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言情小說 > 開拓美洲大陸

《》正文 第三十章 橫掃北部大平原 文 / 齊國大王

    東進之路已被堵死,劉銘現在要考慮穩固基地,再發力向西,開發太平洋沿岸,這是當務之急。

    回程慢了很多,大約兩天的時間才趕回龍城;帶著幾百俘虜抵達龍城,劉銘低調地回城,並沒有過多聲張。

    金礦繼續開工,然而劉銘對之也足夠重視,派出了足足三百騎駐紮在金礦基地;金礦開始運作又開始源源不斷的提供動力。

    龍城逐漸步入正軌,學校不足一月就差不多完工了,目前只差最後的裝飾,這讓劉銘很是欣慰。現在每天早晨龍城滿是讀書聲,成為了龍城一大風景,這是劉銘比較自得的一件事,意味著漢語已經開始扎根龍城,不知不覺的改變著本土印第安人。

    龍城最重要的鐵廠也已經完工,每天有幾十噸的鐵煉出來,鋼質質量很好,不過距離現代的鋼還是有差距。鋼一出來,劉銘便迫不及待的打造刀劍,鐵甲,還有大量的弓箭。

    一時間龍城所有閒勞力全部拉來搞軍工,有人意識到風雨欲來,龍城肯定有大戰事。

    的確劉銘只從與探險隊一仗過後確立了戰略目標,同時有了一股急迫感;他在發展,新英格蘭也在發展,而且比他更有優勢。這如何不令他著急;

    西方此時興盛文藝,科技也在其中大肆發展,各種學說不斷湧出。傳統學說內容不斷被突破。

    在內容上,傳統科學正是以感性和經驗成果為主,而較少對事理和規模的探究,因而表現為較強的實用性,而近代科學正是建立在對事理和規律的探究之上,因而表現為較為抽像的理論性。在方法上,近代自然科學與傳統科學的差別,就在於是否建立在科學實驗的基礎上。

    自16世紀以來,中國在科學上的主要成就,大多屬於應用科學。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雖然對中國以至世界醫療學和生物學產生過深遠的影響,但如同歷代諸家「本草」一樣,他編纂該書的基本目的,仍然是為了「辨天下物品之情味,合世人疾病之解宜」。因此,它的重點是考證和列舉多種藥物的名稱、性狀、產地、炮製方法和藥效範圍等,而不是闡發事物變化發展的機制。

    因此,中西方17世紀科學技術上的差別表明,西方科學技術已衝破了中世紀的黑夜,迎來了近代科學的曙光;而中國科學雖也有一定發展,但仍沒有突破傳統科學的範圍。正是由於這種差別,西方科學從此闊步向前,而中國卻仍在傳統科學的道路上徘徊,直至幾百年以後。

    此期間西方出現了笛卡爾、開普勒、牛頓萊布尼茨,歐拉等等一大批劃時代的天才,將西方科學引入近代,此後歐洲新思想不斷醞釀將亞洲的中原王朝完全拋開。

    劉銘必須要與時間賽跑,開展大移民來夯實美洲基礎,將之阻擋在安第斯山脈後面。同時大力發展本土科學,才能讓龍城在沒有敵手的美洲大陸不斷強大。

    新一輪的徵兵開始,大約一萬人入伍,開始正規訓練,同時劉銘的軍營舊漢軍單位不斷在增長,差不多每月就有一千人運送過來;而旗軍現在差不多有了三千人,總體上來說龍城騎兵達五千,足矣橫掃平原。

    船隻的製造從未停止過,如今已有50艘戰鬥帆船和80艘福船新鮮出爐,加上以前的100多艘船,龍城差不多有了兩百艘船,而且噸位不算小,每艘都達百噸。當然看著不錯,其實不值一提,要知道西班牙養著幾萬隻船呢,而且都比劉銘造的船先進。

    時間又進入秋收之際,劉銘逐漸積累了三萬兵馬,消耗掉了龍城所有積蓄。正在秋收時劉銘準備等上幾天,糧食收穫後還行出兵。

    龍城周圍大約已有三十萬畝地,秋收是龍城的一大活動,甚至於春節也比不上;上萬人出動打糧食的熱鬧場面,簡直比軍隊出動還令人震撼。糧食大堆大堆的出現在廣場倉庫中,大家的臉上不由自主露出笑容;這麼多糧食意味著龍城居民未來生活更美好。

    劉銘也很高興,是對龍城出兵不缺糧食沒有後顧之憂而高興。這一季糧食大約會有5億斤,而且農作物不似當初那麼單一,各種蔬菜也被引入種植,比如大豆、蕃薯、西紅柿等等。然而就是農副產品不行,至今劉銘還沒有吃過雞蛋。

    美洲雖然地大物博,但卻是蠻荒之地,缺少許多必需物資,所以西班牙只能挖點黃金回去,或者弄點土特產啥的,並沒有對西班牙本土的經濟供給多大幫助,反而近年來消耗的大量人力物力,讓西班牙國力不堪了。

    劉銘要把美洲作為基地,必須要利用其肥沃的土地,把不僅打造為世界農業大國,還要成為世界工廠,不斷向世界輸送產品;這是就是以後劉銘的努力方向,當然肯定不容易。

    要知道在這麼塊空白的地上發展,雖然阻力小,但是一切都是從零開始,什麼基礎都沒有;想想從原始社會到工業時代要了多少千年,而劉銘想要將之濃縮在幾十年,其中難度可想而知。

    十月初,剛剛秋收完畢,劉銘開始主導出征事宜。這一次出兵兩萬,包括四千剛剛產生的草原騎兵、五千舊漢軍、一千精騎,同時一萬土著士兵,這裡的土著士兵經過嚴格訓練,算是有點樣子,都裝備著鋼刀。至於比較神秘的火槍隊,不用出征,對付北方的印第安人不需要。

    五千騎兵作為先鋒,前方開路,劉銘則穩坐中軍,慢慢推進。

    土地需要事實上的佔領,劉銘便開始了不要錢的建造城鎮。每過十公里劉銘會找肥沃之地,建一座城鎮然後建造村莊,開始種田。建造速度比以前快了很多,大約一星期就能做好一切,一個小型的站點就這麼出來了。

    劉銘下命令讓城鎮所有資源拿來種植稻田,爭取把周邊的土地盡量消化,劉銘希望以這種方式加快消化。當然很長一段時間這種城鎮基地會任其發展,劉銘沒有那麼多精力管。

    每十公里一座城鎮,讓中軍速度大大降低,也讓後勤壓力增大。前方的五千騎以勢不可擋的力量掃蕩著小部落,中等部落也難以倖免,一時間令大平原中等部落風聲鶴唳,全部向中部遷徙;

    當然大多部落都沒有逃過,因為他們不知騎兵以速度見長,拖家帶口如何能逃脫。一時間所有北部勢力一空只剩龍城,而大平原中部的部落都對龍城這種不守規則,搶奪土地人口的做法大為不滿。

    於是五年一度的部落大會又提前開始,部落主題卻是如何懲罰龍城這個部落;在他們心中龍城仍然是一個部落,卻不知它其實是一座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