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穿越三國之袁紹之子

第2卷 第131章 奪妻之恨(一) 文 / 鍾離昧

    第131章奪妻之恨(一)

    這樣一來,就導致了另一個壞消息的傳來。劉表待孫權退兵之後,就命伊籍、蒯良、蒯越並大將王威率兵十萬,出襄陽,和蔡瑁合兵在沔陽附近,包圍甘寧和劉曄的淮南軍。本來王威蔡瑁,覺得自己兵力強橫,和淮南兵差不多是十比一,想要一鼓作氣,滅掉甘寧,沒想到,立定寨珊的當晚,便被悍勇無雙的甘興霸劫了營寨,連大將宋忠都被甘寧一箭射中腦門而死。王威、蔡瑁被挫了銳氣,無奈後退二十里紮營。蔡瑁夜晚又去劫營,卻被劉曄設計伏兵三路大破之。損兵折將,狼狽逃回。荀彧又派徐晃率兵接應。雙方遂在沔陽附近形成僵持之局。

    幾天之後,劉子揚從淮南來,大意是帶來了荀彧老師的奏表。奏表上的意思很明確,就是此刻不適宜和劉表開戰,應該罷兵,兩家共同對付曹操。集中精力攻克汝南,打通淮南通往許昌的道路才是正理。老爹根本不聽,一來,他本身對荀彧趙雲統兵淮南就不滿意,二來,他恨透了劉表,非滅了他不可,所以任憑劉子揚怎麼說,他也聽不進去。劉子揚說的太多了,把他惹毛了,就冷笑著扔下一句:「休要多言,你可回去告訴荀彧,叫他即日攻克南郡,否則,我饒不了他,下去吧。沒事別來煩我。」

    劉子揚出來之後,搖頭歎息,覺得自己當初還不如去巢湖投靠鄭寶,袁紹目光短淺,早晚必為曹操所擒,荀彧魯肅智謀在高,也難以挽回敗局。

    劉子揚出來之後,直奔二公子府邸。我怕人懷疑,沒敢派人去請。劉子揚一見我面,便大聲慨歎:「要出大事啦。」我明白他的意思。郭嘉也在,沉吟道:「淮南此刻兵力如何?」劉子揚道:「兵力倒是不成問題,自從公子走後,顧雍先生和荀彧大人便開始著手屯田,把淮南的無主田地一部分交給軍隊,另一部分,又招募散佈在淮南境內的百姓耕種。同時下令說,只要是到淮南來的百姓,不管是誰,都能得到土地,一些因為戰亂逃到荊州江東和徐州的百姓,陸續的返回家園,還有的是從青州和關中巴蜀逃難過去的,不過短短的幾個月功夫,壽春城就變得熙熙攘攘了,再不像以前那樣冷冷清清猶如鬼域。

    剛開始的時候,困難很大,有人有地,卻沒有種子和耕牛農具。這還多虧了,顧雍和魯子敬,兩人不但捐獻出了自家的種子和農具耕牛,顧雍大人還親自繪圖帶人製作農具,子敬還乘船奔夏口,去見孫權,請他伸出援手。孫權當時正想攻伐黃祖報殺父之仇,順便在江東樹立起自己的威信,他急需要外援,所以就一口答應了。而且為了和主公結盟,還自動把三十萬斛軍糧送到淮南,以表誠意。秋天的種子大半也是他提供的。這樣經過反覆的研究和篩選,我們最後選定了,壽春、芍坡、七門堰、蘄春、合肥、戈陽坡、潯陽七處水源豐富,土地肥沃的所在屯田。

    戈陽坡和芍坡在壽春附近,原本缺水,是顧雍大人,帶領民夫從淮河開鑿一條水渠,灌溉而成。在此地屯田,因為它毗鄰汝南,對我軍征伐曹仁和進軍兗州,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是極重要的戰略屯田。還有七門堰是子敬主修的水利工程,從長江鑿渠引水。這個工程比較大,發動了差不多兩三萬人用了兩個月時間,才初具規模。其他的蘄春、合肥、潯陽等地都地處長江南岸,有廣闊的川原沃野和可以屯墾的丘陵地帶。這些地方氣候溫和盛產水稻,一般每年都會有兩個到三個收穫季節,是最好的屯田所在。如果能夠順利的實施下去,不但軍糧可以源源不斷的供給,百姓也可以安居樂業了。淮南將變成樂土,公子,我敢說,用不了三年五載,僅僅淮南一郡之地,戶口就可以超過五萬。加上廬江、九江幾個郡縣,可有十萬戶居民。」

    「十萬戶」我感歎道:「冀州城不過才三十萬戶而已,能如此,真是太好了。」

    劉子揚完全忘了被老爹訓斥的陰霾,興奮道:「不光是這些,這些日子,我對荀彧大人的才學真是由衷佩服,大人涉獵之廣,實在是我生平僅見。就拿農業方面的事來說吧,他發明了在丘陵間屯墾的『冬水稻』利用冬季長江不結冰的便利條件,在丘陵地帶,相對溫暖的地方種植水稻,此項還在研究之中,不過,理論上是可以成功的。如果成功,那麼等於是,一年四季都有收穫期,把同樣一畝地的糧食產量給翻了一番。平時能豐收五十萬斛,此刻就能收一百萬。解決了大問題了。

    子敬還推薦了一個人,是他上次出訪江東,從孫權那裡帶來的,這人是他同鄉好友,名叫諸葛瑾,字子瑜。也是南陽名士,是劉表的遠房親戚。漢元帝司隸校尉,名臣諸葛豐的後人。此人本來投靠孫策,但孫策死後因為無人舉薦,所以只在孫權姐姐的女婿『弘咨』手下做一個書記幕僚,鬱鬱不得志,子敬便把他帶回淮南來。他想了一個辦法,教給大家在水塘裡養魚,在水稻收穫期內種植荷菱,並且鼓勵百姓養牛養馬,發展禽畜牧副業,進一步的讓大家衣食無憂。」

    「諸葛瑾。」我大聲喊道。嚇了郭嘉一跳,他納悶:「公子,這人很有名嗎?我怎麼沒聽說過呢,是哪個門派的,儒家還是法家,或者兵家?」

    我心想,都不是,是諸葛家。我以前看三國演義的時候,有一個感覺,就是諸葛氏一門在三國時代,應該是無比顯赫的頂級家族了。除了四世三公的袁家之外,還有以中原曹氏、江東孫氏為代表的寒族勢力。除此之外,隨著政權的更替,一些新興的家族也隨之發展壯大,成為三國中的一些主要高門大閥。其中我感覺最為著名的大概要算是琅琊諸葛氏了。三國演義上說,諸葛瑾在江東,最後被封為大將軍,諸葛亮為蜀漢丞相,諸葛瑾的兒子為東吳太傅,掌握全**機政要,還差一點篡奪了孫氏江山。族弟諸葛誕在魏國做到大都督,一門三方為冠蓋,天下家族無可比擬。

    這諸葛瑾本事雖然不如諸葛亮,但也不是泛泛之輩,這人文物雙全,曾經和呂蒙一起大敗關羽,又曾經擊敗曹真。是不可多得的將才兼內政高手,最主要的是,有了他,也許諸葛亮就不遠了,畢竟是一家人嘛,不好分居兩地的。我的心裡高興地無可比擬,大喊著,讓瑤琴吩咐廚房備酒。郭嘉就賴著不走了。周倉更加挪不動腳步。

    劉子揚卻突然歎息道:「心中有事,再好的飯菜也難以下嚥。」我正想問。郭嘉卻道:「公,是否憂心,淮南與劉表的戰事?」劉子揚道:「正是。」郭嘉道:「此事的確棘手。我軍此刻大敵乃曹操,不是劉表。應該集中力量攻克汝南,打通淮南通往兗州的路徑,這樣,我軍就可以兩地作戰,前後夾擊曹操,使其首尾不能相顧。勝算大了很多。劉表嗎?胸無大志,一定會坐觀成敗,根本不會出兵干涉,待收拾了曹操在收拾他不遲。」

    「這也是荀彧大人的意思,可是,主公記恨劉表投降曹操,下了死令,一定要荀彧大人攻取南郡。想那南郡地廣人稠,城高池險,又有十幾萬大軍駐守,豈是一兩日之間就能攻克的。徐晃、甘寧雖然勇將,劉曄子敬智謀在高,也因為要受到各方面條件的制約,而不能全力施為,終將被兵多將廣、富足無憂的劉表軍拖垮。到那時候,曹操再從汝南徐州攻來,孫權趁機下合肥,淮南之地,注定要被三方勢力瓜分掉了。」

    劉子揚說的句句在理,但老爹的執著與狹隘讓我無計可施。我看著郭嘉。郭嘉沉吟良久道:「如今形勢,唯一可以牽制曹賊的就是劉表。如此的話,曹操就徹底沒有了後顧之後,可以傾全力來對付冀州了。而,我軍新敗,士氣低落,兵源損失很大,此消彼長,曹操收斂降卒十幾萬,士氣高昂,勢不可擋,河北軍的確很難取勝。此時唯有把希望寄托於淮南兵,希望可以兩地同時出兵,讓曹軍分心,顧此失彼,才有勝算。主公一定要攻打劉表,此事異常棘手」郭嘉一時也沒了主意。我想了想道:「不如我去面見父親,勸他罷兵,和劉表講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