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紈褲千金

《》正文 第五十章 節度使 文 / 石楠

    這點子其實並不是從史書上看來的,而是金琳高中上歷史課的時候歷史老師講到北宋時順便講的,歷史老師也許是個北宋迷,所以對北宋的經濟發達程度推崇備至,課堂上就順便給學生們講了一下北宋時期的經濟,其中就有票鹽法與熙豐法。可見,一個具有發散思維教學習慣的老師,對一個學生的成長能起到多麼有益的作用啊。

    票鹽法是朝廷對鹽這個產業的一種控制手段,簡單說來,就是商人在官員處購買鹽鈔,從而獲得相應數量的食鹽買賣權。這是仁宗時期的政策,節約了官賣食鹽的種種成本,避免了由於官員舞弊造成的各項虧空,既簡單又快捷,一直沿用到清朝末期。

    而熙豐法則是朝廷對礦業的管理手段,與票鹽法類似,將礦場授權給商人經營,並每年分得商人收益的兩成,而商人本身則得到收益的八成。這個制度產生於宋神宗熙寧到元豐年間,所以得名「熙豐法」。

    以上兩種關於資源利用的制度,都是在前朝制度的基礎上不斷優化而成的,因為其形式簡單,步驟最少,而避免了許多容易出現漏洞的中間環節,減少了貪污舞弊的發生率,為國家增加了一筆可觀的收入。這些制度都是北宋中期形成的,但是因為北宋前期的歷史被扭曲了,所以這些本該出現的制度並沒有出現。

    金琳本以為汪靜書就算不佩服得五體投地,至少也應該表現得萬分驚喜吧,但是他卻說行不通!這句話給金琳的打擊,無疑是巨大的,就好像一個大學生與一個小學生比試數學,卻被小學生贏了去,這不是只用失敗就能概括的恥辱了,已經上升到一種民族或者人類社會進步的高度上去了。

    一個一千多年後穿越過來的現代人,偷用了古人的智慧結晶,提點小建議,妄圖振興一下大宋,結果才剛說出來,就被一個貨真價實的古人給槍斃了,這叫金琳怎麼想得通。「為什麼?」如果不是怕嚇到汪靜書與舒同,她至少想問二十次「為什麼」,因為只有這樣才足以表示出她的不滿於疑惑。

    「這法子倒是好法子,不過目前的情況下卻沒辦法使用,好些產鹽或者產礦的地區,都在節度使管轄區內,節度使擁有自主的使用權,朝廷如果要強行介入的話,只怕會造成時局動盪的。」汪靜書沉聲解釋著。

    節度使一職通常是由五代十國後期降了大宋的國主們的後代擔任,其職權就跟諸侯有些類似了,擁有獨立的兵權與政權,只每年上朝一次,繳納朝廷定制的課稅。前幾年就有不少的節度使,報了天災,分文未繳,所以才會導致最近國庫不夠充盈。歷代的皇帝們都以取締節度使為目標,卻每一代都以失敗而告終。不過,雖然沒能最終取締節度使一職,但是歷代的皇帝們都為此而付出了努力,並也取得了一些微末的成績。比如通過賜婚、徵兵、徵稅等這些方式,淡化節度使的血統,削弱他們的兵權以及地方財政實力等。

    「節度使」這三個字使金琳想起了安史之亂,若是處理得不好,搞不好又會造成另一個什麼史之亂的,那她可就不只是貪官了,而是罪人了,想到這裡,金琳皺著眉攤了攤手道:「那我就沒其他辦法了,總不能讓朝廷官員們都去開店創收吧?也不能增加課稅,這樣會招致民怨沸騰的……我實在是不知道還有什麼辦法了。」

    汪靜書見金琳精神有些萎靡了,安慰道:「賢弟也不要沮喪,這法子雖然當下也許用不了,但是法子是好的,家父完全可以把這法子報上去,如果皇上覺得行不通,那也算十天內完成了任務,這樣,皇上也不能罰家父的俸祿了吧?」

    金琳愕然道:「這樣也行?」汪靜書笑道:「放心吧,行的,皇上在這種事情上,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家父的,不過,這鹽和礦具體要怎樣個操作法,賢弟還得講講,總得要比前朝的制度更好一些才行,否則也無法矇混過關了。」

    金琳於是把票鹽法與熙豐法詳細地給汪靜書講了一遍。汪靜書地眼睛越聽越亮。嘴角笑容地幅度越來越大。待金琳說完後。汪靜書放下酒杯。狠狠地拍了一下自己地大腿。讚道:「賢弟。你是怎麼想到這些地?太好了。為兄可以保證。皇上聽了肯定心動。也許會促使皇上下決心取締節度使也說不定!」

    一直保持沉默地舒同這時搖頭道:「取締節度使。不是那麼容易地事情。」這話。如同一盆涼水。「嘩」地一聲潑到了金琳與汪靜書地頭上。地確。要取締節度使。不是一年兩年可以完成地。搞不好會引發戰爭也說不定。

    汪靜書沉默了一陣後。對金琳笑道:「不管行不行。為兄地還是感謝賢弟。這樣吧。為兄再欠賢弟一頓飯。算是答謝。如何?」金琳本就不怎麼把國家大事放在心上。見汪靜書故意逗她開心。於是也放下了思想包袱。笑道:「還是算了。總當債主麻煩。」

    酒足飯飽後。三人離開了天下第一樓。各自回了家。

    當天。汪靜書就把金琳地想法告訴了他地父親宰相汪必清。不過自然是略去了金琳地名字。只說是一個朋友地提議。汪必清聽了之後一臉地凝重。雖然他對這些商業上地東西並不是十分瞭解。但是也知道這兩個法子實在是很好用。不過橫在中間地最大障礙就是節度使。恐怕要想實現這兩個法子。會十分地困難。

    思索再三後。汪必清叮囑道:「這事不要告訴任何人。如果你那朋友問起。你就說皇上沒有採納這個建議。這事干係重大。如果處理得不好。也許會導致社稷動盪。明白嗎?」汪靜書自然是明白其中地厲害關係。如果傳了出去。難保不會引發什麼大地變動。於是再三地保證不會講出去。讓父親安心後。才離開。

    待兒子離開後,汪必清去了書房,自己動手研了墨,提筆洋洋灑灑地寫了一大本密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