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穿越重生 > 大明狼騎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七十七章 閹黨餘孽(下) 文 / 傲骨鐵心

    阮大鋮聽後,頓是臉色一紅,尷尬說道:「公公說得不錯,學生當年迫於魏忠賢的淫威,不得不登門過府,但胸中終存忠義之心,不想諂媚求進,因此才將名刺討回。不想東林黨人卻以此大加攻訐,學生只得含恨棄官回籍。」

    「真是如此麼?」曹化淳笑而不語。

    阮大鋮一臉訕訕,這被人當場揭破前日舊事還真是叫人無地自容。猶豫一下,忽咬牙說道:「公公,學生以為那些東林黨人自視清高,其實心胸最是狹隘,所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絕難容人,日日以攻訐為能事,朝廷大事都敗壞在他們手中,皇上再也不能縱容他們胡鬧了!」

    聽了阮大鋮這番話,馬士英也立時一臉憤慨,昂首說道:「圓海所言正是小民心中所想,不瞞公公,小民以前曾與東林黨人交往過密,但憑心而論,小民卻真是不恥東林黨人所為的。想那東林巨魁李三才,圓海兄在《東林點將錄》裡稱他為托塔天王晁蓋,這是高評他了!此人其實就是一個貪吝卑鄙的小人!

    大奸似忠,大詐似直,身犯貪、偽、險、橫四大罪,罷黜回家,兀自怙惡不悛,盜竊皇木,營建私第,華堂高屋,儼然王府皇宮,可是做臣子的腸肺?

    公公,東林自命清流,所作所為儘是這等齷齪之事,藏污納垢,狼狽為奸,眼裡哪有什麼君王社稷!他們在朝中得勢,便一心排擠他黨,欲圖一黨獨大,把持朝政,為所欲為。若不能把持朝柄,便放言朝廷以為是者以為非,朝廷以為非者以為是,與朝廷作對,嘴裡說著為天下公,然實則就是一群無君無父之輩,對這等人,皇上萬萬姑息不得,更不能一昧相信,不然定會反受其害呀!」

    曹化淳聽他說得痛心疾首,似有殺父之仇奪妻之恨,不禁驚訝,這人怎麼對同根而出的東林如此憎恨的?

    不知這二人到底所圖何事,曹化淳自然不會將皇帝命他南下的用意托出,在那把玩起手中的玉石,那玉石樣式奇古,隱隱透出數點血斑,經他反覆摩挲之下,緩緩生出一股沉香之氣。

    將玉石放在鼻下輕嗅幾下,曹化淳這才看了二人一眼,爾後不動聲色地說道:「東林黨人雖惡,但大直之人還是有的,眼下朝中諸公也多是由黨人充任,你們如此聲討,把東林說得一無是處,豈不是說當今聖上識錯人,信錯人,用錯人了嗎?」

    「學生不敢妄言聖上!」阮大鋮起身拱手道:「不過學生和瑤草所言句句屬實,出於公心而非私心。恕學生斗擔,如今東林黨人把持朝政,謂之眾正盈朝,結黨成風,民間百姓受他們所惑,以為國家大有可為。然在學生看來,若任由東林繼續把持朝政下去,則我江山社稷勢必不穩!」

    「小民聽聞皇上屢屢被黨人封駁,此絕不是人臣之道!且東林黨人多是奸惡小人,根本不知國事,由他們把持朝政,肥得只能是他們私人腰包,苦得卻是朝廷和百姓!」馬士英深為痛恨的說道。

    「東林黨人在朝堂中把持朝政,黨同伐異,在民間也是興風作浪,公公可知這蘇州有一復社便是他東林黨的又一結社所在,社中之人都是東林元老,他們對國家的威害較朝中主政那幫人還要過之!」阮大鋮突然就將矛頭對準了這蘇州城內的復社。

    「果有如此厲害,你們所說未免太過聳人聽聞了吧,不過一書社,何以對國家有這等威害?」曹化淳揣著明白裝糊塗。

    「公公,圓海兄決非危言聳聽,實在是憂心國事。東林黨人若是開個書院,講講學,發幾句無關痛癢的牢騷,確是可以置之不理,由他說去!哪朝哪代沒有幾個說閒話的人?可這復社卻不同了,不說他們發傳單聚會,廣收社眾,單說他們對待朝政一節,已不滿足於清議品評了。據小民所知,這些復社中人與朝中那些東林黨人相互援引,將社員陸續選送入仕做官,不少騖名逐利之徒更是奔走其門,以圖發跡。如此下去不出數年,復社的勢力遍佈朝堂,就是不想幹政都難!到那時,皇上怕都難左右了。」

    「哼哼…」

    曹化淳面色一變,冷笑一聲:「不管是東林黨還是復社,想亂天下,想讓皇上聽他們的,不過是癡人說夢!萬歲爺何等聖明,豈能給他們蒙在鼓裡?再說,咱家東廠也不是吃白飯的!雖我東廠這幾年聲勢不振,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他們也不想想,咱家這東廠是為何設立的,他們也不想想,皇上能是先帝嗎!」

    曹化淳說得先帝不是指天啟帝,而是當今皇上的父親泰昌帝。泰昌帝在位很短,只幾個月就病死,但在位期間,對東林黨人卻是言聽計從,大小政事悉數托付東林黨人。

    見曹化淳終於被說怒,馬士英一喜,點頭道:「萬幸萬幸!這麼說皇上早有覺察了……那為何還不見公公對復社有所動作的?」

    「對付這些人,要用謀略,豈是說動手就動手的?」曹化淳瞥了馬士英一眼,有些不屑地問道:「虧你還是個兩榜的進士,不知道齊太史和晉董狐的直筆麼?咱家是替萬歲爺憐才,不是給他老人家招怨。」

    那齊太史和晉董狐是春秋時齊、晉兩國的良史,秉筆直書,不諱不隱,就是發蒙不久的童子也知曉一二,曹化淳說得如此盛氣凌人,馬士英登時面有羞色。

    「公公高見!」

    阮大鋮聽曹化淳嘲諷之意甚重,心中隱隱有些不快,但揣摩之下竟覺大有深意,急忙笑道:「皇上是我大明立朝以來屈指可數的有道聖君,自然不能妄開殺戮,授人以柄,留下千秋穢名。再說朝廷正在用人之際,怎能因廢棄復社諸人而傷了天下英才之心,堵了用人之路?」

    「那、那豈不縱容復社肆意胡為了?」馬士英遲疑起來,他轉頭看著曹化淳道:「公公必要想個什麼法子,打壓他們囂張氣焰才好。

    「法子不是沒有,還是剛才那句話,東廠不是吃白飯的,不會任由他們做大!」曹化淳一臉冷峻。

    「那是、那是自然。」阮大鋮、馬士英躬身稱頌。

    「別看復社眼下人多勢眾,熱鬧非凡,其實不過一盤散沙,張溥只是憑著科舉入仕一招,暫時籠絡住了人心。可是要將散沙捏成泥人,則是癡想了。他自家打不開利祿之門,還要仰仗朝廷,咱若將他的這點招數破了,他必然難以統領社眾。」

    阮大鋮目光轉動,問道:「公公是說下一科北闈,將復社盡情斥落?」

    「豈止是北闈,就是金陵的鄉試也要有些分寸,不可再像三年前那樣放縱了。」

    馬士英滿臉堆笑道:「公公此計出人意表,確是釜底抽薪的妙策!」

    「果能如此,復社就可不攻自破、煙消雲散了。不出三年,他們怕是再難自存於士林。」阮大鋮陰惻惻地說道:「那時他們若敢鋌而走險,公公正好一網打盡,好似聖人誅少正卯一般,看今後有誰膽敢與朝廷作對!」

    曹化淳將玉石收入袖中,起身負手,冷笑道:「怕是不用等到那時,他們內部早已爭鬥成一團。」

    馬士英想到什麼,有些擔心道:「不過這復社和朝中東林黨人結為奧援,若是復社有難,那朝中黨人勢必相救,到時,公公豈不是會有麻煩?」

    曹化淳嘿嘿一笑,道:「朝中的事咱家管不著,咱家只知道,他東林的老巢卻是要先端掉的,伐干砍支,由下而上。無了根基的東林黨,有何可怕?」

    「公公的意思是皇上要對東林黨下手了嗎?」阮大鋮的眼珠子直轉,迫不及待的想知道事情是不是如他所想。

    「嗯?」曹化淳微微瞇了瞇眼,冷冷的掃了阮大鋮一眼,「聖上的事情,豈是我們做臣下的好猜測的?」

    「是,是,公公教訓得是。」阮大鋮惶恐不安,低下頭不敢再說。

    馬士英卻是心中有數了,看來東林黨這幾年的做為已經激怒了聖上,想來周延儒被罷就是一個信號,若東林黨再不知收斂,恐怕大難就要臨頭了。卻不知曹化淳想要怎麼將東林黨在南直隸的根基一鍋端掉。東林這棵大樹根可是扎得太深,怕他一個已經削弱的東廠不能成事。

    戲也看了,宴也吃了,不該說得話也說了,曹化淳不想再與二人多說什麼,便道:「今日咱家與你二人說得這些話,咱家不希望有別人知道。」

    阮在鋮忙道:「公公放心,學生嘴嚴得很。」

    「知道就好,咱家累了,二位自便吧。」曹化淳說著說揮手招來隨自己來的檔頭,要他去備轎。

    「多謝圓海先生了。」曹化淳輕聲一笑,信步往院外走去,阮大鋮和馬士英連忙在後跟著,無比恭敬道:「學生(小民)恭送公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