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新軍閥1909

大道小說網 294 加拿大排華 文 / 伏白

    這次空前的旱災。考驗著新生的南京中央,也是在考驗著一個國家處理應對危機時的能力。當初華飛建立戰略儲備糧食的時候,許多人就曾提出反對意見。因為目前的糧食根本就不富餘,而且價格還非常之高。與其把牙縫裡省下的糧食儲存起來,不如賣到國際市場上,換成真金白銀。不僅方便儲存,而且無需投資建設諸如糧倉之類的硬件設施。無論從哪方面看,即使是在復興黨內部,華飛的這個決定都被普遍認為是愚政。許多熱血衝動的代表甚至還曾親自去華飛的住處求見,非要當面勸諫大總統。無論最終的結果是什麼,戰略儲備糧食有條不紊地推行結果,就非常能說明問題了。

    而僅僅時隔不到一年,當初被認為是愚政的戰略糧食儲備計劃的巨大優勢,也就迅速凸顯。在面對本年全國性普遍大旱,糧食,這個關乎存亡戰略物資的重要性,也就被人普遍地意識到。你即使有再多的真金白銀,國內也買不來糧食啊。而國際上的糧食本來就緊張,看見你中國缺糧,無不漫天要價。相對於當初賣糧的價格,那可就是小巫見大巫。差距不是一丁半點了。也只有到此刻,人們才意識到當初華飛的決定多麼有前瞻性,多麼地富有戰略性。復興黨內,乃至中央政府內那些對華飛在軍事上的造詣非常欽佩的人們,此刻才在心底更加的欽佩,他們的大總統,在國家戰略方向上,還有著遠超普通人的智慧,有著超前的戰略眼光。

    然而不止是這些人不知道,即使是華飛本身,當初建立戰略糧食等物資儲備的初衷卻是為了並不遙遠的二戰。誰曾想這個戰略儲備制度運行不久,就在這次的全國性大旱中發揮效應,挽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其重要性和意義,遠遠是後世不擔心糧食危機的人們所無法想像的。

    之溫飽而後知禮儀,在全面建設國家的道路上,任何政府面對的第一件事,就是解決所有人都溫飽。而溫飽這個詞的理解也很簡單,就是吃得飽,有香噴噴的白米飯,不會餓死。可以穿得暖,有粗布衣服穿,不會凍死。只要可以做到這二點,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你基本上就可以開創一個盛世。

    雖然國家財力有限,雖然戰略儲備糧食並不多,但是華飛還是親自上陣。指揮調動一切國家力量,用整個國家的力量去與旱災對抗,即使不能消除旱災帶來的後果,但卻可把這種影響降到最低。

    國防軍直接介入救災,再次展現出國防軍的戰鬥力不僅體現在戰場上,也很好地諷刺了那些所謂的國防軍只會殺人的言論,證明了華飛對於國防軍性質的定論,是為了領土的完整,國家的安全和尊嚴,國民的生命權。旱災,同樣威脅著眾多的國民的生命,如果單靠地方政府的救災,顯然有些力不從心。於是,國防軍義不容辭地上陣了。

    五個軍的剛剛擴編招募,完成新兵訓練不久的國防軍士兵和另外五個軍的國防軍作戰部隊全部奉命投入救災,動用的救災人數甚至不低於中央平定南方叛亂的人數。那些今年本該退役的老兵們也暫緩退役,紛紛組成老兵營團,延長服役期,直到救災任務全部完成,方能返回家鄉。

    眾多的國防軍戰士們不僅幫助當地的鄉民挑水,運輸糧食。解決最根本的生計問題。更多的人則是在災區各地興起轟轟烈烈,規模浩大的興修水利工程。所有經過政府審核的水利工程全部投入大量人力,全面開建。在缺少,甚至完全沒有機器的年代,萬人雲集挖水庫的景象,那叫一個浩大和雄偉,可以讓人熱血湧動,心潮澎湃啊。

    隨著大量民眾體力的恢復,看見那些素不相識的娃兒們,為了他們的家鄉,為了讓他們日後不再遭災,都在揮汗如雨。人們坐不住了,反正莊稼幾乎全完了,與其在家歇著,不如和那些娃娃們一起幹吧。但凡只要可以走動路的鄉民們,全部出動了,加入浩浩蕩蕩的修書庫,建水壩的大軍之中。強壯們本就是幹活的好手,婦女們更是巾幗不讓鬚眉,孩子們有孩子們的份量,那些實在太小的孩子,也能用布兜一點一點地往外兜著泥土。老人們除非是腿腳不利索了,不然是絕對不好意思袖手旁觀的。即使是那些年齡太高的老人們,也會在奮戰現場燒水沏茶,讓這些冒著汗水的娃娃們不再喝著那冰冷的生水。

    沒有人動員,沒有人組織,幾乎整個旱災區的人們都在這種氣氛的帶動下,全部投入了驚天動地的改造山河的戰鬥中去。如果你想偷懶,躲在家中不去幹活。不僅你的親人不會饒過你,整個村戶裡,恐怕你永遠難以呆下去,一生都會被人看不起,指著背脊恥罵了。

    在這片乾涸的大地上,與乾旱戰鬥著的豈止是三十萬國防軍戰士,是千千萬萬災區的民眾,是整個中國四萬萬兒女同胞,是無數的海外華人華僑組成的華夏民族大家庭。

    在動用軍隊投入救災後,各地的災情明顯好轉,至少那些餓死人的報道沒有再出現。雖然糧食大部分歉收,但是也有部分地區在救災保苗的運動中,可以讓一部分糧食作物有一定的恢復,雖然收成終會有所影響,但是絕收的情況是不會出現了。

    而華飛並沒有就此滿足。除了做這些工作外,華飛更是為日後長遠的打算做出部署和謀劃。雖然可以找出一萬個理由和借口,但是對於這次旱災的預警不足,政府在應對旱災的反應明顯遲鈍和滯後,這些問題帶來的責任,華飛是難以推卸的。

    旱情畢竟不像地震,他們所暴露的問題是截然不同的。旱災適合持續緩慢的過程,而且誰也不知道哪天會下雨。也許今天旱情還非常嚴重,但是說不定明天就突然下起大暴雨。所謂的旱情,就可以立即化解。而地震是個劇烈而又突然的災害,地震一開始,所有的救災就是與時間賽跑。你反應的速度越快,獲救的人也就越多。如果你不去救,別說下雨,即使下槍子,那些在廢墟下的人們,也依然無望。

    目前國家除了東北地區,基本上完成統一,但是許多地方只是排遣了中央的督察員。政府機構和成員大都是原來的人,效率和辦事風格基本沿用老習慣,這也是導致此次旱情嚴重滯後的一個根本性原因。

    此外,華飛雖然手上直接掌控了三大情報機構,對於華飛掌握各種利害的情報,發揮了極為重大的作用。但是在民生領域,這些情報機關是無權插手的,也無權過問。如果華飛把某個情報機構的權限擴大到民生政治領域,絕對會讓華飛掌控地方民生的情報可以更迅速,更準確。但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那樣的情報機關的權限就太大了,於此而來的恐怖特務生活環境,可是與華飛的建設幸福國度的理想相背離。

    所以最後,華飛還是選擇了加速改組地方政府的構成,加強地方政府的辦事效率,並開始全面完善政府機構的各種規章制度,全面推動國家的政治改革。唯有政治改革走在前面,打造創建一個廉政高效的政府,經濟建設才能高效,更加健康地向前發展。

    在其他方面,華飛重點還做出另外兩項部署。一是成立國家氣象中心,正式籌建國家的氣象預報的研究和建設,為乾旱,洪澇等氣候,提供可以作為依靠的憑據。雖然當前要想做到準確的預報天氣非常困難,但是卻是可以開始這項研究和相關的基礎建設了。

    另外是開始打起中國的兩大主河,長江與黃河的主意。修築大水壩,不僅可以調動水源,擴大灌溉面積,預防旱災,減輕洪災,還能發電。為工業的發展和生活的電氣化,提供巨大的廉價能源。雖然水電站在後世依舊存在著某些弊端,但無可否認,水力發電,不僅是最經濟,也是最安全高效的清潔能源。

    修建水電站的發電機組華飛倒不愁。有著尼古拉特斯拉這位電氣超人的存在,早在1895年,他就替美國尼亞加拉發電站製造發電機組,而那座發電站直到百年後仍是世界著名水電站之一。難度就在於中國的二大母親河,無論是黃河還是長江,想要在這裡修建水電站,其難度可不是修築一座大壩那麼簡單了。而中國目前修建水電站的僅僅,也僅僅是一些水庫和某些支流水脈的小型水電站。

    另一個關鍵性的原因,由於中國的地勢原因,決定了大部分的水電站只能修建在這兩條河流的中游和上游。而中國當前的工業現狀和發展趨勢,大多數耗電和需求電量巨大的工業都在沿海等工業城市。長江還好一點,畢竟如今以武漢為中心的工業集群開始逐步形成,但即使這樣,需求也和最低的設計發電量相差甚遠。

    一個投資巨大的發電站如果不能把電銷售出去,僅僅淪為巨型水壩的作用,那可真是莫大的浪費了。所以要想在長江中上游和黃河中上游修建水電站,還需要配套的長途輸電線路,這個投資,比之修建發電站本身,還要巨大的多。

    如此巨大的投資,對於當前的中國來說,絕對難以承受起。所以在華飛交給內閣審議的規劃文件中,十年內,華飛只準備修建二座電站。而且電站的設計需要預留發電機組,逐步根據需求,後期增加建設發電機組模塊。而關於長途輸電線路的科研工作,則全部交給特斯拉的研究團隊。與發電機組的研究,共同成為這個目前中國最核心的研究中心今後很長一段時間的研究重點。

    就在中國全面投入抗旱救災的工作,人們為了水利建設而忙得熱火朝天的時候,國際上再次傳來令人不愉快的聲音。加拿大最高聯邦政府在本年通過了排華法。這個法案規定除了商人,外交官員,留學生等特殊情況外,所有華人都不可以進入加拿大。而且這個法案不僅是局限於中國公民,即使是有英籍的華人也被禁止進入加拿大。

    這是**裸的歧視,雖然國外排華的現象由來已久,但是這種對中國公民乃至於在加拿大華人的歧視,還是再次讓華飛感到十分受傷。可以預見,這個法案出台並執行後,即使留在加拿大的華人,也會受到某種程度上的歧視,從而在低人一等的社會中苟且偷生。

    縱觀這個簡單的法案,商人是去做生意,給加拿大送錢的,所以他們不禁止。外交人員基本上具有特別的權利,所以也不禁止。留學生從某種意義上也是送錢的,所以也在綠燈名單之列。加拿大人還真是唯錢是最高標準,這個法案更是禁華人而不禁錢,其令人憎惡的一面,即使是其他國家的人,也有些蔑視不屑。

    華飛這次的反應和上次澳門捷成事件又不一樣,畢竟在加拿大內,還生活著無數的華人華僑。採用非常強硬的手段,對這些海外遊子的生活必然會產生影響。所以雖然依舊在抗災前線,但是華飛還是抽出時間,專門趕回南京,就此事件召開特別會議。

    會議後,中國政府正式宣佈一條聲明,聲明就加拿大的排華法案做出反應。首先是對加拿大政府如此決定表示極大的失望,並根據相關國際法,做出回應。一,終止與加拿大的一切外交關係,撤回所有外交人員。你不是允許我們的外交人員進入加拿大嗎?但如果我們華人都被禁止進入加拿大,我們還向你的國家派遣大使,我們還與你們建交有何必要?這是外交司的發言人在回答記者的提問時的回答。

    二,中斷與加拿大的一切商貿關係,禁止所有中國商人去加拿大經商,投資。並向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發出號召,終止與加拿大或加拿大裔商人的合作,貿易。

    三,禁止中國的留學生去加拿大留學,對於已在加拿大留學的公派留學生,全部召回,並轉往他國繼續學業。對於私人留學加拿大的學生,中國政府提供一切轉學他國的幫助和便利,並提供一筆轉學經費。

    四,根據國際關係對等原則,中國宣佈自此條通告宣佈次日,禁止一切加拿大人,包括非加拿大國籍的加拿大裔公民進入中國,但卻允許加拿大裔商人進入中國採購商品,購買工業品等物資,允許某些特別核准人員。

    中國的回應非常簡單,但是卻在世界各國引起嘩然聲一遍。許多記者聞風而動,紛紛前來中國,想要發掘進一步的報道此事。如果說之前的捷成事件是中國與外國的武鬥,並取得了勝利。那麼這次與加拿大的外交鬥爭,可就屬於是文鬥了。

    而且看看中國的回應,雖然非常簡單,但是招招之狠辣,步步之辛利,簡直讓人擊節讚歎。加拿大排華,禁止華人入內,中國立即宣佈與之斷交,手段之迅速,回應之激烈,讓人瞠目結舌。而且那名外交官在回答外國記者的提問時,語氣和語意都飽含嘲諷,讓在場的許多人都不禁會心而笑。

    加拿大不是禁華人而不禁商人嗎?那好,咱們禁,禁止一切華商進入加拿大從事任何經濟貿易。作為中國政府,他還真的有這個權利。你個加拿大,國土雖大,但是經濟比之當今的中國,並無多少優勢。而對中國來說,加拿大在中國的經貿地位,也是極不醒目的。

    此外,中國還號召全世界的華人華僑一起聯合起來,不但不去加拿大做生意,而且連與加拿大人的生意,也能停則停。這就不僅是打擊加拿大的經濟,而且是讓整個加拿大的商人們都不好受。要知道如今的華人商人可謂遍佈全球,尤其是在東南亞地區,華人甚至在某些國家內還佔據主導財富地位。即使當今的加拿大對此可以熟視無睹,但是隨著未來中國經濟的逐步發展,加拿大人將會發現,他們的選擇是對麼的愚蠢。中國可以沒有加拿大,而加拿大如果失去中國這個未來重要國家的聯繫與合作,他們的損失絕對不僅僅是商業上的損失。

    加拿大的教育的確有些優勢,但是相比於其他發達國家,這點優勢對於中國來說幾乎可以忽略。而且隨著多年來大量的留學生計劃,中國國內的高等教育也有了極大的發展。留學國外的公派留學生數量逐漸減少,大部分都是在中國稀缺和未來重要的領域進行求學。

    你們禁止華人,咱們阻擋不了。你們不阻止金錢,但咱們就是不讓金錢流入你的國度。而且在最後一條中,中國也宣佈禁止加拿大人進入中國,可謂是做出了對等的回應。而且也效仿加拿大,不禁止加拿大商人進入中國採購物資。注意,是採購物品,也就是說只能來中國買東西,而不能賣東西給中國。比之加拿大的那條規章,更加辛辣。

    此外,中國還不禁止特別核准人員,這些人員一般就是科技人員,高技術人才或者其他特殊情況。既在某些方面比加拿大的條款更嚴厲,也在某些方面寬鬆度非常自由,當然,這種自由控制在華飛等極少數人手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