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樓蘭情緣

《》正文 第二二八章 鮮於樞 文 / 何凌霄

    鮮於樞

    編輯本段]

    作者簡介

    鮮於樞(1246年-1302年),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寄直老人,趙孟頫齊名。祖籍金代德興府(今張家口涿鹿縣),生於汴梁(今河南開封)。《新元史》有傳。

    據《鮮於府君墓誌銘》記載,鮮於樞的高祖曾經做過官,祖父「讀書通大義,不為科舉業」。蒙古軍隊攻下德興府後,攜家南逃,走到居庸關被「盜」所殺,祖母帶全家到處奔波,金哀宗天興元年(1232年),又北上定居范陽(今河北涿州)。鮮於樞的父親從事辦理運糧的差事。常年往返於中都、大都、汴梁以及揚州、杭州之間。鮮於樞少年時不斷隨父遷居。

    鮮於樞有北方人的慷慨、豪氣,身材魁梧,鬍鬚濃重,朋友們稱其為「髯公」。同時期的詩人柳貫說他「面帶河朔偉氣,每酒酣驁放,吟詩作字奇態橫生。其飲酒諸詩,尤曠達可喜;遇其得意往往為人誦之」。自負隨意的性格,一開始就導致他與周圍環境及上層當權者的種種衝突。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以後,鮮於樞先後輾轉於汴梁、揚州、杭州、金華等地,擔任一些中下級官職,很不順利。常與上司爭是非於公庭之間,一語不合,則拂袖而去,為百姓愛戴,稱「我鮮於公」。曾三次去官或遭貶歲後定居杭州,於西湖虎林築困學齋。元成宗大德六年(1302年)被授予太常寺典簿,未及到任,逝於錢塘,年僅57歲。

    由於一生官位都不高,常賦閒家中,鮮於樞得以充分發揮自己的藝術才能,他除具書法專長外,位文學家,寫下了許多詩詞。他還能作曲,彈得一手好琴,而且精通文物鑒定。正因為有廣泛的藝術修養,且將之融合到書法中,鮮於樞方成為書法大家。

    鮮於樞早歲學書法,未能如古人,偶於野外看見二人挽車泥淖中,頓有所悟。他寫字時多用中鋒回腕,筆墨淋淳酣暢,氣勢雄偉跌宕,酒酣作字奇態橫生。他的功力很扎實,懸腕作字,筆力遒健。同時代的袁褒說:「困學老人善回腕,故其書圓勁,或者議其多用唐法,然與伯機相識凡十五,六年間,見其書日異,勝人間俗書也。」林藻鑒法家陳繹也曾說:「今代惟鮮於郎中善懸腕書,余問之,嗔目伸臂曰:膽!膽!膽!」鮮於樞與趙孟頫齊名,同被譽為元代書壇「巨擘」,並稱「二妙」、「二傑」。趙孟頫對鮮於樞的書法十分推崇,曾說:「余與伯機同學草書,伯機過余遠甚,極力追之而不能及,伯機已矣,世乃稱僕能書,所謂無佛出稱尊爾。」雖為謙辭,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鮮於樞的書法成就。

    傳世的鮮於樞墨跡有40多件,分楷書、行書、草書三大類,藝術成就以草書為最。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經捲上》、《蘇軾海棠詩卷》、《韓愈進學解卷》、《論草書帖》等。

    編輯本段]

    套數

    八聲甘州

    江天暮雪,最可愛青簾搖曳長槓。生涯閒散,占斷水國漁邦。煙浮草屋梅近

    砌,水繞柴扉山對窗。時復竹籬旁,吠犬汪汪。

    向滿目夕陽影裡,見遠浦歸舟,帆力風降。山城欲閉,時聽戍鼓。群鴉噪晚千萬點,寒雁書空三四行。畫向小屏間,夜夜停煄C

    從人笑我愚和戇,瀟湘影裡且妝呆,不談劉項與孫龐。近小窗,

    誰羨碧油幢?

    粳米炊長腰,鳊魚煮縮項。悶攜村酒飲空缸,是非一任講。恣情

    拍手棹漁歌,高低不論腔。

    浪滂滂,水茫茫,小舟斜纜壞橋樁。綸竿蓑笠,落梅風裡釣寒江。

    編輯本段]

    鮮於樞的草書《石鼓歌》

    石鼓歌》是唐代詩人韓愈的作品,鮮於樞所書該詩是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盛名的珍稀墨寶。據介紹,「石鼓文」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刻,唐初出土,名聲不著,韓愈作《石鼓歌》以彰顯,推為國寶。

    鮮於樞《石鼓歌》是元代書壇巨擘,對後世草書影響至深。其草書的《石鼓歌》用筆中鋒直下,稍斂毫芒,圓勁豐潤,渾雄樸茂而凝重,淋漓酣暢中蘊含著森嚴規矩。據瞭解,此卷不僅是墨寶巨珍,家法帖。據介紹,鮮於樞寫《石鼓歌》傳世有兩本,一部作於元大德五年,現存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其二為本卷,是鮮氏書藝成熟期的完美之作,其紙墨完潔,較「大都會本」的絕筆之作,更勝一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