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北洋梟雄

正文 第兩百四十一章 削減薪餉 文 / 雨天下雨

    最近幾天的王英楷心情很不好,面對國內越來越顯得混亂的局勢,讓他越來越感到無力掌控。

    東邊的趙東雲虎視眈眈,隨時都準備對自己露出獠牙想要謀奪自己的總統之位,南邊的段祺瑞率軍南下兩江後,實力大幅度上漲,僅僅半年時間就擴編了一個所謂第四師補充旅不說,而且還收編了南方聯邦的不少殘軍,整編出來了兩個旅的『兩江陸軍』。

    有了人還好,更關鍵的是段祺瑞利用當初在京師劫掠而來的大量錢財以及南下江蘇和安徽後收刮的大量錢財大勢購買軍火。

    王英楷確信的就是最近半年來,段祺瑞至少從趙東雲手裡購買了上萬支步槍,數百萬發自大,至於從外國洋行購買的軍火有多少就更不知道有多少了,而且段祺瑞南下作戰還繳獲了大量南方聯邦軍隊的軍械。

    可以說段祺瑞南下兩江後,雖然歷盡數場大戰,但是手下的部隊越打越多,軍械也是越打越多,他甚至還從英國公使口中得知,段祺瑞竟然還向德國洋行訂購了六十多門的火炮,兩萬條二手的88式步槍。

    這一切都表明段祺瑞的實力在南下後短短半年不到的時間裡,就已經迅速膨脹到了足以威脅到王英楷的地步。

    每每想到這裡。王英楷就是後悔當初讓段祺瑞南下,同樣都是南下作戰,但是王士珍的發展速度可是遠遠比不上段祺瑞的,如今的王士珍掌控了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但是搜刮的錢財大多都是得用來維持現有部隊規模,剩下錢財不過是讓王士珍擴張了一個旅而已,然而段祺瑞呢,利用江南的繁華,這兵力擴張都已經是開始翻倍了。

    不過後悔也沒有用,如今王英楷的首要任務已經不是剿滅所謂的南方聯邦帝國,而是要把段祺瑞削弱在一定的地步,要削弱段祺瑞的話,最好的就是削弱段祺瑞實際控制的地盤了。

    在這種情況下,當得到了趙東雲的默認下,王英楷毫不猶豫的採取了措施,他通過內閣,直接任命張懷芝兼任安徽都督,同時還給張懷芝發去密電,要求張懷芝暫緩南方攻勢,以拖延段祺瑞南下江南的步伐。

    張懷芝也算是王英楷的老部下了,雖然去年的時候和王英楷有所疏遠,不過後來又是倒向王英楷,和王汝賢一樣成為王英楷麾下的旁系力量,所以當王英楷把安徽這個地盤給了他後,他雖然也不可能腦袋一日就對王英楷效死,但是對於王英楷要求他暫緩南下進攻的要求,他還是聽從的。

    畢竟主動南下幫段祺瑞拿下兩江其他地方可對他沒什麼好處!

    然而此事對於段祺瑞來說,卻是影響極大的!

    「好他個王胖子,這才半年呢就翻臉了!」段祺瑞得知王英楷繞過自己,直接任命張懷芝為安徽都督後,自然是無法忍受的。

    不過如今這種大局下,段祺瑞也知道,王英楷可以對他翻臉,但是他段祺瑞現在卻是不能和王英楷翻臉。

    對於現在的段祺瑞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和王英楷爭權奪利,現在他的當務之急就是跨過長江,南下江南,進而掌控江蘇南部、浙江甚至江西等地,只有把這些地方掌控之後,那麼自己才有底氣和王英楷翻臉!

    「還有那趙子楊,前頭還和王胖子打生打死,現在一轉眼就穿同一條褲子了!」段祺瑞對趙東雲在此事的表現也是極為不滿,但是他更加明白,自己也只能在嘴上罵一罵了。

    理由無他,就是因為他如今還比較依賴趙東雲賣給他的軍火,如果和趙東雲翻臉了,雖然不至於斷絕軍火來源,但是購買進口貨的話不免又要多花一些銀子,如今這個時刻能省還是要省的。

    王英楷的一個簡單任命,在外人看來興許沒有什麼但是在有心人眼中卻是能夠清晰的發現,北洋四大軍閥的脆弱聯盟即將再一次崩潰。

    面對王英楷和段祺瑞的爭奪,趙東雲表現的相當現實,他擺出了一副看戲的姿態,首先是默許了王英楷任命張懷芝為安徽都督,當然為了換取趙東雲的默許,王英楷承諾在唐山一線的寧和縣、薊縣、寶坻三地減少駐軍數量。

    去年趙東雲和王英楷達成天津協議後,按照雙方的協議趙東雲只能在唐山地區駐軍不超過五千人,承德地區不超過五千人。然而與之對應的卻是王英楷以京師為核心,圍繞唐山、承德兩個關鍵點部署了超過三萬人的兵力。

    王英楷的三支嫡系部隊:第一師、第七師、第一混成旅幾乎都是圍繞著這一線部署,假如王英楷和趙東雲一旦爆發戰爭,那麼這三萬多人的兵力就能夠立即進攻唐山。如此迫使奉軍在關內的兩個混成旅所面臨的壓力極大。

    這裡從奉軍在關內地區的戰略就可以看得出來,假如戰爭爆發,第五混成旅和第七混成旅要做的就是『死守』兩個字,等待部署在山海關的奉軍主力第三師以及第一騎兵旅西進增援。

    這一次王英楷為了換取趙東雲不反對他削弱段祺瑞的計劃,王英楷可是承諾唐山、承德一線的駐軍不會超過一萬五千人。

    儘管對於王英楷而言,如果雙方爆發戰爭,他依舊能夠從京師迅速增兵到前線,而前線一萬五千多的兵力也足以阻擋奉軍在關內現有的一萬兵力,不會出現太大的問題。這個承諾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王英楷放棄了大規模襲擊唐山的機會。

    而對於趙東雲而言,此舉毫無疑問能夠極大的保障關內地區尤其是唐山的安全,從而為增援部隊贏得更多的時間。

    隨著這個私底下的駐軍協議達成後,趙東雲一邊是坐看王英楷和段祺瑞明爭暗鬥,而另外一邊卻是危機感大增的他深深感到,如今這個擴軍速度依舊是不足的。

    />

    眼看著王英楷正在弄兩個步兵師,而且段祺瑞又在南方大舉擴軍,最後誰知道他們到底會有幾十萬兵力啊。

    然而如今養軍那麼昂貴,趙東雲養著現有的三師五旅就已經非常吃力了,今年要想新擴編一個師都是千難萬難,如果還要繼續擴軍的話顯然在財政上是不現實的。

    在這種情況下,趙東雲也就不得不考慮其他一些辦法了!

    首先是軍隊的薪資,目前奉軍採用的薪資標準還是募兵時代的高薪,一名二等兵的基本月餉是四兩五錢,和平時期在軍餉裡扣除伙食、被服等費用,戰時全額發放,而趙東雲為了提高士兵的體能,又在這個基礎上發放每月一兩銀子的伙食津貼,這個津貼雖然士兵不可能拿到手但是加起來的話,一名二等兵的每月薪資實際上是五兩五錢。這個薪資相對於當代國內的普通民眾收入而言,算是相當高的了。

    然而如今已經不是前清時代了,趙東雲也聽聞其他幾家北洋軍閥都是相繼縮減了人員的薪資開銷,比如財力匱乏的吳鳳嶺,據傳已經是取消了所謂的開撥費,也就是說哪怕是打仗的時候,士兵的伙食費用也得從自身的餉銀裡扣除,而且除了第二師還能保證每月餉銀外,其他新招募的部隊經常是發放半餉。

    哪怕是入住江蘇,搜刮了大量錢財的段祺瑞也是經常拖欠手下部隊的餉銀,尤其是新擴編部隊的餉銀。

    至於南方聯邦就更不要說了,很多都是只給了幾塊錢的安家費而已,至於軍餉則是更為混亂,有些部隊完全是依賴自身在民間劫掠。

    劫掠這種事哪怕是在紀律還算嚴明的北洋軍隊裡,也已經是開始發生,畢竟上頭不給軍餉,而部隊又有吃飯打仗,於是乎部隊的高級主官往往對部隊的劫掠行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少人甚至認為這樣不僅能夠解決軍費緊缺的問題,而且還能夠提高軍隊的士氣……

    相對於國內其他軍閥的部隊而言,趙東雲手底下的部隊由於處於和平時期,而且趙東雲為了打造精兵,一直都是堅持繼續發放足額的軍餉,毫無疑問如此也給東三省造成了重大的財力負擔。

    在這種情況下,趙東雲也是不得不考慮降低軍餉的標準了!

    「你記一下,往後全軍士官、士兵之伙食、被服不論和平、戰時一律由軍需部承擔,不再扣除士兵之餉銀!」趙東雲斟酌著對趙東平繼續道:「軍官照舊自行承擔!」

    「往後士兵餉銀髮往一律採用『奉圓』,暫定二等兵為四元,一等兵五元。該餉全額發放,不作任何剋扣!」趙東雲繼續道:「軍官一律按照現有標準發放八成!」

    趙東雲說著這些的時候,一旁的趙東平聽罷卻是面露擔心之色:「如今恐怕下面要鬧事!」

    趙東雲卻是不以為意道:「如有不願者,直接勒令退役,鬧事者就地槍決!」

    趙東雲實際上並不在乎那些底層士兵們的去留,在這個時代,哪怕他一毛軍餉不給,但是只要說一句從軍管飽,那麼大把農家子弟會跑來從軍,所為的只是吃飽飯而已,要不然你以為段祺瑞和南方聯邦為什麼也不怎麼給軍餉,但是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來應募當兵啊,因為這年頭當兵能夠吃飽飯,嗯,正常情況下,吃的比尋常小地主還要好。

    這年頭想要來當兵的農村子弟多了去,給趙東雲兩個月,他就能夠訓練出好幾萬的廉價炮灰士兵出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