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雲飛揚

大道小說網 第三十六節 血戰漆水(三) 文 / 燕雲

    初平四年(193年)三月十六日平樂觀

    「諫議大夫種邵、侍中馬宇這兩個王八羔子竟然敢給韓遂、馬騰作內應,被我們發現後,現在帶著劉焉的三個兒子跑到槐裡城躲起來了。我們先把他們滅掉,再收拾馬韓這兩個傢伙,那句話怎麼說來著,攘外,攘外就怎麼著?你看我這腦子,我兒子上次還專門讀給我聽來著。」樊稠拍拍腦子,半天沒想起來。

    「老樊,你拉到吧!你他娘的和老子一樣,斗大的字不識一個,還在這裡冒充太學生掉書袋呢!」郭汜撇撇嘴表示不屑。

    「老子掉書袋咋啦?這叫學而時習之,也樂乎,還有什麼早晨聞道,晚上死了也可以。總比你他娘的不學無術強,是嗎,稚然!」

    「行了,行了,你們兩個傢伙半斤八兩,一個球樣。還是說說正經的吧!」一直在上座的書案上認真看地圖的李?對這郭汜、樊稠互相之間的粗言調侃很不耐煩。

    我在下面冷眼看著這三個掌握朝廷大權的將軍在上面罵罵咧咧,心裡不知道什麼滋味。什麼天子乃上天的兒子,什麼以火德王,什麼「既壽永昌」,什麼皇帝萬歲,看見他們三個後就知道什麼都是他娘的瞎扯淡,都是騙人的鬼話。

    宋大哥在太華山給我灌輸的那一點點忠君愛國思想,在我加入董軍四處搶掠時早都丟到九霄雲外去了。李?等把持朝政後,我和大臣一起去朝見天子,在長樂宮見到大漢名義上的統治者劉協,一位十幾歲的孩子,一位被士大夫們吹捧為「天資秀出,英才異稟」的明君後,想想大漢朝廷竟然掌握在這樣幾個人手裡,我幾乎都對大漢的未來失去了信心,甚至產生了自暴自棄的想法,反正都這樣了,還不如和李?、郭汜他們一樣胡作非為,就是死了,他娘的也鬧個痛快。如果不是宋大哥、狗蛋、阿昌這些親人,如果不是高見、李應、啞巴這些生死兄弟,如果不是我麾下的將士還值得我牽掛,如果不是鮑母和文才總是經意不經意地對我進行教育,如果不是看到長安那些和我的父母親一樣的老人在受亂兵欺凌中人格喪盡,我早都和李?他們一樣放開對麾下這些虎狼之士的管束了。

    「文和,你到馬騰、韓遂他們那裡去,情況怎麼樣?」

    一直和我一樣沉默著坐在下手的賈詡欠欠身子,回答道:

    「韓遂、馬騰等人已經答應了我們的要求。只要朝廷封韓遂為涼州牧、枝陽侯,封馬騰為前將軍、天水侯,他們就臨陣撤軍回涼州。」

    「老李,你他娘的這麼大事情咋也不給我說一聲,就自己決定了?」郭汜一聽如此大事自己都被瞞在鼓裡,不由的青筋暴跳,不過李?和他相處日久,根本不懼他,再說了三位將軍裡,郭汜人馬不過三萬,就是樊稠也才二萬多,李?六萬兵馬,比他們加起來還多,否則李?憑啥把持朝政,把郭汜、樊稠調來調去啊。而這次出兵到平樂觀對付馬騰、韓遂的六萬兵馬,還有益州劉焉派遣校尉孫肇、漢中的別部司馬張?率領的二萬五千兵馬,李?所部也是作戰的主力,有四萬人,在所有七萬大軍裡面佔了一大半,而李?四萬人裡面有一萬五千是我的部下。敵方馬騰、韓遂還有孫肇他們的總兵力是八萬五千,基本傾巢出動。

    「三番五次派人去請你,你一次都不過來。是怪你自己不來,還是怪我他娘的不給你面子啊?」李?也怒著站起來。

    「各位將軍,各位將軍,稍息雷霆之怒,我們還有大事要幹呢!」賈詡見著這幾個人面臨強敵,還不忘互相辱罵、互相爭鬥,心裡對他們的不識大體真是煩透,但也只好居中調停。李?、郭汜兩個互相瞪了一眼,各自坐下。這樣的事情從進了長安後,不止發生過一次兩次,光我親眼見過的就不止十次八次,真是急則相救,緩則相攻,以前在董卓麾下時他們幾個雖然平常罵罵咧咧的,但都不傷感情,準確地說越罵越親熱,一旦作戰都能緊密配合。而自從進了長安,就經常發生衝突,如果不是賈詡努力調節,肯定早都在長安城中大打出手了。或許是勢、利是使人爭吧,對利益、權力的追求和爭奪是會使人發生改變的,也會使友誼發生改變的。

    賈詡看到這個情況,向我投來求助的眼光,這也沒辦法,現在屋子裡面也就五個人而已,再說我也對這種情況看不下去了,別人的兵馬都快到家門口了,你們還在這裡吵?就是馬騰、韓遂他們答應陣前撤軍,你怎麼知道他不是欺騙啊?兵者,詭道也,我們以前打仗,欺騙方式可也沒少用啊。我就是不為這三個鳥人,還為我麾下一萬五千將士呢。

    「三位將軍,敵人旦夕將至,我們趕緊看怎麼迎敵吧!我看應該盡快把對陣的方略基本確定下來才行!」

    李?、郭汜喘口粗氣,點點頭,一起坐到地圖旁邊。我對賈詡點點頭,他起身到了地圖那裡,用手指指著地圖解說。

    「我和子雲商量,雖然韓遂、馬騰已經答應臨陣撤軍,把益州兵馬讓我們屠戮,但還是要謹防其中有詐。此次敵軍裡面雖然二萬五千名益州軍基本都是步兵,但馬韓的軍隊六萬人則有四萬多騎兵,比我們的三萬騎兵要多許多,所以我和子雲決定把決戰的地點放在武功的蘇坊。就是這裡,那裡在右扶風以西七十里,平樂觀西北二十五里處,是由?到長安的必經之地,而且北邊有漆水和莽原可以作為依托,南面有渭水,可以有效限制地方騎兵的活動。」

    「你們以為他們會按照我們的安排到那裡去嘛?」李?仔細看了一下地圖,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根據探子所報,劉焉的益州兵馬出斜谷和馬騰、韓遂在?塢會合後,已經集合大軍向北渡過渭水,沿著馳道一路向東前進,現在已經到美陽了,估計後天或者大後天可能會抵達蘇坊。」

    「那你說我們要連夜開拔行軍了?」

    「將軍英明!兵法云:先至戰地而待著逸,後至戰地而趨著勞,我們提前趕到就可以以逸待勞,以主待客,即使馬韓使詐,也可以打敗他們!」

    「子雲,你以為我們可以必勝嘛?」李?把目光從地圖上移開,轉向了一直不怎麼說話的我,樊稠、郭汜也一起看了過來。在他們心裡覺得相對於賈詡的紙上談兵,我這個統兵將官的意見更可信一點,這不僅是戰場上廝殺倖存者的直覺,而且也因為巫咸山之戰和曲郵之戰我的表現,他們對於我的看法還是比較信服的。

    「末將不敢下此斷言!」此言一出,賈詡、李?等人皆驚,特別是賈詡。

    「哦!曲郵之戰是子雲安排的,戰前子雲可是十分肯定,而戰事不就是按照子雲的預計發展的嘛?難道子雲此次對自己的安排沒有信心?」

    「恕末將直言,這不是信心不信心的問題,充足的自信並不能幫助解決實際問題,戰場上的勝負最終取決於兵力對比,要靠將士們一刀一槍拼出來。相對於曲郵之戰,此次我們的總兵力要少於敵軍,特別是騎兵,根本不佔優勢。而以前我們之所以能屢克強敵,以少勝多,主要就是靠騎兵取勝的。」

    「可陳倉之戰我們不是也是以不足四萬的步騎大敗了王國、韓遂八萬大軍嘛?那次戰役子雲可是嶄露頭角,應該比我清楚啊!」

    「此一時、彼一時,陳倉之戰的形勢和現在不可同日而語。陳倉之戰時王國、韓遂叛軍一則戰略失誤,久攻堅城不下,兵力損失慘重,士氣大大下降,而且糧草不給,將士都沒有戰心;二則當時王國叛軍都是剛叛亂的賊軍,不僅武器裝備和我軍不可同日而語,也毫無軍法編製可言,稱他們為亂軍都不為過。而相對的,我軍都是護羌校尉營、虎牙營、雍營、湟中義從胡這樣的百戰精銳。三則王國、韓遂等人都是統兵作戰時間不長,以前都是攻打縣城,殺害官吏,沒有進行過真正的大戰,在軍事指揮,特別是大兵團指揮上並不精通,而我方將領,不論是董公,還是皇甫將軍,都是身經百戰、名震天下的名將。」

    「而今日,韓遂、馬騰等麾下兵馬經過連續六年的四處攻戰,所率領的隊伍已經不是原來那支蟊賊草寇了,經過鍛煉,他們已經成了精銳之師。進佔?塢後,還得了很多董公在那裡積累的精銳兵甲,裝備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反觀我軍,從陝縣西進的不到一萬大軍,短短二十幾天時間擴大到十多萬人,雖然人數眾多,但大多數是烏合之眾,而且」我看了李?一眼。

    「許多人都是沒有衣甲遮體,兵器也都五花八門、參差不齊。與馬韓的部隊相比,不論兵員素質還是武器裝備,我們並不佔優勢。所以我才和賈先生商量,希望用計收買馬騰韓遂使得他們退回涼州。這樣的話,我們單獨對付千里跋涉而來的二萬五千名益州兵馬則可穩操勝券了。」

    「但如賈先生所言,兵不厭詐,須防馬韓反覆,所以我們要做好苦戰的準備。為了取勝把握更大一些,末將有兩個建議!」

    「子雲有話快說!」我一段話說完,李?、郭汜、樊稠甚至賈詡等人都是大皺眉頭,聽得我有建議,都想趕緊知道。

    「第一,請賈先生會議後立即趕回長安去草擬聖旨,連夜趕到馬韓營地冊封他們二人,而且應該搞得聲勢浩大一點,以讓盡人皆知,並以天子詔命令二人盡快撤兵返回防區。」

    「嗯,這樣好,一則可以離間他們,二則可讓他們手下將士疑惑。」李?也不笨,聽我說完了就知道其中的關鍵。看著李?連連點頭,我心說這第二個要求你可能就未必喜歡了。

    「子雲,趕緊說第二個!」樊稠也接口道。樊稠為人比較中允,比較得士心,而且我是他的老部下,也是他麾下將士裡面發展的最快最高的一個,樊稠往往以此為榮,所以一向對我不錯,至少比郭汜強多了。

    「第二個嘛,希望能把長安武庫的所有武器甲冑全部發給前線作戰的將士,把國庫的金銀也都搬過來,告訴大家這是賞賜戰功用的。這樣一則可以改善我們目前武器低劣的狀況,二則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可以大大提高士氣。」看看李?不悅的神色,我繼續道。

    「否則一旦我們戰敗,我們的頭顱肯定會被當作叛賊掛在都門上,我們的屍體則會成為狐狼的美食。而且長安也肯定陷落,留著那些兵甲和金銀不過白白便宜了馬韓和劉焉幾個而已。」

    我話說完,我們四個人都看著李?,這種壓力下,李?不得不表示讓步,而且可能他也想明白了,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沒有了性命,要金銀有什麼用處呢?

    看見李?點頭,我立即請示道:

    「既然如此,我立即和賈先生出發到長安去,辦理這兩件事情。請三位將軍立即整備部隊向蘇坊開拔,我們會連夜趕來的。」

    「你們兩個是我們依賴的智囊,怎麼能都走了呢?而且行軍佈陣很多事情都要子雲安排呢,讓阿利和賈先生一起去好了。」

    我主動請纓去搬金銀甲仗,是為了我們楊軍可以多撈點,但一開口就讓李?發覺了,而且他的理由也很正大,沒奈何只好點點頭。但我心說:你讓李利去搬金銀甲仗,他能搬多少過來,那和不派有什麼差別,何必多此一舉?既然你善財難捨,這生死關頭還憐惜你那些金銀,那我們又何苦去拚命呢?反正敗了大家都一樣,勝了也沒有我們什麼好處。

    「我看還是仲廉去吧!這個孩子比較可靠和公正。」沒想到旁邊的樊稠和郭汜也和我的想法一樣,李?幾個甥侄裡面,大家都喜歡李應,連天子都是這樣,因為他待人謙和誠懇而且講信義,不像幾個哥哥那樣囂張跋扈,什麼卑鄙無恥的事情都幹的出來。所以每次去找仲廉時,見到他的兩個哥哥,我都在感慨:同樣的父母親,為什麼生出的兒子差別會這麼大。當然大家都知道,連我這個李?麾下的首將他都不放心去搬運金銀甲仗,推薦其他人去李?更不會同意,所以還不如退而求其次,推薦李應算了。

    「行!你們立即出發吧!辛苦賈先生了!」李?也挺滿意的,雖然他有時嫌李應不夠強狠,但李?幾個甥侄裡面也就李應拿的出手,在朝野的反應比較好。而且無論如何是自己的侄子,李應就是再公允,那也不會胳膊肘向外拐的。

    「子雲,你趕緊提前到蘇坊去測度地勢,準備安排兵馬安營紮寨和排兵佈陣吧!」看到我不高興的神情,李?扭頭看看郭汜、樊稠,說道:

    「我們三人曾經在巫咸山一戰中以少勝多大敗白波匈奴賊寇,那一戰就是子雲指揮的,我看此戰還是讓子雲擔任步兵都督,你們看如何?」

    「行!」樊稠首先表示同意,郭汜也沒有什麼意見。反正這個都督職務是臨時性,戰後即行終止。而且我在巫咸山、雀鼠谷、曲郵的表現是有目共睹的。

    躬身向三位將軍告辭,我和賈詡聯袂而出。上了馬,我也不回楊軍營地,而是讓鮑出持我的印綬回去傳令,請宋大哥在我不在的時候指揮楊軍兵馬,並讓李奇率領其餘五百名騎兵立即趕上來,我帶領徐陵、楊乾等一百名騎兵直接沿著馳到向西北馳去。

    哼哼,我馬背上冷笑數聲,給我個什麼步兵都督這種破稱號就以為可以糊弄住我了,你以為我是三歲小孩啊?武庫裡面明明有武器裝備不給大家發放,讓我們毫無遮護上陣,你看誰還給你出力。哼哼,看我打仗時不把李利這個鳥人的步兵安排到第一線去送死才怪呢。李應是我兄弟,他麾下的部隊就算了。

    答讀者問:

    1/渭河灘?這個好像只有我們陝西寶雞陳倉區這一片的人才這麼叫吧??…………霏雨閒丸

    答:關中人都這麼叫.

    2.有讀者問按照編制一個校尉就一千多人怎麼會統率上萬人馬?

    答:這根本原因是因為中國是個人治的社會並不是什麼都按照規定來.

    舉個例子,光武帝手下的來翕,他不過是皇帝身邊的一個中郎將,但在攻打隴西的瑰囂時,他作為大將統率近十萬大軍,虎牙大將軍蓋延等都是他的部將.

    再說東漢後期的別部司馬,按規定也就帶幾百人,但實際上他們統兵數量,根據實際情況和自己的水平而有很大差別,少者幾百,多者上萬.

    3.一件趣事

    這些天看柏楊先生寫的,上面提到,三國時期孫策進兵東吳軍紀嚴明,這是有史以來關於軍紀嚴明的第一條記錄.我沒有仔細研究過,想來柏楊先生應該說的沒錯吧.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