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三百七十四章 財政之奉天 文 / 雨天下雨

    p>1907年度蘇繫在掌控內的地盤收取了多少財政收入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因為當時蘇系的地盤正處於快速擴張中,除了在東三省的稅收情況比較穩定外,在其他新控制區的稅收徵收都是存著極多問題。

    p>而且收稅也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在新控制區直隸、山東和河南等地,存在著多收、少收、重複徵收以及遺漏等諸多情況,而且很多稅款根本就沒有被解入財政部內,而是在省財政甚至實在地方府縣財政就被直接題解徵用的情況,同樣由於是新控制區,存在著諸多抄家、甚至劫掠的情況。

    p>因此1907年度蘇系的總體財政收支情況是一筆糊塗賬,連熊希齡都是搞不清楚詳細賬冊的,中央財政部的收支情況還好,但是對於地方財政的收支情況卻是很難搞清楚的,熊希齡和周學熙等人唯一能夠提交給趙東雲的數據就是:現在財政部還有多少錢,外頭欠了多少錢,至於1907年度總共有多少收入,支出了多少別說不清楚了,甚至連個大概數據都沒有。

    p>所以要從1907年度的蘇系財政收支情況去判斷1908年度的財政收支情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p>要理清1908年度的蘇系財政收支情況,其中最為重要的工作就是在直隸、山東、河南等省份推行已經在奉天實施幾年的稅收改革制度。

    p>蘇系之前在奉天以及整個東三省推行的稅收改革制度,其目的大體有兩個,第一個就是:財政權力收歸中央,即地方政府不再具有直接徵稅的權力,而是改有財政部統一徵收各項稅收。然後把這些稅收分出一份作為地稅留給地方政府使用,另外一部分則是作為國稅上繳財政部國庫。

    p>第二個就是整合稅種,簡化稅收模式,裁撤大量雜亂無序的苛捐雜稅,重新整合為農業稅、營業稅、增值稅、煙酒稅等多項稅收,以稅收改革後的奉天省為例,農民所需要繳納的稅收從今以後只有一種,那就是農業稅,而其他各種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都一併廢除。

    p>稅制改革試行後,並不是大幅度降低了農民的交納賦稅的比例,實際上單單就正稅稅額而言,比前清時代還略有提高,如此也就導致了財政收入不僅僅沒有降低,反而是因為統一徵稅而提高了許多。

    p>然而這個實際上提高了稅收額度的稅制改革為什麼受到農民以及工商界的歡迎呢?就是因為從此以後民眾只需要繳納正稅,不需要繳納各種亂七八糟的苛捐雜稅!

    p>而對於民眾來說,害怕的從來都不是國家收取的正稅,而是地方府縣甚至個別官吏打著國家的旗號私底下大肆勒索,包括前清在內的歷代王朝中後期,國家直接向農民徵收的賦稅其實並不高,但為什麼依舊怨聲倒哉呢,就是因為官吏打著國家旗號進行橫徵暴斂。

    p>蘇系施行的新稅制改革,一方面是可以統一中央財政,增加稅收。另外一方面也可以讓蘇係獲得民眾的支持,減少橫徵暴斂的情況出現。

    p>蘇系推行的稅制改革,一定程度上可以整頓稅收情況,增加部分中央稅收,不過稅制改革只是讓收稅收的更順利一些,讓原本流落到官員口袋裡的稅款回到國庫,但是也不會憑白讓稅收大幅度增加。

    p>而蘇系掌控的地盤其能夠收取多少稅收,其實是有一個大體可以預測的數額的。

    p>按照財政部諸多官員們的推測,1908年度蘇繫在各省份所能夠收取的稅收大體如下!

    p>其中名列首位的是奉天省,經過趙東雲最近幾年的大力扶持,奉天省的移民屯墾成效頗大,不僅僅增加了農業稅的收入,同時也產量大幅度增加的農產品也導致了農產品加工業的迅速發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豆產業了。

    p>自從東北大豆成功登陸歐洲市場後,東北大豆出口額的攀升幾乎可以用坐火箭來形容,1905年的時候,大豆出口不過七八萬噸而已,當時東北大豆的主要市場還是在國內。

    p>然而1906年的時候,由於歐洲市場的成功開闢,當年東北大豆向歐洲、日`本一共出口了三十萬之巨,再過一年的1907年,其東北產業相關出口更是又翻了一倍達到六十萬噸之巨,而明年,工商部預計東北大豆產業出口有望突破八十萬噸。

    p>雖然這兩年國際市場上大豆價格略有回跌,但是架不住東北大豆的出口連年翻倍啊,而且近年大豆價格降低的同時,但是加工後的豆油價格卻是進一步上漲,如此也就沒有拉低東北大豆產業的相關出口總額,1907年度,東三省大豆產業,包括大豆直接出口、初步加工後的豆油、豆餅等,總出口額達到四千兩百萬圓之巨,而明年,則是有望突破到六千萬圓。

    p>再加上東三省的其他出口商品,明年東三省的總出口額有望突破九千萬圓規模,屆時億圓出口也不遠了。

    p>大豆價格下跌,豆油價格上漲也是直接導致東北的大豆產業經營者開始從直接大豆出口逐漸轉化為大豆加工業,僅僅是1907年一年,葫蘆島工業區和營口工業區兩地新開張的大小搾油廠就高達三十八家之多。

    p>除了龍頭支柱大豆產業外,奉天近幾年新興的紡織業發展也相當迅速,自從日俄戰爭後,外商洋布幾乎全面推出東三省市場,而這些市場空白幾乎被福元紗廠、葫蘆島紡織公司等為代表的北方資本投資的民營紡織企業所佔據。

    p>等到了日俄戰爭結束後,洋布想要重新進入東北市場的時候,發現東北市場已經被福元紗廠、葫蘆島紡織公司等北方資本的本土民營企業所牢牢掌控。

    p>大豆產業、紡織業,再加上傳統的釀酒產業,上述就是奉天目前的主要經濟支柱,至於鐵礦、煤礦這些,所以已經有了撫順煤礦但是這年代的東北遠遠還不是什麼重工業基地,重工業在奉天的經濟裡所佔據的比重是不值一提的。

    p>而大豆產業、紡織

    織業的發展迅速,很自然也就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運輸業、金融甚至機械、煤炭等。

    p>在當代中國裡,經濟發展如此迅速的地方也就只有奉天一省了,日俄戰爭前,奉天還是有名的窮省,然而僅僅三四年功夫,奉天就發展為國內的經濟強省之一。

    p>按照財政部的初步統計,奉天1907年以三千七百萬圓的全年財政收入名列國內第三,僅次於江蘇、廣東兩省,但是已經超過四川、湖北、浙江、山東、直隸(不包括唐山行政公署)。

    p>而明年呢?

    p>財政部預測明年奉天一省的財政收入是五千萬圓,再加上黑龍江、吉林兩省,東三省的財政收入有望突破七千萬圓。

    p>毫無疑問,東三省或者說是奉天省,乃是蘇係爭霸國內的根本!

    p>而且還有一點值得說明的就是,雖然奉天的迅速發展和趙東雲的扶持有關,但是趙東雲的扶持並不是決定性因素,趙東雲只是順水推舟而已,說得不好聽些就是躺在錢堆上撿錢而已。

    p>因為原時空裡沒有趙東雲,人家奉天省照樣發展迅速,清朝滅亡前夕,已經成為了國內第三大經濟省,清朝滅亡後更是超越廣東和江蘇成為國內第一經濟強省。

    p>除了奉天這個蘇系根本外,名義上依舊歸屬直隸省,但已經直接歸屬中央管轄的唐山行政公署對於蘇系的重要性一樣不可替代。

    p>唐山行政公署,包括直隸永平府、承德府、蒙古部分地區在內,轄區面積並不小,雖然還沒有正式建省,但是目前的行政、財政體系已經和直隸沒有多大關係了。

    p>唐山地區聞名國內的,自然是其首屈一指的重工業了,或者乾脆說是福元機器廠!

    p>福元機器廠對於蘇系的重要性就不再強調了,而福元機器廠對於唐山行政公署地方政府的重要性同樣不容小視,說是一個福廠撐起了一整個唐山地區的經濟發展也不為過。

    p>福元機器廠除了固有的兵工廠外,還全資控股唐山鋼鐵廠、唐山火柴廠、唐山化工等高達十餘家子公司,這些子公司以往大多都是福元機器廠的附屬部門,比如火柴廠就是從火藥廠分離出去的,此外還擁有唐山工業大學、福元附屬醫院、唐山發電廠。

    p>其中的唐山鋼鐵廠發展尤為迅速,其原本就承攬了京張鐵路、中東鐵路等多條國內鐵路施工所需的鋼軌,而隨著津浦鐵路、隴海鐵路的合同簽訂後,根據合同規定,建造鐵路所需的材料必須優先從中國採購,中國無法生產的才能進口,而唐山鋼鐵公司作為中國僅有的兩家鋼鐵企業之一,同時也是蘇系掌控的唯一一家鋼鐵企業,自然是毫無疑問的接到了巨額訂單。

    p>而福元機器廠下屬的木材廠也是分潤了不少枕木的訂單,下屬的機械廠也是獲得了諸多機械的訂單。

    p>如果說從津浦鐵路、隴海鐵路裡除了外國人誰受益最大的話,毫無疑問是福元機器廠。r1058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