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謎案追兇

《》章 節目錄 第7回 聖嬰大王七 文 / 天下任縱橫1

    一般的官員不懂統治者這麼做的真正含義是什麼,這不是在打亂某種平衡嗎?這對帝王絕對是相當不利的行為,為什麼統治者要這麼做?張居正曾經因為這個問題和秦泰一起,做過深刻分析,最終結論是統治者太聰明了。第一,武將手裡有兵權,一旦鬧事的話小者影響地方治安,鬧大的話會動搖國家根本。所以軍營不能亂,必要的時候需要地方官員壓制住局面。這就需要給地方官員一定的權限,最好的辦法就是遏制住軍營的開銷,把軍隊的給養交給地方官員負責。這樣一來軍官們不敢不尊敬地方官員,士兵們不敢動不動鬧事。第二,武將都是大老粗,愛發火、愛鬧事,容易動不動就拿出武器動手。要是不遏制住這些專業人士的話,這些人一旦打家劫舍起來比土匪還要像土匪。為了防止軍隊之間的內鬥和軍營士兵騷擾老百姓,鬧出不利於朝廷名譽的事情,所以需要控制他們的指揮權。把指揮權交到地方官員手裡,讓地方官員和軍官相互約束,不但有利於軍隊管理,而且可以避免一些事情的發生。第三,武將的待遇和收入明顯不如文官多,為了防止一些人挑起文武官員之間的矛盾,索性讓武將徹底向文官低頭,免得將來有麻煩。第四,武將駐守各地,難免會接觸到一些皇親國戚。為了防止這些武將暗中支持某一個皇親國戚,影響到皇帝的地位,就規定武將不但要聽從地方文官的指揮,而且不准私下和皇親國戚聯姻。第五,一些武將膽子特別大,一旦有了賊心想要造反的話,不容易馬上受到控制。為了防止「陳橋兵變」這種事情發生,不如利用文官壓制武將。文官不是不會造反,但是他們不但怕死而且擔心名譽受損,所以比較不容易造反。第六,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文官已經漸漸高出武將,無論是職務上的還是職能上,武將已經不能和文官相提並論。不如把權力索性一次**給文官,這樣的話不但乾脆而且對統治者有利。文官本來就有內部矛盾,相互之間不會太親密,黨爭可以說是從來沒有斷過。不如把權力放大,讓他們相互之間的矛盾加深,只要文官內鬥越激烈,對於統治者來說越有好處。統治者也就是皇帝,不但可以從中看清楚大臣們的真實嘴臉,而且可以拉攏一些人,挖走一部分資源和權利。這個主意真的太好太妙了,簡直是一個完美的大轉身。不但解決了武將的根本問題,而且把文官內部分化,鞏固了皇權的同時,也把釘子暗中扎進了文官內部。

    當張居正把這些分析告訴秦泰的時候,秦泰當時苦笑不已。秦泰想的是怎麼破案,怎麼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而這些大人物們卻想著怎麼內鬥和奪權。難道這些大人物們心裡沒有家國天下、江山社稷、黎民百姓嗎?只知道內鬥和算計別人,這麼做有意思嗎?雖然當時張居正曾經解釋過,說只有手裡有了權限,才能去想其他事情,才能去考慮老百姓的事情。可是秦泰很懷疑張居正的話,做一個刑部侍郎還不夠大,沒資格沒精力管老百姓的事情。將來做了兵部侍郎、工部尚書,甚至於內閣成員就有精力管老百姓了?當了侍郎想當尚書,當了尚書想當內閣閣老,當了內閣閣老想當內閣首輔,就算當了內閣首輔又怎麼樣?要是不滿足的話,一輩子都沒有時間想其他的事情。就在這時候秦泰發覺張居正變了,張居正不再是一個有志青年,而是成為了一個政客,一個滿腦子政治的人。還好張居正沒有想到錢,沒有想利用權力撈錢,不然的話秦泰絕對會和這個朋友「割袍斷義」。

    由於武將已經不成氣候,內侍官員的名聲又太壞,所以文官的勢力幾乎已經控制了整個朝廷。所謂的朝廷其實就是文官的天下,最高衙門就是內閣,最高官員就是內閣首輔。文官控制朝廷之後,按照職能又分成了好幾種。第一種就是三品以上的官員,這些人實際掌控了朝廷,各自有各自的地盤和權限。一般來說大家管這些高級官員叫「大員」,到了這級別的只有手裡的權力大小,沒有地域差別。他們不是掌管著一個省,就是控制著一個部門,或者是掌控者某一個機要,他們的權限令人羨慕,地位令人眼紅;第二種是「言官」,他們雖然地位不高,但是有一項令人眼紅的特權,可以向皇帝直接風聞奏事,上至內閣首輔,下至黎民走卒,他們都可以舉報或者提出懷疑。絕大多數的官員都不喜歡這種人,言官也不是每一個都很清廉。大家都在背後叫這些言官「瘋狗」,在嚴嵩當政的時候言官成為了嚴家誣告政敵的武器,名聲特別不好聽;第三種就是各地的地方官員,統稱為「外放官員」。這些人的陞遷比較慢,一般來說做完這兩屆之後極有可能就這麼到點了。不過也就是因為這樣,這些官員沒有了後顧之憂,大肆貪污受賄。這才有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說法。可見地方官員,特別是當地方行政長官油水相當大;第四種就是京官。京官是指在京城六部、各個衙門當官的官員。這些官員雖然油水少點,但是因為在京城,容易被上面的人重用。陞官快、容易出頭,所以成為一些年輕官員,或者是有野心有抱負的官員的最愛。就像張居正這樣的官員,要是不留在京城的話,最多幹上五六年的知縣,大不了做一任知府就可以回家養老了。可是張居正卻大不一樣,在京城裕王府當了三四年既沒權又沒勢的侍讀,再到刑部做了兩年的「冷板凳」後,不也是當上了刑部侍郎,後來轉任兵部侍郎,如今不但是工部尚書而且是內閣次輔,成為了一兩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大人物了。所以京官是通往權力核心的通道,是往上爬的捷徑,一些官員寧願不陞官也要留在京城。在他們看來當一個正七品知縣不如在京城當一個小京官,熬上幾年之後說不定就能當知府,甚至於外放一個道台。那時候金山銀海什麼都有了,做什麼都值得。

    在京城附近當地方官更是不簡單,不但算是京官,而且也算是地方官。為了凸顯京城的重要性,歷朝歷代的京城地方官都是高配置的。例如北宋的時候京城是開|封,開|封府尹就是由重要官員兼任的。在當時府尹是正三品官員,可是開|封府尹是正二品,足足比其他地方的府尹高出了兩個等級。赫赫有名的開|封府尹包拯,也就是後來大家稱之為包公的包青天,他就是經常「代天巡狩」。手裡不但有先斬後奏的尚方寶劍,而且有三口大鍘刀,經常遊走各地破案。所以京城的地方官不是一般的地方官可以比擬的。就像現在一樣,京城的地方衙門有五個,一個是順天府,下面還有四個縣衙。順天府的長官是知府,又叫府尹,縣衙的長官叫知縣,也叫縣太爺。一般的知府最多正五品,大多數都是從五品,一些小地方的知府只有六品待遇。大一點的縣知縣是正七品,小一點的縣知縣是從七品。可是京城的地方官就不一樣了,順天府知府從三品,下面的縣令從五品。他們的級別都趕上地方布政使和小一點的知府了,可見朝廷對京城附近衙門的重視程度。這些官員只要在這裡幹上幾年,不犯大的錯誤,就會被調進六部或者外放到其他地方。到時候順天府知府就是六部侍郎或者地巡撫、布政使,下面的知縣也會成為外地的按察使或者道台。要是被某位大人物看中的話,他們有可能進入高層,甚至於內閣。據說如今的內閣三輔就是曾經的順天府府尹,可見這些衙門的前途多麼輝煌。

    不過這些天這些官員們的日子不好過啊,首先是下面的老百姓紛紛告狀,說自己家的孩子不見了。一兩個孩子不見了,官員理都不會理會,可是多了他們也擔心起來。為了不影響自己的前途,這些官員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隱瞞不報。一邊努力將這些案子蓋住不上報,一邊暗中派人調查失蹤的孩子,可是一點線索也沒有。正當大家都覺得束手無策的時候,內閣次輔張居正,也就是如今內閣真正掌權的人,他下令把大家叫到了張居正家裡。不要以為去張居正家事情就好辦了,去大人家裡有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壞事。這不,他們不但被張居正狠狠地教訓了一頓,而且張居正要他們盡快破案,不然要他們的腦袋。張居正的話可不是嚇唬他們,張居正真的會殺人。張居正當內閣次輔沒多久,處理了好幾起大案子,殺了不少的人,都是斬立決不用等「秋決」的。他們才不想做張居正下一批的「雞」,作為「殺雞儆猴」的對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