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樓蘭情緣

《》正文 郭沫若 下 文 / 何凌霄

    郭沫若著作集錦1、詩集

    女神》、《長春集》、《星空》、《潮汐集》、《駱駝集》、《東風集》、《百花齊放》、《新華頌》、《迎春曲》、《天上的街市》等等;

    詩歌代表作品

    天狗2、筆立山頭展望3、鳳凰涅盤4、戰聲5、罪惡的金字塔6、天上的街市7、駱駝8、晨安9、夜步十里松原10、黃浦江口11、血肉的長城12、太陽禮讚13、春鶯曲14、鶯之歌15、立在地球邊上放號16、我是個偶像崇拜者17、詩的宣言18、爐中煤19、霽月20、郊原的青草

    歷史劇本

    屈原》(已拍攝發行)《虎符》《棠棣之花》《孔雀膽》《南冠草》《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則天》《聶嫈》《高漸離》;

    回憶錄

    洪波曲》

    評論集

    雄雞集》

    專著

    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研究》《卜辭研究》《殷商青銅器金文研究》《十批判奴隸制時代史論集》《郭沫若文集》(38卷)等。

    翻譯書目

    茵夢湖德國施篤謨著、與錢君胥合譯,1921年,泰爾

    少年維特之煩惱》(長篇德國歌德著、1922年,泰東

    社會組織與社會革命》(論文)日本河上肇著,1924年,商務

    雪萊詩選》(詩集)英國雪萊著,1926年,泰東

    浮士德》(詩)德國歌德著,1928年,創造社

    沫若譯詩集》印度枷裡達若著,1928年,創造社

    石炭王美國辛克萊著,1928年,上海樂群書店

    政治經濟學批判淪)德國卡爾.馬克思著,1921年,神州

    戰爭與和平》(長篇俄國列夫.托爾斯泰著,1935年,光明書局

    藝術的真實論)德國卡爾.馬克思著,1947年,群益

    著作書目年份及出版社介紹

    黃浦江口》

    女神》(詩集)1921年,泰東

    瓶》(詩集)1927年,創造社

    前茅》(詩集)1928年,創造社

    恢復》(詩集)1928年,創造社

    水平線下、散文集)1928年,創造社

    我的幼年》(自傳)1929年、光華

    漂流三部曲、戲劇集)1929年,新興書店

    山中雜記及其他、戲劇集)1929年,新興書店

    黑貓與塔、散文集)1931年,仙島書店

    後悔、戲曲集)1930年,光華

    黑貓與羔羊集)1931年,國光

    今津紀游》(散文集)1931年,愛麗書店

    桌子跳舞、散文集)1931年,仙島書店

    藝論集續集》(論文集)1931年,光華

    創造十年》(回憶錄)1932年,現代

    沫若書信集》1933年,泰東

    豕諦》(歷史936年,不二書店

    北伐途次》(散937,潮鋒出版社

    甘願做炮灰》(劇集)1938.北新

    戰聲》(詩集)1938、戰士出版社

    創造十年續編》(回憶錄)1938,北新

    羽書集》(散文、論文集)1941,香港盂廈書店

    屈原》(劇942,重慶文林出版社

    蒲劍集》(散文、論文集)1942,重慶店

    棠棣之花》(劇942,作家書屋

    虎符》(劇942,群益

    屈原研究》(論943,群益

    今昔集》(論文集)1943,東方書社

    孔雀膽》(劇943。群益

    南冠草》(劇944,群益

    青銅時代》(史論)1945,文治出版社

    先秦學說述林》(論945,福建永安東南出版社

    十批判史論)1945,群益

    波》(散文集)1945,群益

    蘇聯紀行》(散文集)1946,上海中外出版社;改名《蘇聯五十天》,1949,大連新中國書店

    歸去來》(散文集)1946,北新《築》(劇946,群益

    南京印象》(散文集)1946,群益

    少年時代》(自傳)1947,海燕

    革命春秋》(自傳)1947、海燕

    盲腸炎》(雜文集)1947,群益

    今昔浦劍》(散文、雜文集)1947,海燕

    歷史人物》(史論)1947,海燕

    沸羹集》(散文、雜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天地玄黃》(散文、雜文集)1947,大孚出版社

    下的笑聲集)1947,海燕

    創作的道論)1947,文光

    抱箭集、散文集)1948,海燕

    蜩螗集》(詩集)1948,群益

    雨後集》(詩集)1951,開明

    海濤》(散文集)1951,新文藝

    奴隸制時代》(史論)1952,新文藝

    沫若文集7卷)1957一1993,人文

    雄雞集》(詩集)1959,北京

    洪波曲》(自傳)1959,百花

    蔡文姬》(劇959,文物

    潮汐集》(詩集)1959,作家

    駱駝集》(詩集)1959,人文

    武則天》1962,中國戲劇

    李白與杜甫》1972,人民

    郭沫若全集》四川人民1982一1987

    編輯本段]

    郭沫若書法成就

    行草見長韻味無窮

    在書法藝術方面,郭沫若同樣成就璀璨,在現代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郭沫若以「回鋒轉向,逆入平出」為學書執筆8字要訣。其書體既重師承,又多創新,展現了大膽的創造精神和鮮活的時代特色,被世人譽為「郭體」。郭沫若以行草見長,筆力爽勁灑脫,運轉變通,韻味無窮;其楷書作品雖然留存不多,卻尤見功力,氣貫筆端,形神兼備。郭沫若在書法藝術上的探索與實踐歷時70餘年。青年郭沫若的書法得到社會承認,始於辛亥年間。

    年以後,他的著名詩集《女神》等作品集問世,使其書體在更廣泛的讀者面前顯露風采。上世紀20年代末,郭沫若旅居日本,由金文甲骨入手,以字辯史,借史鑒今,諳熟了祖國文字、書體的演進軌跡,創立了古文字研究的科學模式年他歸國抗戰,在民族危難之中,其詩詞創作常與書法相結合,筆墨間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新中國成立以後,郭沫若在繁重的國事之餘從事更為豐富的書法創作。他慷慨為人,博識廣聞,為全國各地名勝古跡、工礦學校、以及社會各界、海內外友人留下難計其數的辭章墨寶。其書法作品數量之多,影響之廣,少有出其右者。為紀念建國15週年而創作的巨幅書法作品是郭沫若書法作品的代表作之一。在一幅米x米的宣紙上,郭沫若用蒼勁有力的行書,書寫了「自力更生奮發圖強」八個氣勢磅礡的大字。市場拍賣時底價為萬元人民幣,最終以319萬元的價格改寫了郭沫若書法作品成交記錄,同時也刷新了近現代書法單件作品的成交記錄。值得一提的是,樂山日報和樂山晚報的報頭字體,也是集郭沫若手書作品而成。

    若以書法家視之,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郭沫若可歸入學者型或「文化人」類型的書家。在他的書法作品中,處處透射出一種「文」的氣息,寵萬端於胸中,幻化出千種思緒,從筆端涓涓流出,生成與他詩、文、史種種學問修養相融合的化境,以書法的外化形式展現給讀者。

    關於書法的學習,郭沫若在《洪波曲》中說:「我從前也學過顏字,在懸肘用筆上也是用過一番功夫的」。從他的自敘可以看出他早年師顏魯公的用功刻苦。從他的作品中,仍依稀可見顏魯公的精神,比如線條的樸茂、敦厚;結體的寬博。郭沫若行草書的精妙之處,在於「意」的揮灑和「韻」的和諧。郭沫若在的成就使他擁有了人格的浪漫與文化思想的深刻,轉換成書法作品時,即有了「意」的揮灑與「韻」的天成。如果以郭沫若在文學、人格上的浪漫與文化上的「狂飆」來視其書法創作,應該是耐人尋味的。沈尹默有詩評曰:「郭公餘事書千紙,虎臥龍騰自有神。意造妙摻無法法,東坡元是解書人。」

    關於郭沫若書法作品的系列出版物

    主要有郭平英主編《二十世紀書法經典·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和《郭沫若書法集》(四川辭書出版社1999年出版)兩種,印製精美,信息量大,極富欣賞價值和長久保存價值。如果說這些出版物的不足,則是因循慣例,僅在作品旁簡單標注題名、尺寸、年代等,高雅有餘,普及不足,對於大多數讀者來說,不能夠從中瞭解書法家其人及其作品的價值。趙笑潔、東野長河著《中國書法家全集·郭沫若卷》,(河北教育出版社、中國藝苑出版社2002年5月出版)恰恰彌補了上述不足。

    中國書法家全集·郭沫若卷》融郭沫若書法作品、傳記、印章、論藝言論以及作品賞析,使讀者既能夠欣賞到郭沫若的書法作品,又能夠瞭解郭沫若的人生(包括藝術)道路、書法理論,還可以幫助讀者欣賞郭沫若的書法作品,實為一本雅俗共賞的好書。

    五章:第一章,生平概述;第二章,書法藝術歷程;第三章,蘭亭論辯;第四章,「郭體」解析;第五章,論藝摘錄。附錄包括常用印章、年表、主要傳世作品、主要參考書目、釋文等五個部分。該書收錄郭沫若書法作品90餘件,附錄中的「釋文」部分,分別將這些作品的文字逐一錄出,以便讀者對照閱讀、欣賞。

    「生平概述」簡要敘述郭沫若的人生道路和學術生涯;「蘭亭論辯」介紹論辯的由來和意義;「書法藝術歷程」、「『郭體』解析」兩章,是書中文字敘述的重點,此前這樣的系統論述並不多見。

    郭沫若並非專門的書法家,但他的書法藝術成就卻有目共睹。「書法藝術歷程」一章,探索郭沫若70餘年書法藝術風格的形成和發展。少年時代:心儀「蘇(東坡)體」,又受民國書法主流碑帖結合的影響。東渡日本:探奧甲骨,研究早期造型符號,而且用毛筆撰寫,雖非書法作品,字裡行間的金石氣已油然而生。對於晉(二王)、唐(孫過庭《書譜》)以及明中後期一些書法的追溯,明顯看出他消化與吸收傳統法帖的種種痕跡。為抗戰而書,使郭沫若的書法作品幅式走向大眾化。字型結體、筆法起運、章法行氣等,都有了新的面目。格調剛柔並舉,或含蓄溫和,或疾厲昂揚,成為郭沫若書法走向成熟的前奏。書寫新中華,「郭體」形成世紀60年代,是郭沫若書法成熟、風格更趨強烈、創作更為旺盛的時期。他的書法風貌精氣飽滿,形式與內容又有新的開拓。風格的獨創性,由早期的碑學功底,到融匯碑帖的廣泛吸收,到晚年的風貌獨立,最終走向成熟,顯出**洋溢、滌滿乾坤的浪漫風采,形成風靡神州的「郭體」書法,成為20世紀學者型書法家的一個典範。

    結合郭沫若書法作品進行解析,是這本書不同於一般書法集的一個特點。「郭體」解析一章,從「當於目而有據」的點畫出發,綜合作品的特徵,瞭解其思想境界、人格品性,瞭解其心理,瞭解其時代精神,從而對「郭體」作出品評:浪漫風格--豪放明快、不拘繩墨;筆法特徵巧於變化、深厚凝重;結體風神灑落、平中寓奇,章法匠心獨具,運用玄妙;草舞墨見豪情。歸納郭沫若書法「巧於變化、深厚凝重的筆法特徵」為:逆入平出,回鋒轉向;內擫外拓結合;藏露互用,方圓並施。歸納郭沫若書法「風神灑落、平中寓奇的結體」為奇正相生、疏密得當、虛實變化、開合伸縮、俯仰有姿、避讓妥帖等六點。這對於讀者理解、認識郭沫若書法風格,頗有幫助。

    需要改進的地方,表達既要科學嚴謹又要通俗易懂,二敘述與書法作品的穿插要配合得當。此外,書法作品編號與其他插圖編號應當區分開,有所脫漏的書法作品「釋文」應當補入。

    編輯本段]

    郭沫若軼事

    巧對嵌字聯

    曾經參加過「一·二八」淞滬抗戰的陳銘樞將軍,字真如。他是當時著名佛學家桂百煉先生的弟子,對佛學頗有研究。

    年在武漢時,陳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政治部指導委員。有一天,他和李濟深、黃琪翔、余心清一齊造訪政治部第三廳廳長郭沫若,與正在磨墨寫字的郭沫若談笑。陳銘樞說:「聽說沫若兄善對嵌字聯,今天要勞駕你了,有人用梵文兩句將我的字『真如』嵌了含真字的上聯,尚無下聯,請你也用梵文對如字的下聯吧。」郭沫若笑著說:「你是故意來找麻煩的,梵文我已多年未涉獵,手邊又無書可參考,怎麼對呢?」李、黃、余見有此雅事,就叫陳趕快把上聯念出來,都說沫若兄一定能對好。陳於是念出上聯「真有人古,誰為真宰」,嵌了兩個真字。郭沫若偏著頭想了一會兒,對曰:「如是我佛,此即如來」,也嵌了兩個如字,自然渾成,珠聯璧合。大家一齊鼓掌叫好。又要求寫成條幅,郭亦不推辭,一揮而就。

    國民政府遷到重慶後,郭沫若曾生過一場病。陳銘樞來看望他,跟郭沫若談論起桂百煉充滿佛教哲理的辭世詩,趁機又要求郭將他的字再嵌一聯。郭沫若思索片刻,揮筆寫下了「真理唯馬克思主義,如來是桂百煉先生」。以鶴頂格嵌了真如二字,上聯表達了他對馬克思主堅定信仰,下聯以哀悼桂百煉先生,雖然明白如話,卻是工整貼切。

    蕭三郭沫若合作聯珠對

    年3月,詩人蕭三到海南島儋縣參觀華南熱帶作物研究所和華南熱帶作物學院,當時這兩個單位正值初創時期,條件很差。師生們一面開荒建房,一面上課學習。蕭三為師生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所感動,提筆撰一句云:生產產詩歌,詩歌歌生產,熱帶作物區裡作詩,詩情最熱;這是一副對聯的上聯,蕭三將下聯空著,並題附言:「希望有後來高明者對下聯。」事有湊巧,時隔三天,郭沫若也來這裡參觀,看了上聯,便信手為之續出下聯:勞動動教研,教研研勞動,紅旗照耀光中施教,教益通紅。

    妙解怪字

    世紀50年代末期,有幾位日本學者來中國登泰山,沿途的風景令他們流連忘返,讚歎不已。穿紅門,過萬仙樓,北行一段,自然風光絕佳,盤路西側的石壁上鐫刻有「ぜ蟲二」兩字,引起日本學者的很大興趣,他們向陪同的中國學者詢問,這兩個古怪的字意思是什麼?還真把在場的人都難住了。

    遊山歸來,日本學者仍追問「ぜ蟲二」的讀法和意思。於是,我國學者們便翻書查卷,多方請教專家教授,可就是得不到滿意結果。後有人帶著臨寫的這兩個字找到中國科學院,請教郭沫若。郭看了這兩個字,沉思片刻,提筆在「ぜ蟲二」兩個字外邊各加兩筆,「ぜ蟲二」變成了「風月」。郭沫若笑道:「這兩個字應讀作『風月無邊』,不過是古代名士的文字遊戲罷了。」

    改詩救少女

    年秋天,郭沫若到南海普陀山遊覽。在梵音洞他拾得一個筆記本,打開一看,扉頁上寫著一聯:「年年失望年年望,處處難尋處處尋」;橫批是「春在哪裡」。再翻一頁,竟絕命詩,且署著當天的日子。郭老看了後很著急,馬上叫人尋找失主。失主終於找到了,是一位面色憂鬱的姑娘。她叫李真真,因三次考大學落榜,加上戀愛受挫,於是決心「魂歸普陀」了。郭老耐心開導她,對她說:「這副對聯表明你有一定文化水平,不過下聯和橫批太消沉了,這不好,我替你改一改,你看如何?」姑娘點頭,郭改道:「年年失望年年望,事事難成事事成」;橫批:「春在心中」。

    姑娘聽了感佩不已。心想眼前這位長者一定是位有學問的首長。他把自己的心事都傾吐出來。郭老聽了,揮筆寫一聯云:「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下署「蒲松齡落第自勉聯」。

    李真真仔細閱讀,好像見到了楚霸王破釜沉舟大破秦軍的壯烈場面;又好像看見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滅吳雪恥的一幕;還想到蒲松齡落第後意志不消沉而發奮創作了不朽傑作《聊齋誌異》……這副對聯不正是「事事難成事事成」的最好註腳嗎?姑娘請郭老為這副對聯簽上名。待郭老寫上「郭沫若,六二年秋」幾個字後,姑娘才驚喜地知道眼前這位首長就是大文豪郭沫若啊!她激動地表示要永記教誨,在人生道路上奮勇前進,李真真還大著膽子寫了一首詩作謝郭老云:梵音洞前幾彷徨,此身已欲付汪洋,妙筆竟藏回春力,感謝恩師救迷航。

    湛江題詩「一寸河山一寸金」

    年,郭沫若到湛江題詩「一寸河山一寸金」;寸金橋,坐落在赤坎區西側。始建於1925年,原為遂溪麻章區紳民所建。橋名含中華國土寸土寸金,不容外敵侵佔之意,以紀念1898年當地人民的抗法鬥爭年重修,重修後的寸金橋為水泥鋪面單孔石橋,長19米、寬12米,兩側各立欄柱18根,橋西頭立碑一方,記抗法鬥爭事跡始末,1964年2月國家領導人董必武來湛,為橋題詩:「不甘俯首所瓜分,抗法人民組義軍,黃略麻章皆創敵,寸金橋頭自由雲」。郭沫若有「一寸河山一寸金」的詩句。

    年7月,市人民政府再修寸金橋,橋寬擴至22米、伸長24米,為水泥鋼筋結構。橋兩頭分別豎碑一方,碑上分別記載董必武「寸金橋」手跡和郭沫若「一寸河山一寸金」詩句手跡,寸金橋為湛江市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本段]

    郭沫若故居和紀念館

    故居

    郭沫若故居坐落在四川樂山市東35公里沙灣場正街。坐北向南,背負綏山(即峨眉山第二峰),面對沫水(即大渡河),是一座三進中式木結構小四合院和一個小後花園。第一院的左測房間,是郭沫若誕生處。中院右側房間是郭沫若「結婚受難」時的新房;後院緊連小花園,有一間面對綏山的廳房,即為郭沫若四歲半啟蒙受教的「綏山館」家塾。早年之《村居即景》《早起》《正月四日榮天崗掃墓中途遇雨口占一律》等詩,即作於此。舊居近年經維修恢復原貌,於1981年11月16日郭沫若誕辰九十週年時公開展出。

    沙灣是郭沫若的誕生地,「綏山毓秀,沫水鍾靈」,橫貫光潔度灣城區南北的老街中段,一套坐西向東的四進穿斗木結構平房,前傍沫水,後依綏山。郭沫若故居創建於清代嘉慶年間,後經逐步擴建,至郭沫若父親郭朝沛經營家業時,達到目前規模,共有大小房間36間。今天,它仍然保持著古樸的風貌。郭沫若早年的詩作《早起》、《茶溪》、《村居即景》等即作於此。

    郭沫若故居博物館位於舊居牆後,佔地畝,為一樓一底的三合庭院仿古式建築,館內亭台相接,環廊相連,竹木森森,池水漣漣,奇花異草,幽香陣陣。博物館陳列大廳內,郭沫若的著作、文物和生平事跡資料及照片,依序展示在遊人面前。

    郭沫若紀念館

    郭沫若紀念館位於北京什剎海前海西岸,佔地7平米,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郭沫若(1892~1978年)自1963年11月由西四大院胡同5號遷居至此,在這裡度過了一生的最後15年。紀念館大門上方懸掛著鄧穎超題寫的「郭沫若故居」金字匾額。院中最為搶眼的當數郭沫若夫婦親手種植的銀杏與牡丹。

    垂花門進四合院,東西廂房及後排東房為生平陳列室,展示這位詩人、學者兼戰士的一生及其在文學、歷史、考古、翻譯等領域中的成就和為和平運動所作的貢獻。

    前排正房分別是客廳、辦公室、臥室,穿過小月季園,後排正中是郭沫若夫婦研磨書法的地方,它們都依舊保持著郭沫若在世時的狀況。紀念館現藏有郭沫若生前大量著譯手稿的原件及研究工作所用的書籍,特別是一批有關《管子》研究的線裝書很有價值。

    編輯本段]

    郭沫若廣場

    郭沫若廣場位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東校區。面積很大。

    廣場北面矗立著科大首任校長郭沫若大師的銅像,銅像西面是現代藝術中心。從郭沫若銅像往北面是一教,這是科大最古老的教學樓,也是物理實驗的地點,所有科大人都在這裡進行物理學實驗。

    東面是刻有「理實交融,紅專並進」的校風紀念碑,東西面是枇杷林掩映中的錢臨照銅像,此像立於2年4月,藉以深切緬懷原我校教授、副校長、中科院資深院士錢臨照先生。沿廣場東側的道路向南,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水上報告廳。

    郭沫若廣場中心是一個噴泉廣場,西面高高飄揚著五星紅旗。科大東區圖書館就在廣場前方。

    編輯本段]

    名篇欣賞

    天上的街市

    遠遠的/街燈/明瞭,

    好像/閃著/無數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現了,

    好像是/點著/無數的/街燈。

    我想那/縹緲的/空中,

    定然有/美麗的/街市。

    街市上/陳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沒有的/珍奇。

    你看,那淺淺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寬廣。

    那隔著河的/牛郎織女,

    定能夠/騎著牛兒/來往。

    我想/他們此刻,

    定然在/天街/閒遊。

    不信,請看/那朵流星,

    他們/提著燈籠/在/走。

    峨眉山上的白雪

    峨眉山上的雪,

    怕已蒙上了那最高的山巔?

    那橫在山腰的宿霧,

    怕還是和從前一樣的蜿蜒?

    我最愛的是在月光之下,

    那巍峨的山嶽好像要成紫煙;

    還有那一望迷離的銀靄,

    籠罩著我那寂寞的家園。

    啊,那便是我的故鄉,

    我別後已經十有五年。

    那山下的大渡河的流水,

    滔滔不盡的詩篇。

    大渡河的流水浩浩蕩蕩,

    皓皓的月輪從那岸升上。

    東岸是一帶常綠的淺山,

    沒有西岸的峨眉那樣雄壯。

    那渺茫的大渡河的河岸,

    也是我少年時愛游的地方;

    我站在月光下的亂石之中,

    要感受一片偉大的蒼涼。

    啊,那便是我的故鄉,

    我別後已經十有五年。

    在今晚的月光之下,

    峨眉想已化成紫煙。

    七律·悼周恩來

    革命前驅輔弼才,巨星隱翳五洲哀。

    奔騰淚浪滔滔湧,弔唁人濤滾滾來。

    盛德在民長不沒,豐功垂世久彌恢。

    忠誠與日同輝耀,天不能死地難埋!

    水調歌頭·慶祝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十週年

    年5月12日(不巧,文革結束前夕)

    四海《通知》遍,

    革卷風雲。

    階級鬥爭綱舉,

    倒劉和林。

    十載春風化雨,

    喜見山花爛漫。

    鶯梭織錦勤,

    茁茁新苗壯,

    天下凱歌聲。

    走資派,

    奮螳臂,

    鄧小平,

    妄圖倒退,

    奈「翻案不得人心」;

    「三項為綱」批透,

    復辟罪行怒討,

    動地走雷霆,

    主席揮巨手,

    團結大進軍!

    水調歌頭·粉碎四人幫.

    年10月21日(文革剛結束)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幫

    政治流氓文痞

    狗頭軍師張

    還有精生白骨

    自比則天武後

    鐵帚掃而光

    篡黨奪權者

    枕夢黃梁

    野心大

    陰謀毒

    詭計狂

    真是罪該萬死

    迫害紅太陽

    接班人是俊傑

    遺志繼承果斷

    功績何輝煌

    擁護華主席

    擁護黨中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