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1895

大道小說網 第101章 《時報》起死回生(第150張月票爆發) 文 / 香港大亨

    降價銷售,每份報紙一美分

    對於普通民眾來說,薄利多銷總是最有效果的手段。一美分能做點什麼呢,嗯,很多人會想到應該能夠到收費的公共廁所裡面去一趟

    這樣急劇吸引力的價格,很快就讓《紐約時報》的銷售下跌趨勢立馬止住,並且發行量迅速反彈起來。

    1美分報紙!新的《紐約時報》!

    它的發行量如同野火燎原一般的擴大!

    報童們在街頭呼喊:「賣報,賣報!《紐約時報》降價銷售,每份報紙1美分!」

    報紙經銷商掛上條幅和海報:「《紐約時報》廉價銷售,降價不降質量。依然是16版,每天帶給您最新鮮最真實的國際國內新聞!」

    街上,人們很容易被廉價的報紙所打動。不知不覺間,習慣於買其他報紙不人也幾乎沒怎麼猶豫就又買了份《紐約時報》。閱讀多份報紙,可以更客觀的瞭解更多及時的信息。

    在降價後,報紙發行量穩定上升。王雲東的權威也得到一定的認同。接著,他開始按照另外一個時空《紐約時報》的種種拯救策略一一施行。

    當然,這些策略許多根本就是編輯們和記者們長期呼籲的!

    王雲東採納《時報》編輯們的建議,為了刊登更多的新聞消息,取消了小說版,所有版面都將刊登新聞和社會評論等嚴肅信息。

    至於小說版,王雲東也不會徹底放棄的。只不過,專門把原來負責小說的編輯們組織起來創立一份《時報文學》,《文學版》雖然也屬於《時報》公司的下屬報刊,但卻是獨立的,將只注重刊登小說、雜文、散文、詩歌等等,至於新聞方面也只限於出版界的最新消息。當然,王雲東為了促進《時報文學》的銷量。把自己的幾篇數十萬字以上的大部頭小說放在報刊上定期刊登,這樣一部小說也能刊登個一年,可謂是充分利用王雲東對讀者地的號召力了。

    從1986年10月開始,王雲東又讓每天刊登的《時報》的左上角均刊登一句話:「本報所有新聞都是值得刊載的。」

    因為美國人大多數是在早餐時候看報紙的,《紐約時報》還大肆在廣告詞上寫著:「本報不會玷污早飯的餐巾。」

    這句話自然是用於諷刺現在許多報紙刊登的新聞都屬於垃圾或者無聊的黃色新聞。

    黃色新聞地源頭是《世界報》、《新聞報》兩家報紙白熱化鬥爭的產物。十九世紀九十年代裡,紐約新聞界是兩家報紙的戰場。為了招徠更多的讀者兩報紙競相刊登聳人聽聞地新聞和滑稽連環畫《黃孩子》,人稱「黃色報紙」。這一做法在美國迅速得到倣傚,此時美國有近一萬種報刊雜誌,其中三分之一淪為「黃色報紙」。

    為了獲得更廣泛的海外新聞,王雲東讓報社和英國《泰晤士報》溝通。提出建立新聞交換關係,很快得到了《泰晤士報》同意。

    因為隨著美國實力不斷的提升,美英兩國更有著深刻的歷史淵源,英國讀者對美國的新聞消息顯得很關心。《泰晤士報》在美國設立地新聞採集站點並不足以讓它獲得足夠的新聞量。而《紐約時報》雖然報道的許多新聞的對美國當地人人說已經顯得慢了半拍,但發到英國卻依然是一條很新的消息。並且,《泰晤士報》是一家嚴肅報紙,它對同樣秉承嚴肅宗旨的《紐約時報》顯然比《世界報》、《新聞報》更有好感。

    一連串的舉措,讓人眼花繚亂,同時也迅速的把《時報》銷量帶到了5萬份的高峰。同時,報社業務部憑此發行量開始向商人們提出增加廣告費了。

    這一點。商人們是理解地,發行量增長五倍後,廣告費也隨之水漲船高。不過,到底是漲多少,就讓報社和商人們爭執的臉紅脖子粗了!按照商人的說話,合理漲價兩倍到三倍,不過報社廣告業務部門要求五倍以上的廣告費。談判中,陸續有大商人勉強接受漲價五倍的結果,而小商人中許多則放棄了和《紐約時報》合作了。

    大商人考慮的是可能的收益,因為隨著《紐約時報》的重組。一系列的變化,特別是降低價格之後,發行量一直是快速增長。如此一來,漲價五倍也不貴了。小商人考慮的是風險,他們不確定報紙未來地發行量也不確定未來的廣告效果,所以選擇了暫時停止在《紐約時報》上刊登廣告,觀望一段時間。

    這樣,雖然大量的廣告位失去客戶,但提價卻造成廣告收入足足提高了3倍。報紙虧損數目已經大大的減少,未來隨著觀望的客戶重新簽定合同。《時報》早晚能夠扭虧。

    《紐約時報》各版中空出的大片地方,也不能費了。

    報社廣告服務部門便按照王雲東的指示把空出來的廣告位置刊登「阿司匹林」、「雲東水泥」、「王氏快餐」等廣告。當然,這些企業屬於內部關聯交易,老闆是王雲東一人,所以,廣告費用象徵收了點而已。

    不過,王雲東發現,《時報》外憂逐漸得到緩解。以前一直存在地內部矛盾也開始浮現出來。

    先,就是一個編輯部就分成兩班勢同水火。互相起內槓地小團體。因為為了及時的在早上把報紙製造完成,清晨時候就能把報紙賣給讀者。所以。《時報》編輯們分成兩班,一個是白天根據記者們發來新聞稿件擬訂修改成新聞,另外一組編輯是晚上上班,排版、印刷地責任落在他們頭上。這使得晚上工作的編輯權利比白天工作的編輯們更高。夜班的編輯往往看白天上班的那些不起處理稿件、修改文字的編輯。每次遇到爭執,夜班編輯們憑藉著手中的權利,壓制白班的編輯,使得白天上班的編輯意見得不到重視。

    除了白天、晚上兩班編輯的矛盾之外。編輯部門中負責本地新聞、美國國內新聞、國際新聞等編輯之間也是矛盾重重,他們之間為了爭奪新聞版面,明爭暗鬥。而且負責不同板塊的編輯們往往缺乏交流,也顯得陌生。比如,負責體育新聞的編輯和負責財經的編輯之間除了知道名字之外,對對方其他方面茫然不知。

    王雲東很快就知道,這是因為編輯之間缺乏溝通、缺乏瞭解所導致。或者說,大多數人都很狹隘,他們認為自己是對的,那麼反對自己的就是錯的!雖然,王雲東自己也是這樣的人,但他反對自己的手下是這樣!

    王雲東便開始用自己的權威,開始讓所有的員工集中在一起發表見解,任何人對爭議的部分都發表出來,然後王雲東把他們的意見都採納一部門刊登到報刊中。

    「採納所有的不同意見,這讓我們減少偏見,新聞會更客觀!」王雲東如此解釋這樣做的目的。

    雖然給所有的人發表意見的機會,不會造成哪個人物、團隊一家獨大,但是,還是沒有解決內槓。王雲東鼻子還是能夠聞到濃烈的火藥味的。

    團隊是內槓雜一人類歷史上造成的悲劇可太多了,特別是商業性的公司,內部人員之間互相不服氣,有本事的都自命清高,最終只會讓一些有著廣大前途的公司分裂或者毀滅!

    王雲東討厭無謂的爭執和內槓,

    王雲東讓互相反對的人形成一個團隊,佈置一些只有合作才可能完成的任務,任何一人找借口拆台,會造成整個團隊的失敗。失敗的後果是,每人扣除10美圓的工資!這樣,團隊中所有人都痛恨因為無謂的個人矛盾而造成整個團隊受牽連的人,所以人對於這樣的排斥\孤立,讓其失去所有的友情!這樣,團隊之內空前的團結起來!

    等到所有人意識到必須團結的時候,王雲東對他們說:「現在記牢了嗎!在自命不凡的人,在一個團隊面前也微不足道。只有團結起來,你們才能夠完成我佈置的工作任務。團結鑄造力量,紀律鑄造力量!從今天開始,這句話寫到公司每一間辦公室!」

    雖然時間很短,但是,王雲東的各種行動手段和充滿哲理性的語言,已經.深深的打動了《時報》整個報社所有人。特別是之前《時報》的長期衰敗,再對比一下現在《時報》的紅火。

    一時間,在《紐約時報》內部也形成了一股對王雲東的個人崇拜熱潮。今後很多年,《紐約時報》的許多新聞,名雖是站在公正客觀的角度,事實上,大多數和王雲東相關的報道,記者們編輯們都情不自禁的隱隱透露這崇拜色彩,並且也感染著許多《時報》的讀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