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人物天賦系統

正文 第737章 【鮮卑】 文 / 簫輕宇

    林南勒住烏龍駒,停了下來,回頭問道:「先生的意思是在城中進行改造?」

    田豐點了點頭,道:「所謂的先賢館不過是一座比普通的民宅大一點的亭子,根本佔用不了多大地方。現在的臨淄城早已經風光不再,先賢館也早就破舊不堪了,齊地名士雖然都會去瞻仰一下先賢館,但是早已經失去了昔日的風采。主公只需在城中找一座涼亭,寫上先賢館的名字就可以了,至於住的地方隨便哪裡都可以。齊地的名士中只有幾個出名的,其餘的都登不上大雅之堂,但為了表示主公禮賢下士的誠意,這個表面文章還是要做的。」

    「媽的,搞了半天只是一個破亭子,我還真以為是一座豪華的大樓呢,早知道是這樣,我就不回來那麼急了。」林南弄清事情的真相後,心裡恨恨地罵道。

    「好,涼亭不難找,太守府西側便有一座,而且周圍也是一片空的宅院,完全可以給那些齊地的士人居住。先生,今天天色已晚,此事明日再做不遲,我們回城吧!」林南調轉了馬頭,對田豐道。

    田豐點了點頭,同時調轉了馬頭,跟在林南身後回城去了。

    回到太守府時,林南朝田豐拱手道:「先生,你且回去休息休息,等晚上的時候我派人去接先生到來,屆時我要好好的宴請先生一番。」

    田豐道:「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主公保重!」

    林南目送田豐離開,從烏龍駒的背上跳了下來,逕直走進了太守府,自有人去照料烏龍駒。

    林南一走便是一個多月,將所有的事情全部壓在了荀攸的肩膀上。他此時回來了,頭一件事便想到去見荀攸。

    來了功曹室,林南看見房中在亮著燈光,便快步走了過去,剛到門口,便赫然看見荀攸從門裡出來。兩個人險些撞衫了。

    「主……主公?恭迎主公歸來!」荀攸的臉上有了一絲驚喜。

    林南只一個月沒有見荀攸,便覺得荀攸變得消瘦了,而且雙眼裡也佈滿了血絲,看起來有點憔悴。他看到這一幕,心中有點不忍,便淡淡地道:「荀先生,這一個多月來真是辛苦你了,郡中所有的事情都壓在了你一個人的身上,我……」

    「主公不必介懷。這是屬下應該做的。」荀攸急忙道,「主公回來了,那真是太好了,這段時間以來,各縣治安已經基本穩定,百姓也都得到了應有的土地和糧食,而且百姓還給主公上了一份萬言書,來表示對主公的感激。只要再過半個月左右。遼東郡的局勢就會徹底安定了。另外,歐陽茵櫻和卞喜已經出使歸來。高句麗王接納了主公的贈品,並且說會一直保持和遼東的和睦狀態,並且請求和主公進行貿易,想購進五千柄長刀。」

    「這些都是先生的功勞,為了治理遼東,把先生都累瘦了。」

    「這是屬下份內的事。對了主公。今天剛剛收到趙雲從望平縣發來的書信,說望平北部發現上萬名鮮卑騎兵,在望平北部徘徊數日,意圖不明。既然主公回來了,這件事就理應讓主公來做主。」荀攸躬身道。

    林南皺起了眉頭。問道:「先生可有何意見?」

    荀攸道:「屬下以為,鮮卑的那一萬名騎兵不過是前來試探的。屬下曾經詢問過,自從去年鮮卑入寇遼東以來,大約有一年的時間不曾南下,此時突然驟至,必定是想試探一下鋒芒。如果遭遇到頑強抵抗的話,或許鮮卑人就會打消入寇遼東的打算,所以,屬下以為必須做出頑強的反擊。」

    林南點了點頭,拖住了下巴,緩緩地道:「嗯,這事必須盡快做出反應。先生,這一個多月來,軍隊的訓練情況如何?」

    「軍隊雖然已經能夠嚴明的遵守紀律了,可是這支部隊要拿來對付鮮卑人的話,只怕會吃大虧。鮮卑人都是騎兵,來去如風,我軍只有兩千騎兵,可這兩千騎兵也全部分派到了地方,兩萬五千人雖多,卻不足以和鮮卑人抗衡。」

    「這個我清楚,這件事就交給我處理吧,先生累了一個多月了,今晚我要好好的犒勞先生一番,並且要介紹一個人給先生認識。先生就不要回去了,暫時在這裡歇息,等晚上宴席開了以後,我就派人來叫先生。」

    當夜,林南在太守府舉行了一次大宴,邀請荀攸、田豐、褚燕、卞喜、管亥、於毒、孫輕、裴元紹一起參加,並且正式任命田豐為主簿,與荀攸一起掌管遼東政務。

    大宴之後,林南找來了卞喜,向卞喜詢問了高句麗的一些情況,對高句麗也有了大致的瞭解,找來了擅長製圖的人,繪製了一幅高句麗的地形圖,並且在地圖上標明了高句麗的兵力分佈。此外,林南還對歐陽茵櫻進行了一番答謝。

    第二天,林南便全身披掛,帶著褚燕、管亥、於毒、裴元紹、卞喜和兩萬五千人的軍隊奔赴望平縣,準備對鮮卑做出的挑釁予以回擊。他留下荀攸、田豐共同執掌遼東政務,讓孫輕繼續負責襄平治安,至於招納人才的事情,就全權委託給了田豐處理,他相信,以田豐的才力和名聲,絕對能夠替他辦好這件事。

    軍隊雖然訓練了差不多兩個月,但是都未經受過正式的打仗,這一次林南將他們毫不猶豫的帶出來,就是為了讓他們經受一次真正的戰爭,算是對這支軍隊的一種磨練。

    軍隊剛離開襄平十里,林南便讓全軍停下,他把褚燕、管亥、於毒、裴元紹、卞喜五個都尉全部聚集在了一起,吩咐道:「褚燕、管亥、於毒、裴元紹,你們四個人統領大軍,褚燕暫時擔任全軍主將,將這支大軍帶到望平去。卞喜,你帶幾個人去一趟玄菟郡,請玄菟太守出兵支援望平。」

    「諾!」眾人齊聲回答道。

    「好了。那就分開行動吧!」林南拍了一下手,當即叫道。

    眾人都感到了一絲疑惑,管亥隨即問道:「主公把軍隊都交給我們,那主公去哪裡?」

    林南笑了笑,道:「烏龍駒能日行千里,我想去一趟遼東屬國。去見一見烏桓人,希望烏桓人能夠出兵相助。」

    「主公,烏桓人肯幫我們嗎?」管亥問道。

    林南笑道:「我們現在的部隊裡沒有騎兵,只能堅守城池,卻不能出擊,很被動,如果能夠從烏桓人那裡借來一支騎兵的話,或許能夠扭轉整個戰局。烏桓人已經歸附了大漢,怎麼說也是大漢的一份子。無論如何,我都不能放棄這支力量,事在人為吧。好了,大家分頭行動吧。」

    話音一落,林南便翻身上馬,沖褚燕喊道:「一路上你死全軍主將,無論如何都要帶好這支部隊,這次和以往不同。不是去打家劫舍,而是去打仗。和鮮卑人打,我希望一路上你不要出現任何差池,否則的話,提頭來見!」

    褚燕先是怔了一下,隨即抱拳道:「主公放心,主公如此信任屬下。屬下絕對不會辜負主公的厚望,一定將這支軍隊帶到望平。」

    「嗯,我相信你。記住,到了望平之後,把軍隊全部交給趙雲指揮。三日之內,我必定返回望平,告訴趙雲,如果鮮卑人攻來了,只需堅守,不許進攻。」林南朗聲道。

    褚燕抱拳道:「諾!」

    林南調轉了馬頭,大喝了一聲,當即騎著烏龍駒飛馳而出,一溜煙的功夫便奔跑的無影無蹤,留下的只是一地的馬蹄印。

    遼東屬國夾在遼西郡和遼東郡之間,所謂的屬國,是兩漢時期為安置歸附的匈奴、羌、烏桓、夷等少數族而設的行政區劃。在按一定地域範圍劃定的屬國中,「本國之俗」一般保持不變。遼東屬國原是遼東西部都尉的治所,烏桓人內附漢朝之後,大漢便將遼東西部都尉所管轄的範圍割讓了出來,讓給烏桓人居住。

    烏桓人是東胡的分支,和鮮卑人均屬於東胡。秦漢之際,東胡與匈奴都比較強盛。後來東胡被匈奴發兵一舉而滅之,屬於東胡分支的烏桓人便受匈奴人奴役。每年必須向匈奴輸送馬、牛、羊等牲畜和皮張。漢武帝時,派遣霍去病擊破匈奴左部,烏桓人才擺脫了匈奴人的羈絆。漢武帝把一部分烏桓人遷徙到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遼西五郡塞外。從此烏桓得臨近先進的漢人農業區,對烏桓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漢對烏桓的需求,主要在軍事方面,即令烏桓偵察匈奴的動向。烏桓大人每年朝見漢帝一次。漢設護烏桓校尉,以衛護和監視之,使不得與匈奴交通。

    烏桓和漢朝的關係時好時壞,但多數時間是處於和平時期,至少比鮮卑和漢朝的關係好出太多太多了。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烏桓可以算作漢朝的合作夥伴。

    林南騎著烏龍駒,在跨過大遼水之後,短暫的在龐德駐守的遼隊縣歇了一會兒,便隻身一人奔赴遼東屬國,當天傍晚便抵達了遼東屬國烏桓大人蘇僕延所在的昌黎城。

    此時的烏桓人和漢朝的關係有點緊張,因為烏桓各部的大人在沒有漢朝的授予下都稱了王,蘇僕延也不例外,他自稱峭王。雖然如此,但是烏桓和漢朝還是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這也成為了林南前來的砝碼。

    夕陽西下,暮色四合,林南單騎來到了昌黎城下,昌黎城門大開,城樓上雖然駐守著幾個烏桓士兵,卻並不在意,而且昌黎城中尚有漢人出入。他也不多想,策馬入城,果然沒有人阻攔。

    入城後,他詢問了城中的漢人,問出了峭王府的所在,便朝峭王府直奔而去。

    峭王府在昌黎城的最中央,烏桓人經過多年的漢化,已經漸漸習慣了漢人的一些生活方式,城外的一些部落還搭著穹廬,進了城裡人人都住房屋,而且峭王府也十分的豪華。

    林南剛從烏龍駒的背上跳了下來,便看見峭王府門口站著的烏桓守衛對他拋來了艷羨的目光,正一個勁的打量著林南的烏龍駒。

    林南也不去理會,隨手將烏龍駒拴在峭王府外的柱子上。便徑直朝峭王府中走了進去。

    「站住!你找誰?」烏桓守衛見林南走了過來,立刻用身體擋住了他的去路,高大的身軀遠遠高出林南一個頭,用十分純熟的漢話問道。

    林南當即拱手道:「我是遼東太守,我來找你們家大王。」

    烏桓守衛當即閃開了身子,指著門裡面便道:「直走。左拐走到頭。」

    林南衝烏桓守衛笑了笑,沒想到烏桓人倒是如此和氣。他當即要抬腿跨進門裡,卻見守衛伸出手攔住了去路,並且指了指他腰中的佩劍。他明白了過來,便解下了腰中的佩劍,拋給了其中一個烏桓守衛,這才大踏步的進了峭王府。

    按照守衛告訴的路線,林南一路上沒有遇到阻攔,雖然府中站的有衛士。但是他們只是輕輕地看了看林南一眼,絲毫沒有為難他。於是,他很快便來到了蘇僕延所在的位置,門口沒有守衛,門也是大開著的,裡面只有一位正在光著身子舞動彎刀的漢子。

    林南走到門邊,當即抱拳道:「在下遼東太守林南,見過大王!」

    聽到林南的一聲大喊。屋裡的漢子便停了下來,滿臉大漢的他轉身看了一眼站在門口的林南。他擦拭了一下臉上的汗水,將手中的彎刀隨手扔到了地上,發出了一聲脆響,逕直走到上首座位上,這才大叫道:「林大人請進來吧!」

    林南踏入了那間房子,房子裡只有一張蘇僕延屁股下面的一個座位。其他地方都是空蕩蕩的,靠牆的地方放著一排兵器,什麼朴刀、長劍、彎刀、弓箭、長劍、流星錘之類的應有盡有。他立刻明白了過來,這是一個演武堂。

    「你找我有什麼事情?」蘇僕延也不客氣,開門見山地道。

    林南看了看端坐在座位上的蘇僕延。見他留著一個精神的板寸頭,四方臉,濃眉大眼,八字鬍,面部消瘦。裸著的上身掛滿著汗珠,每一塊肌肉都恰到好處,乍看之下,如同一個肌肉猛男。

    烏桓人不論男女都髡頭,所以頭髮都很短,女人只有結婚以後才能續發,這是他們的習俗。這個習俗林南自然知道,所以並不在意,而且他看著蘇僕延頗有一番親切感,只覺得像見到了曾經的朋友一樣。

    林南見蘇僕延的口氣很冷淡,而且眼神裡對他也充滿了不屑,當即朗聲說道:「我乃大漢堂堂的遼東太守,又是朝廷的安北將軍、襄平侯,大王雖然自封為峭王,可是這個峭王大漢的朝廷卻未必承認。論官階,我身為安北將軍,遠遠高出大王兩個官階,就算以遼東太守的身份,我也和大王是平起平坐,久聞烏桓人好客,難道這就是大王的待客之道嗎?」

    蘇僕延畢竟底氣不足,雖然自稱峭王,可是整個烏桓加一起也無法和大漢抗衡,這就是為什麼幽州一帶的烏桓各部雖然都自稱王,卻依然和大漢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係。他見林南不卑不亢,當即從座位上走了下來,一臉笑意地道:「冒犯了上官,還請多多包涵,請將軍隨我到大廳詳談。」

    林南來昌黎之前就已經將蘇僕延的性格打聽的清清楚楚,加上他對烏桓多少還有點瞭解,這才制定了以大漢朝廷的威嚴來加以施壓的策略。蘇僕延是個欺軟怕硬之輩,雖然身為遼東屬國的烏桓大人,但是他的部族與其他幾個部族相比要差許多,所通知的烏桓民眾只有一千餘落,比起同為烏桓人的丘力居等倍要遜色許多。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落」是烏桓人的一個組織結構,與漢的戶不同,並不是單指一家一戶,而是有幾戶或者很多戶組成的一個公社,即「邑落」,邑落烏桓人設立在戶之上的組織結構,隸屬於「部」。邑落自有小帥,數百千落自為一部,部的首領稱大人,邑落首領稱小帥。蘇僕延就是烏桓人的其中一部,是遼東屬國的烏桓大人,但可以肯定的是,蘇僕延所統治的千餘落烏桓人,絕對不是只有一千戶烏桓人,而是要遠遠高出一萬戶烏桓人。

    蘇僕延將林南請到了峭王府的會客大廳。命人端上烏桓人待客用的馬奶酒,他也穿上了一件衣服,畢恭畢敬地對林南道:「將軍遠道而來,本王有失遠迎,還請將軍多多海涵。」

    林南一臉正色,當即拱手道:「大王太客氣了。其實本將這次前來,是有要事和大王相商,這件事關乎到大王的屬地以及本將所管轄的遼東郡的生死存亡。」

    蘇僕延聽林南說話如此嚴重,當即皺起了眉頭,急忙從上首位置走了下來,來到了林南的身邊,急忙問道:「將軍此話怎講?」

    林南道:「大王可知鮮卑人在北部徘徊多日的事情嗎?」

    蘇僕延點了點頭,他不僅知道,而且還很清楚。烏桓和鮮卑雖同出東胡。但是對漢朝的親疏卻不相同,而且烏桓人還經常幫助大漢攻擊鮮卑人,成為大漢有利的幫手,算下來兩幫人多少有點仇恨的關係。所以,每逢鮮卑人出沒在北部的草原上,烏桓人都會有很高的警覺性。

    「這次鮮卑人派出了一萬餘騎,在遼遼東部的望平縣附近徘徊,以我的推測。這撥一萬餘騎的鮮卑人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鮮卑人還在後頭。現在是八月天氣。眼看就要入秋過冬了,鮮卑人必定會南下侵犯幽州各郡。去年曾經入侵遼東,殺其太守,擄掠百姓而還,以至於遼東人口急劇下降。所以,我不會再對鮮卑人坐視不理。如今我有軍隊兩萬五千人。卻都是步兵,對付鮮卑人這些騎兵,必須要以騎兵克之。久聞烏桓突騎聞名天下,我是特來向大王借兵的。」

    蘇僕延聽林南繞了那麼大一圈話,結果是來借兵的。當即臉上一寒,冷笑了一聲,一屁股坐在了林南身邊的座椅上,問道:「借兵?前些日子護烏桓校尉公孫瓚從我這裡徵召了五百名突騎,我烏桓突騎已經只剩下幾百名了,借給了將軍,那我昌黎這裡誰來看守?」

    林南哈哈笑道:「大王統治烏桓一千餘落,其民少說也有幾萬人,烏桓人不論男女都是弓馬嫻熟的控弦之士,何況要保護這麼多人不受到侵害,必然會有一支精良的部隊作為保護。我敢說,大王部下的突騎兵不下萬人,如果大王願意借用幾千突騎兵給我的話,我定當會以黃金作為酬勞,作為僱傭費用。不知道大王意下如何?」

    蘇僕延聽到林南的這一番話,心裡仔細地想了想,隨即問道:「你出多少佣金?」

    林南相信,這個世界上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烏桓人所生活的地方多是朝廷割讓的貧瘠之地,所以生活的相對清貧。他笑了笑,伸出了五根手指頭,朗聲道:「大王只需借給我五千突騎兵,我便給大王黃金五百斤。」

    蘇僕延動心了,五百斤黃金對於他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當即一拍大腿,立刻答應了下來,大聲叫道:「好,本王就借給你五千突騎兵。不過,在我們達成協議之前,你必須當眾打敗我手下最強的勇士。否則的話,就算我借給你五千突騎兵,他們也未必肯聽從你的指揮。」

    這事已經由不得林南不答應了,蘇僕延已經將話說的很明白了。他站了起來,朝蘇僕延拱手道:「既然這是烏桓人的規矩,我就遵守這個規矩,何時開打?」

    蘇僕延見林南答應的十分爽快,哈哈笑道:「急什麼?將軍遠道而來,如今天色也已經晚了,我烏桓是好客之邦,絕對不會怠慢將軍的。今夜本王先宴請將軍一番,明日一早,昌黎城外再比試不遲。」

    「好,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

    當夜,蘇僕延在昌黎大宴了林南一番,並且讓族人獻上歌舞。林南在悠揚的羌笛聲中度過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夜晚,並且美美的睡了一覺。

    第二天一早,簡單的用過早餐之後,林南在蘇僕延的陪同下便來到了昌黎城外。

    昌黎城北三里的一個丘陵下面,五千烏桓突騎兵全部聚集在了一起,等候著他們的大王到來。

    突騎兵由來已久,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幽州突騎便是以烏桓突騎為原型組建的,其中更是有不少烏桓人。幽州突騎是在兩漢時興起的,漢朝和匈奴進行了長期的戰爭,為了能和匈奴騎兵抗衡。漢朝也建立了強大的騎兵部隊。在這樣的背景下,處於北方邊防地區的幽州,也在戰爭的錘煉當中,鍛煉出了一支精銳的騎兵突騎。

    東漢建立之初,光武帝劉秀便是借助了幽州突騎的力量平定了冀州,使得幽州突騎在歷史上成為最富戰鬥力的一支騎兵隊伍。光武帝之後。幽州突騎逐漸淡出了歷史的大舞台,只用在幽州一帶進行對匈奴和鮮卑人的抗爭,而後來中國歷代的騎兵中,雖然都有突騎的名號,但是這裡的突騎,是精銳騎兵部隊的代號,已經不再是特指的幽州突騎了。

    不過,林南所見到的這些烏桓突騎確實是名副其實的突騎兵,每個烏桓勇士都騎在一匹高大的駿馬上。戰馬沒有披甲,裝備著高橋馬鞍和馬鐙,能使騎士更穩健的騎在馬上。勇士們披著一般的札甲,採用長方形甲片,胸背兩甲在肩部用帶系連,另外還有披膊和保護兩腿的腿裙等。勇士們手中都拿著長約兩米的戟,馬背附近懸著弓箭,裝束一致的聚在一起。

    五千突騎兵見到蘇僕延騎著馬來到這裡以後。紛紛將手中的長戟舉過了頭頂,高聲呼喊道:「大王萬歲!大王萬歲!」

    看到裝束一致。如此雄壯的突騎兵,林南的心裡不禁發出了一陣感慨,緩緩地想道:「烏桓突騎果然名不虛傳,光在陣容上,就要比涼州的羌人來的統一,應該是由於多次被朝廷徵召為軍隊的緣故吧。」

    「烏力登。你過來!」蘇僕延停住了前進的馬匹,和林南一同來到了一個高崗上,沖高崗下面一個年輕的漢子大聲喊道。

    那個叫烏力登的年輕漢子策馬來到了高崗上,翻身下馬,將手中的長戟插在了地上。當下右手捶胸,低頭叫道:「烏力登參見大王!」

    蘇僕延扭頭對林南道:「將軍,這是我遼東屬國第一勇士,如果你能打敗他,這五千人的突騎兵就自然會聽從你的指揮。」

    林南打量了一下烏力登,見烏力登差不多有一米八五那麼高,生得牙張銀鑿,眼突金睛,拳似銅錘,臉如鐵缽,虯鬚卷髮,讓人看一眼心裡就會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感。他皺起了眉頭,看著烏力登,心中默默地想道:「不管怎麼樣,我都要打敗他!」

    蘇僕延似乎看出了林南心中的一絲疑慮,嘿嘿笑道:「林將軍,要事現在反悔的話,還來得及,別等到……」

    林南從烏龍駒的背上跳了下來,一經落地,便打斷了蘇僕延將要說下去的話,雙眼緊緊地盯著烏力登,冷冷地道:「開始吧!」

    蘇僕延先是吃了一驚,隨即又變得洋洋得意起來,他對烏力登十分的有信心,沖烏力登喊道:「手上別太用力,萬一傷了林將軍,你就是有是個腦袋也賠不起!」

    很明顯,蘇僕延沒有將比烏力登瘦小的林南放在心上,更多的是一種譏諷。

    林南走到烏力登面前,拱手道:「要怎麼比?拳腳、兵器、還是射箭?」

    烏力登抬起眼皮看了一眼蘇僕延,眼睛裡同樣充滿了疑問。

    蘇僕延道:「那就拳腳吧,動刀動槍的容易誤傷,只要誰的背先著地,誰就算輸了。」

    說完這句話,蘇僕延便策馬下了高崗,同時示意跟隨著的武士也離開這裡,將高崗給空了出來。緊接著,烏桓的五千突騎兵將高崗團團圍住,將他們手中的長戟高高的舉了起來,大聲地呼喊道:「烏力登!烏力登!烏力登!烏力登……」

    耳邊傳來了隆隆的聲音,周圍都是清一色的烏桓人,面前站著高出自己大半個頭的烏力登,林南做了一下深呼吸,腳步向後挪了挪,同時雙拳緊緊握住,沖烏力登喊道:「來吧!」

    烏力登的嘴角露出了一抹淡淡的微笑,虎軀一震,雙拳握緊,快步向林南衝了出去,舉著的右拳同時揮打了出去。

    林南看著烏力登健碩的身軀,撲面而來,如同缽盂般大小的拳頭同時朝他面門擊打了過來,他眉頭緊皺,見到如此有力道的一拳不敢硬接,當即利用敏捷的身手朝一邊側開。

    「呼」的一聲。烏力登的拳頭帶起了一絲微風,從林南的面前擦過。他見一擊未中,另外一拳隨後揮打了出來,企圖在林南沒有做出任何反應的時候,借用他巨大的力量將林南一拳擊倒。

    林南見烏力登來勢洶洶,雙拳生風。那種剛猛的勁道只要他身上挨了一下,估計就會斷裂一塊骨頭。他不敢硬接,依然利用敏捷的身手閃在了一邊,而他的雙眼卻一直在觀察著烏力登的一舉一動,企圖從這個外表剛猛的烏桓漢子身上找到一絲的弱點。

    「呼!呼!呼!呼!」

    烏力登一連擊出了四拳,每一拳都朝林南胸腹上的要害部位打,眼看快到要擊中的死後,林南的身影便會在眼前消失,出現在另外一個方向。他不敢有絲毫的懈怠。他是遼東屬國烏桓人中的第一勇士,他不能當眾敗給一個比他看起來要瘦弱許多的漢人,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出全力擊倒對方。

    蘇僕延和五千烏桓突騎兵都眼睜睜的看著高崗上的這場決鬥,每個人的臉上都露出了一絲的喜悅,他們看的很清楚,烏力登的雙拳將林南逼的到處藏身,讓林南毫無還手之力。

    「烏力登不愧是我部下第一勇士,一出手就不同凡響。每擊出一拳,手上的力道便會加強一分。看來這場決鬥已經毫無懸念了。哈哈,哈哈哈!」蘇僕延騎在馬背上,離高崗兩米左右,看著烏力登的表現,十分開心地道。

    林南左躲右閃,一連躲過了烏力登的十幾拳。整個人卻絲毫不敢懈怠。他見烏力登一身蠻力,所攻擊的地方也都是他的要害部位,若不是他身手敏捷,恐怕無法避開烏力登的拳頭。

    又躲過了幾拳,林南見烏力登的動作開始變得稍微緩慢了起來。他嘴角上露出了一絲微笑。他看準了時機,在避過烏力登當胸擊打而來的左拳時,身體猛然向烏力登的身邊靠了過去,用手肘猛烈地撞擊了一下烏力登的胸口,使得烏力登快要擊到的右拳戛然而止。他緊握的雙拳快速出擊,直接朝烏力登腦門上揮打了出去,兩拳只在烏力登太陽穴附近那麼同時給了一記重擊。緊接著抬起左腿踹向了烏力登的胸口,將烏力登一腳踹飛了出去。

    烏力登也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分明是自己在進攻林南,怎麼林南只閃了一下,整個身體便貼近了他,在經受了林南的兩拳之後,只覺得兩眼發昏,頭腦發蒙,身體不由自主的飛了出去,跌倒在地上,順著高崗便向下滾了出去,一直滾出了四五米才停了下來。

    看到這一幕,所有的人都驚呆不已,想想他們平日裡最尊敬最佩服的烏力登居然被一個漢人打敗了,而且只那麼一瞬間的功夫,都瞪大了眼睛,張大了嘴巴,吃驚的一言不發。

    「還有誰?」林南環視了一圈,高聲吼叫道。

    良久,高崗下面沒有一個人回答,就連平日裡焦躁的馬匹也變得極為寧靜了。

    烏龍駒突然揚起了前蹄,發出了一聲高昂的長嘶,似乎在替自己的主人慶祝這份勝利。

    「這……這怎麼可能?」蘇僕延吃驚的看著相對瘦小的林南,眨巴眨巴眼睛,自言自語地道。

    「萬歲!萬歲!萬歲!」長久的寂靜之後,高崗下面的五千突騎兵都不約而同的歡呼了出來,高亢的喊聲在這空曠的原野上響徹天地。

    蘇僕延急忙從馬背上跳了下來,快步走上了高崗,一把抓住了林南的手,緊接著用烏桓人的擁抱碰撞理和林南的左右胸膛碰撞了兩下,之後哈哈大笑道:「林將軍真是一個英雄人物啊,居然能夠打敗了我部的第一勇士烏力登,實在了不起啊!」

    林南道:「實屬僥倖!大王,我現在可以帶這五千突騎兵離開這裡了嗎?」

    蘇僕延哈哈笑道:「別急,我還有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算是一個不情之請,不知道林將軍能否答應?」

    「大王請說!」

    「林將軍英雄,我蘇僕延就崇敬英雄,我想和林將軍結為異姓兄弟,不知道林將軍意下如何?」

    「結義?」林南驚訝地道。

    蘇僕延道:「對,結義!遼東和遼東屬國本為一體,如今林將軍貴為遼東太守,我蘇僕延是遼東屬國烏桓部的大人,如果我們兩個人結為了異姓兄弟,那以後對付鮮卑人的話就可以共同進退了。不知道林將軍可否答應?」

    林南心中嘀咕道:「和蘇僕延結義,倒是有諸多好處,只是他年紀大我太多,萬一結拜了,那以後他不就成我大哥了嗎?」

    蘇僕延似乎看出了林南的心裡所想,急忙解釋道:「林將軍,我們烏桓人的結義方式和你們漢人不同,你們漢人是以年齡為長幼之序,我們烏桓人則是以武力高低為長幼之序,而且林將軍英雄,大家都有目共睹,這髡頭的習俗也可以免了。只要林將軍答應和我結義,我蘇僕延就願意奉林將軍為大哥,以林將軍馬首是瞻。」

    林南聽了以後,覺得這樣倒是很划算,但隨即想道:「蘇僕延好歹也是一部的首領,絕不可能因為我打敗了烏力登而和我結義,這其中必定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難道……難道是蘇僕延想借和我結義為名,襲取遼東郡?不行!我必須要搞清楚!」

    蘇僕延見林南尚在沉思,急忙輕聲問道:「林將軍,你想的怎麼樣了?」

    林南的話語變得冷淡起來,輕輕地道:「大王這麼急著和我結拜,是不是另有隱情?」

    蘇僕延臉上怔了一下,表情也略顯得有些僵硬,隨後重重地歎了一口氣,小聲對林南道:「林將軍有所不知,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自稱遼王,有部眾五千餘落,勢力頗大,而且他的部下大多都十分的悍勇,就連擁有九千餘落的上谷烏桓大人難樓也在一個月前被他給擊敗了,我自然不是他的對手。如今右北平烏桓人大人烏延自稱汗魯王,也被丘力居給擊敗了,被迫以丘力居為尊,丘力居擊敗了難樓和烏延,下一個就該輪到我了,我這裡只有六萬部眾,控弦之士也不過才兩萬人,根本打不過擁有數萬突騎的丘力居。今日我見林將軍英勇,而且手下還有兩萬多軍隊,如果我能和林將軍聯合在一起,或許丘力居會看在將軍的面子上不來找我麻煩。」

    聽完蘇僕延的這番話,林南覺得他一點都沒有猜錯,蘇僕延害怕丘力居,想拉他當擋箭牌,畢竟丘力居暫時還不敢向大漢發飆。他仔細地想了想,覺得自己現在確實應該要一個強有力的盟友,蘇僕延的這部烏桓人正好給了他一個很好的契機。他點了點頭,對蘇僕延道:「好吧,我和大王一見如故,如今大王又肯借給我五千突騎,我林南能有大王這樣的兄弟,也是一種福分。不過,要結義的話,大王必須答應我一件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