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軍閥1909

大道小說網 295 中日戰略態勢逆轉的契機 文 / 伏白

    兩國只是在外交上進行一番爭鋒。因為無論是加拿大禁止華人入內還是中國禁止加拿大人進入中國,對於各國都沒有太大的商業利益。雖然**思潮在世界各地由來已久,但是當年西班牙大流感時,中國,尤其是華飛積極參與救治世界各國的民眾,讓中國人的形象在世界上的確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你加拿大突然出台這項規定,在國際上的確得不到多少援助。加拿大也開始在國際上尋求援助,但是你不看看如今的中國,可是與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期,完全不是一回事了。連老牌帝國英國,中國在外交上也不屈不撓,現在為何所謂的外交風波,難不成英法美還出兵幫你教訓中國?顯然非常無比的不現實。

    明顯的,事情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加拿大也不好退步啊。於是只能暫時這樣僵持著。對於華飛的南京政府來說,還真的無所謂。即使是後世這個所謂的發達國家,也沒有多大的份量,更別提對於當今的中國來說,還要為了他的強勢和影響力,而不得不委曲求全。

    一個人可以選擇跪下吃著地上的酒肉,也可以昂著頭。挺著脊樑,忍受著飢餓,走向前方。我們不可以斥責社會個人選擇的對錯,但是對於國家來說,你做出的選擇,留下的精神烙痕,卻是數百年難以消除的!這就是精神的傳承!

    這件事情對於華飛來說,顯然只是抗旱救災過程中的一個插曲,但是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華人圈中掀起的影響是難以估計的。因為如果說以前華飛站出來為華人說話,乃至動用強硬的手段,大都是為了保護華人華僑的生命財產權。但是這次的本質不一樣,這次華飛的所作所為,保護的是身為華夏民族同胞,是炎黃子孫血脈的尊嚴。

    對於有些人來說,苟且偷生,只要活著,他就可以拋棄一切。但對於有些人來說,尊嚴,比屈辱地生存著,更加重要。作為後人,當我們翻看宋末崖山之役,看到數十萬官民紛紛投海自殺,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個史實呢?唯有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聲長歎,一聲長噓!

    最艱難的時間過去了,8月底。一場全國性的甘霖讓乾涸的大地終於吸收了點清涼。雖然這點降水對於緩解旱情的確沒有多大作用,但是對於無數在抗旱救災一線,對於那些奮戰在水利水庫建設現場的人們來說,這就是希望啊,新的希望,生存的希望,未來的希望啊。

    一封緊急電報飛速送到華飛手上,當華飛看見電報時,剛剛解碼的紙上的筆墨甚至都還沒有干,可以想見這份電報有多麼緊急。一看內容,華飛立即陷入深深的沉默,腦海裡飛速地轉動計算著許許多多的事情,讓他一時間心緒繁雜,難以相信。

    電報很簡單,只有幾個字。一個時辰前,日本關東,大地震,劇烈!關東大地震?華飛的記憶中對於關東大地震並沒有多少認識。不過日本本身就是個多地震的國家,而且關中地區可是日本的國家核心地區之一,對於日本的影響絕對巨大。

    關東大地震發生在日本關東平原,高達裡氏規模8.2級。震央位於相模灣的伊豆大島。屬於上下垂直型的地震。影響範圍包括了東京都、神奈川縣、千——&網——了,那簡直就是可悲。

    眼前的水庫,上萬人正在揮汗如雨,對於發生在日本的大地震,毫無察覺。即使有著那麼一丁點的震感,恐怕也不是人所能察覺出來的。華飛依舊在沉默,如果這次的地震規模很大,那麼對中國來說,的確是個機會。趁你病,要你命。這不是落井下石,而是在敵人的戰略空虛期,採取的戰略攻勢。或許還能趁著這個機會,徹底扳回中日之間的戰略態勢。

    政治家心中應該懷有仁慈,但這種仁慈是對民族,對國家,對人民發自內心深處真摯的熱愛,是對所有貧苦,遭受困境百姓的仁慈,這是大仁慈。而為了所謂的名聲,聲譽,濫施仁慈,那是小仁慈,甚至可能是一種罪惡!

    與剛剛解決掉的加拿大**事件不同,這次華飛顯得非常冷靜。不僅沒有宣佈回程,還若無其事地拿起土鍬,繼續有一鍬沒一鍬地挖著。不過此時的華飛,即使是外行人都可以一眼看出來,非常的心不在焉。

    他周圍的警衛軍全部噤聲,甚至附近的民眾也被緩緩地疏散。小聲,不想華飛的思路被打擾。而雖然孫板等人並不清楚發生了什麼,但是他們還是迅速準備好回程。汽車隨時待命,通知飛機加滿油,隨時準備起飛。

    華飛這邊不緊不慢,可把南京那邊的軍事參謀部急壞了。一收到日本發生大地震的情報後,當班參謀長甚至都沒有通知其他人,立即就給在災區的華飛發去電報。很快,司令部,參謀部,總統府第一內閣等南京軍政要員全部集中起來。即使是普通的百姓也可以看出,這次日本的大地震,對於中國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即使不說趁此機會徹底削弱日本的國家軍力。最低限度也要把東北拿回來,不能總是讓日本人佔著啊,畢竟那還是咱中國人的領土。而且這也是當前政府為世人最大的詬病,更是許多國防軍將士們的心頭之刺啊。但是在華飛的決定下,眾人雖然一再請戰,但還是沒有可以駁回華飛的命令。

    雖說當初司令部批准奉軍可以對日本進行騷擾性進攻,但隨著國內各種問題與矛盾的爆發,奉軍對東北日軍的騷擾攻擊計劃也被嚴重削弱和拖延,對於日本佔據東北,根本沒有造成太大的影響。唯有東北民眾自發組成的抗日隊伍,在收到奉軍和南京的武器支援下,在東北的聲勢越來越大,很是讓東北的日軍苦惱一番。

    集合起來的國防軍軍事高員議論紛紛,但無論是誰,都沒有權利調動軍隊,對外宣戰。所以大家急啊,一看時間到了,還未收到電報,一封電報又打過去。時間又過了,會議室中的人們都急得死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團團轉,再次連發兩封電報過去。這邊,戚海晨拿著電報,卻沒有打擾華飛,因為電報內容並不重要,都是催問華飛行程的內容。

    當第五封電報又送到戚海晨的手中,戚海晨猶豫下,擅自做主道,「用我的名義給軍部和參謀部回電,就說總統還在……還在挖土!」

    還在挖土?當南京的軍政要員收到這封電報後,一個個眼睛瞪的都快蹦出眼眶,嘴巴張得都可以塞進去拳頭。還在挖土?什麼意思?是暗碼嗎?機要員,趕快解碼,怎麼把未解碼的報文送上來?什麼?解碼了?那這是何意?暗語?暗示什麼?

    諸位,上面的署名並不是總統先生,而且總統的機要秘書,戚海晨。

    什麼?戚海晨?這小子在搞什麼鬼?

    真是的,難道不知道這是很緊急的事情嗎?這個小鬼,實在誤事!

    快快電報給他,軍情十萬火急,耽誤不得。立即通知大總統,別挖土了。等會議開完,咱們全部去幫他挖那點土。

    ……

    一說是戚海晨的署名,會議室頓時爆炸了一般,大家紛紛氣憤地要求重新發電,恐怕他們都認為,戚海晨到現在還沒把第一封電報送到華飛的手上。

    「報……報告!電報,大總統親筆回電,已歸,稍安勿躁!」

    喧鬧的人群頓時就被冰凍一般。不得不說,這次日本地震的消息,讓眾人全都興奮的有些失態了。即使如俞成平,曹原,李越這樣的人物,也忍不住內心的澎湃。而如蔣百里,蔡鍔,李烈鈞這些老將,更是不輸年輕男兒的熱血。而對於年輕的國防軍高層將領們來說,普遍還顯得非常年輕。進取有餘,而沉穩,的確稍有不足。如華飛這般經歷和心理年齡,在某些事情上都會顯得非常衝動,更別提在座的諸位或多或少受到華飛性格影響的人們。

    一句稍安勿躁,的確讓氣氛冷靜下來。只見大家或站或坐,或踱步,或倚牆而立。或托腮,或閉目,真是神態各異,姿態萬千,但是就沒有一個人開口說話了,還真有幾分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架勢。只是那氣氛,卻從從某些人轉動著的眼神中,洩露出他們的內心,遠遠不像表面上的這般平靜。

    華飛回到南京,已經是半夜時分,而那些等著他的軍政高官們,卻依舊沒有一個人離場。消息目前還嚴格對外封鎖,所以外界,即使是消息再靈通的報紙,也只是憑借敏銳的職業嗅覺,聞出點什麼。

    當他來到總統府的會議室,看見偌大的房間內坐滿了人,卻沒有一丁點的聲音。那些忍不住煙癮的人看見華飛回來,紛紛掐滅煙頭,回到會議室,正襟危坐。而其他人,則紛紛打起精神,一副鎮定冷靜的表情。生怕給華飛造成衝動的印象,那樣他們的意見份量,恐怕就要打折扣了。打折扣不是他們的關注焦點,他們的焦點是,出兵,還是不出兵!

    華飛心中輕輕咦了一聲,換了身軍裝的他到現在還餓著肚子。所以坐下後,他不是先開會,而是徑直道,「我還沒有吃晚飯,你們吃過了嗎?」

    沉默,沒有人回答,不過場下明顯有些動靜,只是『沉穩』依舊。這倒讓華飛感到有些納悶了,不明白這些傢伙到底在搞什麼鬼。於是對隨從道,「就把我的晚飯送回來,我邊吃邊聽大家的意見!」

    晚飯送了上來,讓華飛感動哭笑不得的是,隨著隨從端著飯菜一路走來,這一路上的咕嚕咕嚕聲,簡直就像是打擊樂。華飛樂的哈哈大笑,站起來道,「你們都餓著肚子?看來,大家都急不可耐了啊。我知道你們的想法,我們當然要做點什麼,不能失去上天賜給我們的機會。但是,我們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還是先得安撫住這裡面的動靜,你們說是不是?攘夷必先安內嘛,哈哈!」

    「哈哈……」

    整個會議室內頓時笑聲一片,有人終於暢快地放開表情大笑起來,心中痛快地暗道。***,這些傢伙,把讓老子陪著難受死了。有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心中不住地點頭,攘夷必先安內,總統的話倒是有趣。也有人很快恢復冷靜的表情,警醒地暗道,稍安勿躁,稍安勿躁!

    「警衛員,還有沒有飯菜了?」

    「報告,有,一人一份,多一份也沒有,少一份也不可能!」

    警衛員俏皮的回答,又讓不少人大笑起來。其實這些警衛員早就為眾人準備好了飯菜,但是在華飛沒有回來的時候,哪個人不是心急如焚,又如何會有心思去吃飯。現在華飛提起吃飯,眾人的飢餓感始才紛至沓來,肚中的抗議聲,卻是怎麼也控制不住的。

    在場的大部分都是軍人,吃飯的速度那是非常之快的。嘴角一抹,飯碗還未完全收下,華飛的第一謀士李越就迫不及待地開口了。別看他在參謀部屬於沉穩的類型,但這次聽見日本傳來大地震的消息,李越立即就坐不住了,情緒也顯然處於一種澎湃的**巔峰。

    「總統,這次日本關東大地震,目前我們還沒有詳細的情報。參謀部聯合司令部已經給情報部門發去建議函,建議立即加大在日本的情報工作,並迅速把相關重要信息傳回國內。不過由於這次地震的規模和破壞可能超出我們的想像,所以情報傳送目前可能嚴重受阻。」

    參謀部和司令部對於情報機構無權下達命令,不過卻可以提出建議函和秘密質詢。如李越這種級別的參謀,可以調閱情報部門絕大多數的情報,但是給一個國家的情報機構下達命令,他也是沒有這個權利的。而情報部門當然不會對參謀部與司令部的聯合建議函輕視,只是如李越所說,這次地震不僅對日本造成破壞,對於在日的情報系統也造成了破壞。那封大地震的情報,還是通過僅存的幾台能工作的電台傳回的,不過隨後,外界與這幾部電台的聯繫也全部中斷。

    地震後,日本的皇室甚至啟用大量信鴿這種原始的通訊工具,進行聯絡,以彌補電話線中斷、信息不通之不足。而且他們千方百計地阻止信息的傳播,干擾少數尚能工作的電台。直到實在無法隱瞞真相之前,他們始終否認發生了任何異常事件。

    雖然華飛他們目前依舊沒有準確的消息,但這並不妨礙國外相關報道的傳出。即使地震沒有想像中的嚴重,或者說沒有什麼可以利用的機會,做出準備計劃,。還是有必要的,以不變應萬變,唯求立於不敗之地。

    「總統,這是我制定出來的詳細計劃,根據地震的強度和對日本造成的破壞級別,從而採取在軍事,經濟,政治,內政,安全等等各個方面,對日進行的全面戰爭。」李越遞給華飛一份簡表,身為華飛的第一謀士,早在國防軍與北洋軍的戰鬥結束後,李越就明白,阻礙國防軍在中國的統治地位,已經完全掃除。雖然還有其他一些問題,但這都不是第一謀士的關注重點,他迅速把研究對像轉到中國崛起的最大障礙,也是最大潛在敵人俄國與日本身上。而由於俄國因內戰分裂,理所當然地,李越的關注核心自然就放在日本身上。這也是他為什麼能在短短時間內可以指這樣一份計劃,而他心情激盪的最大原因,恐怕也是因為自己戰略的前瞻性和他的那些辛勞,並沒有白費,而且現燒熱賣,這麼快就用上了。

    李越用的一個關鍵詞彙就是戰爭,不過不論是華飛還是在場的其他軍政要員,大多數人都顯得無比平靜,沒有太大的反應。尤其是對於國防軍軍人來說,與日本人的戰爭已經不是一二次了。而且自從日本進駐東北後,他們更加明白,對日戰爭,離最後一次恐怕還遙遙無期。

    「由於時間匆忙,情報的欠缺,本計劃還有許多未完善的地方。不過參謀部十六人聯合在本計劃書上簽字,一致建議,借此機會,對日展開全面的戰爭!」

    整個參謀部包括華飛在內,正式成員也才十九人,也就是說,除了華飛沒有表態,還有兩人沒有在計劃書上簽字。華飛看了眼簽名,不動聲色地開口道,「百里先生,你對此事如何看?」

    華飛沒有先問那些簽名的參謀,而是問沒有簽名的蔣百里。華飛明白,此刻的他自己本身,都有些過分的激動,而這對於決策者來說,尤其是對於關乎國家命運的大決定來說,實在需要反面的意見來使自己冷靜,從而讓決定更加的慎重。

    蔣百里沒有想到華飛第一個就問他的意見,他的確沒有簽字,但他不反對借此機會,收回東北。只是在李越的計劃書中,行動十分龐大,正如他剛才用的那個詞,戰爭。是的,如果這個計劃實施起來,那就真的是對日的全面戰爭了。

    「我不反對在此時機對東北的日軍進行驅逐,但是對於日本進行全面的軍事,經濟等打擊,並不符合當前中國的根本利益。我們國家自辛亥年後,戰爭始終相隨。雖然這幾年無論是軍事力量還是經濟力量都得到很大的發展,但我們也必須看到這種發展背後的隱患。」

    「我們的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大部分集中在原自治區地區。且無論是工業技術,還是現實產量,都依舊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發展階段。嚴格算起來,我們如今取得的成績,不過是短短十年來取得的成績,無論是基礎還是實力,都還比較單薄。且國家這兩年經歷了多次災害,國家財政已經極為緊張,軍費的增長被嚴重滯後削弱。如果不是國人和海外華人們踴躍購買各種債券,恐怕不僅我們的經濟建設難以維持現狀,財政也會面臨危機困境。」

    「從現實層面看,如今對於中國來說,需要的不再是戰爭。國防軍已經通過無數次的戰爭,為中**人打出的名聲,為中國打出了安全。如今只要國家內政安穩,我想外敵斷然不會在此時刻,威脅到國家的安全發展形勢。所以對於當前的中央來說,當務之急還是借助戰後的和平大環境,快速發展經濟,壯大國力,乃至強大軍力,為將來國際上不可預測的戰爭危機,做出我的準備!」

    「日本雖為我們的近鄰,而且也是我們一個現實的威脅。但是我不認為在現在這個時刻與日本展開全面的對抗是有利的。在國力未完全強大之前,這樣做的後果就是自廢武功,耗損國力。變最終成了鷸蚌相爭,讓不知哪位漁翁得利。」

    蔣百里的考慮不可謂沒有道理,其實這也是華飛在收到電報後,沒有立即動身考慮的問題。經過這些年的奮鬥,整個國家勉強算得上統一,而在表面上,國防軍的戰績無比輝煌,威風八面。但只有華飛等少部分人才明白如今南京中央面對的各種難題和困境。這些年,國防軍取的的勝利和戰爭大多數都是內戰,也就是說,戰爭輸了,損耗大量國家的財富。戰爭贏了,同樣也是在損耗著國家的財富。所以內戰,永遠沒有勝利,只有用最小的代價,結束災難。

    派遣軍去俄國,尼古拉二世的承諾基本未兌現,唯一的好處可能就是當初從俄國搞得的那些黃金,讓當時缺乏軍費的國防軍得到了很大的發展,也是後來大規模擴軍的基礎保障。一戰的勝利,除了獲得不少的軍艦,壯大了海軍的實力,真正的賠款,中國根本沒有收到幾筆。單從經濟上分析,還有點入不敷出的感覺。

    華飛也很明白,如今的國家太需要休養生息,大力發展,解決各地的各種政府機構改制,解決各種民生,解決因為旱災而變得空蕩的國家戰略儲備,解決落後的基礎建設……。發展與趁此機會統一東北,成為華飛心中核心糾結的矛盾。

    然而,蔣百里的話引起華飛震動的倒不是這些,而是那句快速發展經濟,壯大國力,乃至強大軍力,為將來國際上不可預測的戰爭危機,做出我的準備!華飛具有一個當今時代的人所不能具備的超前優勢,那就是華飛清楚地明白,一戰後僅僅二十餘年,一場人類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再次席捲全球,並對這個藍色星球未來的命運,進行了徹底的改寫。

    只是在當前,人們普遍還沉浸在一戰後的和平大環境中,整個世界都處於一種和平假日期。不僅各**費緊縮,海軍減少,世界各地偶爾出現的紛爭,國聯也會站出來積極調解。所以在這種環境下,蔣百里卻說出上面的話,就不能讓華飛不欽佩與這位偉大戰略家的遠見卓識了。

    「百里先生,不知您為何認為,在可以預見的將來,會有不可預測的戰爭危機?」

    原本會議室內的眾人一個個都是心急如焚,但在華飛歸來後不急不緩的情緒中,許多人都心定許多。當華飛竟然對蔣百里毫不相關的一句話感興趣後,更多的人有些迷惑了,繼而迅速投入深思之中。他們畢竟都是國防軍的智囊精英,明白華飛是絕對不會無緣無故這樣問的。

    蔣百里這次沒有直接回答華飛的話,而是笑著狡猾地道,「如果總統不認為有不可預測的戰爭危機?為何在世界各國普遍裁軍,降低軍費的同時,總統還是極力保證軍費一定程度的增長,並且採用加快輪換新兵的方式,大量儲備戰爭預備人員,並有條件地擴充軍隊,尤其是海軍的建設步伐不慢反升,軍費投入增長,位居三軍之首。尤其是軍隊十年發展規劃,更是讓方震我心中震撼不已。」

    「總統的戰略眼光,遍觀中國,無人能及。最重要的是,在戰略方向上,尤其是對國際大事的把握上,總統從未出現過重大失誤。所以,方震認為,總統這麼做,一定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因為我們有對手,因為我們的鄰國日本的軍力,是我們現實的威脅。因為同樣的,我們的軍隊基礎也非常薄弱,難道百里先生沒有想到這點?」華飛不依不饒,持續地追問道。

    蔣方震不再說話,只是輕輕笑著,搖了搖頭。如果不是華飛對於蔣方震的戰略眼光早就知之甚深,恐怕他還真的誤認為先生也是同穿之輩。

    華飛又把問話對像轉移到鄭士琦身上,他也是沒有在計劃書上簽字的人。鄭士琦和華飛算得上正宗的同鄉,願為北洋系,後來在鄉人的努力下和國內大勢的改變下,正式投靠入國防軍,也是北洋系中最早投靠向國防軍的大佬。

    鄭士琦年已五十,投靠國防軍後,他非常清醒地意識到,即使他和華飛乃是正宗的同鄉,但想要進入國防軍的核心嫡系,還不是那樣簡單的。於是鄭士琦果斷地放棄兵權,請求下野。司令部幾經安撫不成功後,同意了鄭士琦的請辭,但是卻認為國家正是用人之際,國人當為國家而盡力,而軍隊而工作,邀請鄭士琦進入參謀部。鄭士琦這才沒有辭退,也成為年輕的國防軍參謀部中最年長的一位。

    鄭士琦的所作所為,尤其是放棄兵權的行為,果然得到國防軍核心***,尤其是當初那批老人們的接受,從而被大家在心底迅速接受,成為當今國防軍准核心成員之一。所以即使鄭士琦這次沒有簽字,大家也沒有什麼閒言閒語。

    「鄭老,你老該說說話啦,別讓我們這群衝動的年輕人,做出糊塗之舉啊!」

    鄭士琦沒有絲毫賣老,站起來行禮後道,「總統如此待我,士琦敢不剖心析膽,掬誠相示。我之所以沒有簽字,並非不贊成採取軍事行動。畢竟東北乃我中華之土地,今為日寇竊據,實乃吾等之大恥。但士琦認為,關東地震的破壞目前尚未得知不說,在整個東北,日軍的部隊數量已經高達四十萬之巨,加上約三十萬朝鮮偽軍,在東北的日軍軍力,已經達到恐怖的七十萬。日本為了東北這片土地,可以說是傾盡國力,其對我中華之企圖心,可見一斑。」

    「而且據我估計!」蔣百里突然插口道,「日本經過這次大地震,對於孤居海島的不安全感越來越強烈。必然會在地震之後,加大對於海外的殖民步伐!」

    鄭士琦想了想,蔣百里曾在日本留過學,對日本的國民性顯然有著更加直觀的認識。單就這番話,倒是有幾分道理。只是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難道蔣百里改變了立場?鄭士琦來不及細想,繼續慢條細理地道,「而我們目前雖然號稱擁有百萬陸軍,空軍無論是技術優勢還是作戰經驗,並不比歐洲那些經過一戰廝殺的強國弱上多少。但是我們都知道,百萬國防軍良莠不齊,大部分人都是降軍整編或者是新招募的新兵,真正戰鬥力強勁,並且算得上精銳的軍隊不會超過二十個軍,約在七十萬左右。如果我們可以調動七十萬精銳兵力,七十萬對陣七十萬,勝負也在五五之間。即使我們略佔優勢,想要打敗這些日軍,也必然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在中央政府新建,國家未完全立穩根基的情況下,一旦我們的國防軍嫡系出現大的損失,只會讓復興的事業產生巨大的挫折。且此時他們國內遭此劇變,有可能對他們的士氣造成極大的打擊,也有可能激起他們的奮戰之心,從而讓軍事進攻變得極為困難。所以我不主張發動對日全面戰爭,而是把戰爭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以游擊騷擾為主,軍事打擊為輔,逐漸消耗東北的日本軍。」

    「目前東北的游擊隊在日軍的嚴密圍剿之下,大部分進入山區。各地的游擊隊活動紛紛陷入低谷,有的游擊隊甚至……」有人提醒道。

    華飛點了點頭,無論是蔣百里還是鄭士琦的考慮都有道理,並且如今的鄭士琦,已經完全站在華飛的嫡系身份考慮問題。雖然他的話華飛並不完全苟同,但他對於國家新建,根基未穩,一旦出現軍事失利,會給中央帶來極大的挫折認識,還是頗為贊同的。如今表面上南方基本上處於國防軍統一之下,可是各地,尤其是四川的地方軍閥還未完全整編,許多地方護院武裝也未完全清除,中央政府的地盤乍然擴大,對於許多省份的控制力還非常有限。

    他們都贊成趁機在東北做出點動作,這點意識空前統一,分歧就在於所採取方案的強度罷了。華飛相信,即使是在計劃書上簽字的人,恐怕也不是完全贊同李越的計劃。

    軍部提交了意見,政府的人大都沒有出聲,當華飛開始詢問後,在場的幾人普遍都持謹慎態度。其中內閣秘書處秘書長席元離,也就是在當初自治區第一次公員考試中取得第一名的席元離觀點非常明確,他不贊成在這個時候採取軍事行動,因為那明顯違背中國人的基本道德觀點,不僅幸災樂禍,還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不僅會在國際上招致譴責,損害中國的國際聲譽,也會引起國內眾多文人評論家的大量批判,使得政府陷入無比的被動。

    席元離的觀點很具普遍性,也是在場大部分政府人士的觀點。對於東北,他們也希望早日統一到中央治下。不過相對於軍人,他們們,沒有迫切,也沒有那麼激進,完全出於政客的立場說出他們的擔憂。

    本來軍部的人提出看法的時候,政府的人大都沒有說話。現在政府的人反對對東北用兵,那些大兵們可受不了了。立即針對他們的觀點爭鋒相對,但這種戰略決策的辯論,本就沒有對錯。所謂的對錯,也只有歷史才能證明。到最後,大家的焦點卻集中在軍隊不能過分干涉政務。而軍隊的人也回擊說,東北被日軍佔領,所以現在討論的是軍事行動,而不是政治決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