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樓蘭情緣

《》正文 劉墉 文 / 何凌霄

    劉墉

    目錄

    劉羅鍋——劉墉

    美籍華人作家畫家——劉墉

    **員--劉墉劉羅鍋——劉墉

    美籍華人作家畫家——劉墉

    **員--劉墉

    編輯本段]

    劉羅鍋——劉墉

    編輯本段]

    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清代書畫家、政治家。諸城縣逄戈莊(今屬山東省高密市)人,祖籍江蘇徐州豐縣。乾隆十六年(1751年)進士,劉統勳子。官至內閣大學士,為官清廉,有乃父劉統勳之風。劉墉是乾隆十六年的進士,做過吏部尚書,體仁閣大學士。劉墉的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為多。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卒於京。謚文清。

    相傳劉墉有駝背,所以他在民間有個外號叫作「劉羅鍋」。

    編輯本段]

    劉墉於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進士,一年後散館,授編修,進入仕途,再遷侍講。乾隆二十年(1755年)十月,其父劉統勳(時任陝甘總督)因辦理軍務失宜下獄,劉墉受株連而遭逮治,旋得寬釋,降為編修。次年六月,充廣西鄉試正考官。十月,提為安徽學政。任職期間,針對當時貢生、監生管理的混亂狀況,上疏「請州縣約束貢監,責令察優劣」,並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補救辦法,「部議准行」。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十月,調任江蘇學政。在任期間,他又上疏:「生監中滋事妄為者,府州縣官多所瞻顧,不加創艾。(行政官員)既畏刁民,又畏生監,兼畏胥役,以致遇事遲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後,應責革者,並不責革,實屬闒茸怠玩,訟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這一看法深刻而又切中時弊,因此深受乾隆皇帝的賞識,稱讚其「知政體」,並於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任命他為山西省太原府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年),升任冀寧道台。第二年,因任太原知府期間,失察所屬陽曲縣令段成功貪侵國庫銀兩,坐罪革職,判死刑。乾隆帝因愛其才,特加恩詔免,發軍台(清代西北兩路傳達軍報及官文書的機構,即郵驛)效力贖罪。次年赦回,命在修書處行走。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授江寧府知府,有清名。第二年,遷江西鹽驛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擢陝西按察使。第二年,其父劉統勳病故,回家服喪。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三月,劉墉服喪期滿還京,清廷念劉統勳多年功績,且察劉墉器識可用,詔授內閣學士,任職南書房。十月,任《四庫館副總裁,並派辦《西域圖志》及《日下舊聞考》,任總裁。次年七月,充江南鄉試正考官,不久,復任江蘇學政。在任期間,曾劾舉秦州舉人徐述夔著作悖逆,要求按律懲辦。是年底(乾隆四十三年),劉墉以劾舉徐述菱著作悖逆事有功和督學政績顯著,遷戶部右侍郎,後又調吏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授湖南巡撫。時值湖南多處受災,哀鴻遍野,無災州縣也盜案迭起,貪官污吏猖獗,百姓怨聲載道。劉墉到任後,一面查明情由,據實彈劾貪官污吏,建議嚴辦;一面稽查庫存,修築城郭,建倉儲谷,賑濟災民,井准許民間開採硝石。僅一年餘,庫銀充實,民糧豐足,劉墉贏得了百姓的愛戴。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遷劉墉為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三月,仍任職南書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館總裁。此時,御史錢灃彈劾山東巡撫國泰結黨營私等。劉墉奉旨偕同和珅審理山東巡撫舞弊案。劉墉至山東,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訪,查明山東連續三年受災,而國泰邀功請賞,以荒報豐。徵稅時,對無力繳納者,一律拿辦;並殘殺進省為民請命的進士、舉人9人。及至濟南,經審問,查清國泰已知貪贓案發,遂湊集銀兩妄圖掩飾罪行。劉墉如實報奏朝廷,奉旨開倉賑濟百姓,捉拿國泰回京。此時皇妃已為國泰說情,有的御史也從旁附和,和珅亦有意袒護國泰。劉墉遂以民間查訪所獲證據,歷數國泰罪行,據理力爭,終使國泰伏法。在處理國泰一案上,劉墉不畏權要,剛正無私,足智多謀,與錢灃一起挫敗了皇妃及和珅等人的阻撓而成功地執行了大清律法,為民除了害。後來,民間曾據此事寫成通俗劉公案》,對這位「包公式」的劉大人大加頌揚。

    國泰案結,劉墉被命署吏部尚書,兼管國子監事務。不久授工部尚書,仍兼署吏部,並充任上書房總師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六月,命署直隸總督。八月,又調吏部尚書,不久,充順天鄉試正考。是年底,充經筵講官。次年五月,復兼理國子監事務。六月,授協辦大學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充玉牒館(修帝王族譜之處)副總裁。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四月,以上書房阿哥師傅們久不到書房,劉墉身為總師傅而不予糾正,被降職為侍郎。不久,授內閣學士,提督順天學政。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初,遷都察院左御史,旋擢禮部尚書,並再次兼管國子監事務。五月,又署吏部尚書。嘉慶二年(1797年)四月,授劉墉為體仁閣大學士。五月,奉旨偕同尚書慶桂到山東辦案,並察看黃河決口的情況。察看黃河之後,他上疏請求於秋後在決口處「堵築」,下游「寬浚」。朝廷採納了他的意見。嘉慶四年(1799年)三月,加太子少保。後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劉墉不畏權勢,很快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污自肥等罪行20條,奏朝廷。皇上處死了和珅,沒收了他的家產。

    嘉慶四年底,劉墉上疏陳述漕政,對漕運中的漏洞體察至深,憂國憂民之情溢於言表,嘉慶皇帝看後,深以為然。嘉慶六年(1801年),劉墉充任會典館正總裁。

    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是帖學之集大成者,是清代四大書家之一(其餘三人為成親王、翁方綱、鐵保)。清徐珂在其《清稗類鈔》中稱讚劉墉道:「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聖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台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劉墉是一位善學前賢而又有創造性的書法家,師古而不拘泥。劉墉書法的特點是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別具面目。劉墉之書,尤善小楷。後人稱讚他的小楷,不僅有鍾繇、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的風致。劉墉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工書善文,名盛一時。著有《石庵詩集》刊行於世。

    嘉慶七年(1802年),皇上駕幸熱河,命劉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時,他八十有餘,卻輕健如故,雙眸炯然,寒光懾人。

    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劉墉卒於官,享年85歲。卒後贈太子太保,謚號文清,入祀賢良祠,諭祭葬。

    編輯本段]

    劉墉出身於山東諸城劉氏家族,這個家族是當時的名門望族,通過科舉走上仕途的人很多。劉墉的曾祖父劉必顯為順治年間進士,祖父劉棨(qi)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父親劉統勳代名臣,官至東閣大學士兼軍機大臣,為官清廉果敢,乾隆帝說他「遇事既神敏,秉性復剛勁,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

    劉墉生長在這樣世代書香、以科舉仕進為榮的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自不必言,後來他成為四庫全書館副總裁也證明了其學識的淵深。但不知什麼原因,滿腹經綸的劉墉卻遲遲沒有參加科舉考試,至少目前尚未發現他在30歲之前參加科舉考試的記錄。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33歲的劉墉才因為父親的關係,以恩蔭舉人身份參加了當年的會試和殿試,並獲進士出身,旋改翰林院庶吉士。翰林院庶吉士是翰林的預備資格,一般從科考成績優異的進士中選拔,然後在庶常館學習深造,期滿考試合格者,授翰林院編修。清代翰林雖然薪俸較薄,但作為皇帝身邊的文學侍從近臣,號稱「清貴」,「有清一代宰輔,多由此選」。而且,大臣死後如果想得到皇帝賜謚的「文」字,則必須是翰林出身。所以,清代以科舉仕進者尤重翰林出身。應當說,劉墉在仕途上開局良好。

    從乾隆二十一年(1756)開始,劉墉被外放做地方官,此後20餘年的絕大部分時間裡,他主要做地方官,由學政、知府,直至一方面的督撫大員。在做地方官期間,他基本上還是秉承了乃父劉統勳的正直幹練、雷厲風行的行事風格。對科場積弊、官場惡習進行了力所能及的整頓,為百姓做了不少實事。《諸城縣志》稱讚他:「砥礪風節,正身率屬,自為學政知府時,即謝絕饋賄,一介不取,遇事敢為,無所顧忌,所至官吏望風畏之。」同時,他也不遺餘力地貫徹乾隆皇帝的意旨,查**,興文字獄,捉拿會黨,積極推行文化高壓政策。

    劉墉做過提督安徽學政和提督江蘇學政。提督學政是一省的教育長官,類似於現在的教育廳長,但不同之處在於,學政不受當地最高行政長官的節制,獨立開展各項事務,督撫大員也不能侵其職掌。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學政離任,督撫才可暫時代管其事。學政還可以直接向皇帝上書,反映地方情況,吏治民風。

    劉墉在前往安徽赴任前,乾隆帝特意召見並賜詩,其中有「海岱高門第,瀛洲新翰林」之句,意思是希望劉墉能夠不辱門楣、有所建樹。在出任江蘇學政前,乾隆皇帝仍有詩相贈,可見對劉墉抱有厚望。劉墉也不辱使命,很是嚴肅認真。據清人筆記記載:「昔日劉石庵相國視學江蘇,嚴肅峻厲,人多畏憚。」劉墉曾先後兩次提督江蘇學政,相隔近20年,為官處事風格也由峻厲剛急轉為平和舒緩,但嚴肅認真則是一貫的。以劉墉第二次出任江蘇學政時按試揚州為例,因為把關嚴格,使得許多想以作弊矇混過關者最後不敢入場。

    乾隆三十四年(1769),51歲的劉墉獲授江寧知府。從乾隆十六年(1751)中進士時算起,到此時劉墉浮沉宦海已經8年。說來,劉墉的仕途並不平坦,早在做翰林院編修時,其父劉統勳因事獲罪,劉墉遭株連被革職,與諸兄弟一起下獄;後外放劉墉作安徽和江蘇學政,因表現卓異得到乾隆皇帝賞識,擢山西太原府知府。劉墉之父劉統勳,曾於乾隆二十二年(1757)到山西查辦布政使蔣洲侵帑案,乾隆二十四年(1759)到山西查辦過將軍保德侵帑案,聲譽頗佳。劉墉同樣是不負重托,到任後不幾天便將前任遺留下的疑難案件審理一清,受到官民的一致稱讚。正當劉墉以政績遷冀寧道時,前任山西陽曲縣知縣段成功虧空案發,劉墉以失察罪差一點丟了性命,後來朝廷加恩命他赴軍台效力贖罪長達一年,回北京後又在一個叫作「修書處」的閒散機構裡蹉跎兩年。由此可見,這段時間裡,劉墉的官運並不怎麼「亨通」。

    劉墉能夠在重罪之後出任江寧知府,說來還是沾了父親的光。此時劉統勳聖眷正隆,先後以大學士之職兼管兵部和刑部,被乾隆皇帝倚為股肱之臣。因此,在乾隆三十三年劉統勳七十壽辰之時,乾隆皇帝不僅親書匾額志賀,還加恩劉墉以知府候補。第二年,劉墉獲授江寧府知府。

    劉墉也十分珍視這次機會,「頗以清介持躬,名播海內,婦人女子無不服其品誼,至以包孝肅比之」。創作於嘉慶初年的彈詞《劉公案》,就是主要以劉墉在江寧知府任上決斷疑案、為民做主的故事為藍本改編而成的,雖然其中必然夾雜著彈詞藝人的想像誇張和道聽途說的內容,未必都是實錄,但說明劉墉在短短一年的江寧知府任上確實有政績、有政聲,是難得的賢能官吏。著名詩人袁枚也在一首詩中稱讚劉墉說:「初聞領丹陽,官吏齊短脰(dou)。光風吹一年,歡風極老幼。先聲將人奪,苦志將人救。抗上聳強肩,覆下紆緩袖。」意思是說,劉墉到江寧後,對下屬要求嚴格使其不敢耀武揚威,對百姓關愛拯其脫離水火,不怕得罪上司而怕百姓受苦。

    此後,劉墉歷遷江西、陝西、江蘇,至乾隆四十五年(1780),劉墉被授湖南巡撫,其官職全稱是巡撫湖南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節制各鎮,兼理糧餉,駐長沙,兼理軍民事務,成為名副其實的封疆大吏。

    在湖南任期內,劉墉繼續以前的作風,盤查倉貯,勘修城垣,整頓吏治,鎮壓反叛。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劉墉的政績可謂斐然。《清史列傳》上面說他:「在任年餘,盤查倉庫,勘修城垣,革除坐省家人陋習,撫恤武岡等州縣災民,至籌辦倉谷,開採峒硝,俱察例奏請,奉旨允行。」將其所辦大事都列舉出來了。《湖南通志》也讚揚劉墉撫湘期間,所行諸事「民以為便」。

    乾隆四十七年,劉墉奉調入京出任左都御史,命在南書房行走。當時和珅炙手可熱,劉墉遂「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這又表現了劉墉為人和為官的另一面。劉墉是有社會責任感的士大夫,同時也是官場中人,他也要按照官場的規則做事,包括應付上級和同僚的圓滑趨避之術。大體說來,他任地方官、能夠獨當一面的時期,主要表現了清勤剛正的一面,「一時有閻羅包老之稱」;入京以後,正好碰上和珅專寵於乾隆,擅弄威權,排斥異己,劉墉只好以靜默自守,以滑稽模稜取容。

    劉墉剛入京的幾年仕途還算順利,做到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上書房總師傅,其間還處理了一件棘手的案子。這個案子的當事人國泰是山東巡撫,其父四川總督文綬是劉墉的老上級,更關鍵的是,國泰的後台就是乾隆皇帝的紅人和珅。

    乾隆四十七年四月,御史錢灃參劾山東巡撫國泰專橫,以向皇上納貢的名義大肆搜刮錢財,下屬歷城、益都等幾十個州縣倉庫虧空嚴重。乾隆皇帝對此事十分重視,責成和珅、劉墉等同錢灃一起前往核查。

    國泰,滿洲鑲白旗人,姓富察氏。國泰與和珅過從甚密,因此,和珅得到要查辦國泰等的消息後立即派家人通風報信,使得國泰有了挪用其他款項填補虧空的時間。赴山東途中,和珅還以言辭威脅錢灃。據錢泳《履園叢話》記載,劉墉深知和珅與國泰的關係,因此常與錢灃密商對策。到山東歷城縣後,和珅說不用徹底核對,只要抽查幾十個庫就可以了,並且先起身回到住所。錢灃要求先封庫,第二天徹底拆封。結果發現庫裡的銀兩「多系圓絲雜色銀」,通過盤詰庫吏得知,這些銀兩是從各商舖借來充數的。於是,出告示叫各商舖前來認領,「大呼曰:遲來即封貯入官矣」。於是商賈紛紛前來認領,庫藏為之一空。

    在這件事上,劉墉自始至終支持錢灃,他的態度對於案情最終水落石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顯然,劉墉支持錢灃,同時也就得罪了和珅。從這件事我們看到,劉墉仍不失其「剛正」。

    此後的幾年裡,劉墉似乎總是在犯錯誤,受指責,乾隆對他顯然並不滿意。乾隆五十二年初,劉墉因為漏洩他和乾隆帝關於嵇璜、曹文埴(zhi)的談話內容,不僅受到申飭,而且失去了本應獲授的大學士一職。

    乾隆五十二年八月,乾隆委託劉墉主持祭拜文廟。因他沒有行規定的一揖之禮受到太常寺卿德保的參劾。

    乾隆五十三年夏天,劉墉兼理國子監,發生鄉試預選考試中諸生饋送堂官的事,被御史祝德麟彈劾,結果劉墉受到處分。乾隆五十四年二月底至三月初,負責皇子教育的上書房諸師傅因為連天陰雨沒有入值,乾隆皇帝得知這個情況十分惱怒,時任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上書房總師傅的劉墉被責處得尤其嚴厲,降為侍郎銜,不再兼職南書房。乾隆皇帝還專門為此下了一道上諭,大意是說因為劉墉是大學士劉統勳之子,念及統勳為朝廷效力多年,才對劉墉加恩擢用。而劉墉在府道任上還算勤勉,及至出任學政就不再認真辦事,在湖南巡撫任上官聲也平常。入京為尚書,辦事情味模稜兩可。我曲意優容,未加譴責,原以為他會感激聖恩,勤勉辦事,不想竟然發生上書房諸師傅曠工七日之久而劉墉置若罔聞之事。並說劉墉這樣事事不能盡職,於國則為不忠,於父則為不孝,其過失甚大,實在不能寬恕。應當說,措辭相當嚴厲。

    乾隆五十八年,劉墉為當年會試主考官。因為安排失當,閱卷草率,違制和不合格的卷子很多。按規定,劉墉等至少要罰俸10餘年。乾隆皇帝雖然作了寬大處理,劉墉還是被「嚴行申飭i)」。

    嘉慶元年,因為大學士一職空缺多時,破格增補戶部尚書董誥為大學士,而資歷更深的劉墉被排斥在外。而且在上諭中又一次批評劉墉「向來不肯實心任事」,並舉例說,皇帝曾向劉墉詢問新選知府戴世儀可否勝任,結果劉墉對以「尚可」。而戴本來十分庸劣,斷難勝任。可見劉墉平日裡對於銓選用人全未留心,只是以模稜兩可之詞敷衍塞責。要他「捫心內省,益加愧勵」。

    嘉慶二年,授劉墉體仁閣大學士,但仍舊指責他「向來不肯實心任事,行走頗懶」,並說「茲以無人,擢升此任」,可見其評價。當然,以上兩條嘉慶初年的上諭,代表的仍然是乾隆帝的意見。

    劉墉像是變了一個人,做人的稜角看不到了,做事的勤謹也看不到了,此期間的劉墉更多表現出的是滑稽和圓滑世故。清人筆記記載,一次在軍機處吃飯,有同僚提起唐宋時宰相吃堂餐的故事,劉墉馬上接口說:「但使下民無殿糞,何妨宰相有堂餐?」一座為之噴飯。

    視劇《宰相劉羅鍋》中有一個頗具意味的細節:乾隆問和珅,你是做忠臣呢,還是作奸臣?和珅答,我不做忠臣,也不作奸臣,我要做的是讓您高興、逗您開心的弄臣。結果乾隆對和珅的回答很滿意。這個情節很可能只是出於編劇的一種想像,但應當說,劇作家對乾隆心態的把握是比較準確的。

    乾隆皇帝有一個「本朝無名臣」的理論,他說,因為朝廷綱紀整肅,本朝沒有名臣,也沒有奸臣。他這樣說的目的是為了把所有榮譽歸於聖主,大臣們所做的一切有利於百姓的事情,都是出於聖主的旨意。所以,他下令禁絕為地方官建德政碑、送萬民傘之類為官員揚名的活動。老年乾隆更是志得意滿,炫耀自己的「十全武功」,權力慾和虛榮心越發膨脹,此時他的身邊更不需要名臣,而只需要忠心辦事、以皇帝的是非為是非的奴才。

    再加上當時朝堂上宵小環繞,和珅弄權,勾結黨羽,把持朝政,排斥異己,正直之士很難有所作為。御史曹錫寶曾經想通過參劾和珅家奴劉全以達到懲辦和珅的目的,結果反遭陷害,被革職。所以就不難明白,為什麼當劉墉為地方官時還做了一些興利除弊的事情,而到了皇帝的身邊卻反而無所建樹,唯唯諾諾。也許從適應官場規則、保全自己的角度看,劉墉這樣小錯不斷、屢遭申飭、弄得自己名譽掃地,未必不是聰明之舉。

    在當時以滑稽方式為官的還大有人在。比如嘉慶帝的老師朱珪,也是如此。據說他晚年每逢門生、舊吏來看望,他所言皆不關政治,全為詼諧之語。

    這些以清正剛直著稱的官員尚且如此,當時官場風氣可見一斑。乾隆皇帝聰明太過,使得大臣們只好裝糊塗;乾隆皇帝好名太甚,使得大臣們只得「平庸」。這使人不禁聯想到漢高祖劉邦與承相蕭何之間的關係。蕭何作為大漢第一功臣協助劉邦奪取天下後,繼續兢兢業業地辦事,清正廉潔地為官,因而在百姓中口碑極好。這使得劉邦很不放心,於是找借口將蕭何抓了起來,雖然念及舊情最終又釋放了蕭何,但蕭何出獄後汲取了教訓,不再顧及名聲,圈地、貪瀆之事也頗做了幾件。老百姓意見很大,也有人向劉邦告狀,這下劉邦卻一笑了之,不再追究。

    嘉慶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劉墉於北京驢市胡同家中逝世,享年86歲。去世的當天,他還曾到南書房當值,晚上還開宴會招待客人,「至晚端坐而逝」。《嘯亭雜錄》記載,劉墉死時,說他「鼻注下垂一寸有餘」,暗合佛語中的善於解脫之意。不管怎樣,劉墉可算得上是無疾而終,壽終正寢,功德圓滿。

    編輯本段]

    劉墉就是家喻戶曉的「劉羅鍋兒」,因為他為官「忠君、愛民、清廉」,深得百姓喜愛。有關他的事跡廣為流傳。當代的影視劇作家也很瞭解民眾這種渴盼清官的心理,於是,劉墉成了清代大臣中「上鏡率」最高的大臣之一(其他兩位是和珅和紀曉嵐)。在劇作家的安排下,他和大貪官和珅成了死對頭和歡喜冤家,和珅在他面前總是顯得笨手笨腳,經常弄巧成拙,想算計人反遭算計。乾隆皇帝對他又愛又恨、又有點無可奈何。這個人物寄托了中國老百姓太多的理想和願望,他是智慧的化身,也是正義的化身,甚至連他的羅鍋兒也讓人不惟不覺其醜陋,反成為他的標誌性特徵。其實,熒屏上的劉墉和歷史上的劉墉並不完全重合,從形象到事跡有許多地方源自劇作家的想像。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瞭解一下清代的取士、選官標準。

    在封建社會,選官向來是以「身、言、書、判」作為首要條件的。所謂身,即形體,需要五官端正,儀表堂堂,否則難立官威。所謂言,即口齒清楚,語言明晰,否則有礙治事。所謂書,即字要寫得工整漂亮,利於上級看他的書面報告。所謂判,即思維敏捷,審判明斷,不然便會誤事害人。

    在這四條標準之中,「身」居首位,是最重要的。因為觀瞻所繫,不能不特別強調。

    劉墉系科甲出身,必在「身言書判」四方面合格,方可順利過關。因此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劉墉不會是「羅鍋兒」。姜緯堂先生早在1996年時,就曾在《北京晚報》上專門撰文《劉墉綽號「羅鍋」考》,指出過這一點。

    還有一個旁證,可以從側面說明一定的問題。按照當時制度,舉人應會試三科不中者,還可以應「大挑」一科。這一科不考文章,只論相貌,標準是「同田貫日身甲氣由」八個字,以字形喻體形、相貌。「同」指長方臉,「田」指四方臉,「貫」指人的頭大而身體直長,「日」指身體端直而高矮肥瘦適中。以上這四個字是好字,符合者有中選的可能;「身」指身體不正,「甲」指頭大身子小,「氣」指一肩高聳,「由」指頭小身子大。這四個字是不好的字,沾上一個就會落選。可見,清代選官很重視被選者的相貌,所以,劉墉即使算不上儀表堂堂,總也不至於體有殘疾。

    當然,「劉羅鍋」的稱號,也事出有因。史書上記載,嘉慶帝曾稱劉墉為「劉駝子」,可見他確實有些駝背。不過,劉墉當時已經年屆80歲,難免會駝背彎腰,這就很可以理解了。如果以此認定劉墉年輕時即為「羅鍋」,那就不準確了。

    可見,從形象言之,歷史上的劉墉與民間傳說和文藝作品中的劉墉並不一致。那麼,從為官行事的角度看,歷史上的劉墉是不是像劇作家描寫的那樣清廉幹練,不畏權勢,是不是真的能將大貪官和珅戲弄於股掌之中,在乾隆皇帝面前從容不迫、游刃有餘。

    編輯本段]

    在乾隆之際,翁方綱、梁同書、王文治、劉墉並享書法聲譽。當時人們稱翁、梁、王、劉「四大家」。其書法藝術成就,當推劉墉最高。亦有以來其與翁方綱、成親王永瑆、鐵保並稱「翁劉成鐵」。包世臣《藝舟雙楫》稱:「文清少習香光,壯遷坡志,七十以後潛心北朝碑版,雖精力已衰,未能深造,然意興學識,超然塵外。」近人康有為《廣藝舟雙楫》稱「石庵亦出董(其昌),然大厚思沉,筋搖脈聚,近世行草作渾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範圍者,吾故謂石庵集帖學之成也。流傳書跡較多。著有《石庵詩集》,刻有《清愛堂帖》。《小楷冊》,書於嘉慶元年(1796)。紙本墨跡。凡24行,共3。各頁均縱厘米,橫厘米。故宮博物院藏。劉墉的書法,初看圓潤軟滑,若團團棉花,細審則骨絡分明,內含剛勁。劉墉精於小楷,其特色由此件作品可窺一斑。他書的蠅頭小楷具有擘窠大字的恢宏氣象,結體絲毫不令人覺得拘緊,點畫潔淨講究。尤其粗重與纖細交織在一起,加之偶爾揉入行草筆意,使得整個作品在規模的大效果中不乏生動活潑的情趣,這是十分難能可貴的。後世人們稱許他的小楷不僅有鍾繇、王羲之、顏真卿、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風致,實不為過。

    編輯本段]

    美籍華人作家畫家——劉墉

    編輯本段]

    劉墉,號夢然,1949年生於台北,祖籍北京,畫家、作家。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研究生、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學士,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現任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及專業作家、畫家。著有有聲書《從跌倒的地方爬起來飛揚》《在靈魂居住的地方》及華文地區最暢銷的勵志書《螢窗小語》、《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文學經典作品《花癡日記》、《母親的傷痕》、《殺手正傳》、《那條時光流轉的小巷》,處世系列《人生的真相》、《我不是教你詐》、《你不可不知的人性12》、《把話說到心窩裡》(合訂本)、《不要累死你的愛》以及《劉墉山水寫生畫法(中英、《白雲堂畫論畫法(中英等文學、藝術作品七十餘種。育有一子劉軒(1972)、一女劉倚帆(1989)。夫人畢薇薇。

    劉墉自述: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歲進入師大美術系,23歲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參加當代名家畫展歲參加全國美展,29歲由新聞局及歷史博物館聯合推薦赴美講學歲成為紐約聖若望大學的專任駐校藝術家。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餘,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

    創作的原則是: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處世的原則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現主持水雲齋。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據台灣最大連鎖書店「金石堂」統計,劉墉為十六年來台灣暢銷書作家之冠。他的作品在中國大陸銷售超過千萬冊。在繪畫方面,劉墉曾應邀在世界各地舉行個展近三十次,作品有台灣歷史博物館、美國諾克斯維爾市政府、德國亞東博物館、美國加州工藝博物館等地收藏。在新聞方面,劉墉製作並主持電視新聞節目「實事論壇」曾獲金鐘獎;並被台灣的綜合電視週刊讀者票選為「最受歡迎的電視記者」。在戲劇方面,劉墉曾主演《紅鼻子》《武陵人》等多個舞台名劇,並獲得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頒發的金鼎獎。在詩歌方面,劉墉在大學時期即獲中國新詩學會頒發的「優秀青年詩人獎」。在演講方面,劉墉曾在中國大陸、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等地舉行近百場巡迴演講,並透過義賣有聲書,為慈善團體募得台幣千萬元。他持續不懈地從事公益活動,在台灣義賣畫卡、辦青少年免費諮尚中心,在大陸舉行幫助下崗工人子女徵文比賽、捐助兩百多個大中學生就學,並捐建希望小學而今已達33所。

    編輯本段]

    生於台北。

    喪父。

    家中失火,夷為平地。母子二人於廢墟築一草房以棲身。

    入台北成功高中,獲全省學生美展教育廳長獎。

    入師大美術系。

    獲中國新詩學會頒「優秀青年詩人獎」。

    與師大同學畢薇薇結婚。

    主演「紅鼻子」(又名快樂的人)舞台劇獲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頒「金鼎獎」。

    獲師大美術系師生展國畫第一名「教育部」長獎。

    「聽蜀僧浚彈琴圖」由「國立歷史博物館」選送第八屆中日美術交換展。(此後均應邀)

    主演「武陵人」舞台劇。

    應聘為成功高中美術教師。

    育子劉軒。

    主持中視益智節目「分秒必爭」。

    應聘為中視新聞部記者。

    出版螢窗小語第一集。

    代表出席第二屆世界詩人大會。

    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參加第二屆當代名家畫展。(此後數屆均應邀)

    應邀參加第七屆全國美展。(此後數屆均應邀)

    獲中山學術文化基金會獎助出版螢窗小語第二集。(此

    後每年或隔年出,至82年共七集)

    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參加中國名家美國巡迴。

    應邀參加中國名家日本巡迴展。

    舉行首次個展。(此後在國內個展三次。國外至89年共30餘次)

    製作中視「時事論壇」節目。獲金鐘獎。

    「螢窗小語」由「國防部」選印為**官兵優良讀物。獲「國防部」榮譽紀念獎。

    與周澄、林千乘、李義弘、塗燦琳合組西窗雅集畫會。

    出版詩畫散文集「螢窗隨筆」。

    獲綜合電視週刊選為「最受歡迎電視記者」,旋即辭去中視記者工作。

    赴美。

    應聘為維州丹維爾美術館藝術家,並於全美各地展出。

    應聘為中視駐美代表。

    入紐約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

    出版譯作「死後的世界」。

    出版與西泠教授合著之「牡丹芍葯畫譜」。

    應聘為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教授。

    離台4年後首次返國。

    出版「春之煩」。

    出版詩畫、散文、小說集「真正的寧靜」。

    出版「花卉寫生畫法」。(中英

    出版「山水寫生畫法」。(中英

    幽默散文集「小生大蓋」由皇冠雜誌社出版。

    出版「翎毛花卉寫生畫法」。(中英方版)

    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班。

    出版「點一盞心燈」散文集。

    出版「唐詩句典」。

    出散文集「薑花」。

    應聘為全美水墨畫協會年展主審。

    出版「白雲堂畫論畫法」。(中英

    出版「林玉山畫論畫法」。(中英

    出散文集「四情」。

    出版散文集「超越自己」。

    育女劉倚帆。

    出版「劉墉畫集」。

    再赴大陸黃山寫生。移居紐約長島。

    應廣電基金邀請返台,為製作「中國文明的精神專輯」進行評估。

    應有熊氏藝術中心邀請舉行「黃山歸來」個展。

    向聖若望大學請假三年。

    應財團法人廣播電視發展基金邀請返台,「中國文明的精神專輯」腳本編撰工作。

    成立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攜子劉軒赴中國大陸考察研究。

    畫作入藏紐約保華文化中心。三赴大陸考察研究。

    「中國文明的精神」編撰工作完成。

    應邀參加中正紀念堂中正畫廊開幕「當代名家國畫油畫大展」。

    攜子劉軒參加「永不遺忘的心情」活動,為台南瑞復益智中心募款。

    當選中國美術協會理事。

    簡體螢窗小語》一二三集。《點一盞心燈》、《四情》。

    愛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由北京友誼出版社出版。赴英法瑞德比寫生。

    辭聖若望大學教職。

    義賣與劉軒合作完成之《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有

    聲書,為台南德蘭啟智中心募款。

    與劉軒展開「從無聲的愛到有聲的愛」募款活動。

    獲台南市長施治明頒「台南市鑰」。

    赴挪威寫生。

    成立水雲齋青少年免費諮商中心

    簡體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及

    螢窗小語)四、五、六、七集由廣西漓江出版社出版。

    應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邀請,前往吉隆坡、新

    山、雙溪大年為僑社義講。

    應邀(兔審查)參加全國美展。

    簡體人生的真相》、《冷眼看人生》、《衝破人生的

    冰河》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應統一企業邀請舉行全省巡迴演講。

    將《在生命中追尋的愛》版稅及演講收入72萬元及畫卡24萬張捐贈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並舉行為殘障人義賣募款活動。

    赴意大利寫生。

    義賣有聲書《這個叛逆的年代》(馬來西亞董總出版。

    收入作為董總推展僑教之用。)

    應馬來西亞南洋商報邀請開闢專欄。

    當選金石堂「年度風雲人物」。《迎向開闊的人生》獲選

    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

    義賣有聲書《在生命中追尋的愛》(伊甸社會福利基金

    出版。收入作為伊甸照顧殘障人之用。)

    授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簡體我不是教你詐》、

    迎向開闊的人生》、《把握我們有限的今生》、《在生命中追尋的愛)。

    應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邀請,前往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學校義講。

    應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總會邀請,前往巴生、檳城等地作募款義講。

    應新加坡世界書展邀請,前往新加坡演講。

    將《我不是教你詐2》版稅50萬元及繪畫原作等捐贈伊甸社會福利基金,

    並舉行為殘障娃娃家庭社區服務專案募款活動。

    擔任花旗銀行「電話送愛心」為殘障小朋友募款活動代言人。

    獲內政部頒發「特別志願服務獎章」。

    經金石堂統計為十年來台灣最暢銷作家。

    應中國大陸全國性刊物《中學生月刊》邀請撰寫專欄。

    稿費捐贈希望工程。

    殺手正傳》(摘錄)於中國時報連載。

    應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邀請,前往瀋陽、長春、北京演講及簽名。

    並決定將漢大出版諸書之今後全部版稅捐贈希望工程。

    為盲人製作《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附點字有聲書,交愛盲文教

    基金會贈與有人。

    我不是教你詐12》由國防部印供官兵閱讀。

    為馬來西亞華校董事會在全馬作五場巡迴募款演講。

    義賣畫卡為美國「美華防癌協會」募款。

    錄製《在靈魂居住的地方》附點字有聲書,交愛盲贈與盲人。

    編輯本段]

    藝理論:

    中國繪畫的符號幼獅文藝》

    詩朗誦團體的建立與演出》(聯合報1981)

    花卉寫生法theerofchineseferpainting(中英紐約水雲齋

    山水寫生法thethoudmoui中英紐約水雲齋

    翎毛花卉寫生書theerofchinesebirdandferpainting(中英紐約水雲齋

    唐詩句典(暨分析紐約水雲齋

    白雲堂畫論書法insidethewhiteudstudio(中英紐約水雲齋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獎助)

    林玉山畫論書法thereiritofnature(中英紐約水雲齋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獎助)

    中國繪畫的省思》(專欄系列)(中國時報

    藝林瑰寶(專欄系列財富人生雜誌》

    在的真實與感動》(聯合報

    中國文明的精神(三十集二十七萬廣電基金

    屬於這個大時代的麗水精舍》(太平洋文化基金專刊(1995)

    畫冊及錄影:

    歐洲藝術巡禮》(中國電視公司播出

    芍葯畫譜》(水雲齋

    threaitranquility(英文版錄影帶紐約聖若望大學

    春之頒(印刷冊頁紐約水雲齋

    真正的寧靜(印刷冊頁紐約水雲齋

    theerofchineseferpainting(英文版錄影帶紐約海外電視25台播出

    劉墉畫集(中英紐約台北水雲齋

    劉墉畫卡(全套三十四張水雲齋

    有聲書:

    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劉墉.劉軒演講專輯台甫德蘭啟智中心.只供義賣

    這個叛逆的年代(劉墉演講專輯馬來西亞華僑董事會聯合總會.只供義賣

    在生命中追尋的愛(劉墉演講專輯)》伊甸社會福利基金.只供義賣

    譯作:

    死後的世界(瑞蒙模第原著水雲齋

    顫抖的大地(劉軒原著水雲齋

    詩、散文、小說:

    螢窗小語(第一集水雲齋

    螢窗小語(第二集水雲齋

    螢窗小語(第三集水雲齋

    螢窗小語(第四集水雲齋

    螢窗隨筆(詩畫散文集水雲齋

    螢窗小語(第五集水雲齋

    螢窗小語(第六集水雲齋

    螢窗小語(第七集真正的寧靜(詩畫散集水雲齋

    生大蓋(幽默文集皇冠

    點一盞心燈》《薑花》(水雲齋

    超越自己》《四情》(水雲齋

    創造自己》《紐約客談》(水雲齋

    肯定自己》〈愛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水雲齋

    人生的真相》《生死愛恨一念間》(水雲齋

    冷眼看人生》《屬於那個叛逆的年代(改寫.改寫.劉軒原著離合悲歡總是緣》(水雲齋

    衝破人生的冰河》《作個飛翔的美夢》《把握我們有限的今生》(水雲齋

    我不是教你詐》《迎向開闊的人生》《在生命中追尋的愛》(水雲齋

    生生世世未了緣》《抓住心靈的震顫》《我不是教你詐2》(水雲齋

    尋找一個有苦難的天堂》《殺手正傳》《在靈魂居住的地方》(水雲齋

    創造雙贏的溝通》(水雲齋·1997)

    攀上心中的巔峰》《我不是教你詐3》《對錯都是為了愛》(水雲齋·1998)

    做個快樂的讀書人生能有多少愛》《你不可不止的人性》《面對人生的美麗與哀愁》(水雲齋·1999)

    抓住屬於你的那顆小星星》《愛何必百分百》《把話說到心窩裡》《你不可不知的人性2》(水雲齋·2

    愛又何必矜持》《我不是教你詐4》《成長是一種美麗的疼痛》《因為年輕所以流浪》(水雲齋·2

    把話說到心窩裡2》《不要累死你的愛》《創造超越的人生》(水雲齋·2002)《捕夢生命的啟示》(超越·2002)《那條時光流轉的小巷》(散文選集·九歌·2002)《拈花惹草》(2002)

    教你幽默到心田》《母親的傷痕》《愛原來可以如此豁達》《靠自己去成功》《愛不厭詐》(水雲齋·2003)

    點滴在心的處世藝術》《愛,因為抓不住〉《點燃快樂的爐火》《平凡一點多好》(後兩本為《螢窗小語》六七改編)(水雲齋·2004)

    花癡日記》《跨一步,就成功》《愛為什麼總矛盾》(水雲齋·2005)

    以詐止詐》(水雲齋·2

    另外還出版有《藏在故事背後的心靈話的魅力》《再試一次就成功生能有多少愛》《做個積極尋夢的人》

    靠自己去成功》,《跨一步,就成功》,《再試一次就成功》為成功三部曲)

    編輯本段]

    **員--劉墉

    劉墉1945年8月生,河北任丘人,**黨員,中專文化,化德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年在烏盟後旗銀行工作,1976∼1984年在化德縣委組織部工作,1984年4月至今任化德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年分別為政協化德縣第一至五屆委員會委員和第五屆常委。參加工作以來.先後多次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員。互982年被評為全縣民族團結先進個人,1991年被評為全區統戰系統先進個人。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