。

    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人坐定之後,齊聲問道:「不知主公有何吩咐?」

    孫堅道:「汜水關城牆高厚,昨日我軍雖然擊敗了徐榮,可是自從徐榮退守汜水關,又得到了李傕、郭汜帶來的援兵。聲勢正盛。今日雖然猛攻關城一次,可惜董軍防守的十分嚴密。白白折損了數百士兵。我軍兵少,雖然為開路先鋒,但是也不能硬碰硬。所以,我決定今夜後撤三十里,以待援軍到來。」

    程普拱手道:「主公,鎮北將軍林南正帶兵前來支援。他的部下都是騎兵,看來用不了多久就到了,不如今夜暫且駐紮此地,等到林將軍的援兵一到,我軍也就不用退兵了。反而會大大激勵我軍士氣。」

    「話雖如此,但是為了以防萬一,還是理應迅速退兵。不然的話,董軍萬一夜晚劫營,只怕我軍難以抵擋。今日董軍援兵剛剛抵達,之所以不出戰,大概也是為了養精蓄銳,夜晚劫營。所以,我軍必須避開和董軍的援兵交戰。你們都傳令下去,帶領各部人馬用過晚飯後悄悄離開大營,將空營留給董軍,我軍在三十里外另行下寨。」

    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四個人聽了都覺得有理,便一起站了起來,拱手道:「屬下遵命!」

    孫堅則扭頭對孫策道:「你負責傷兵的轉移。」

    bsp;孫策抱拳道:「孩兒得令!」

    吩咐完畢,程普、黃蓋、韓當、祖茂、孫策五個人便出了大帳。大帳內只剩下孫堅一個人,他開始披上鎧甲,戴上頭盔,將古錠刀繫在了腰間,大踏步地走出了營帳,開始著手準備撤離的事情。

    與此同時的中牟縣境內,林南帶著賈詡、荀攸、趙雲、太史慈、華雄和一萬騎兵正在急速的向西奔馳。浩浩蕩蕩的騎兵所過之處沒有人敢阻攔,司隸一帶的百姓知道要打仗了,汜水關以東的百姓則全部逃難到了兗州、豫州境內,而汜水關以西的百姓則全部向三輔逃難,都不願意受到戰亂的波及。所以汜水關東西兩百里內都是無人的村莊,有的縣城也都空空如也,他們毫無疑問地成了戰亂直接影響的難民。

    天色將黑,林南一馬當先,手臂上的傷早已經好透了,他又能生龍活虎地馳騁疆場了,但是他心裡也很明白,自己以後親自上戰場的機會可能會微乎其微。

    「現在到哪裡了?」林南聽聞董卓派遣五萬大軍支援汜水關,他的心裡就顯得很焦急,怕孫堅會全軍覆沒,因為一旦孫堅全軍覆沒了,聯軍可能都會停滯不前了。

    「啟稟主公,剛到中牟。」賈詡在一邊回答道。

    「還有多少時間能到滎陽?」林南繼續問道。

    「最遲今夜四更。」賈詡不厭其煩的回答著,因為林南從出了陳留後,便隔一段時間問一次,他也明白林南心裡所擔心的是什麼。

    「傳令下去,加速前進!」林南已經是第八次喊出這道命令了,而且他現在所奔馳的速度,已經是全軍馬匹的極限了。不過,騎慣了烏龍駒的他,再騎這些戰馬身上,就會感到速度很慢。他又開始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自己的烏龍駒,也後悔當初自己一個人沖的那麼猛,以至於使得烏龍駒被箭雨射死。

    賈詡還是照常把林南的命令傳達了下去,後面依然是一串接龍式的聲音。

    大軍向前行走不不到五里,天色便完全黑下來了,而在黑暗的夜色當中,卻從對面駛來了一匹快馬。馬上的騎士打著火把,在黑暗的夜裡顯得格外顯眼。

    林南和所有的人目光都被相向駛過來的馬匹給吸引住了,從微暗的火光中,他們可以看到那騎士穿的是一件驛卒的衣服,背上背著一個包袱,手中高高的舉著一個火把。在身後的馬鞍上豎立著一面小旗,小旗上隱約可以看清繡著一個火紅的「驛」字。

    驛卒是大漢朝廷負責傳遞消息的,只要是大漢的疆土,不管是哪裡,都設立的有驛站,而奔跑在驛站之間的人,就是驛卒。驛卒的標誌也是最典型的,無論是在戰爭中,還是在和平時期。只要有這種典型的驛卒所經過的地方,都不會有人阻攔。換句話說,驛卒是大漢朝廷最最安全的職業,但是也是最累的職業,每天都要來回奔跑,飽受風吹和雨打。

    不過,在這個時候,大漢的江山已經開始風雨飄搖。驛卒也逐漸成為了高危職業。因為大漢朝廷的權威不在了,驛卒身上攜帶的信件也就成了可能是諸侯間來往的機密。一般會受到劫掠。隨著驛卒的淡出,斥候有時充當起了驛卒的角色,還有一部分細作也都一定程度上分擔了驛卒的工作。

    對於面前漸漸駛來的驛卒,林南不禁冷笑了一聲道:「沒想到這個時候大漢還會派出驛卒,劫下來,看看他身上帶的信件!」

    太史慈緊隨在林南的身邊。聽到林南的命令後,便拍馬帶著幾名騎士而出,當下將那個驛卒攔了下來。

    驛卒一點也沒有驚慌,看到幾名騎士圍了過來,當即勒住了馬匹。急忙問道:「可是鎮北將軍林南的兵馬嗎?」

    太史慈臉上一怔,隨即點了點頭,應道:「正是!」

    「總算見到了……」驛卒翻身下馬,當先從背上取下了一個包袱,旁若無人地從包袱裡取出來了一封信箋,沖太史慈喊道,「快帶我去見你家主公,我有重要的事情找他。」

    太史慈很納悶,不過還是閃開了道路,調轉馬頭輕聲喝道:「跟我來!」

    驛卒跟著太史慈向前走了一段路,便見前面停著一大批騎兵,在月色的映照下,他看到當先一人便是林南,臉上便露出了歡喜之色,急忙喊道:「林將軍……林將軍……」

    林南正注視著那個被帶到他身邊的驛卒,當他聽見那驛卒高呼的時候,只覺得聲音很耳熟,但是一時間也想不起來在哪裡聽過。等到那驛卒走進時,清冷的月光灑在了那驛卒的臉上,他方看出那驛卒是誰,急忙從馬背上跳了下來,快步迎了上去,大叫道:「真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你,蓋長史,你怎麼這身打扮?」

    那驛卒不是別別人,正是蓋勳。他見到林南時,臉上浮現出了無法言表的喜悅,可只那麼一瞬間,喜悅便煙消雲散,換來的卻是一臉的躊躇,同時將手中的信箋用雙手捧起,垂首道:「林將軍,請速速打開此信!」

    林南見蓋勳的表情如此嚴肅,當即接過了信箋,沖士兵喊道:「那火把來!」

    太史慈快馬奔馳到了蓋勳的座騎邊,將蓋勳丟在地上的火把給撿了過來,再次回到了林南的身邊,高高的舉著火把,驅散了林南身邊的黑暗。

    林南打開了信箋,映著火光,他匆匆瀏覽了一遍,隨即便將信箋合上了,急忙問道:「這信蓋長史看過了?」

    蓋勳搖了搖頭,道:「雖然沒看,但是信中的大致意思我已經瞭然於胸。林將軍,你準備怎麼應對此事?」

    林南偶遇故友,又見蓋勳一身驛卒打扮,想也知道是怎麼一回事,當即道:「還有其他人知道這事嗎?」

    蓋勳道:「那老賊一發了書信,便讓我親自送給你,這封信並未經

    過任何人手,來的時候路上遇到了孫台,問明了你的所在,才馬不停蹄的奔馳了過來。」

    林南轉身對太史慈道:「你去將軍師叫來,其他人全部留在原地,沒有我的命令,誰也不准過來。」

    太史慈見林南如此嚴肅,也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他向來好奇。便問道:「主公,發生什麼事情了?」

    「不該問的別問,快去傳令!」

    「諾!」太史慈略微有點心不甘情不願的,但是他第一次見到林南的表情如此嚴肅,就是在面對烏桓人的時候,他也從未見到過這樣的表情。他調轉馬頭時還瞥了林南手中的信箋一眼。心想那裡面到底寫了什麼東西,居然讓主公如此嚴肅。

    只短暫的十幾秒功夫,賈詡便從後面趕了上來,站在林南的身邊,先生朝著許久未見的蓋勳拱拱手,緊接著問道:「主公,發生什麼事情了?」

    林南將信箋遞給了賈詡,同時輕聲問道:「最初的飛羽軍戰士還剩下多少人?」

    賈詡接過了信箋,還沒開始看。一聽到林南的如此問話,便已經明白了發生什麼事情了,便將信箋團成了一團,緊緊地握在了手裡,輕聲道:「還有七百三十八人,其餘的都戰死了。是不是董卓他……」

    「嗯,這件事你知道該怎麼辦了嗎?」林南十分冷淡地道。

    賈詡躬身道:「屬下明白,這件事就交給屬下吧。那七百三十八人的姓名屬下都牢記在心中。」

    林南點了點頭,扭臉對蓋勳道:「蓋長史。傅大人怎麼樣?你們是不是也被董卓當人質給劫持了?」

    蓋勳重重地歎了一口氣,輕輕地道:「傅大人已經不在了……」

    林南略微有點驚詫,因為傅燮和蓋勳怎麼說也幫助過他不少忙,而且當初在涼州和陳倉時,他們三個人的關係還很融洽,他的臉上帶著一絲憂傷。俄而展現出一絲悲憤,當即道:「傅大人他……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是不是董卓……」

    「一言難盡啊!」蓋勳又歎了一口氣,「我們做夢都沒想道那老賊會劫持司空大人……就在老賊劫持司空大人的當晚,老賊也同時派兵包圍了太守府,想要將我們一起劫持。傅大人不堪受此屈辱,拔劍自刎了……本來我……我也要和傅大人一起去的,可是傅大人自刎前交託我照顧好他唯一的兒子,所以我……」

    「傅大人剛正不阿,一身正氣,即使不在人世了,他也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林南沉寂了好大一會兒,實在找不出哀悼死者的話,對於他來說,傅燮死的太不值了,所以他雖然感到一絲惋惜,卻也並不同情,臉上只浮現出一絲若有若無的表情。從他莫名其妙地來到了這個時代,他的眼前就一直是死人不斷,或許見慣了死人,不是自己最重要的人提不起一絲的傷感。

    賈詡在這方面倒是比林南要表現的強多了,不管是真心,還是假意,總之他抬起了自己的袖子去擦拭眼角。黑夜中無法辨別真偽,只是讓人看到了一個大致的動作,卻能讓人有著一種不同的感受。

    蓋勳沒說什麼,也不想說什麼,見信已經被林南看了,便言歸正傳,問道:「將軍準備怎麼答覆老賊?是大義滅親,還是……」

    後半句蓋勳雖然沒說,但是林南也能知道是什麼意思,當即拱手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如果我為了個人的家人而違背了大義,那我將會被天下人恥笑,我林南也無臉立足於天地之間。請蓋長史回去轉告董賊,我捨生取義,誓與老賊周旋到底。」

    蓋勳突然哈哈笑道:「我果然沒有看錯,林將軍正如我心中所猜測的一樣。林將軍,我受傅大人之托,要照顧他的子嗣,雖然我蓋勳沒有林將軍那樣的大義,卻也甘願為朋友兩肋插刀。董賊之所以讓我前來,無非是因為我和林將軍彼此熟悉,希望我從中規勸一二。那老賊已經抓了我的家人,我本可像林將軍一樣大義滅親,可是傅大人的托付對我而言同樣是義。再說,如今聯軍氣勢如虹,我區區一個人就算留在了聯軍裡也幫不上什麼忙。所以,請林將軍諒解。」

    林南道:「蓋長史,你我已經是知心之人,這些話你不說我也知道。蓋長史,還要辛苦你一趟,回去告訴董賊,有本事就和我真刀真槍的幹,別總是做一些齷蹉的勾當。」

    「我一定如實轉告。」蓋勳略微遲疑了一下,緩緩地道,「老賊雖然糾合了二十萬西涼大軍,但是二十萬軍隊並不穩定,其中有一部兵馬乃是馬騰、韓遂共同執掌。坐鎮三輔一帶,如今正朝京師開來。馬騰這個人對漢室十分的忠心,他和許多涼州漢人一樣,都被老賊的花言巧語蒙蔽了。如果林將軍有機會見到馬騰的話,完全可以用大義感化他,他或許會反撲老賊。」

    林南點了點頭。道:「蓋長史為國盡忠,不辭辛勞,還親自透露了如此重要的機密,讓我深受感動。今日一別,希望蓋長史好好保重自己,待攻破洛陽之時,希望我們能夠再次見面。」

    蓋勳似有似無地微笑了一下,輕聲道:「但願吧。林將軍,蓋某就此告辭了!」

    林南親自將蓋勳送了出去。看著蓋勳的身影消失在夜色當中,便重重地歎了一口氣。扭過頭,他對賈詡道:「可以將這件事情告訴給那七百三十八個人了,我想,這一次攻破汜水關,就靠他們了。」

    賈詡「諾」了一聲,當即從隊伍中叫出來了七百三十八個人,其他的士兵則原地休息。他將那七百三十八個人帶到了林南的身邊。朝林南拱手道:「主公,人都帶來了。」

    林南站在路邊的一棵大樹下面。看著七百三十八人都是他最為熟悉的面孔了,都是從陳倉開始跟著他的,是他第一批忠實的部下,也是飛羽軍最初的成員。他朗聲道:「你們自從跟隨我以來,吃了不少苦,走南闖北也有一年多了。大家

    都是生死與共的兄弟。可是,今天我不得不把你們遣散,讓你們回涼州老家……」

    「主公!你不要我們了?」一個已經是軍司馬的人大聲叫了起來,帶著一絲迷惘和無辜,打斷了林南的話。

    林南歎了一口氣。道:「我們一起出生入死,早已經是血濃於水的兄弟了,可是為了你們好,我不得不如此做……」

    「主公……」幾乎是同一時間,那七百三十八人全部跪了下來,齊聲道,「我們跟隨主公出生入死,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啊,主公怎麼能這樣對待我們呢?」

    賈詡這個時候站了出來,朗聲道:「其實……主公也是逼不得已,你們都是主公的得力干將在軍隊中不是軍司馬就是軍侯,軍隊裡一下子少了你們,就等於整個主心骨垮了下來。可是,董賊已經抓了你們的父母、兄弟、老婆、孩子,並且用你們的親屬來要挾主公,如果主公不投靠董賊,他們就會殺了你們的親屬。其實……其實主公的整個宗族也被董賊……」

    「軍師!不要說了,趕緊讓他們離開這裡,發給他們足夠的路費和食物,讓他們回涼州老家和他們的家人團聚吧!」林南直接打斷了賈詡的話,並且表現的極為傷感,也同時用袖子抹了抹眼角。

    「該死的董賊!」最先說話的那個軍司馬又痛罵了一聲,緊接著站了起來,面朝後面跪在地上的幾百號人,大聲喊道,「兄弟們,主公向來對我們不薄,我李鐵雖然是涼州人,可我自幼父母傷亡,也尚未娶妻生子,更沒有兄弟姐妹……」

    「李司馬,你父親不是還在涼州嗎?還有你的兄弟……」一個人突然好奇地叫了說道。

    「你閉嘴!」李鐵大吼了一聲,打斷了那個人的話,「我李鐵從今天起,就是自己一個人了。主公待我不薄,我能夠當上軍司馬,也都是主公的恩賜,我從今以後誓死跟隨主公身邊,主公到哪裡我就到哪裡!」

    此話一出,所有的人心中都是震驚不已。因為他們彼此都認識,可以說是再熟悉不過的兄弟了,誰都知道李鐵平日裡老是愛談論起自己的家人,說他的父母如何的慈祥,說他的兄弟姐妹如何孝順,說他的老婆如何賢惠,說他的孩子如何的懂事。當他們聽完李鐵的話語後,沉寂了好大一會兒,起初的憂心變成了一種悲憤,一種怒氣。他們的心裡都很明白,李鐵這是在大義滅親,捨小家,顧大家,而且董卓的暴行他們在會盟的時候聽別人說起也是恨的咬牙切齒的。他們現在心裡都在做著一番鬥爭,一番和家人決絕的鬥爭……

    夜色濃郁,沉寂了好大一會兒後,跪在地上的人同時站了起來,異口同聲地朝林南拜道:「我等誓死跟隨主公,此生此世,絕不背離!」

    正如林南心中所猜測的一樣,他的計策奏效了,但是他很平靜,而且臉上依然掛著一絲愁容,緩緩地道:「你們這是何苦呢,為了我一個人,讓你們的家人全都……我於心何忍啊,你們……你們還是趕緊離開這裡,回涼州吧。」

    「主公若是在趕我們走,我們就死在主公面前!」七百多人抱著必死的決心,異口同聲地道。

    林南終於鬆了口氣,緩緩地道:「你們都是我的好兄弟……既然你們都願意誓死追隨我,那我們就給董賊一個下馬威,我想讓你們利用這次機會,混進汜水關。」

    眾人齊聲道:「主公儘管吩咐,我等萬死不辭!」

    於是,林南便詳細地將計劃說了出來。七百多人都默記心間,最後在李鐵的帶領下,先行離開了軍隊。

    看著那七百多人離開的身影,林南便輕聲地問道:「那個叫李鐵的,是軍師的傑作吧?」

    賈詡朝林南拱拱手,笑道:「屬下什麼事情都瞞不過主公,李鐵確實是屬下從一開始便安排在他們中間的,一年多來,就是為了等今天這個日子。」

    林南笑道:「做的不錯,李鐵雖然談不上是什麼將才,可也確實是個人才,如果這次他能活著回來,就提拔他當個都尉吧。」

    「諾!」

    三更時分,厚厚的雲層遮擋住了整個月亮,使得皎潔的月光不在,天地間一片黑暗。

    汜水關內,李儒站在城門口,望著整裝待發的精銳西涼騎兵,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李傕、郭汜二人全副武裝,身後各帶了五千名擅用長矛的羌胡騎兵,人銜枚,馬裹足。

    「你們都按照我安排的去做,從側後包抄過去,截斷孫堅的歸路,半個時辰以後,徐榮會從關門殺出,到時候徐榮舉火為號。你們二人一看到舉火,便立刻殺出,三面圍攻孫堅營寨,量他插翅也難飛。」李儒板著個臉,怕李傕、郭汜二人會出錯,再一次鄭重其事的道。

    李傕不耐煩地道:「知道了知道了,你都說了三遍了!」

    李儒看不慣李傕那種自以為是的樣子,更不喜歡他輕視自己的表情但是在董卓的四個心腹愛將中,李傕確實是一位猛打猛干的戰將,從長安一路殺到洛陽,基本上都是李傕做的先鋒,而且也繼承了董卓的狠勁,所過之處,但凡進行抵抗過的人,全部殺的一個不留。他向來以大局為重,從不和李傕有所計較,就連李傕的前將軍,也是他主動讓董卓封的,只為了穩定人心。

    他沒有理會李傕,只將身體閃在了一邊,朝身後的人喊道:「打開城門!」

    城門剛一打開,李傕便「駕」的一聲輕喝,一溜煙的便奔馳出了城池,當真是一個急先鋒。可就是由於他的性格過於急躁,才能從長安快速的推進到了洛陽,在澠池一舉打敗了帶著數萬北軍將士的淳於瓊,迫使袁紹被迫離開了洛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