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調教明朝

正文 第二百一十章 脆弱 文 / 愛雪紛飛

    泣鬼神驚艷的一刀也是最樸實無華的一刀,騎兵最普通的劈砍讓葉三施展出來,在場的所有眾將都大吃一驚妖刀的輕靈,劈砍的卻是沉重無比的鏈子錘,薛祿的長柄砍山大斧已經有了前車之鑒,被朱高煦的鏈子錘震飛了,到現在還沒找到,那葉三的妖刀又如何呢?眾將眼前出現了妖刀飛到空中的幻覺,可事實上如何,只有葉三和朱高煦能體會的到

    葉三的妖刀並沒有彈射出去,反而粘在了鏈子錘的鐵鏈上,一股似曾相識的巨力向葉三湧來,使他渾身舒泰,而朱高煦卻感到自己的力量在迅的消失,鏈子錘的重量像一座山似的壓在了他的雙臂,坐騎在向後踏步,激起碎石泥土朱高煦感覺支撐不住了,雙手互換,用鐵鏈纏住了妖刀,雙臂發力,鏈子錘向空中拋出,那光景就像葉三的妖刀挑飛了朱高煦的鏈子錘結果是讓人無法相信的,也是無法想像的,眾將都愣在了疆場之上朱高煦趁眾將發愣的時機,調轉馬頭,加向樂安城門奔去

    沒有一個人追擊,也沒有一個人吶喊,戰場上寂靜的只能聽見戰馬的蹄聲

    「好樣的真乃猛將也」宣德帝首先開聲稱讚,接著就是一片歡呼聲

    朱高煦回到城裡,四門緊閉,龜守不出,他確實讓葉三的一刀嚇破了膽,以他的神力就這樣敗給了葉三,是誰也說不清楚的,就連葉三也莫名其妙遠在城牆上的任雪峰沒看出什麼名堂來,只看見漢王勇猛無敵,最後因明軍人多勢眾才返回城池看到這樣的結果,城裡的將士都以為漢王得勝回城,一時間群情踴躍,紛紛向漢王祝賀到底戰況如何,只有朱高煦一人心裡明白在葉三面前他顯示出如此的脆弱,脆弱到不是葉三一合之將,讓他能不心驚嗎?

    脆弱使朱高煦不停地反思,自己一人沒有眾志成城,還能支撐多久?葉三的一刀使戰局逆轉,不光是朱高煦心驚膽戰,朱瞻基是龍顏大悅,現在是展開心理戰的最佳時機,隨命大軍佯攻,只用火銃和弓箭攻擊城上的守軍,在氣勢上做到了空前絕後城中的守軍本來就沒什麼鬥志,加上面臨如此巨大的壓力,都紛紛棄甲逃亡

    朱高煦前思後想,最後派人出城送出降書,表示願意投降當他就要打開城門的時候,任雪峰站了出來,代表守城的將士發話,寧可於樂安城共存亡,死也不投降士氣高昂的氣勢讓朱高煦也納悶,怎麼一夜之間,這些軍士都像換了一個人,難道非要我死了,他們才甘心?這可好,將士願意死戰到底,他卻要投降了,將帥不是一條心,這仗還怎麼打?

    任雪峰確實有他的私心,如果投降了,他將一文不值今天看到朱高煦如此勇猛無敵,可有一拼,死戰到底,也不為是一條出路朱高煦被手下的將士弄得雲天黑地,目瞪口呆,看到手下如此有骨氣,也為自己的脆弱慚愧於是乎,抖起精神,挺起胸膛,又屹立在樂安城頭,決心與樂安共存亡

    漢王慷慨激昂的一幕表演完後,回到王府卻換上便衣,從西城門小路,偷偷出城投降了,扔下了數千忠心耿耿的部下,結束了造反世家的歷史當第二天早上,朱高煦在樂安城下勸降部下的時候,任雪峰怒髮衝冠,手握闊劍,指點著朱高煦卻一句話也說不出來,手下已經沒有主心骨,紛紛偃旗息鼓,收刀放搶,軍心已成渙散之勢任雪峰無奈,橫劍自刎在樂安城頭,以生命抗擊朱高煦的脆弱

    在這場造反的鬧劇裡,朱高煦徹底扮演了一個多變的人物來謀求生存朱高煦投降後,在軍前大帳內,宣德帝不好在眾臣面前歷數他叔叔的罪狀,可必要的程序過場還是要走的文武百官都是官場滑頭,誰也不願意得罪位高權重的漢王,於是,宣德帝就指派了一位剛陞遷上來的御史來歷數漢王的罪狀讓宣德帝想不到的是,這位御史面對漢王和朝中大臣,毫無懼色,神情偉岸,洪亮的聲線震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包括宣德帝這位御史沒打草稿就把漢王罵了個狗血噴頭,引經據典,精彩紛呈,在眾臣內心深處得到了滿堂喝彩

    葉三也站在帳內,越看這位御史越熟悉,好像在哪裡見過,又一時想不起來,於是向楊秋遲打聽,這才知道這位御史是中榜的進士,叫于謙

    啊是于謙就是在自己做門丁時,救了他一回的那個秀才,記得他還讓小李送給他一本《城防攻略》,怪不得言辭如此鋒利,讓在場的眾人無顏色,一身浩然正氣感染了一切跪在于謙面前的朱高煦,脆弱的心靈又一次受到沉重的打擊,甚至比葉三的那一刀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于謙口舌凌厲的攻擊下,歷來勇猛無敵的朱高煦只有渾身顫抖的份兒宣德帝見目的達到,于謙也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認為這位御史是一位不可多得的人才,如果加以歷練,必是國家棟樑事後證明,宣德帝是很有眼光的,在國家危難之時,于謙不但力挽狂瀾,還造就了他名垂青史,千古流芳

    朱高煦雖然投降了,但大明朝老朱家有一個慣例,就是窩裡鬥的你死我活,但是一旦有一方勝出,那麼老朱家絕對不殺老朱家的人宣德帝也是如此,儘管很多大臣都勸說他要殺掉朱高煦,永絕後患,但宣德帝並沒有那樣做,只是把朱高煦關在了西安門的大獄裡,並且好吃好喝的伺候著,還不時地到獄中看望他的叔叔朱瞻基作為一個皇帝做的可說是仁至義盡,可朱高煦卻不思悔改,好了傷疤忘了痛,竟然戲耍起他的侄兒,根本不把朱瞻基放在眼裡

    有一次,宣德帝帶著葉三又到獄中看望朱高煦,朱高煦趁宣德帝不備,一個掃堂腿把宣德帝掃到了空中,在落地的時候,如果不是葉三眼疾手快接住了宣德帝,宣德帝有可能就傷在了朱高煦的腿下雖然宣德帝沒有受到多大的傷害,卻掃了皇帝的面子,就是一個泥捏的人也會怒火沖天,何況是皇帝?

    宣德帝終於發怒了,下旨鑄造了一個沉重的銅缸把朱高煦罩住,在銅缸上挖了一個孔,能看見朱高煦的腦袋,想徹底限制朱高煦的活動範圍沒成想,以朱高煦的神力竟然用兩膀之力,把如此沉重的銅缸頂了起來,還大搖大擺,一溜歪斜地到處溜躂不知死活的朱高煦又一次掃了宣德帝的面子,這不是在向皇權示威嗎?

    宣德帝只有派葉三去鎮壓住朱高煦,他認為在朝中只有葉三能夠鎮住朱高煦葉三從頭到尾見證了朱高煦的悲哀,在面對頑固不化的朱高煦,葉三隻做了一件事,就是手拿一柄大錘,大力地敲擊銅缸,這下,朱高煦受不了了,震耳欲聾的音波震的朱高煦頭暈眼花,差點精神錯亂,只有向葉三求饒宣德帝得知葉三如此手段,差點噴飯,真是惡人自有惡人磨,一物降一物啊

    可葉三一離開,朱高煦就繼續我行我素,其他的人也想效仿葉三來敲擊銅缸,可是都近不了銅缸的範圍,還被朱高煦用銅缸壓死了兩名獄卒這下,宣德帝忍無可忍了,於是派人把銅缸壓住,澆上火油,燒死了朱高煦這樣一位幾十年如一日的造反名家,最後竟被烤成了叫花雞,讓後人多了一份茶前飯後的笑談

    宣德帝擺脫了最後一個累贅,掃清了最後一片陰雲,帝位越來越穩固他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皇帝,給他出過力的臣子都得到了封賞大太監王振已經成為後宮最有權力的太監,並且年幼的太子朱祁鎮對他是言聽計從於是,王振把實現遠大的宏偉目標都寄托在了太子身上葉三作戰勇猛,可以說又一次救了朱瞻基的命,保住了他的皇位,多少也撫平了他對葉三的猜忌,升為京城九門都指揮使,在軍中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也算是風光了還有一位就是推薦王振出馬捉拿盛寅的李時勉,被升為一時舉足輕重的言官宣德帝一時的錯誤決定,導致他在痛苦中死去作為皇帝為什麼會死於一個小小的言官,讓朱瞻基也莫名其妙

    明朝的科舉制度造就了很多文人登上歷史舞台,李時勉就是一位憑借科舉考試躍上龍門的升為言官後,是變本加厲,廣結同鄉、同事,成立了權傾朝野的實力派,別看他官不大,可他是唯一可以彈劾皇帝的官員這些文人善於幫派鬥爭,並且以指出皇帝過錯為榮,如果挨了皇帝的打,是家門榮耀宣德帝可說是一位明君,任勞任怨處理國家大事,可是也經不起李時勉吹著浮土找裂縫的行徑宣德帝不好色,也不娛樂,唯一的愛好就是喜歡斗蛐蛐,誰知竟被李時勉扣上了玩物喪志的蛐蛐皇帝帽子為此,李時勉挨了一頓暴揍,沒想到竟成全了李時勉,不但沒有絲毫悔改,還洋洋自得到處宣傳他的豐功偉績,可說是全家為此榮耀

    此時的宣德帝由於心情壓抑,處理國事有點力不從心了,下一道旨意都要經過這些德高望重的文人翻過來掉過去的審閱,讓他感到他的權力被徹底地架空於是,宣德帝開始反感文人而重用太監,錯誤的決定,導致了太監參政的惡果在當時,絕對沒有一人能夠理解宣德帝的這一決策,也沒有人能理解他下這一決策的痛苦皇帝並不想做孤家寡人,他也想有人能夠維護他的權力,可選來選去,就認為太監最聽他的話,對他言聽計從,每一句話都不打折扣作為一個皇帝他是喜歡聽他話的太監呢?還是喜歡對他指指點點,整天批評他的不是,干涉他的私生活的大臣?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太監

    宣德帝是一位精明厚道的皇帝,並不愚蠢,難道他不知道太監參政的惡果?其實他心裡比誰都明白,為了朱家的江山社稷,為了朱家的皇位,他是不得已而為之朝中文官的勢力越來越龐大,作為一個皇帝,他已經無法*縱這些人,天長日久就會威脅到他的帝位,只有啟用太監來牽扯制約文官,這樣做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太監參政,永遠威脅不到他的皇位,他動動手指就可以要了太監的命,太監只是他手中的一粒棋子而已對於對他指指點點的文官用這種方法就無能為力了,別說要他們的命了,就是殺一兩個人也動搖不了文官的根基,這些人都是飽讀詩書,文采精湛,口舌凌厲,皇帝和這些人講理,那才是自取其辱,壞事還是讓太監去幹

    太監和文官的權力之爭,如火如荼,葉三作為武將倒是樂得清閒,幾天不上朝也沒他的事,真的沒事嗎?葉三也有他的不為人知的煩惱和痛苦

    手機用戶可訪問wap.觀看同步更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