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八十六章 千帆競渡 文 / 雨天下雨

    第三百八十六章千帆競渡

    隨著二月結束,三月到來後,奉軍的渡江作戰計劃已經是到了最後的準備階段,第九師、第十四師已經相繼秘密前往和州,調任第四軍軍長的孟恩遠也離開了巢湖,帶領剛成立沒有多久的第四軍軍部隨同第九師一起前往和州。喜歡網就上。

    為了掩護第四軍的行動,奉軍各部已經是相繼展開了一系列的前期掩護伴攻行動。

    三月二號,準備多時的第一軍第一師正式發動了對安慶當面之敵的進攻,雖然安慶方向的進攻在奉軍的渡江作戰計劃裡只是伴攻,然而為了吸引皖軍的足夠注意力,第一師的攻勢發動的非常猛烈,當天就是投入了一個團參與對皖軍的進攻。

    第一師發動了今年以來奉軍的首次大規模進攻,自然是引起了對面皖軍的極大注意力!

    金陵兩江巡閱使府內,段祺瑞和大批皖系軍官們匯聚一堂!

    「昨天開始,敵軍第一師已經對我安慶發動大規模攻勢,敵軍投入進攻的兵力不少於五千人,第六師那邊壓力很大!」

    負責防守安慶的皖軍部隊有兩江第六師以及其他兩個旅的省軍,總數大約在兩萬人左右,雖然皖軍的防守兵力要超過進攻的奉軍,但是雙方的武器裝備差距較大,盧永祥帶出來的這個第一師雖然戰鬥力還不如奉軍的三大主力師部隊,但是經過今年的補充休整後,已經是齊裝滿員,僅僅就人員和裝備來說,第一師已經和第三師、第九師、第十師這三個主力部隊是一樣了,戰鬥經驗也相當豐富,只是訓練以及士氣方面還不如三大主力師而已。

    對面的皖軍主力,也就是兩江第六師雖然在皖軍裡頭也算得上是主力部隊,乃是兩江省軍裡最能打的一支省軍,但到底只是一支省軍部隊,面對老北洋部隊第一師的進攻,顯得吃力是正常的。

    不過第六師的困難並沒有引起段祺瑞的多大重視!

    「安慶方面雖然困難一些,但是依靠第六師守住安慶還是問題不大,而且敵軍對安慶的進攻只是伴攻而已,現在我們要重視的是,敵軍的渡江主攻部隊在那裡?」段祺瑞一下子就抓住了問題的核心,安慶方向的戰事只是一場此次要方向的戰事而已,他也能夠猜的出來,奉軍對安慶的進攻乃是為了掩護真正的渡江主攻部隊。

    不然的話,奉軍在安慶投入的就不會是一個第一師,而會是兩個師,甚至是三個師乃至更多的部隊。

    「現在敵軍的林永權部在那裡?」比起安慶方向的戰事,段祺瑞更加關心林永權的第九師去了那裡。

    因為在當今的局勢下,第九師所在的方向往往就是奉軍渡江的方向!

    「根據我們的情報得知,第九師在上月底就已經離開巢湖,目前動向不明,另外有情報現實有一部敵軍離開巢湖前往蕪湖方向,初步判定人數有上萬人,該部極有可能就是敵軍之第九師,但是也有可能是敵軍的第四混成或者是第一師的部隊!」

    段祺瑞聽罷皺眉:「這麼說來,他們有可能把渡江方向決定在蕪湖了?」

    「這種可能行較大,另外也有情報顯示,敵軍在含山一帶出現,而且規模不小,雖然我們還沒有查明他們的番號,但是極有可能就是敵軍最近風頭很大的第十四師,該部已經離開含山,有可能往西南方向的蕪湖而去。此外我們也不排除敵軍就近在當塗一帶登陸的可能性!」

    皖軍將領對奉軍的渡江方向的推測,還是有著比較大的準確率。

    雖然受限於情報不足等因素,但是皖軍的將領們依舊是根據江南地區的形勢以及對奉軍的少量情報判斷出來,奉軍的主要渡江方向不可能是在蘇北,也不可能是在安慶,而是在蕪湖、銅陵、南京一線,而考慮到銅陵當面的奉軍數量有限,第一師又在安慶發動了大規模的攻勢,那麼奉軍在銅陵方向渡江的可能性也就大大降低。

    目前皖軍已經是可以斷定,奉軍的渡江部隊就是在安慶到金陵這一段上百公里的範圍內,然而問題是,皖軍無法確定具體地點。

    因為這一段距離的地形相差不大,渡江難度也是大同小異,在考慮到近期奉軍的頻繁調動,奉軍有可能在蕪湖,也有可能在當塗甚至在金陵西,這些地方的可能性都有。

    為了應對這種局面,皖軍除了讓第二混成旅重兵駐防蕪湖外,也向當塗方向派遣了一個師,同樣又抽調了第四師的一個旅西進,準備佈防在當塗和金陵的中間地帶。

    只要到時候發現了奉軍在上述任何一個地方渡江,那麼這些部隊就會迅速趕往奉軍渡江地點,爭取在一天最多兩天內抵達渡江地區,在奉軍把浮橋成功架設前把奉軍的前期渡江部隊趕下長江。

    皖軍的這種謹慎態度,也是讓奉軍想要偷渡渡江成為不可能的事!

    只是偷偷摸摸渡江不成,然而卻是不代表奉軍就不能渡江了,也並不是說奉軍不需要對渡江地點進行保密了。

    戰爭嘛,這玩的就是一個虛虛實實,反正奉軍部隊就在長江北岸,有可能在這裡渡江,也有可能在那裡渡江,而這種虛虛實實的可能性就足以牽制皖軍的大部分精力了。

    為了掩護第四軍在和州的渡江行動,奉軍除了第一師在安慶發動大規模的伴攻外,兩天後,在金陵方向,奉軍第二軍的主力部隊,也就是第三師派遣部隊對金陵的外圍防線進攻大規模的進攻,而在步兵的大規模進攻之前,更大規模的炮擊行動也是展開了。

    這還不算,次日,第十師位於南通方向的部隊利用搜集的數十艘船隻發動了中等規模的渡江作戰。

    短短三四天的時間裡,長江沿線各地都是爆發了大規模的

    的戰事,尤其是金陵方向第二軍的攻勢相當猛烈,這咋一看還以為奉軍真的要在這裡玩正面渡江突破呢了。

    然而奉軍在上述方面的伴攻行動越猛烈,對面皖軍將領就是越睜大了眼睛盯著蕪湖和當塗等方向,近日來皖軍在蕪湖、當塗、和州等地派遣了大量游騎,密切監控著這一段一百多公里的江面。

    這個時候,不管是段祺瑞還是其他皖軍將領都知道,奉軍的大規模渡江即將到來了!

    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三月五號,太平府和州,距離江面五六公里外,大量的奉軍部隊正在駐紮休息。

    在一家農家院子裡,第四軍的臨時指揮部就是架設了起來!

    「第四**迫擊炮營什麼時候才能到?」孟恩遠一邊是看著一副奉軍所能夠測繪出現最詳細的和州周邊地區的軍事地圖,一邊向下屬問道。

    「第四**迫擊炮營目前已經抵達我後方十公里外,和第一混成旅的炮營一起,預計明日午時就能夠順利抵達!」

    孟恩遠點頭:「第三**迫擊炮營還有兩個炮團準備的怎麼樣了?」

    「目前第九炮兵團和第十四炮兵團、第三**迫擊炮營已經準備妥當,隨時可快速機動至預定陣地!」

    為了保證隱秘,孟恩遠抵達和州後就是徹底封鎖了和州周邊地區,同時為了避免引起當塗之敵的警惕,他也是沒有提前把炮兵部隊架設到江邊,只是提前找到預定陣地,等渡江準備工作妥當後,就是迅速前往預定炮兵陣地,為渡江部隊提供火炮支援。

    不過現在嘛,包括炮兵和第九師、第十四師的部隊都還待在和州,距離江邊還足足有五六公里。

    因為他們還得等第四混成旅到來,更加重要的是他們還得就地造一些小木船甚至竹排,用於前期的渡江工作。

    為了渡江所需的船隻,第四軍可以說是花費了極大的苦心,從當地徵集現有的船隻遠遠不夠用,只能是就地取材,自行建造小木船甚至是竹排。

    反正這只是渡江作戰,又不是渡海作戰,也不需要什麼大型船隻,專門的登陸艦、運輸艦什麼的,隨便什麼小木船甚至竹排都能用,至於說火炮等重武器的運輸,那就只能等待大型浮橋架設完畢後才能運輸過江了。

    三月六號,第一混成旅也是順理抵達和州,當天晚上,孟恩遠再一次向統帥部發起密電,稱第四軍上下已經準備萬全準備,隨時可渡江作戰。

    當天晚上,趙東雲再一次召開統帥部軍事會議,這場會議進行了兩個多小時後,趙東雲在渡江作戰計劃上簽下了自己的名字,正式批准第四軍展開渡江作戰。

    次日接到統帥部批准計劃的回復後,孟恩遠召集第四軍旅長以上的軍事會議,商討並確定詳細的渡江計劃。

    畢竟統帥部作戰處制定的渡江作戰方案雖然已經很詳細,但那也只是一份戰略性質的計劃而已,真正的和州詳細渡江作戰計劃,還得第四軍自身來制定。

    當天下午,第四軍之第九師召集所有校官進行了擴大軍事會議,會議上林永權正式通知了第九師的軍官們渡江計劃已經正式啟動,而第九師就是首批渡江部隊。

    當天下午,第九師上下提前進行休息,當晚夜十一點,第九師開始提前就餐,夜十二點,第九師正式離開駐地前往江邊。

    為了避免對面的皖軍有所差距,第九師並沒有舉著火把前進,而是依靠之前的詳細偵查,以及微弱的星光前進,雖然有前提的多方偵查,詳細的行軍路線已經確定,但是依舊出了不小的亂子,以至於第九師在這短短的五公里上花費了足足五六個小時,一直到黎明前夕才抵達江邊。

    而隨著第九師抵達江邊,隨軍抵達,並迅速展開的八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迫擊炮展開並對對岸發射密集的炮彈時,將士們也是竹排、小木船推進江水,然後坐了上去奮力的用木漿滑動江水。

    在黎明的陽光下,數百艘竹排、木船如同波浪一樣在長江上泛起耀眼的光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