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樓蘭情緣

《》正文 第八十九章 名家 文 / 何凌霄

    名家

    目錄

    詞語

    概述

    學說主張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地位與影響

    日本的「名家」

    韓劇《名家》

    詞語

    名家

    讀音:mingjiāㄇ1ㄥˊㄐ1ㄚ

    解釋:

    先秦時期以辯論名實問題為中心的一個思想派別,重視「名」(概念)和「實」(事)的關係的研究。

    (2)在某種學術或技能方面有特殊貢獻的著名人物。

    (3)名門。

    戰國時諸子百家之一。以正名辨義為主,主要代表為鄧析、惠施、公孫龍等。《莊子·天下》有名家辯辭的記錄。《史記·太史公自序》:「名家苛察繳繞……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漢書·藝文志》:「名家者流,蓋出於禮官。」梁啟超《論諸家之派別》:「名家言起於鄭之鄧析,而宋之惠施及趙之公孫龍大昌之。」

    (2).猶名門。《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昔甘茂之孫甘羅,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孫,諸侯皆聞之。」晉吳趨行》:「八族未足侈,四姓實名家。」宋歐陽修《劉公墓誌銘》:「自其皇祖以尚書郎有聲太宗時,遂為名家。」清洪升《長生殿·定情》:「妃子世胄名家,德容兼備。」

    (3).謂有專長而自成一家。《漢書·藝文志》:「漢興有齊魯之說。傳《齊論》者……惟王陽名家。」唐韓愈《祭張給事文》:「惟君之先,以儒學名家。」宋何薳《春渚紀聞·趙安定提研製》:「《研譜》稱唐人最重端溪石,每得一佳石,必梳而為數板,用精鐵為周郭。青州人作此,至有名家者,歷代寶□。」清任泰學《質疑·經義》:「傳之解經,注之解傳,各自名家,其實未必盡得。」

    (4).指有專長的著名人物。明胡應麟《詩藪·唐下》:「大家名家之目,前古無之。」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一:「詩有大家,有名家。大家不嫌龐雜,名家必選字酌句。」冰心《晚晴集·空巢》:「請名家寫一篇書評比登天還難。」

    概述

    名家是先秦以思維的形式、規律和名實關係為研究對象的學派,戰國時稱「刑名家」或「辯者」,西漢始稱「名家」。

    名家主要活躍在先秦的春秋戰國時期,一善於辯論,善於語言分析而著稱於世。作為一個思想流派而言的「名家」,它的思想與現代的漢語所說的「名家」是不同的。這個「名」不是有名的名、出名的意思,而主要是指事物的名稱、概念。由於種種原因,名家這個學派後來幾乎沒有了繼承人,一般人在談到先秦諸子的時候,甚至還有可能忽略它。首先正式提出「名家」這個說法的,是漢代的學者。司馬談在《論六家要旨》中,把先秦諸子學分成了六個學派,其中就有「名家」在內。

    學說主張

    該派萌芽於春秋末期,鄭國大夫鄧析為先驅。作為一個學派,名家並沒有共同的主張,僅限於研究對象的相同,而各說差異很大。主要有「合同異」和「離堅白」兩派。

    所謂「合同異」,即認為萬物之「同」與「異」都是相對的,皆可「合」其「同」、「異」而一體視之。該派以宋國人惠施為代表。惠施提出著名的「歷物十事」,即「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泛愛萬物,天地一體」等十個命題。

    所謂「離堅白」,即認為一塊石頭,用眼只能感覺其「白」而不覺其「堅」,用手只能感覺其「堅」而不覺其「白」。因此「堅」和「白」是分離的、彼此孤立的。該派以趙國人公孫龍為代表,「白馬非馬」、「堅白石二」等命題由其提出。

    合同異強調事物的統一性,離堅白強調事物的差異性。戰國末期,後期墨家對二者的片面性有所糾正,提出了「堅白相盈」的觀點,荀子亦強調「制名以指實」。

    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有鄧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孫龍子。

    惠施的「遍為萬物說」

    惠施,宋人,是名家的代表人物。他在公元前三三四年至前三二二年間(魏惠王后元元年到十三年)做魏的相國,主張聯合齊、楚,尊齊為王,以減輕齊對魏的壓力,曾隨同魏惠王到齊的徐州,朝見齊威王。他為魏國制訂過法律。到公元前三二二年,魏國被迫改用張儀為相國,把惠施驅逐到楚國,楚國又把他送到宋國。到公元前三一九年,由於各國的支持,魏國改用公孫衍為相國,張儀離去,惠施重回魏國。

    惠施也和墨家一樣,曾努力鑽研宇宙間萬物構成的原因。據說,南方有個奇人叫黃繚的,曾詢問天地不塌不陷落以及風雨雷霆發生的原因,惠施不假思索,立刻應對,「遍為萬物說」(《莊子·天下篇》)。莊子曾說惠施「以堅白鳴」(《莊子·德充符篇》),批評惠施「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堅白之昧終」(《莊子·齊物篇》)。可知惠施的論題,主要的還是有關宇宙萬物的學說。他的著作已經失傳,只有《莊子·天下篇》保存有他的十個命題。

    ●含有辯證因素的觀察和分析

    惠施的十個命題,主要是對自然界的分析,其中有些含有辯證的因素。他說:「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謂之小一。」「大一」個空間大到無所不包,不再有外部;「小一」是說物質最小的單位,小到不可再分割,不再有內部。這和後期墨家一樣認為物質世界是由微小的不可再分割的物質粒子所構成。萬物既然都由微小的物質粒子構成,同樣基於「小一」,所以說「萬物畢同」;但是由「小一」構成的萬物形態千變萬化,在「大一」中所處的位置各不相同,因此又可以說「萬物畢異」。在萬物千變萬化的形態中,有「畢同」和「畢異」的「大同異」,也還有事物之間一般的同異,就是「小同異」。他把事物的異同看作相對的,但又是統一在一起的,這裡包含有辯證的因素。

    惠施有些命題是和後期墨家爭論的。後期墨家運用數學和物理學的常識,對物體的外表形式及其測算方式作了分析,下了定義。《墨子·經上》曾說:「厚,有所大。」認為有「厚」才能有體積,才能有物體的「大」。而惠施反駁說:「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認為物質粒子(「小一」)不累積成厚度,就沒有體積;但是物質粒子所構成平面的面積,是可以無限大的。後期墨家曾經嚴格區分空間的「有窮」和「無窮」,《墨子·經說下》說:「或不容尺,有窮;莫不容尺,無窮也。」認為個別區域前不容一線之地,這是「有窮」;與此相反,空間無邊無際,這是「無窮」。而惠施反駁說,「南方無窮而有窮」,就是說南方儘管是無窮的,但是最後還是有終極的地方。後期墨家認為「中」(中心點)到相對的兩邊的終點是「同長」的。《墨子·經:「中,同長也。」而惠施反駁說:「我知天下之中央,燕(當時最北的諸侯國)之北,越(當時最南的諸侯國)之南是也。」因為空間無邊無際,無限大,到處都可以成為中心。後期墨家認為同樣高度叫做「平」,《墨子·經:「平,同高也。」而惠施反駁說:「天與地卑(「卑」是接近的意思),山與澤平。」因為測量的人站的位置不同,所看到的高低就不一樣。站在遠處看,天和地幾乎是接近的;站在山頂上的湖泊邊沿看,山和澤是平的。

    惠施把一切事物看作處於變動之中,例如說:「日方中方睨(「睨」是側斜的意思),物方生方死。」太陽剛升到正中,同時就開始西斜了;一件東西剛生下來,同時又走向死亡了。這種看法在一定程度上認識了事物矛盾運動的辯證過程。但是他無條件地承認「亦彼亦此」,只講轉化而不講轉化的條件,這樣就否定了事物的質的相對穩定性,不免陷入到相對主義的泥坑中去。

    公孫龍(公元前320-250)

    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公孫龍,相傳字子秉,趙國人,活動年代約在公元前320年至前250年間。他的生平事跡已經無從詳知。他可能較長時間作平原君的門客。《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說,「平原君厚待公孫龍」。約於公元前248年至前279年間,公孫龍曾從趙國帶領弟子到燕國,《呂氏春秋·應言》載,是為了說燕昭王以「偃兵」。燕王雖然表示同意,公孫龍卻當面對燕王說,當初大王招納欲破齊、能破齊的「天下之士」到燕國來,後來終於破齊。目前「諸侯之士在大王之本朝者,盡善用兵者」,所以我認為大王不會偃兵,燕昭王無言應答。公孫龍又曾游魏,與公子牟論學。在趙國,《呂氏春秋·審應,公孫龍曾與趙惠文王論偃兵。趙王問公孫龍說:「寡人事偃兵十餘年矣,而不成,兵不可偃乎?」公孫龍回答說:「趙國的藺、離石兩地被秦侵佔,王就穿上喪國的服裝,縞素布總;東攻齊得城,而王加膳置酒,以示慶祝。這怎能會偃兵?」《呂氏春秋·淫辭》說:秦國跟趙國訂立盟約:「秦之所欲為,趙助之;趙之所欲為,秦助之。」過了不久。秦興兵攻魏,趙欲救魏。秦王使人責備趙惠文王不遵守盟約。趙王將這件事告訴平原君。公孫龍給平原君出主意說,趙可以派遣使者去責備秦王說,秦不幫助趙國救魏,也是違背盟約。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兵攻趙,平原君使人向魏國求救。涪陵君率兵救趙,邯鄲得以保存。趙國的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鄲為平原君請求增加封地,公孫龍聽說這件事,勸阻平原君說:「君無覆軍殺將之功,而封以東武城。趙國豪傑之士,多在君之右,而君為相國者以親故。夫君封以東武城,不讓無功,佩趙國相印,不辭無能,一解國患,欲求益地,是親戚受封,而國人計功也。為君計者,不如勿受便。」平原君接受了公孫龍的意見,沒有接受封地。公孫龍善於辯論。《公孫龍子·跡府》說,公孫龍與孔穿在平原君家相會,談辯公孫龍的「白馬非馬」。晚年,齊使鄒衍過趙,平原君使與公孫龍論「白馬非馬」之說。公孫龍由是遂詘,後不知所終,公孫龍地主要思想,保存在《公孫龍子中。《漢書·藝文志》名家有《公孫龍子》十四篇。今存六篇。《跡府》,是後人彙集公孫龍的生平言行寫成的傳略。其餘五篇是:《白馬論》、《指物論》、《通變論》、《堅白論》、《名實論》,其中以《白馬論》最著名。

    代表著作

    名家代表著作有《鄧析子》、《尹文子》、《惠子》、《公孫龍子》等,今只存《公孫龍子》。今傳本《鄧析子》、《尹文子》皆為後人偽作。

    地位與影響

    名家之地位與對後世的影響均不及儒、墨、道、法諸家重要,但它在戰國中期卻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學派,標誌著中國古代邏輯學達到了相當的高度。

    日本的「名家」

    日本的名家,是指鐮倉時代以來成立的公家的其中一個家格等級。它的地位在羽林家之下、半家之上。主要擔任文筆,兼任侍從·弁官·藏人頭、最高晉陞過中納言、大納言的文職官員家族。

    幕末時的名家還剩餘不多、其中還有。日野氏、廣橋氏、烏丸氏、柳原氏、竹屋氏、裡末氏、甘露寺氏、葉室氏、勸修寺氏、萬里小路氏、清閒寺氏、中御門氏、坊城氏、被人們稱作十三名家。

    韓劇《名家》

    名家

    車仁表韓高恩金成珉

    kbs1歷史劇

    2年01月02日

    16

    《名家》講述為了實現貴族的義務的慶州富豪的故事,目前劇組還在製作劇本當中。車仁表將在劇中扮演一名尋求貴族的義務的人物,高恩則扮演他精神上的支柱。

    根據韓國媒體報道,這一檔歷史大戲本來是kbs二台的,播出秋太后》之後就把檔期轉移到了kbs一台,第一彈就是車仁表和韓高恩聯合主演的《名家》。

    上個月金成珉主演的mbc日日劇《給我飯》終於落下帷幕。金成珉將做好準備,以反面角色出現在觀眾面前。

    韓星金成珉出演史劇《名家》初登場即受好評

    1月9日播出的韓國kbv週末電視劇《名家》,在剛剛播出的第三集中,金成珉終於亮相,為觀眾展示出他的首個歷史劇鏡頭,並獲得觀眾一致好評。金成珉在劇中扮演當上捕盜廳從仕官的金元日一角,在韓丹兒(韓高恩飾)將要遇到亂市流氓騷擾的時候,金元日及時出現,避免了一場危機。

    金元日是夾在崔國善(車仁表飾)和韓丹兒(韓高恩飾)之間的人物,是從崔國善家裡逃跑的金子春的兒子。金元日在漢陽放高利貸而囤積了很多錢財,用錢買了功名而獲得了身份地位,但卻一直懷著自卑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