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恐怖靈異 > 墓邪

第3卷 第264章 無路可走 文 / 犀利歌

    第264章無路可走

    正衡並不打算跟於文糾纏,可對方卻仍抓著他不放手,指著石棺邊行屍的屍體問,那是不是被他殺的?

    正衡一時還不明白於文所說的「殺」是什麼意思——確切的說,那具屍體原本就並非是個活而物,他所做的也就只是盡量不讓其再詐屍傷人罷了,可看於文的意思,好像是在怪罪於他,莫不是把行屍當成了被他殺死的人了?

    正衡猶豫著該如何解釋的時候,想不到於文繼續顧自地說道:「哥們,你這麼處理屍體不行啊,雖然把人砍成了兩半兒,可沒把屍毒處理乾淨,萬一有人不經意間碰到了屍體,屍毒可能就會傳染給活人,把人變成喪屍啦……」

    「喪屍」一詞倒是新鮮,正衡先前只聽說有「行屍」和「殭屍」的區別,,卻從未聽過還有「喪屍」一說,不禁心想這或許是源於地域上的差異,只限東北那邊流傳的一種叫法吧。看於文嚴肅的神情,倒不像是在亂開玩笑,可那行屍已經乾癟得成了一小段,更何況還被自己一分為二,料想她不可能再去主動傷人,至於真要有別人隨便觸碰屍體,以至於感染了屍毒的話,那也完全是他咎由自取,怪不得別人分毫了……

    正衡這樣想著,便將於文的手甩脫開去,半是生氣地說:「我可沒功夫聽你扯淡,石原那個鬼子偷了我的東西,已經不知道逃多遠了,你要是害怕,就自己去把屍體燒掉,反正剛好你要在這裡等你那兩面三刀的老爹,閒著也是閒著……」

    正衡話一出口立刻就後悔了,他平時可沒有拿別人名字亂開玩笑的習慣,更何況「兩面三刀」一詞多被用來形容人心險惡,想那於三刀算是江湖成名已久的人物,竟被後生晚輩出言侮辱,於文既然身為他的兒子,又怎麼會善罷甘休?要說起來這事只怪自己,越是急著追趕石原,就越是忙中出錯,順嘴禿嚕出這麼一句話來,現在即便是開口道歉,看來也無法挽回耽擱的那些時間,只好寄希望於剛才於文根本就沒有挺清楚他的話,讓這事就這麼糊弄過去吧……

    可於文抓著正衡的袖子卻並未鬆手,就在正衡心中忐忑的時候,只聽於文忽然道:

    「哥們你著哪門子急啊,反正退路早都被封死了,暫時誰都出不去——你說那個日本人偷了你的東西?那他可跑不遠,十有**還在墓道裡歇著呢!」

    於文竟然沒有生氣,正衡對此不甚感激,不過老實本分是一回事,胡言亂語則是另外一回事了——正衡一時還不明白於文所說的「退路被封」到底是什麼意思,難道那些先前出去的日本人,用炸藥將月牙城下的地宮入口炸毀了?可以來一直沒有聽到外面有那麼大的動靜傳來,二來石原龍泰既然剛才還與自己同在墓中,應該不會做出這樣自絕後路的決定才對……

    正衡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問題依舊出在於文身上——這個東北漢子一老本實,雖然剛剛與其結識,卻已經可判斷他並非是那種擅耍陰謀的人,問題是摸金倒斗對素質要求極高,如同於文這樣只是單純卻並不聰穎的人,想要在行內立足簡直難於登天。

    世人以為倒斗無非是跟死人打交道,只要膽大就好,其實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摸金之術自古有之,不管是哪門哪派,至少都要遵循三個最最基本的步驟,即尋、摸和遁三決。其中的「尋」即「尋龍點穴」,亦即需要通過各種手段,視線確定墓穴所在的位置、深淺、有何機關,甚至裡面都藏有什麼寶物等等,這同時也是區分高手與否的最關鍵的要素。

    記得夏侯古曾跟正衡說過,發丘有印、摸金有符、搬山有術、卸嶺有甲,對於如何點准龍穴所在這個難題,不同的流派想來都有不同的解決方法。箇中高手可以觀風水、辨氣象,稍遜的則用「生剋制化」之術,最不濟的也可以憑著一張巧嘴從尋訪民間中覓得,正所謂「三年尋龍,十年點穴」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倒斗的手藝人需要的不僅是膽大而已,更要具備見人說人話見鬼學鬼哭的本事,不管在什麼環境,都要盡力將自己立於不敗的境地。

    試問,像於文這種老實得近乎有些蠢笨的人,如果不是憑著他老爹在行內的威名,又怎能進得來這帝陵當中?如今他卻拖住自己不放,盡說些不合常理的事情,正衡就算是百般耐心,終究也有用盡的一刻,此時既然已經甩開了先前一直被他拉住的衣袖,頭也不回地朝向墓道走去了。

    好在於文在身後並未再說什麼,正衡心急於追趕石原龍泰,經由被炸開的三道門鑽出後,三步並作兩步地朝向出口的方向趕去。正衡一邊走,一邊心中不由得想到,看來那於三刀是後繼無人了,於文既是如此,想那於武也必定好不到哪去,難怪先前夏侯水還奇怪于于家既然有一脈單傳的祖訓,為何於三刀這次要帶兩個兒子同來,看來他實在是難以抉擇,只好羊群裡面拔駱駝,在兩個人中選出一個並不太笨的,來繼承他的家業吧!

    正衡身體內的正南卻不這麼認為,他想起先前在北海的時候,曾經碰到過於家的人,名字分別叫做於光和於榮的兩兄弟,自稱是北宗,並嗤青山綠水的三叔於世達為分家。按照年齡推算,於光於榮應該與於世達同為六七十歲。記得當時雙方著實唇槍舌戰了一番,弄得正南等人不明所以,而照現時的情形看來,至少在盜掘皇陵的之前,並沒有聽曹沝說過於家已經有了宗分之爭。

    於三刀有兩個兒子於文和於武,其中於文在正南看來,長相與青山頗為相似,或許他們之間存有某種血緣關係,只不過於文在一九四五年的時候,少說也有三十幾歲的年紀,七十年後至少也是個百歲的老人,跟剛剛二十出頭的青山和綠水差距較大,不太可能是他們的父親。

    關于于家的這些糾葛,於世達肯定知情,可惜的是他已經死在了北海,想要從這一路瞭解詳情顯然已經不可能了。而北宗更是人丁凋落,於光於榮原本抱著光大門楣的想法,卻不想出師未捷身先死,也不知道他們是否還留有後人,如果有朝一日能被正南找到,他還滿心打算著要履行跟於光達成的協議,將已經破損看了的發丘印從曹沝那裡要回,交還給北宗於家呢!

    正南心中胡亂想了一番,忽然發現父親好像已經走了好長時間,卻仍舊還在墓道當中,放眼望去,別說是出口,就連連接出口和墓道的石階都不見半點蹤影。

    正衡顯然也發現了異常,先前他從墓室中順手撿了個手電,可此時將光柱照向前方,卻並未如願的看到出口。按理說石原龍泰等人帶來的這種日制的軍用手電功能強大,光柱所及的範圍不下百米,加上正衡自從墓室中出來,少說有五分鐘之久,就算是按照一般的步速,也該走了兩三百米遠才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