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八十七章 渡江戰役(一) 文 / 雨天下雨

    第三百八十七章渡江戰役(一)

    三月八號,陽光升起把長江江面照亮的那一瞬間,數百艘小木船、竹排如同波浪一樣泛起了耀眼的光芒。m.樂移動網

    此時南岸的一個低矮的小山頭上,一個身穿著深藍色軍服的皖軍士兵睜大了眼睛看著江面,然而下一瞬間他就是似乎不敢相信自己所看見的東西,從而喃喃自語道:「那是什麼?」

    然而於此同時,他旁邊的皖軍士兵卻是表情變得極為驚恐,並用著極為尖銳的聲音大聲叫了起來:「是奉軍,他們渡江了!」

    他的叫聲很快引起了後頭其餘幾個皖軍的注意力,很快一個身穿軍官常服的皖軍中尉就是快速走了上來,然後拿起了他的望遠鏡朝著北方的江面看去。

    從望遠鏡裡,他可以看見數千米外的江面上正有著大量的船隻朝著南岸劃來!

    緊接著他就是吹響了胸前掛著的銅哨聲,下一瞬間,尖銳的銅哨聲就是響遍了整個山頭!

    很快,就是有一個傳令兵緊急翻上了他的戰馬,然後狠狠的揮起了馬鞭,受疼的戰馬瞬間就是邁開了四蹄,然後急速朝著當塗縣城疾馳而去。

    於此同時,長江北岸,林永權正在和多名第九師的中高級將領們站在一起,在他們的身前身後,是無數的奉軍士兵正在前仆後繼的湧向長江,這些奉軍士兵們或抬,或拖著徵收、自造的小木船、竹排推進江水,然後坐上去後,就是奮力的滑動手中的船槳。

    「第三十三團的第一營已經全數渡江,第二營和第三營也已經陸續展開!」旁邊的副官及時匯報了當前的渡江情況。

    林永權並沒有回頭,而是繼續往望遠鏡觀察著長江,此時此刻江面並沒有什麼濃霧,黎明的陽光把整個江面照的通明無比,在望遠鏡裡,他已經可以看見對岸有著人影跑動,根據之前得知的情報,那應該是皖軍派駐在此刻的一個步兵營。

    皖軍早就預測到奉軍可能會從蕪湖、當塗、金陵這一線渡江,雖然他們之前無法判斷奉軍的準確渡江地點,但是謹慎的段祺瑞依舊抽調了一個師進駐當塗,這就是兩江陸軍第七師。

    該部是去年下半年開始編練的新部隊,和皖軍裡的諸多省軍投誠的南方聯邦軍隊改編不同,這個兩江陸軍第七師乃是一支全新組建的部隊,也算是段祺瑞在1906年後首次按照老北洋常備軍的要求編練的新部隊,兵員都是良家子中招募,發放足額的餉銀,保持較大強度的訓練,武器裝備乃是清一色的日械,裝備日造三十八年式步`槍,日造之三十八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戰炮、日造三十一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三十八年式重機槍。

    雖然該部隊的作戰經驗近乎於零,但是裝備水平相當不錯,去年蘇北戰役期間,該部由於正處於新編期間,一直駐防在上海、江陰等地,江北戰役後先是被調往駐防金陵,隨後繼續西調駐防當塗。

    對於這支部隊,奉軍所瞭解的信息相當有限!

    實際上奉軍除了對第四師、第二混成旅這兩支皖軍裡的精銳主力部隊瞭解較多外,對於皖軍的其他部隊瞭解都相當有限,如今奉軍知道了段祺瑞在江北戰役後大力改革了皖軍現有部隊,據說撤銷了大量地方省軍的番號,統一整合為兩江陸軍,並把原來的諸多部隊整合為新部隊,但是具體如何卻是不得知。

    目前奉軍情報處能夠瞭解到的是,皖軍方面重編了第一師、第二師、第五師,但是對兩江陸軍到底有多少部分的番號卻是不瞭解的,比如說情報處在廣東就是發現了兩江陸軍第十二師的皖軍部隊番號,但是同時又得知這支部隊還掛著廣東混成旅的番號。

    當代的信息渠道有效,而部隊編制又是大家都想要保密的事情,所以要想徹底瞭解皖軍的編制番號是非常困難的事,只能是大體推測皖軍的總人數而已。

    趙東雲並不知道的是,去年江北戰役失敗了後,段祺瑞是鎮定思痛開始大力改革皖軍的現有編製、指揮機構,把原有的大量地方省軍,也就是浙江省陸軍第一混成旅、江西省陸軍第一混成旅、江北混成旅、廣東混成旅、贛州守備隊、江西警備師等這些亂七八糟的部隊番號,統一整合為『兩江陸軍』的番號。

    其中就包括了把江北混成旅、江西第一混成旅重編為兩江陸軍第一師;利用浙江的兩個混成旅重編為兩江陸軍第二師等。

    通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段祺瑞已經是成功的把皖軍麾下的各種省軍番號的部隊整編了十三個兩江陸軍師,而省軍裡的混成旅部隊只剩下了一個兩江陸軍第一混成旅,其他的各種名目的混成旅、守備隊等都是被編入了十三個兩江陸軍師當中。

    所以到目前為止,段祺瑞麾下的皖軍是包含了中央陸軍第四師、第二混成旅、第六混成旅;以及兩江陸軍第一到第十三師、第一混成旅,總兵力約二十萬人。

    不過番號雖然變動了,但是部隊還是那些部隊,同樣是兩江陸軍部隊,但是戰鬥力相差卻是極大,比如說兩江陸軍第六師,這支部隊的戰鬥力在皖軍裡是比較好的,其士兵的素質和武器裝備以及戰鬥經驗都是僅次於第四師、第二混成旅,可以說和姜桂題的第六混成旅不相上下。

    然而同樣兩江陸軍的第十二師,這支部隊前身只是南方聯邦在廣東戰敗後的降軍,被收編後開始編為廣東混成旅,隨後被授予兩江陸軍第十二師的番號,其兵力只有區區八千人,火炮十門都沒有,就連槍支都是雜亂無序的,這個第十二師拉出來估計都打不過段祺瑞親率的第四師麾下的一個團。

    皖軍原來的番號就比較混亂,而段祺瑞又在近期搞軍制改革,番號統一之類的事情,這就讓不明就裡的奉軍情報部門更加撓頭了,搞到現在奉軍的情報部隊實際上都無法得知皖軍在長江沿線到底部

    署了那些部隊,這些部隊的番號是什麼?

    只能是猜測一個大概上的兵力來。

    此種情況也就讓前線的奉軍第四軍將領對當塗的兩江陸軍第七師瞭解甚少,只知道皖軍在當塗部署了近萬人的部隊,也知道是兩江陸軍第七師,但是這支部隊的來歷,戰鬥力如何,裝備的詳細情況如何的瞭解就比較少了。

    不過這對於孟恩遠和林永權來說問題不大,他們只需要知道,對面的不是皖軍的主力第四師或者第二混成旅那就足夠了,至於到底是皖軍部隊的其他那支部隊,對於他們而言區別並不大。

    兩江陸軍第六師和第十二師之間戰鬥力是有所差距,但是對於奉軍裡那些心高氣傲的將領看來,這兩者的區別無非就是戰三渣和戰五渣的區別。

    但是很快他們就發現,雖然戰三渣和戰五渣都不咋滴,但是戰五渣的戰鬥力還是要比戰三渣強得多。

    至少對面的那個皖軍第七師的步兵營在發現了對面的奉軍大規模渡江後,他們並沒有和那些戰三渣們一樣被嚇得了轉身就跑,儘管這支部隊還沒有經歷過大規模戰事的考驗,但還是在前線軍官的督導下展開了防禦作戰。

    這些頭一次參戰戰爭的皖軍士兵們快速進入視線挖掘好的灘頭防禦陣地,然後給自己的步`槍上好子彈,並且也把僅有的兩挺重機槍架了起來,甚至在後續奉軍發起了持續性的火炮襲擊後,他們在爆炸聲中顫抖,但是他們沒有轉身就逃。

    當奉軍的渡江船隻從上游劃來,距離南岸只有千米距離的時候,對面皖軍中的重機槍也是響起了嗒嗒聲。

    正在渡江的奉軍自然不甘示弱,幾艘體型較大的木船船頭上架設的機槍也是開始發生,機槍的巨大後坐力讓小木船幾乎快要散架。

    隨著距離的進一步拉近,更小的木船上,多挺輕機槍也是陸續開火,朝著南岸的皖軍陣地潑灑著無數的子彈。

    此時雖然雙方的距離較遠,機槍的子彈命中率非常低,導致眾多子彈落在空地上,落在河水中激起點點水柱,但是機槍嘛向來都不講究什麼命中率,人家靠的是密集的射速然後形成一片彈幕,以形成面壓制。

    持續的重機槍掃射,就算是運氣不好,但是依舊能夠取得可觀的命中。

    很快,一艘乘搭了十餘名奉軍士兵的木船就是被一連串的機槍子彈橫掃而過,子彈打在船隻上,撕碎著木板,打在人體上,收割著生命。

    很快鮮血就和江水攪合在一起!

    隨著時間過去,渡江部隊越來越靠近南岸,而傷亡也是越來越大,原本泥黃色的江水很快就是被染紅,在黎明的陽光下,顯得鮮艷而妖艷!

    然而這一切卻是讓林永權無動於衷,他彷彿沒有看見渡江部隊的傷亡一樣,放下望遠鏡的他道:「三十三團已經差不多過去了,讓三十四團準備,等船隻回來就立馬渡江!」

    「還有,讓炮兵部隊加速前置,待在後頭可沒有辦法支援我們的渡江部隊!」長江可是大江,江面寬就好幾公里,要想在北岸支援南岸的渡江作戰,就必須把現有火炮的陣地直接部署到江邊,不然的話可打不到對長江南岸。

    林永權做著進一步的戰術部署的同時,長江南岸,第三十二團的團長方慶坤上校踏著江水下了船,身穿青灰色軍官作戰常服,披著呢料軍官大衣的他略微皺眉看了眼他十餘米之外落下的一枚迫擊炮炮彈。

    「這些迫擊炮,就沒有打准過的時候,給北岸去信,讓他們的迫擊炮停止開火,我可不想被自己人的炮彈炸死!」

    雖然此時彈雨紛飛,但是方慶坤卻是彷彿沒有看見一樣,只見他左右看了看,然後對著身邊的一名中尉道:「還等什麼,讓他們快把重機槍機槍還有迫擊炮搬下船,建立灘頭火力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