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雲飛揚

大道小說網 第四十一節 連橫伐交 文 / 燕雲

    興平二年(公元195年)八月二十日,奉天司空府(即豫州陳國,曹操擁立陳王寵後改稱為奉天府,陳國最高行政長官相應的改稱為奉天尹)

    「文若,公達!隨便坐,我就不招呼你們,大家別窮客氣,浪費精力和時間。」

    「主公原不必如此。」

    荀攸、荀?叔侄都知道曹操一向藐視禮法、率性而為、行為隨便,都見怪不怪,微微一笑,安然坐下。只見曹操穿著一件紫袍,盤腿坐在蓆子上,正就著窗戶的光線看一封書簡,一邊看還一邊把手伸進衣服裡面撓撓癢。看完後把書簡隨手往書案上一扔,用他特有的大嗓門喊道:

    「文若,你又有何妙策?還是推薦哪位英才,說來聽聽。」

    「主公這次可猜錯了,不是我,是公達。」

    「哦,公達,快說,快說!」

    「主公不要心急。屬下想問主公一個問題,主公既然已經和郭君(前豫州此時郭貢,現任建安朝廷的司徒)、駱君(駱俊,前陳王相,現任建安朝廷的奉天尹兼司隸校尉。)擁戴天子即位。下一步如何打算啊?」

    「啊呀,公達,你還是別跟我打啞謎了,趕緊說罷。我的荀大家!」曹操說完,從蓆子上爬起來,過去書架上隨便翻了兩下,又回來坐下。二荀知道曹操喜動不喜靜,就是兩個人說話的時候也喜歡動來動去,走來走去,所以也不理會。

    「那恕臣下直言。自從河東太守楊飛向天下發喪以來,光我們周邊稱王稱帝的就有劉表、劉繇、劉和、袁術,據探子報告,似乎益州的劉璋也稱帝了。自古天無二日,民無二王,陛下既然為大漢天子正統,討伐這些逆賊勢所必然,不過兵分則弱,事有先後輕重緩急,必須一個個消滅這些叛逆才好。」

    「嗯,嗯,公達說的很好,繼續,繼續!」曹操站起來背著手一邊走動,一邊聽。

    「臣下以為,雖然偽帝偽王所在多有,但多秉承漢室名號,惟獨袁術建立偽陳,加之與我方地域鄰接,可以首先打擊。然而能與我朝爭奪天下的乃是袁紹的天命偽朝,主公不可不察。」

    「公達說得有理,哎,我正為這事煩心呢。剛才看的就是志才(戲志才,曹操的謀士,荀?所推薦。)細作的報告,說本初這傢伙好像已經派出使者去徐州拉攏呂布和劉備,要在我們後院放火。咱們要攻打壽春,劉備、呂布要聯絡兗州的張超、張邈舊黨鬧起來可不好啊。如果袁紹再來一下,那不更是滅頂之災嘛?」

    「主公所言甚是,這就是臣下今日見主公的目的。袁紹能在我們後院放火,我們為什麼不在他後院放火?」

    「哦,怎麼個說法?」曹操一聽來了勁,又坐了下來。

    「現在袁紹周邊勢力,沒有歸附袁紹而且繼續抗爭的只剩下公孫瓚和楊飛。臣下以為,我們可以派出使者,一方面封賞他們,一方面聯絡結盟,令他們在袁紹背後搗亂,這樣,我們進攻劉備或者袁術的時候,他想趁機襲擊我們也不能了。」

    「嗯,公達所言甚是,不過,那個公孫瓚的地盤已經被鮮於輔、閻柔等人給占完了,就窩在易京苟延殘喘,不過等死而已。楊飛嘛,現在也被韓遂、馬騰的羌胡大軍打的節節敗退,滅亡是遲早的事情。與這兩個將死之人結盟有什麼好處啊?白白惹得袁紹對我們側目相視,雙方的交情也受影響。」

    「主公,天無二日,我們就算是現在和袁紹關係再好,但雙方遲早還是要拚個你死我活的。不是說我們不聯絡公孫瓚、楊飛,與袁紹就能相安無事的,而且我聽說袁紹好像還在與劉表眉來眼去呢。」

    「嗯,嗯,文若,你怎麼不說話。」曹操點點頭,回頭問旁邊一言不發,低頭沉思的荀?。

    「主公的考慮有道理,文若說的也不錯。至於主公說這兩個人是將死之人,恕臣下難以苟同。古人云: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更何況公孫瓚、楊飛二人都是一時英雄,曾經打敗過無數強敵,而且手下雄兵猛將所在多有,加之右北平是公孫瓚的故鄉,楊飛經營河東兩年多,那有這麼容易就失敗的?正如公達所言,他們攻取可能不足,但牽制的作用還是有的。而且現在袁紹周邊就這麼兩個沒有歸附袁紹的諸侯,如果我們不趕緊拉攏,等到他們歸附了天命偽朝,袁紹後顧無憂,集合四州兵馬南下,那我們可就悔之晚矣。」

    「嗯,既然你們都這麼說,那我就派出使者去和他們聯繫吧。公達,聽說你曾經在楊飛幕下待過一段時間,出使河東的事情就委屈你了。」

    「是,主公所托,攸必然盡力。」

    「別急著走啊,公達,大計已定,又閒來無事。你說說,根據你的瞭解,這個楊飛,他能頂的住韓遂、馬騰的數萬虎狼之師嘛?」

    「臣下以為沒問題,而且必勝無疑。」

    「哦,此話怎講?」曹操一聽,從書案上抬起身子,荀?本來想告辭,聽了這話也重新坐下。他現在是尚書令,百事繁忙,今天是侄子荀攸要拉著他一起過來,而且他覺得荀攸說得有理,所以一起跟著來的,一看大計已定,就準備立即回尚書省處理各種政務,新朝建立,百廢待興,事情特別多。

    「主公只要知道呂布曾經兩次栽在楊飛手下就可知一二了。」

    「嗯,我聽說呂布麾下大將大半死在楊飛手上。呂布這傢伙把我折騰的夠嗆,楊飛如果有這樣的才具,應該和韓遂、馬騰兩個老將有的一搏。不過要說勝利就未必了吧?打仗雖然鬥智鬥力,且鬥智為上,不過實力卻是基礎呢。」

    「臣下曾經在楊飛營中虛與委蛇待了一段時間,對楊飛及其部下有所瞭解。楊飛此人本是太華山藥農,雖然是將軍,並且號稱李?麾下的頭號大將,卻無甚勇力,被迫加入董卓軍隊後,只是倚仗自己的兵略膽識才不斷提升到了今天這一步。其才略頗得故去的皇甫嵩將軍賞識,與其子皇甫酈更是莫逆之交。

    楊飛麾下兵馬步兵骨幹乃是大漢北軍射聲營和步兵營的精華傳承,訓練有素、精壯非常,尤其是其弓弩士,十分精銳,屢克強敵。其騎兵則是秉承董卓女婿牛輔的羌胡騎兵,也很彪悍。而其用人,不拘一格,惟才是舉,麾下將領多是從普通將士,甚至奴隸中提拔上來的,還有馬賊、騙子等三教九流各色人物,這些人對於楊飛的知遇提拔之恩十分感激,所以楊飛作戰多能得其死力,百打不散,凝聚力很強。楊飛到河東後又頒布了燕飲四令,堅持用人不論出身,惟才是舉,惟功是舉,深得人心,各地奴隸、平民中的英才俊士投奔者不計其數。」

    「嗯,這就有點味道了。聽說當時他隨同朝臣一起討逆,被李?、郭汜十萬大軍包圍,竟然能夠以少勝多,突出關中,想來與韓遂這個老傢伙有的一拼。」

    曹操聽到這裡,也不禁有些動容。曹操何等樣人,胸懷天下,如何能不知道楊飛其人,不要說楊飛成名已久、現在更是一方諸侯,就是各地的黃巾帥他也瞭解的一清二楚,他今天問只不過是想聽聽荀攸這個親自和楊飛接觸過的人的看法,因為他比較服膺荀攸的眼光見識。

    「這個人的處事風格和主公有些相似,十分率性隨便。臣下和他相處十幾天,從來沒有見他穿過官服和正經的禮服,都是一身軍服。沒事就喜歡到處轉悠,和將士們聊天說話吹牛,一起吃飯喝酒。雖然沒有多少將軍威儀,但甚得軍心。到了河東擔任太守後出行也是短衣簡從,深入閭裡田間,與父老笑語閒話,河東百姓十分敬愛。身為太守,竟然親自帶著麾下將領們一起去匈奴偷馬,傳為趣談,百姓編成了曲子傳唱,稱為《太守盜馬》。」

    「哈哈哈哈哈哈,還有這樣的事情,這可深合我的脾胃。」曹操一聽開懷大笑,荀?一聽不禁皺起了眉頭,看荀攸還要繼續,就趕緊打斷:

    「公達,主公事務繁忙,我們還是告退吧。」

    「你個文若?好吧,好吧,公達,下次有空的時候把這個太守偷馬的事情給我好好講講,你河東回來後,聽到楊飛這小子還有什麼好玩的事情也一起說給我聽。」

    「是!」

    (註:二荀中雖然荀?是叔叔,但其實荀攸反而比荀?年齡要大,荀?投奔追隨曹操的時候很年輕,和諸葛亮見劉備的時候差不多,不過二十九歲。羽扇綸巾、運籌帷幄,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用來比喻荀?一樣沒有錯。荀?見曹操後被封為奮武司馬,特別見愛,因為奮武將軍是曹操討伐董卓時使用的名號,用這個來封荀?那是一種特別愛敬的意思了,就如同楊飛要莊燦和自己一起給徐晃、陶成為媒,那是對部下特別愛重的一種表現。

    三國謀士裡面我最為敬重佩服的就是荀?,認為三國智謀之士雖然多如過江之鯽,但不論人品、膽識還是才略,實在無人能望其項背。陳壽將賈詡與荀?、荀攸並列,裴松之不以為然,燕雲也以為不然,我覺得應該把後面的鍾繇或者蔣濟提上來與二荀並列才對。

    荀?的妻子是中常侍唐衡的乾女兒,唐衡是熹平年間的宦官,很有權勢,號稱「唐獨座」,荀?也因此為士人所詬病。我猜荀?之所以會選擇閹宦家庭出身的曹操作為主公,一方面固然是因為曹操有才華,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