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盜帥

第九部 田獵大會 第三十九章 出使薛延陀 文 / 盜帥二代

    第三十九章出使薛延陀

    杜荷借助雪無影的速度,利用最短的時間返回了長安。他馬不停蹄的來到了皇宮。得知李世民正在處理朝政,他也不好貿然入內,在千牛位的引領下,先一步到甘露殿等候。

    過了約莫一個時辰,李世民興致高昂的走進了大殿,臉上帶著喜悅的笑容,走起路來,龍驤虎視,看的出來,這位大唐帝國的最高領袖,此刻的心情非常的不錯。

    見到杜荷,搶先笑著打起了招呼道:「賢婿回來的正是時候,南方已經傳來消息了。兩季水稻,已經到了收成時節,這個月月底,正式開始收割。一切都如你說的一樣,大獲成功。朕已經下了聖旨,來年在江南全境推廣兩季水稻。相信明年,這江南將會成為我大唐名副其實的糧倉。」說著他又「哈哈」大笑而起。

    杜荷聽的如此喜訊,也是喜由心生,唐朝如今最缺的就是糧食,兩季水稻對於大唐存糧,將會啟到不可估量的成果,笑道:「岳父大人洪福齊天,此事一成,我大唐缺糧之弊,將會大有改善。」

    李世民笑著走上殿前,擺手道:「這一切都是你的功勞,與朕何干?若不是你,朕當真會忽視如此一塊風水寶地。這功勞先記下了,等確定江南稻穀收割畢之後,再行獎賞。」

    杜荷對於什麼獎賞並不以為然,薛延陀之事迫在眉睫,也沒打算與之說其他事,直接道:「此事無關大局,日後再說。小婿此次北上,耗時雖短,但決不虛此行。」

    李世民想起他北上的用意,臉色也嚴肅起來道:「如此說來,兩位大將軍真的遭遇到了凶險?」

    杜荷道:「還不是一般的險,為了除掉他們,幕後之人收買了郁督軍山上的馬賊,出動了三千左右的馬賊進行圍殺。」

    李世民動容而起,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所行不過百人,面對三十倍於己的敵人,實在過於懸殊,即便已知二人無恙,始終忍不住的多問一句:「他們無大礙吧?」

    杜荷寬慰道:「只是出現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小傷,已經得到了救治。現已無恙,估計已經展開了對突厥兵卒的遊說。」

    李世民陰沉著臉,臉上殺機隱現,如此強殺大唐地位崇高的大將軍,不易於在他的臉上,狠狠的扇了幾個耳刮子,蔑視大唐的威嚴。他沉聲道:「可知誰是幕後之人?」

    杜荷搖頭道:「對方行事隱蔽,掌握不了真憑實據,但疑犯***不離十。」他頓了一頓,肅然道:「北方恐怕不太平了。」

    李世民略微一怔,恍然大悟,臉色也跟著嚴肅:「你說的是薛延陀?」

    杜荷沉重的點了點頭。

    李世民突的一笑,道:「看來朕這是小覷他們了……」他的反應如杜荷一般無恙,都是智謀無雙之士。薛延陀為什麼願意惹上大唐這個最強大的帝國,他們兩人一眼就看穿了。

    李世民手指在案桌上不住的擊打,雖然他看穿了薛延陀的用意,但眉頭還是為之皺起,覺得事情有些麻煩。

    薛延陀擁兵三十萬,這確實是一個不小的數字,足以讓各族膽寒的數字。但在唐朝這個巨無霸眼中,卻並不在乎。但真要死磕起來,唐朝的勝算至少佔據八成之多。

    只是戰爭不是說打就能夠打的,一場大戰需耗費多少物資,是一筆巨大的數字。

    漢朝有文景之治作為根基,依舊落了個海內虛空,人口減半的下場,可見一般。

    這也是漢武帝與李世民最大的不同,漢武帝好大喜功,視武功於一切,為了武勳,可以無度的發動對外戰爭。李世民雖然也有好大喜功的性格,但他吸取了漢朝、隋朝的教訓,文武兼備,重視武功之餘,也不會疏於文治。在國力不支持的情況之下,他是不會貿然發動戰爭,給百姓帶來負擔,給國家帶來危害的。也是因為如此,大唐在沒有文景之治的基礎上,取得如此輝煌的對外勝利,依然能夠蓬勃發展的重要原因。

    大唐要勝薛延陀不難,難得是如何不傷大唐根基,不增加百姓負擔的情況下取得勝利。

    李世民心底旁算著,始終覺得目前非戰之機。以唐朝目前的存糧,一旦開戰,百姓身上的負擔將會無限加重。作為一個深知「君舟民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皇帝是絕對不願意看到百姓受難的。

    因為百姓一受難就意味著他這個皇帝的不合格,也意味著大唐江山的不穩固。

    「一年,只需一年!只要給朕一年時間,朕就有把握在不傷害我大唐根基的情況下讓這群不安分的異族消失在歷史的洪流中!」李世民憂心忡忡,卻又雄心萬丈的說著。

    自古以來,歷朝歷代對於異族大多都是有守無攻,即便是攻,也做不到斬盡殺絕,僅是取得輝煌的勝利而已。但唐朝卻不一樣,不論是在盛唐還是安史之亂以後沒落的後唐,唐朝能做到了將那些異族的敵人徹底的滅亡。

    薛延陀作為草原上最為強盛的民族,在李世民口中說滅就滅,可見底氣之足,歷朝歷代都是罕見。

    杜荷笑道:「這個就交給小婿吧,小婿希望岳父大人讓我出使薛延陀,我有把握讓薛延陀在我大唐沒有做好準備之前,不敢於我大唐為敵。」

    李世民精神大振,忙道:「你有什麼法子快快說來……」

    杜荷一笑道:「其實也不是什麼奇招妙招,只是對症下藥而已。岳父大人覺得為什麼薛延陀如此麻煩,他想要除去阿史那社爾、執失思力兩位大將軍,只需派個萬人隊輕易的就可以將他們除去,為何還要僱傭馬賊?」

    李世民不屑一顧道:「自然是懼怕……」他說道這裡,突然止住了話,眼中露出了些許明悟,點頭續道:「原來如此……朕明白了,你這是打算利用他們不敢正面與我大唐為敵的心裡,嚇唬嚇唬他們,打草驚蛇,讓他們乖乖的躲在蛇洞裡,不敢冒頭。」

    杜荷作秀似得一拜道:「岳父大人英明,小婿正是此意。儘管薛延陀對我們大唐很瞭解,他們也不可能知道我大唐如今缺少糧食,更不知道我大唐目前的處境不宜開戰,這點正是我們可以利用的機會。」

    唐朝缺糧,這在高層官員眼裡早已不是什麼秘密,但唐朝是一個向心力很強的國家,沒有人會自曝其短,故而此事也僅限於特殊的群體知曉,並沒有外傳。

    李世民沉默了半響,望了杜荷一眼沉聲道:「以你的才智,此去能夠完成任務不假,但朕擔心薛延陀會對你不利,他們明的不敢來,來陰的卻是防不勝防。」

    杜荷自信笑道:「一切小婿會拿捏得當,何況還有薛仁貴、羅通、席君買以及五百兵卒相護,岳父大***可放心。」

    李世民也知為了大唐此次出使薛延陀勢在必行,而杜荷為人機警,又深知事情緣由,是最佳的人選,猶豫再三,還是答應下來。隨即他又招集了房玄齡、杜如晦、魏征、李績商議此事。

    他們幾人皆為薛延陀如此陰險的行為而義憤填膺,卻也一致認為不是出兵的時機,出使薛延陀勢在必行。他們都知杜荷的能力,聽他已經毛遂自薦,也沒有做出反對:杜荷才智過人,確實是最佳的人選。

    其中老爺子杜如晦也曾暗自擔心杜荷安危,然愛子能夠獨擔一面,成為大唐得力的幹將,也很開明的認同了這一決定。

    不過為了萬全起見,李世民覺得五百護衛太過稀少。讓杜荷再從左威位中點五百精銳北上,將他的所行護衛擴充至一千人。同時在暗地裡還下了一道密令:在迫不得已的時候,能夠自行決定是否與薛延陀開戰。

    這一條密令也讓杜荷有些感動,李世民還是很在意他的安危的,暗自示意他一旦情況不受控制,可先下手為強,利用一千精銳強行突圍,以安全為上。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百將之中,一帥難覓。

    杜荷存在的價值,在李世民眼中顯然遠遠的高過與薛延陀立刻開戰所帶來的危害。

    知他意,杜荷也笑著應諾下來,但他有信心不會讓事態超過他的掌握之中。

    李世民派信使,先一步將杜荷出使的消息通知薛延陀,還非常通情達理的給了杜荷三天的假期,讓他三天後出發。

    杜荷利用這三天的時間好好的陪著家人,與妻子母親做離別的相聚。

    杜荷出使薛延陀的消息,讓她們覺得意外,但都很明理的表示支持,心中固然是萬般的不捨,可也為杜荷能夠一步一步的成為大唐最重要的棟樑而感到驕傲自豪。

    因為她們的丈夫是最出色的。

    三日之期,轉眼即到。

    杜荷一大早便在三女慇勤的伺候下換上了隆重的朝服,離開了府邸。

    在朝堂上,杜荷正式被名為特使,接受了李世民的國書,以大唐使者的名義代表者大唐出使薛延陀。

    在五百名精銳兵卒的護衛下,杜荷踏上了北上的未知道路。

    前途危機四伏,殺機重重,誰也無法料知會發生什麼事情。但可以肯定一點,他將再一次的續寫傳奇。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