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盜帥

第十部 北地風雲起 第二十四章 悲劇的薛延陀 文 / 盜帥二代

    第二十四章悲劇的薛延陀

    李世民拍手叫來了一命護衛,低聲囑咐。

    杜荷沒有用心去聽,也不知說些什麼。

    不過一刻,護衛踏入廳中,手中拿著一把寶刀。

    李世民道:「這把叫做定唐刀,論劈砍之力,比之盤龍劍更勝數籌,削金斷玉,你刀劍雙絕,可同時施用,有了它配上盤龍劍,更如虎添翼。」

    杜荷大喜過望,真是想睡覺,天上就掉下了熱枕頭。

    杜荷喜劍,武藝也一直也劍法為主,然他上戰場後發現在戰場上劍的威力不如想像中的大。他的盤龍劍雖擁有雙刃,吹毛可斷,但劈砍起來始終不是那麼順手,不如刀好用。只是他不精通刀法,也只能勉強的仗劍殺敵。

    南下江南時,因為需要,他苦練刀法,習得了《留香寶鑒》中記載的高深刀法,對於刀法也有了一定的心得,以刀對敵時,感受到了刀法的霸道,對於刀的威力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很快就發現刀並不善於破甲。哪怕是在鋒利的寶刀,也無法輕易的砍破鐵甲,即便遇上皮甲,刀的威力也會相應的減弱,而劍卻沒有這種顧慮,鋒利的劍尖就如一根繡花針,可以輕易的透甲而入,給著甲的兵卒帶來最大的傷害。

    察覺到刀劍的利弊之後,當時杜荷就再想,若一把兵器既有刀的鋒利,又有劍透甲威力,那該多好。

    在翁山上,杜荷親眼見周振威左刀右劍的神威,心中隱隱有了感觸,嘗試了一下,感覺還行。在郁督軍山上的時候,突發奇想,再一次試了刀劍合併的威力,心底暗自決定,自己刀劍雙絕,在戰場上正好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刀劍的特性,於是便有了將刀劍作為自己戰場殺敵的想法。在與莫賀巴哈對決的時候,因奪來的戰刀砍捲了口子,讓對方逃過一劫。當時就決定回到長安,一定要讓科技院的鍛造師為他打造一把趁手的寶刀。

    這還未準備,李世民就將寶刀送上來了。

    定唐刀或許不如歷史上湛盧、干將莫邪那般有名,可卻是李世民送的寶刀,作為皇帝的禮物,能夠差到哪裡?

    李世民的賞賜可以算是聖旨,金口玉言,沒有什麼推讓客氣一說。

    杜荷笑著接過了定唐刀,刀鞘古樸典雅,顯烙印歲月的痕跡,鞘身如落葉般枯黃,但卻秀美光華如水,曲線完美,拔出寶刀,一抹森然幽幽的光華就如同一波深邃的秋水霎時間籠罩整個膳堂,寒光四溢,在明亮的刀背上,用篆體刻有「定唐」兩字,不由讚道:「好刀!」

    「確實是好刀。」李世民說起了這把定唐刀的來歷,「此刀由神匠張鴉九以百煉法鍛造的寶刀,此刀以天外玄鐵鑄就,多次火煉,再反覆鍛打,在當世也只有盤龍劍與僅有的幾把兵刃能與之相提並論,當年朕便以它為兵刃,領三千兵馬襲擊竇建德的十萬大軍。如今此寶刀在朕手中不過是一件裝飾品,你正缺一把寶刀,便贈予你吧。你便用手中的盤龍劍、定唐刀,為我大唐定疆闢土。」

    他聽杜荷說了與莫賀巴哈那一戰的經過,知道杜荷無好刀而錯失了擊殺莫賀巴哈的機會,從他臉上也瞧出了那對一把好刀的渴望。杜荷為大唐屢立功勳,為大唐的千秋萬代做出了舉足輕重的貢獻。李世民正愁不知如何賞賜,發現他需要一把寶刀,也就拿出了自己所珍藏的最好的一把利刃相贈。

    杜荷對手中這把定唐刀非常鍾愛,不住的在手中把玩。

    李世民看了也是歡喜道:「這刀以後就是你的了,想怎麼玩不成?現在就好好的陪朕喝酒……聊聊薛延陀的事情……朕想知道,薛延陀的大體的軍事實力如何?」

    杜荷將自己在薛延陀的這些日子對於薛延陀的兵卒的評估,逐一說出。他知李世民是以此來估算薛延陀的軍事實力,好為來年征戰做準備,也並無任何不實之處。

    李世民聽的詳細,對於薛延陀的實力大致有了一個底,但也並沒有太多在意。

    不是他驕傲自負,而是大唐王朝確確實實有著凌駕薛延陀的實力。

    杜荷接著又說起淵蓋明冬的事情。

    李世民冷哼了一聲道:「這群小丑,還在鬧騰,待朕收拾了薛延陀後,立刻拿他們開刀。遼東一地,無論如何也要奪回來。那楊廣未能完成的業績,朕也要一併完成。」

    一句話,已經預示著高句麗將來的命運。

    正如杜荷想的一般,遼東在高句麗的掌控下,一直都是李世民的心中疙瘩。

    面對這領土歸屬問題,每一個華夏兒郎都有著相同的想法。

    杜荷道:「這征高句麗不難,難的是氣候問題。尤其是馬,我們所擁有的戰馬並不適合在那遙遠的西北作戰,然後這萬里征戰,又少不了戰馬,此乃日後破高句麗的最大難處。」

    李世民也知當年楊廣,征伐高句麗時,遇到的惡劣環境。楊廣雖無道,但自身還是很有才華的,軍事能力也不錯。他出動百萬大軍拿不下高句麗,關鍵也是在於氣候。

    這氣候向來就是萬里征程最大的難點。

    「算了,此事不必多想,不過你帶來的消息,到可以好好的利用一下。我們現在無暇顧及高句麗,但給他們製造一點麻煩還是可以的。」李世民淡淡一笑,臉上掛著幾許陰陰的笑容。

    杜荷也露出相同的目光,敬了李世民一杯道:「小婿與岳父想到一塊去了,現在高句麗如歷史進程一般,正經歷破後而立的經過。那榮留王與淵蓋蘇文都是相當出色的人物,他們任何一方戰勝對方,都能給高句麗帶來全新的格局,也就是所謂的破後而立。」

    李世民動容道:「賢婿好一個破後而立,將幾千年來的歷史更變,一語道盡。若非秦末動盪,哪有大漢之盛;若無隋末動亂,又怎有我大唐的今日?破後而立,這是任何一個朝代,都會經歷的事情。」

    杜荷道:「高句麗現在也是一樣,他們正逢內亂,一旦內亂平息,便能穩定的發展,只要我們能夠讓他們繼續維持內亂,這樣對於他們的實力將會是致命的打擊。這對於我們日後取遼東有莫大的好處。根據金博哲的消息,榮留王與淵蓋蘇文兩人,淵蓋蘇文手握兵權,實力更為強勁。我們只需支持榮留王,淵蓋蘇文必然會畏手畏腳,內亂也將永不停息。」

    金博哲膽小怕死,在逼供之下,已經將高句麗所有的情況都向杜荷道白說明了。現在的杜荷,對於高句麗的情況是瞭如指掌。

    李世民會意一笑,對付高句麗還有一段時間,但任何事情都有備無患,能夠不費一兵一卒的讓高句麗自相殘殺,那是再好沒有的事情了。

    就在杜荷與李世民隨意商量閒聊的時候,夷男、大度設卻讓杜荷留下的遺患,攪得焦頭爛額。

    大度設吃了大虧,並不打算放過藏身在郁督軍山的莫賀巴哈,十萬大軍將郁督軍山團團圍困,務必要將莫賀巴哈一行人一網打盡。

    只是郁督軍山延綿數十里,高千丈,莫賀巴哈在山中生存了十數年,一草一木皆無比熟悉,五百多人藏在崇山峻嶺的隱蔽處,在沒有高科技的情況之下,根本無處搜尋。

    薛延陀雖然不為糧草而發愁,但十萬大軍的開銷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從杜荷領著十三萬大軍開撥起,薛延陀的部隊已經在外整整兩個多月了。

    薛延陀是沒有正規軍的部落,在不開戰的時候,這些大軍都是狩獵、蓄牧的主力,這也等於了薛延陀一日兵圍郁督軍山,薛延陀就一日少了十萬壯年的發展,多了十萬吃白食的負擔。薛延陀最終的敵人是大唐,不能將無辜的力量消耗浪費在圍山上。

    面對這種情況,持續了一個月以後,夷男很理智的下令撤軍。

    於是乎,悲劇了。

    莫賀巴哈被薛延陀的圍困下,就如一隻可憐巴巴的山鼠,天天躲藏在儲蓄食物的隱秘地窖中,依靠野果、野禽渡日。

    這薛延陀一撤軍,他便如下山的猛虎,入海的蛟龍。

    他們先馴服了五十多匹野馬,從小部落裡搶了千匹戰馬,接著就對薛延陀展開了掃蕩。

    他有海東青作為導航,在薛延陀境內來去縱橫,專門負責找牧民的麻煩,殺牧民、殺牛羊、殺馬匹。

    草原上的民族,牛羊馬匹就是他們發的生命線。他們不懂得耕作,每日的食物幾乎都是牛羊馬所產的奶類混著青稞面,偶爾吃一些獵來的美味。至於牛羊馬的肉,他們根本是不捨得吃的。偶爾吃上幾頓,也是因為牛羊馬死了或者貴客來訪。

    如今莫賀巴哈瘋狂的展開了報復,不斷的獵殺薛延陀的生命線。

    薛延陀上下立刻慌了。

    他們全族所有部落,出動了二十多萬的大軍來圍剿莫賀巴哈。

    然而在廣闊無際的草原上,二十萬大軍也不過是九牛一毛,莫賀巴哈的五百人更是滄海一粟。

    利用海東青,莫賀巴哈就如一隻老鼠,在避開群貓圍剿的同時,不斷的襲擊著薛延陀的經濟命脈。

    夷男哭了!

    薛延陀悲劇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